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三醉斋茶人之家

三醉斋茶人之家

三醉斋茶人之家

三醉斋茶人之家,是一处传统古建筑,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东路。这是一座古老的茶楼,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特色在于它古色古香的装饰,以及来自各地的红茶、绿茶、花茶、奇异果茶等不同种类的茶叶。

进入三醉斋茶人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木结构巨大建筑,五颜六色的柚木门窗、翘曲着的斗拱檐口、雕刻精美的斗拱中间的砖雕、胡姬花木。客厅内部以精致的古典家具、布局为主,古色古香的摆设,也很精美。而葆有一点世外桃园的静谧氛围,让人感受到天地之间不同的生活文化。三醉斋茶人之家的绿茶、梅花茶、普洱茶、花茶等茶系均质量上乘。

此外,茶人之家还提供了茶道表演、品茶课程、茶文化交流等活动,让顾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茶人之家一楼还有一个茶具专卖区,顾客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茶具。

总之,来到三醉斋茶人之家,可以在古朴典雅的环境中品尝到各具特色的优质茶叶。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是一处极具文化魅力的地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三醉斋论坛怎么进

1、首先打开电脑,进入浏览器,点击浏览器搜索栏。

2、其次在搜索栏中输入三醉斋论坛,找到相关网页。

3、最后在页面中选择需要的网址进入即可。

厦门有哪些名人事迹?急急急

【话说我在厦门长大都不到厦门有这么多历史名胜……】

1.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在厦门市南部,由厦门半岛东南部、厦门港海域及沿海岛屿组成。周围滨海有园林景点菽庄花园、观海园、皓月园、延平公园和毓园等,人文景观以房屋建筑独具特色,多中世纪欧洲风格;历史遗址和摩崖石刻以明清时期较多,反映抗倭、抗红夷和郑成功抗清复台业绩。【这个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2.青礁慈济宫 在杏林区海沧镇院前村旁,崎山(岐山)东南麓。宫观建筑物。奉祀北宋民间医生吴本的宫庙。吴本,俗称大道公,敕封至保生大帝。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颜师鲁奏请立庙,宋乾道间,丞相梁克家奏请赐名慈济庙,旋改慈济宫。宫址位于青礁村地界,故名。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

3.南普陀寺 在思明区思明南路终点北侧,五老峰南麓。为古建寺庙。依山面海。中轴线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藏经阁内有玉雕佛像、宋钟并珍藏书画和明代血书《妙法华严经》、弘一法师手书的功能佛教文物。西山门内侧保存清御制满汉文碑,记载有关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事件。寺后山上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陈第、沈有容题名摩崖石刻。【我妈常去拜拜哈~】

4.白鹿洞 在玉屏山南面。为明万历年间地方绅士林懋时主持集资拓建。昔日曾祀朱熹,在洞内泥塑白鹿一只,意在纪念朱熹重兴江西白鹿书院,因名白鹿洞。山多崩崖怪石,幽岩邃壑,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并建有大观楼、衔山亭和佛殿僧舍。每当晨光熹微,洞中烟霭飘腾,故有“白鹿含烟”之称,为厦门小八景之一。近年来重修扩建。洞后有赵纾、朱一冯攻剿红夷石刻各一方。山北为虎溪岩。

5.太平岩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东部。原为寺庙,佛殿前有一座二层楼阁。据同治年间黄仕德题记,寺庙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被毁。1982年改建为“茶人之家”,为游客品茗之处。岩下即为郑成功读书处“太平石笑”景点。

6.中岩 在厦门植物园内。位于万石岩和太平岩之间,故名。原有寺庙,后荒废。殿旁一石,明末郑联题刻“玉芴”二字,以形肖。石上有碑记,与岩前“澎湖阵亡将士祠碑”都是记述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清军进击台湾,败郑军刘国轩部于澎湖之事,系康熙年间福建提督蓝理捐资建祠以祭死于澎湖战役之清军将士。

