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采茶戏经典曲目

采茶戏经典曲目

采茶戏经典曲目

1. 《采茶舞》

2. 《茶花女》

3. 《采茶情》

4. 《青茶名迹》

5. 《满庭香》

6. 《临湖听茶》

7. 《茶园祝酒》

8. 《采茶曲》

9. 《采茶慢》

10. 《忆采茶》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采茶戏经典曲目”主要包括:补皮鞋、秧麦、孙成打酒、卖杂货、四九看妹、梁山伯与祝英台、卖花线、磨豆腐、钓、小保管上任、毛洪记、九龙山摘茶、补皮鞋、秧麦、孙成打酒、卖杂货、四九看妹、梁山伯与祝英台、卖花线、磨豆腐、钓、小保管上任、毛洪记、九龙山摘茶,并且大部分用户都认为补皮鞋更好。

《补皮鞋》是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四小金刚”之一,故事中正逢正月,农村青年阿祥古装扮成“补鞋匠”到下村看望恋人“妹子”。老娘对妹子管教甚严。机智的阿祥与妹子巧妙合作,互诉真情,并最终得到了老娘的认可。

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孙成打酒》是高安采茶戏经典曲目之一,故事叙述了皮匠邹三吉和徒弟相依为命,在高安开酒店。邹皮匠嗜酒如命。孙成因常到桂英店中打酒,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孙成每次打酒,桂英都未收钱。一次邹皮匠见孙成私下数钱,以为孙成偷窃其财。一气之下将孙成逐出。几经曲折,误会消除。最后邹皮匠同桂英母亲也情投意合,愿结秦晋之好。

如:《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卖杂货》、《上广东》、《双检菌》、《瞎子闹店》、《卖花钱》、《香火龙》、《阿三打铁》、《五岭之春》、《花灯仙子》、《吹鼓手招亲》、《满妹添喜》、《睄妹子》、《补皮鞋》、《钓𧊅(guai,三声)》等等。

《四九看妹》是出颇具特色的高安采茶戏经典剧目之一,1959年7月曾奉调上庐山为出席中央全会的领导同志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首长的普遍好评。

1958年7月1日,南雄采茶剧团成立,先后整理、移植、创作上演《赛龙舟》《打鸟》《补皮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山乡风云》《社长的女儿》《一心向社》《霓虹灯下的哨兵》《春嫂》《称心花》《田老汉卖牛》《越看越爱看》《婚礼惊变》《媒婆嫁女》《风雨珠玑情》《拉靠山》等200多个古代现代剧目。《越看越爱看》

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1.《钓》(25分钟)赣州赣南采茶歌舞剧院 2.《上栋梁》(32分钟)赣州市赣县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 3.《割肉还娘》(28分钟)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 4.《县官下乡》(15分钟)抚州临川区采茶戏传习所 5.《秧麦》(22分钟)南昌市采茶剧院有限公司:

江西高安采茶戏著名剧目《小保管上任》中,老保管因要担任饲养员而卸任,群众举荐其孙女承红接任保管员一职。老保管夫妇担心孙女年纪轻,挑不起“管家”重担,几番试测,特别是与重私利的“尖尖钻”的一场斗争中,承红大公无私,赢得大家的信任,接过钥匙,当上了“小保管”。1965年该剧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上映。

表现民间传统故事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毛洪记》、《过界岭》、《孟姜女哭长城》等。

《九龙山摘茶》又名《大摘茶》,是一出比较完整的大戏,它是在原来由两旦一丑来演的《九龙山摘茶》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茶女,一个茶娘,并加入了梳妆、挑帘、拨灯、出门、上山、摘茶、摆“天下太平”等复杂情节。先期唱的还是灯子曲牌,用吹打乐伴奏,至清嘉庆末年(1815)经赣县王母渡副榜举人李汤凭加工改编,增加了茶商朝奉

景德镇采茶戏都有哪些演艺剧目?

