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

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

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

1. 抓住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茶叶品种。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有差异化特色的茶叶品种,如功能性茶、健康养生茶等。

2. 提高茶叶品质,加强品牌建设。优化茶叶生产工艺,强化茶叶品牌营销。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度。

3. 加强茶叶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保证茶叶品质和安全。

4. 开拓多元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除了国内市场外,还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

5. 推动农村茶叶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注重茶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助力农村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茶叶是我市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茶产业规模产值不断扩大,品质品牌不断优化。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12.5万亩,一产产值13.6亿元,茶产业日益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根据《安徽省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皖政办秘〔2021〕28号)、《宣城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宣政办秘〔2021〕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通过优化基地、升级加工、壮大经营主体、强化品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茶叶产业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体系,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广德市茶产业振兴。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前期通过对广德市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对照省市级有关文件规定,市农业农村局于2月23日组织召开茶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新杭镇、誓节镇、邱村镇、东亭乡分管负责人,市茶叶协会、国元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拟定《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草案)。

2、“实施方案”(草案)向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进行意见征求,在意见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将方案报送市政办审核印发。

四、工作目标

到2024年末,全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稳定在13万亩和1万吨左右,茶叶农业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5亿元和35亿元。

五、重点内容

1、优化茶园基地,促进绿色增效。

建设标准生态茶园,稳定茶园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严格产品质量管控,制定实施广德黄金芽等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诚信企业评选机制。到2024年末,全市高标准良种生态茶园面积发展至8万亩,绿色食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发展至1.5万亩。

2、升级加工能效,促进品质提升。

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围绕夏秋茶资源利用,开展深加工产品开发。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补长茶产业仓储冷链短板。到2024年末,全市新增名优茶加工生产线10条,标准化加工厂10座。

3、壮大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布局。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壮大规模茶企、支持订单农业、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茶叶重点乡镇发展茶叶产业,鼓励市茶叶行业协会发挥主体联结、行业自律作用。布局合理优化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区,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要素集聚先进化、利益联结共赢化”全产业链提升工程。

4、强化品牌推广,促进品牌崛起。

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按照“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套制度、一套标准、多个主体”的思路,完善全产业链及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各类茶事推介推广活动,借助各类宣传媒介、媒体平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  

5、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延链增值。

发展茶叶新兴业态。适应茶叶消费新形势和新需求,深入挖掘、保护广德茶叶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流通、消费、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产学研科技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开展优良茶树品种选育、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完善营销体系,建设广德黄金芽大型交易市场、品牌直营店或营销网点、产地仓库的直接采购模式,提升广德茶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六、创新举措

方案针对我市存在的茶园基地优化不足、加工能效偏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响、产业链延伸不长、要素支持力度不大等短板问题,逐项提出切实可行的振兴举措。

七、保障措施等实质内容

方案明确要建立市级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茶产业健康发展合力提供体系支撑。在积极争取省、市级有关重大支农项目的同时,2022-2024年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整合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科技推广等涉农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力度。

茶行业发展对策

一、茶产业概述及行业规模和格局

中国茶区辽阔,拥有近两千个产茶县,不同地域的中国茶人,运用各自的智慧和茶叶品种,生产出了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的茶叶,其中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茶类2000多种,构筑了种植面积、产量和茶叶品类稳居世界首位的基础,但是中国四万多家茶企年产值合计不过300亿,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叶年产值就达到230多亿元,且目前中国茶企没有在国内叫响的茶叶品牌,更谈不上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质量上乘的中国茶叶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为廉价的原料在售卖。有名茶,无名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经营格局,缺乏工业化生产的理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行业产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能力弱,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的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推动世界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消费茶叶各不相同,推陈出新,满足需求,经济卫生、方便快捷的茶产品成为现代生活的共性诉求,品牌兴业、品牌立国是摆在中国现代茶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萌芽阶段的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五千年茶文化支撑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去适应、去改变、去追求、去发展。

二、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茶叶按照品类进行细分,众多茶企生产产品单一,茶叶按照相同工艺进行加工,缺乏差异化产品,导致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茶产品的生产大都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弱,茶企在这种格局下生存日趋艰难,通过规模化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整合各品种茶叶资源,实现茶叶企业集约化经营发展,提升茶叶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已是大势所趋。

