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宋体中的大字怎么写

宋体中的大字怎么写

1.宋体字怎么写

宋体字的特点是横细竖粗,笔画方正平直。

宋体中的大字怎么写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serif),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兴盛,印刷业有了巨大发展,从南宋时期,在临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开始出现了类似印刷体的字体,后世称之为仿宋体。明朝时期,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于是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却依旧称之“宋体”。现代的所谓宋体基本上就是这样成型的。

拓展资料:

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朝文人特别是书籍的收藏者,极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为求便捷,也为了降低成本,明朝的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而非原来楷味浓厚的宋字。最终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补刊经庵《文献通考》的序文中,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

但由于此字体盛行于明朝,并在明朝时期传入日本,因此日本于19世纪制造铅字字模时,称此字体为“明朝体”,及至20世纪中叶,从铅字凸字排版过渡到照相排版时,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连带引进“明体”一词,台湾华康科技于八十年代制作电脑字型时,也以“明体”作称呼,但在台湾教育部官方则称为“宋体”,因此台湾教育部所编定的字体称为“教育部标准宋体”。故虽然香港称之为“明体”,在中国大陆、台湾教育部称为“宋体”,但两者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宋体字名为宋体,其实诞生在明朝,而其根本原因是明清两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所致。

宋体字始于明弘治年间苏州地区 后曾通行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久负盛名。在天一阁建阁450周年之际,天一阁博物馆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了“芸香四溢——明代书籍文化的世界影响”特展。展览展出近50种富有代表性的明代书籍,以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为主,同时展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所藏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实物呈现了宋体字的演变及世界影响。宋体字是明代中期刻书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种新字体。宋代刻书以浙江为最盛最佳,其官刻经史、私刻文集,皆负盛名,为士大夫收藏赏鉴,并在刻书中被模仿,形成了宋体字。12月3日,早报记者走进天一阁博物馆,并听陈正宏教授和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博士讲解宋体字的历史与奥秘。

在宋体字出现之前,印本的字体都是手书的楷体。明初内府刻本中的楷书字体还曾传入朝鲜半岛,成为其官方铸造金属活字的字体。

后来,宋体字开始出现于弘治年间的苏州地区,并于正德时期发展到苏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区,于嘉靖年间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展览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两种刻本,但两者字体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经济录》十八卷为宋体字刻本,《嘉靖隆庆志》十卷为楷体字刻本。自嘉靖时期后,中国古籍印本的字体有了楷体和宋体分庭抗礼的两途。

有心人不难发现,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陈正宏推测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所以万历前后明刻本的字体 ‘横细竖粗’。” 万历时期的宋体字主要有两类,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字形较长,“横细竖粗”更明显,如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另一类宋体字仍然延续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刻本的特征,横平竖直,字体方正,如万历本《礼记集注》。

明末宋体字依然是两类。比较多的一类形体也比较长,比万历时期的一类宋体字更狭长一些,如后来的崇祯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另一类字比较扁,如毛氏汲古阁刻本《南史》。

到了清代,宋体字进一步发展,康熙中期以后逐渐形成清代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此时的宋体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于后来我们熟悉的印刷体。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横画收笔的三角、竖画起笔的三角等,与现代宋体字基本相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体

2.大字笔顺田字格怎么写

大字的笔顺是:横、撇、捺,如下图所示:

田字格如下图所示:

拼 音 dà dài tài

部 首 大 笔 画 3 五 行 火 五 笔 DDDD

[ dà ]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

5.年长,排行第一:老~。

6.敬辞:~作。~名。~手笔。

7.时间更远:~前年。

8.〔~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 dài ]

1.〔~夫〕医生(“夫”读轻声)。

2.〔~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

1.古通“太”。

2.古通“泰”。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大起大落

成语拼音:dà qǐ dà luò

成语解释: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2、大呼小叫

成语拼音:dà hū xiǎo jiào

成语解释: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形容呼喊吵嚷。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3、大做文章

成语拼音:dà zuò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

4、大智大勇

成语拼音:dà zhì dà yǒng

成语解释: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成语出处: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5、大禹治水

成语拼音:dà yǔ zhì shuǐ

成语解释: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标签: 大字 宋体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9xjr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