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潮州功夫茶具四宝

潮州功夫茶具四宝

潮州功夫茶具四宝

潮州功夫茶具四宝是指潮州传统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和茶巾。这些茶具精美细致,工艺复杂,制作精湛。其中茶壶是最具代表性的茶具,潮州功夫茶壶有着特殊的造型和设计,其外形精美,色泽典雅,制作材料主要是紫砂泥或者陶瓷。茶杯也有着独特的设计和造型,茶盘则是为放置茶具和茶叶而设计,茶巾则用于擦拭茶具和茶杯。潮州功夫茶具四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术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功夫茶具“四件宝”

功夫茶具

功夫茶具“四件宝”

中国的饮茶之道,最为讲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了。《清朝野史大观》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泉、漳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功夫茶大都是闲情逸兴烹饮或作为待客的礼节,故有“闲来细品功夫茶”、“无茶不成礼”之说。

前些年,笔者有幸到了一趟粤东,所到之处,热情好客的主人招待的都是色、香、味、艺俱全的功夫茶,至今回想起来,仍“茶”韵犹存,遂“作文以记之”。

这功夫茶的“功夫”所在,首先是讲究“水为友,火为师”,水以活泉为佳,火以猛烈为上,茶以乌龙茶为适。入壶须三分之一茶末,因末少不香,末多苦涩。泡沏技法大致有“高山流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而且,须有一套南国特色的茶具。看到这些美妙绝伦的功夫茶具,我不惜囊中银钱,破费一番,觅到了功夫茶具四件宝来。

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若深瓯(小薄瓷杯)、玉书畏(烧水陶壶)、潮汕烘炉。闽、粤、台茶人对茶壶冲罐排名次有句茶谚:“一无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不知何为,“孟臣”排名第四却备受茶人宠爱。史传,孟臣是明代制壶名匠惠孟臣,他最早制壶于明代天启年间,最初壶底刻有“大明天启丁卯荆溪惠孟臣制”字样。《桃溪客语》载:“孟臣笔法绝类褚遂良。”孟臣罐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暑夏不变馊的优点。茶人选购它的标准是“三山齐”,即把壶去盖覆置平桌,滴嘴、壶口,把柄三点平成一线就是真品了。泡茶越频越久,壶壁长的茶锈越厚,可节省茶叶,即使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色,茶锈厚的孟臣壶常是茶主人炫耀“茶龄长”的物证。若深瓯是清代江西景德镇瓷的名匠若深的佳作,杯底书有“若深珍藏”如今业已罕见。

功夫茶另“两宝”之一的玉书畏以潮州百年老号《陶圣居》做的尤佳,有极好的耐冷热骤变性能。隆冬,拿出炉外许久保温。功夫茶讲究水不能过热,玉书畏便于观察火候且不易生水垢。而潮汕烘炉则是选取粤东优质高龄土精工烧制的红泥小火炉,这种炉具早在唐宋年间即出名,特点是长形,有一尺多高,很雅观。炉心深又小,能使火热均匀省炭,炉有盖有门,通风性能好,值得称道的是水溢炉中“火犹燃,炉不裂”,有的艺匠还喜欢在炉门两侧配一对茶联。

可见古今艺人、茶人对功夫茶具倾注了多么诚挚的匠心!

功夫茶茶房四宝及起功用

“茶室四宝”即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 

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为宜兴紫砂壶,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

近代相关饮茶法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第三种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

潮州工夫茶属于哪儿的特产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又是饮茶大国。在饮茶艺术日渐淡化了的现代社会,潮州工夫茶却一直在散发着传统茶文化的清香。作家李国文在《粤海饮茶》中道:“尤其潮汕一带的工夫茶,更是深入人心。若论茶道,我们这茶的祖国,稍可与一衣带水的邻邦媲美的,也就是得靠潮汕人争回一点面子。”那末,能与日本茶道媲美的潮州工夫茶是什么样子?工夫茶的历史源流又在何处呢?这是一个曾经困扰过日本朋友的问题:“关于工夫茶的历史,我曾请教过中国学者,但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布目潮《中国茶文化的复兴》)

