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茶产业发展规划

茶产业发展规划

茶产业发展规划

茶产业发展规划是制定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的计划性文件,可以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规划应该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资源投入和财政支持,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2. 茶叶品种和品质:茶产业规划应该制定对茶叶品种和品质的策略,鼓励培育优质茶叶品种,加大对茶叶品质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3. 茶叶加工和技术创新:规划应该积极推动茶叶加工和技术创新,推进茶叶行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

4. 茶文化传承和推广:茶产业规划应该注重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宣传茶文化,提升茶叶的文化属性,促进茶叶品牌形象的塑造。

5. 市场营销和销售策略:茶产业规划应该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策略,提高茶叶营销和销售能力。

6. 产业协同和合作:茶产业规划应该推动茶叶产业协同和合作,整合资源和优势,推动产业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

7. 行业监管和标准管理:茶产业规划应该加强行业监管和标准管理,建立茶叶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强茶叶行业的自律和规范管理。

总之,茶产业规划应该全面考虑产业内外部环境和因素,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有利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叶产业发展行动工作

茶叶产业发展行动工作

一、《行动方案》出台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的要求,立足当前云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落实《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在持续推动全面绿色发展的基础上,紧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二、《行动方案》主要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云茶产业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从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茶旅融合发展等全方位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云茶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的转变。到202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740万亩、50万吨左右,新增绿色有机茶园面积150万亩,保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有机认证茶产品数量全国第1位,力争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翻番目标。

三、《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围绕云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从绿色茶园基地建设、云茶企业高质量发展、云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云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等6个方面提出8个重点工程任务18条措施,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高质量绿色云茶产业。

一是实施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古茶树保护范围划定、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建设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古茶树信息数字化建设等,健全古茶树资源管理保护体系。

二是实施绿色有机化深化工程。开展提升绿色有机供给能力、落实绿色有机奖补、加强绿色有机市场监管等3项工作。在做好茶园绿色化生产,积极探索智慧茶园、低碳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茶园绿色有机认证,并按照“先建后补、取证后补、按量奖补”的原则,对符合“获得国内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且在销售产品上标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生产经营主体,通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对其认证茶园及认证茶产品进行一次性奖补;同时,加大对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的监管。

三是实施茶叶加工提质工程。开展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做优做强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进加工园区聚集发展等4项工作。通过推进规范化茶叶初制所建设把好“原料关”;持续优化环境资源、提升精深加工装备、加大新产品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以勐海产业园区、凤庆产业园区、思茅产业园区为重点的茶叶园区建设,构建普洱茶、滇红茶、有机茶加工中心,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四是实施产品质量监管工程。开展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管理等2项工作。建立健全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同步实施的云茶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加强茶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及茶园投入品管控的基础上,持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构建茶企、部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相互连接的云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五是科技创新攻关工程。开展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等2项工作。引进高层次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深化政企、校(院)企合作,大力培养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工和营销专业人才、高素质茶农。同时,鼓励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的产品功能成分及功效机理基础研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基础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六是实施云茶品牌培育工程。开展推进地理标志认定、注重云茶品牌培育等2项工作。以“普洱茶”“滇红茶”品牌为重点,通过积极申报茶类地理标志、“10大名茶”评选、云茶“云南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认定等,打造产品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兼具的云茶品牌集群。

七是实施市场开拓工程。开展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拓展市场营销模式等2项工作。通过支持建设茶叶(毛茶)产地交易(批发)市场,鼓励建设线下品牌形象店、展销中心、体验店、专营店和线上旗舰店、企业店等,健全多元化的云茶市场网络体系。同时,鼓励以“10大名茶”为代表的茶企积极参加专业展会、推介会,同步开展集品牌宣传、茶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云茶大讲堂”、云茶高峰论坛等,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销售市场。

