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潮汕工夫茶种类

潮汕工夫茶种类

潮汕工夫茶种类

1. 铁观音茶:又称水仙、鸳鸯、武夷岩茶,是一种半发酵的乌龙茶,产于福建武夷山。

2. 大红袍茶:又称岩茶,是一种半发酵的乌龙茶,产于福建武夷山。

3. 龙井茶:又称狮子吼、西湖龙井,是一种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龙井等地。

4. 普洱茶:是一种黑茶,主要产于云南普洱地区。

5. 六安瓜片:是一种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区。

6. 黄山毛峰:是一种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区。

7. 祁门红茶:又称祁红、祁门毛尖,是一种红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8. 工夫红茶:又称闽北红茶、岩茶红、武夷红茶,是一种红茶,产于福建北部。

9. 珠茶:是一种绿茶,产于福建南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潮州工夫茶为什么那么出名?如何看待商人泡工夫茶的方法?

据记述,陆廷灿于1734年刊印的《续茶经》书里的叙述,工夫茶并不是饮茶方式,反而是茶叶种类,原是武夷茶里的一种名茶。之后慢慢把用小壶一杯泡红茶的品味方式称之为“工夫茶”,由“茶叶种类”演化为“茶道”。最开始确立提及“时间茶道”的,是1793年至1800年任广东兴宁典史的俞蛟,他在《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上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用品更加精美。”他实际叙述了潮州市喝潮汕功夫茶的方式。直到如今,潮汕功夫茶在广东潮汕更为风靡。是广东潮汕的一种风俗习惯。

现如今潮汕功夫茶变成中国茶艺的意味着。潮汕功夫茶分成三个流派,各自为:福建省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和中国台湾潮汕功夫茶。福建省喝铁观音茶叶;广东潮汕喝金骏眉和单枞;中国台湾则喝冻顶乌龙。但从冲调方式上而言,三者是相通互融的。潮州人传统式习惯性喜爱喝潮汕功夫茶。央视曾专业详细介绍潮汕功夫茶的历史时间来历及其冲调茶开始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及火侯和茶器的注重。可是福建省福建人称广东省潮汕功夫茶叫做“工夫茶”。

福建省和广东潮汕产好茶的地区,自然茶道文化浓厚。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叶天地高,倾身事茶不知道劳。”潮州人喜爱饮食搭配,碰面第一句话便是问“吃了没”,用潮汕话讲普通话来音标发音便是"嫁了麼"。聚会大多数全是饮茶。用潮汕话说“吃饱了没”用汉语拼音发音来念便是“嫁爸未”。"饮茶"用汉语拼音发音来念便是"嫁爹",“饮茶吗”用汉语拼音发音来念便是“嫁爹麽”。

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一种,从唐代阶段的煎茶艺,点茶道、到明朝的煮茶道。泡茶道又分:撮泡法和工夫茶。拿一撮茶立即冲调,茶汤并不分离出来。茶器或用玻璃茶杯、或用大紫砂壶、或用盖碗茶具(北京老字号盖碗茶)全是属于撮泡法。之后伴随着文人墨客审美观进到紫砂壶容器的全球,促使紫砂茶壶越干越小,产生了目前这类茶汤分离出来的泡茶方法,大家叫做工夫茶道。由于冲调下去要比原先的撮泡法更费功夫、更耗时间因此才叫工夫茶。

凤皇茶说“鸭舌香”是什么意思?

是潮汕工夫茶凤凰茶种类中的一种品类,有鸭舌香,鸭屎香,大乌叶,蜜兰香,锯朵仔等等,各有各的特色!

“潮汕工夫茶”之潮州茶经

翁辉东《潮州茶经》

解放以来,京省人士,笠潮考察者,车无停轨。他们见到郡郊新出土之宋瓷以及唐宋之残碑遗竭,明代之建筑雕刻,民间之泥塑挑绣,称为美丽的潮州。其最叹服者,即为工夫茶之表现。他们说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起,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寂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惜此泥炉砂铫,举杯提壶,长饮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他们说,往昔曾过全国产茶之区,如龙井、武夷、祁门、六安,视其风俗,远不及潮人风雅,屡有可爱的潮州之叹。余经此提示,喜动中棕,乃仿唐竞陵陆羽所著,作《潮州茶经》以志其概。俾认识潮州者有同好焉。梓园叟识。