九华山公司在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茶园种植管理上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在茶叶生产加工上从小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在销售模式上从传统经销批发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电商成交转变。在产品经营上从单一的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转变;在内部管理上从制度为本向人才为本转变。公司以争创中国茶叶行业第一品牌为目标,以经营全茶类为方向,合理布局原料市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进行茶叶的精深加工。与此同时,公司进行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改革,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计划通过三年的发展使企业成功上市,最终实现茶叶经营跨越式的发展。

三、茶产品价格走势

近年来,大多数茶产品的走势基本平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茶叶价格指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绿茶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为156元/公斤,到2014年上升到176元/公斤,上升比例为13%,我公司为了吸引和开拓新的市场消费群体,所产茶产品近五年没有进行提价。

四、行业前景

茶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向着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方向发展。生产和销售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快销品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产业将逐步由原料茶直接销售向在再加工茶方向发展,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是茶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行业进入壁垒和门槛

茶产业的初加工阶段基本没有什么进入壁垒,造成了目前茶产业小、弱、散的生产和经营格局,分散的茶叶资源已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在现阶段行业整合、规模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之后,茶行业的发展将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对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要求的提升势必会提升行业门槛。

六、行业

1、茶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振兴山区经济;同时,加快了山区茶叶产业化的进程,促使了山区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高附加值高产稳产转化,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茶产业是绿色产业,通过无污染种植和清洁化生产,茶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连,特别是生态茶园的建立对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都有重要作用。

3、近期出台的《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着力发展茶产业,重点发展无性系生态有机茶,打造茶产业集群示范区”,九华山万亩茶园是河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均为无性系生态有机茶,固始县做为《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的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七、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1、九华山公司的发展壮大有稳定的基地做保证。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为信阳地区自有茶园面积最大的生产企业。

2、九华山公司在大别山茶叶主产区建立了合理的产业布局。公司以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的茶产业精深加工厂为中心,自东向西在信阳市浉河区、商城县、固始县、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建立了自己的原料供应链,完成了茶叶精深加工原料的来源和布局。特别是公司在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两大茶叶原料主产区建立的茶叶初加工厂,均为当地最大的初加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加工干茶一万斤。

3、九华山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公司实行茶园统一种植管理、茶叶统一生产加工、茶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同时公司逐步建立了线下实体店产品体验、线上订单成交发货,节省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为消费者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效益。

4、九华山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茶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合作社为依托,以经济为纽带,将茶区农户就地转化为茶产业工人,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地重点扶持茶叶生产企业。

5、九华山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同时着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一方面,公司在传统茶叶的基础上,引进种植了无性系新品种、早品种,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引进国内先进的绿色环保、低能耗的机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在新产品研发生产上,公司研发并生产了毛尖茶、瓜片茶、黄芽茶、红茶、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系列产品。同时公司的袋泡茶、杯泡茶、养生茶产品也已研制成功,正处于设备升级和批量市场投放市场阶段。公司自有研发团队常年不间断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完善升级,后续新产品的推出有保证。

6、九华山品牌优势明显。“九华山”商标是在新商标法颁布之前完成注册的,为国内唯一以名山大川注册的商标,九华山中国驰名、世界驰名,现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已完成国际商标注册,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目标市场分析

我公司生产的各品类茶叶主要分为高档茶、中档茶和大众茶,其中:中高档茶主要消费群体是商务人士和都市白领阶层,大众茶的消费群体最广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公司生产的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茶叶快销品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和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九、行业增长

1、茶叶为文明健康饮品,一叶之躯,富含500多种元素,承载人类保健的良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保健饮品,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素有饮茶的习惯,茶行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2、茶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国运盛则茶业兴,国运衰则茶业亡。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东方古老的茶叶传奇依然在轮回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弱到强,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构筑伟大的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的茶叶复兴,梦在其中,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和谐中国的重要载体,一部中国茶业发展史就是中国社会曲折的发展史,我们当代茶人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复兴之责。

3、中国茶叶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原料茶销售向精深加工茶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推动茶行业的变革,茶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大有作为。

