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宝塔诗冰心

宝塔诗冰心

宝塔诗冰心

宝塔诗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全名为《题北国风光》之宝塔诗。这首诗描绘了山西晋中一带的北国风光,以及宝塔的壮丽景象。诗中表现出冰心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她的人生哲学和精神追求。诗中有“千古绝唱,无人问津”的哀怨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幽怨,寓意非常深刻,让人感慨万千。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秋,似酒,味醇厚………”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愿世人珍惜时间,不虚度时光的感情。

原文:秋似酒,味醇厚,岁月悠悠,转身又回首,再抚喜乐哀愁,往事如烟花依旧。唯谊绵长如水流只缘一路有你陪着走。沐晨曦撷彩霞雨中漫游。待到红叶浓时再聚首,饮酒品茶观菊叙旧,落英满地云舒袖。欢声笑语不休,夕阳挂枝头,红尘看透。别无求,静候,秋。

这首诗的诗体:宝塔诗

宝塔诗的释义: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特点: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变形宝塔诗:因为比较形象,台湾的图象诗受此影响较大、如塔影倒映,主要是单塔。它如塔之临水,比较形象。

马,香丁,羽毛纱,样样都差,傻姑爷到家,说起真是笑话,教育原来在清华。说的是什么?

抗战初期一个周末的晚上,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和几个清华大学的同学一起来到位于云南吴贡的冰心家。闲谈之中,冰心当场创作了一首宝塔诗,这是女诗人一生创作的惟一一首谐趣诗。诗曰: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梅校长看罢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冰心一一作了解释。原来,这首宝塔诗是吴文藻先生的笑话集锦,它的每一句诗都反映了吴文藻的一个笑话。“马”是说当小孩子们把点心萨其马简称叫作“马”。一次,冰心让吴文藻上街去买萨其马,吴文藻到点心铺里说他要买“马”,结果闹了个大笑话。“香丁”是指冰心婚后不久,有一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下午,冰心和母亲一起在楼前的丁香树下观赏丁香花。而吴文藻却依然在家里用功,母亲让冰心把吴文藻喊出来休息一会儿。吴文藻人来到了丁香树下,心却还在学问里。他应酬似地指着树上的花问妻子:“这是什么花?”冰心回答:“是丁香花。”吴文藻听罢点头说:“噢,是香丁花。”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羽毛纱”是说有一次,冰心让吴文藻为岳父买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吴文藻到了布店说要买一丈多羽毛纱。布店小二觉得奇怪,打电话给冰心家,才知道吴文藻又闹了个大笑话。“傻姑爷”因此得名。最后一句是冰心同梅校长开玩笑,意思是说,吴文藻这个书呆子是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梅校长和几个清华同学听完这些故事后笑得前仰后合。最后梅校长以进为退,说冰心是出了名的交际花,并当场给冰心的宝塔诗后续了二句,使原诗变成了: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宝塔诗是怎么读的?

1、宝塔诗的读法: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好景,山杏山桃满山开。

2、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所谓的宝塔诗,是指像宝塔的形状,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扩展资料:

1、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2、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它在不同时期。

参考资料:宝塔诗-百度百科

《宝塔诗》

                     山。

               立地,顶天。

            藏虎豹,聚神仙。

         层峦叠嶂,万壑千岩。

      不可坐吃空,或能靠食安。

   人道父爱如是,我说恩重亦然。

初心未必愚公志,始终只要肯登攀。

2020.6.21

                     水。

               随圆,就方。

            从一滴,至汪洋。

         冬化瑞雪,秋凝寒霜。

      不愿就高位,偏向低处淌。

   道性清净不争,品行上善名扬。

雨洒甘霖泽万物,泪抛珍珠断人肠

2020.6.11···

 

                      风。

                无影,有踪。

             皱春水,落秋桐。

          船漏怕遇,帆扬欣逢。

      入竹聆天籁,出松看涛涌。

    宜正宜仙宜东,忌歪忌妖忌中。

狂飙横扫浪千里,扶摇直上天九重。

2020.6.29

                       花。

                 异卉,奇葩。

             诗词吟,丹青画。

          含苞为妙,半开亦佳。

       愁共流水去,欣随春风发。

   赢得 蝶恋蜂狂 ,最怕风吹雨打。

犹记旧时怜芳草,如何今日惜荣华。

2020.7.5

                     雪。

               琼芳,玉屑。

            兆丰年,迎佳节。

         冰肌玉骨, 天姿国色 。

      此时宜送炭,他日报恩德。

   聪明如是通灵,肌肤胜她称绝。

纷飞寒英舞寰宇,犹似仙女下天阙。

2020.7.6

                      月。

                时缺,或圆。

             佳人眉,白玉盘。

          乐牵红线,喜结良缘。

       常伴客醉,曾照游子还。

    寂寞广寒深锁,迢迢云汉慢赶。

每于日落展仙颜,一片冰心在人间。

2020.7.6

:

