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茶的趣味小知识

茶的趣味小知识

茶的趣味小知识

1. 茶是亚洲地区的传统饮料,起源地在中国。

2. 中国人认为喝茶可以清心解毒、降火去腻、提神醒脑、延年益寿。

3. 茶叶的分类有很多种:绿茶、黑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等。

4. 茶具也是有种类的,例如紫砂壶、铁观音杯、茶碗、茶匙等等。

5. 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礼节,如茶道、茶艺表演等。

6. 茶叶不仅可以泡水喝,还可以用来做菜,如茶熏鱼、茶叶蛋等。

7. 多数人认为茶中茶因含咖啡因而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8. 茶的味道有多种变化,如鲜爽、甘醇、苦涩、花香等等,饮法也有很多种。

9. 茶的冲泡方法虽然不通用,但其中一个通用的规律是茶量、水温、时间的比例关系和品质的关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2)

51、什么是红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通过萎凋、揉捻、充分发酵、干燥等基本工艺程序生产的茶叶叫红茶。其品质特点:红叶、红汤、红叶底。其代表品种有: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安徽祁门工夫红茶,云南工夫红茶,广东英德红茶。

  52、什么是青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青茶又名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类。品质特征是:干茶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滋味浓醇,有“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的明显特征。其代表品种有闽南铁观音,闽北武夷岩茶、广东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

  53、什么是黄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是经过轻微的发酵,在制茶的过程中增加了渥堆闷黄这道独特的工艺程序而制作的茶称黄茶,其品质特点是:色黄、汤黄、叶底黄,香味清悦醇和。其代表性品种:湖南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以及安徽霍山黄芽,浙江温州的平阳黄汤等。

  54、什么是白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经过不揉不捻的轻微发酵茶,以选择芽叶表面长满白茸毛的茶树品种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两道工艺程序精制而成的茶称白茶。其品质特点为:汤色清淡明亮、滋味鲜醇清爽。其代表性的品种有:福建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55、什么是黑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发酵、再干燥等工艺程序生产的茶,因其渥堆发酵时间长,成品茶色泽呈油黑色或黑褐色,故名黑茶。黑茶的品质特点:“红、浓、醇、陈”。代表性品名有:湖南黑砖、花砖、茯砖、湖北老青茶、四川康砖、广西六堡茶等。

  56、中国绿茶的经济地位如何?

  答: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产量最高、消费面最广的茶类。目前的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将近80%。

  57、近年,据著名教授齐国力介绍,国际医药卫生专家会议已认定六种保健食品是什么?以什么为冠?

  答: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和蘑菇汤,以绿茶为冠。

  58、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名茶有那些?

  答: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蜂;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铁观音;祁门红茶;都匀毛尖。

  59、西湖龙井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地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

  60、碧螺春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61、黄山毛峰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62、六安瓜片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

  63、君山银针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64、信阳毛尖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65、武夷岩茶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叶肉黄绿色,叶脉浅,耐泡6~8次以上。

  66、铁观音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

  67、祁门红茶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

  68、茶叶按产茶季节可分为那几类?

  答: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69、什么是春茶?

  答:春茶又名头帮茶或头水茶,为 清明 至 小满 期间(3月上旬至5月底)所采的茶。

  70、什么是夏茶?

  答:夏茶又称二帮茶或二水茶,为 夏至 至 立秋 期间(5月下旬至六月底)所采的茶。

  71、什么是秋茶?

  答:秋又称三番茶或三水茶,为立秋以后所采制的茶。

  72、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

  答:明前茶是指 清明节 前所采制的茶;雨前茶是指 谷雨 节前所采制的茶。

  7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柳亚子先生给写过“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的诗名,和柳亚子先生一诗的首句是什么?

  答: 饮茶 粤海未能忘,索句渝洲叶正黄。

  74、周恩来曾把“中华烟、茅台酒和什么产品”作为接待国宾的三个珍品?

  答:龙井茶。

  75、碧螺春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答: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康熙皇帝南巡品饮后认为茶为极品,但其名不雅,改为“碧螺春”。

  76、乌龙茶品饮要领分哪几步?

  答:讲究热饮。第一步先闻其香,再试其味;第二步徐徐咀爵而体贴之;第三步释躁平矜,怡情沉性。

  77、普洱茶的产地、特征是什么?

  答:普洱茶产于云南,属黑茶类,是以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醇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分生普洱和熟普洱两大类。

  78、大红袍的母树有几棵?

  答:大红袍母树有6棵,生长在武夷山凤景区内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树龄至少已有360年。

  79、再加工茶主要有哪些?

  答:花茶、紧压茶、果味茶、保健茶、饮料茶。

  80、在遵义举办的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上评出了贵州十大名茶,分别是?

  答:都匀毛尖、羊艾毛峰、贵定云雾贡茶、遵义毛峰、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雀舌报春、东坡毛尖、瀑布毛峰、凤冈锌硒绿茶。

  81、冲泡茶叶的 方法 有哪三种?

  答: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82、什么是“上投法”?

  答:“上投法”即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注入七分杯的开水,水温在75℃-85℃,然后用茶匙取茶3克投入杯中,芽叶即会以不同的优美姿态下沉。此法实用于条索紧密的卷典型名优绿茶。

  83、什么是“中投法”?

  答:“中投法”是指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左右的干茶,然后注入约1/3容量的开水,水温85℃-90℃,并轻轻摇动后静置1-2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开后,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入至八分杯。此法用于外型比较松展或有鱼叶保护的名优绿茶。

  84、什么是“下投法”?

  答:“下投法”是指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干茶,然后直接冲水至七分杯,水温90℃-95℃。这种泡法,因茶先入杯,在冲水时茶叶随水浪上下翻腾,徘徊飘舞,宛如绿玉翻飞非常美观。

  85、绿茶冲泡用什么茶具最好?水温多少度合适?

  答:玻璃杯,水温80―95℃为宜。

  86、铁观音的冲泡选用什么茶具最好?