八是实施茶文化提升工程。开展加大茶文化宣传推广、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等2项工作。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资源、名山古树资源和民族风情特色,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茶叶庄园为载体,融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作品、茶技能竞赛、茶事活动等,开发“茶+N”的特色茶旅精品线路,推进云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茶叶是我市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茶产业规模产值不断扩大,品质品牌不断优化。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12.5万亩,一产产值13.6亿元,茶产业日益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根据《安徽省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皖政办秘〔2021〕28号)、《宣城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宣政办秘〔2021〕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通过优化基地、升级加工、壮大经营主体、强化品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茶叶产业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体系,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广德市茶产业振兴。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前期通过对广德市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对照省市级有关文件规定,市农业农村局于2月23日组织召开茶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新杭镇、誓节镇、邱村镇、东亭乡分管负责人,市茶叶协会、国元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拟定《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草案)。

2、“实施方案”(草案)向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进行意见征求,在意见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将方案报送市政办审核印发。

四、工作目标

到2024年末,全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稳定在13万亩和1万吨左右,茶叶农业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5亿元和35亿元。

五、重点内容

1、优化茶园基地,促进绿色增效。

建设标准生态茶园,稳定茶园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严格产品质量管控,制定实施广德黄金芽等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诚信企业评选机制。到2024年末,全市高标准良种生态茶园面积发展至8万亩,绿色食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发展至1.5万亩。

2、升级加工能效,促进品质提升。

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围绕夏秋茶资源利用,开展深加工产品开发。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补长茶产业仓储冷链短板。到2024年末,全市新增名优茶加工生产线10条,标准化加工厂10座。

3、壮大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布局。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壮大规模茶企、支持订单农业、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茶叶重点乡镇发展茶叶产业,鼓励市茶叶行业协会发挥主体联结、行业自律作用。布局合理优化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区,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要素集聚先进化、利益联结共赢化”全产业链提升工程。

4、强化品牌推广,促进品牌崛起。

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按照“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套制度、一套标准、多个主体”的思路,完善全产业链及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各类茶事推介推广活动,借助各类宣传媒介、媒体平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  

5、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延链增值。

发展茶叶新兴业态。适应茶叶消费新形势和新需求,深入挖掘、保护广德茶叶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流通、消费、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产学研科技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开展优良茶树品种选育、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完善营销体系,建设广德黄金芽大型交易市场、品牌直营店或营销网点、产地仓库的直接采购模式,提升广德茶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六、创新举措

方案针对我市存在的茶园基地优化不足、加工能效偏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响、产业链延伸不长、要素支持力度不大等短板问题,逐项提出切实可行的振兴举措。

七、保障措施等实质内容

方案明确要建立市级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茶产业健康发展合力提供体系支撑。在积极争取省、市级有关重大支农项目的同时,2022-2024年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整合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科技推广等涉农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力度。

【探索惠水县茶产业发展思路】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惠水县委、县加大力度,抢抓机遇积极发展茶产业,使茶园建设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和效果在全州乃至全省属于中等到偏下水平,特别与遵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抓好我县茶产业快速、高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是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我县茶产业现状分析探讨当前茶叶生产发展思路。

  一、茶产业现状

  1.茶园面积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0.96万亩,新植茶园1.38万亩。品种主要以福云、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为主。

  2.效益情况

  年干茶总产量420t,产值462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4000元,占纯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叶销售总体状况良好,省内市场以贵阳、都匀市为主,省外有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区。

  3.企业情况

  全县具有规模加工能力的企业有七里冲茶果场、牟氏茶场、斗底畜牧场、岗度盘龙茶场和摆若茶叶合作社五个。

  4.品牌建设

  现有己注册茶叶品牌2个,即:七里冲“九炉山”牌九龙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炉山”九龙毛尖茶九四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九五年又被评为“贵州名茶”。

