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功夫茶的功夫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的功夫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的功夫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的“功夫”指的是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所展现的技巧和技能,包括茶具的使用、茶叶的选取、水温的控制、泡茶的步骤和技巧等等。这些技艺上乘的茶艺师,能够用其独特的泡茶技巧和礼仪,将茶叶的香气、味道和视觉效果发挥到极致,让人们享受到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功夫茶是指什么茶,绿茶有功夫茶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功夫茶作为传统饮茶习俗,绿茶之中有哪些是功夫茶的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

按字面解释,"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功夫茶追求的是茶的滋味,对礼节并不怎么看重,注重的是冲泡和品饮过程,最大限度地将茶味精华冲泡出来,茶客们在茶桌说讨论的也更多是茶味本身,如香气、口感。可一人独饮,可二三好友对饮畅谈,但不宜牛饮,那样就不叫品茶了。 在潮汕,福建闽南等地,如果去他人家做客,不论辈分高与低,主人都会亲自泡茶。简单的茶具,简单的冲泡方式,茶味却不简单。潮汕功夫茶如潮汕菜一样,都是对完美滋味的追求,即便是普通的青菜,都能将味道做到极致。 而日本茶道也跟日本菜并无二致,都是极其注重形式,饮食文化崇尚节俭、重礼。

功夫茶重在"品"字:品功夫茶是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闽南人、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1、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福建闽南、广东潮汕等铁观音传统茶区最具特色的功夫茶俗之一。

2、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其可分为桂花、茉莉、蜂蜜等风味,是继岭头单丛茶之后又一潮汕功夫茶代表之一。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近几年来,在不少关于茶的文章中“工夫茶”与“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

  《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并请教了当代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观点:

  一、“工夫茶”即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

  1.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 馥 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刘jing,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3.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如陈宗 懋 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4.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卷中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这里工夫茶就是红茶的.一种,也说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则是指泡茶之法

  1.清人俞蛟所编著的《潮嘉风月记》开篇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饮茶时的炉、壶、杯等后半篇则是泡法技巧。这说明“工夫”二字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叶。是后人误将“功”写为“工”,还是俞蛟(浙江人)不知潮州方言将潮州语音“功”、“工”混为一谈?不得而知。

  2.“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音与义是有区别的。茶圣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音“刚”,“功”音“攻”。我们闽南话中的“工”、“功”的音与潮州相同。义也不一样:“工”即力气、时间,“功”为武功、本领、火功。这就说明在茶叶范畴“工夫”与“功夫”是两个含义。如今盛行的闽式、粤式、台式功夫茶,也完全是指冲泡技法。只要到闽、粤访谈,并用闽南话和潮州方言研究“工夫”与“功夫”,不但能明了其区别,且能搞清其由来,因为历史上此地区均系“功夫茶”品饮法的时兴地。

  三、“功夫茶”起源于武夷山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近几年来功夫茶艺已向中国北方传播,为北国饮者赏识。

;

坦洋工夫茶的“工夫”是什么意思?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 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功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功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功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功夫茶”之功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帝乾隆帝年间的产品,也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在的潮州功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功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具体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功夫茶功夫茶

在电视剧中,喜欢功夫茶的角色常常是高深莫测的室外神人,如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

手机电影:功夫茶

简介:凝聚两种国粹文化的手机电影《功夫茶》. 斗转星移,步入现代社会,面对如何有效地继承传播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国粹文化,深圳市华森影视作为本土文化的传播的领军机构,扛起了民族文化复兴这面艰巨而光荣的大旗!深圳市华森影视总经理许少兵,一个有着满腔民族文化振兴,饱含责任心的制作人,经过多年的磨练与经验,他始终认为,弘扬中华国粹文化才是现代影视文化传播者的首要任务,终于,在2006年11月,许少兵准备已久的手机电影《功夫茶》隆重开机。