  答:紫砂壶或白瓷杯。

  87、喝茶有哪两大类型?

  答:一是清饮;二是混饮。

  88、什么是清饮法?

  答:清饮是指在冲泡或煎煮茶叶时,不添加任何其他的辅料,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茶的原味,感受的是茶独特的韵味。例如冲泡“西湖龙井”、“凤冈锌西硒绿茶”等。

  89、什么是混饮法?

  答:混饮是指在饮茶时,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在茶中加入自己喜爱的辅料调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如在茶中加糖、加盐、加奶、加香料、加芝麻、加中草药等。

  90、品茶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答:品茶的三种境界是得味、得韵和得道。 91、什么是“得味”?

  答:得味是指在饮茶时注重茶的理化性质,从茶的色、香、味,品出茶的类别、品种、新陈、优劣。

看了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的人还看:

1.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2. 中国茶文化知识简介

3. 茶文化知识

4. 茶文化知识手抄报内容

5. 茶文化基础知识

有什么关于茶的有趣的故事,可以是神话

中国茶源自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去的东西.为了知道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肚子中的变化. 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是士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茶".以后每当吃进有毒的东西,便立即吃点茶,让它搜查搜查,把毒物消灭掉.后来,终于有一次神农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就死了.

南宋人喝茶有哪些趣味小故事

孝宗乾道年间,有人讥讽说“南人未知煮茶”,还写了小品文刊登在临安的“小报”上,估计作者是北方人。老百姓不认字,倒还不怎么样,读书人坐不住了,纷纷拿起笔杆子造进行反驳。陆游写诗称“汲水自煎茗”,“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言下之意,我陆游就是南方人,我一直就是煎茶喝的。果然不愧文家,一出手就力道惊人

南宋时的花茶已经很普及了,南宋人赵希鹄说:“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但是,由于官府专卖,花茶作为稀罕消费品,老百姓根本喝不到,也喝不起。

为了能喝到香茶,民间老百姓颇费了一些脑筋,“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一方面,茶叶本来就有香味,如果加入自制的香料,怕损了茶叶原有的香味;另一方面,又羡慕富贵人家喝花茶,有人就在煮茶的时候,放入珍果香草,结果呢,煮出来的茶反而不像茶了。

茶的传说

中国历史名茶众多,几乎每个名茶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细细读来,颇有滋味。你知道"大红袍"、"铁观音"、"碧螺春"的来历吗?你知道"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乾隆皇帝封御茶"的故事吗?不妨读读这些有趣味的传说,或许在茶余饭后会给你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获得一些知识。

1、神农尝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2、陆羽煎茶的传说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上述的传说,虽说难辨真伪,但从此也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

3、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僮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斜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沸水冲泡下去,只看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幽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即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知县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端,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的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4、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直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无数。在东方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揉出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里、田里,就能涌出水来,因此要救众乡亲,除非采得仙草来。当时有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刚,二哥叫志诚,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见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见回,则由三妹寻找下去。这一天,大哥志刚出发前把祖传的鸳鸯剑拿了出来,对弟妹说:"如果发现剑上生锈,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着就朝东方出发了。走了三十六天,终于到了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问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刚答是,老爷爷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可上山时只能向前千万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身后传来喊叫声,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这一天志诚兄妹在家中发现剑已生锈,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于是志诚拿出铁簇箭对志玉说,我去采仙草了,如果发现箭簇生锈,你就接着去找仙草。志诚走了四十九天,也来到了洞宫山下遇见白发老爷爷,老爷爷同样告诉他上山时千万不能回头。当他走到乱石岗时,忽听身后志刚大喊"志诚弟,快来救我",他猛一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志玉在家中发现箭簇生锈,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老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给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背着弓箭继续往前起,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龙,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立即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过乱石岗时,她按老爷爷的吩咐,将仙草芽叶的汁水滴在每一块石头上,石头立即变成了人,志刚和志诚也复活了。兄妹三人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于是这一带年年采摘茶树芽叶,晾晒收藏,广为流传,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5、太平猴魁的传说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6、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它的来历传说很多,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一千多年前就产银针名茶,茶芽细嫩,满披茸毛,很早就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从五代的时候起,银针就被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坠,是表示对万岁的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上述侍臣的一翻话自是讨好皇上,事实上,细嫩的君山银针茶,冲泡时,确有棵棵茶芽竖立悬于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极为美观的。

8、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9、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乌龙茶最早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传说,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茏,便随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清香,接着收拾猎物时,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天,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细想过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经过大半天晒萎,产生的清香,因此决定摸索加工制作香茶的方法。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找到了采来叶子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的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作成功后,流传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10、水仙茶的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良种茶树,名叫水仙种。这种茶树只开花不结果,需靠插条繁殖。说起水仙茶的发现和插条繁殖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11、碧螺春的传说

江苏省苏州太湖东、西洞庭山出产"碧螺春"茶,碧绿的嫩叶卷曲似螺,绿油油,毛茸茸。这种名茶的由来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来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人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转好。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很快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12、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13、小兰花茶的传说

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齐云山出产小兰花茶,亦名"齐山云雾",茶叶品质极佳。关于它的来历,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山越岭,来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常年有蝙蝠粪为肥,长得格外枝繁叶茂,清明时节就抽出了新芽。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一个穷汉看见茶好,给了兰花五百钱买下茶叶,来到茶馆,将茶泡了来喝后,觉得果然是好茶,茶客们都纷纷要买,穷汉把茶叶分给了大家。消息传出,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了,卖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报告李占山说卖茶人就是兰花。蝙蝠洞的茶树终于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结果茶树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叶炒制后献给县官,县官献给知府,知府敬献皇上,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为"小兰花"。

