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

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

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

塑化剂是一种添加剂,用于改善塑料的柔软和可塑性。然而,如果它们进入食品中,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是指塑化剂被发现存在于食品中,从而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这种事件通常发生在食品加工、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因为塑料容器或包装材料被污染或密封不良。一些常见的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和叔丁基羟基苯甲酸酯(Tributyltin)等。

塑化剂被发现存在于食品中,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不育、肥胖、青春期提早等。根据流行病学研究,长期暴露于塑化剂可能导致某些癌症发生的风险增加。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针对塑化剂的限制和监管政策。消费者也应该尽可能选择不含塑化剂的食品,尤其是婴儿和儿童的食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塑化剂的台湾事件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马英九在台南说,塑化剂事件严重打击国民健康及台湾形象,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产品含有塑化剂,“也许我也吃过”;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大家不要过度恐慌”。

据台湾地区卫生部门的统计,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接近500种,众多知名厂商都陆续发现部分产品遭到塑化剂的污染,这些产品不仅涉及到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统统卷入了其中。

同时随着食品的全球流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受影响也不限于台湾地区,这些塑化剂的食品或者食品原料已经至少被销售到、香港、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台湾有关部门已经将这一事件通报给世界卫生组织,有台湾的卫生专家认为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的污染事件。 随着台湾“查塑”工作的继续,台湾烘焙糕饼业也被塑化剂波及。适逢端午假期,原本应是食品业销售旺季,但随着台湾“查塑”工作的继续,台湾烘焙糕饼业也被塑化剂波及,岛内消费者的信心却再遭重创。往日热卖的果酱面包已鲜见踪影,不少店家打出大幅让利的海报,以挽回消费信心。而且饭店都会在提供的果汁上特别标明为新鲜水果现榨而成。有业者干脆把大号榨汁机搬到现场,即榨即饮。台卫生主管机构除对各地夜市、市场进行严查外,端午龙舟赛场内的“查塑”也成为重点。有的县市还在节日期间开始第二波稽查,防止不法商贩将已下架食品重新开售。

岛内认为,塑化剂风波已造成消费者对食品业、食品安全管制产生严重疑虑和信任危机,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合作治理,以尽快消除恐慌,恢复信任。 台湾各县市2011年6月11日同步销毁塑化剂污染食品,总重量超过286吨。据悉,台湾卫生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制定塑化剂容许摄取量,作为管制塑化剂的执法参考标准。

根据统计,截至11日傍晚,台湾有毒塑化剂污染食品案波及近300家厂商、超过960项食品,超过百吨,扫荡毒塑食品的全面稽查行动也接近尾声。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11日上午到彰化主持了当地的销毁启动仪式。他表示,希望清除塑化剂的战斗顺利成功,同时也要全力防范其它的食品污染问题,相关主管机构要与厂商一起努力重建食品消费信心。

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县、台中市、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高雄市、屏东县等县市当天同步执行销毁,共有286.44吨的胶囊锭状食品或果汁、运动饮料被送进焚化炉或污染处理厂。

关于食品安全的的案例

个别不良商家为了让豆腐颜色好看提高韧性,会在豆腐中加入吊白块,导致二氧化硫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出现概率很低。

台湾塑化剂事件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塑化剂可乳化液体食...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但是现在有不法商贩把增塑剂用于液体食品,塑化剂可乳化液体食品中的不溶微粒,增加观感和口感,但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已经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由上可知,果汁、饮料属于液体食品,有可能添加了增塑剂,要谨慎食用,其它选项中的食品都不是液体食品,不适合添加增塑剂,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增塑剂适于用于液体食品,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

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按照0.3mg/kg的标准计算,超标2.47倍,与此前媒体报道的超标247%。

检测报告中,DBP明显超出了卫生部规定的最大残留量,也就意味着,酒鬼酒已经威胁到人体安全。 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表示:

首先,公司已经和报道这一事件的媒体进行了沟通,还不能确定媒体送检的就是酒鬼酒公司的产品,而且作出检测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商业检测机构,其检测标准、检测手段不具权威性。

第二,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由于国家检测没有这方面的要求,酒鬼酒公司也不具备塑化剂检验的手段。媒体报道后,公司已经积极将产品送检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塑化剂检测。

第三,酒鬼酒生产仍使用传统工艺,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整个白酒行业,酿酒过程中都不需要添加任何塑化剂产品来多酿酒、酿好酒,没有利益驱动。

酒鬼酒公司自2012年11月20日起开始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核查公告后复牌。 2012年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当天向质检总局报告的结果。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如参照卫生部食品DBP限量标准,酒鬼酒的塑化剂“超标”247%。这意味着,湖南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与媒体送检的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没有针对酒类中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因此,酒鬼酒方面始终表示不存在所谓的“超标”。

国家质检总局官网2012年11月21日发表声明称,“根据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的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而就在2012年11月20日晚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网发表公告称:“湘西自治州质监局对酒鬼酒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截至11月20日17:30,没有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质监部门将继续进行调查核实和原因分析,如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理。”此时,距离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尚未超过48小时,这也是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发生后,公布的第一个官方检查结果。 2012年11月21日23点58分,酒鬼酒在新浪官方认证微博上发出一则声明称,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衷心感谢广大消费者、投资人、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并“对近日发生的所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