十、企业的产供销

1、九华山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同时利用资本直接植入全国各大原茶产区,成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叶加工厂,从而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建立了良性的产业链,从源头上保证了九华山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实现了从茶叶鲜叶到干茶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同时公司拥有专业的制茶团队,并建立了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审标准,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3、在茶产品销售上,过去茶企擅长和采取的是传统的销售模式,九华山公司在实体店加盟和产品经销批发方面的投入较大,业绩也很可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九华山公司在销售模式上进行了转变。2010年下半年,公司核心管理层会同销售部有关人员商讨并制定了茶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2011年3月份九华山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设立了电子商务部,开始了运营茶叶电子商务。2013年5月份公司组建了合肥电子商务公司,九华山公司电子商务发展再次提速。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九华山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收购、茶叶生产加工储存、网上电子订单、物流运输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九华山公司将继续推动销售模式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下单成交”进行转变,最终实现企业的轻资产化和效益倍增的双赢局面。

【探索惠水县茶产业发展思路】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惠水县委、县加大力度,抢抓机遇积极发展茶产业,使茶园建设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和效果在全州乃至全省属于中等到偏下水平,特别与遵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抓好我县茶产业快速、高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是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我县茶产业现状分析探讨当前茶叶生产发展思路。

  一、茶产业现状

  1.茶园面积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0.96万亩,新植茶园1.38万亩。品种主要以福云、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为主。

  2.效益情况

  年干茶总产量420t,产值462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4000元,占纯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叶销售总体状况良好,省内市场以贵阳、都匀市为主,省外有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区。

  3.企业情况

  全县具有规模加工能力的企业有七里冲茶果场、牟氏茶场、斗底畜牧场、岗度盘龙茶场和摆若茶叶合作社五个。

  4.品牌建设

  现有己注册茶叶品牌2个,即:七里冲“九炉山”牌九龙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炉山”九龙毛尖茶九四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九五年又被评为“贵州名茶”。

  二、资源优势

  1.区位优势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与贵阳市接壤,县城距离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贵州高原第一大坝——涟江大坝,穿越惠水全境,并交会于县城附近的五条高速公路正在开工建设,预计5年后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交通条件,推动惠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万亩,现有茶园种植面积2.2万亩,发展茶产业很有潜力。森林覆盖率41.3%,环境优美,无污染,宜适有机茶生产。电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力多,发展茶叶种植有充足的资源条件。并且旅游资源丰富,把观光茶园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惠水茶产业的宣传推介将起到积极作用。

  3.气候、土壤条件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雨热同季,适宜茶叶生长。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5.2-6.9,土层深厚,土壤等矿物含量丰富,根据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对该村的土壤检测,重金属含量低于规定标准,适合有机茶生产要求。

  4.发展优势

  惠水县是黔南州“都匀毛尖”茶核心产业规划带,有茶产业发展的好机遇;农民对茶叶生产、管理、采摘、加工技术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叶种植基础,对茶的商品意识较强,积极性高;有“都匀毛尖”茶品牌共享,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茶叶产品走向市场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发展起步晚,基地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缺乏统一品牌的意识,市场占有率低。

  2.商品茶产量低,茶叶加工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

  3.没有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形不成规模化生产,销售分散,市场竟争不强。

  4.茶产业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带动能力不强。

  四、发展思路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大力扶持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茶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茶园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在三年内完成5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建设目标。

  2.加快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农户种植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销售、统一质量、分散生产管理的“五经统一分”合作社经营方式,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3.质量建设

  抓好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意识,努力提茶叶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惠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开发生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提高惠水茶叶品质。

  4.企业建设

  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的步伐,重点打造“上连龙头,中连基地、下连农户”的产业链,以带动全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5.统一品牌

  根据茶产业“一心二带三区”发展战略。围绕市场主要打造以“都匀毛尖茶”为品牌,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做强做大都匀毛尖茶产业,推动惠水县茶产业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方向快速发展。努力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以“都匀毛尖”为品牌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6.实施旅游战略

  惠水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茶产业发展规划上要为这些资源的开发作好铺垫。充分利用惠水的人文资源、茶文化历史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把茶文化与茶旅游相结合,在我县茶叶主产乡镇积极开发“茶之旅”旅游项目,“以茶促旅,以旅游兴茶”。打造一批融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线路。鼓励支持建设一批茶文化体闲农庄,引导建设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加大我县生态有机茶的宣传和推介,增强旅游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