景德镇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原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出小戏”之说,不少剧本因无文字记载而散失。目前,传统大戏有《天仙配》、《乌金记》、《血掌印》、《罗帕记》、《渔网会母》、《荞麦记》、《方卿戏姑》、《山伯会友》、《三姐下凡》、《卖花记》、《毛洪记》、《清官册》、《白布楼》等。

小戏有《冒雪回窑》、《卖棉纱》、《小辞店》、《卖杂货》、《化斋》、《扳笋》、《夫妻观灯》、《姑嫂望郎》、《姑嫂摘茶》、《蓝桥汲水》、《过界》、《补背褡》、《补缸》、《补碗》、《秧麦》、《打猪草》、《撇蕨菜》、《拾棉花》、《游春》、《下南京》、《杨驼子讨亲》等。

以及由文词戏演员带来的《坐楼杀惜》、《活捉三郎》、《陈姑赶船》、《尼姑思凡》、《苏秦借衣》、《貂蝉拜月》等。

景德镇采茶戏专业剧团成立后,除整理上演了传统剧目外,还移植和创作了大量新剧目。其中,1954年创作了反映瓷业工人开展技术革新的小戏《有窍门》,参加江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得剧目奖和表演奖。1956年的小戏《腾房间》和1964年编演的现代大戏《窑前战歌》,都曾获得观众好评。

初时,景德镇采茶戏多演三小戏或对子戏。演出大本戏时,除“三小“演员,都要兼演其他行当。化妆简单,只要有锅底灰和红纸就行。没有专用的服装道具,找群众借些蓝竹布长衫、士林布褂、布裙和礼帽、草帽、瓜皮帽等物即可。

演出时,旦角不离手帕,生角不离折扇,丑角则可拿扇,也可拿竹烟筒。表演朴实自然,多为模拟生活动作,加以适当夸张。

到了后期,为适应袍带戏的演出,才从饶河戏中吸取某些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如上下楼,上下桥,上下马等。

早期,景德镇采茶戏没有丝竹乐器,只有锣鼓伴奏,一个打鼓板,一个打夹手,一个打小锣兼捡场。演唱时,台上众人帮腔,所以又叫锣鼓腔,或称小高腔。

赣东采茶戏都有哪些演艺剧目?

赣东采茶戏的剧目,茶灯时期的小戏有《三矮子放牛》、《攀笋》、《秧麦》、《三姐妹看灯》、《磨镜》、《补碗》、《小卖花》、《十月怀胎》等。

三角班时期的小戏有《拣郎》、《补背褡》、《磨豆腐》、《老裁缝裁衣》、《盘广货》、《打平斗米》、《卖货线》、《卖棉花》以及《瞎子卜卦》等。

来自黄梅采茶戏的小戏有《过界岭》、《金莲送茶》、《讨学钱》、《才子打赌》、《双劝夫》、《小反情》、《兰桥会》、《采茶》、《三妹思春》等50余个。

“半班”时期的大戏有《李仕休妻》、《桃妹反情》、《乌金记》、《拷打红梅》、《菜刀记》、《白扇记》、《卖花记》、《白宝记》、《金钗记》、《磨难记》、《破镜记》、《鹦哥记》、《山伯会友》、《卖水记》、《赶子图》、《毛洪记》等。

这些小戏多描写底层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商贸交易的民间故事。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深受群众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赣东采茶戏创作、整理、移植演出了不少现代戏和古装剧。现代戏大戏有《花开前夕》、《山绿人红》、《茅家岭的斗争》、《壮志凌云》、《林状元的婚事》等。

古装大戏有《乌金案》、《拷打红梅》、《卖花记》、《磨难记》、《李仕休妻》、《巧媳妇》等;小戏有《秧麦》、《攀笋》、《补背褡》、《撇芥菜》、《探妹子》等。

移植的现代戏有《志愿军的未婚妻》、《海防线上》、《李双双》、《白求恩》、《焦裕禄》、《江姐》、《李二嫂改嫁》、《八一风暴》、《赤道战鼓》、《报童之歌》和《姑嫂渡》、《信江波》、《三月三》、《小哨兵》、《军民鱼水情》、《梆声》等。

古装戏大戏有《刘三姐》、《春草闯堂》、《白蛇传》、《孙安动本》、《宫廷奇冤》、《泪洒相思地》、《三凤求凰》、《梅香》、《A女告状》、《三女抢板》等。小戏有《借罗衣》、《刘海砍樵》、《借女冲喜》等。

三脚采茶戏的曲目内容是什么?

