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和篆书怎么写

和篆书怎么写

1. 【篆书写的是什么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篆书的演变 大篆,从汉代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如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许慎也说: “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古文或异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损而成,故大篆又称为“籀文”.因此后人都认为大篆是古文之后的一种形体了. 大篆字体,在传世的石刻文字,当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此种石器,无疑是中国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遗物.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谓赞赏之至.石鼓文向为艺林所宝,但北宋以后,帖学大兴,少人临之,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考古尊碑之风复炽,石鼓文字,尤为书家推重.吴大,能得其典重严整韵致.吴昌硕则发其遒古为雄拔之气.两人书法,皆雄视当代 为后世所重.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是周朝时期的文字,广义来说,甲骨文和金文都属于大篆.在周朝,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后,不同的国家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字,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成各种大篆.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虽然小篆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

和篆书怎么写
2. “家”的甲骨文和篆书怎样写

框框里的是甲骨文

这个是小篆的家字,大篆好像米有记载

这个是家字的演变图

3. 篆体字 书写

书法、篆刻上多用小篆,小篆为大篆的对称,也称“秦篆”。就秦篆书写的一些规律,我简略谈谈。

篆书讲究笔墨变化,沉雄朴厚,凝练古拙。

篆书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起笔和收笔:

起笔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 ,行至末端转回锋。

转折:

转折两笔,接笔处要不留痕迹,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直弯:

篆书很多地方不是一笔下来,而是转弯,像个辘轳把。向下行笔以后,要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上弯弧:(这样的笔画名是我起的,下同)

篆书的“口”字,下边要写成一笔,成为一个向上的弯弧。写法是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下弯弧:

篆书的“木”字之类,要写成和上弯弧相反的下弯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左右及斜弯弧:

篆书的“有”、草字头等,要写成左右弯弧,或者成四十五度斜度弯弧,写左右斜弯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笔顺特点:

先中间后左右,先外包后里头 ,先主笔后副笔,(个别先副笔后主笔,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就是这些,是我学习篆书及个人的体会。

标签: 篆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7e3z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