冰心逸事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著作丰硕的女作家。性格活泼开朗的冰心先生还曾创作过一首幽默诙谐、风格别具的“谑夫”宝塔诗。

诗曰: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缘由,冰心在其《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中做过详细的介绍,兹据该文略述如下:原来,身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民族学鼻祖的吴文学藻先生生性朴实严肃、不善交际。

1929年,吴先生与冰心结婚后更是心无旁鹜,几乎都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钻研学问和教学工作上(吴当时兼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故在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事务时就显得“书呆子气”十足。有一天,冰心和吴文藻二人一同到城里去看望冰心的父亲。到了冰心的父亲家后,冰心让吴先生上街去给孩子买“萨其玛”(一种点心),并给她父亲买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当时吴先生的孩子尚且处于咿呀学语的阶段,在说到“萨其玛”时不会说萨其玛,一般只说“马”。可没想到,吴先生到了点心铺子后也只会说买“马”。

这还不算完,吴先生他到了布店后说要买一丈多的羽毛纱。幸亏吴先生当时所去的“稻香村”点心店和“东升祥”布店的售货员和冰心一家都很熟,觉得莫名其妙,便打电话到冰心家来问。冰心这才知道吴先生又闹了个大笑话,一家人听说后也都禁不住大笑起来。后来,冰心对她父亲说:“他真是个傻姑爷!”冰心的父亲听后笑着说:“这傻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对此,冰心也只好认了。

还有一次,冰心一家人都在所住的楼前赏花,吴先生的母亲让冰心把依然在书房里用功的吴文藻先生从书房里叫出来,让他休息一会儿。没想到,吴先生人虽然出来了,但心却还在学问里。他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地又像应酬似地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忍笑回答道:“这是香丁。”于是吴先生便点了头说:“啊,香丁。”在场的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冰心一家辗转至云南呈贡。一个周末的晚上,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及其夫人、几个清华大学的同学一起来到冰心家作客。闲谈之中,冰心先生当场创作了这首宝塔诗,把对吴先生的一腔“怨气”都发泄在了清华大学身上(因为自1916年考入清华学堂至1923年赴美留学为止,吴先生先后在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学习生活了近八年的时间)。梅校长夫妇和几个清华同学听完这首诗及相关的故事后都笑得仰后合,梅校长还笑着给冰心的诗续了两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据冰心讲,当时在座的清华同学听完续诗后都笑得很得意,而冰心自己却只好再次承认“作法自毙”。 (摘自《齐鲁晚报》)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60409/n242706370.shtml

宝塔诗《茶》怎么读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追问我问的是怎么读

求助大家~!