古代的工夫茶具最少须有“四宝”:小烘炉(白泥火炉)、玉书(赭褐色扁形烧水壶)、孟臣罐(宜兴紫砂茶罐)、若深杯(杯底镌有“若深珍藏”的茶杯)。清初与梁佩兰、屈大均合称“岭南三大家”的诗人陈恭尹写有一首《茶灶》诗:“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就隙邀风势,添泉战火声。寻常饥渴外,多事养浮生。”诗中所写的茶具,都是容易携带的小件,其中已有潮州出产的精致白色泥炉和青色的煮水铛。底镌“若深珍藏”的白地蓝花小瓷杯是康熙年间烧制的,现已贵若拱璧。到了乾隆时期,据俞蛟《梦厂杂著》记载:“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主。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当时还备有棕垫、纸扇、贮水瓶、茶洗等。这一茶具形式除炉子后来改用烽市红泥小炉外,大抵固定沿用到现代。工夫茶的泡饮有一套十分讲究的方式。首先是选水和用火工夫,水要用山泉,小炉木炭最好用榄炭。砂铫煮水至初沸,先将紫砂罐和茶杯淋热,才把福建产乌龙茶叶纳入罐中,粗叶垫罐口,细末垫中层,再以次粗叶装罐面。铫水大沸,即高提砂铫沿茶罐周边注水,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待壶口浮现一层白沫,便用壶盖轻刮,使其随罐而下。再用开水淋罐,既去沫又使茶罐持续升温,凝聚罐中茶叶香味。斟茶入杯时壶嘴要低,目的是使茶汤雅观不起泡,这一程序俗称“高冲低筛”。斟茶时要在几个杯来回斟注,点滴不剩,让茶色、香味均匀,俗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于是,在一片“请请请”声中,主客各端一杯,举到唇边先闻茶香,然后一啜而尽。初入口时略带苦涩,片刻便香溢齿颊,回味无穷。如果客人多,则主人第一巡(俗称“头过”)不饮。每次以沸水冲茶,都同时淋杯、洗杯,俗谓“烧钟热罐”。连续数次,茶色不浓谓“茶薄”,便须另换茶叶了。近人翁辉东先生较早记录总结工夫茶道,所著《潮州茶经???工夫茶》对工夫茶的品饮有颇为详细的描述。清人俞蚊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梦厂杂著》)后来有些论者便认为工夫茶始于唐代,这一论点并不正确。潮州工夫茶尽管在烹治原理上深得陆羽《茶经》的精髓,但是工夫茶的形成离不开茶史上饮茶的三大革新:条形散茶制作、瀹饮法提倡和紫砂壶出现。条形散茶是明开国之初通过行政命令制作的,《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诏有司听茶户采进建宁茶,仍禁碾揉为大小龙团。”在此之前,人们都用烹治前须碾末的茶饼。有了条形散茶,才可以改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瀹饮)。条形茶更带自然清香,瀹饮法可谓“开千古饮茶之宗”,(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此两者,是形成工夫茶的基础。而明代中后期紫砂壶出现后,潮州工夫茶登上闽南粤东生活舞台的条件遂告成熟。紫砂壶的创始人是16世纪初期江南吴颐山书僮供春,其后高手辈出,时大彬改提梁大壶为小壶,专工制作小壶的是明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他的名字见于清初吴骞《阳羡名陶录》。因为“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周高起《阳羡名壶录》),故潮州工夫茶具少不了它。工夫茶罐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使用孟臣罐(部分是当地枫溪仿制),1975年广东陆丰县明黄廷霖墓中曾出土一件惠孟臣手制紫砂壶,证实明朝末年紫砂壶已在岭南传播。明末清初,潮州与苏州间频繁的商业贸易,使潮商得以将宜兴紫砂壶大量带回潮州作茶具并称之为“苏罐”(蔡鸿生《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结合前面所引陈恭尹《茶灶》诗,我们可以说,潮州工夫茶肇始于明末清初时期。工夫茶一词原来是形容武夷岩茶的制作工夫,陆延灿《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既炒既焙,复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又引《随见录》:“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因此,把潮州人整套冲泡品饮武夷工夫茶叶的精致程式命名为“工夫茶”,也就再合适不过的了。

