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功夫茶和工夫茶

功夫茶和工夫茶

功夫茶和工夫茶

“功夫茶”和“工夫茶”这两个词都是指中国传统的茶艺,但其含义有所不同。

“功夫茶”是一种广义的茶艺术语,指的是熟练掌握茶道技艺、能够将茶具、茶叶、水等进行巧妙搭配、泡制出香味浓郁、色、香、味三者协调的美味茶汤的茶艺表演形式。也就是说,“功夫茶”不仅包含了泡茶,还包括选茶、烟火、煮水等艺术面,是茶艺的一种高级形式。

而“工夫茶”则是由“功夫茶”演变而来的一个特殊茶艺流派,主要流行于福建、台湾和广东等地,其特点是注重泡茶的技巧和工夫,重视茶器的选择和使用。“工夫茶”泡茶需要视频协调、倒茶有规矩,每个人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完成。

总的来说,“功夫茶”和“工夫茶”都是中国传统的茶艺,虽然遵循的基本原则相似,但细节上有所不同。排场更宏大、品茶时间更长、技艺更高的是功夫茶,而工夫茶则更强调泡茶的技巧和细节。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功夫茶还是工夫茶

工夫茶与功夫茶两词各有所指,不能混为一谈。

工夫茶指茶叶制作之精良,其品质优异者,如工夫红茶、闽红工夫。清雍正十二年曾任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说:“武夷山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之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见“工夫”是指茶叶的品质。

“功夫”不是指茶的品质,而是指茶人的素养,茶艺的造诣以及冲泡的空闲时间。清代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写道:“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张心泰的《粤游小记》也说“潮郡尤嗜茶,大抵色、香、味二者兼备,其曰功夫茶”。这是指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及闽南闽东一带的饮茶习俗。由此可见,这两者是各有所指。

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区别 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区别有哪些

1、“工夫红茶”和“功夫红茶”,不知不觉中,以为是错别字。事实上,“工夫红茶”和“功夫红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天差地别的意思。

2、工夫红茶又称工夫茶,具有原料嫩而均匀,色泽黑而润,外观紧而直,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甜,汤色鲜亮,叶色红艳,品质优良的特点。传统的工夫红茶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准备和精制,并依靠工时精制。

3、大多数人会写功夫红茶,但功夫红茶更多是指一种冲泡茶叶的技艺,字面上说,功夫指的是技巧、技巧、功夫茶是指茶、茶和技巧,注重酿造、饮用知识和功夫。

4、冲泡功夫茶,从烧水、暖杯到泡茶、倒茶,要熟练、整洁,一气呵成。品尝功夫茶也是闽南和潮汕的著名习俗之一。不管有没有客人,都会一天喝几回。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我们经常听到“工夫茶”,说的是“工夫”还是“功夫"呢?在过去很多古书的记录中,“工夫茶”和“功夫茶”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在近代,还是有区别的,“工夫茶”不能滥用“功夫茶”。

[工夫茶]指制茶泡茶的过程中,考究用心,要花费不少的功夫,代表-种泡茶的方式:比如湖汕工夫茶。另一层也代表一种茶类名茶(红茶的一类)。

[功夫茶]主要指泡茶方法操作讲究,需要一定功夫的冲泡方法。

功夫茶

[功夫茶3个含义]常指武术、技巧、技能。

[冲泡什么茶叶]功夫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茶叶,但传统功夫茶只使用闽南的铁观音或者闽北的武夷岩茶,这些茶叶冲泡出的功夫茶滋味最好,口感最诱人,而且最正宗,除了这些茶以外,台湾的乌龙茶也是冲泡功夫茶时最常用的茶叶,它也能泡出色香味俱全的茶汤。    

功夫茶与工夫茶是一样的吗?这两种泡茶方式有哪些不同之处?

功夫茶与工夫茶不是一样的,这两种泡茶方式的不同之处:“工夫茶”即就是指茶,在清朝时就是指绿茶及部位武夷山岩茶,清僧释超全,步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福建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认识。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罗尼亚香,大多焙得候香味。鼎中笼上灶火温,心闲手敏功夫细。”表明他见到的武夷佳茗,是靠“时间细”制出的,这儿的“时间”不言而喻是气力、时长之意,之后逐步本义耗费时间作出的好茶。

潮汕功夫茶”则就是指煮茶之法,草窗俞蛟所编着的《潮嘉风月记》篇首写到:“潮汕功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喝茶时的炉、壶、杯等,后半篇则是泡法方法。这表明“时间”二字就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是后代误将“功”写成“工”,或是俞蛟(浙江人)不知道潮州市家乡话,将潮州市视频语音“功”、“工”混为一谈?不为人知。