14、不知春的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种品质极为优异的名种茶树叫"不知春"。为什么叫不知春呢?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尝试一番。但来到武夷山后,不巧清明、谷雨已过,春茶采摘已毕,甚为扫兴。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顺得山路来到九曲边,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龙窠看到了"大红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鸡冠",在凤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龟"等等茶树名种,只是茶树上的嫩梢芽叶已不多见。当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块大石旁,忽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似兰又似桂,清甜浓郁。顺着香味走去,来到一个阴暗冰凉的岩洞,发现在石头堆里长着一株大茶树。树叶又大又厚,满树郁郁葱葱,随风摇曳。寒秀堂忍不住感叹地说"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哪"。话音刚落,洞外传来一阵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红衣姑娘提着茶篮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说:"哎呀,'不知春'这茶名起得真好,谢谢先生。"红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采摘香茶,但始终不知其名,刚才听到先生给茶树起了个美名,忙施礼道谢。寒秀堂却不好意思地说:"小生不过随口说说而已,既然姑娘喜欢这个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从此不知春名丛茶树名扬四方制得香茶远销海内外。

15、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一带盛产白牡丹茶,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草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两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6、铁观音的传说

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对这种茶树的由来,安溪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乡松林头村,有一位老茶农叫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多年来,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起床后,他立即去屋后山崖,寻找那株茶树,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然后烧水泡茶。顿觉浓郁的花香扑鼻,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饮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决心用压条方法进行繁殖。他先把茶苗种在家中的几个铁锅里,经过三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密,采下茶叶精工制作,果然品质依旧,香味浓郁。他把这些茶叶密藏于罐中,每逢贵客临门,便泡茶待客,品尝过的人个个称赞不已。一天,有位塾师尝过此茶后,觉得香味特殊,问是哪里来的。魏饮就将梦中见宝茶的事说了一遍,塾师认定这茶一定是观音托梦所赐,用铁锅栽种,茶叶重实如铁,于是想了想对魏饮说,这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吧,魏饮连声叫好。一传十,十传百,"铁观音"名茶从此就名扬天下了。

17、苗岭云雾茶的传说

贵州省苗岭云雾山生产一种香幽味甜的名茶云雾茶,在清朝乾隆时代是八大名茶之一。传说云雾山上有座凤凰坡,满坡种茶,有一对凤凰常在茶树上梳洗羽毛,昂头鸣唱。乾隆年间,按照惯例,朝廷每年向苗家索取"贡茶",苗家百姓一年辛苦,往往就这样被官府剥夺得精光,生活十分困难。而贡茶数量年年增加,苗家百姓实在无法活下去了,于是有人说,这样下去,不如毁了茶树,也可免交贡茶了。秋冬来临,山上茅草被寒霜打得白乎乎的,纷纷枯萎了,而茶树依旧郁郁葱葱。可怎样才能叫茶树也像茅草一样枯萎呢?有人说,我们大家烧开水,用开水浇在茶树上,烫焦茶树,就说是遭霜打的。于是大家一齐动手,烧水浇茶树,烫得茶树一片焦黄,然后去禀报官府。县官听了不信,到茶山一看,果然如此,气得大发雷霆,要抓人去惩办。愤怒的百姓提着刀、棒,从四面围了上来,吓得县官连忙答应禀报皇上,免去贡茶,然后匆匆逃去。茶树枝叶虽然枯萎了,但根还活着。那对凤凰见茶树枯萎伤心极了,一边飞,一边哭,凤凰泪滴在茶树上,没有多久,茶树转青复活,枝叶又显得绿葱葱了。风凰坡的茶树经过凤凰泪的浇灌,品质更加优异。

18、蒙顶茶的传说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品质优异,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来历的人却并不多。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19、西山茶的传说

广西桂平县风景秀丽的西山,盛产名茶,据《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泡茶也是一门学道,日常中我们都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叫上几个老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传统的茶道礼序过程很多,来看看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1

茶道基本知识

人们学习茶道,要完全掌握个中道理,得花长久时间。从简单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体认中国优秀文化,又可培养出耐性、宽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觉;生活中,学习和参悟茶道机理,会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情商水平,增强体能体质,好处实在多不胜数

茶道活动较为静态,如经过气息调养练习,比如太极拳、太极推手、调息入静等,再来学习茶道会比较轻松自然,韵律、姿势易于接受和调整。

第一课认识中国茶

茶对人体健康有益,每日饮用3杯,既可帮助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而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均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

第二课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所在。

第三课基本手势

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

煮水器

专为煮水而设

1、水注:盛茶作烹煮

2、茗炉:烹茶

备茶器:包括储存茶叶及置茶器具

3、茶罐:储存茶叶

4、茶则:取茶并可量度分量

5、茶匙:将茶叶扫放入茶壶内

6、泡茶器:泡茶过程中的主要器皿

7、泥壶:盛载初次冲泡茶汤,容量须符合饮用人数

8、茶盏:盛载正泡茶汤,容量以4人为限

盛茶器:完整盛茶器,能增添品茗气氛,是待客高尚礼节

9、公道壶:盛载剩余茶水,令茶汤更加均匀,不至浸泡过久而苦涩

10、茶杯及茶托:前者用来饮茶汤,后者则用来垫托茶杯

洗涤器:清洗茶具用品

11、水盂:储放废茶叶

12、涤方:俗称“茶巾”,用来揩抹泡茶时溅溢茶水

备器及涤器

在煮水器中煮滚一壶热水。然后注入盖杯中,再将盖杯水注入公道壶、茶杯内,最后再倒进茶海,这步骤称为温润器皿,即清洗器皿意思。

置茶

将茶叶倒在茶则上,再利用茶匙逐少将茶叶放入盖杯内。

盖杯

学员应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放在盖杯前面杯边上,大拇指指头则放在盖杯后面杯边上,而食指指头则轻按杯盖,这样就不会被烫伤。

茶壶

以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钳着壶杯,再以食指指头轻按茶壶顶部,就是正确拿壶方法。

正泡

将沸水注入盖杯内,然后盖上杯盖,待数分钟。

倒茶入公道壶

将盖杯内茶汤注入茶海,再将公道壶茶汤注入茶海,这第一泡茶成为“温润泡”,不作饮用。

分杯

重新在盖杯中注入沸水,再将盖杯茶汤注入公道壶,然后以顺时针方向将茶平均倒入各个茶杯内。

奉茶及品茶

完成以上五步骤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要先观颜色,再闻茶香,然后才细细品尝

茶道宗旨:体现“禅”神,追求“空寂”境界

中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 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2

