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茅山第一人

茅山第一人

茅山第一人

茅山第一人,是指在中国道教茅山派中的最高领袖,通常被称为“茅山掌教”。

茅山派是中国道教的一个世家,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王重阳,被尊称为“王真人”。茅山派的传承先后经历了王重阳、孙思邈、封真、周伯通等历代掌教人物。

而至于茅山派中的第一人,通常指的是掌教人物中最尊贵的一位,其身份地位和道学修为都是最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掌教人物都可能被尊称为“茅山第一人”。例如,明朝永乐年间的掌教人孙承宗,就被誉为“茅山第一人”,他在茅山派的发展和传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茅山第一人是一个具有象征性和荣誉感的称谓,代表着茅山派内最高领袖的地位和威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茅山道术的创始人是谁?

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且尊三茅真君为祖师爷,故名茅山派。

一种说法是在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于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遂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茅氏三兄弟得道于茅山,于开创茅山道派。后来才有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

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他编写的 《真诰》一录茅山道教的传授历史,人数在百人以上。

此派主修上清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神、通经、修功德,兼修辟谷、导引和斋醮。

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北宋时与龙虎山 、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 ,号称三山符箓。元代以后归并于正一道。

扩展资料:

茅山派的现任掌门为周传明,男,道号空灵子,广西南宁市人。茅山乾坤堂的创建者、茅山乾坤派当代掌门、茅山仙法传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第22代弟子(道号周理明)、龙虎汉嗣天师府传度的弟子(道名周罗明)。

1983年开始修习茅山仙法,而后承蒙多位隐世高师倾心授其所学。在潜心修练期间,多次得到隐态高师的阴传,从而较为系统地师承了茅山仙法,并得到指定为茅山仙法传人和茅山乾坤派掌门。现主要担任茅山派掌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山派

茅山派创始人是谁

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且尊三茅真君为祖师爷,故名茅山派。

一种说法是在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于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遂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茅氏三兄弟得道于茅山,于开创茅山道派。后来才有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

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他编写的 《真诰》一录茅山道教的传授历史,人数在百人以上。

此派主修上清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神、通经、修功德,兼修辟谷、导引和斋醮。

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北宋时与龙虎山 、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 ,号称三山符箓。元代以后归并于正一道。

扩展资料:

茅山派的现任掌门为周传明,男,道号空灵子,广西南宁市人。茅山乾坤堂的创建者、茅山乾坤派当代掌门、茅山仙法传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第22代弟子(道号周理明)、龙虎汉嗣天师府传度的弟子(道名周罗明)。

1983年开始修习茅山仙法,而后承蒙多位隐世高师倾心授其所学。在潜心修练期间,多次得到隐态高师的阴传,从而较为系统地师承了茅山仙法,并得到指定为茅山仙法传人和茅山乾坤派掌门。现主要担任茅山派掌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山派

茅山道士的创始人是谁?

茅山道士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称为茅山道士。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以后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的茅山宗发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均极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宋朝至明朝时期茅山宗与各派所融合,不复存在。

三国中中国茅山道术第一的是谁

开创者是陶弘景,茅山道术最为世人尊崇,也是道教体系最神秘难修的一派。 茅山道术又称茅山术,主要是以“驱”为主,以“降”为佐,主要原理是激发人体的潜能并借助一些符咒的力量驱散、降服或者封印妖魔鬼怪。茅山术讲究一切妖魔概无诛灭之理,其行虽恶自有天谴。许多茅山术的传人并非道士,就像的算命先生大多也不是道士一样,只不过通晓道术罢了。

真正的茅山术博大精深,而真的茅山术传人不但要精通自家的茅山术更要通晓宿土,的理论以及全真的修身。茅山术也是道教诸派极为一体的体系。茅山道术的真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不逊于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但亦“不是坊间江湖术士”所称“十载寒窗、刻苦”,就能“无师自通”的。 茅山道术最为世人尊崇,也是道教体系最神秘难修的一派。

茅山道术第一代掌门人是谁?