现如今流行的闽式、粤菜、台式一体机潮汕功夫茶,也彻底就是指冲调手法。只需到闽、粤采访,并且用闽南语和潮州市家乡话科学研究“时间”与“功夫”,不仅能一目了然其差别,且能弄清其来历,由于在历史上此地域均系“潮汕功夫茶”品饮法的流行地。

“潮汕功夫茶”始于福建武夷山,清初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一些明朝遗臣不服气清王朝执政,入福建武夷山为僧,种茶、炒茶、饮茶、销茶。清朝才俊、浙江省钱塘江文人墨客袁枚于雍正帝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依金丝柚,壶小依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方法与俞蛟所记对比,仅仅潮州市之器材更加注重,程序流程更加繁杂罢了。

“潮汕功夫茶”的泡饮手艺经发展趋势、健全,程序流程虽繁杂,却富涵文化艺术,因此为饮者仿效、沿用。现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潮汕功夫茶茶道等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掘、推进而成的,已是了闽、粤的喝茶造型艺术。近年来时间茶道已向中国北方散播,为北疆饮者器重。

“工夫茶”和“功夫茶”读音上一模一样,但是你真的理解它们吗?

     今天无意在网上看到了这个问题:你知道“功夫茶”和“工夫茶”吗?其实在百度中我看到也有人问这样的话题?无疑让喝茶的也有所不知怎么去理解,从字面意思两者虽然在读音上一模一样,但是在现实意义中对于喝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管怎么,今天既然我都写到了这里,还是给你们说说这两者的意思吧!但是属于个人见解,如有不对的请留言多多指教,一起互相学习进步!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工夫茶”?

据百科中“工夫茶”的记载: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如今更成为中国茶艺的代表。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又者见解:清代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写到:“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 ...”说明在清朝时期,“工夫”指的茶叶的名称,且都是较珍贵的茶。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费时间、花费精力、花费力气制作泡出来的好茶就是工夫茶。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湄江工夫等等。

二、什么是“功夫茶”?

我们简单的从页面文字解释,“功夫”二字指的是本领中的技艺、技术、技巧等等,而在百科中“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功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最出名的莫过于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里的“纳茶”这一说——把茶叶放入壶之前,得将茶叶的粗细分别开来,最粗的放壶底,细嫩的放中间,再把粗大的茶叶放在最上面,据说这样泡出的茶叶才甘苦适中。

又者见解:其实“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好比本领一样,技术上得多元化作用的,从起火、烧水、烫杯,到泡茶、淋壶、分茶,虽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让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也不是一天两天都能成的。要想喝上好的功夫茶还得一样付出时间、精力、力气才能品饮一杯真正的“功夫茶”!

不平常的生活品不同一样生活中的茶,能留下的无非就是茶香了。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得化不开来……就此来说,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工夫”和“功夫”只是风格不同。柴米油盐酱醋茶,对的这几个字当中,几乎就是老百姓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在此也试问下:哪个人家中无茶﹖

即使在荒岭深山,人们也能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捧上一杯清茶,亲手手工做的茶,甚至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茶,可谓有情有意。喝上一口,心里那种感觉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再其三五知己走在一起坐下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的开掘,其实无论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看来都需要好好琢磨,才能喝到好茶啊!在南方,能喝上一杯“功夫.工夫”茶,仅那么一小口,那极致的茶香甚是令人难忘啊。在此(其实我就是一位爱喝茶的南方人)!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啊?

工夫红茶:因初制时特别注重条索的完整紧结,需费时费工而得名。

工夫茶:是指茶的一种冲泡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有一定的“工夫”。

“工夫茶”和“功夫茶”究竟有什么区别?

工夫茶是一种上等的茶叶,而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法,所以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指茶,一个指泡茶的技巧,这一点在《辞海》里面也有记载,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还有很多人把工夫茶和功夫茶分不清,当然也有人说工夫茶和功夫茶都是一样,只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把“工”和“功”混为一谈了。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这两样“茶”确实不是一个意思,而现在能分清它们的也只有和茶打交道的人了,所以今天我就简单的细分一下。首先就是工夫茶,工夫茶出自清朝,当时一个叫刘埥的人,他尤其钟爱武夷山的茶,于是他还在他的《余闲集》里提到过工夫茶。

“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

所以明显就能看出工夫茶确实是茶叶的一种,只不过在刘埥把工夫茶称为花茶,并没有说明茶的具体品种。

后来陈宗懋又把武夷山的茶进行了细分,而且还将工夫茶用地域名来命名,比如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因此工夫茶在陈宗懋的细分下成了红茶的一种。其次就是功夫茶,如果不进行解释,估计很多人都认为功夫茶是要用功夫才能泡出来喝到的好茶,其实不然,在俞蛟的《潮嘉风月记》里就有明确记载:

“功夫茶,烹治之法。

我们都知道正宗的功夫茶出自潮汕,在烹茶时光是茶具都是好几种,尤其是在炉、壶、杯的选择上,更是精益求精,在泡茶的技巧上更是要求颇高,每一步都要把“功夫”落到实处才行,如果有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不能称为正宗的功夫茶,所以总的来说功夫茶就是一种泡茶的技巧。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近几年来,在不少关于茶的文章中“工夫茶”与“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

  《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并请教了当代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观点:

  一、“工夫茶”即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

  1.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 馥 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刘jing,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3.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如陈宗 懋 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4.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卷中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这里工夫茶就是红茶的.一种,也说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则是指泡茶之法

  1.清人俞蛟所编著的《潮嘉风月记》开篇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饮茶时的炉、壶、杯等后半篇则是泡法技巧。这说明“工夫”二字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叶。是后人误将“功”写为“工”,还是俞蛟(浙江人)不知潮州方言将潮州语音“功”、“工”混为一谈?不得而知。

  2.“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音与义是有区别的。茶圣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音“刚”,“功”音“攻”。我们闽南话中的“工”、“功”的音与潮州相同。义也不一样:“工”即力气、时间,“功”为武功、本领、火功。这就说明在茶叶范畴“工夫”与“功夫”是两个含义。如今盛行的闽式、粤式、台式功夫茶,也完全是指冲泡技法。只要到闽、粤访谈,并用闽南话和潮州方言研究“工夫”与“功夫”,不但能明了其区别,且能搞清其由来,因为历史上此地区均系“功夫茶”品饮法的时兴地。

  三、“功夫茶”起源于武夷山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近几年来功夫茶艺已向中国北方传播,为北国饮者赏识。

;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在很多书籍报刊或是网络资料中,抑或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存在着“工夫茶”和“功夫茶”混用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一些辞典的解释有关。例如,在《辞源》中,把“工夫茶”解释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也作‘功夫茶’。”而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则将“工夫茶”视为“功夫茶”的同义词。(“功夫茶”解释为:“福建广东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茶具小巧精致,沏茶、饮茶有一定的程序、礼仪。”)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工夫茶”和“功夫茶”混用的情况。

但在我看来,“工夫茶”和“功夫茶”在词义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在诏安这品茶饮茶成风的地方。我个人认为,诏安人所品饮的应该是“工夫茶”。在诏安方言中,“工”发音为“gang”(发音类似普通话的“刚”),而“功”发音为“gong”(发音类似普通话的“公”),从发音而言,那就应该是“工夫茶”而非“功夫茶”。再者,“工夫”在诏安方言中还包含有耗费长的时间与多的精力、人的素养与造诣高深和制作精良等的语义,例如“好工夫”、“细工夫”等等,而“功夫”并没有如此的语义。综上两点,再结合诏安人品茶饮茶的过程等,诏安人所品饮的应是“工夫茶”无疑。

我小时候就听过家里人讲过“烧杯热罐、高冲低斟、刮沫淋罐、关羽巡城、韩信点兵”等品饮“工夫茶”的口诀。这在外地人看来云里雾里,犹如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那就让我以个人粗浅的理解来给大家解读一番。

烧杯热罐:烧杯也称烫杯,主要是为了卫生,还有一个作用是加热茶杯,提高茶杯温度,可使“工夫茶”香味与韵味更好提升与激发。再者,烧杯过程也颇具观赏性,传统的烧杯过程是手滚杯(现在多使用茶夹),即用一只手的无名指托住茶杯底部,斜靠在另一只装满开水的茶杯上,用大拇指转动茶杯口沿下方,茶杯四周在开水中滚过,达到消毒的目的。由于开水温度高,手滚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烫伤,所以是不是品饮“工夫茶”的老手,从烧杯的手法就可以看出来。据说以前诏安人看女婿(考验女婿),便会要求女婿泡茶,女婿是否优秀,从烧杯的手法与熟练程度中便可一探究竟。热罐也是同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紫砂罐的温度,提升与激发“工夫茶”的香味与韵味。一般来说,“工夫茶”的第一壶开水是用来烧杯热罐的,第二壶开水才是用来泡“工夫茶”的。

高冲低斟:高冲是指冲开水时,水壶壶嘴要离紫砂罐口一段距离,要高。只有开水高高冲下,才能提升与激发“工夫茶”的香味与韵味。低斟是指斟茶时紫砂罐嘴要靠近茶杯,不能离得太高。这样倒出来的茶汤不会激起水花而产生气泡,方便观察茶汤颜色。