  二、资源优势

  1.区位优势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与贵阳市接壤,县城距离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贵州高原第一大坝——涟江大坝,穿越惠水全境,并交会于县城附近的五条高速公路正在开工建设,预计5年后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交通条件,推动惠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万亩,现有茶园种植面积2.2万亩,发展茶产业很有潜力。森林覆盖率41.3%,环境优美,无污染,宜适有机茶生产。电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力多,发展茶叶种植有充足的资源条件。并且旅游资源丰富,把观光茶园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惠水茶产业的宣传推介将起到积极作用。

  3.气候、土壤条件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雨热同季,适宜茶叶生长。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5.2-6.9,土层深厚,土壤等矿物含量丰富,根据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对该村的土壤检测,重金属含量低于规定标准,适合有机茶生产要求。

  4.发展优势

  惠水县是黔南州“都匀毛尖”茶核心产业规划带,有茶产业发展的好机遇;农民对茶叶生产、管理、采摘、加工技术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叶种植基础,对茶的商品意识较强,积极性高;有“都匀毛尖”茶品牌共享,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茶叶产品走向市场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发展起步晚,基地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缺乏统一品牌的意识,市场占有率低。

  2.商品茶产量低,茶叶加工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

  3.没有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形不成规模化生产,销售分散,市场竟争不强。

  4.茶产业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带动能力不强。

  四、发展思路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大力扶持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茶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茶园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在三年内完成5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建设目标。

  2.加快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农户种植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销售、统一质量、分散生产管理的“五经统一分”合作社经营方式,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3.质量建设

  抓好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意识,努力提茶叶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惠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开发生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提高惠水茶叶品质。

  4.企业建设

  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的步伐,重点打造“上连龙头,中连基地、下连农户”的产业链,以带动全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5.统一品牌

  根据茶产业“一心二带三区”发展战略。围绕市场主要打造以“都匀毛尖茶”为品牌,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做强做大都匀毛尖茶产业,推动惠水县茶产业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方向快速发展。努力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以“都匀毛尖”为品牌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6.实施旅游战略

  惠水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茶产业发展规划上要为这些资源的开发作好铺垫。充分利用惠水的人文资源、茶文化历史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把茶文化与茶旅游相结合,在我县茶叶主产乡镇积极开发“茶之旅”旅游项目,“以茶促旅,以旅游兴茶”。打造一批融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线路。鼓励支持建设一批茶文化体闲农庄,引导建设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加大我县生态有机茶的宣传和推介,增强旅游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

茶行业发展对策

一、茶产业概述及行业规模和格局

中国茶区辽阔,拥有近两千个产茶县,不同地域的中国茶人,运用各自的智慧和茶叶品种,生产出了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的茶叶,其中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茶类2000多种,构筑了种植面积、产量和茶叶品类稳居世界首位的基础,但是中国四万多家茶企年产值合计不过300亿,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叶年产值就达到230多亿元,且目前中国茶企没有在国内叫响的茶叶品牌,更谈不上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质量上乘的中国茶叶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为廉价的原料在售卖。有名茶,无名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经营格局,缺乏工业化生产的理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行业产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能力弱,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的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推动世界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消费茶叶各不相同,推陈出新,满足需求,经济卫生、方便快捷的茶产品成为现代生活的共性诉求,品牌兴业、品牌立国是摆在中国现代茶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萌芽阶段的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五千年茶文化支撑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去适应、去改变、去追求、去发展。

二、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茶叶按照品类进行细分,众多茶企生产产品单一,茶叶按照相同工艺进行加工,缺乏差异化产品,导致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茶产品的生产大都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弱,茶企在这种格局下生存日趋艰难,通过规模化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整合各品种茶叶资源,实现茶叶企业集约化经营发展,提升茶叶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已是大势所趋。

九华山公司在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茶园种植管理上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在茶叶生产加工上从小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在销售模式上从传统经销批发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电商成交转变。在产品经营上从单一的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转变;在内部管理上从制度为本向人才为本转变。公司以争创中国茶叶行业第一品牌为目标,以经营全茶类为方向,合理布局原料市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进行茶叶的精深加工。与此同时,公司进行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改革,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计划通过三年的发展使企业成功上市,最终实现茶叶经营跨越式的发展。