人类喝茶,殆与酒同。以为饮料,几遍世界。原因茶含单宁酸,具刺激性能令人启迪思虑。更有文人高士,借为风雅逸致,凡在应酬交际,一经见面即行献茶。在商业方面,亦赖茶为重要之输出品,揆之事实,茶于人类生活非但占重要性,以为饮料,已属特别;惟我潮人,独擅烹制,用茶良窳,争奢夺豪,酿成"工夫茶"三字,驰骋于域中,尤为特别中之特别。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无念及此杯中物,实有恃别之素质与气味在。

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

潮地邻热带,气候常温,长年需饮以备蒸发。往昔民安物泰,土地肥美,世家巨族野老诗人,好耽安逸,群以饮茶相夸尚,变本加厉。对于"茶质""水""火;"用具""烹法,着着研求,用于陶情悦性,消遣岁月。继则不惜重资,购买杯碟,已含弄骨董性质。所以工夫茶之驰誉域中,其原因多也。钱塘陈坤子厚,咏工夫茶诗云:"何人曾识赵州来,品到茶经有别裁。不咏卢全诗七碗,金茎混露只闻杯"。

爱将工夫茶之构造条件朗列如下:

茶之本质: 我国产茶名区,有祁门、六安、宁州、双井、犬阳、龙井、太湖、武夷、安溪,以及我潮之凤凰山、待诏山等。而茶之制法,则有红茶、砖茶、绿茶、焙茶、青茶等。茶之品种,则有碧螺春、白毛猴、铁观音、莲子心、老马嘴、奇种乌龙、龙井等。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泡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取水: 评泉品水,陆羽早著于先。潮人取水,已有所本,考之 (茶经):"山水为上,江水为申,井水其下。"又云:"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洌,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置水无味。"甚且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雪水、敲冰之别,潮人嗜饮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惮数十里,诣某山坑取水,不避劳云。

活火: 煮茶要件,水当先求,火也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者谓炭,炭之有焰也。潮人煮茶多用绞只炭,以坚硬之木,入窑室烧木脂燃尽,烟嗅尤存,敲之有声,碎碎莹黑,以之熟茶斯为上乘。更有橄榄核炭者,以乌揽剥肉去仁之核,入窑室烧,逐尽烟气,"伊若煤屑,以之烧茶,焰活火匀,更为特别,他若松炭、杂炭、柴、草、煤等,不足以入工夫茶之炉矣。

茶具:《云溪友议》云:"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茶具讲究,自古巴然,然此只系个人行为,高人逸士,每据为诗料,难言其普遍。潮人所用茶具,大体相同,不过以家资有无,精粗有别而已。

今将各家饮茶所常备之器皿列下:

茶壶: 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殊砂泥制者为佳。其制肇于金砂寺老僧,而潮人最珍贵者,为孟臣、铁画轩、秋圃、小山、袁熙生等。壶之样式甚多新颖。即如壶腹款式,运刀刻字,亦在乐毅黄庭之间,人多宝贯之。壶之采甩,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其大小之分,更以饮茶人数定着。爱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之别,其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浮水,不颇不侧,谓之水平。覆壶而口嘴提柄皆平渭之三山齐。壶之色泽有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间有银珠闪烁者。乃以和制之,珠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更为珍贵,价同拱璧,所谓土与黄金争价,即括此出、"之款式,有小如蜜柑者,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悔花形·又仟六俯形、莱子、圆珠、莲子、冠桥等。式 样精美,巧妙玲陇,饶有风趣。

盖晒: 形如仰钟,而响,此蒲炉黄于蛰,俗名茶船,本为宦家贾客自斟之揣。潮人也采阴之。或存客多硝忙,故以之代冲罐,为其出水快也。惟纳茶之法必与纳罐相同,不能濒顶。其逊于冲龋籽,因缅口阔不能留其香,或因冲罐数冲之后,硝嫌味淡,即将余茶掏于缅中再冲,备饱多客权宜为之·不视为常规也。

茶杯: 茶杯若探制者为佳,白地蓝花,憾平口阔,杯背书"若深珍藏"四字。此外仍有精美小杯,径不及寸,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此外四季用杯,式样有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亦宜小宜浅,小则一掇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近人取景德制之喇叭杯,口阔脚尖,而深斟必仰首,数斟始磐,又有提柄之牛乳杯。均为讲工夫茶者所掳弃。)

