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是湖北省荆州市阳新县流传下来的一种地方剧种,起源于明代。它以采茶时节为背景,讲述了采茶过程中的各种故事和传说。阳新采茶戏以其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它采用的是三板式表演方式,即以三人为一组,分别演唱、念白和打板。唱腔婉转动听,念白生动有趣,板子击出铿锵有力的节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此外,阳新采茶戏还注重丰富的舞蹈表演和器乐伴奏,使整个剧目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阳新采茶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和道德观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阳新采茶戏是怎样形成的?

阳新采茶戏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域的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剧种。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

在宋代,阳新富河以南,如龙港、洋港、枫林、排石、木港等地,丘陵起伏,横亘绵延,盛产茶叶。每当到了阳春三月,生长在阳新县内的茶树纷纷嫩茶吐绿,这是采茶的姑娘就会三五成群上山采茶。在一片葱绿的茶林之中,采茶男女一边收获茶叶一边放歌歌唱,于是产生了采茶歌的早期形式。

至清代康熙年间,阳新成为重镇,境内群山罗列,湖泊交错,田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这种充裕的经济条件,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民歌、小调在此期间相当丰富。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干活之中渐渐创造了“放灯歌”、“跑旱船”、“采莲船”、“打单鼓”等民间艺术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相继出现,阳新采茶戏的产生有了更加肥沃土壤。

清康熙末年,国泰民安,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此时在阳新地区每逢每年的正月十五,阳新境内都会盛行盛大的“玩花灯”活动。

玩灯者将早期的采茶歌和田间锣鼓融合民间小调即景演唱。表演形式为一男扮演小姐,另一男扮演小丑,另由两人骑纸马打圆场,表演者只需一张方桌、几条板凳即可,几乎不受环境。

玩灯者表演特点是“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一人唱来众人和,节奏明快,气氛浓烈。若在戏台上演出,乐队依然占据戏台,生、旦、净、末、丑各角色皆由男性来扮演,这种形式称之为“花灯调”。“花灯调”就是阳新采茶戏的早期雏形。

许多阳新县域民间流传的灯歌、山歌、田歌、乡土气息浓厚的彩调小曲,以及道情渔鼓、各种民间风俗的情歌等,都对阳新采茶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都是阳新采茶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素材。

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

后来到了清代咸丰年间,阳新采茶戏终于发展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100多个,还涌现出如李盛满、徐世怀、陈新岩等名演员。

阳新采茶戏最早搬上戏台是在清代中期,在阳新境内至今任保留了100多座晚清时期表演阳新采茶戏的“古戏台”。

当年这些古戏台曾广为流传的一些“花灯戏”如《三娘教子》、《杨七郎》、《贺年》等就是阳新采茶戏的最初雏形。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有哪些特点?

阳新采茶戏素有“三十二大本,七十二小曲”之称。实际上现存剧目有100多出,其中大本戏有50多本,小戏也有五六十出。多为传奇题材和民间生活故事。

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3大部分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等。这类声腔属板式变化体,曲调优美、可塑性大、表现力强。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40余支,以彩腔为主的小戏载歌载舞、表演动作朴实奔放,情感质朴浓烈。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阳新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采茶戏采用方言演唱,人声帮腔。

1964年,以湖北省音乐学院杨匡民教授为首的专家组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增入丝弦伴奏,正式确定形成“阳新采茶戏”这一剧种。并在阳新县首次挂牌成立“阳新采茶戏剧团”。

阳新县采茶戏剧团成立以来,曾排演了大批优秀剧目,其中《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载梦的小船》等。

在阳新地区,每逢年关时节、宗族大典、祠堂落成、庙会及各种庆典、红白喜事等礼俗活动时,接请戏班子唱采茶戏已成为阳新农村的一种风土习俗。

作为一种隆重的礼仪活动,为把活动办得显赫隆重,由村长牵头各家各户摊派经费,唱大戏时,中途不断燃放炮仗烟花以示热烈。阳新采茶戏已经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庆祝形式。

阳新采茶戏通过戏剧表演的手法再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民生疾苦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婚姻爱情、道德伦理、乐观向上的人文风尚。

在和民间的支持下,阳新采茶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阳新地区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