三、茶产品价格走势

近年来,大多数茶产品的走势基本平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茶叶价格指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绿茶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为156元/公斤,到2014年上升到176元/公斤,上升比例为13%,我公司为了吸引和开拓新的市场消费群体,所产茶产品近五年没有进行提价。

四、行业前景

茶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向着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方向发展。生产和销售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快销品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产业将逐步由原料茶直接销售向在再加工茶方向发展,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是茶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行业进入壁垒和门槛

茶产业的初加工阶段基本没有什么进入壁垒,造成了目前茶产业小、弱、散的生产和经营格局,分散的茶叶资源已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在现阶段行业整合、规模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之后,茶行业的发展将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对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要求的提升势必会提升行业门槛。

六、行业

1、茶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振兴山区经济;同时,加快了山区茶叶产业化的进程,促使了山区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高附加值高产稳产转化,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茶产业是绿色产业,通过无污染种植和清洁化生产,茶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连,特别是生态茶园的建立对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都有重要作用。

3、近期出台的《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着力发展茶产业,重点发展无性系生态有机茶,打造茶产业集群示范区”,九华山万亩茶园是河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均为无性系生态有机茶,固始县做为《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的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七、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1、九华山公司的发展壮大有稳定的基地做保证。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为信阳地区自有茶园面积最大的生产企业。

2、九华山公司在大别山茶叶主产区建立了合理的产业布局。公司以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的茶产业精深加工厂为中心,自东向西在信阳市浉河区、商城县、固始县、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建立了自己的原料供应链,完成了茶叶精深加工原料的来源和布局。特别是公司在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两大茶叶原料主产区建立的茶叶初加工厂,均为当地最大的初加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加工干茶一万斤。

3、九华山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公司实行茶园统一种植管理、茶叶统一生产加工、茶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同时公司逐步建立了线下实体店产品体验、线上订单成交发货,节省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为消费者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效益。

4、九华山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茶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合作社为依托,以经济为纽带,将茶区农户就地转化为茶产业工人,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地重点扶持茶叶生产企业。

5、九华山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同时着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一方面,公司在传统茶叶的基础上,引进种植了无性系新品种、早品种,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引进国内先进的绿色环保、低能耗的机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在新产品研发生产上,公司研发并生产了毛尖茶、瓜片茶、黄芽茶、红茶、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系列产品。同时公司的袋泡茶、杯泡茶、养生茶产品也已研制成功,正处于设备升级和批量市场投放市场阶段。公司自有研发团队常年不间断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完善升级,后续新产品的推出有保证。

6、九华山品牌优势明显。“九华山”商标是在新商标法颁布之前完成注册的,为国内唯一以名山大川注册的商标,九华山中国驰名、世界驰名,现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已完成国际商标注册,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目标市场分析

我公司生产的各品类茶叶主要分为高档茶、中档茶和大众茶,其中:中高档茶主要消费群体是商务人士和都市白领阶层,大众茶的消费群体最广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公司生产的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茶叶快销品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和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九、行业增长

1、茶叶为文明健康饮品,一叶之躯,富含500多种元素,承载人类保健的良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保健饮品,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素有饮茶的习惯,茶行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2、茶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国运盛则茶业兴,国运衰则茶业亡。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东方古老的茶叶传奇依然在轮回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弱到强,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构筑伟大的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的茶叶复兴,梦在其中,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和谐中国的重要载体,一部中国茶业发展史就是中国社会曲折的发展史,我们当代茶人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复兴之责。

3、中国茶叶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原料茶销售向精深加工茶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推动茶行业的变革,茶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大有作为。

