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潮汕茶种

潮汕茶种

潮汕茶种

潮汕茶种指的是广东潮汕地区特产的茶类,主要包括潮州功夫茶、潮州水仙茶、潮州铁观音等多个品种。

潮州功夫茶,又称“潮州红茶”,是潮州地区最为知名的一种茶。其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油绿金黄、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厚爽口。

潮州水仙茶,是潮汕地区传统名茶之一,以其奇香、俊采、茶红、汤白、滋味醇厚而著称。水仙茶为手工薄片,茶叶香气浓郁,入口后带有清香,汤色碧绿。

潮州铁观音,是岩茶系列的一种,属于半发酵茶类。潮汕地区所制的铁观音以其茶叶外形卷曲紧实、颜色墨绿、香气浓郁、茶汤醇厚而闻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潮汕茶叶有哪些名茶

潮汕茶叶的名茶有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罗坑茶、揭阳炒茶、笔架茶、英德红茶、蒲坑茶和莞香茶。

1、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极品名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香,品尝后齿颊留香。

2、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茶也属于乌龙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凤凰水仙成茶的香气特高,滋味浓郁甘醇,汤色金黄。制红茶,香气高,汤色红艳,呈“冷后浑”。

3、罗坑茶

罗坑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广东最早的熟茶,由瑶民生产。茶汤红浓明亮,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

4、揭阳炒茶

在潮汕地区,揭阳炒茶是一种流行于揭阳的土茶,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炒青绿茶,主要产自揭东、揭西两县(区),又称“炒仔茶”。

5、笔架茶

清远笔架茶是传统地方名茶,因产于清远笔架山而得名。笔架茶饱含山川之灵气,品质特殊,为清远著名土特产中的一朵奇葩。笔架茶的特点是外表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带青,内质香气清长持久,汤色棕红尚亮,滋味爽口而滑,带甜甘味。

6、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

7、蒲坑茶

蒲坑茶是清远市石潭蒲坑特产茶,蒲坑茶深冲产的茶,清香、味浓、甘香、纯净、耐冲、可口。

8、莞香茶

莞香茶,一种东莞土生土长的茶叶。茶叶放进水里泡开后,有着淡淡的,拿近来闻,有一种带点酸带点甜的山楂味道,有一种提神的感觉,喝进口里,淡淡的。

潮州凤凰单丛茶是什么茶

潮州凤凰单丛茶,又称凤凰单丛乌龙茶,是一种产自中国广东潮州地区的特色茶。它属于乌龙茶类别,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凤凰单丛茶采用单丛茶树的新芽和叶片制作而成,经过精细的手工揉捻、发酵和烘焙工艺。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气鲜花馥郁,口感醇厚回甘。其独特的品种和产地环境赋予了凤凰单丛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潮汕话曼停茶是什么茶种

潮汕话曼停茶是什么茶种属于普洱茶。曼松茶的香气滋味独特,有“含而不露,暗香涌动”的美誉。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象明乡曼松自然村,海拔约1300米左右的大山深处。曼松茶属于普洱茶大叶种的中小叶型,芽叶匀齐,柔嫩显毫,条索短小。曼松的古树茶,最大的特点是香气优雅显高贵,汤感质厚且绵润,新茶的适口性非常高,是一款无需陈放可以现喝的普洱茶,回甘持久,尾水一直有冰糖韵,体感很温和。

潮汕茶特点介绍及泡法

相信很多人对潮汕的了解是来自于茶的,潮汕可以说是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将茶文化一直延续下来的一个地方。潮汕的茶文化是非常的浓稠,几乎所有的潮汕人都是会喝茶的,而且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喝茶。潮汕的茶种类有很多,不同的人喜欢喝不同的茶。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潮汕的茶文化和潮汕茶的主要特点,看看潮汕茶是怎么冲泡的。

一、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在我国是比较的出名的,主要以“工夫茶”为主。潮汕茶的烹茶的方法是非常的独特的,在我国清朝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出名。潮汕茶最开始是起于明代的,到了清代的时候走到了顶峰,并一直延续至今。潮汕茶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潮汕人会用潮汕茶来招待宾客,是一种礼貌和尊敬的意思。