冰心的宝塔诗 冰心女士的性格活泼开朗,风趣幽默。而她的丈夫吴文藻先生却性格内向,朴实憨厚。不善应酬、书呆子气十足的吴先生常常受到妻子的“捉弄和取笑”。 冰心女士曾回忆过他们夫妻年轻时的一段趣闻:当时,吴文藻的书桌上经常放着一张冰心在美国照的相片。有一次,冰心明知故问,指着照片说:“你为什么总要把它放在桌子上?”吴文藻说:“每天都想看看呗。”冰心知道丈夫的脾气,趁他不在家时,将桌上的照片换成了当时大明星阮玲玉的玉照,故意出他的洋相。果然,一心沉浸在学问之中的清华大学高才生吴文藻几天都没有发现。冰心只好提醒他说:“你看看你桌上的照片是谁的?”吴先生一看,嗔怪地说:“你怎么能同我开这样的玩笑?”说罢,赶紧把相片换了过来。 抗战初期一个周末的晚上,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和几个清华大学的同学一起来到位于云南吴贡的冰心家。闲谈之中,冰心当场创作了一首宝塔诗,这是女诗人一生创作的惟一一首谐趣诗。诗曰: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梅校长看罢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冰心一一作了解释。原来,这首宝塔诗是吴文藻先生的笑话集锦,它的每一句诗都反映了吴文藻的一个笑话。“马”是说当小孩子们把点心萨其马简称叫作“马”。一次,冰心让吴文藻上街去买萨其马,吴文藻到点心铺里说他要买“马”,结果闹了个大笑话。“香丁”是指冰心婚后不久,有一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下午,冰心和母亲一起在楼前的丁香树下观赏丁香花。而吴文藻却依然在家里用功,母亲让冰心把吴文藻喊出来休息一会儿。吴文藻人来到了丁香树下,心却还在学问里。他应酬似地指着树上的花问妻子:“这是什么花?”冰心回答:“是丁香花。”吴文藻听罢点头说:“噢,是香丁花。”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羽毛纱”是说有一次,冰心让吴文藻为岳父买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吴文藻到了布店说要买一丈多羽毛纱。布店小二觉得奇怪,打电话给冰心家,才知道吴文藻又闹了个大笑话。“傻姑爷”因此得名。最后一句是冰心同梅校长开玩笑,意思是说,吴文藻这个书呆子是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梅校长和几个清华同学听完这些故事后笑得前仰后合。最后梅校长以进为退,说冰心是出了名的交际花,并当场给冰心的宝塔诗后续了二句,使原诗变成了: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 冰心先生在干校 我是画山水画的画家,怎么会有一个“面条张”的外号呢?这是冰心先生给我取的。提起此事,还得从我对她的崇拜和认识说起。 我小时喜欢读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对她崇拜之至。因而在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一个愿望 :将来我长大后,一定要去拜识冰心先生。没想到前,我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民族学院艺术系工作的几年里,和冰心先生近在咫尺。我却一无所知。 后来,民族学院到湖北潜江沙洋办“五七”干校,教职员工都要下放那里去劳动,进行所谓的再教育思想改造。冰心先生虽是国家文化部的人,但她的老伴吴文藻是民院的教授,于是便陪同老伴去了民院的“五七”干校。由于从我住的地方去食堂必须经过冰心先生住 的小屋,因而很快地认识了她,并能常常向两位老人家致意问好。 当时干校的生活艰苦已极,蔬菜极少,吃的大多是南瓜冬瓜。因此大家经常开玩笑说“脸为什么白了?吃冬瓜吃的”。“脸为什么又黄了?吃南瓜吃的。”至于吃肉更是困难之极,要一两个月才杀一头猪,全干校一千多人,分配到个人就微乎其微了。这样的生活对中青年人已是苦不堪言,而对身体瘦弱极需营养的冰心和吴文藻两位老人来说,当然更是不胜其苦了 。但冰心先生对此十分乐观坦然,在休息时和大家有说有笑,特别是夏天晚饭后在场地里纳凉时,许多人都喜欢提出一些文学上的问题和成语典故的出处等请她解答。她都能满足提问者的要求,被大家尊称为“活词典” 我到干校仅在大田里劳动一个月,便按轮流帮厨的规定到食堂里去帮厨了。我虽从未做过饭菜,但进厨房后靠自己琢磨,居然能够做出一些可口的饭菜而成了掌勺师傅,特别是我做的 担担面深受大家的欢迎。所以被冰心先生取了一个“面条张”的外号。于是在大家的要求下 领导决定我长期留在食堂里工作。 有次干校杀猪,我过冰心先生门口时,她对我说:“我从小喜欢吃猪脑,今天杀猪的猪脑你能不能留给我吃。”我说:“你老人家是我崇拜的文学大师,应该照顾,我一定做好给你端 来。”当时费孝通教授被派到厨房烧火,他端了一个小凳坐在侧边看我劈猪头,问我:“今天这个猪脑你放在碗里给谁吃?”我说:“待会加上佐料,蒸好拿去给冰心先生吃。”他 高兴地说:“冰心先生是我的师母,拿给她 吃我很赞成,今天我一定把火烧好一些”。此后,每次杀猪时,我都把猪脑蒸好送给冰心先生。她吃得很高兴,说我蒸的猪脑真香、真好吃。 一年后,因学校工作需要,我和冰心先生、吴文藻教授都回到北京。不久就是她的七十大寿 ,特地邀请我去她家做客,由我做了几样好菜庆贺她的生日。此后,我只要在大街上或饭馆里碰到卖猪脑的,都买一些送去给冰心先生吃。 有次去她家,她讲了一件趣闻,令我大笑不已。她说:“抗日战争时,我在你们四川重庆歌乐山下买了一院房子住。抗日胜利后我们到南京去,就连同家具把院门锁好走了。解放后我 在北京中国作协工作,托西南作家协会一位来京开会的同志去帮我看看,不久他回信说,我 们走了以后,有个姓谢的道士,自称是我的‘侄儿’,便公然地把锁砸了搬进去住了。我什 么时候有过这样一个道士‘侄儿’啊,真是可笑极了!我想既然如此,好歹人家也姓谢,那 就让他住吧,从此便没有再问过此事了。” 从干校回北京我第一次去冰心先生家时,见她屋内四壁空空,什么东西也没挂,便对她说: “你是大文学家,怎么墙上不挂一些字画呢?”她说:“我很喜欢字画,过去有很多, 开始时都给抄光了。”于是我把我画的曾在吴作人先生客厅挂过两三个月的《三湾之春》山 水画送给了她。后来又将四川画家李琼久画的一幅六尺条幅《群猴图》送给了她。她很高兴 ,一再地向我表示谢意。当时好友四川画家陈子庄的生活困难,我想将他送我的几幅画转送 给冰心先生,请她在经济上给子庄一些帮助。她非常同情子庄的困难,同意了我的要求。谁 知将这些画送到荣宝斋去裱时,造反派不愿裱,并打电话给冰心先生,说这是立场问题 。我只好赶紧去将画取了回来,商定的给子庄帮助的事只好作罢。 子庄1976年不幸去世时,是个默默无闻的画家。1987年我和闫晓怀在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了 “陈子庄遗作展”,轰动京城,每天万人争看,一下他便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画家。我将这 些情况告诉给了冰心先生,她非常高兴地说:“有真才实学的人早该如此,你做了这件大好事,陈先生九泉下有知定会感谢你的。” 敬爱的周总理逝世时,冰心先生十分悲伤,要我为她画一幅总理的油画像,供她永远瞻仰怀念。我是画山水画的,从未画过油画,要画好总理像自然是十分困难。但对冰心先生的要求 我是无论如何也是要满足的,于是鼓起勇气,用纤维板画了一幅周总理的在病中的单色油画像,配好画框给她送去。她看后激动异常,马上叫我帮她挂在客厅墙上,用鲜花供奉起来。 所以后来我请她为我将要出版的画册题字时,她这样写道:“张正恒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他为我画的一张周总理病中接见外宾的油画,十年来一直挂在我的客厅墙上,有香花供养着。 名师出高徒,我深信他和女弟子王鉴的画册一定成功。”冰心先生逝世后,3月3日我去她家 送花篮吊唁时,还看到我画的这幅总理油画像,想起当年挂画供奉鲜花的情景,便悲从中来 ,嘘唏不已。