十、企业的产供销

1、九华山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同时利用资本直接植入全国各大原茶产区,成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叶加工厂,从而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建立了良性的产业链,从源头上保证了九华山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实现了从茶叶鲜叶到干茶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同时公司拥有专业的制茶团队,并建立了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审标准,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3、在茶产品销售上,过去茶企擅长和采取的是传统的销售模式,九华山公司在实体店加盟和产品经销批发方面的投入较大,业绩也很可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九华山公司在销售模式上进行了转变。2010年下半年,公司核心管理层会同销售部有关人员商讨并制定了茶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2011年3月份九华山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设立了电子商务部,开始了运营茶叶电子商务。2013年5月份公司组建了合肥电子商务公司,九华山公司电子商务发展再次提速。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九华山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收购、茶叶生产加工储存、网上电子订单、物流运输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九华山公司将继续推动销售模式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下单成交”进行转变,最终实现企业的轻资产化和效益倍增的双赢局面。

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发挥导向作用促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茶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2016年10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强调到2020年的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为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消费多元化成产业发展新趋势。消费升级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叠加,营造出更好的产业成长氛围。“国八条”发布以来,茶叶的产品结构也在逐步的调整,高端茶市场遇冷,整体行业的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出现回落。行业利润的回落预示着茶叶的消费也渐渐回归饮品的基本属性。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方便社会公众阅读理解,现以问答形式对《三都水族自治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农民增收难问题,而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茶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三都县具备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茶叶已成为我县优势农产品,在农业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已经发展到10.84万亩,投产茶园已到10.2万亩。但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出台一个切实有效促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

二、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一)建立1个目标。到2025年底,全县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0.5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茶叶的科技创新、智能水平、品种布局、品牌营造、茶旅融合等领域形成三都县地方特色体系。

(二)设立7大任务。从建设优质高效基地、提升加工水平、扶持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产业知名品牌、构建市场营销网络、打造茶叶产业强镇、探索建立茶旅融合等7个重点工作设立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茶类结构,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茉莉花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形成“贵州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都匀毛尖+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申报大河茶叶产业强镇项目,打造都匀毛尖名优茶产业“三都基地”,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茶衍生品、茶旅康养为一体的产业链;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

(三)落实4个保障措施。为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实现目标任务,落实组织领导,完善各镇(街道)和各部门责任,建立任务分解和工作联络协调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意见部署,明确责任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人,做到责任有落实、工作有人抓;落实支持,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加大茶园性保险覆盖面,推进茶园科技创新;落实资金投入,“十四五”期间,力争投入茶产业资金4亿元以上,实施茶产业项目30个以上;落实指导服务,加强技术应用和推广,强化队伍建设,力争每年开产茶产业培训600人次以上,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三、 创新举措有哪些?

答:(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将茶产业打造成三都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首位产业,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深化茶叶重点产区布局,推动三都县茶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抓牢茶产业转型升级。在保持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全力聚焦茶产业经营主体引培和品质大提升,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茶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更加注重茶休闲旅游开发和茶旅融合发展。

(三)全面构建茶产业发展体系。围绕以实现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构建“都匀毛尖+企业品牌”“贵州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

与茶叶的相关产业政策是什么

相关:

(一)建设高效规模基地,优化区域布局。一是建设规范现代茶叶基地。二是建设高效优质茶叶基地。三是加强良种繁育,改造低产茶园。

(二)培植现代化产业龙头,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培植加工龙头。二是培植服务龙头。三是加强后续产品的研发立项。

(三)搞好优势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分额。一是提升传统品牌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开拓市场。二是设立优质茶产品专营点,提高知名度。三是参与或召开大型茶叶产销对接会,宣传、推介茶产品。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拉长产业链条。

拓展茶资源综合开发空间,从单一饮用品向医用、化工等多途径利用拓展,增强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弘扬赤壁茶史文化,充实发展灵魂。

重点搞好“中国·赤壁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探索茶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开发全新模式。