二、特点

潮汕茶的茶具是比较的精致和小巧的,而且烹制的方法非常的讲究。潮汕茶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茶的品质好,而是因为泡茶的过程是非常的好的。潮汕茶的茶具器皿是非常的精良的,烹制的方法也是非常的闲情逸致。潮汕茶一般是用半发酵乌龙和一些奇种的铁观音一起混合炮制的,不会过分的要求茶特别的上等。茶具会比茶叶更加的讲究。一般是一套茶具泡茶,泡茶的皿器是非常的多的。

三、潮汕茶的泡法

1、治器:这是冲茶前准备的事情,烧开水冲烫将要泡茶的茶具。

2、纳茶:茶叶是需要进行分粗细的,然后分别的装入到茶壶中。粗的置在底和中者部,细的在上,而且不可以将茶叶装满,七八成就可以了。

3、候茶:煮水是要讲究的,一般八十度。

4、冲点:开水不能从壶心冲下去,要冲壶便冲。

5、刮沫:冲茶时如果溢出了白色的茶沫,就用茶壶盖将其刮去。

6、淋罐:盖好茶壶盖之后用开水在茶壶上面冲淋。

7、烫杯:饮茶之前,要烫杯。

以上,就是潮汕茶的文化和冲泡的方法。潮汕茶的冲泡是非常的讲究的,一般是需要用一些很专业的杯具的,不会随便那一个瓶子来冲泡茶水。潮汕的茶是非常的讲究烫杯的,所以和潮汕人喝茶一般会看到他们用开水烫一下杯子再进行冲茶。烫杯主要的作用是为了让茶叶的味道更加的好,是为了保留茶叶的温度和茶叶的香味。同时,第一次冲茶的水是不喝的。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潮汕功夫茶哪个茶最贵

潮汕功夫茶最贵的是凤凰单枞。属于广东乌龙茶的一种,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有乌龙王之美誉。凤凰单枞茶在品饮之时除去茶香外,另有一种被称做为山韵的滋味,为单枞特有。此山韵即为对单枞的独特表述,属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描述。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地区气候炎热,当地人饮茶量大、泡茶技巧也精致。潮汕名茶荟萃,最具特色的乃是潮汕功夫茶和擂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茶文化历史,一起来看看。

  潮汕茶文化历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须细啜慢饮。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是和、敬、精、乐四趣。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茶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擂茶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澈饮方式,倍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古代茶文化的孑遗”。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擂茶,盛行于潮汕地区的揭阳、普宁等地,其中大部分聚居的是客家人。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都请他们喝擂茶。擂茶有一套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叶、园香、金不焕、苦辣芯等为原料,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了,喝之会觉得喉咙清爽,回肠荡气,别具风味,至今仍是客家人待客的“保留节目”。

  潮汕的茶文化介绍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在这次的《功夫茶座》里,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经有有关潮汕茶事的最早记录,那时潮汕已经在宴席间有品茶的程序了。从烧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工夫茶浓而不腻、淡而悠远的清香,淳朴天然,令人在品茗过程中心神清净,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多谚语就体现了潮汕人饮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请之间,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现无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饮茶的时候主客之间的礼让更是体现在“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这句谚语之中,蔡先生说到: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此外,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见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

 

潮汕茶文化,世界闻名的潮汕功夫茶

茶叶是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饮品,茶叶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同的地域都造就了不同的茶文化。而在潮汕地区也有着潮汕独有的功夫茶。

那么,本期地区文化详解潮汕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称“潮州功夫茶”,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

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喝工夫茶是广东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以前所用茶叶,一般只用半发酵的乌龙茶一类,因此,工夫茶的成型期应在茶叶的半发酵制作方式形成之后。庄任在《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根据清康熙五十六(1717)年王草堂的《茶说》、释超全的《武夷茶歌》和阮晏的《安溪茶歌》。

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工夫茶艺传到潮州后,与当地的精致习性结合,从原先较大的茶杯改成更小的茶杯,并与崇商的习性结合,变成商业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纽带,从而使工夫茶艺的中心和程式在潮州固定下来。