1、喝茶

如果家庭或办公室是一袋装在大袋子里的散装茶,则取茶时请勿用手抓茶。您可以将其直接倒入客户的杯子中,也可以先倒入一些茶然后倒入杯子中。茶倒入客人的杯子。茶要适量,茶要过多,茶要浓。茶太少,冲出来的茶没有味道。如果客人介绍了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则将根据客人的胃来洗茶。

2、倒茶

倒茶时,无论是小杯茶,都不要太满。太满了,无法溢出,桌子,凳子和地板都湿了。如果不小心,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主人和主人感到困难。当然,不建议跌得太少。如果茶只覆盖杯子的底部并送给客人,那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在假装是假装,而不是真诚。

3、段茶

握住杯子的右侧,用左手握住杯子的底部,并伸出双手以示尊重。握住杯子时不要抓住杯子;喝茶时不要说话,以防止唾液溅入杯中。给客人喝茶时,最好使用茶盘。如果不使用托盘,请注意不要用手指触摸杯子的边缘。进行注水,茶,热茶杯,火锅等时,请双手旋转。

如果使用右手,则必须逆时针方向按。如果您用左手,则必须像问候手势一样顺时针按下,表示“欢迎光临,欢迎光临”。相反,发誓“去吧,去吧,去吧”成为一种建议。

4、注意顺序

注意顺序,先长后幼,第一和第二,主要,应按照茶的身份顺序;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与他人相配,否则请迅速离开;从客人的右边喝茶,在“茶杯”中,一定要注意客人右边的茶杯把手,例如右边。

这有利于客人握住杯子的把手并礼貌地邀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正在开会或很安静,请不要喝茶。要发出声音,请放下瓷杯,并用小手指垫住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声音。

5、加茶

如果您需要在杯子里加茶,就必须这样做。当然,添加茶时,必须先向客人添加茶,然后再向自己添加茶。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访客,则茶色应均匀地分布在茶盘上,而茶盘的底部应放在左手。

右手应握住茶盘的边缘。如果有茶点心,应将其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放在零食中。对。喝茶时,应使用右手茶,并从客人的右边饮用。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3

茶道步骤:

1、净手和欣赏器具;

净手是卫生所需,也是出于对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2、烫杯温壶;

用开水把所有茶具冲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杀菌,同时也给茶具预热,这样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叶放到茶壶里,如果是比较熟悉茶道的人,会有自己独特的放茶手法,看起来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将热水倒入壶中,水与茶接触的一瞬间,茶叶仿佛也开始苏醒了。这是头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将茶汤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冲泡;

洗好茶后,再把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如果比较娴熟的茶人,或者处于茶道表演的需求,会有所谓凤凰三点头,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姿态优雅。

6、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此步骤要注意泡的茶类以及浸泡时间,别把茶焖熟了。

8、分杯;

用茶夹把品茗杯分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着杯口递给客人,否则不卫生,也不礼貌)。

9、玉液回壶;

此时就该公道杯出场了,把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于均匀茶汤浓度,让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壶;

将公道杯中的茶分别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倒满了,茶道讲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情,其实简单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满,客人烫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双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礼表示请品茶,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礼进行对答,表示谢谢。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

12、闻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会先闻闻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闻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势: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开兰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兰花指了)。这样的持杯手势称作三龙护鼎,三根指头誉为三龙,茶杯如鼎。

充满趣味的茶道:茶具尿童使用方法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一线城市,以及一些风景旅游圣地都能够看到美丽的喷泉,以及各种各样有趣的景点。喷泉也是在近几年越来越往着有趣的方向发展,同样在 茶道 中也引用了这些元素。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工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先用热水浇到尿童身上,然后立即放到水里,水要淹没尿童出水口,然后等尿童凉了拿出来再浇热水即可,利用空气遇热跑出尿童,水里冷却的时候内部气压低,吸水进尿童,然后再受热水膨胀出水。

  茶具尿童使用方法:

  1、先用热水冲在尿童身上(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尿童里面的空气排出)

  2、放入凉水中浸泡数分钟(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冷水吸入)

  3、然后拿出,浇热水,立刻喷洒水柱(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里面的水挤出)!O(∩_∩)O哈哈~

  撒尿2至3米,刚劲有力!(注意方向哦,别喷到电器什么的上面哦!)

  【结束语】茶具尿童与一些喷泉中的尿童还是不同的,茶具尿童主要还是依靠着热胀冷缩的方式才能够达到喷泉的效果。

茶的文化知识

、概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缁嶙饔谩?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2、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3、饮茶发源地点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4、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1.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5、茶树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产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2.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你对茶文化了解多少?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也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饮茶”是重要的文化之一,“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之一,早在神农时期就有了茶文化,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昌盛。同时,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与传统汉文化相互融合,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茶道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得到了历代文人名士的极力推崇。经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研究发现,明朝周履靖的《茶德颂》、宋代吴淑的《茶赋》中都将饮茶的趣味和茶文化的典故生动地描述出来,并且歌颂了“茶道”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将对茶文化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出来。茶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沉淀和积累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吸引了很多人对其进行学习和了解。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蕴含了很多文化内容,不管是鉴别茶叶种类,还是饮茶的工序,都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中还包括与“茶”有关的诗歌和茶道礼仪。

泡茶法的知识有哪些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岕茶笺》。

十七世纪后期,清人冒襄撰《岕茶汇钞》。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法。传统泡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倒茶: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有关茶的资料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或最初短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花白色,花瓣有时稍长;萼片宽卵形到圆形,,宿存。

花瓣宽卵形,基部稍连生,背面,有时短柔毛;子房密被白毛;花柱。蒴果3球形或1-2球形,1.1-1.5厘米高,每球有1-2粒种子。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开始种植茶树。田螺山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目前已被考古发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茶的种植和饮用逐渐从四川向外界传播。它首先蔓延到长江流域。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将梵江篇中的茶称为“范契”;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