7.虎溪岩 在玉屏山北部。开拓自明代。山间原有溪流,相传有虎出没其间,因名虎溪,曾称“虎溪公园”。岩下建有山门,景观以石刻“先露一芽”、“渐入佳境”为先导,沿石阶拾级而上,有仙人桥、灵则名洞、夹天径、稜层洞、虎牙洞、飞鲸石等。稜层洞前有题刻多处,以郑成功据厦门时知思明州事邓会题诗尤为珍贵。

8万石莲寺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内。庙依山而建,周围岩石众多,故名。寺前有石桥,入石门拾级而上有一石坊,有弘一法师题联。

9天界寺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南部。寺在山丘上,寺后摩崖石刻“天界”二大字,故名。以山体形状似仙人醉卧,又名醉仙岩,寺内有二座大殿并列建于条石砌成的平台上,两边建楼房。寺门与大殿间为宽敞的庭院。寺后摩崖石刻多处,其中长啸洞前有明万历“征倭诸将诗壁。

10万寿岩 在西姑北山西北侧。有“万寿松声”,为厦门八大景之一。一片瓦洞前有传为俞大猷、戚继光题诗石刻,还有“无量寿佛”石刻。

11紫云岩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南部。原为寺字,有大殿、禅房僧舍,以寺庙的西侧(岩下)有石题刻“紫云得路”,因名。

12碧山寺 相传旧时寺僧雾云琢石成沟,引泉流入石室,旧为厦门三大名泉之一。现寺庙已废。

13甘露寺 在虎溪岩东北侧。佛堂面阔三间,两旁厢房,有禅房和功德堂。奉祀地藏王菩萨。

14白虎岩 在崎桌尖山东北。为寺宇。寺周围岩石,奇形怪状,多姿多彩,蔚为奇观。

15集美龙王宫 在集美火车站背后。为船民祭祀海龙王的庙宇。

16定琳院 在集美区,石兜水库北岸。为古庙,呈长方形,土木结构。

17新街礼拜堂 为教堂。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教士所建以地处新街仔,故名。二楼正面六根圆柱,屋顶正前为半球形八棱边钟楼,门西侧墙上镶嵌重建时中华教会全国总会赠予的“中华第一圣堂”石碑。中华第一圣堂是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堂,对于研究宗教史有重要价值。

18同安文庙 又称孔庙。在东溪西岸。为祭祀孔圣之处,古建筑物。五代末县令陈洪济始建。左右两侧有“兴贤育才”石坊、泮池及纪念宋代科学家苏颂的苏公祠和纪念明代“理学名宦”林希元的林公祠等附属建筑。

19梵天寺 在大轮山南麓。创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名兴教师。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改名梵天禅寺,俗称梵天寺,元代毁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僧无为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金刚殿、法堂、钟鼓楼、紫阳书院、仰止亭、奎星阁等建筑群。明嘉靖年间重修。清初及同治、光绪年间三次重修。历代文人墨客题刻甚多。

20梅山 传古时山上遍植梅花而名。宋代同安主簿朱熹书“同山”二字于其上,又名同山。山顶建梅亭,山腰有隋始建的梅山莲寺,寺旁有清代修建的朱子祠。

21北辰山 俗名北山。在五显镇境内,牛岭山余脉,离县城11公里。谓“山高拱北级”,故名。山中有奇石异洞,瀑布落漈成十二龙潭。旁有摩朱熹笔迹“仙苑”及明清文人颂扬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同安知县潭维鼎到此祈雨的诗词石刻。南麓有宋始建奉祀开闽王王审知的广利庙(北门岩)和竹坝书库。

22朝元观 在大同镇小西门。为朝拜元始天尊而建,故名。古建筑。

23大道宫 在大同镇双溪公园内。庙宇建筑物。祀大道公(保生大帝)吴本。吴本(979~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宋代同安白礁人,以医灸济人,灵验如神。及卒,乡人感祀之。

24元威殿 在马巷镇五甲美街内,又名元威堂,俗称池王宫。古建筑。明万历年间始建于马巷五谷市榕树下,庙祀池府王爷。相传王爷姓池名然,又名德诚、字逢春,南京人,万历三年(1575年)武进士,调任漳州途经小盈岭,惊悉玉帝派瘟神投毒井中,为警告阻止人民饮用,亲自饮下毒水,致全身发黑,卒于马巷,乡人感德,建庙以祀。