潮汕工夫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关于潮汕工夫茶诗句

关于潮汕工夫茶诗句 1. 有关工夫茶的诗歌主要有哪些

工夫茶这种流行于潮汕一带的品茶风尚,以其雅洁的茶具、精美的冲泡技艺,带 给人诗情画意般的享受,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一些名人、学者纷纷赋诗写歌,留 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和美好的回忆。

像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在1962年来到广东汕头, 品尝了工夫茶之后,便吟出“品罢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的诗句;现代著名 女学者冼玉清教授也对工夫茶发出"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的赞美。 茶灶 陈恭尹(清) 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

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 就隙邀风势,添泉战水声。

寻常饥渴外,多事养浮生。 舟茗 陈王猷(清) 穷已如黄九,犹将茗碗行。

燃炉风欲破,沽水雨初晴。 秋影来无色,江涛近一声。

旗新辨味,最是武夷精。 工夫茶 陈檗仁(清) 宜兴时家壶,景德若深杯,配以幔亭(武夷)茶,奇种倾建溪。

瓷鼎烹石泉,手 扇不敢休。蟹眼与鱼眼,火候细推求。

焴盏暖复洁,一注云花浮。清香扑鼻观,未饮 先点头。

咏工夫茶 陈坤(清) 何人曾识赵州来,品到《茶经》有别裁。 不咏卢仝诗七碗,金茎邑露祗闻杯。

潮州春思 丘逢甲(近代) 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 小砂壶瀹新鹪嘴(凤凰水仙),来试湖山泉。

潮汕工夫茶歌 张华云(当代)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 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泉,桑浦龙泉液。

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 围细末,首冲去浮沫。

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 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

一冲号为皮, 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

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 清宿食。

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

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 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

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〇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 因知 工夫茶,最具凝聚力。

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2. 求关于潮汕功夫茶的论文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简介】: 工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精细的意思)。 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

茶壶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不涣散,而且也是因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消遣、享受和作为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外地人不知道往往很难理解,总怪异喝水干嘛不用大一点的杯子。

【工夫茶的起源】: 据考证,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的茶俗,由于士人品茶讲究理趣,追求品饮过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趋小巧精 致。 【工夫茶冲泡的考究】: 工夫茶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工夫茶很讲究选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味。茶叶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盛茶器皿以江苏宜兴的朱砂泥制品为佳;瓷杯要选用细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手艺;品茶讲究色、香、味外,还讲究“喉底韵味”。

而饮茶程式、礼仪更是繁复。比如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还有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工夫茶的影响】: 工夫茶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工余之暇举家品茶,有客到必待之工夫茶。而遍布世界的潮汕人也把工夫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街边店铺如果看到里面摆有工夫茶具,就可以判定一定是潮汕人开的店铺了,而潮汕的学生到外地读书也往往少不了带茶具到学校冲。

工夫茶不但在潮汕地区非常盛行,也延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梅州的丰顺、大埔、梅县等地。 潮汕工夫茶(一) 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

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汕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

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汕工夫茶的全貌。潮汕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在于它的用器精细,冲饮程式讲究,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

工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饮品。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

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莲缸边,配上一张小木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雅素。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漫上心头。

潮汕工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潮汕人的这种工夫茶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工夫茶名称的来历 工夫茶的名称,至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

一开始,工夫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品牌,举凡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 雍正十二年(1734),做过福建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他所著的《续茶经》中,引用《随见录》,就说: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 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乾隆十八年(1753),刘靖的《片刻馀闲集》也谈到: 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花香, 次则名(草头名)香。

岩茶何以名“工夫茶”?《续茶经》引用康熙五十六年(1717)王草堂的《茶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并与绿茶的制作比较: 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 加炒焙。

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 故其色纯。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 色。

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 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

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 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 阳羡(山+介)片,松罗龙井,都是绿茶的名品。