酒鬼酒的声明中引用质检总局此前的表态,并强调“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 “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等字眼。酒鬼酒同时还称,“可以放心饮用”。

对公司50度酒鬼酒被检测出DBP最高值1.04mg/kg的问题,酒鬼酒公司则称“可以放心饮用”。因为“经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3个权威部门认定,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并称,由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酒鬼酒称,公司将根据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要求,对转运和包装过程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检查,查明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并认真进行整改,同时就相关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以彻底消除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隐患。

据悉,酒鬼酒公司股票今日复牌。

由于微博上声明并未加盖公司公章,因此,这份声明的真实性仍有待确认。

询问公司是否会因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酒鬼酒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的行为”而考虑股票复牌,工作人员表示拒绝回答,并表示:“酒鬼酒公司在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中不存在添加塑化剂的可能,并在第一时间将产品送至相关部门检测。”问何时能够公布结果,该人士表示不清楚。 2012年11月23日,酒鬼酒公司发出公告就“塑化剂事件”向社会各界致歉,并承诺在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

酒鬼酒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自相关媒体报道酒鬼酒公司50度酒鬼酒塑化剂成分含量超标问题以来,得到广大消费者、投资者、经销商、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司对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和质疑表示诚挚的歉意。公告称,酒鬼酒公司高度重视此事件的社会影响,并称将以“塑化剂事件”为“清醒剂”,完善质量保障和检测体系。公告中还称,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开展了全面自查和清理,对采购、基酒生产、贮藏、勾兑、包装、运输等生产经营中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和整改,对有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感染、迁移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彻底更换。 2014年2月送检了10年红花郎酒、习酒1998、酒鬼酒和东方喜炮金盛世酒进行塑化剂检测。结果显示,酒鬼酒馥郁香型白酒中DB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1.58mg/kg;10年红花郎酒中DBP含量为1.03mg/kg。

比照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551号文件《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即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以此推断酒鬼酒超标427%,10年红花郎酒超标243%。

起云剂的台湾事件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

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主秘罗吉方今天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

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罗吉方口中的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

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

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

此一结果非常骇人,罗吉方获得杨女士报告,翻遍岛内外文献,都不曾出现食品添加DEHP. 台卫生部门决定通知检方,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 目前全台至少有156家业者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也扩大到近500项;台湾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低钠运动饮料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

台湾卫生部5月30日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成伟公司(盛香珍)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统一企业的有毒芦笋汁则卖到。马英九表示,塑化剂事件严重影响民众健康及打击台湾形象,“也许我也吃过这产品”,当局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请民众不要过度恐慌。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经初步核查,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近三年来没有受理过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有毒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但上海口岸发现一批今年自台湾进口的运动饮料中可能受到这一有毒添加剂的污染,目前该批产品已经开始召回。

日前,台湾查获新北市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掺杂了有毒化学物“邻苯二甲酸酯”,而且有毒起云剂已经被多家台湾食品饮料企业使用。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介绍说,5月24日质检总局接到台湾方面的通报后,立即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调查。经初步核查,上海进口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信息追查当中发现,上海口岸2011年3月份进口了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有台湾方面通报的起云剂。对这些产品,进口商已经采取召回措施。到5月26日晚,进口商已经从市场上召回4800多瓶,目前库存还有518箱。除上海口岸之外,其他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没有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的所列批次的饮料产品进口。 台湾毒饮料事件越滚越大!最新消息是,除名牌食品外,还有多家厂商使用昱伸公司制造的黑心起云剂,并长期外销至、菲律宾、美国等地,跃升国际食品安全事件。据悉,美国十分关切此事,要求台湾方面给个说明。台卫生部门表示,已经紧急通报世界卫生组织(WHO),并透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管道通知。

台湾爆发首起黑心饮料事件,台行政部门负责人吴敦义昨日表示,台湾产品销售到海外,就必须担负起国际义务,务必要追查所有问题产品流向,做好下架回收工作,确保所有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不是道歉就可了事 。吴揆强调,不肖业者生产黑心起云剂,危及民众健康,这不是道歉就可以解决的事,必须依法严办。  新北市昱伸公司调制含有塑化剂(DEHP)的起云剂,已知至少有40多家中下游业者受害。除悦氏运动饮料外,长庚生技、鲜茶道、台湾比菲多也惊传受害。长庚生技证实,其生产的“孅美健康饮草莓口味”遭塑化剂污染,已紧急下架。

连锁饮料店鲜茶道也蒙受其害,目前暂时将苹果红茶和鲜果绿茶下架,鲜茶道业者也向消费者致歉。  其他饮料大厂昨日也纷纷自清,黑松、味全、统一等公司一致强调,起云剂是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物,经过清查,并没有向昱伸公司和协成化工购买原料,为证明清白,也将产品送验。

美方关切要求台说明 。据了解,不只台湾厂商受害,国外厂商也受波及。台中1家原名盛香珍的成伟食品公司,在买了有问题的起云剂后,转售到菲律宾;南投埔里1家浓缩果汁工厂,以外销美国为主,美方得知后已要求我方说明。 这起黑心饮料风波,隐然变成国际食品安全事件。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康照洲证实,24日深夜主动向世卫组织通报此事,希望其他国家都能了解此事件发展,减少对民众的伤害。他强调,国际食品安全网络是世卫6大通联机制及技术性会议之一,过去很少接受台湾通报。卫生署也陆续透过外交、经贸管道,向美国、香港、越南、菲律宾通报此事,并透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管道,在23、24日通知食品安全窗口。