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发挥导向作用促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茶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2016年10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强调到2020年的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为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消费多元化成产业发展新趋势。消费升级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叠加,营造出更好的产业成长氛围。“国八条”发布以来,茶叶的产品结构也在逐步的调整,高端茶市场遇冷,整体行业的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出现回落。行业利润的回落预示着茶叶的消费也渐渐回归饮品的基本属性。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方便社会公众阅读理解,现以问答形式对《三都水族自治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农民增收难问题,而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茶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三都县具备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茶叶已成为我县优势农产品,在农业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已经发展到10.84万亩,投产茶园已到10.2万亩。但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出台一个切实有效促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

二、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一)建立1个目标。到2025年底,全县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0.5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茶叶的科技创新、智能水平、品种布局、品牌营造、茶旅融合等领域形成三都县地方特色体系。

(二)设立7大任务。从建设优质高效基地、提升加工水平、扶持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产业知名品牌、构建市场营销网络、打造茶叶产业强镇、探索建立茶旅融合等7个重点工作设立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茶类结构,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茉莉花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形成“贵州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都匀毛尖+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申报大河茶叶产业强镇项目,打造都匀毛尖名优茶产业“三都基地”,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茶衍生品、茶旅康养为一体的产业链;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

(三)落实4个保障措施。为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实现目标任务,落实组织领导,完善各镇(街道)和各部门责任,建立任务分解和工作联络协调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意见部署,明确责任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人,做到责任有落实、工作有人抓;落实支持,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加大茶园性保险覆盖面,推进茶园科技创新;落实资金投入,“十四五”期间,力争投入茶产业资金4亿元以上,实施茶产业项目30个以上;落实指导服务,加强技术应用和推广,强化队伍建设,力争每年开产茶产业培训600人次以上,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三、 创新举措有哪些?

答:(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将茶产业打造成三都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首位产业,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深化茶叶重点产区布局,推动三都县茶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抓牢茶产业转型升级。在保持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全力聚焦茶产业经营主体引培和品质大提升,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茶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更加注重茶休闲旅游开发和茶旅融合发展。

(三)全面构建茶产业发展体系。围绕以实现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构建“都匀毛尖+企业品牌”“贵州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

茶产业短期盈利途径和措施?

一.巨头模式:

巨头模式也是普洱茶的寡头模式,目前符合这个特质的只有“大益”一家普洱茶品牌企业。虽然面临着众多选料更优良的高端品牌围攻,但是大益目前在普洱茶行业可以说是处于“遥遥领先,独孤求败”的位置,用马云的话说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估计还要持续多年“赢家通吃”滋润无比的日子。大益目前在中国普洱茶行业上具有最高的知名度,拥有最多的普洱茶粉丝,聚拢了普洱茶圈子最有能量的一群经销商,建设了中国茶叶行业最庞大的专营店体系。更为可怕的是,大益仍未满足,继续在快消品,在电商,在茶用具,在茶水消费等领域做了大量创新有效的尝试。在数年之内,大益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它自己。

二.品牌-专营店模式:

品牌-专营店模式其实也是大益在08年开启的。目前澜沧古茶,陈升号等在努力推进,老同志以及勐库戎氏也在进行拓展。这个模式就是厂家负责产品开发/品牌塑造/营销活动等等,然后全国招收加盟专营店,专营店内只允许销售自己品牌的茶,不允许销售其他品牌的

1/3

普洱茶,甚至不允许销售其他茶类,具有严重的排他性。这种模式对厂家的品牌知名度,对厂家的产品线丰富度,对专营店的经营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毕竟专营店的客户群基本集中在以专营店为中心半径五公里以内的区域内,客户的需求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品牌-代理商模式:

这种模式与品牌-专营店模式有类似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对加盟代理的茶庄没有“专营”的要求,对加盟代理的茶庄经营的茶品没有排他性,加盟的茶庄可以经营其他品类的茶叶,甚至经营其他品牌的普洱茶。与上一种模式相比,它各有利弊:优点是更加符合茶庄的实际经营情况,能减轻茶庄的经营压力,缺点是加盟商的忠诚度不如上一种模式。目前雨林古茶坊,润元昌普洱茶,下关沱茶等都是这种模式。这个模式保持了足够高的灵活度,也受到各地茶庄的欢迎。润元昌在短短两年内全国发展了近四百家加盟渠道,而雨林与下关更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发展了近千家的加盟渠道。

四.原料供应商模式:

目前在云南的茶山原产地,已经出现多家专注于普洱茶原料的商家。做普洱茶快速发展的这些年,普洱茶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呈现生机勃勃迅猛发展的状态。茶山种植目前还处于最原始的茶农承包阶段,产业链的第二个环节原料的成批制作与集中收购,然后再提供给茶

2/3

厂即将开始。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个阶段。任何一个行业,分工合作都是最后发展的模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将迎来发展机会。

五.中介模式:

遍布在芳村以及东莞的批发市场的,都是普洱茶的中介模式。批发市场的茶商用巨量资金购买入大批的普洱茶,甚至包销云南一部分工厂的普洱茶,然后进行中介批发,卖给全国各地的茶庄。也会从许多收藏家的仓库中购买大批的普洱茶中期茶和老茶,进行散批。在普洱茶市场的各家茶庄之间,也会进行各种中介交易。预计未来将有普洱茶的中介巨头出现。

怎样的模式才能搞好茶叶产业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和退耕还林等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2005年组建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东发起设立,总资产达到1亿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资金不足,无法快速向外扩张,新股东注资给公司扩张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资金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开店速度。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2003年以来,普洱茶发展迅猛,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三年时间,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2006年计划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十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三、几点建议

不断变法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增加,市场热点不断,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个性化十分明显,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份,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 %。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这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从外型转向内质,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普洱茶市场兴起,可以说是对传统茶叶品质判断标准的,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

另外,企业过分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不愿意生产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茶叶,这也是制约当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其实,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今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这也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

(三)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位代表。从这几年情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但是,成长数度也十分惊人。北京市场上知名品牌吴裕泰已有122家店,张一元也有85家店。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通路,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优质资源有限,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四)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五) 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现在,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该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阳江东山水茶的茶产业链怎样发展

1、首先发展阳江东山水茶的茶产业链,可以从种茶、制茶,结合当地特有的茶文化与元素,发展出茶园民宿、茶区复合式的居家服务餐饮和观赏茶园的多元生态旅程茶园观光业态。

2、其次将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进行连结。

3、最后共同促进三产融合,茶叶全产业链的永续发展。

怎样看待中国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非常蓬勃,并且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从文化还是生活习惯出发,饮茶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休闲模式,并且茶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跃进。茶行业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对内生产的数量都非常庞大,并且每年都以跃进式增长。如今茶叶市场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茶叶消费量居高不下,以铁观音为主的茶叶产品,市场份额比例高。同时茶商非常多,行业准入门槛低,茶叶产品种类丰富,侧重方向非常不同。并且能得到多个行业与领域的支持,无论是散装还是精装产品的销售都非常好。

多元发展势头猛烈

为何茶行业未来发展势头非常猛烈?因为茶行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是历史文化的展现,所以在茶叶资源发展过程中,其包含着饮茶方法、茶文化、采茶表演等等。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资源还能变成药品、食品,逐渐形成价值高、特点鲜明的资源价值链条,并且其后续发展拥有无限潜力。同时这种发展方式还能解决茶行业现存的产能过剩、储存挤压等问题,为其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发展提供机遇

互联网发展势不可挡,其能对茶行业起到性的作用,并且还能变革茶行业发展模式、销售模式以及经营模式。例如如今开发新型的饮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饮茶的知名度。并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研究,还能在掌握消费者要求的基础上,动态茶行业的发展策略以及方针,形成亲密的互动。如今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让生产、销售和运输更加方便,能够提高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和组织环节,为人们提供更加有趣、丰富的销售方式。