求宝塔诗一首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茶,香叶,嫩芽。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扩展资料: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

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

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字至七字诗·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塔诗

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这是梁实秋对冰心的评价里的一句话: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是失望便是她完全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无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这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的。梁实秋认为冰心的诗不够感情丰沛,所以说她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梁实秋与冰心的相识,是一种缘份。

1923年7月,也就是梁实秋即将赴美留学的前夕,他在《创造》周报上发表了《〈繁星〉与〈春水〉》一文,对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两首小诗集做了批评。当时的梁实秋正处于“青春的浪漫”中,强调诗必须是情感充沛的。而冰心的小诗在风格上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在生活的溪流中捕捉带有哲理意味的朵朵细浪。在这种诗中,诗人的情感不是渲泄式的而是内蕴的,它的魅力不在于澎湃的,而在于平中见奇地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哲思。

但是在梁实秋看来,“没有情感的不是诗,不富情感的不是好诗,没有情感的不是人,不富情感的不是诗人。”他觉得这两首小诗中的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女作家,让人读完诗后,得到的只有“冷森森的战栗”。并且梁实秋告诉读者:“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梁实秋的这种诗论当然是一家之言,但在文坛上却是一篇醒目的反调文章。冰心当然也读到了。这时的冰心在全国文坛上的声望要比梁实秋高得多,被梁实秋批评得一无是处的小诗,当时正风靡文坛,成为很多文学青年模仿的对象。可想而知,梁实秋的这一大篇宏论是很难让她服气的。

可是让两个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不愉快的前奏,给两人送来的却是几十年不变的友情。

那篇文章发表后的不几天,梁实秋就踏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在这艘船上,经许地山的介绍,他认识了自己刚批评过的小诗作者冰心。冰心给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不容易亲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两人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梁实秋问她去美国修习什么专业,她说是文学,然后礼节性地问梁实秋学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文学批评”。他们的谈话到此就打住了。

其实在文坛上,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往往最反感那些文学批评者,在他们看来,做文学批评的都是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指指点点地倒人胃口,他们和那些文学作者之间,好像是天生的怨家,总能制造些疙疙瘩瘩的不痛快的问题,而且他们之间好像永远不会有共同语言,否则怎么会有批评呢?