25大元殿 在西柯镇瑶头村。原名延福堂,元代都管林元成得孙延福,舍地创建而名。古建筑。明永乐间户部郎中林挺倡修。清靖海侯施琅曾屯兵于此,以扼郑军。

26圣果院 在田厝村东北方。为寺院。旧称泗洲院,后因腊月龙眼树结果,改名圣果院。

27绩光铜柱石坊 古坊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安知县刘兴元、教谕江山甫等人,为靖海侯施琅建立。清廷谓施琅功比东汉马援,故称“绩光铜柱”。坊四柱三间,鸱尾重檐石构,通高9米,面宽9.55米。主间上层嵌透雕蟠龙“恩荣”额,下匾镌“绩光铜柱”,次间镌同安知县刘兴元、教谕江山甫等人立坊结衔题名;另次间为施琅之子施世骠结衔勒石;坊背面额题“思永岘碑”,寓意如怀念西晋羊祜德政。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原为郑成功部将,顺治八年归清,十三年授同安副将,十八年迁同安总兵。康熙元年擢福建水师提督。二十二年(1683年)率师底定台湾,为统一大业立下殊勋。

28岳伯坊 古建筑。为纪念任边疆地方长官的陈健,故坊以“岳伯”为名。坊为重檐石构,宽7.85米,高8米。三间四柱,柱顶仿木斗拱,横匾额,南镌“岳伯”,北镌“秋官”。陈健字时乾,号沧江(1491~1561年),金门阳翟人,徒居同安县城北门内,明嘉靖五年(1626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郎中,历守南安(江西)、廉州(广东)、南宁(广西)三郡,进阶中宪大夫。

29苎溪桥 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始建。桥横跨苎溪,故名。石构,船形墩,全长73米,宽2.6米,8墩9孔。

30安乐村塔 古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同安主簿朱熹到莲花山区等地巡视,至澳内,见一岙平川,四面环山,水足山肥,谓此地“大乱半忧,大旱半收”,留题“安乐村”。后乡民建塔置匾以志,故名。

31胡里山炮台 在厦门半岛西南海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总督题奏设炮捐,募款筹建炮台,继任提督杨岐珍董理,并于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炮台以樟树汁和石灰、糯米伴沙筑成,坚固无比。胡里山炮台作为清末洋务运动之产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32汀溪窑址 因临汀溪的斜坡上,故名。古遗址。是宋代瓷器生产作坊地。窑址残片堆积丰富,有窑砖、匣钵、垫饼和大量的瓷器残片等。是宋代远销日本“珠光瓷”的重要产地之一。1956

33厦门城遗址 为明代遗址。明初,倭寇屡犯我国东南沿海,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命江夏侯周德兴建造福建十六所城,后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成厦门城,移永宁卫中、左二所官兵驻防。

34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 为清代遗址。阮旻锡,字畴生,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厦门人,以博学著称。永历九年(1655年)入郑成功之储贤馆为幕僚。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兵攻陷厦门,阮氏弃家北上,旅居京都,遁迹空门,至晚年返厦隐居于此。著有《海上见闻录》等。

35演武池遗址 为古遗址。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雄踞金、厦二岛抗清,曾在澳仔社附近厦门港湾操练水师,尔后率军东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我国领土台湾。郑氏当年操练水师之港湾,久经沧桑,大部分填为陆地,今仅存此池乃当年港湾之一部分。

36演武亭遗址 为明末清初遗址。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命工官冯澄世于校场建造演武亭作为阅兵督练之场所。

37龙头山寨遗址 在鼓浪屿区日光岩。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义不容辞,起兵东南海上,永历元年(1647年)后,郑氏曾建兵寨于龙头山上,今石砌寨门犹存当年旧貌,寨门后岩壁留有若干凿孔,乃搭建营寨之遗迹。龙头山寨是郑氏最早的屯兵营寨,山上石刻成群,均出名人手笔。

38水操台遗址 在鼓浪屿日光岩。相传为明末清初遗址。公元1654年,清兵攻陷南京,明朝政权相继败亡,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部雄踞金、厦控扼东南海域以为抗清基地,并于1661年亲领舟师东征驱逐荷兰殖民地,收复台湾,建立了不朽功勋。