刮沫淋罐:刮沫是冲第一次开水时要满而不溢,然后用紫砂罐盖刮去紫砂罐口的茶沫与茶泡。此举是为了茶汤清亮,刮沫还有个更富诗意的名称是“春风拂面”。淋罐是使用紫砂罐独有的(使用盖瓯没有淋罐),即加开水后,将紫砂罐盖好,用开水对紫砂罐进行冲淋,既可以洗去残留在紫砂罐身的茶沫与茶泡,又能再次加热紫砂罐,使茶香萦绕在紫砂罐中,蓄势待发。

关羽巡城、韩信点兵:这两个都是倒茶的要点,其目的是为了使各个茶杯中茶汤的都是一致的,达到同色同质同量。还有一个目的是尽可能地倒尽茶汤,不残留茶汤在紫砂罐中,以免导致下一冲的茶汤苦涩。这也是诏安人看女婿(考验女婿)泡茶过程中的要点,若是这女婿倒出来的各个茶杯中茶汤的茶色不一、茶汤的量有多有少,那么这个女婿可就要大大扣分了。现如今有人为了方便而使用了公道杯,其实是有悖“工夫茶”的意境的。茶汤经公道杯后再分到各个茶杯,茶汤温度下降,香味与韵味大减,“工夫茶”也就变得不那么“工夫”了。

当然,“工夫茶”还有诸多细节,诸如品饮“工夫茶”时烧水要用木炭炉,甚至对于所使用木炭的种类、大小、形状都要进行选择与挑选;对水也有要求,要选择山泉水,而不能随意使用井水、溪水、自来水等,同时水要烧得不老不嫩,不能长煮久沸;装茶叶前要择茶,挑去茶枝,分出茶末和粗叶,茶末要放在紫砂罐(或盖瓯)底,再装入粗叶(也可以不分茶叶,装好茶叶后将紫砂罐(或盖瓯)在掌心轻轻磕几下,使茶末下沉);头冲的茶汤要倒去,因为有“头冲脚腺”的说法;“茶三酒四逸陶二”告诉我们,品饮“工夫茶”时人不宜多,三人最为适宜……从品饮“工夫茶”的种种讲究与细节中可以看出,诏安人品饮“工夫茶”,不单单是品饮茶,实际上还是在品味文化、感悟人生。

说到这里,耳旁已经传来水沸腾的咕嘟声,木炭炉上烧的水已经沸腾,不老不嫩,刚刚好,那就让我带着大家品饮一下诏安的“工夫茶”吧!

0065 还在说“功夫茶”吗?正确的应该是“工夫茶”

百度“工夫”最早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百度文意是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辞海》里的工夫还有空闲时间的意思。

百度“功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花费的时间、心思或精力;二是指技能和能力。“功夫”二字也早在《三国志》中就有出现。

但是我们现在日常使用中,“工夫”多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则多指技能和能力。

工夫茶指茶的品种的话,现在指工夫红茶,是红茶的一种,最早的工夫红茶产自福建。

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

福建最著名的闽红三大工夫指:产自福建南平政和县的“政和工夫”、产自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的“坦洋工夫”和产自福建省宁德福鼎县的“白琳工夫”三种红茶。

有意思的是三大闽红工夫的两个都产自白茶之乡政和和福鼎。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说,以前,武夷岩茶也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在以后,则工夫茶就专指红茶了。

工夫茶如果指一种泡茶方法的话,说的是从清末起在潮汕地区包括闽南流行的对乌龙茶(青茶)的加工工艺以及冲泡的方法。

在清末明初,潮汕地区有些卖茶的百年老店,在销售乌龙茶的过程中根据市场需要对各种乌龙茶进行拼配,并对茶友传授冲泡的方法,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世界知名的“潮汕工夫茶”。

还有,吴觉农先生说过武夷岩茶在民间之前也有称为工夫茶品种,是不是和这里的潮汕工夫茶也有一定的关系呢?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如果工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方法,泡的是青茶(乌龙茶)而不是红茶(工夫红茶)。

“功夫茶”应该是“工夫茶”的口误和笔误。维基百科上说功夫茶是工夫茶的错误写法。

在闽南话和潮汕话里,“工”“功”二字发音不同,“工”发“刚”音,而“功”发“攻”音。潮汕话和闽南话里“工夫茶”“工”字的读音为“刚”,所以从潮汕工夫茶读音来看,应该是“工夫茶”而非“功夫茶”。

并且,在两地方言里“工”“功”二个字含义也有区别,“工”指力气或者时间,“功”指武功或本领。从潮汕工夫茶指一种乌龙茶的拼配和冲泡方法来看,用“工”字也更合其意——慢工出细活。

“工夫”指茶的品种的话,指的是红茶的一种,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工夫红茶。

“工夫”指泡茶方法的话,泡的是青茶(乌龙茶)而非红茶。

功夫茶是前人的口误及笔误所致,我以为还是不用为好。

标签: 工夫茶 功夫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q0og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