手机电影《功夫茶》以中华泱泱文化中的两大砥柱文化:中国功夫和中国潮州茶文化为艺术文化根基,中国功夫的精粹“修德”和中国潮州茶文化的精粹“养性”在片中大放异彩,两种文化在剧中水融,动静结合,既有表现中华功夫刚猛的动作戏,又融合进了中国潮州茶文化禅静的文戏,文武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深厚的国粹文化底蕴做支撑是该手机电影的亮点做在,难怪在网络版一经推出,就创造了日点击量逾10万多次的网络历史记录,众多网友纷纷致电询问该剧手机版的推出时间,制作该剧本无商业利润目的许少兵介绍说:“制作推出该剧不是为了商业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喜欢国粹文化的朋友,真的很欣慰,也很感谢这么多支持我的朋友”。

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序(精解)

《 功夫茶》作为2007年贺岁手机电影!一部电影还未推出就有如此轰动并迅速走俏,除了那些耗费巨资而成的大片外,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开端!我们期待着民族文化的振兴,也期待着《功夫茶》于无声处惊雷!再创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颠峰!

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一程式。

1、嗅茶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4、润茶 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5、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8、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9、倒茶 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10、敬茶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11、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穷。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随心所欲。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制功夫茶,茶壶讲究用宜兴的紫砂茶壶;茶杯最好是景德镇产小瓷杯;水须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来水是万万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榄核烧火,次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窝煤乃大忌。

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序:

• 焚香静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 叶嘉酬宾: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火煮沸;

• 孟臣淋漓:即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 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茶叶;

•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

• 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洗茶壶,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 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 玉液回壶: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茶壶使茶汤更为均匀;

• 游山玩水:依次来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 关公巡城: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少许时,则住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

• 三龙护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比喻三龙,此时另一手可做护杯姿势;

• 喜闻幽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种颜色,故称三色;

• 初品奇茗:观看、闻香后开始品茶汤味道(三口为一品);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农栽种,制作佳茗,恩典感谢茶艺小姐尽心热情敬献茶艺、茶礼。

功夫茶

功夫茶,在潮汕深受人们喜爱,不少人早上起来就泡上一壶好茶,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只觉得神清气爽。潮州人喜欢以茶会友,在细品慢酌、谈笑风生中,人们互通信息、加深了感情。品茶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解渴的目的,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六合家宴的江经理介绍说,潮州人把茶叫做“茶米”,茶在潮州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样,足以看到潮州人嗜茶 如命,茶与米的不可分了。

到城中的高档潮菜馆吃饭,席间总是穿插上功夫茶。在你吃完海鲜鱼肉的时候,喝一杯可以消除腥味;在你吃着一碗甜品有点腻的时候,喝一杯可以去腻开胃。在你酒足饭饱觉得有点撑的时候,喝一杯解乏消滞。功夫茶与潮州菜,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潮州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吃潮菜不喝功夫茶,总是感觉不太正宗。

功夫茶分福建、潮汕、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汕喝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日前记者来到城中两家高档酒楼———六合家宴和龙凤酒家,采访了这里的茶艺师们,观赏她们精湛的技艺,听她们讲解功夫茶的精髓。

水分三等

水分三等

品功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功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艺师介绍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可谓是把饮茶的水写到极致了,这样喝茶不仅关乎格调,还是极度奢华的。

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茶艺师说沙质是最好的,沙子有过滤的作用,想来也有几分道理。现在在酒店、茶楼喝茶当然不可能对水这样要求了,只要水质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艺师介绍说,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会有影响。第一泡是洗茶的,冲出来要轻轻抹开茶沫,斟出茶水,冲洗茶具。这道工序还可以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

品茶礼仪

品茶礼仪

传统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说得很玄,不过功夫茶不就是一种平和心境、修身养性的方法吗?

“功夫”茶的功夫到底是什么?

功夫茶,首先是器皿讲究,需要有时间购买,需要茶客有鉴定的功底,然后就是需要时间慢慢耗,慢慢品,这都是功夫。我们北方人说“没时间”,就是“没功夫”,功夫也就是时间的意思。

什么是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扩展资料:

功夫茶的用具 

一、盖碗的茶具,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二、茶海:(也叫“公道杯”),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

三、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整套叫茶道。

四、炉及水壶: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万万不能用饮水机或电热水壶代替,因为它们设置的恒温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断地沸腾水质会受影响。

五、茶杯: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六、储茶罐: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

什么叫"功夫茶"?来历是什么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茶经》是潮汕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明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是什么茶,功夫茶源自何处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功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

  功夫茶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闽南潮汕华侨还以“功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品茶礼仪

  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

功夫茶怎么理解?