阳新采茶戏的经典剧目

阳新采茶戏有传统剧目100余个。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大部分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这类声腔属板式变化体,曲调优美、可塑性大、表现力强。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40余支,以彩腔为主的小戏载歌载舞、表演动作朴实奔放,情感质朴浓烈。采用方言演唱,人声帮腔。阳新县采茶戏剧团成立45年来,曾排演了大批优秀剧目,其中《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载梦的小船》等,都曾先后获得省级汇演各项大奖。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的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等优秀人材,其中包括国家一级编剧俞畅识、国家一级作曲及采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家高、二级导演邢庭来、二级作曲肖新耀、二级演员向东桂、崔小牛、柯春莲、程国华、白瑛、费丽君、万幸福等一批知名演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多年来,专业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使这株根植于鄂东南山区的“山茶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艳丽芬芳。

1、1974年,毛同志观看了采茶戏移植剧目《平原作战》选场和《杜鹃山》选段的电视演出。

2、1976年,王平将军同关广富一同观看了采茶戏《园丁之歌》。演出结束后上台亲切接见演员。

3、1982年创作剧目《闯王杀亲》荣获湖北省创作剧目汇演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

4、1987年我团移植剧目《楼台会》中主要演员柯春莲、程国华参加湖北省青年演员比赛中荣获青年演员三等奖。

5、1989年创作演出的《张无奈拾印》获湖北省优秀演出奖。

6、1992年创作演出的《三姑出宫》荣获湖北省创作剧目作曲一等奖、编剧主演二等奖、导演配器三等奖。

7、1995年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山中一片云》荣获湖北省新剧目展演作曲二等奖,主演费丽君荣获演员二等奖。

8、2003年创作演出的《载梦的小船》参加湖北省新剧目展演获各项大奖,2006年参加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展演并获得各项好评。

9、2007年,电视台7频道在《乡村大世界》栏目播出阳新采茶戏《三姑出宫》、《载梦的小船》等片段。

10、2008年折子戏《三回头》、《母女会》在参加湖北省首届艺术节中荣获优秀演出奖,其中剧中人物费丽君荣获演员二等奖,柯春莲荣获演员三等奖。

11、2009年参加湖北省第八届牡丹花奖比赛中,我团演出的《三回头》、《休》、《楼台会》、《雪中行》中费丽君、白瑛二位主演荣获湖北省第八届牡丹花奖。

茶舞的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至今已两三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

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它已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一百多个,还涌现出如李盛满、徐世怀、陈新岩等名演员。

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

哑女告状的阳新采茶戏

剧情简介

扬州一官家大小姐掌上珠,自幼与书生陈光祖有婚约。 只因陈家道衰落, 掌之继母嫌贫爱富,欲将其嫁高门时陈光祖得中状元, 派人前往迎亲。 继母竟将其亲生之女掌赛珠妹代姐嫁, 并唆使呆大火烧听月楼。 呆大貌丑心善,救下掌上珠藏于山洞养伤,并亲背上珠进京告状。此时,掌赛珠已与陈光祖成婚,掌赛珠得知告状一事后将他们骗到府中, 误以毒酒害死呆大反诬掌上珠, 还用针将她刺哑又折断十指,并逐出门去。掌上珠含恨击鼓喊冤, 在确凿的人证面前, 掌赛珠罪有应得, 按律问斩。掌上珠与陈光祖法堂相认。

----害人者只能是

以害已告终!

职 员 表

导 演:邢庭来

作 曲:陈大卫

主 弦:陈大卫

司 鼓:程海华

演 员 表

掌上珠 --- 费丽君

掌赛珠 --- 刘 梦

掌 忠 --- 方儒来

掌夫人 --- 石紫娟

呆 大 --- 佘景志

陈光祖 --- 汪晓娟

梅 香 --- 徐晓丽

菊 香 --- 杜梅娟

演出单位:湖北省阳新县采茶戏剧团

白瑛的阳新县采茶戏剧团优秀演员

白 瑛,,工小生。从艺以来,曾先后在《梁祝》、《孟姜女》、《唐伯虎》、《秦香莲》、《宝莲灯》、《李世民》等传统和新编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