潮州饮茶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元丰年间,潮州名士吴复古曾向远在黄州的苏轼寄送茶叶,苏轼在《答吴子野》书中写道:“寄惠建茗数种,皆佳绝。”吴复古如果不尝到茶好,怎敢将茶叶远寄给苏轼,茶一开始便成连结友谊的信物。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在《潮中杂记》说:“潮俗不甚用茶,故茶之佳者不至潮,惟潮阳间有之,亦闽茶之佳者耳。”喜欢饮用福建名茶是事实,但由此说“潮俗不甚用茶”就不恰切。今传的明代潮州戏文五种中就有许多饮茶的记述,如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荔镜记》第19出:“(贴)人客,茶请你。”万历九年(1581)刊刻《荔枝记》第8出:“公曰:原来正是媒姨,老汉失接。小七,端椅坐,讨茶食。”万历年间刊《金花女》附刻《苏六娘》中唱词:“你油盐酱醋须看理,人来客往槟榔茶,”均可说明民间饮茶风气盛行,并已成为一种友好的待客之道,虽然当时工夫茶还只在滥觞时期。当代工夫茶继承了这种在饮茶中叙友情、致和气的文化传统,四人用三杯,三人用二杯,每轮总有一人缺饮,使品茶过程“请饮”连声不断,始终洋溢着祥和谦让气氛。潮州城乡人家院庭多以龙缸种莲花,或搭架栽金银花,花朝月夕,良朋知友相聚,烹水冲茶,面对雅洁茶具和精巧工夫,确有无限情趣。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客居潮州时有诗赞美工夫茶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鹤咀,来试湖山泉。”(《潮州春思》)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提壶擎杯,低斟慢酌,既是艺术品饮,又能消散尘寰的烦恼,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烹茶四宝 若琛瓯是什么意思

把品茗杯叫做若琛瓯这是潮州工夫茶中提法,是饮乌龙茶的茶具四宝之一。玉书煨(开水壶);小烘炉(烧水的火炉);孟臣罐(茶壶);若琛瓯(小茶杯)。

潮州功夫茶的茶具有哪些?

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位的价值取向。

潮州功夫茶具都有哪些呢?

中国的饮茶之道,最为讲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了。《清朝野史大观》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泉、漳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功夫茶大都是闲情逸兴烹饮或作为待客的礼节,故有“闲来细品功夫茶”、“无茶不成礼”之说。 功夫茶具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若深瓯(小薄瓷杯)、玉书畏(烧水陶壶)、潮汕烘炉。闽、粤、台茶人对茶壶冲罐排名次有句茶谚:“一无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不知何为,“孟臣”排名第四却备受茶人宠爱。史传,孟臣是明代制壶名匠惠孟臣,他最早制壶于明代天启年间,最初壶底刻有“大明天启丁卯荆溪惠孟臣制”字样。《桃溪客语》载:“孟臣笔法绝类褚遂良。”孟臣罐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暑夏不变馊的优点。茶人选购它的标准是“三山齐”,即把壶去盖覆置平桌,滴嘴、壶口,把柄三点平成一线就是真品了。泡茶越频越久,壶壁长的茶锈越厚,可节省茶叶,即使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色,茶锈厚的孟臣壶常是茶主人炫耀“茶龄长”的物证。若深瓯是清代江西景德镇瓷的名匠若深的佳作,杯底书有“若深珍藏”如今业已罕见。 功夫茶另“两宝”之一的玉书畏以潮州百年老号《陶圣居》做的尤佳,有极好的耐冷热骤变性能。隆冬,拿出炉外许久保温。功夫茶讲究水不能过热,玉书畏便于观察火候且不易生水垢。而潮汕烘炉则是选取粤东优质高龄土精工烧制的红泥小火炉,这种炉具早在唐宋年间即出名,特点是长形,有一尺多高,很雅观。炉心深又小,能使火热均匀省炭,炉有盖有门,通风性能好,值得称道的是水溢炉中“火犹燃,炉不裂”,有的艺匠还喜欢在炉门两侧配一对茶联。

功夫茶具的延伸阅读

中国工夫茶艺本于唐朝茶道,肇始于明朝,形成于清朝,绵延至今。工夫茶艺所用茶为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俗称乌龙茶。青茶的制法在绿茶和红茶的之间,因而青茶兼有红、绿茶的优点,既有绿茶的爽快和清芬,又有红茶的色香和浓醇。欲品青茶,有一套精巧、讲究的茶艺。下面是工夫茶艺的二十道工序:

1. 备置茶具

工夫茶具有“四宝”,即孟臣罐、若琛杯、玉书碨、潮汕炉,此外还有茶筒、茶船、茶匙、茶斗、赏茶盘、茶巾、茶巾盘等。

2. 活煮山泉:

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泡茶以泉水为上。“活水还需活火烹”,活火指炭之有焰。 冲泡工夫茶水宜二沸,过嫩、过老都不利于茶的色、香、味的发挥。

3. 佳叶酬宾:

宋代文豪苏轼曾作茶叶传记《叶嘉传》,后来便以叶嘉代指茶叶。今天我们请客人品尝的是产于福建安溪的“铁观音”,其外形条索卷曲壮结,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沉重似铁,美如观音,故称“铁观音”。

4. 孟臣沐霖:

烫洗茶壶。孟臣为明代紫砂制作名家,擅制小茶壶,人称孟公壶或孟臣罐。

5. 观音上轿:

用茶匙将铁观音茶从茶筒拨入茶荷(用茶荷从茶筒中量取茶叶)。

6. 乌龙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中的铁观音茶拨入茶壶中,茶叶量约占壶的七、八成。

7. 砂壶初倾:

洗茶。环壶口内侧注水入壶,旋即倾出,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

8. 高山流水:

悬壶高冲。提起水壶从较高处缘壶口内侧一边冲下,使水满至壶口。冲水时要沿着壶的一侧冲,不可相中心冲,以免冲破“茶胆”。

9. 春风拂面:

用壶盖刮去浮在壶口的泡沫杂质,又称“刮顶”目的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10.重洗仙颜:

用开水淋浇壶盖、壶身,又称“淋眉”,即洗净壶的外表,又可提高壶温,确保发挥青茶的品质。

11.若琛出沐:

烫洗茶杯。若琛是清初制瓷名家,擅制薄瓷小茶杯,故用若琛借指茶杯。

12.游山玩水:

提壶使壶底沿茶船边绕转一圈,以刮去壶底的水滴。

13.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工夫茶斟茶要求低、快、匀、净。斟茶时壶嘴尽量接近茶杯,可避免茶汤易冷、冲出泡沫或溅出杯外不雅观。茶汤循环往复倒入茶杯,此称“关公巡城”,再将壶中残余的茶汤循环均匀地滴到每只茶杯中,此称“韩信点兵”,从而使每杯的茶汤量及浓度均匀.敬奉香茗:将茶敬奉给客人。

14.三龙护鼎:

端杯以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

15.细闻幽香:

铁观音茶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16.鉴赏汤色:

铁观音茶汤金黄,浓艳清澈,俗称茶油色。

17.品啜甘露:

铁观音茶汤醇厚、味浓,回味甜爽。品字三个口,故分三口喝完茶汤。徐徐品味,慢慢下咽,并嗅闻杯底余香。

18.重酌灵芽:

冲泡、分斟第二泡茶。

19.领悟神韵:

含英咀华,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领悟铁观音的神韵。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云:“洒茶即毕,乘客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味”。饮工夫茶不是为了解渴的需要,而在于品味其茶趣与气质。细品茶味,慢嗅其香,尽怡情养性之趣。谁能品出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

20.尽杯谢茶:

喝尽杯中茶,感谢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功夫茶具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

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功夫茶具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

功夫茶具“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功夫茶具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功夫茶主要器具是什么

茶具中,红泥火炉、砂铫、茶壶、茶杯被人们称为“工夫茶四宝”。

福建工夫茶具是烹茶“四宝”,即

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为广东潮汕地区所制,专用生火用;

玉书煨:是一个缩小的瓦陶壶,架在风炉上,专作烧水用;

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还小的紫砂壶,专作泡工夫茶用;

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2---4只小茶杯,通常用江苏宜兴紫砂制作,专供饮工夫茶用。

当代,福建工夫茶具更为简便,通常是一个盘(或茶洗),四只小茶杯,一把用水量约150毫升的小茶壶。质地以红泥或白瓷为最多。其中茶盘主要用来承接茶杯、茶壶或废水。倘若是茶洗,不泡茶时还有贮存茶杯和茶壶的功能。

潮汕冲泡法与福建冲泡法所用茶具相差不多,主要有泥炉、砂铫、冲罐或盖碗(泡茶用)、茶杯和茶洗。一套茶具茶杯通常为三只,这叫“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为趣;

一套茶具包括什么?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包括什么?