“功夫茶”是讹传,“工夫茶”才是正解。潮州话“工夫”意为做事细致讲究,一丝不苟,这正是潮州工夫茶的特点。引用一段论述以为详解:

潮州工夫茶对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都有一整套讲究。时期潮人翁辉东所著《潮州茶经·工夫茶》叙述详细:“凡烹茗,以茶为根,以水为本,火候佐之。”这里作简单介绍。

选茶:选用上等乌龙茶,如福建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凤凰单丛茶、台湾乌龙等,其它茶类如红茶或绿茶都不合适冲泡工夫茶。

选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即泡茶用的水,以清冽甘醇的山泉水为最佳;其次是河水,但要远离家居无污染;井水较差,因含矿物质多,影响冲泡效果。

茶具:工夫茶“四宝”即宜兴紫砂壶,景德镇若琛杯,枫溪砂铫,潮阳红泥炉。茶具要求“一式多件”,茶壶、茶杯、盖瓯、茶盘、茶洗、茶垫、茶巾、竹夹等。茶壶要“小、浅、齐、老”,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为上乘珍贵。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杯亦求“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质薄如纸以使起香,白如玉以衬托茶色。

燃器:潮阳红泥炉(俗称“风炉仔”),枫溪砂铫(俗称冲罐、茶锅仔),潮阳颜家锡罐,挑火钳炭铁钳,潮安陈氏羽扇。羽扇用以煽火,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表示尊敬客人。燃料以橄榄核炭为最佳,绞枳炭次之,以之烧茶,焰活火匀而不紧不慢;干柴、松炭、杂炭和煤炭燃烧时生杂味,不宜采用。

配套:主要包括摆设茶具的茶几,装茶叶的锡罐,装水的水钵,装茶渣的茶桶,外出时装茶具的茶担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潮州工夫茶的演变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选材用料方面,保留其精华,抛弃其繁琐复杂。潮人独钟乌龙茶,尤其是乌龙品种的极品——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著称的凤凰单丛茶。选凤凰茶要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纯天然制作、不添加佐料、保持独特自然花香、无公害的生态有机茶叶。选水可用优质矿泉水,如采自花岗岩层、经过净化处理、味道甘醇的潮宝矿泉水,效果比山泉水更佳;而一般家用自来水因含有漂白粉或氯气味,不宜用来冲泡工夫茶。器具上,用酒精灯、电热壶或电磁炉代替传统的红泥火炉,用玻璃锅或钢锅代替原来的砂铫,温度可调节,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茶盘与茶洗也合二为一;孟臣壶和若琛杯早已成为古董,陶壶宜选宜兴或枫溪名师手拉壶,陶制茶壶保温性好,吸水力强,使用时间越长,泡出来的茶越醇厚,具有较高的珍藏价值,但纳茶倒渣不方便,现在较少人用;盖瓯、茶杯和茶盘(茶洗)基本都是枫溪瓷厂仿古制作,瓷制茶具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能使茶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表面绘有山水、人物、文字,又是一件极具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操作流程是工夫茶的关键环节,其中奥妙精深,节节是法,流传至今,基本不变。

一、烧水:烧水要大火急沸,不可文火慢煮,以刚烧沸起泡为宜,要求水面浮珠,声若松涛,俗称“虾湫水”;未沸之水太稚,茶中的芳香物质泡不出来,香味太淡;煮得太久,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香味大为逊色。