但冰心和梁实秋之间却渐渐产生了共同语言,毕竟两人都是文学爱好者,而且当时的梁实秋也正热衷于做诗。他们在海上摇晃了几天后,许地山、顾一樵、冰心、梁实秋这几个志趣相投的人,一块儿办了一份文学性质的壁报,张贴在客舱的入口处,后来选了其中的十四篇诗寄给了小说月报,以“海啸”为题做成一个专辑。有了一些交流之后,原有的偏见被消除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梁实秋甚至把对女朋友程季淑的思念也向冰心倾诉,告诉她在上海与女友分别时,自己竟大哭了一场。

到了美国后,梁实秋先是去了科罗拉多,获得学士学位后,第二年进了哈佛大学,冰心就读的学校是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两所院校同在波士顿地区,相距约一个多小时火车的路程。每逢周末或美国的假日,梁实秋就邀几个同学去访问冰心,因为在同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只有冰心无人做伴,只身一人在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他们还组织了一个“湖社”,近似一个学术组织,因为每个人专业不同,他们约定每月一次,在慰冰湖上泛舟野餐,每次有一位同学主讲他的专业,其他的人可以提问,并参加讨论。有时候,冰心也和梁实秋们一起到波士顿的杏花楼吃广州菜。随着友情渐渐深厚,梁实秋发现冰心“不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不过对人有几分矜持,至于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1925年春天,波士顿一带的中国留学生忽然心血来潮,要演一出英语的中国戏,而且筹划的责任就落在梁实秋与顾一樵的身上。他们经过一番讨论,选定了《琵琶记》。这出戏需要一个男士来演蔡中郎,一个女士演蔡中郎的发妻赵五娘,一个女士演蔡中郎新娶的妻子牛小姐,也就是牛丞相之女。在这群留学生中,因为梁实秋以前在清华学校时有过表演的经验,所以男主角非他莫属。而两个女主角则分别由来自上海的谢文秋女士饰赵五娘,冰心饰牛小姐。这两位女士能同意在剧中扮演妻子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若是在国内她们是绝对不肯的。1923年夏天,梁实秋在清华学校为毕业典礼排演戏剧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女士愿意担任女主角,只好由他和同学吴文藻男扮女装。他们对传统戏剧虽然并没有多少了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编排,居然在开演那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正在牛津大学读学位的许地山知道消息后,立即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信中还调侃梁实秋说:“实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娇婿。”因为都是年轻人,而且又是身在风气开放的美国,这一出戏排练演出结束后,朋友们都拿这几个人来打趣。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单身男女,开玩笑的同时,也有人带着认真的成分。顾一樵当时看了许地山的来信后,就特地把这一段调侃梁实秋的话拿给冰心看,冰心知道他们的用心,只是一笑置之。因为有人也常拿梁实秋和谢文秋打趣,而谢文秋有着上海女性特有的活泼和口齿伶俐的特点,与爱说笑逗趣的梁实秋很投合,因此当她和同学朱世明先生订婚后,冰心就调侃梁实秋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梁实秋很喜欢“秋郎”这两个字,回国以后以此为笔名,写了不少文章,后来结集为《骂人的艺术》,一度畅销。

冰心身出名门,有着大家闺秀的娴雅温和的品格,她去美国的时候,已经是22岁了,对于婚姻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按照她的理想,她不希望嫁一个文艺圈中的人,因为她总觉得搞文艺的人,多数性情浪漫,感情也大多不稳固。在晚年她还坚持这一看法,说:“我们的朋友里有不少文艺界的人,其中有些人都很‘风流’,对于钦慕他们的女读者,常常表示了很随便和不严肃的态度和行为。”她对徐志摩就始终没有好感,认为他的离婚再娶是“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她的愿望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丈夫,而自己则做一个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同时还能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的这种理想既不保守,又不激进,平和而朴实。后来,她也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男士,就是前面提到的吴文藻,他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时还对文学有着不凡的见识,他和冰心虽然不是在同一个专业领域,却有着很多共同语言,最终成为一对幸福的爱人。

1926年,梁实秋和冰心都从美国学成归国,并分别在大学里找到了立足之处。在此之后,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他们各自忙于立业成家,彼此间没有多少联系。

直到1930年以后,梁实秋应聘到青岛大学教书,他们才取得了联系。梁实秋知道冰心喜欢海,因为她小时候就在海边长大,和浩瀚的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他了解她对海的感情,知道“她憧憬的不是骇浪滔天的海水,不是浪迹天涯的海员生涯,而是在海滨沙滩上拾贝壳,在静静的海上看冰轮乍涌”。他几次三番地给她写信,反复跟她说青岛的海滨风景是如何美丽,告诉她自己如何带领妻子和孩子们到海边捉螃蟹,掘沙土,拣水母,听灯塔呜呜叫,看海船冒烟在天边逝去,想以此“逗”她到青岛来。冰心确实对青岛很向往,她和丈夫商量后,给梁实秋写信说:“我们打算住两个月,而且因为我不能起来的缘故,最好是海涛近接于几席之下。文藻想和你们逛山散步,泅水,我则可以倚枕聆听你们的言论。……我近来好多了,医生准许我坐火车,大概总是有进步。”