菲律宾卫生部属下的粮食暨药品管制局(BFAD)室助理鲍琳(Susi Pauline)表示,尚未接获相关通知,他们将主动展开清查,了解是否确有来自台湾的塑化剂进入菲律宾。卫生署指出,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昱伸制造起云剂时偷工减料,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引发这起风波。 近日在台湾地区掀起轩然大波的有害健康的非食用物质被加入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一事,引来国家质检总局的迅速跟进调查。2011年5月28日该局通报称,根据目前仍在进行中的调查,近3年未进口过台湾所通报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但上海口岸今年3月进口的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该“起云剂”。目前进口商已采取了召回措施。

除上海口岸外,其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未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所列批次的饮料产品进口。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即日起不受理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进口报检。

接到台湾方面通报后,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调查了解。经初步调查了解,近3年未进口过“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信息追溯排查过程中发现,2004年有3批台湾产“起云剂”从上海口岸进口,但均非台湾方面通报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

另查实,上海口岸2010年,共进口了3批“悦氏运动饮料”。其中,2010年7月、10月和12月分别进口75箱、121箱和60箱,均不在台湾方面通报问题产品范围。2011年3月进口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该“起云剂”。目前进口商已对这些饮料采取了召回措施。截止到26日晚,已从市场上召回4800余瓶,库存尚有518箱。 2011年5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通报了台湾地区食品添加剂“起云剂”的有关情况。据李元平介绍,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据媒体报道,“起云剂”能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DEHP会危害男性生殖功能,促使女性性早熟。 据李元平介绍,为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来自台湾地区相关添加剂和饮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防止问题产品进入。具体有如下几条措施:

一是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继续调查了解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起云剂”以及相关饮料产品进口报检及检验监管情况,并从即日起不受理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进口报检。一旦发现尚在口岸的问题产品,立即予以扣留;如果发现问题产品已流向社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立即责成进口企业实施召回。

二是加强从台湾进口有关食品的检验,凡检出DEHP的产品一律不准入境,不合格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同时要全面掌握从台湾进口食品的有关情况,密切关注台湾“起云剂”污染问题的动态,及时告知进口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是要求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立即开展对问题“起云剂”和台湾进口食品添加剂中DEHP成分的检测。

国家质检总局将保持与台湾有关方面的沟通,并根据事件进展情况,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新北市检方28日凌晨申请羁押3人。

据新北市卫生局28日凌晨透露,遭调查搜索的是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检方查出,该公司制造的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已经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检调部门带回实际负责人、登记负责人陈姓父子与财务负责人陈妻共3人。

台湾行政当局27日宣布即日起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起云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如果可以提出合格证明,才可重新上架。

当局卫生部门专家表示,合法的起云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与先前揭发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台卫生部门负责人邱文达27日在记者会上称,目前已下架果汁果酱类食品40000多公斤,运动饮料、茶饮类980000多瓶,益生菌类粉包262000多箱。

该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多达95家。此前,黑松、台糖、台盐、金车、白兰氏、盛香珍等大厂,陆续发现自家部分产品遭塑化剂DEHP污染,已主动向卫生部门通报。台湾卫生部门下属食品药物管理局已决定将问题产品区分为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类、粉状类、锭状类等六大类。上述类别之外的食品,没有受污之虞。

目前,台湾各地卫生部门已指定实验室,受理民众委托的塑化剂检测申请。27日上午,台北市卫生局已受理40多件检测申请。有民众表示,平常很喜欢喝运动饮料,现在紧张得要命,希望能早日知道结果。 2011年5月29日,台湾“卫生署”宣布5月31日为终止黑心“起云剂”(含有害健康的塑化剂)行动日,将在当天展开强力稽查,到各大通路清查问题食品是否已经下架。另外,也有“立委”建议,将将塑化剂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对违法行为加大打击惩处力度。

起云剂是饮料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在台湾塑化剂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据“社”报道,台湾“卫生署副署长”萧美玲29日受访时称,在稽查含塑化剂食品是否下架之际,台“卫生署”将检讨加强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要求业者加强每个环节的品管,确认不含黑心原料。

台卫生部门宣布,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酱果冻、胶囊锭状粉状等5大类食品,凡含有“卫生署”确认塑化剂污染“起云剂”及其相关产品者,必须立刻下架回收;如使用“起云剂”者,必须于5 月31日零时前提出安全证明,否则禁售。

据悉,配合终止黑心塑化剂行动,5 月31日由台湾各地卫生局会同检调单位展开稽查行动,违法贩卖问题产品者,将依法开罚,请食品业者和通路业者不要轻忽当局执法决心。 随着塑化剂风暴延烧,台立法部门也动作频频。继“立委”黄义交提案将恶意添加、伤人健康者视为“准千面人”,最高可处7年徒刑后,“立委”张显(微博)耀昨天也建议,将塑化剂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

2011年5月29日,张显耀举行“建构完整食品安全网”记者会,他认为现行“食品卫生管理法”罚则过轻,吓阻力道不足,提出塑化剂改列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建构食品履历制度等护措施。

他表示,目前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将塑化剂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业者仅需申报;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后,则须向主管机关登记、报备、管制,当局与地方主管机关都有权或禁止相关运作,处罚也会加重。