成熟的销售模式

茶行业的传统销售模式不仅集中处理茶叶产品,也不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如今从以立顿为主的超市模式到天福茗茶的连锁模式都能说明,如今销售模式的成熟与高效。所以可知,未来茶行业的发展非常蓬勃,并且还能逐渐改善其生产、销售和传输方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成熟且高质量的茶叶产品。

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xx县按照、市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和“3+N”特色走廊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xx茶叶产业资源,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全县茶叶提质增效。现将20xx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打破界限、连片发展、统防统治、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基地标准化、运作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利益风险一体化”为基本要求,坚持引导、企业主导,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天凤乡、宝峰彝族乡、民建彝族乡、烈士乡等乡镇的高山有机茶产业环线上,采用

  “补天窗”方式新种植茶叶1000亩。深入“绿色植保”理念,推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药量、统一防治人员、统一植保机械、统一安全间隔期”工作模式,采用“统一茶园管理标准、统一配送农业投入品、统一防控措施、心得体会统一原料采摘标准”的“四统一”管理措施,推动产业环线及全县茶叶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全县茶叶产业上档升级。全县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0亩,应用杀虫灯、黄板等绿色防控措施开展绿色防控60000亩(投产茶园的92%),开展茶园机剪、机修面积20000余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1000亩,申报有机茶园3000亩。全县茶叶总产量达0.39万吨,比上年增长3%,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茶叶产业管理水平。将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与技术扶贫、农业项目实施培训等有机结合,着重在全县茶叶发展乡镇,重点是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等相关知识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发放各项技术资料6000余份。

  (二)强化战略实施,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实施机制创新战略。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落实五个规范为要求,以协会(合作社)为扶持的承接主体,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带和示范基地。今年“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三条特色环线,建成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启动了茶叶产业环线打造工作。

  二是实施大品牌战略。构建以和行业组织为支撑,规模企业为主导,认证机构做补充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合力打造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结构、企业自主品牌进行有效填充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20xx年,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大力提升特色区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第六届国际茶博会xx杯斗茶大赛上xx荥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瑞吉隆兴”牌“芽细藏茶”和“古道红”茶喜获金奖;xx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塔山”牌观音仙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样库”。

  三是实施基地辐射示范带动战略。鼓励支持企业与茶农共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规模化经营的现代茶业发展模式和稳定可控的原料基地。目前,已在全县茶叶重点乡镇民建、荥河、宝峰、天凤建立了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五宪建立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是实施农特产电商战略。整合资源,以电商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建立企业、协会大产业链运作模式,实现产品到商品由行业协会把关运作,建成xx茶叶、天麻等优质商品畅销的'知名窗口。目前,四川xx塔山茶叶有限公司、xx县五宪猕猴桃合作社等企业均在网上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平台,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拓展的产业销售链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管理滞后

  xx茶园分布海拔较高、较分散,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加之部分种植户或观念转变不及时,或技术欠缺、管理不到位,或对“生态”概念认知有误、粗放管理,茶树长势弱,产出量低。

  (二)品牌建设薄弱

  范文内容地图一是处于原料供应商地位。xx茶长期扮演“原料供应商”角色。名优茶品牌销售比例低下,绝大多数鲜叶初制加工后运至名山、乐山、浙江等地贴牌销售,处于茶产业价值链低端,没有自己的主导品牌。二是茶叶销售议价能力低。大部分茶农、茶企观念滞后,各自为阵,个体式经营,家族式管理,不能够抱团发展,联合营销,开拓市场,导致品牌集聚效应低,品牌销售渠道栓塞。

  (三)茶企竞争力低

  一是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以初制加工为主的个体茶厂和家庭作坊。由于初制加工企业的经营理念传统、生产管理粗放、设施设备落后、恶性低价竞销,干扰市场正常秩序,大量茶企在低水平上重复竞争,严重制约品牌宣传、市场拓展、资源集约化利用等。二是企业实力普遍较弱。茶企单个规模小,实力弱,难以突破茶叶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市场渠道建设等固有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门槛,进一步降低xx茶产业竞争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按照一年探索,两年成型,五年成业总体目标,以抓实五个统一规范(规范种植管理、规范采摘加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品牌包装、规范等级体系),实施机制创新、大品牌、基地辐射示范带动、农特产电商、文化、生态旅游“六大战略”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茶叶 思路 产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0jn8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