但冰心最终还是未能成行,因为她的健康状况一向不好,经常周期性地呕血。在美国的三年,她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病床上缠绵,著名的《寄小读者》就是她在病床上写成的。本以为可以与好友相会,却中途搁浅,让她非常遗憾,这种因病而生的遗憾,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并严重影响了她的创作生涯。在给梁实秋的信中,她无奈地说:“我无有言说,天实为之!”后来吴文藻到山东邹平开会,顺便到青岛梁实秋家里小住,领略了一下海滨风情。

1934年之后,梁实秋应胡适之邀,赴北京大学任外语系主任,这时的梁实秋事业有成,已经享有“当代批评家”和“英国文学专家”的声誉,而他在20年代末主编《新月》月刊时对的关注,也为他赢得了不凡的公共影响力。为了有自己自由的言论空间,1935年,他在北京创办了《自由评论》杂志,当时冰心在燕京大学任教,梁实秋常常驱车去找冰心,“”她供稿。

抗战爆发后,梁实秋抛妻别子流落到昆明,后来又到了重庆。冰心和吴文藻不久后也到了重庆,离乱中相遇,彼此间更多一些关怀。梁实秋当时是住在北碚,而冰心夫妇住在歌乐山,恰好是在他进城经过的路边不远的山头上。三人本来就是同学兼朋友,再加上当时又同为国民参政员,在战乱的时代背景下,倒有了更多的时间交往。梁实秋第一次去看冰心的时候,发现她的生活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养尊处优”,房子虽是洋房,墙却是土砌的,窗户很小,里面黑黝黝的,而且很潮湿,唯一可以怡人性情的是门外的几十棵松树。但是这样的房子也还是借来的,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实在是很清苦,最值钱的家当就是辛辛苦苦从北平背到这里的一张弹簧床,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这确实是一件难得的奢侈品。

梁实秋居住的北碚,要比冰心的住处热闹得多,这里聚集了很多逃难的知识分子。梁实秋和同学吴景超夫妇在这里合买了一处住房,题名为“雅舍”,由于梁实秋一个人流落在外,没有家累,再加上他性格开朗,才气纵横,谈吐幽默风趣,雅舍遂成为朋友们相聚的好地方,人气兴旺。冰心有空的时候,也来此一坐。大家说笑畅谈,常至深夜,冰心就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挤在一张床上,凑合着睡上一晚,第二天再赶回歌乐山。

当时同住北碚的还有女作家赵清阁,她在晚年回忆当时朋友聚闹的场景时说:“九姑(即女诗人方令孺)、冰心比他大几岁,他很尊重她们,尤其对冰心十分关注。”

由于梁实秋是孤身一人在北碚,是“暂时”的单身汉,他常拿前人徐荔枝的一首寄给妻子的诗自况,其中的两句“依人自笑冯驩老,作客谁怜范叔寒,”他常向冰心说起。这里面其实有个典故,徐荔枝客居他乡一年,到年末时,想回家却川资不敷,遂写了这一首诗寄给妻子。幸运的是这首诗后来被他的一个同乡的妻子看到了,这位夫概深知夫妻别离的痛苦,看了诗后,极为怜悯,竟脱下钗簪相赠,帮他早日还家。梁实秋后来在给冰心的信中,又提及这两句,除了真的是有想家的感触外,也有朋友间玩笑的意思,希望能如徐荔枝一样有福气博得她的关心。梁实秋以这两句诗作为上联,向冰心求下联,冰心对以:“海内风尘诸弟隔,无涯涕泪一身遥”。并在信中说那两句诗他已对她说过两次,“真是文不对题,该打!该打!只是思家之念,尚值得人同情耳!”

文人们在一起,多有些笔墨游戏。有一次大家为梁实秋的生日摆“寿宴”,宴后他兴致不减,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册薄上题字,冰心那天喝了一点酒,略一思索便挥笔而成,她写道:

一个人应当象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时,围在书桌旁边的其他男士们大为不满,叫嚣着说:“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于是冰心说:“少安勿躁,我还没有写完。”接着话锋急转,继续写道:

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庚辰腊八书于雅舍为实秋寿  冰心

梁实秋确实是一个兼具才、情、趣三品的男士,从冰心的这段话中,可见她对梁实秋是非常欣赏的,虽然话中有一点谐谑打趣的意思。但是,一个人对朋友的要求是才、情、趣兼具,对爱人的要求岂不更是如此,甚至应该还要更严苛一些。