(六)强化产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茶叶出口基地安全示范区建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扩展资料

其他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赤壁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建立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

(二)强化扶持。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出台茶产业发展奖励,引导茶产业加快发展。

(三)优化投融资环境。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信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茶叶保险业务。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四)建立奖惩制度。支持产业力度大、深得好评部门和乡镇要评先表彰。对影响产业发展的有关单位直接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并限期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摘要

信阳国际茶城的发展规划

信阳国际茶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茶叶及茶关联产品交易聚散地。信阳国际茶城一

期工程总投资6亿元,占地17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店面4000多个,预计2011年上半年全面封底,2012年上半年市场开业运营。素有中国茶都之称的信阳市是“中国名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其孕育而出的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信阳茶叶年产量已达3.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0亿元,拥有四个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

该项目被确定为省、市“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茶叶交易集散地。 全国有8000万茶农,每年产茶约130万吨,而鲜茶产业产值仅有300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付出的茶叶采购成本却高达1000亿元。由于营销和流通环节不畅通,世界上最大的种植面积和最大的产量并没有给中国的茶产业带来最大效果。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正在兴建的信阳国际茶城将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信阳国际茶城由五云茶叶集团开发建设,项目地处信阳市羊山新区北环路以北、中心大道以西,是河南省、信阳市确定的“十二五”重点工程、惠农工程、利民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预计总建筑面积将达500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工程占地17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面封顶,2012年上半年开业运营。整个工程预计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并形成大仓储、大流通、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现代物流体系,每年可创造5000亿元的商机,实现500亿元的利税,增加5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50000家明星企业,带动信阳GDP增长8%至10%。

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推动全国茶产业集约化、工业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企业化、便利化和多样化发展,对于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增加茶农收入,带动茶农致富,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天门陆羽茶文化的发展方法?

茶圣陆羽为中国和世界的茶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出生地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天门市。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拓展范围,从茶文化产业到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天门市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肖新国先生提出,需要做好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工作,比如涉茶的出版物、广播影视、文艺表演、文化保护、文化研究、文化旅游、广告会展、休闲健身娱乐、工艺品经销以及茶叶的生产与销售等。这些观点非常正确,实用,有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茶产业涉及茶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涉及的是茶叶栽培种植,第二产业主要涉及的是茶叶加工制作,第三产业主要涉及的是茶叶销售与文化,可以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全面发展天门市茶产业。

建立陆羽茶园,开发陆羽品牌茶叶,推进陆羽茶文化旅游

  陆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陆羽茶经研究中心、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天门市陆羽研究会都扎根在天门市。因此可以将陆羽作为天门的“形象大使”,用国际化的视角来经营陆羽茶文化资源。

  2004年,天门市陆羽研究会按照韩国茶文化研究会的要求,在火门山陆羽读书处栽种茶树108棵,并立碑“茶道源远,友谊流长”以志纪念。陆羽在《茶经》中,说茶树的鲜叶,“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对茶树生长地,陆羽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可以按照陆羽所说的三类形态和三个等次,将天门市现有的茶树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旅游观光茶园。一方面,可以丰富已有的陆羽纪念馆、陆羽故园等茶文化旅游专案,为将天门打造成世界茶文化旅游中心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可以物尽其用,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开发陆羽品牌茶叶,打响茶圣陆羽品牌。固定的茶园,可以采取旅游营销措施吸引游人前来观光。流动的茶叶,可以走向四面八方产生经济效益和宣传效应。

  建立陆羽茶馆,弘扬陆羽茶道,推进中国茶馆业发展

  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创作的《陆羽茶道十规四十式》,系依据陆羽《茶经》主要内容整理、提炼、编排而成,体现了陆羽茶道精神:清、和、俭、怡、健。第一规蓬莱拜圣***礼神***和第十规余韵悠远***谢圣***,于茶道演示之先以及在表演结束时,向陆羽神像鞠躬致敬,表达对茶圣陆羽的景仰之情。这是弘扬陆羽茶道精神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在重大茶文化活动中,天门市陆羽茶道表演队已经多次进行成功表演。