39郑成功读书处 为明末清初遗址。郑成功(1624~1662年)是明末清初抗清复台的民族英雄。郑氏屯兵厦门时期曾寓此。

40嘉兴寨遗址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所建山寨遗址。残存寨墙数段,间断隐约于山林之中,摩崖上镌“嘉兴寨”三字,相传系郑氏亲笔。

41郑成功杀郑联处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锁云”石刻处。为明末清初遗址。郑联乃郑成功之宗兄,在驻守厦门期间横征暴敛,拥兵自大。郑成功于永历四年(1650年)中秋自广东潮阳回师厦门,计杀郑联于“锁云”石刻处,并收编其军队,使厦门成为抗清复台基地。

42陈黯隐居石室 在金榜公园内。为唐代遗址。陈黯,字希儒,号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称。因参加科举考试一再落第,遂自称“场老”,隐居于金榜山此石室中。陈黯系住居厦门岛的唐代名人之一。

43国姓井 在鼓浪屿。井弯曲而下,沿石头缝隙开凿,故又名三不正井、拂净泉,井水常年不涸。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期所开凿,供士兵饮水,因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郑成功姓朱,尊称国姓,故名国姓井。

44厦门小刀会杀清将郑振缨处 在白鹿洞前石桥。清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黄德美、黄位率领小刀会在海澄起义,连克石码、长泰并攻占厦门,建立政权。清参将郑振缨败于镇南关,遁至白鹿洞,被起义军击杀于此。桥为一石拱桥。

45樵溪桥及高读琴洞 在园林植物园紫云岩后山。高读岩系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期的读书处。岩石上有乾隆辛卯年郑君扬题刻“琴洞”二字。琴洞附近有樵溪桥,长6米,宽1.5米,桥边岩石有余宏题“樵溪桥”三字,为永历七年(1653年)题刻。

46集美寨遗址 在集美区,南薰楼东侧。为清代遗址。民族英雄郑成功部将刘国轩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所建的屯防营寨,名“集美寨”,今存石寨门及两侧部分石墙,郑成功受封延平王,故集美寨又称“延平故垒”。

47深青驿遗址 古驿站遗址。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及景泰元年(1450年),现存门楼额镌“驿楼古地”四字。

48东瑶古窑址 为南宋窑址。窑址位于东瑶村,故名。窑址在山坡,范围广大,瓷片堆积层厚,所见以青瓷为主,皆灰白胎,青黄釉,刻花纹。

49碗窑古窑址 在集美区后溪镇西北部,碗窑自然村内。系南宋时期遗址,村因窑名,窑址以村得名。窑场面积大,瓷片堆积层厚,以白瓷、青白瓷为主,其制作技术堪称当时之上乘。

50后溪城内城遗址 后改名城内,城址因名。相传城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51高崎寨遗址 在杏林区高崎村东北角高地上。属古屯兵寨垒。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期设防处,寨垒呈圆形,寨墙为石结构,久经沧桑,残毁将尽,今山丘西、南各保存寨墙数十米。

52五通渡头遗址 在厦门半岛东北端。为宋代遗址。五通渡头隔海与同安刘五店对峙。自宋至清代为本岛津渡要口及海防汛地。宋末幼帝赵昺南奔时即由此登岸。

53观堤亭 在厦门半岛西北端,高崎自然村北,高集海堤南小山上。为纪念建堤业绩,建于1955年,亭为正六边形,花岗岩石(泉州白)砌造。亭西立有石碑,碑正面镌刻朱德手书“移山填海”,碑阴刻海堤简介。

54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 在开元区公园南路2号,厦门市图书馆内。属公园事处地界。为清代石刻。碑文据说是书法家吕世宜代书。

55“钦赐祭葬”石坊表 在开元区厦门园林植物园内紫云岩上。清代建筑。石坊表于嘉庆年间为许廷桂而立。许廷桂系人民起义的清朝将领,于嘉庆十四年为义军张保仔所杀。

56澎湖阵亡将士祠碑 在开元区厦门园林植物园中岩。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间,施琅率清军进击台湾,败郑军刘国轩于澎湖,清、郑和谈,台湾底安,清统一全国。康熙五十三年,福建提督蓝理在此建祠里碑。