扩展资料:

茶的生长习性: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较好。降水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适宜各类茶树特别是大叶茶树生长。

冬末夏初日照较多,夏秋多雾雨(云南茶区)。日照不利于茶树越冬和营养积累,也不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红土、砖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林土,这些土壤发育良好,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

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2)

51、什么是红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通过萎凋、揉捻、充分发酵、干燥等基本工艺程序生产的茶叶叫红茶。其品质特点:红叶、红汤、红叶底。其代表品种有: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安徽祁门工夫红茶,云南工夫红茶,广东英德红茶。

  52、什么是青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青茶又名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类。品质特征是:干茶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滋味浓醇,有“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的明显特征。其代表品种有闽南铁观音,闽北武夷岩茶、广东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

  53、什么是黄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是经过轻微的发酵,在制茶的过程中增加了渥堆闷黄这道独特的工艺程序而制作的茶称黄茶,其品质特点是:色黄、汤黄、叶底黄,香味清悦醇和。其代表性品种:湖南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以及安徽霍山黄芽,浙江温州的平阳黄汤等。

  54、什么是白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经过不揉不捻的轻微发酵茶,以选择芽叶表面长满白茸毛的茶树品种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两道工艺程序精制而成的茶称白茶。其品质特点为:汤色清淡明亮、滋味鲜醇清爽。其代表性的品种有:福建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55、什么是黑茶?其品质特征是什么?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发酵、再干燥等工艺程序生产的茶,因其渥堆发酵时间长,成品茶色泽呈油黑色或黑褐色,故名黑茶。黑茶的品质特点:“红、浓、醇、陈”。代表性品名有:湖南黑砖、花砖、茯砖、湖北老青茶、四川康砖、广西六堡茶等。

  56、中国绿茶的经济地位如何?

  答: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产量最高、消费面最广的茶类。目前的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将近80%。

  57、近年,据著名教授齐国力介绍,国际医药卫生专家会议已认定六种保健食品是什么?以什么为冠?

  答: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和蘑菇汤,以绿茶为冠。

  58、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名茶有那些?

  答: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蜂;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铁观音;祁门红茶;都匀毛尖。

  59、西湖龙井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地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

  60、碧螺春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61、黄山毛峰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62、六安瓜片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

  63、君山银针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64、信阳毛尖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65、武夷岩茶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叶肉黄绿色,叶脉浅,耐泡6~8次以上。

  66、铁观音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

  67、祁门红茶的产地及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

  68、茶叶按产茶季节可分为那几类?

  答: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69、什么是春茶?

  答:春茶又名头帮茶或头水茶,为 清明 至 小满 期间(3月上旬至5月底)所采的茶。

  70、什么是夏茶?

  答:夏茶又称二帮茶或二水茶,为 夏至 至 立秋 期间(5月下旬至六月底)所采的茶。

  71、什么是秋茶?

  答:秋又称三番茶或三水茶,为立秋以后所采制的茶。

  72、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

  答:明前茶是指 清明节 前所采制的茶;雨前茶是指 谷雨 节前所采制的茶。

  7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柳亚子先生给写过“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的诗名,和柳亚子先生一诗的首句是什么?

  答: 饮茶 粤海未能忘,索句渝洲叶正黄。

  74、周恩来曾把“中华烟、茅台酒和什么产品”作为接待国宾的三个珍品?

  答:龙井茶。

  75、碧螺春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答: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康熙皇帝南巡品饮后认为茶为极品,但其名不雅,改为“碧螺春”。

  76、乌龙茶品饮要领分哪几步?

  答:讲究热饮。第一步先闻其香,再试其味;第二步徐徐咀爵而体贴之;第三步释躁平矜,怡情沉性。

  77、普洱茶的产地、特征是什么?

  答:普洱茶产于云南,属黑茶类,是以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醇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分生普洱和熟普洱两大类。

  78、大红袍的母树有几棵?

  答:大红袍母树有6棵,生长在武夷山凤景区内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树龄至少已有360年。

  79、再加工茶主要有哪些?

  答:花茶、紧压茶、果味茶、保健茶、饮料茶。

  80、在遵义举办的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上评出了贵州十大名茶,分别是?

  答:都匀毛尖、羊艾毛峰、贵定云雾贡茶、遵义毛峰、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雀舌报春、东坡毛尖、瀑布毛峰、凤冈锌硒绿茶。

  81、冲泡茶叶的 方法 有哪三种?

  答: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82、什么是“上投法”?

  答:“上投法”即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注入七分杯的开水,水温在75℃-85℃,然后用茶匙取茶3克投入杯中,芽叶即会以不同的优美姿态下沉。此法实用于条索紧密的卷典型名优绿茶。

  83、什么是“中投法”?

  答:“中投法”是指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左右的干茶,然后注入约1/3容量的开水,水温85℃-90℃,并轻轻摇动后静置1-2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开后,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入至八分杯。此法用于外型比较松展或有鱼叶保护的名优绿茶。

  84、什么是“下投法”?

  答:“下投法”是指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干茶,然后直接冲水至七分杯,水温90℃-95℃。这种泡法,因茶先入杯,在冲水时茶叶随水浪上下翻腾,徘徊飘舞,宛如绿玉翻飞非常美观。

  85、绿茶冲泡用什么茶具最好?水温多少度合适?

  答:玻璃杯,水温80―95℃为宜。

  86、铁观音的冲泡选用什么茶具最好?

  答:紫砂壶或白瓷杯。

  87、喝茶有哪两大类型?

  答:一是清饮;二是混饮。

  88、什么是清饮法?

  答:清饮是指在冲泡或煎煮茶叶时,不添加任何其他的辅料,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茶的原味,感受的是茶独特的韵味。例如冲泡“西湖龙井”、“凤冈锌西硒绿茶”等。

  89、什么是混饮法?