一套完整的包括:茶海、茶道、茶具、茶宠。

1.茶海:放置茶道茶具和茶宠的大托盘,竹制的茶海经济实惠,大约300左右;黑檀与紫檀的较名贵,大一点的单木需要1300--2000不等,小一点的650到1500不等;普通实木的茶海便宜,有的内部容易腐蚀,小一点的大约250到500,大一点的600到1200不等;现在一些功夫茶道不用木制的茶海,而改用形似茶海的电磁炉,集消毒,烧水,品茶于一体,650--2000不等。

2.茶道:形状像笔筒,内置茶针等用具,大部分为木质的,主要是取茶,拌茶清理茶具的用途。竹制的茶道价格在50到150之间不等。

3.茶具:泡茶品茶喝茶用的器皿,材质主要是陶瓷、玻璃、紫砂这三种供陶瓷类茶具主要有景德镇的青花瓷,景德镇彩釉,景德镇粉彩瓷,景德镇浮雕,德华白瓷,德华结晶釉,浙江龙泉青瓷,台湾和福建的亚光瓷;玻璃主要是耐烫玻璃,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烧水;紫砂茶具首选宜兴紫砂。每套茶具主要由茶罐、茶壶、盖碗、茶杯组成。茶罐用来存放茶叶,一般每套一个;茶壶用来盛放茶水,一般每套一个;盖碗凉茶喝茶所用,每套一个;茶杯为喝茶所用,每套6个或每套8个。总之是大于5的偶数就对了。景德镇的瓷器,300到1000,德华的瓷器300到800,紫砂茶具,500到1500,玻璃的便宜,150到500不等。

4。茶宠:观赏用的茶具,分热水系和茶水系,多为各种花草或动物的形状,热水系的变色快,一般遇热水之后5分钟内变色完成,茶水系的变色慢,需要在茶水中养一段时间尚能发生变化。价格随做工,寓意和材质的不同而变化,主要在80到500之间。

以上是我店内茶具的价格,不完整,仅供参考。

一整套茶具都包括什么

茶船、随手泡、茶仓(茶罐)、茶荷、茶滤、茶巾

紫砂壶/盖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闻香杯、杯碟(杯托)茶洗、茶艺六用(容则、茶则、茶匙、茶漏、茶夹、茶针)

茶宠

功夫茶套具一般需要哪些茶具?

1 茶盘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

2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基本用不上因为很多茶叶都是小包偿好的)

3 炉及水壶(电的泡水壶最好可以控制或者显示温度的)

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塑料的会有异味)。水的质量对茶味道影响很大

4 茶漏及支架,用来过滤茶叶的,支架是用来放茶漏的

5 泡壶及杯子

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储茶的罐,

像我们家都是买个小冰箱放著的。绝对保鲜。

7 夹子

泡功夫茶的杯子很小,倒好茶后一般都是用夹子放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镊子,有木得 也有铁的

茶具都包括些什么?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

求解一整套茶具都包括哪些

茶船、随手泡、茶仓(茶罐)、茶荷、茶滤、茶巾

紫砂壶/盖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闻香杯、杯碟(杯托)

茶洗、茶艺六用(容则、茶则、茶匙、茶漏、茶夹、茶针)

茶宠

一套茶具包含什么配件 完整的一套茶具有哪些组成

茶具配置,根据传统的四宝配置,

分为:茶盘、圆茶盘、茶壶、茶船、品茗杯、杯托、注水器、茶荷、茶匙筒、茶祥罐、茶巾、泡茶巾,茶具一般分为陶瓷茶具和紫砂壶茶具比较较好,玻璃次之,

景德镇原来网白瓷杯也是很好的选择,茶讲究的是茶具。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有哪些东西

茶具配置 参照传统乌龙茶冲泡“四宝”配置,“孟臣罐”为紫砂壶,若琛杯是景德镇的白瓷杯。茶盘、圆形茶盘、茶壶、茶船、品茗杯、杯托、煮水器、茶荷、茶匙筒、茶样罐、水盂、茶巾、泡茶巾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著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当然一般用不了这么多!

一套茶具共有哪些工具

最精致的茶具称为“四宝”:玉书碾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壶,能容 水四两,潮汕烘炉用白铁制成,小巧玲珑,孟臣罐多出自宜兴,以紫砂壶最为名贵,这种壶不仅造型独特,颜色浑厚,尤以紫色最佳,而且吸水力甚好,泡出的茶叶香味能够持久不散。茶壶用的时间越久,泡出来的茶叶香气也越醇厚,若琛瓯是白色小瓷杯,容水不过三、四毫升,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

一套茶具包括1个茶壶和6个茶杯

第三问错了,35乘以5=175

冲泡潮汕功夫茶需要用到的十种茶具

冲泡潮汕功夫茶需要用到的十种茶具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冲泡潮汕功夫茶需要用到的茶具,快来看看吧!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

  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

  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

  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

标签: 四宝 茶具 潮州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5jon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