阳羡茶出江苏宜兴,(山+介)片即罗(山+介)茶,出浙江长兴,属于蒸青类,制作时将采下的茶叶蒸过,碾焙而成。松罗茶出安徽休宁,龙井茶出浙江杭州,属于炒青类,制作时先把茶叶用铁锅杀青,经反复揉炒而成。

武夷岩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的制作过程,要经过摊、摝、炒、烘、捡几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工艺是摝。摊就是摇青,在室内将晒过的茶叶反复摇动,茶叶就在这个过程轻微发酵,叶边带红,有香气发出。

这时,便可以入锅炒,边炒边揉,最后用焙笼烘干,就成了毛茶。再经过捡择重焙,才成为可以销售的“熟茶”。

可见,武夷岩茶的制作,要比绿茶多好几道工序。故尔,释超全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形容它。

工夫茶的名称,或即由于它的制作精良而起。工夫茶制作的精良,在光绪十二年(1886。

3. 麻烦大家帮我找 关于 潮汕工夫茶 的有用资料~这是我要写 作文的材料~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茶壶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不涣散,而且也是因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消遣、享受和作为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外地人不知道往往很难理解,总怪异喝水干嘛不用大一点的杯子。 【工夫茶的起源】: 据考证,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的茶俗,由于士人品茶讲究理趣,追求品饮过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趋小巧精致。

【工夫茶冲泡的考究】: 工夫茶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工夫茶很讲究选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味。

茶叶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盛茶器皿以江苏宜兴的朱砂泥制品为佳;瓷杯要选用细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手艺;品茶讲究色、香、味外,还讲究“喉底韵味”。 而饮茶程式、礼仪更是繁复。

比如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还有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工夫茶的影响】: 工夫茶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工余之暇举家品茶,有客到必待之工夫茶。

而遍布世界的潮汕人也把工夫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街边店铺如果看到里面摆有工夫茶具,就可以判定一定是潮汕人开的店铺了,而潮汕的学生到外地读书也往往少不了带茶具到学校冲。 工夫茶不但在潮汕地区非常盛行,也延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梅州的丰顺、大埔、梅县等地。

潮汕工夫茶(一) 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汕工夫茶的。

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汕工夫茶的全貌。

潮汕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在于它的用器精细,冲饮程式讲究,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工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饮品。

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莲缸边,配上一张小木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雅素。

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漫上心头。潮汕工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潮汕工夫茶(三) 乾隆嘉庆之交,上述品茶方式流行到粤东,“工夫茶”也由茶名被借代而且成为这种品饮程式的名称。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

俞蛟是浙江山阴人,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五年(1793-1800)任广东兴宁典史,《潮嘉风月》所记载的大约是一段时间的闻见。俞氏说: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炉形如截筒,高绝 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 者可受半升许。

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 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客之多寡 。

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

壶、盘与 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

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 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 嚼梅花更为清绝。

蜀茶久不至矣,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 需白镪二枚。 这一段记载,对当时韩江六篷船上的饮茶习俗有很详细的描绘。

六篷船上所用的烹茶器具,有泥炉、瓦铛(砂铫)、宜兴紫砂陶壶、花瓷小茶杯和茶盘,还有垫茶用的棕垫、煽火用的纸扇和夹木炭用的竹夹,茶具已相当齐备。茶叶用福建茶,尤尚武夷茶,以及投茶、冲泡、淋罐、筛茶、品呷等程式,也和今天相同。

作为品饮程式的工夫茶至迟到这个时候已经名实具存了。 不过,当时工夫茶并不只流行于潮州。

《潮嘉风月》所记六篷船主人,往来韩江上下,有的是梅州人,有的是兴宁人,并不都是潮州籍。道光以后,闽南的工夫茶俗也仍然十分流行。

道光十二年(1832)修《夏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载: 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

茶叶重一两,价有 贵至四五番钱者。文火煎之,如啜酒然。

以饷客,客必辨其香味而细啜之,否 则相为嗤笑。名曰工夫茶,或曰君谟茶之讹。

彼夸此竟,遂有斗茶之举。有其 癖者,不能自己。

甚有士子终岁课读,所入不足以供茶费,亦尝试之,殊觉闷 人。虽无伤于雅,尚何忍以有用工夫,而弃之于无益之茶也。

施鸿保《闽杂记》也说: 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曰孟。

4. 关于《潮汕工夫茶》的作文500字

功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所谓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乌龙入宫,淋盖刮沫、高冲低洒、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同样喝茶的礼节也要注意。

