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宝塔诗茶赏析

宝塔诗茶赏析

宝塔诗茶赏析

宝塔诗茶,是浙江宁波出产的一种名茶。下面是宝塔诗茶的赏析:

1. 香气浓郁:宝塔诗茶香气清香幽雅、芳香浓郁,入口后能感受到其浓郁的茶香。

2. 茶汤醇厚:宝塔诗茶品质高雅,因其选料精细且制作严格,所以茶汤醇厚细腻,入口后舒适顺畅。

3. 韵味悠长:宝塔诗茶滋味醇和,韵味悠长,回味甘甜,唇齿留香。

4. 茶底清亮:宝塔诗茶的茶底清亮透明,富有弹性,叶底嫩绿。

5. 茶叶形态美观:宝塔诗茶芽嫩叶嫩,形态完整,呈卷曲状,条索肥壮,色泽清亮,叶面光滑。

总之,宝塔诗茶具有美妙的香气、浓郁的韵味、清亮的茶底和美观的茶叶形态,是一款体验优秀的名茶,备受茶客们的喜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一七令·茶原文_翻译及赏析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写茶

注释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茶器具。

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鉴赏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 *** 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8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写茶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 *** ,雪溅紫瓯圆。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留连。——宋代·米芾《满庭芳·咏茶》

满庭芳·咏茶

宋代:米芾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 *** ,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咏物 ,写茶 ,写人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展开阅读全文∨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写茶 ,友人愉悦

急!寻 元稹 宝塔诗《茶》赏析、

(1)融情于景。在春风的到来下,桃花顿时开满了商山。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旖旎美好的花景。景色如此好,衬托出作者的好心情,即要升迁的得意,和志向将得到实现的喜悦之情。

(2)“临水读”:作者面临江水,春江水暖,正是水奔腾之时,这好比作者未来的仕途,将一帆风顺。二来,作者读到京书,“临江读”可显示作者迫不及待地想一施作为的心情。三来,作者面临大江,江河壮丽,显示了作者得到重用的博怀。

至于“舱内读”或“灯畔读”,地点截然不同,所见之景也不同,舱内、灯畔,地点狭小,环境清冷,完全不适合作者此时春风得意的心情。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SUXAf30y9h2OPZT00GwWA

?pwd=pzsx 提取码: pzsx

   

宝塔诗·茶 赏析

香叶,嫩芽。

茶诗客,爱僧家。

碾碉白玉,罗织红纱。

铫铛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格局构思巧妙,而且把茶与诗人、僧人的关系,饮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赏茶的过程都写了进去。虽因受格局,不及卢仝茶诗的深刻和气魄,也算难得的巧诗。

元稹茶宝塔诗的意境

《宝塔诗茶》意境

这首唐代茶诗,具有形式美、韵律美、意蕴美,在诸多的咏茶诗中别具一格,精巧玲珑,堪称一绝。在形式上,全诗巧用汉字形体,搭造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令人耳目一新。在韵律上,全部押的是险韵,一气呵成,展现了高超的驾驭文字的功力。

在意蕴上,用明月、朝霞、罗织、红纱诸意象,给人华而不奢、色彩斑斓而不目眩、纤巧清丽的视觉享受。在寓意上,“慕诗客,爱僧家”,又定出了茶与禅的相通缘由,以“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作结,颂茶叶之功,为古今之人洗心涤虑,不知疲倦;惟醒时可赞,醉后则不能表达清楚。

全诗妙在似是精心堆砌,又似漫不经心;即似深思熟虑,又似随手挥洒;即似文字游戏,又似精妙之作;即有深邃意境,又是平白如话。

《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茶》译文

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烹茶时用精致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煎出柔和美丽的,再小心的撇去茶末;深夜泡上一杯可与明月对饮,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从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宝塔诗茶》作者简介

元稹[zhěn](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宝塔诗茶怎么解读

宝塔诗:顾名思义是宝塔形状的诗,底大顶细,杂体诗的一种。诗为“一七体”,即诗的第一句为诗题一字,以下逐句递增字数,由二、二,三、三至七、七。唐代诗人元稹的《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醉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兮。

解读: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

望采纳!追问怎么读,我不懂,赐教噢

追答其实都一样,你正常著读就OK了啊~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及赏析?

唐代元稹《一七令·茶》原文: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茶。

味香,形美。

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

白玉雕成的碾用来碾茶,红纱制成的茶罗用来筛分。

烹茶前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然后盛载碗中的浮饽沫。

夜深之后与明月作陪饮茶,早上起来独自面对着朝霞也要饮茶。

饮茶能够清除古今人身上的疲倦之感,特别是在醉酒后饮茶效果甚是好。

赏析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 诗人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要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只能用一个字,于是元稹写下了这首《一七令· 茶》,白居易也当场写了一首《一七令·竹》。

这首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以宝塔诗写作的诗歌,并非少数,但以宝塔体所写的茶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弥足珍贵。

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

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后来两人都先后遭贬,分别被放置外地做官,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说的那样,两人终其一生都是友情极其深厚的“文友诗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

元稹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中的“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一句该如何理解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这句要整体来分析,意思就是:夜里,邀请明月来陪伴。这里邀陪明月,并不是作者陪明月,而是邀请明月来陪,有一个宾补的用法,但将陪字前置了。理解了这句话,就不难分析下句晨前命对朝霞了。早晨,命朝霞来与我(作者或者旁人)对饮。命对不是一个词,而是作两个字来看,同上联作“夜后,邀明月来陪;晨前,命朝霞来对。”

关于元稹的宝塔体诗<茶>

这个是词...不是诗~~

词牌名《一七令》

我读过的最后一句是“将知醉乱岂堪夸”

此词是元微之和白居易在兴华亭为送别而聚会时,共同为题而填的

此词按内容可以分为3个层次,前五句为第一层,概括介绍茶叶的来源、性格和受人喜爱,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次,写烹茶饮茶,不仅细腻刻画了煮茶的方法,而且描绘了经过煎煮后茶的颜色和芬芳,最后四句为第三个层次,用拟人化的手法刻画茶的功效并予以赞扬。

单说最后一句~我觉得可以用“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来解释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讲解、赏析

这首《一字至七字诗·茶》是由唐代诗人元稹所创作的全唐诗、杂言诗,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比较少见,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

宝塔诗最有名的一首

宝塔诗最有名的一首是:元稹所作的《茶》。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七体诗”。又称一七令,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谱为词,即以《—七令》。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的起源: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

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标签: 赏析 诗茶 宝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mlnw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