三脚采茶戏的中心点由张三郎卖茶开始,从上山采茶开始一直到茶郎盘茶结束,沉静出的方式有彩头,有内容,为了要讨到钱,有时会端茶给客人喝,搭起戏棚后就不方便了,这就产生了另外一种形式,叫抛采茶。

三脚采茶戏的主要剧目,是由张三郎及其妻、妹为主轴的10出戏:《上山采茶》、《送郎出门》、《送郎十里亭》、《粜酒》、《送茶郎回家》、《卖茶郎回家》、《赌盘》、《十送金钗》、《问卜》及《桃花过渡》等。

想求一些南昌采茶戏的完整版MP3

我已经上传了附件,你可以自己去下载:

下载完成以后麻烦采纳一下

南昌采茶戏完整版38部MP3曲目表:

01、南京贩茶

02、排环记

03、逃之夭夭

04、方卿戏姑

05、傻子拜寿

06、子才打赌

07、蔡鸣凤辞店

08、大补缸

09、韩湘子戏妻

10、合明镜

11、婚姻考场

12、打金枝

13、扳笋

14、辜家记

15、借妻

16、卖棉纱

17、落店

18、金莲送茶

19、麻疯女

20、卖水记

21、南瓜记

22、梅香

23、磨豆腐

24、七姐下凡

25、三女抢板

26、劝妻

27、秦香莲

28、三女图

29、乌凤记

30、山伯会友

31、子才打赌

32、张天师降妖

33、渔网会母

34、秧麦

35、贤德记

36、打底劝夫

37、婆与媳

38、状元与乞丐

采茶歌原唱

《采茶歌》是茶农唱的,没有原唱。

《采茶歌》是湖北省、江西省赣南山区盛行的地方民曲。其演唱形式比较简单,先是一人干唱,无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以竹击节,一唱众和的“十二月采茶歌”的联唱形式。

社会在变,乡村在变,茶农韵唱采茶歌的传统没有变。如今,她们的山歌赋于新内容:“口唱山歌心里甜,歌声阵阵润心间;三农惠万民,小康生活年胜年。”

流行于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安徽、福建等地的民间曲调,由民间艺术家所创作的《采茶歌》具有地方特色。有些地区后来发展成“采茶戏”。

歌曲歌词

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

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

爱着哪哩阿娘仔呀,不呀敢啰讲伊呀。

找仔无哪哩媒人仔呀,斗啰这哩牵呀空啰啊。

大只哪哩水牛仔呀,细呀条啰索伊呀。

大仔汉哪哩阿娘仔呀,细啰这个汉呀哥啰啊。

大汉哪哩阿娘仔呀,不呀识啰宝伊呀。

细仔粒哪哩干乐仔呀,较啰这哩贤呀翔啰啊。

江西采茶戏的几个戏曲名称

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 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继见于赣东铅山县,之后很快在全省各地流传,并分别吸收当地的民间艺术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剧目、声腔,衍变为各具特色的多种采茶戏。早期采茶戏以演生活小戏为主,只有三个脚色,故又称“三脚班”。

江西采茶戏根据其不同特点和流行地区,大致可分以下 5类: 赣南地区 赣南采茶戏形成最早,清代中叶已流行于赣南和粤北。擅演轻松活泼的喜剧。表演上丑脚常模拟猴、猫、鸟等禽兽动作,丑的“矮子步”,旦的“扇子花”均有特色。唱腔曲调分灯腔、茶腔、路调、杂调四类,以茶腔为主,弦乐伴奏。剧目多为丑旦合演的民间生活小戏,如《挖笋》、《拣田螺》、《巧耍香龙》等,经过整理的《采茶歌》、《□妹子》较有影响,《茶童戏主》和现代戏《怎么谈不拢》已摄制成影片。 赣西地区 主要有萍乡采茶戏和万载花灯戏等。流行于永新、宁岗、莲花、萍乡、万载一带,由赣南采茶戏流入后衍变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于赣湘交界地区,后期受湖南花鼓戏影响较大。有二胡、笛、唢呐等伴奏乐器。主要曲调分灯彩词调、花鼓调、歌腔、民歌小调4类,传统剧目有《放风筝》、《卖杂货》等,民间故事戏《吴燕花》和现代戏《塞上红》较有影响。万载花灯戏后期受高安采茶戏影响较多。