茶洗: 茶洗形如大碗,深浅式佯甚多,贯重窑产,价也昂贵。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甩以浸茶杯,副洗一以浸冲罐,一以储茶渣蟹杯盘弃水。

茶盘: 茶盘宜宽宜平,宽则是容四杯,有圆如满月者,有方如棋抨者。底欲其平,缘欲其浅,饶州官窑所产素瓷青花者为最佳,龙泉自定次之。

茶垫: 如盘而小,径约三寸,用以置冲罐,承沸汤。式样夏日宜浅,冬日宜深,深则可容多汤,伸勿易冷,茶垫之底,托以毡毯,以秋瓜络为之,不生他味,毡毯旧布,剪圆形,稍有不合矣。

水瓶: 水瓶贮水以备烹茶,·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佳。有一种形似萝卜槽,束颈有嘴饰以璃龙,名蠕龙槽(俗称钱龙蹲)。

水钵: 水钵为瓷制款式。修颈置于茶床之上,用于贮水,掏以椰瓢。有红金彩者,明代制物也,甩五彩金釉,描金鱼二尾于钵底,水动时则金鱼游跃,稀世奇珍也。

龙缸: 龙缸可容多量坑河水,托以木几,置之斋侧,素烧青花,气色盎然。有宣德年制者,然不可多得。康、乾年间所产,亦足见重。

红泥火炉: 红泥小火炉,古用以温酒,潮人则用以煮茶,高六七寸。有一一种高脚炉,商二尺余,下半尘有洛,可盛揽核炭,通风柬火,作业甚便。

砂眺:砂挑俗名茶锅仔。 沙泉清例,故姚必砂制。枫溪名手所作,轻巧可喜。或周铜挑,锡眺,铝挑者,终不免生金属气味,不可用。

羽扇:羽扇朋以扇炉。 潮安金砂陈氏有自制羽扇,拣净白鹅翔为之,其大如掌,竹柄丝坠,柄民二尺,形态精雅。炉旁必附铜著一对,以为钳炭,挑火之用,烹茗家所不可少。此外茶罐锡盒,个数视所藏茶叶种类而定,有多至数十个者,大小兼备。名贵之茶须罐口紧闭。潮阳颜家所制锡器,有闻于时。又有茶巾,甩于净涤器皿。竹署,用于箔挑茶渣。茶桌,用于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装贮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游水,临流漱石,林窒清幽,呼翼童,肩茶担,席地烹茗,吸饮云腆,有如赛皇仙境。"工夫茶"具,己尽于此,饮茶之。

家,必须一一毕具,方可称为"工夫";否则牛饮止渴,工夫茶云乎哉。烹法:茶质、水、火、茶具,既一一讲求,苟烹制拙劣,亦何能语以工夫之道?是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所以世胄之家,高雅之士,偶一烹茶应客,不论洗涤之微,纳洒之细,全由主人亲自主持,未敢轻易假人;一易生手,动见偾事。

治器 :泥炉起火,砂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纳茶: 静候砂跳中有松涛爬爬声,泥炉初沸突起鱼眼时 (以意度之,不可掀盖看也),即把砂挑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跳置炉上。侯其火硕 (老也,俗谓之顷)一面汀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门处,次朋细末,填篓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谓之纳茶。纳不可太饱满,缘贸茧茶叶,嫩芽紧卷,舒展力强,苟纳之过量,难容汤水,且液汁砍厚,味带苦滩,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候汤:《候汤茶谱》云:"不藉汤斑,何昭茶德。"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超为一沸,跳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渭之婴儿汤;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 (老汤也不可用)。苦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云:"凡周汤如鱼日、蟹眼连降迸跃为度。"苏东坡煮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潮俗深得此法。

冲点 :取沸汤,揭罐盖,环壶口,缘壶边冲人,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又不可迫促。跳宜提高倾注,始无沸滞之病。

刮沫 :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溢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淋罐: 壶盖盖后,复以热汤避淋壶上,以去其沫。壶外追热,则香味盈溢于壶中。

烫杯: 淋罐已毕,仍必淋杯。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若误触边缘,恐有破裂,俗谓烧盅热罐,万能起香。

洒茶: 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儿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缘洒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摸未透,香色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液,致味苦涩,全功尽废。洒则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洒后,覆转冲罐,傅滴尽之。洒茶既毕,乘热,各人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骤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腆,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 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