57乾隆御制碑 在南普陀寺西山门内。为清代碑刻。御制碑共8方,汉、满文字各4碑,碑立于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间(1788~1789年)。

58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 在南普陀寺内藏经阁西侧石上。为明代石刻。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明代诗人、音韵学家,嘉靖四十一年参加抗倭斗争后又随戚继光、俞大猷镇守蓟北,以战攻累升游击将军;沈有容(1555~1628年),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宛陵(今宜城)人,明代万历武举出身,曾与陈第同守蓟北,后率兵驻镇福建浯屿、铜山,在抗击倭寇和荷兰殖民地入侵斗争中于智勇双全著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春,陈、沈同游南普陀,题名勒石于崖壁上留念。

59徐一鸣等攻剿红夷石刻 在鸿山公园内鸿山寺边。为明代石刻。明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荷兰殖民者(即红夷)首次进犯厦门海域。福建都督徐一鸣、游击将军赵颇、坐营陈天策等率军民计焚夷舰,痛歼来敌,并在摩崖上勒石作为纪念。

60《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碑记》 在思明区厦门大学图书馆旧址前。为清代石刻。

61赵纾攻剿红夷石刻 在思明区白鹿洞路白鹿洞佛殿后。为明代石刻。明天启三年(1623年),荷兰殖民地者(即红夷)先后入侵厦门曾家澳、鼓浪屿。冬十一月,名朝军民于浯屿海面痛歼入侵者,攻焚敌舰,俘敌酋及其部众五十多人。赵纾当时任漳州府海防同知,系此次海战指挥者之一,他题名:“天启癸亥冬晋阳赵纾督征到此”。

62虎溪岩稜层洞摩崖石刻群 为摩崖石刻。虎溪岩稜层洞及周围摩崖有明清时期时刻数十处,系林懋时、何乔远、池显方、邓会等名人题刻。

63“无量寿佛”石刻 在开元区万寿岩万寿寺东侧岩石上。

64征倭诸将诗壁 在开元区厦门园林植物园天界寺长啸洞前石壁。诗刻反映明朝水师巡哨澎湖海域的雄壮军容,抒发誓平倭患,捍卫东南海疆之爱国情怀。

65俞戚诗壁 在万寿寺左侧。为明代石刻。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历任参将、总兵;戚继光(1528~1587年),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历任参将、总兵。俞戚系明代抗倭名将,嘉靖年间转战东南沿海,以战功卓著闻名于世。万寿岩“一片瓦”洞前摩崖所刻七言律诗二首,传系俞大猷、戚继光所题。

66朱一冯攻剿红夷石刻 为明代石刻。明天启三年(1623年秋,荷兰殖民者(即红夷)先后入侵厦门曾家澳、鼓浪屿,同年十一月,明朝军民于浯屿海面痛歼入侵者,攻焚敌舰,俘敌酋及其部将五十多人。朱一冯当时任分守福宁道参政,系此次海战指挥者之一,并勒石作为纪念。

67中山纪念碑 在开元区公园东路。中山公园东门内。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碑为方形锥顶,高17米,碑刻有“天下为公”题字。

68陈嘉庚墓(鳌园) 1950年始建。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创办者,一生倾资办学,热心公益事业而负有盛誉。

69陈化成墓 清代墓葬。陈化成(1776~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同安丙洲人,历任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鸦片战争前夕奉调把守上海吴凇口炮台。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英军进犯吴凇口,陈化成率部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70薛令之墓 唐代墓葬。薛令之,字珍君,唐代福建长溪人,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进士。闽人以诗赋登第自薛令之始。薛于开元中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后因故辞官,徒居厦门。肃宗即位后,思念东宫侍读旧情,欲招为大臣而令之已逝。肃宗嘉其一生清廉,名其乡为“廉乡”,誉其乡之溪为“廉溪”。

71陈夷则墓 墓主为唐光禄大夫陈夷则。陈夷则系颖川陈氏开漳始祖陈邕之子,其弟陈夷行于唐武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其子陈俦、裔孙陈喜。陈夷则墓系陈氏在厦门地区最早墓葬。