赣东北地区有赣东采茶戏和景德镇采茶戏两种。赣东采茶戏源于铅山县的茶灯戏,流行于铅山、上饶、贵溪、弋阳等地。初为二旦一丑的“三脚班”,受黄梅采茶戏影响增一小生,后又增加了老生、老旦、花脸,连同三个打击乐手,称为“七唱三打”的“半班”。男脚擅长扇子功,旦脚擅长手帕功,曲调分“三角小调”和“湖广调”两类,早期演唱只以锣鼓伴奏,干唱加帮腔,现已加管弦伴奏。主要剧目有《三矮子放牛》、《三姐妹观灯》、《打平斗米》、《鹦哥记》、《拷打红梅》等。景德镇采茶戏系由湖北黄梅采茶戏流入后衍变而成,流行于景德镇、波阳、都昌一带。剧目、唱腔均近似黄梅采茶戏,表演上曾受饶河戏影响。

赣北地区有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和九江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县,1927年进入南昌市,其曲调分为本调和杂调两类,本调系由下河调发展而来,杂调包括茶灯调和小戏专用曲调。传统剧目有“四大记”(即《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花轿记》等48本。武宁采茶戏,流行于武宁、修水、铜鼓、靖安一带。清道光年间就已演整本戏,如《失印配》、《褂袍记》、《文武魁》等50余本。音乐曲调有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腔)、花腔和杂调。剧目、唱腔亦与黄梅采茶戏接近。九江采茶戏流行于瑞昌、德安、九江、湖口一带,剧目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之说,唱腔分平板、花腔、汉腔、杂调4类,接近黄梅采茶戏。

赣中地区 有抚州、吉安、宁都、高安等多种采茶戏。抚州采茶戏,源于宜黄县的三脚班,并受黄梅采茶戏、宜黄戏、傀儡戏等影响,流行于临川、崇仁、宜黄、乐安等地。主要唱调有由“丰城丝弦班”唱调发展起来的“本调”和由抚州“会母调”发展起来的“抚调”,以及川调、文南词和各种小戏专用曲调。伴奏乐器有笛子、唢呐、二胡等。剧目有《三伢子放牛》、《小和尚锄茶》、《白扇记》、《毛洪记》等。吉安采茶戏,流行于吉安地区,亦源于宜黄县三脚班,曾受湖南花鼓戏、吉安戏、宜黄戏的影响,唱腔分本调、文南词、小调3类,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曾演出《大放马》、《欢送哥哥上南方》、《志愿当红军》等宣传的节目。宁都采茶戏,流行于赣东南,发展中受祁剧、宜黄戏影响,曲调分本调、小调,主要伴奏乐器为“勾筒”(一种竹筒胡琴),剧目有《锄豆》、《铲棉》、《毛朋记》等。高安县的采茶戏源于灯戏,先后演变成两种采茶戏,一为锣鼓班,受当地瑞河大班影响较大,其高腔唱调和锣经具有特色,现称瑞河戏。另一种为丝弦班,现称高安采茶戏,因受赣南等地小调和瑞河戏影响,原来伴奏只用“丝弦”(弦乐器),后吸收了京剧的锣鼓经。剧目有《孙成打酒》、《剑袍记》和现代戏《喜鹊闹梅》等。现代戏《小保管上任》已摄制成影片。

江西采茶戏丰富多采,载歌载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虽从清乾隆时起屡遭禁演,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广大农村。由于它善于吸收各种民间歌舞和地方戏曲的长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成为江西流行最广泛的地方戏曲。

黄梅戏经典曲目有哪些?

黄梅戏四大经典曲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孟姜女》。天仙配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

女驸马主要讲述少女冯素珍与青年李兆廷自幼同窗共读,及长,订下鸳盟。牛郎织女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黑,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

黄梅戏经的起源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 

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曲目有哪些 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及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土生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当地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赣南采茶戏有"三奇三绝"。三奇是: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垂涎,没有宫廷舞和才子佳人舞,此为一奇;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伴,以致有人认为是地方歌舞剧,此为三奇。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豫剧经典曲目天仙配

豫剧经典曲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

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黄梅戏的介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蓄初开》。

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安采茶戏mp3下载 急!

高安歌曲大全在线听免费,百度网盘下载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aBGCByb4Kn0na0TK2Qqvw

提取码:xspe

高安热门歌曲:爱情万万岁.wav、多情伤离别.wav、歌妹情缘.wav、姑娘不要走.wav、红尘情歌.wav

标签: 采茶戏 曲目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9j9v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