简介:翁辉东先生,字子光,又字梓关,别号止观居士,潮安金石人。早年毕业于同文师范,1907年任潮安东凤、育材、龙溪、肇敏等学堂教员。1908年秘密参加同盟会。1910年到广州高等农林讲习所深造。次年出任粤东军司令部参议。旋任潮州农林试验场场长兼蚕桑所长。翁辉东老先生为潮汕方言专家,其"博学好古"、"笃学力行"备受学人赞誉。

他所著的《潮州茶经》,介绍了潮汕地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潮汕工夫茶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和概括,虽然著作文章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是其文章内容之详细难以被其它的文章所超越,对后世研究潮汕茶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对潮汕工夫茶的一系列讲究表达的淋漓尽致,也充分展现潮人饮茶的境界,茶艺精湛,体现出潮汕工夫茶“和、爱、精、洁、思”的茶道精神,就如文章最后一句“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

如果你对潮汕工夫茶有兴趣,可以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也可以留言评论。如果喜欢我的分享,可以互相点赞+关注,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潮汕茶特点介绍及泡法

相信很多人对潮汕的了解是来自于茶的,潮汕可以说是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将茶文化一直延续下来的一个地方。潮汕的茶文化是非常的浓稠,几乎所有的潮汕人都是会喝茶的,而且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喝茶。潮汕的茶种类有很多,不同的人喜欢喝不同的茶。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潮汕的茶文化和潮汕茶的主要特点,看看潮汕茶是怎么冲泡的。

一、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在我国是比较的出名的,主要以“工夫茶”为主。潮汕茶的烹茶的方法是非常的独特的,在我国清朝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出名。潮汕茶最开始是起于明代的,到了清代的时候走到了顶峰,并一直延续至今。潮汕茶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潮汕人会用潮汕茶来招待宾客,是一种礼貌和尊敬的意思。

二、特点

潮汕茶的茶具是比较的精致和小巧的,而且烹制的方法非常的讲究。潮汕茶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茶的品质好,而是因为泡茶的过程是非常的好的。潮汕茶的茶具器皿是非常的精良的,烹制的方法也是非常的闲情逸致。潮汕茶一般是用半发酵乌龙和一些奇种的铁观音一起混合炮制的,不会过分的要求茶特别的上等。茶具会比茶叶更加的讲究。一般是一套茶具泡茶,泡茶的皿器是非常的多的。

三、潮汕茶的泡法

1、治器:这是冲茶前准备的事情,烧开水冲烫将要泡茶的茶具。

2、纳茶:茶叶是需要进行分粗细的,然后分别的装入到茶壶中。粗的置在底和中者部,细的在上,而且不可以将茶叶装满,七八成就可以了。

3、候茶:煮水是要讲究的,一般八十度。

4、冲点:开水不能从壶心冲下去,要冲壶便冲。

5、刮沫:冲茶时如果溢出了白色的茶沫,就用茶壶盖将其刮去。

6、淋罐:盖好茶壶盖之后用开水在茶壶上面冲淋。

7、烫杯:饮茶之前,要烫杯。

以上,就是潮汕茶的文化和冲泡的方法。潮汕茶的冲泡是非常的讲究的,一般是需要用一些很专业的杯具的,不会随便那一个瓶子来冲泡茶水。潮汕的茶是非常的讲究烫杯的,所以和潮汕人喝茶一般会看到他们用开水烫一下杯子再进行冲茶。烫杯主要的作用是为了让茶叶的味道更加的好,是为了保留茶叶的温度和茶叶的香味。同时,第一次冲茶的水是不喝的。

广东潮州人为什么喜欢喝工夫茶?