冰心对丈夫吴文藻的评价是“拙口笨舌”,晚年的冰心怀念故去的老伴时说:“说起我和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书房里埋头写些什么,和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谈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他那‘顶天立地’的大书架撂着的满满的中外文的社会学、人类学的书,也没有引起我去翻看的勇气。……他的《自传》,这篇将近九千字的自传里讲的是:他自有生以来,进的什么学校,读的什么功课,从哪位教师受业,写的什么文章,交的什么朋友,然后是教的什么课程,培养的哪些学生……提到我的地方,只有两处:我们何时相识,何时结婚,短短的几句!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冰心曾与清华大学的原校长梅贻琦合作过一首戏谑吴文藻的宝塔诗: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最后两句是梅贻琦加上,前面的七句是冰心写的。吴文藻是一个对事业心无旁鹜的人,因此在生活中常常是无暇他顾,屡屡会闹一些小笑话。比如冰心把他从书房拉到院子里赏花,站到了丁香花前,因为他的心神还沉浸在书本中,眼里只有茫然,他应景似的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说是“香丁”,他也就郑重地点头答道,哦,是香丁。类似的这种事情多了,冰心就常打趣叫他“傻姑爷。”

女诗人方令孺当时也住在离雅舍不远的地方,她是梁实秋在青岛大学教书时的同事,有一次到雅舍闲谈时看到冰心的题词,不仅提笔续写道:

余与实秋同客北碚将近二载,藉其诙谐每获笑乐,因此深知实秋“虽外似倜傥而宅心仁厚”者也。实秋住雅舍,余住俗舍,二舍遥遥相望。雅舍门前有梨花数株,开时行人称羡。冰心女士比实秋为鸡冠花,余则拟其为梨花,以其淡泊风流有类孟东野。惟梨花命薄,而实秋实福人耳。

庚辰冬夜 令孺记

梁实秋在朋友中,不仅文才出众,品貌也是男士中的“上品”,再加上谈吐幽默风趣,很受朋友喜欢。方令孺说他“淡泊风流”,冰心则称他为“风流才子”,这其中的“风流”一词既指他的文才出众,也指他很受女性朋友青睐。梁实秋和冰心之间常有书信字画往来,有一次梁实秋给冰心画了一幅梅花,冰心回信说:“画梅花有什么了不起,狗也会画。”朋友间的谐谑打趣可见一斑。

抗战胜利后,吴文藻被派驻日本,冰心也随同前往,她知道梁实秋喜欢杜诗,而且也正在收集各种版本的杜诗,于是就不惜高价帮他买了日本的版本。在岁月沧桑人事倥偬的感慨中,老朋友间的友情,就如同和风一般,给了彼此以很大的精神鼓励。梁实秋在抗战后,总有惶惶然不知所终的感觉,有时就索性抛开一切愁烦,只顾眼前的吃和睡。冰心理解他的落寞之感,在信中告诉他说:“你能吃能睡,茶饭无缺,这八个字就不容易!”让他在消极中重新获得勇气。

后来冰心在日本知道梁实秋已去了台湾,就立即给他写信,让他立刻办理手续前往日本。她和吴文藻将为他一家安置在日本的生活,这份友情让落魄的梁实秋极为感动,这是一种患难中的真情,弥足珍贵,虽然他最终没有去,但终生感激。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此之后,他们竟消息断绝。这是因为在这之后不久,冰心夫妇无法割舍对祖国的思恋,双双回国,海峡两岸的对立,使他们的友情无法传递,等到时局缓和两岸通邮时,两人均已成了耄耋老人。

在的“”时期,梁实秋在台湾听说“冰心和她的丈夫吴文藻双双服毒自杀了”,这一消息让他非常悲痛,他写了一篇《忆冰心》,用细腻平实的笔触,回忆了两人几十年友情。文章见报后,女作家凌叔华给梁实秋写信,告诉他说这一消息是误传,冰心夫妇仍健在。他虽然后悔自己孟浪,但总算是由悲转喜,他说:“现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兴,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写的哀悼她的文章,她当然知道我也未死。这年头儿,彼此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而冰心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也是感慨无尽,她给梁实秋写了回信,托人从美国带到台湾。此后,冰心与梁实秋虽然没有直接的书信来住,但彼此的情况由梁实秋在北京的长女梁文茜转达,这一对老朋友也算能够隔海对话了。

1985年上半年,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怀旧——忆故知》(即《看云集》中一些文章)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冰心欣然提笔为此书作“序”。序中谈到抗战胜利至今四十年的隔海相望时,深情地说:“我感激故人对我们的眷恋,我没有去过台湾,无从想象台湾的生活情况,但北京的情况呢,纸上真是说不完,我希望实秋回来看看。……”

1986年,冰心在一篇题为《说梦》的文章中,写了自己晚年几乎每夜都做着极其欢快而绚丽的梦,在梦中常见到已故或久别的亲朋,漫游五洲四海的奇境。她说:

这些梦里都有我喜爱的风景和我眷恋的人物,醒来也总是“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梦中当然欢乐,醒后却又有些辛酸。但我的灵魂寻到了一个高旷无际的自由世界,这是我的躯壳所寻不到的。我愿以我的“奇泪”和一缕情思,奉献给我海外的梦中人物!