他并建议比照美国与欧盟建立食品履历制度,让消费者购买的同时,可追溯、查询产品或加工品的来源及制程。

依岛内现行“食品卫生管理法”,行政罚最重只能处30新台币万元罚锾;就算是“致危害人体健康者”,最高也只能处3年有期徒刑、并科90万元新台币罚金。 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截至6月15日已超千项,涉及厂商302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款“染毒”产品中测出了新的塑化剂种类DBP,其毒性高出此前发现的DEHP和DINP塑化剂。

5月23日,台湾卫生部门通报称,岛内最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添加可致癌的塑化剂DEHP。随后,另一家起云剂供应商宾汉香料化学公司也被曝光非法添加另一种塑化剂DINP。很快,“塑化剂”从台湾普通消费者一无所知的专有名词变为当地媒体的每日头条,演变成一次席卷全台的“塑化剂风暴”。

目前,对塑化剂的调查已扩大至包括DEHP、DINP以及DBP、BBP、DMP、DNOP、DEP、DIDP在内的全部塑化剂种类。岛内监管机构同时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起诉宾汉公司案犯

台湾检方板桥地检署6月侦结宾汉公司贩卖黑心起云剂案,负责人陈哲雄夫妇和两个儿子全被起诉。相较于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犯后向社会道歉,宾汉负责人一家却说,不知道塑化剂对人体有害。检方认为陈家四人毫无悔意,分别求处重刑及罚金共8600万(新台币)。

检方依三罪起诉陈哲雄一家。67岁的陈哲雄求处徒刑25年,并科罚金1000万元;59岁的陈妻王粉求处20年,并科罚金800万元;35岁的陈哲雄次子陈威丞15年,并科罚金500万元;36岁长子陈威铨十年,并科罚金300万元。宾汉公司则被求处罚金6000万元。

另外,检方查封陈哲雄家族上亿元资产,包括台北市基隆路二段三间房屋、长沙街两间房屋、宾汉土城厂房、三辆轿车、存款149万多元及市值150万元的股票。

检方在起诉书中痛批,陈哲雄及妻儿为牟暴利,制造含毒起云剂,欺瞒下游厂商,使厂商误将含毒起云剂加入民生食品中;部分含塑化剂商品更外销海外,重创台湾企业的外部商誉。

据悉,陈哲雄等在调配起云剂时掺入塑化剂 (DINP),贩卖给统一企业、泰华油脂、美达食品、津津、名牌食品(悦氏)、爱如蜜及千宾香精原料公司等七家厂商。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统一企业公司向新北市宾汉香料公司买起云剂,长达20年。板桥地检署昨天传唤统一公司干部调查,该名干部证实,统一向宾汉公司购买起云剂已经有20年,由于宾汉都出具食品添加物许可证,他们没想到,宾汉竟会把塑化剂加入起云剂中。

起诉昱伸公司案犯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起云剂案,日前由台湾彰化检方侦办终结。检方依“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等罪,求处塑化剂事件祸首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25年徒刑。 彰化检方13日依“诈欺”、“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起诉赖俊杰、简玲媛夫妇以及简玲媛胞弟简钧恒,供应塑化剂原料给昱伸公司制售黑心起云剂的金童企业负责人潘淑兰。

检方认为,四人为逞一己私利,置广大消费者健康不顾,其所为引发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使不知情厂商蒙受重大损失。四人犯后又无悔意,还饰词狡赖、态度恶劣,依法一罪一罚,求处赖俊杰有期徒刑25年,并科罚金1000万元(新台币,下同);简玲媛20年、罚金700万元;简钧恒20年、罚金700万元;潘淑兰15年、罚金500万元;另对昱伸公司罚2亿元,金童公司罚1亿元。

据媒体转述,赖俊杰在移审时说“我错了,对不起社会”。法官对他裁定延押、但解除禁见。 台湾板桥地方10月28日审理宾汉公司涉嫌制造贩卖黑心起云剂案,依诈欺等罪,分别判处宾汉老板陈哲雄、王粉夫妇13年、10年徒刑,两子陈威铨、陈威丞无罪。全案可上诉。

检方经过调查指控,宾汉公司涉嫌在2005年8月至今年5月底,为节省成本、增加食品稳定度,在制造起云剂过程中,违法添加塑化剂DINP,并将黑心起云剂贩卖给统一、津津、悦氏及爱如蜜等七家知名下游厂商。板桥地检署6月间侦结本案,以制造贩卖妨害卫生物品罪及诈欺等罪嫌,将宾汉实际负责人陈哲雄、担任会计的其妻王粉、协助制造起云剂的大儿子陈威铨及挂名负责人的小儿子陈威丞起诉。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起云剂/塑化剂风暴2011年引发全台湾消费者恐慌,“消基会”替561名消费者向33家业者提出25亿元(新台币,下同)创纪录团体诉讼求偿金,但新北地院2013年10月17日引用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的塑化剂卫教手册,指称塑化剂经人体代谢后,48到72小时就会排出,对健康没损害,仅判赔120万元,其中一家厂商仅须赔偿9元。

“卫生福利部”发言人王哲超解释,塑化剂前年引发民众恐慌,才邀集专家学者撰写《食品中塑化剂污染卫教手册》,教导民众对塑化剂的正确认知,该手册虽叙述塑化剂可在48至72小时内全数排出体外,但也提及长期大量摄取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法官却只采用一小部分内容,且事前未向“卫福部”咨询,“将提供塑化剂对人体危害的研究给消基会,支持上诉。”