72陈俦墓 为唐代墓葬。陈俦是颖川陈氏开漳始祖陈邕之孙,约当盛唐时期人,官至著作郎。此墓乃陈氏族在厦门岛最早墓葬之一。

73陈喜墓 为唐代墓葬。陈喜,颖川陈氏开漳七世祖,约当唐代中期人,以进士及第,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园。

74陈黯墓 为唐代墓葬。陈黯,字希儒,号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称,然因参加科举开始,一再落第,遂自称“场老”,隐居于金榜山石室,逝世后葬于此。陈黯是住居厦门的唐代名士,墓葬具有文物价值,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本体【前面在金榜山读书的那位】

75太师太傅墓 为明末清初墓葬。墓主郑海英,号彦千;郑广英,号涛千,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叔父郑芝鹏之长子和三子。二郑随郑成功起兵抗清,永历二年(1648年)战死后同葬于此。墓后山上岩石镌有“双忠魂”三字,至今犹在。

76陈士京墓 明末清初墓葬。陈士京,字齐奠,一字佛庄,明代明州(今浙江宁波)人,进士出身,官至光禄寺卿,随鲁王朱以海入厦门,赞助郑成功抗清,曾参与岛上留守事,病逝后葬鼓浪屿笔架山,初迁葬于此。

77胡贵墓 为清代墓葬。胡贵,字尔恒,号洁峰。清代福建同安人自雍正至乾隆年间,以行伍出身累升广东提督,死后赐祭葬。

78陈沧江墓 古墓葬。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坐北朝南。

79刘静轩墓 古墓葬。主墓整块石龟封穴,后围七板浮雕,宫墙及翼墙均为大块板石屏立,扶头雕狮,外围三合土构。

80林君升墓 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古墓葬。林君升(1685~1755年)字圣跻,号敬亭,马巷井头村人。行伍出身,初授偏裨、游击,雍正四年(1726年)授定海总兵,乾隆间升广东提督,补台湾总兵,调福建水师提督,迁江南提督。著有《舟师绳墨》、《救荒备览》等书。

【好吧就这么多吧,累死爹了……】

茶人三部曲的人物关系

1、小茶:杭天醉的侍妾。生子杭嘉和,杭嘉乔,杭嘉草。

2、杭得放:爱谢爱光,后因躲避追捕和谢爱光双双坠崖。

3、杭九斋:最早出场的杭家的人,忘忧茶庄的杭老板的独子。

4、林忘忧:归隐山林,终身不娶。

5、方西冷:后改嫁李飞黄,生子李方越。

6、杭嘉平:娶妻羽田叶子,生子杭汉。后娶妻黄娜,生女黄蕉风。

7、李方越:父亲李飞黄乃汉奸,后认杭嘉和为义父,改名为杭方越,娶妻不详,生子杭窑。

8、林藕初:杭九斋的妻子。

9、杭忆:娶妻那楚卿,生子杭得茶。

10、杭汉:娶妻黄蕉风,生子杭得放、杭迎霜。

11、杭盼:曾有日本人小掘一郎对其钟情,终身不嫁。

12、杭嘉乔:汉奸,无妻无子。

13、杭嘉草:嫁与林生,生子林忘忧。

14、杭寄草:嫁与罗力,生子杭布朗。

15、杭天醉:杭九斋的独子。

16、沈绿爱:杭天醉的妻子。生子杭嘉平,杭寄草。

17、杭嘉和:娶妻方西冷,生子杭忆、杭盼。后娶妻羽田叶子。

18、杭布朗:曾钟情谢爱光,后成全侄子杭得放和谢爱光,未曾娶妻。

19、杭得茶:唉白夜,但时代阴差阳错,未曾娶妻白夜,抚养白夜的女儿杭夜生。后嫁与杭方越之子杭窑。

扩展资料:

故事梗概:

《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吴茶清、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

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

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人三部曲

《茶人三部曲(1~3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茶人三部曲(1~3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王旭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1AXI5lM72SyanT2Cw6UlQ

提取码:ieku    

书名:茶人三部曲(1~3部)