二、洗杯:用沸水将盖瓯、茶杯清洗一次。

三、纳茶:将茶叶放入盖瓯,先放碎末填底,粗茶放上面,不能折断茶枝;约六、七成满,不可十足饱满或太少,太多则味带苦涩,太少则香气淡薄、力度不够。

四、冲点:也称“头冲”,将沸水沿盖瓯四周围冲入,当水刚浸过茶叶即可,然后用盖刮去泡沫,随即将茶汤倾倒掉。“头冲”的茶汤含杂质较多,不宜食用。

五、烫杯:将沸水冲入茶杯,以中指抵杯脚,拇指按杯沿,将杯放入另一只盛有沸水的杯里转动烫热,也可用竹夹操作,然后摆放整齐。

六、冲泡:冲泡最有讲究,要“高冲低行”,提高冲罐将沸水冲入盖瓯时应从一尺高处冲下,使茶叶翻滚散香,以水刚浸过茶叶为宜,盖上盖约候一分钟方可茶;随着冲泡次数增多,候汤的时间逐渐延长,称“回韵”。斟茶不可直冲,以防止香气飘散或泡沫丛生,而要低注,将茶汤循环注入各个茶杯,称“关公巡城”,即要做到各杯茶汤的容量、颜色、香味相同;斟至汤尽,夹紧瓯盖,将盖瓯稍加抖动,使瓯中被茶叶吸附的部分浓汤逐滴注入各个茶杯,称“韩信点兵”,意为“淋漓尽致,多多益善。”

七、品茶:即欣赏、品饮茶叶,一般由专业的茶艺师或熟练者操作,茶客以三至四人为宜,人各一杯。先闻茶香,趁热一啜而尽,再嗅杯底余韵,细细品来,韵味十足,其乐无穷,妙不可言,确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最后由茶客们评价鉴定茶叶的产地、品种、香型、山韵、档次等,整个程序操作完毕方能算是品茶。如果是大众场合饮茶,茶客太多,则先敬客人和长辈,然后分批轮饮,客人称赞或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对茶质一般不必评鉴。

潮汕人热情好客,精明能干,善于经营,生意遍布世界各地,与潮州工夫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潮汕人家,来客必以工夫茶相待;新客到,主人须换上新茶叶,否则即是怠慢;宾主之间要形成一种高尚的精神和典雅、休闲、和谐的仪态,操作者斟茶时要熟练有序、从容不迫、洒脱自然,茶客上口时的举止要文明优雅。喝茶的顺序也有约定,“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客人要回敬以表谢意,若是长辈,用中指在茶几上轻弹两下;若是小辈或平辈,则用食指中指在茶几上轻弹两下。

潮州工夫茶集茶理、人理、情理于一体,通过泡茶、敬茶、品茶,增进友谊、协调人际、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无论远方来客、生意往来还是矛盾冲突,一杯热茶、一声问候起了滑润剂的作用,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彼此距离。潮汕人提倡尊贤敬老,无论是专业的“工夫茶座”还是民间的“闲间茶座”,年轻人冲茶敬长辈,长辈也常在品茶过程中借题发挥,对年轻人进行点拔启发;在这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年轻人较易接受。同时,遍布乡里的民间“闲间茶座”是搜集信息、传播知识的场所;常光顾可与众人交流思想、培养感情,也增长见知。工夫茶提倡用料精细,每一件茶具都是能工巧匠精工制作,其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冲茶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力求完美;工夫茶座讲究环境古朴清静、格调高雅。

总之,以茶会友,品茶论道,修心养性,追求“以和为本”的超然脱俗的境界,就是潮州工夫茶的核心理念。

什么叫功夫茶?

功夫茶并非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潮汕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我们经常听到“工夫茶”,说的是“工夫”还是“功夫"呢?在过去很多古书的记录中,“工夫茶”和“功夫茶”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在近代,还是有区别的,“工夫茶”不能滥用“功夫茶”。

[工夫茶]指制茶泡茶的过程中,考究用心,要花费不少的功夫,代表-种泡茶的方式:比如湖汕工夫茶。另一层也代表一种茶类名茶(红茶的一类)。

[功夫茶]主要指泡茶方法操作讲究,需要一定功夫的冲泡方法。

功夫茶

[功夫茶3个含义]常指武术、技巧、技能。

[冲泡什么茶叶]功夫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茶叶,但传统功夫茶只使用闽南的铁观音或者闽北的武夷岩茶,这些茶叶冲泡出的功夫茶滋味最好,口感最诱人,而且最正宗,除了这些茶以外,台湾的乌龙茶也是冲泡功夫茶时最常用的茶叶,它也能泡出色香味俱全的茶汤。    

标签: 功夫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dlw7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