撰写手册的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教授李俊璋说,塑化剂确实代谢快,但这是指单次接触,若法官只着眼代谢快,却未评估长期暴露对人体的影响,“表示法官对这毒物的认识不够。”

新北地院发言人樊季康说:“几乎所有厂商都拿手册内容来辩解,‘消基会’没要求法官进一步调查证据。民事诉讼当事人应负责举证,法官只能就双方提出的事实和证据判断。”

2011年3月,“卫生署”(已改制“卫生福利部”)检验健康产品,意外发现含塑化剂,全面清查后确认祸源来自新北市昱伸、宾汉公司,影响扩及全台湾,包括统一等逾300家厂商产的运动饮料和果汁,都验出含塑化剂,所有产品全数下架销毁。

法官认为厂商须对产品安全负责,但受害消费者求偿医药费、减少劳动力等,都没提出证明文件,无法判准;至于惩罚性赔偿,考虑统一等厂商在不知情状况下误用,恶性极低而不罚,另昱伸、宾汉虽恶性高,但和消费者无直接消费关系,也未判准。

至于占求偿金额大宗的慰抚金部分,因遭求偿厂商提出“国民健康署”官网上《食品中塑化剂污染卫教手册》为证,该手册提及塑化剂DEHP会在24至48小时由尿液及粪便排出;塑化剂DINP亦会在72小时排出体外,而受害者无法提出塑化剂会对健康造成损害,自然没有进一步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也未判准。

最后仅依据200余名消费者提出的购买单据,判统一等16家厂商共须退费赔偿120万余元,其中最高额是百晟公司84万余元,出产悦氏运动饮料的名牌食品赔最少,仅须赔9元,另塑毒源头昱伸、宾汉须和16家判赔厂商负起连带赔偿责任。其他15家厂商,因消费者提不出购买单据,判免赔。

统一集团表示:“尊重司法判决结果。”名牌食品联系不上。酿成塑化剂风暴的昱伸、宾汉公司及上游金童公司负责人,均已遭判刑8到15年刑度,仅宾汉仍上诉三审中,其余均已定谳。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有哪些?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

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 、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

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农药残留含敌敌畏、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等。

拓展资料: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谣言:

涂蜡蛇果:蛇果表面全部是蜡,并且可被打火机点燃。文章还配有图片,图片中,一名所谓的“消费者”一手拿着红色蛇果,另一手握着小刀置于蛇果表面,而在蛇果的表皮上则是满满一层白色蜡状物质。文章还这样告诫读者:“记住吃苹果削皮,否则您吃到肚子里的不是营养,而是满嘴的蜡!”

辟谣:这是一个2012年的“陈年”谣言。苹果外面涂的是食用果蜡,涂蜡本来就是为了保持水果新鲜度而采用的常用方法,不仅从外国进口的蛇果会被打蜡,那些非本地出产需长途运输的也都会被打蜡。据悉,这类蜡是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对人体无害,其作用主要是保鲜,防止苹果在长途运输、长时间储存中腐烂变质。

“胭脂虫”染色饮料:这则谣言最早出现于2012年,近日又被这篇文章“旧饭重炒”。文中声称星巴克咖啡店被爆出使用压碎的“胭脂虫”尸体作为添加色素为其草莓口味星冰乐染色。文章还将星巴克饮料与胭脂虫尸体的图片放在一起,引人猜想。

辟谣:星巴克的确使用过一段时间胭脂虫红,在被指出后已改用番茄红素,但星巴克停止使用这类天然色素并不是因为其安全问题。胭脂虫红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也是我国认可的食品添加剂。但由于国内产量较为稀少,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因此相对昂贵,价格在每千克2600元左右。

“毒饮料”果粒橙:“果粒橙也出事了”,看到这类标题,您是否感到眼熟?文中提到可口可乐公司承认旗下果粒橙饮料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浓度虽未超标,但专家指出多菌灵可致脑麻痹、肝肿瘤。原文甚至搬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香港中文大学等行政部门与高校名称吸引大众眼球。

辟谣:这依然是一个“陈年”谣言。可口可乐曾主动向FDA报告旗下产品果粒橙的巴西产地原材料检测出多菌灵,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评估,确认其使用产自巴西橙汁的饮料是安全的。多菌灵在欧盟和橙汁原料产地巴西是允许使用的,欧盟限量200ppb,这次检出浓度为35ppb,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在中国,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为多菌灵成分“未检出”,因此消费者无需对市场上的果粒橙产品担心。

兰州“砷”拉面:“兰州拉面”也未能在此文中逃过“被黑”的命运,并且一“黑”则黑一片。文章称:“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让面粉更有弹性的拉面剂,其主要成分是蓬灰,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

辟谣:该谣言最早出现在2013年。兰州牛肉面传统工艺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灰”就指蓬灰,加入后可使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后来,该工艺被拉面剂替代,就是对蓬灰进行提纯,摒除有害物质。目前兰州市场使用的是由兰大、交大及相关企业研制的拉面剂,已通过有关安全认证。

黄瓜“避孕”:“绝育黄瓜:被涂避孕药吃了会绝育”,称市场上卖的头顶鲜花的黄瓜都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的黄瓜,人吃后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后果。