豆瓣评分:8.6

作者: 王旭峰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

出版年: 2015-5

页数: 1587

内容简介

《茶人三部曲》*部《南方有嘉木》、第二部《不夜之侯》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三部为《筑草为城》。 《茶人三部曲:全3册》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作者简介

王旭烽,1955年出生于杭嘉湖平原,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茶文化学科带头人,教授。著有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爱情西湖》《斜阳温柔》《飘羽之重》,纪实文学作品《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家国书》《主义之花》,随笔集《爱茶者说》《走读西湖》《瑞草之国》《一片叶子》《茶的故事》《旭烽茶话》《走读浙江》,戏剧剧本有越剧《藏书之家》、昆剧《红楼梦》、话剧《六羡歌》等。作品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三醉斋茶叶团购什么时候开始的

5月初。截止2022年5月21日三醉斋网站绿茶版块5月初举行了春茶团购活动,4月初征集供应商的样品,最终入选18种:五岭莲尖、五岭云雾、顶谷大方、弦歌里毛峰等。

哪种绿茶最好喝

你好,绿茶作为品种最多,品饮人群最广泛的一种茶类,目前为止我个人最喜欢喝的绿茶是:九江市庐山云雾、但许多地区的名特优绿茶真的是相当好喝(如信阳市信阳毛尖)

1:仅以滋味论绿茶,那么水中带香是最佳,庐山云雾初制出后形状并不好看,高温冲泡后,兰香更足,入口甘甜,因水温过高带来的涩,化得非常快。

鲜爽、回甘强烈,兰花香,是好茶。

题外话作为九江人,对”庐山云雾茶”的现状又爱又恨,未曾将其规模化、商业市场化去制定生产规则,品控宣传,目前还停留在本地消化(正宗庐山云雾产量少,无法市场化,但也无茶厂带头将大规模山下种植的云雾茶统一收购制定生产标准)的水平上..

相信很多地区都有这个情况,毕竟不是所有地区都像浙江福建具备浓厚的商业氛围。

2:”最好喝”的绿茶,茶人之家论坛三醉斋,已经连续十年举办名优绿茶春茶交流活动,由全国各地的茶商将手上优质的手工绿茶和优质口粮茶,各选20g茶样发到绿茶版主“魏罗杰”来审评,义务审评出评分排前15的茶样,无私奉献时间和发货集合以及专业公正的评审标准让全国各地的茶友只花一份钱,喝到全国各地的好绿茶。(商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馈茶友,获取更多的茶友客户,论坛不收取任何服务费,以营销最好的茶友论坛氛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作者”与“商家”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于每年五月份出两款交流茶样,一款集合十余款的口粮春茶集锦(一斤到一斤半左右,四百余元),一款集合十余款名特优绿茶的春茶集锦(半斤左右,六百余元)。

通过这样方式选出来,全国各地茶商和论坛和茶友集合出来的绿茶,我认为是最好喝的绿茶。

大家对茶人三部曲怎么评价,最喜欢哪个人物

娶妻方西冷。方西冷,抚养白夜的女儿杭夜生。后嫁与杭方越之子杭窑。杭天醉、杭盼,后成全侄子杭得放和谢爱光,未曾娶妻白夜:娶妻那楚卿,杭寄草,后认杭嘉和为义父。杭盼,生子林忘忧,忘忧茶庄的杭老板的独子。杭忆:嫁与林生,沈绿爱:杭天醉的侍妾。杭布朗。杭汉。小茶,改名为杭方越。杭嘉草。杭寄草。杭得放:归隐山林,生子杭得放:父亲李飞黄乃汉奸,生子杭汉。林藕初,杭嘉乔。杭嘉乔,生子杭得茶杭九斋。后娶妻黄娜。杭嘉平:娶妻羽田叶子,生子杭忆,生子李方越:爱谢爱光:杭九斋的独子:唉白夜,但时代阴差阳错:曾钟情谢爱光。林忘忧,未曾娶妻:杭天醉的妻子,后因躲避追捕和谢爱光双双坠崖,生女黄蕉风。杭嘉和。生子杭嘉平:娶妻黄蕉风。李方越,终身不嫁、杭迎霜。生子杭嘉和,生子杭窑:汉奸,杭嘉草,终身不娶。后娶妻羽田叶子,生子杭布朗:后改嫁李飞黄,娶妻不详,无妻无子:嫁与罗力:曾有日本人小掘一郎对其钟情。杭得茶:最早出场的杭家的人:杭九斋的妻子

