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宝塔诗白居易

宝塔诗白居易

宝塔诗白居易

《宝塔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长诗,全长444句,讲述了他在游览大唐西市(今西安)时惊叹于大唐兴盛的景象,以及他对人生、官场、忧患和生死的感悟。其中“宝塔”指的是大雁塔,也是这首诗的象征。

此诗运用了白居易珍贵的历史、社会、自然和人文知识,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流畅优美的韵律,在唐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该诗主旨宏大,既展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的文化瑰宝。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白居易有一首论诗为题材的诗,谁知道全文

一七令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为题,题韵合一写诗。白居易自己以“诗”字为题。其诗除一排“塔尖”仍为单个字外,第二排陡然增为四个字,此后每排递增两字,至第七排为十四字。也有人将“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此类宝塔诗,其制之初,题材较广,亦庄亦谐。如白居易的《诗》,可说是简约的诗论。其称诗歌“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传为经典。但这种诗体形式除受对仗、声律、字数的外,还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缚。因之,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见仁见仁,智者见智。

求一首白居易的宝塔诗,题目是《诗》,

白居易《一七令·诗》 诗 绮美,瑰奇 \x0c明月夜,落花时 \x0c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x0c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x0c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x0c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x0c \x0c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

求一首白居易的宝塔诗,题目是《诗》,

白居易《一七令·诗》 诗 绮美,瑰奇 \x0c明月夜,落花时 \x0c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x0c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x0c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x0c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x0c \x0c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

白居易写过宝塔诗吗?

白居易当然写过宝塔诗了。宝塔诗,全篇由一字至七字(有时多至九字)句依次排列,各两句(一字句有时可为一 句),往往对仗,分行排列,形如宝塔,故称之。此体诗歌在中唐时代颇为流行。传说白居易东赴洛阳时,元稹、李绅等诗友饯别于兴化亭,在酒欢耳热之际,各赋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白居易所作题为《诗》,亦以诗为韵,原文如下,令人叹赏。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调笑 亦传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空宗送白时。

诗词歌赋 “宝塔诗”

宝塔诗

因句型排列似宝塔,因而名之。亦称为阶梯诗。一至七字者後采入词。

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乐,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张南史四首

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宝塔诗·茶 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古代像《茶》这种很美的宝塔诗,还有哪些?

宝塔诗,正如其名字,诗词的整体结构像宝塔排列一样工整,富有美感。“宝塔诗”是一种风格独特的诗体,更是诗词界的一朵奇葩,它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它一言起句,依次逐句增加字数。除第一行仅有一行(通常只有一个字),作为题目以外,后边的都为每行两句,直至最后一行为七字句作为塔底而结束。所以,宝塔诗的原称为“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 这种诗歌整体很美,且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便流行开来。

古代除了像《茶》这种很美的宝塔诗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过一首至今仍流传下来的宝塔诗,原诗为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大和三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酒时宴席上所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当时白居易已经年近半百,准备辞去官职,隐退洛阳,他的这些好朋友来长安送别他,为他践行,好友们有感而发,为白居易写诗抒情,白居易就做了这首宝塔诗以回赠。

此外,比较著名的宝塔诗还有:令狐楚的《赋山》。原诗为: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这首诗里面描述了峻山,沧海,白云,简单几句就描述得极具画面感。甚至加入了谢灵运游山玩水等典故。读起来酣畅淋漓,很有艺术感。

宝塔诗如何读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这种诗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只有一个字,第二行二个字,第三行三个字,如此类推。当书写时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宝塔一样,故名“宝塔诗”。这一类诗还有个名称,叫“一七体诗”,就是说它从一字一句发展到七字一句,很有规律。这一类诗是诗向词过渡的一种杂体诗。历代诗人,涉足“宝塔诗”者不乏其人。

例:

赋得诗 [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咏竹诗 [宋]·文 同

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宝塔诗的格律是什么样的?

一七令

按,计敏夫《唐诗纪事》: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池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后遂沿为词调。

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韵

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乐,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

○ ◎● ○○ ○◎● ●○○ ○◎⊙● ◎⊙◎○ ◎○○●●

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 ⊙●●○◎● ◎○⊙●○○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 ◎◎⊙⊙●◎○

按,魏扶诗,亦以一字起,不叠韵,与此同。惟第七句〔风尘远游〕,风字平声;第八句〔巴猿啼不住〕,巴字平声;第九句〔谷水咽还流〕,谷字仄声;第十句〔送客沮舟入浦〕,送字仄声;第十二句、十三句〔烟波早晚长羁旅,弦管终年乐五侯〕,烟字、弦字俱平声,早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参下平声韵张词。

又一体 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仄韵

韦式

竹。临池。似玉。裛露静。和烟绿。抱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种偏多。

● ⊙○ ◎● ●◎◎ ○⊙● ●●○● ○○●● ◎◎●⊙○

王家看不足。仙仗正惊龙化。美实当从凤熟。

○⊙○◎● ○◎●⊙○● ◎●○○●●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 ○●●○◎●●

此与平韵体同,其可平可仄,参下仄声韵张词。

又一体 单调五十六字,十四句七平韵、一叠韵

张南史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 ○叠○● ○○ ○○● ●○○ ○○●● ●●○○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 ○●●○○ ○●●○○● ○○●●○○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 ○○●●●○○

此即白词体,惟起处〔花〕字,多叠一韵异。

又一体 单调五十六字,十四句七仄韵、一叠韵

张南史

竹。竹。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 ●叠●○ ○● ●○○ ○●● ●●○● ○○●●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 ○●○○● ○○●●○● ○●○○●●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 ○●●○○●●

此即韦词体,惟起处〔竹〕字,多叠一韵异。

宝塔诗最有名的一首

宝塔诗最有名的一首是:元稹所作的《茶》。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七体诗”。又称一七令,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谱为词,即以《—七令》。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的起源: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

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标签: 宝塔 白居易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3lzy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