  答:混饮是指在饮茶时,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在茶中加入自己喜爱的辅料调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如在茶中加糖、加盐、加奶、加香料、加芝麻、加中草药等。

  90、品茶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答:品茶的三种境界是得味、得韵和得道。 91、什么是“得味”?

  答:得味是指在饮茶时注重茶的理化性质,从茶的色、香、味,品出茶的类别、品种、新陈、优劣。

看了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的人还看:

1.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2. 中国茶文化知识简介

3. 茶文化知识

4. 茶文化知识手抄报内容

5. 茶文化基础知识

有什么关于茶的有趣的故事,可以是神话

中国茶源自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去的东西.为了知道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肚子中的变化. 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是士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茶".以后每当吃进有毒的东西,便立即吃点茶,让它搜查搜查,把毒物消灭掉.后来,终于有一次神农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就死了.

南宋人喝茶有哪些趣味小故事

孝宗乾道年间,有人讥讽说“南人未知煮茶”,还写了小品文刊登在临安的“小报”上,估计作者是北方人。老百姓不认字,倒还不怎么样,读书人坐不住了,纷纷拿起笔杆子造进行反驳。陆游写诗称“汲水自煎茗”,“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言下之意,我陆游就是南方人,我一直就是煎茶喝的。果然不愧文家,一出手就力道惊人

南宋时的花茶已经很普及了,南宋人赵希鹄说:“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但是,由于官府专卖,花茶作为稀罕消费品,老百姓根本喝不到,也喝不起。

为了能喝到香茶,民间老百姓颇费了一些脑筋,“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一方面,茶叶本来就有香味,如果加入自制的香料,怕损了茶叶原有的香味;另一方面,又羡慕富贵人家喝花茶,有人就在煮茶的时候,放入珍果香草,结果呢,煮出来的茶反而不像茶了。

茶的传说

中国历史名茶众多,几乎每个名茶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细细读来,颇有滋味。你知道"大红袍"、"铁观音"、"碧螺春"的来历吗?你知道"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乾隆皇帝封御茶"的故事吗?不妨读读这些有趣味的传说,或许在茶余饭后会给你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获得一些知识。

1、神农尝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2、陆羽煎茶的传说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上述的传说,虽说难辨真伪,但从此也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

3、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僮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斜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沸水冲泡下去,只看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幽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即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知县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端,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的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4、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直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无数。在东方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揉出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里、田里,就能涌出水来,因此要救众乡亲,除非采得仙草来。当时有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刚,二哥叫志诚,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见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见回,则由三妹寻找下去。这一天,大哥志刚出发前把祖传的鸳鸯剑拿了出来,对弟妹说:"如果发现剑上生锈,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着就朝东方出发了。走了三十六天,终于到了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问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刚答是,老爷爷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可上山时只能向前千万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身后传来喊叫声,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这一天志诚兄妹在家中发现剑已生锈,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于是志诚拿出铁簇箭对志玉说,我去采仙草了,如果发现箭簇生锈,你就接着去找仙草。志诚走了四十九天,也来到了洞宫山下遇见白发老爷爷,老爷爷同样告诉他上山时千万不能回头。当他走到乱石岗时,忽听身后志刚大喊"志诚弟,快来救我",他猛一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志玉在家中发现箭簇生锈,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老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给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背着弓箭继续往前起,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龙,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立即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过乱石岗时,她按老爷爷的吩咐,将仙草芽叶的汁水滴在每一块石头上,石头立即变成了人,志刚和志诚也复活了。兄妹三人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于是这一带年年采摘茶树芽叶,晾晒收藏,广为流传,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5、太平猴魁的传说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6、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它的来历传说很多,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一千多年前就产银针名茶,茶芽细嫩,满披茸毛,很早就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从五代的时候起,银针就被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坠,是表示对万岁的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上述侍臣的一翻话自是讨好皇上,事实上,细嫩的君山银针茶,冲泡时,确有棵棵茶芽竖立悬于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极为美观的。

8、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9、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乌龙茶最早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传说,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茏,便随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清香,接着收拾猎物时,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天,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细想过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经过大半天晒萎,产生的清香,因此决定摸索加工制作香茶的方法。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找到了采来叶子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的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作成功后,流传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10、水仙茶的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良种茶树,名叫水仙种。这种茶树只开花不结果,需靠插条繁殖。说起水仙茶的发现和插条繁殖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11、碧螺春的传说

江苏省苏州太湖东、西洞庭山出产"碧螺春"茶,碧绿的嫩叶卷曲似螺,绿油油,毛茸茸。这种名茶的由来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来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人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转好。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很快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12、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13、小兰花茶的传说

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齐云山出产小兰花茶,亦名"齐山云雾",茶叶品质极佳。关于它的来历,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山越岭,来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常年有蝙蝠粪为肥,长得格外枝繁叶茂,清明时节就抽出了新芽。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一个穷汉看见茶好,给了兰花五百钱买下茶叶,来到茶馆,将茶泡了来喝后,觉得果然是好茶,茶客们都纷纷要买,穷汉把茶叶分给了大家。消息传出,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了,卖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报告李占山说卖茶人就是兰花。蝙蝠洞的茶树终于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结果茶树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叶炒制后献给县官,县官献给知府,知府敬献皇上,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为"小兰花"。

14、不知春的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种品质极为优异的名种茶树叫"不知春"。为什么叫不知春呢?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尝试一番。但来到武夷山后,不巧清明、谷雨已过,春茶采摘已毕,甚为扫兴。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顺得山路来到九曲边,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龙窠看到了"大红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鸡冠",在凤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龟"等等茶树名种,只是茶树上的嫩梢芽叶已不多见。当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块大石旁,忽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似兰又似桂,清甜浓郁。顺着香味走去,来到一个阴暗冰凉的岩洞,发现在石头堆里长着一株大茶树。树叶又大又厚,满树郁郁葱葱,随风摇曳。寒秀堂忍不住感叹地说"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哪"。话音刚落,洞外传来一阵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红衣姑娘提着茶篮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说:"哎呀,'不知春'这茶名起得真好,谢谢先生。"红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采摘香茶,但始终不知其名,刚才听到先生给茶树起了个美名,忙施礼道谢。寒秀堂却不好意思地说:"小生不过随口说说而已,既然姑娘喜欢这个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从此不知春名丛茶树名扬四方制得香茶远销海内外。