辟谣:这个“陈年”谣言可以追溯到2011年。人们常说的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动物激素,对植物性的黄瓜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作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具有激素作用,而避孕药中也含有激素,经过不实传播,就产生了黄瓜使用避孕药的谣言。

警惕这些重出江湖的陈年谣言——人民网

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

问题一:中国近十年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2009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

2011年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2012年酸奶明胶事件

皮革提炼制备毒胶囊事件

2014年福喜臭肉门事件

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染色的血馒头,健康元的地沟油,酸奶里的明胶。每一年都会有震撼国民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福喜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据报道福喜其他地区工厂依然正常生产,只是每天三次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抽查,而截至目前,福喜集团依然没有对发生在中国子公司的食品安全事件作出直接正面的道歉并表示承担责任,承诺的公司内部调查报告也迟迟没有提交相关部门。而福喜下游的“小伙伴们”在这一刻都步调一致的表示,排查、下架、我们是安全的。

大家怎么说

根据凤凰民调,截止7月22日15时,对于麦当劳肯德基不断被爆出供应商产品问题,43.79%表示对麦当劳肯德基质量把控感到失望,28.08%的人表示一直都不信任这些产品。22.12的人表示问题是在供应商,无良奸商太多,防不胜防。

关于“你还会吃这些洋快餐”这个问题,75.72的网民表示不会再吃,但也同时有高达13.81%的人表示因为没有什么食物能保证绝对安全所以会继续吃。

而对于为什么总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74.57%的人认为处罚力度太轻,违法成本太低是根本原因,13.34%的人认为是监管不到位,10.92%的人认为是缺乏商业道德。

民调还靠谱吗?

根据民调不难发现,民众对这些洋快餐表现出充分地不信任,更是有四分之三的网民直接表示以后不会再吃,真的是这样吗?距离去年麦当劳冰块菌落超马桶事件发生未满一年,当时民调也同样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人表示不愿再次光顾。不到一年时间两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而每天麦当劳肯德基依然门庭若市,只是比以往多了一张部分产品下架通知,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民调不靠谱?还是投票的民众不靠谱?还是民众的嘴跟点鼠标的手打架了?

怪福喜还是怪自己?

从过往小食品商被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到如今外资食品巨头深陷其中,我们不得不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国外,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会被法律处罚到倾家荡产,会被街坊邻居唾弃,会被行业市场抛弃。而在中国,民众早已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中麻木了。事件发生、 *** 查封、公众谴责、然后回头再吃。吃一次,死不了人更是成为食客们最好的内心辩解。民众的这种饮食思维,给食品安全事件,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汉奸?汉奸?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愈发突出,而外企中新兴的一批中国高管也凭借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漂亮成绩成为各大公司年会上最风光的人物。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的才能被世界认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事实是目前国内的确存在一批外企中国籍高管,打法律擦边球,压榨中国员工,违背商业道德,至百姓的健康于不顾,只为刷出漂亮的财务报表,换取外国老板的开心,只为给自己脸上多贴两张金条。

福喜员工爆料公司总经理直接授意工人使用过期肉,修改出厂日期,也许福喜美国的老板并不知情,但福喜中国总经理授意使用过期肉这一消息已经基本坐实。我们不禁要问,出人健康换取个人名利的行为,和当年出人只为换取侵略军欢心的汉奸有什么区别?

洋快餐,你们是“躺”了吗?

福喜事件曝光后,麦当劳肯德基第一时间下架并查封相关问题产品,并立即在公众媒体上登报澄清,漂亮的危机公关给反应迟钝的中国同行们深深地“上了一课”。可细看声明,全篇内容除了自我检查,保证安全,请民众放心,下架部分产品外,找不到一个表示歉意,责任的词,好像自己也成为福喜事件......>>

问题二:中国近几年频发食品安全事件的省份有哪些 广东,福建,浙江,湖北。

问题三: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有那些? 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而近十年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从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广州市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陈化粮”事件、 “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造“新鲜红枣”事件、“毒豇豆事件”、“假葡萄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发生、接踵而来,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多次幽灵重现,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使用双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水产品养殖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等恶招屡禁不止,在国家针对性出台《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近四年、实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两年的2011年仍相继曝出“染色馒头事件”、“宜昌毒生姜事件”、“毒豆芽事件”、“一滴香事件”、“瘦肉精火腿肠事件”、“水玻璃碱水面”,今年4月份发生的“毒胶囊”事件,现已逮捕13人、刑拘54人,全国、司法全面介入,加大力度追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食品怎么了?中国的食品安全的症结何在?  人们――包括媒体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往往先大骂某些食品制造商黑心无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话锋一转就开始骂监管部门监管缺位、渎职失职、“马后炮”监管。制作伪劣有毒食品的商家固然是罪魁祸首,监管部门自然也要负监管责任,而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却并未被细究。

问题四:中国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有哪些 楼上下的那位说不法分子为了钱不择手段,你看到的只是表面更深的问题你并没有看到。

1:中国食品安全是完全没有底线的国家,现在没有安全食品,除非你有本事能买到 *** 食品!