晚年的梁实秋对故土北京有着深深的怀念,“怀乡”成了他笔下非常突出的情结。80年代后期,和缓,台湾同胞可以回探亲。然而可惜的是,思乡情重的梁实秋到底没有能在去世前踏上北京的土地。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在台北病逝。他的第二个妻子韩菁清在处理完丧事后,专程飞往北京,替他完成未了的还乡愿。她拜访了年近90高龄的冰心,冰心在悲痛中写了《悼念梁实秋先生》,文章中说:“我怎能不难过呢?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比寻常啊!”

1987年12月1日,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南河沿欧美同学会北大厅里,北京文艺界人士为梁实秋举行了追思会,这也是梁实秋和结发妻子程季淑结婚的地方。冰心因身体原因不能到会,但她为梁实秋写了祭文,由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代读。会后,梁文茜将追思会上悬挂的父亲的照片送给冰心留作纪念。

冰心和梁实秋的友谊既建立在两人共同的文学追求上,也有对彼此人品的欣赏。冰心本来是以诗歌创作走上文坛并且声名鹊起的,但是梁实秋批评她不适合作诗而适合写散文和小说后,她也就真的不再作诗了,而且也常对别人说自己不会作诗。但冰心对梁实秋也有过批评。1984年,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先生到拜访梁文茜,他们一起拜访了冰心,当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个妻子韩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时,她激动地用手指着照片上的韩菁清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而最戏剧性的事情是,当胡百华先生从北京回到台北前去拜访梁实秋时,他把冰心对梁实秋的责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梁实秋,梁实秋的反应是耐人寻味的,他毫不犹豫地回应说:“我呀,她那一关我倒是稳当当的过去了。”与这一情况极为相似的是,在1999年傅光明采写的《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作者记录了冰心的谈话,谈话中冰心追思了一些友人,给了巴金以很高的评价,原因就在于“他对婚姻问题严肃的态度”,她感慨地说:“我的文人朋友多了,像梁实秋他们,要说才情什么的,他们都有,就是没有巴金这个专一,我最佩服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我最喜欢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显然,冰心赞赏梁实秋的学识才情,却不能接受他的第二次婚姻,认为他没有做到感情“专一”。相比之下,她很钦佩巴金,因为他在萧珊去世后,还保持着对妻子的一腔真情,没有忘情,也没有移情。梁实秋的丧偶后再娶,在冰心眼中就正好证实了她年轻时对文艺圈中人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如此,她只能把梁实秋作为朋友。

咏竹 文同 翻译赏析 谢谢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

译文

竹,竹。

寒冷,清洁绿色。

湘江之滨,渭水河边。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与众不同草,节劲过木。

化龙手杖入仙塘,呼凤律叫神谷。

月娥巾帔静得拖延,风神笙竽清蔬菜蔬菜。

林间饮酒碎影摇酒杯,石上围棋轻阴覆局。

屈大夫赶走只是高兴椒兰,陶先生回来但不久松菊。

如果论檀乐的曹操无敌于你,想潇洒的姿态都比我。

这是—首咏竹诗。摹状而吟便可见,“森寒,洁绿”,概括了竹子的品性,不畏严寒,四季常青。“湘江滨,渭水曲”,写出了竹子生活的幽雅环境,使人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耳旁不觉,亿起“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便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是的,湘妃有翠竹,墨斑点点绿。接下来用“帷幔翠锦,戈矛苍玉…‘化龙杖人仙陂,呼风律鸣神谷’写出了竹子的功绩和羽化神仙的奇特瑰丽,充满了阳刚之气,又用“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描绘出竹子青翠欲滴,亭亭净直,婆娑妩媚的阴柔之美。再写‘啉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足见文人雅士在竹林深处尽情游玩,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以竹喻人,赞美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的高洁情怀,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的君子风度。再次将竹子——“檀栾之操”的气节操守与“潇洒之姿”的豪迈洒脱喻两位贤人坚忍与豁达的精神世界,传达出了诗人主观晴感的对象化,即人的物化、物的人化,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读《竹》,其文学形象同样给读者以联想与想象,从而产生无穷的审美愉悦。这种宝塔诗,因为“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所以,又称之为“双宝塔诗”。

标签: 冰心 宝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0jyj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