15、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一带盛产白牡丹茶,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草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两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6、铁观音的传说

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对这种茶树的由来,安溪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乡松林头村,有一位老茶农叫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多年来,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起床后,他立即去屋后山崖,寻找那株茶树,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然后烧水泡茶。顿觉浓郁的花香扑鼻,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饮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决心用压条方法进行繁殖。他先把茶苗种在家中的几个铁锅里,经过三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密,采下茶叶精工制作,果然品质依旧,香味浓郁。他把这些茶叶密藏于罐中,每逢贵客临门,便泡茶待客,品尝过的人个个称赞不已。一天,有位塾师尝过此茶后,觉得香味特殊,问是哪里来的。魏饮就将梦中见宝茶的事说了一遍,塾师认定这茶一定是观音托梦所赐,用铁锅栽种,茶叶重实如铁,于是想了想对魏饮说,这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吧,魏饮连声叫好。一传十,十传百,"铁观音"名茶从此就名扬天下了。

17、苗岭云雾茶的传说

贵州省苗岭云雾山生产一种香幽味甜的名茶云雾茶,在清朝乾隆时代是八大名茶之一。传说云雾山上有座凤凰坡,满坡种茶,有一对凤凰常在茶树上梳洗羽毛,昂头鸣唱。乾隆年间,按照惯例,朝廷每年向苗家索取"贡茶",苗家百姓一年辛苦,往往就这样被官府剥夺得精光,生活十分困难。而贡茶数量年年增加,苗家百姓实在无法活下去了,于是有人说,这样下去,不如毁了茶树,也可免交贡茶了。秋冬来临,山上茅草被寒霜打得白乎乎的,纷纷枯萎了,而茶树依旧郁郁葱葱。可怎样才能叫茶树也像茅草一样枯萎呢?有人说,我们大家烧开水,用开水浇在茶树上,烫焦茶树,就说是遭霜打的。于是大家一齐动手,烧水浇茶树,烫得茶树一片焦黄,然后去禀报官府。县官听了不信,到茶山一看,果然如此,气得大发雷霆,要抓人去惩办。愤怒的百姓提着刀、棒,从四面围了上来,吓得县官连忙答应禀报皇上,免去贡茶,然后匆匆逃去。茶树枝叶虽然枯萎了,但根还活着。那对凤凰见茶树枯萎伤心极了,一边飞,一边哭,凤凰泪滴在茶树上,没有多久,茶树转青复活,枝叶又显得绿葱葱了。风凰坡的茶树经过凤凰泪的浇灌,品质更加优异。

18、蒙顶茶的传说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品质优异,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来历的人却并不多。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19、西山茶的传说

广西桂平县风景秀丽的西山,盛产名茶,据《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泡茶也是一门学道,日常中我们都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叫上几个老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传统的茶道礼序过程很多,来看看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1

茶道基本知识

人们学习茶道,要完全掌握个中道理,得花长久时间。从简单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体认中国优秀文化,又可培养出耐性、宽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觉;生活中,学习和参悟茶道机理,会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情商水平,增强体能体质,好处实在多不胜数

茶道活动较为静态,如经过气息调养练习,比如太极拳、太极推手、调息入静等,再来学习茶道会比较轻松自然,韵律、姿势易于接受和调整。

第一课认识中国茶

茶对人体健康有益,每日饮用3杯,既可帮助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而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均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

第二课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所在。

第三课基本手势

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

煮水器

专为煮水而设

1、水注:盛茶作烹煮

2、茗炉:烹茶

备茶器:包括储存茶叶及置茶器具

3、茶罐:储存茶叶

4、茶则:取茶并可量度分量

5、茶匙:将茶叶扫放入茶壶内

6、泡茶器:泡茶过程中的主要器皿

7、泥壶:盛载初次冲泡茶汤,容量须符合饮用人数

8、茶盏:盛载正泡茶汤,容量以4人为限

盛茶器:完整盛茶器,能增添品茗气氛,是待客高尚礼节

9、公道壶:盛载剩余茶水,令茶汤更加均匀,不至浸泡过久而苦涩

10、茶杯及茶托:前者用来饮茶汤,后者则用来垫托茶杯

洗涤器:清洗茶具用品

11、水盂:储放废茶叶

12、涤方:俗称“茶巾”,用来揩抹泡茶时溅溢茶水

备器及涤器

在煮水器中煮滚一壶热水。然后注入盖杯中,再将盖杯水注入公道壶、茶杯内,最后再倒进茶海,这步骤称为温润器皿,即清洗器皿意思。

置茶

将茶叶倒在茶则上,再利用茶匙逐少将茶叶放入盖杯内。

盖杯

学员应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放在盖杯前面杯边上,大拇指指头则放在盖杯后面杯边上,而食指指头则轻按杯盖,这样就不会被烫伤。

茶壶

以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钳着壶杯,再以食指指头轻按茶壶顶部,就是正确拿壶方法。

正泡

将沸水注入盖杯内,然后盖上杯盖,待数分钟。

倒茶入公道壶

将盖杯内茶汤注入茶海,再将公道壶茶汤注入茶海,这第一泡茶成为“温润泡”,不作饮用。

分杯

重新在盖杯中注入沸水,再将盖杯茶汤注入公道壶,然后以顺时针方向将茶平均倒入各个茶杯内。

奉茶及品茶

完成以上五步骤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要先观颜色,再闻茶香,然后才细细品尝

茶道宗旨:体现“禅”神,追求“空寂”境界

中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 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2

1、喝茶

如果家庭或办公室是一袋装在大袋子里的散装茶,则取茶时请勿用手抓茶。您可以将其直接倒入客户的杯子中,也可以先倒入一些茶然后倒入杯子中。茶倒入客人的杯子。茶要适量,茶要过多,茶要浓。茶太少,冲出来的茶没有味道。如果客人介绍了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则将根据客人的胃来洗茶。