(即使能买到估计也是假货,呵呵)

2:等你有病了去医院看病,猛花钱,光拍一个片就要你好几百,

3:一生积蓄全部投给了zf的腰包,这不挺好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其不如说是用百姓的命来填的。

问题五:中国近几年发生了什么食品安全事故(亲,详细点!) 2012年国内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辛拉面“致癌门”

9、张裕葡萄酒“农药门”

10、立顿“毒茶”

11、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2、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3、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4、三元食品“早产门”

附,网上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杭州毒蜜饯

22、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3、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4、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5、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沈阳“毒豆芽”)

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

3、2011年4月13日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雀巢“砷含量”超标)

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牛肉膏” 事件)

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

问题六:近几年中国有哪些有害食品安全事件? 1998年春节前,山西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进行出售,短短几天时间,朔州、大同等地先后发现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患者呕吐、头痛、呼吸困难,其中近30人死亡。后经鉴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2005年1、苏丹红事件――这次是辣椒酱,下回是咸鸭蛋2、立顿速溶茶风波――产品无罪引发标准质疑,中国比外国人的命不值钱3、光明回收奶事件――凸显过期食品监管隐患4、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呼唤建立问题食品召回制5、广东潮安果脯遭“”事件――“株连”是难躲避的市场法则6、雀石绿风波――禁令不能成为一纸空文,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是问题关键7、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8、哈根达斯无证作坊事件――洋名牌并不等于高质量9、三鹿“早产奶”风波――行规和常识发生碰撞.(这个牌子早有问题) 2006年1、可乐含苯: 洋品牌误导青少年 肝脏不好建议少喝.2、福寿螺致病:餐饮业缺乏监管3、毒猪油事件:浑浊可能是混杂油 4、美国“毒菠菜”、加拿大“毒胡萝卜汁”:洋品牌进入中国被同化5、 瘦肉精中毒:买肉要选有瘦有肥“五花肉”。贵是贵,还不放心6、“苏丹红”咸鸭蛋:触目惊心。群体行为,主要销售市场居然是首都北京。7、“嗑药”多宝鱼,有毒桂花鱼、问题老虎斑::吓得无人敢问津,广州人吃得多 2007年龙凤与思念问题速冻食品深圳撤柜 07/04/12 上海星巴克售过期苹果汁 07/07/30 五粮液幸运星糖精超标 07/11/01 北京王致和豆腐乳被指保质期内发霉 07/11/08 味全食品旗下奶粉被查出致病菌 07/11/21 台湾婴儿配方奶粉检出致病菌 07/11/27 香港的Godiva朱古力遭停售 07/12/03 乐事薯片等23种进口食品抽查不合格 07/12/10 南昌:统一方便面吃出烟头? 07/12/12 浙江义乌:多美滋奶粉中出现小蛆 08/01/07

问题七:列举中国近两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上海苏丹红事件,瘦肉精 台湾塑化剂 食品添加剂

问题八:近几年国外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啊??? 太多了,每个月都有好几个这样的国际新闻

比如去年四五月

●4月以来 日本“食品福沃斯”公司旗下“惠比寿烤肉酒家”多家连锁店向顾客提供未经清洁加工的生肉产品,从而引发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先后已有4人死亡。

●4月11日 瑞典宣布:在欧洲出售的雀巢婴幼儿食品里可能含有大量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婴儿每天进食两次米糊等食品,砷吸入量会比单独喂母乳高50倍,镉高150倍,铅高8倍。

●5月5日 韩国质检部门通报,在韩国市面45种抽检的乳制品中均发现微量甲醛。由于每日乳业旗下的“金典名作”婴儿奶粉也有出口到国内,且为韩国原装进口,引发消费者关注。

美国经常有牛肉末ecoli 大肠杆菌污染的警告,疯牛病引起食品卫生的问题也曾经闹得很大

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现在美国从事蛋白质应用方面的研究。他指出:

“美国的许多食品事件没有让美国呼小叫‘还有什么是安全的’,但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就会被炒作成‘没有什么可吃’。”云无心在微博上说,中国食品固然问题不少,但是他们所说的“食品令人放心”的国外也只是“想象中的国外”。如果他们对国外食品的了解跟我一样多的话,就会明白:按照他们的标准,至少在美国也没有什么食品是能吃的。云无心以其多年在美国生活和进行科研的经验,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食品安全原貌。

问题九:求近10年食品安全案例,越多越好!不用太详细,介绍一下事件名称就好。 2011

1、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15日 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消息曝光后,河南多家商场紧急下架双汇食品。

同类事件回顾:

1998年5月,刚回归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请客人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恶性事件,经香港《东方日报》等传媒竞相报道,惊动了 *** 高层,才终于撕开了“瘦肉精”在中国危害的黑幕。内地传媒也纷纷跟进。1998年中国内地首次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从外地回广州探亲的王小姐投诉,她一家6口进食了含“瘦肉精”的猪肝后,发生手脚颤抖、头痛、气促等不适。虽然此前曾在内地市面上售卖的猪肝中检测出“瘦肉精”,但进食含“瘦肉精”食品导致发生食物中毒,在内地还是首次。

1999年4月,上海两名运动员又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在尿检时呈阳性而被禁赛。

1999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查处“瘦肉精”等违禁兽药饲料,并出台农牧发[1999]1号文件,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瘦肉精”的规定。

2001年11月17日,北京发生了首例“瘦肉精”中毒案:11月2日晚,陆续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4位中毒患者,在午餐时曾集体进食过猪肝,随即表现出肌肉震颤、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北京市卫生局在对北京市场上的86头生猪的抽检中发现,“瘦肉精”的检出率为25%。