  天门花鼓戏《茶缘》围绕陆羽写作《茶经》的际遇,通过一系列纯朴、古老的茶俗和茶事***祀茶、开茶门、定亲茶、相思茶、斗茶等***为背景和载体,塑造了陆羽、紫笋、常贵等茶人形象,真情演绎了陆羽与茶的不解之缘。

  《陆羽茶道十规四十式》、花鼓戏《茶缘》都是很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好的展示平台。可以建立陆羽茶馆,演示陆羽茶道,表演花鼓戏《茶缘》,协助有关单位定期举行“全民饮茶日”等类似性质的活动,将陆羽茶馆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茶馆。条件成熟时,在全国建立连锁型或者合作型陆羽茶馆,传播和普及陆羽茶文化知识,倡导和推广全民饮茶风尚,引领中国茶馆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陆羽茶文化研究,发挥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拓展茶产业内涵

  《陆羽研究集刊》是全国最早的陆学研究刊物,《茶圣陆羽》宣传画册、袖珍本《茶经》、竟陵版《茶经》都具有特色,可以继续提供给国内外有关机构阅读参考,充分发挥出版物的影响力。可以编辑《茶文化乡土教材》,进入天门市中小学课堂。也可以编辑《陆羽<茶经>》,作为越来越多的高校茶艺、茶文化专业学习教材。

  在全国各地,茶圣陆羽的塑像形象各不相同。天门市的“陆子奉茶图”制作有根有据,可以作为茶圣陆羽标准像推向社会。陆羽像,天门造,提高茶圣陆羽故里美誉度。

  利用陆羽的人品资源,办好陆羽学校、陆羽医院、陆羽宾馆等品牌行业,经营好“陆羽神”系列酒等相关产品。定期举办陆羽茶经问世周年学术报告会、国际茶文化节,开展海内外茶文化学术研讨、茶艺茶道交流,引进来,走出去,加大对陆羽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吸引世界各国与茶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天门市朝圣。

  天门陆羽茶文化的发展基础

  1、“中国茶城”规划正编制完善。“中国茶城”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并于今年四月进行了初审。“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市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到2025年,将天门建成茶文化产业强市和茶叶深加工大市。产业布局是:建设以陆羽故园为主体的中国茶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生态茶产业园、茶旅游产品产业园、茶叶精深加工科技园、茶产品交易区,实施茶文化、茶科学培训工程建设等工程,构建茶文化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建成茶叶流通体系,最终将天门打造成“中国茶城”。目前,“规划”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

  2、茶文化旅游的平台和框架开始构建。一是陆羽故园及周边景点建设初具规模。陆羽故园内的主体建筑已基本完成建设。除陆羽纪念馆外,故园内茶经楼的装修即将启动;“百茶园”引种全国各品类茶树,两年内完成;竟陵唐街已由巨泰控股集团负责建设,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5年6月前开园;位于陆羽故园东侧的天门文化商业综合体“印象西江”也已开始建设。二是茶产业园规划已通过评审。位于城区北端占地1500亩的茶产业园,由竟陵办事处负责管理,招商局配合招商,将引进茶叶精深加工企业,目前,规划局已完成规划。三是茶基地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已完成佛子山天门口村、林场等地共500亩茶基地的土地流转,竟陵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已在此种植200亩茶苗和200亩大茶树。市农业局列支了7万元专案资金扶持茶基地建设。皁市镇长寿林场30亩茶园,林业局已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并于今年4月试采了第一批新茶。同时,农业部门将争取省农业厅支援,对连片100亩以上的标准茶园种植户或合作社,按专案额度给予专案补助。四是茶交易市场建设已经启动。规划建设的茶产品交易市场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产品交易区,位于陆羽故园东侧的天门文化综合体“印象西江”,现已开始建设;一个是主要从事大宗茶产品交易,位于天门农商城内,已由供销社落实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摊位112个,也正在建设之中。