一般是三个茶杯放在一起,意为品茶,筛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别人喝完了才喝,这是对客人的尊重,还有喝茶的时候一定要拿离自己最近的那杯。( 溧阳市社渚阿林 - 溧阳文学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说是茶浓情更浓。

5. 潮汕功夫茶来源和典故

楼主你好 【工夫茶简介】: 工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精细的意思)。 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

茶壶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不涣散,而且也是因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消遣、享受和作为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外地人不知道往往很难理解,总怪异喝水干嘛不用大一点的杯子。

【工夫茶的起源】: 据考证,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的茶俗,由于士人品茶讲究理趣,追求品饮过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趋小巧精 致。 【工夫茶冲泡的考究】: 工夫茶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工夫茶很讲究选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味。茶叶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盛茶器皿以江苏宜兴的朱砂泥制品为佳;瓷杯要选用细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手艺;品茶讲究色、香、味外,还讲究“喉底韵味”。

而饮茶程式、礼仪更是繁复。比如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还有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工夫茶的影响】: 工夫茶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工余之暇举家品茶,有客到必待之工夫茶。而遍布世界的潮汕人也把工夫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街边店铺如果看到里面摆有工夫茶具,就可以判定一定是潮汕人开的店铺了,而潮汕的学生到外地读书也往往少不了带茶具到学校冲。

工夫茶不但在潮汕地区非常盛行,也延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梅州的丰顺、大埔、梅县等地。 潮州工夫茶(一) 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

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州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

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汕工夫茶的全貌。潮州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在于它的用器精细,冲饮程式讲究,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

工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饮品。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

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莲缸边,配上一张小木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雅素。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漫上心头。

潮州工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潮州人的这种工夫茶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工夫茶名称的来历 工夫茶的名称,至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

一开始,工夫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品牌,举凡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 雍正十二年(1734),做过福建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他所著的《续茶经》中,引用《随见录》,就说: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 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乾隆十八年(1753),刘靖的《片刻馀闲集》也谈到: 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花香, 次则名(草头名)香。

岩茶何以名“工夫茶”?《续茶经》引用康熙五十六年(1717)王草堂的《茶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并与绿茶的制作比较: 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 加炒焙。

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 故其色纯。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 色。

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 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

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 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 阳羡(山+介)片,松罗龙井,都是绿茶的名品。

阳羡茶出江苏宜兴,(山+介)片即罗(山+介)茶,出浙江长兴,属于蒸青类,制作时将采下的茶叶蒸过,碾焙而成。松罗茶出安徽休宁,龙井茶出浙江杭州,属于炒青类,制作时先把茶叶用铁锅杀青,经反复揉炒而成。

武夷岩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的制作过程,要经过摊、摝、炒、烘、捡几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工艺是摝。摊就是摇青,在室内将晒过的茶叶反复摇动,茶叶就在这个过程轻微发酵,叶边带红,有香气发出。

这时,便可以入锅炒,边炒边揉,最后用焙笼烘干,就成了毛茶。再经过捡择重焙,才成为可以销售的“熟茶”。

可见,武夷岩茶的制作,要比绿茶多好几道工序。故尔,释超全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形容它。

工夫茶的名称,或即由于它的制作精良而起。工夫茶制作的精良,在光绪十二年。

6. 请问潮汕工夫茶的冲法有那些俗语

潮汕人嗜好喝工夫茶,对茶具、茶叶、冲法都极为讲究,要求十分严格,有一套精致的程序,因而有学者称“潮洲工夫茶”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选茶

冲制工夫茶应选用乌龙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佳。

选水

水质对茶味有很大的影响,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山水尚分等级:“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洌,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其水无味”。江水应取于远离居民区者。井水应从常用井中汲取。