这跟地理环境有关系,我是地道的潮州人,客人来喝茶,吃饭油腻喝茶,有时候太困也喝茶解困。无聊也冲泡茶来喝。年轻一些喜欢喝饮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跟工作,基本都会喜欢喝茶潮州人为什么喜欢喝工夫茶?因为工夫茶的发源地就在广东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人们也将工夫茶称呼为潮汕工夫茶。潮汕人爱喝工夫茶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盛行于清代,在《清朝野史大观》曾记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可见,在清朝时期,潮州工夫茶就已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了。

何谓工夫茶呢!古代人很多都是很忙,整天都在干活,但总该停下来喝水吧!如果用大杯泡茶,这温度短时间内很难冷却,等到冷却下来又不好喝,所以慢慢把就发明了这种工夫茶,是的,工夫茶是潮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但潮汕人喝茶都是喝凤凰茶较多,福建和云南的茶大多人吃不习惯。

讲到潮州人喝工夫茶,确实费了不少工夫才能喝上茶。从水质,茶质,茶壶茶杯都很有讲究。汤杯热壶,刮沫淋盖,高冲低洒,韩信点兵。经过如此多的手续才能喝上茶。其实“工夫茶”和“功夫茶”在我们这意思是一样的,功夫就是工夫反之亦然,不知潮汕朋友为何这么纠结于“工夫”一说。

也可称讲究茶艺的“功夫”,都没错。我认为,因为普通话相同的原因,会有更多人习惯称为“功夫茶”。我平时开口闭口就说成“功夫茶”。喝工夫茶是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

工夫茶的茶具有哪些?如何操作?(待客,独饮,两种)

工夫茶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1、治器:泥炉起火,砂铫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俟其火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如此之工夫,谓之“纳茶”。 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3、候汤:汤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5、冲点:冲法同上。

6、刮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凸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7、淋罐:壶盖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俗谓“热罐”。一以去其散坠余沫;二则壶外追热,香味充盈于壶中。

8、烫杯:淋罐已毕,仍必淋杯,俗谓之“烧钟”。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烧钟(钟即茶杯的俗称)热罐,方能起香”: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后洗杯,倾去洗杯水。

9、洒茶:茶叶纳入壶中后,淋罐、烫杯、倾水,几番经过, 正洒茶适当时候。因为洒茶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味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茶味苦涩,前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称“关公巡城”;又必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壶宜放低洒茶,以避免茶香飘散、泡沫丛生,称“低洒”。

品茶

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工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以“品”为主的井然有序的饮茶方式,形成逻辑程序的体系,这就叫做“潮州工夫茶方法"。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寄托情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而美正是在工夫茶冲饮程式之细腻周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气氛和谐等现象中产生的,也是主客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其全过程,颇能体现“和为贵”之高尚情操,并反映出本地区某种历史传统、文化水平与时代背景。起到提高人们生理、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这就是潮州工夫茶的程式美及其美学价值所在。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功夫茶所用的茶叶,只限于半发醇的福建岩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均属青茶类)。中国的其它茶类如红茶,绿茶,砖茶,或花茶,白茶等则不适合。因为若用功夫茶的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只有这种半发醇的青茶类为上。习惯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乌龙茶,即闽北武夷山的岩茶和闽南的溪茶。乌龙茶是个总名,其中的暑茶是闽北所产。铁观音则主要产于闽南安溪,故又称溪茶。岩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种,单丛,名丛大红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

——潮汕的凤凰山也生产茶叶,也属半发醇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称鸟嘴茶),单丛,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诗的"鹪嘴"便是鸟嘴茶。凤凰茶也是我国的名茶之一。茶粒较大,茶色黄褐,香气清馥,滋味浓醇而甘,汤色浅黄,是潮人和东南亚华侨爱好的一种茶。《潮州府志》载:"凤凰山名茶待诏亦名贡茶。"民间传说南宋末代皇帝,逃到潮州凤凰山,口渴思饮,采山中茶叶咀嚼,清甘止渴,称赏不已,所以凤凰山的这种茶树,便是被后人称为宋茶。传说末必真实,但凤凰山茶是一种优质茶,却是一直为人所公认。潮汕功夫之普遍,跟本地有名茶是息息相关的。

——什么是工夫茶?清代的蔡爽(字伯龙,生平事略不详)的《官话汇解便览》中有一条有趣的简释。该书是以浙江方言与官话一一对照的辞书,其上卷(饮食调和)有谓:

——0 茶米 正一茶叶

——0 好茶 正一工夫茶硕

——0 幼条 正一芽茶

——词目前加0符号的是方言,有“正”字的是官话。原来,工夫茶者,好茶之谓也。(有意思的是,二个词目的表述与含义竟与潮州方言颇一致)显然,这里的工夫茶,是指好茶叶。