2001年8月30日 ,浙江省桐庐县发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集体中毒事件,现已发现中毒群众180余人。

2006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300多人中毒入院。

补充“毒血旺事件”

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浸泡的血旺。 由于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

ke./view/5384851

2010

2、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3、麦乐鸡事件: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4、“紫砂门”事件:2010年5月23日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 *** 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5、地沟油事件: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 *** 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

塑化剂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危害

不久前,广州食品安全信息网发布消息称,同济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食用油塑料桶的增塑剂对人体有害。“用塑料桶装食用油,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消息称,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的课题组,曾经分别采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豆油。测定后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据推断,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塑料容器。这种增塑剂对男性生殖系统有毒害作用。   台湾最近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说是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对此,人们最想知道的是,起云剂是什么,有什么用?塑化剂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分辨食品有没有添加塑化剂?如果吃了含有塑化剂的食物,我们怎么才能消除这个危害?   塑化剂用来增加材料柔软性   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版泥灰、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 EH 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另有原因。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原来,这些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被检测出来后,引发了这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关注。最早发现DEHP污染的台湾检测部门工作人员,本来也以为DEHP来自食品包装污染,但通过对包装的检验排除了这种可能。后来经过追查,才发现了“毒起云剂”这个源头。   起云剂不是食品添加剂----食用起云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起云剂”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作乳化香精。它一般用在橙汁饮料等产品中,作用是增加饮料浊度、稳定饮料体系。它属于增稠剂、乳化稳定剂的范畴,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胶、乳化剂、葵花油、棕榈油等。对这些成分的使用范围和在食品中的含量限定,国家有明确的规定。   “起云剂”和塑化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只是因为用塑化剂D EH P代替棕榈油,加到食品中后,能达到和正规“起云剂”比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D EH P来生产“起云剂”。从作为非法食品添加剂这个角度来看,这起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具有一定相似性。   儿童更容易受到DEHP的危害   对DEHP安全性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它的类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儿童比更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尚在母亲体内的男性婴儿通过孕妇血液摄入DEHP,产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妇血液中的D E H 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变细、与生殖器距离变短、下降不全等症状。   也有研究发现,与DEHP或类似物质接触较多的人群中(例如从事PV C塑料生产行业的人),肿瘤、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中的女性易发生月经紊乱和自然流产,男性的精子活性也似乎受到了影响。此外,DEHP在肥胖症、心脏中毒等疾病中也可能发挥一定影响。不过,它在致癌性方面则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   DEHP在塑料中并非采用牢固的共价结合,比较容易从塑料中脱离,进入环境或人体中。   研究认为,普通大众接触DEHP的途径主要是饮食。食物和水可以通过与塑料包装接触而吸收DEHP.2007年6月,欧盟曾在中国出口的油浸式食品中检出过DEHP,其来源是瓶盖中软质垫圈污染了食物。   此外,儿童将含有DEHP的塑料玩具放入嘴中也是一个产生危害的途径。我国生产的某些塑料玩具曾经多次被欧盟或美国退回,也是因为其中DEHP超标,而这些玩具对于尚处在发育期且喜欢咬玩具的孩子来说是有潜在危害的。

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哪些?

1.双汇瘦肉精

2.染色馒头

3.肉类“变身”事件

4.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5.回炉面包

6.台湾塑化剂风波

7.“地沟油”事件

8.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9.速冻食品病菌门

10.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11.可口可乐中毒

12.快餐业勾兑事件

1.双汇瘦肉精

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有媒体 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馒头都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3.肉类“变身”事件

2011年4月份媒体有关于“牛肉香膏”的报道称牛肉香膏能让其他肉类短时间内变成“牛肉”,另外有报道称“神奇道具”可将鸭肉变羊肉。

4.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2011年4月,沈阳市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据了解,这些豆芽中被检测出亚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

5.回炉面包

2011年4月12日,广州甜心客面包店内部员工爆料称他工作的地方将过期产品回炉继续销售,“再生面包”在厂里是公开的秘密。面包回炉再造已有3年历史,而公司迄今未接到过吃面包导致食物中毒的投诉。

6.台湾塑化剂风波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7.“地沟油”事件

2011年6月,记者历经一个月、数千里艰难追踪,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其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

8.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2011年8月,浙工商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例行抽检中发现,血燕中亚盐的含量严重超标350倍之多,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

9.速冻食品病菌门

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陷“细菌门”。

10.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2011年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联合利华有限公司“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3倍多。稀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好坏取决于其浓度的高低,过量摄入将对人体造成危害。

11.可口可乐中毒

2011年11月28日,长春市民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草莓味果粒奶优中毒1死1昏迷。可口可乐公司三次声明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对产品留样检测显示,所有指标合格。

12.快餐业勾兑事件

2011年快餐业巨头味千拉面、肯德基等先后陷入“骨汤门”、“豆浆门”,另外还有山西老陈醋勾兑事件以及香港媒体报道的“化学酱油”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知名企业诚信问题的担忧。老百姓认的是你的牌子,你的服务,你的诚信,倘若辜负了这份信任,那只好敬而远之了。

2011年,“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忧思。

答案A

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要求加强监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①③正确。②是从经营者角度而不是从角度提出的措施,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因而发挥市场的作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④错误。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dl5w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