2、倒茶

倒茶时,无论是小杯茶,都不要太满。太满了,无法溢出,桌子,凳子和地板都湿了。如果不小心,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主人和主人感到困难。当然,不建议跌得太少。如果茶只覆盖杯子的底部并送给客人,那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在假装是假装,而不是真诚。

3、段茶

握住杯子的右侧,用左手握住杯子的底部,并伸出双手以示尊重。握住杯子时不要抓住杯子;喝茶时不要说话,以防止唾液溅入杯中。给客人喝茶时,最好使用茶盘。如果不使用托盘,请注意不要用手指触摸杯子的边缘。进行注水,茶,热茶杯,火锅等时,请双手旋转。

如果使用右手,则必须逆时针方向按。如果您用左手,则必须像问候手势一样顺时针按下,表示“欢迎光临,欢迎光临”。相反,发誓“去吧,去吧,去吧”成为一种建议。

4、注意顺序

注意顺序,先长后幼,第一和第二,主要,应按照茶的身份顺序;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与他人相配,否则请迅速离开;从客人的右边喝茶,在“茶杯”中,一定要注意客人右边的茶杯把手,例如右边。

这有利于客人握住杯子的把手并礼貌地邀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正在开会或很安静,请不要喝茶。要发出声音,请放下瓷杯,并用小手指垫住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声音。

5、加茶

如果您需要在杯子里加茶,就必须这样做。当然,添加茶时,必须先向客人添加茶,然后再向自己添加茶。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访客,则茶色应均匀地分布在茶盘上,而茶盘的底部应放在左手。

右手应握住茶盘的边缘。如果有茶点心,应将其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放在零食中。对。喝茶时,应使用右手茶,并从客人的右边饮用。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3

茶道步骤:

1、净手和欣赏器具;

净手是卫生所需,也是出于对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2、烫杯温壶;

用开水把所有茶具冲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杀菌,同时也给茶具预热,这样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叶放到茶壶里,如果是比较熟悉茶道的人,会有自己独特的放茶手法,看起来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将热水倒入壶中,水与茶接触的一瞬间,茶叶仿佛也开始苏醒了。这是头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将茶汤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冲泡;

洗好茶后,再把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如果比较娴熟的茶人,或者处于茶道表演的需求,会有所谓凤凰三点头,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姿态优雅。

6、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此步骤要注意泡的茶类以及浸泡时间,别把茶焖熟了。

8、分杯;

用茶夹把品茗杯分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着杯口递给客人,否则不卫生,也不礼貌)。

9、玉液回壶;

此时就该公道杯出场了,把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于均匀茶汤浓度,让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壶;

将公道杯中的茶分别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倒满了,茶道讲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情,其实简单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满,客人烫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双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礼表示请品茶,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礼进行对答,表示谢谢。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

12、闻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会先闻闻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闻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势: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开兰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兰花指了)。这样的持杯手势称作三龙护鼎,三根指头誉为三龙,茶杯如鼎。

充满趣味的茶道:茶具尿童使用方法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一线城市,以及一些风景旅游圣地都能够看到美丽的喷泉,以及各种各样有趣的景点。喷泉也是在近几年越来越往着有趣的方向发展,同样在 茶道 中也引用了这些元素。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工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先用热水浇到尿童身上,然后立即放到水里,水要淹没尿童出水口,然后等尿童凉了拿出来再浇热水即可,利用空气遇热跑出尿童,水里冷却的时候内部气压低,吸水进尿童,然后再受热水膨胀出水。

  茶具尿童使用方法:

  1、先用热水冲在尿童身上(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尿童里面的空气排出)

  2、放入凉水中浸泡数分钟(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冷水吸入)

  3、然后拿出,浇热水,立刻喷洒水柱(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里面的水挤出)!O(∩_∩)O哈哈~

  撒尿2至3米,刚劲有力!(注意方向哦,别喷到电器什么的上面哦!)

  【结束语】茶具尿童与一些喷泉中的尿童还是不同的,茶具尿童主要还是依靠着热胀冷缩的方式才能够达到喷泉的效果。

茶的文化知识

、概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缁嶙饔谩?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2、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3、饮茶发源地点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4、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1.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5、茶树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产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2.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你对茶文化了解多少?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也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饮茶”是重要的文化之一,“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之一,早在神农时期就有了茶文化,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昌盛。同时,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与传统汉文化相互融合,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茶道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得到了历代文人名士的极力推崇。经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研究发现,明朝周履靖的《茶德颂》、宋代吴淑的《茶赋》中都将饮茶的趣味和茶文化的典故生动地描述出来,并且歌颂了“茶道”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将对茶文化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出来。茶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沉淀和积累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吸引了很多人对其进行学习和了解。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蕴含了很多文化内容,不管是鉴别茶叶种类,还是饮茶的工序,都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中还包括与“茶”有关的诗歌和茶道礼仪。

泡茶法的知识有哪些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岕茶笺》。

十七世纪后期,清人冒襄撰《岕茶汇钞》。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法。传统泡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倒茶: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有关茶的资料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或最初短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花白色,花瓣有时稍长;萼片宽卵形到圆形,,宿存。

花瓣宽卵形,基部稍连生,背面,有时短柔毛;子房密被白毛;花柱。蒴果3球形或1-2球形,1.1-1.5厘米高,每球有1-2粒种子。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开始种植茶树。田螺山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目前已被考古发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茶的种植和饮用逐渐从四川向外界传播。它首先蔓延到长江流域。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将梵江篇中的茶称为“范契”;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

扩展资料:

茶的生长习性: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较好。降水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适宜各类茶树特别是大叶茶树生长。

冬末夏初日照较多,夏秋多雾雨(云南茶区)。日照不利于茶树越冬和营养积累,也不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红土、砖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林土,这些土壤发育良好,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

标签: 趣味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olg5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