——更明确的表述是雍正年间崇安令陆延灿的《续茶经》转引的《随见录》中的话: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道光间梁章钜《归田琐记》说:“武夷茶名有四等:花香、小种、名种、奇种。名种茶“山以下多不可得,得则泉州、厦门人所讲工夫茶。”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九也云:“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清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十一年《福建通志》(物产)引《闽产录异》说: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业,每寺都请泉州人为茶师,茶采来后,又有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火候不精,则色黝而味焦,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瓿仅一二两,其制法则非茶师不能,日取值一强。①

——可见,自清初以来,工夫茶原是指岩茶中一个品位甚高的品种,而且其名称是由漳泉台澎人给叫出来的。

——红茶中也有一类称工夫红茶的品类,如祁门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川红工夫等。 道光年间曾在广州十三行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其所著的《广州“番鬼”录》中说:茶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红茶、绿茶两类……红茶则包括武夷、功夫、小种和包种。上书中,功夫茶有时写成工夫茶,如言东印度公司贩运的“茶叶主要是武夷茶和工夫茶。”至于红茶何以称做工夫茶,这位洋商的解释是:“做工者的的茶。”②--由于文献中确实缺乏可资参照的材料,因而华文水平不高的亨特只好望文生义的地“直译”。依笔者管见,如按前引蔡爽所揭示的“工夫茶即好茶”的说法去解释,也许更合情理:既然好的岩茶叫工夫茶,那么,好的红茶也称为工夫茶又有何不可?

——那么,为何岩茶“其最佳者曰工夫茶”呢?前引郭柏苍《闽产录异》的一段话可作为注脚。试想,“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且要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这该花费多大的工夫,该有多精湛的技艺?正如清初释超全《武夷茶歌》所说的:“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此其一。其次,梁章钜《归田琐记》中,工夫茶的等级虽列在“奇种”之下,但奇种“如雪梅、木瓜之类,即山中也不可多得。”“三十六峰中,不过数峰中有之。各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用极小之锡瓶贮之,遇贵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因此,就市面流通领域而言,工夫茶实为顶儿尖儿级的“极品”,再无出其右者。 总之,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而且岩茶在前而红茶居后。

——据1979版《辞源》:[工夫茶] 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其烹治方法本于唐陆羽《茶经》。器具精致……见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也作“功夫茶”。

——(功夫茶)即工夫茶。清施鸿保《闽杂记》十:“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

—— 把工夫茶定性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甚为精当,符合时下各界对工夫茶的理解。把工夫茶、功夫茶及其依据的文献来源一并列出,也甚宽容公允。问题是,同一事物而有两种名称,在实际应用中,难免带来一些混乱、麻烦。即如成立协会一类的团体或开起学术会来,会名或会议名该用“工夫茶”还是“功夫茶”呢?而且,普通话中“工”、“功”同音,怎么说都可以。潮州方言的“工“(读如刚)与“功”(读如攻),读音截然不同, “工夫”与“功夫”的含义也不一样。在工夫茶的家乡却连名都叫不准,这麻烦岂不更大?

——《现代汉语辞典》把“工夫”、“功夫”当成一词,释义为: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共四项,但又要读者注意:前三项多作“工夫”,第四义项多作“功夫”。(既有差别,又要将二词合而为一,如此处理是否恰当,此处姑且不论)但以上的释义,却难以涵盖潮语的“工夫”一词。比如说“某某人过工夫”,指的是对方为人处事十分精细、周到,这里的“工夫”就绝对不能用“功夫”。

——作为茶道,工夫茶含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因素,因此,以“功夫”指称作为品种名的茶叶尚可,用来指称茶道则难免以偏代全。更主要的是,命名一般都以初始名为准,俞蛟的《潮嘉风月记》是目前为学界公认的有关工夫茶的最早记录,理宜以它作为命名的依据。(《辞源》(工夫茶)释义的最末句为“也作‘功夫茶”’。这个“也作”,实已含有正、别名的意思)准此,本书从书名到内容,皆用“工夫茶”而不用“功夫茶”。

潮汕地区的功夫茶通常都是3个杯子,这背后有何讲究?