活火

“活火”,是指炭之有焰者。从前,潮州人煮茶,多用绞只炭,其优点是木脂尽脱.烟臭无存,敲之有声,碎之莹黑;一经点燃,室中还隐隐可闻“炭香”。上品的橄榄核炭,是以橄榄核入窑窒烧,所成之炭用于烧水,焰火呈蓝色跳跃,火匀而不紧不慢。现在潮州人多用酒精、石油气之类简便的燃料。只有在高档的茶座才会用“活火”烧水。

茶具

工夫茶具大体相同,但精粗有别。常用器皿有:

l、茶壶。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紫砂泥制者为佳。最受潮人看重的是“孟臣”、“铁画轩”、“秋圃”、“秋圃”、“小山”、“袁熙生”等。茶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其大小之分,视饮茶人数而定,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壶的深浅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后浮于水中,不颇不例,谓之“水平”,能显示制工精巧均衡。

2、盖瓯。形如仰钟,有上盖、茶垫。盖瓯出水快、去渣易,潮人也乐意采用,尤其是遇到客多稍忙的场合,往往用它代冲罐。但因口阔,不能留香,因此只能权宜用之。

3、茶杯。以薄、洁为宜。目前流行的白玉杯为枫溪产,质地极佳。四季用杯,各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粟子杯',秋 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亦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4、茶洗。茶洗形若大碗,深浅色样各别。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贮浸茶杯,副洗一以贮浸冲罐,一以储存茶渣及杯盘弃水。

5、茶盘。茶盘宜宽宜平,可容四杯,杯立平稳,取饮方便。

6、茶垫。形状如盘而小,用以放置冲罐、承受沸汤。

7、水瓶。水瓶贮水以备烹茶。瓶之造形,长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为佳品。

8、水钵。多为瓷制,款式亦繁,用以贮水,并配椰瓢掏水。

9、红泥火炉。红泥火炉,一般高六七寸,也有一种“高脚炉”,高二尺余,下半部有格,可盛榄核炭。

10、砂铫。俗名“茶锅仔”,轻巧美观。

11、羽扇。用以煽炉。

12、锡罐。名贵的茶叶应用锡罐贮藏。专茶专罐存放,避免混杂。

13、茶巾。用以净涤器皿。

14、茶几。或称茶桌,用以摆设茶具。

烹茶

工夫茶烹法程序如下:

1、治器。泥炉起火,砂跳掏水,煽炉,信器、候火、淋杯。

2、纳茶。静候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候其火硕(老),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 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称之“纳茶”。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

3、候汤。汤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洗茶”,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

5、冲点。冲法同上。

6、刮沫。冲水应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凸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清走茶沫,然后盖定。

7、淋罐。壶盖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俗谓“热罐”,以去其散坠余沫并使香味充盈于壶中。

8、烫杯。淋杯后洗杯,倾去洗杯水。

9、洒茶。茶叶纳人壶中后,淋罐、烫杯、倾水,几番经过,这时是洒茶的适当时候。因为洒茶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味未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茶味苦涩,前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称“关公巡城”;又必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壶宜放低洒茶,以避免茶香飘散、泡沫丛生,称“低洒”。

品茶

洒茶后应乘热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一啜而尽,三嗅杯底。

潮汕功夫茶用什么茶 潮汕功夫茶用哪种茶

1、潮汕功夫茶大多用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叶,冲泡出的功夫茶色香味俱全。功夫茶是潮汕地区最具有特色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喝功夫茶,都有一套功夫茶具。

2、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主要选用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一次冲泡可以冲泡二十次左右。功夫茶冲泡出来的茶汤浓度较高,喝习惯之后,会觉得其他茶的茶味较淡,没有功夫茶滋味醇厚。

潮汕功夫茶

功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谓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乌龙入宫,淋盖刮沫、高冲低洒、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同样喝茶的礼节也要注意。一般是三个茶杯放在一起,意为品茶,筛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别人喝完了才喝,这是对客人的尊重,还有喝茶的时候一定要拿离自己最近的那杯。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说是茶浓情更浓。

标签: 潮汕 茶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z7ln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