  3、发展茶文化正在成为百万人民的共识。一是茶文化宣传活动日益频繁。2011年来,我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在全市营造了“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创作排演了大型花鼓戏《茶缘》,编缉出版了《陆羽研究集刊》,印制了中小学地方教材《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在全市中小学免费发行。同时,将陆羽茶文化知识编录进《干部理论知识读本》,在全市干部中进行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是茶文化交流活动日渐增多。近年,先后接待了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茶文化学者和浙江杭州、湖州,河南信阳等十多个省市茶文化团体和学者对天门的访问和交流。先后举办了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50年学术研讨会、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80年谒拜仪式、全国茶馆业经理年会暨天门茶产业高峰论坛、首届陆羽杯国际茶道邀请赛、湖北省第五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茶圣杯”美术作品展等活动。

推进茶产业创新,有哪些方法?

现阶段,我国茶产业实质上仍然是主导的生产导向型产业。转化发展方式,促进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推动市场化与全球化,是推动我国茶产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关键要加强茶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第一,建立新市场。

照片其关键是构建新式茶产业供给与需求,关键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构建互联网大数据茶市场管理体系。朝向全世界和地区市场,根据地区消费数据信息,创建时间市场、群体市场和地区市场紧密结合的市场管理体系,以数字化为基本构建快速响应、高效率派送、市场需求分析紧密结合的产业;二是促进销地市场与原产地市场一体化。

根据建立原产地销售网站,机构顾客和引入国外茶叶批发商参加产业基地基本建设完成产供销市场结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基本建设国际性领头市场,朝向与连接全世界茶产业发展经营主体、监督机构与机构、地区市场消费行为主体;促进服务项目创新,推动全世界市场共享发展,完成数据与共享资源;加强技术性支撑点,提升人才团队基本建设;紧紧围绕茶产业经营必须,进行金融业创新服务项目,建立跨地区、跨境电商物流及外汇交易清算代理平台。

第二,推动商品创新。

在茶产业全球化过程中,自始至终存有与生产制造有关的生产经营性要求市场、茶和关联性商品的要求市场及其茶道文化要求市场。运营这三类市场,要推动终端设备、技术设备、服务项目商品结合的茶产业产品体系的创新。

一方面执行迭代更新式新产品开发对策,完成商品试销、市场销售、调整、取代与产品研发各个阶段有机结合,提升创新的可持续;另一方面融合市场转变,促进单独商品创新与好几个产品组合策略创新紧密结合,达到行为主体多样化要求。

第三,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关键有三条途径:一是横着扩展。向茶的吃、喝、用、玩、饰功能性扩展,衍化相对应新经济业态创新;二是竖向推进。向茶成分的功能性创新,及其在这个基础上的资源化再生变换,持续造就高新技术企业茶产业,根据特殊作用与有关资源结合,发展新式商圈,如茶旅游业;三是作用延伸与配套设施创新。

伴随着市场转变,茶产业转型发展必须多产业的创新支撑点,如茶武器装备、包装、器材等产业发展规划便是构建在茶产业发展必须的根基以上。

第四,构建权益联结,维护茶农权益。

关键是依照市场化标准,科学研究构建茶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关键确保三个利益,发挥三个作用。充足保证茶农的高品质原材料生产权与工作收益权,发挥茶农高品质茶原材料提供及茶园管理功效;充足保证公司市场发展权与较高运营收益权,发挥茶企新产品开发与市场经营功效。

充足保证集体利益意味着及决定权,发挥在公共性品牌营销与公用事业基本建设中的功效。让、公司、茶农在茶产业发展中各居其位,发挥分别作用,一同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观。

标签: 规划 产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y7vk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