潮汕地区的功夫茶通常配备有3个杯子,这三个杯子的背后其实大有讲究。潮汕的功夫茶,其实也是潮汕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体现的是潮汕人互相谦让的美德。因为喝茶的三个杯子摆在一起,就像一个汉字——品,这个品字就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品德——谦让。

潮汕人特别喜欢喝茶,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的特有文化之一。潮汕的功夫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功夫茶道。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潮汕地区的茶文化就已经非常完善了。现在的潮汕地区的茶文化,也就是很多年前从父辈祖辈那里继承而来的。

潮汕地区喝茶不仅讲究茶杯的个数,还要讲究茶杯的种类。现在的潮汕地区喝茶用得比较多的茶具是孟臣壶,这种茶具非常地精致小巧。每盏茶壶泡煮出来的茶一般只够倒3杯,所以摆放3个茶杯也就是刚刚好,一杯不多,一杯不少。

还有一种说法是,喝茶3人刚刚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其实民间流传着“喝酒4人,喝茶3人,旅游2人”这种说法。所以说喝茶时,3个人一起喝是最好的。

三个茶杯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品”字,是潮汕人精神的体现。“品”字不仅代表的是品茶,还包括了品味人生之味,一个人良好的品行与品德。

潮汕人品茶,也如同潮汕人用的价格茶杯,一般分为三口。三口品完一杯茶是最好的,第一口品的是潮汕茶略带一点酸味的茶味,第二口品的是潮汕茶入口时的那一抹苦涩,而最后一口则品的是回味时的甘甜。

并且,“三”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稳固。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也是最稳定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生达到平衡时的一种模式

茶叶的品种分类

茶叶的分类——按焙火程度来分类。成茶精制过程中的焙火是改变茶汤品质的重要步骤,正确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汤品质。

中国六大茶系: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代表茶有:黄山毛峰、普龙茶、蒙顶甘露、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六安瓜片、龙井茶、湄潭翠芽、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黎平雀舌、官庄干发茶叶 、紫阳毛尖茶。 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霍山黄芽蒙洱银针、蒙顶黄芽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 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泾渭茯茶(产地陕西咸阳)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白毫银针、白牡丹,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贵州省黎平县也有种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白茶白毫显露。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 其他品种

台湾种植的茶树品种,另有武夷茶、红心大口、黄心大口、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白文)、台茶十五号、台茶十六号、台茶十七号(白鹭)、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等品种,但面积较小,且不普遍。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县饮香茶叶合作社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汤色都可谓是“一绝”。(又如六安瓜片、山龙红茶)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枫树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粤梅香)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龙) 再加工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一)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中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二)紧压茶(黑砖、茯砖、方茶、饼茶等)

(三)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等,这两年流行的茶膏就是这种)

(四)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等)

(五)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老鹰茶等,此类多是类茶植物,不是真正的茶)

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六)茶饮料(冰红茶、冰绿茶、奶茶等)

从世界上来看,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七)抹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鼎盛于唐宋,消亡于元明。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成为日本国粹。是由汉族人发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绿茶采摘前10-30天进行覆盖遮阳,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

茶叶的种类

1、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代表茶有黄山毛峰、普龙茶、蒙顶甘露、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六安瓜片、龙井茶、湄潭翠芽、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等。

2、黄茶:微发酵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3、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4、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5、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

6、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茶分为几大类型?

茶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1、绿茶

绿茶:就是指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其中比较优质的品种有:六安瓜片、碧螺春、龙井茶、信阳毛尖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几种也都属于绿茶。绿茶具有味醇、香高、形态美、耐冲泡等特点。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都产绿茶。

绿茶根据制作加工的方法不同,绿茶还可以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那么要说我们国家最传统的绿茶还要数眉茶和珠茶。

2、黄茶

黄茶:是指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具有代表性的是霍山黄芽、蒙洱银针。黄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使茶叶形成黄叶、黄汤。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产地有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浙江。

3、白茶

白茶:是指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银针和白牡丹。白茶在加工时不揉不炒,只将茶叶烘干,能使叶背白色绒毛完整保留下来。白茶的主要产地在福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4、青茶

青茶:是指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我们熟知的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都是属于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为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边缘呈现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5、红茶

红茶:是指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代表为祁门红茶和荔枝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在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6、黑茶

黑茶:是指发酵后的茶(发酵度为100m),代表有普洱茶、六堡茶和湖南黑茶。

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疆地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扩展资料:

秋季喝茶的好处:

立秋以后,天气有回热现象,重新出现暑热天气,因此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撤除。而茯茶有清热解毒之效,可以缓解暑热。尤其白茶,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叶

标签: 潮汕 工夫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0jmp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