文武兼备,舞台形象清秀,表演洒脱,嗓音明亮,刻画人物恰如其分。曾获湖北省专业剧团调演一等奖等奖项;2008年荣获第八届湖北戏剧牡丹花奖。

参赛剧目:《雪行》饰胡锦初、《楼乐会》饰梁山伯。

荆楚大地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荆楚地方戏曲剧种

汉剧、楚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荆州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南剧、东路花鼓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郧阳花鼓戏、随州花鼓戏、荆州(荆河、天沔)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灯戏、傩戏、湖北越调、山二黄、提琴戏、湖北高腔、梁山调、清戏、高台戏、皮影戏

我国戏曲的种类非常丰富,各个省份的戏曲名称是什么

北京市:京剧 北方 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评剧 丝弦 唐剧 西调 高腔 贤寓调 哈哈腔 上四调 碰板调 横歧调 新颖调 诗赋弦 肥乡罗戏 河北梆子 保定老调 隆尧秧歌  固义傩戏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海兴南锣 深泽坠子 安国老调 保定皮影 邢台淮调 蔚州梆子 唐山皮影 邢台西调 冀南皮影戏 邢台坠子戏 邢台弦子腔 张家口赛戏 定州秧歌戏 东路二人台 肃宁武术戏 怀安软秧歌十不闲莲花落南辛庄木偶戏临漳西狄邱落子          

山西省:晋剧 蒲剧 耍孩儿 弦子腔 二人台 漫瀚剧 北路梆子 锣鼓杂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上党落子 洪洞道情 祁太秧歌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凤台小戏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河曲二人台 永济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内       

辽宁省:二人转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阜新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海戏 淮红剧  苏州评弹 海门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新昌调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温州昆曲 台州乱弹 诸暨乱弹永康醒感戏金华昆腔戏        

安徽省:庐剧 推剧 黄梅戏 青阳腔 沙河调 目连戏 洪山戏 泗洲戏 含弓戏 文南词 嗨字戏 安徽傩戏 宿州坠子 岳西高腔 芜湖梨簧戏 凤阳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安徽端公戏    

福建省:闽剧 芗剧 梨园戏 高甲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词明戏 莆仙戏 词明戏 大腔戏 北路戏 梅林戏 小腔戏 三角戏 南词戏 平讲戏 庶民戏 打城戏 闽西汉剧 右词南剑调 闽西采茶戏 闽西山歌戏 

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山东省:吕剧 茂腔 柳腔 灯腔 枣梆 坠剧 罗子戏 柳子戏 五音戏 柳琴戏 四平调 渔鼓戏 八仙戏 蓝关戏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 东路肘鼓子 东路梆子大弦子戏

河南省:豫剧 罗戏 怀梆 乐腔 宛梆 大平调 大弦戏 罗卷戏 五调腔 二夹弦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豫南花鼓戏

湖北省:汉剧 南剧 楚剧 荆河戏 山二黄 梁山调 文曲戏 湖北越调 湖北高腔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鄂西柳子戏    

湖南省:湘剧 祁剧 湘昆 巴陵戏 师道戏 常德汉剧 湘西阳戏 湘西苗戏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新晃侗族傩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雷剧 白字戏 正字戏 西秦戏 花朝戏 粤西白戏 广东汉剧 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剧 桂剧 彩调 壮剧 苗戏 侗戏 牛娘剧 丝弦戏 师公戏 桂南采茶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贵州省:傩戏 黔剧 苗戏 布依戏 贵州梆子 贵州侗戏 安顺地戏 贵州花灯剧  

云南省:滇剧 白剧 傣剧 关索戏 昆明曲剧云南壮剧 云南花灯戏

自治区:藏戏

陕西省:秦腔 线腔 眉户戏 弦板腔 汉调二黄 合阳跳戏 陕西老腔 陕西道情 汉调桄桄 陕南端公戏

陕西碗碗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台湾:歌仔戏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评剧、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四平调、等五十多个剧种。

中国的各个省的各个戏曲是什么?

中国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东昌花鼓戏、雷剧、梅县山歌剧、粤西白戏、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调、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

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自治区:藏剧。

中国有哪些戏种???最有名的是哪个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自治区:藏戏

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假如把各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剧目再罗列出来,那真够您看一阵子的了。

简单地说,无论是从质量上看还是从数量上看,中国戏曲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对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人们是没有争议的。

另外,在前述的二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标签: 采茶戏 阳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dl0d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