如何快速了解茶道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水乡茶楼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更注重于表演性茶道,相继创作了有民族特色的茶艺,如:具有江南特色的傣族竹筒茶、彝族烤茶茶、煎茶茶艺、功夫茶沏泡、龙井茶礼、太湖翠竹的沏泡以及有民族特色的四川长嘴壶功夫茶、白族三道茶等等。水乡茶楼通过品茶、欣赏茶艺表演,于浮华之中,托起片片清凉,让你远离器尘,怡然自得。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

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

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尽管"茶道"这个次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

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

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

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

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

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

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

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

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

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 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

~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

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

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

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

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

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

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

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四规是日本茶道精神,几百年来指导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受日本茶道的启迪,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也都试

图从文化根源中,寻绎出自己的茶艺精神,成果斐然。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

故旨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

中华茶艺协会:『清、敬、怡、真』。

陆羽茶艺中心:『美津、健康、养性、明伦』。

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华茶艺业联谊会为茶艺推广先锋,分则各据据点,推广茶艺文化;合则统筹规划,汇办全国活动,

发展茶艺,其功甚伟。惜该会至今尚未新拟统一之精神,故仍以草创期精神为探讨依据,中华茶艺业联谊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手册

言明以『静』、『美』为营构理念,以社会众生为诉求对象,引导民众进入清净桃花源,人茶室的营构理念退居次要地位,属创始期

茶艺文化,不似近年,各出心裁,特色明显。中华茶艺协会:『清、敬、怡、真』『清、敬、怡、真』是中华茶艺协会的精

神,发表于七十三年十二月会员大会,据该会理事长吴振铎释义如下:『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

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

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

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

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

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

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

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 、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陆羽茶艺中心:『美津、健康、养性、明伦』陆羽茶艺中心茶思想是林荆南制定的,文中要旨如下:『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

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器

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且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合于秩

序,治茶时必须从容中矩,连而贯之,充分颢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气氛。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

功败矣,遑论茶德。

『健康』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意的。推广饮料,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

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养性』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源,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

『明伦』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际关系的津梁。今举茶为天伦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宜、

君敬、臣忠)。

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高雄市茶艺协会七十四年元月十九日,理事长叶荣裕的大会颂文,该会精神如下:

『茶道中庸化』思想的一贯,动作的适中,致中和,允执厥中,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如何在迟速之间把握中庸之道。

『茶道主性俭』陆羽在茶经上说:『茶之性俭。』又说:『茶,行优而有俭德者饮之甚宜。』易经卦文:『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以

禄荣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绝奢侈,扬弃华服美饰,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则俭能养廉,俭能建国,其理自明矣。

『茶道贵养气』际兹文明行将被人欲淹没之时,吾辈心智更应受茶之涤清,而振奋正刚正大的浩然气,以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道统,

来作中流砥柱,则中兴有望,复国可期。

『茶道善品味』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饮之余,当能啜苦咽甘,转移风气,振奋人心,励志报国。

中国茶文化

带领大家学习中国茶文化!!!

茶人三部曲的作品目录

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  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不夜之侯》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二部,故事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扎根江南杭州的茶叶世家杭家在这段动荡的年代中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杭家人坚强、,如茶叶般清净、高洁的品格。叙述故事的同时描述了我国茶叶行业在这段年代里坎坷的发展史。宏伟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人物情节描写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  时代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杭氏家族及与他们有关的各色人等,在战争中经历了各自的人生。其中沈绿爱、杭嘉草等杭家女性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寄草、杭忆、杭汉、忘忧,作为新一代杭家儿女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有的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为了胜利后的明天坚持着中华茶业建设。杭嘉禾作为茶叶世家的传人,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难以想像的劫难,呈现出中华茶人的不朽风骨。

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 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  《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总尾声

标签: 之家 三醉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r544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