陶弘景开创茅山宗。茅山宗在隋唐出现了元朗、司马承祯、吴筠等道教大师,他们撰作了一些重要的茅山派道经。

茅山第一代道士是谁

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泒。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称为茅山道士。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茅山派第一代掌门人是谁?

陶弘景开创茅山宗。茅山宗在隋唐出现了元朗、司马承祯、吴筠等道教大师,他们撰作了一些重要的茅山派道经。

宗承上清派的茅山术创始人是谁?

茅*术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一种神秘的道术,据说用纸符施咒之后能够驱鬼、降魔。民间有许多关于茅*术的传说,光怪陆离,令人心生敬畏。那么,宗承上清派的茅*术,其创始人是谁呢?现在就来了解。

茅*术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而茅山宗主要宗承道教的上清派,据说主要是因为东晋兴安二年(364年)道士杨羲声称南岳魏夫人魏华存传授给他上清众经31卷而得来。

到东晋末年,道士王灵期对上清派加以增饰,开始广泛流传。至陶弘景时,茅山成为上清派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以后的上清派被称为茅山宗,后世也由此认为茅山宗以及茅*术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而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称为茅山道士。

茅山派也分为南北茅山道教,北派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这里的创始人为葛洪。茅山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师陶弘景外,在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汉时有高道李明、左慈等;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杨羲、许谧、许翙与着名的南派道教大师葛洪等;南北朝时有科仪大师陆修静、孙游岳等;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可谓是高道辈出,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

茅山派是道教宗派中极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素有“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和“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之美誉,并被标举为道教的代表,其法体系和修道思想几乎涵盖了道教史各个时期的内容,因而极具典型。

茅山派创立教派之初,教中严谨的教规、严格的教导,尤其是对每一位门徒都以人格的心术是否光明磊落为要求,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茅山道士”,必定在拜师之下,经过“漫长的磨练”以及“人品的教导”才能真正“功力高深”,成为“正派的茅山道士”。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茅山派的祖师是谁啊?

茅山传承分别是

【祖师】

三茅真君:

茅盈、茅固、茅衷

【茅山历代宗师】:

伪元时期茅山宗追尊历代宗师如下:

第一代太师 为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魏华存

第二代祖师 至德真君杨义

三代真师 至仁真君许穆

宗师 为元一真人许翙

第五代宗师 马郎

第六代宗师 马罕

第七代宗师 陆修静(南朝刘宋国师)

第八代宗师 孙游岳

第九代宗师 陶宏景(梁国师)

第十代宗师 王远知(德广)(唐国师)

第十一代宗师 潘师正(唐国师)

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唐国师)

第十三代宗师 李含光(唐国师)

第十四代宗师 韦景晤

第十五代宗师 黄洞元

第十六代宗师 孙智清

第十七代宗师 吴法通

第十八代宗师 刘得常

第十九代宗师 王捷霞

第二十代宗师 成延昭

第二十一代宗师 蒋元吉(吉甫)

第二十二代宗师 万保冲

第二十三代宗师 茅自英(宋国师)

第二十四代宗师 毛奉柔

第二十五代宗师 刘混康

第二十六代宗师 宣净之

第二十七代宗师 徐希和(宋国师)

第二十八代宗师 蒋景彻

第二十九代宗师 李景和

第三十代宗师 李景瑛

第三十一代宗师 徐寸经

第三十二代宗师 邢汝寿

第三十三代宗师 张天发

第三十四代宗师 薛汝积

第三十五代宗师 任元阜

第三十六代宗师 鲍志真

第三十七代宗师 汤志道

第三十八代宗师 蒋宗瑛

第三十九代宗师 景元范

第四十代宗师 刘宗昶

第四十一代宗师 王志心

第四十二代宗师 翟志颖

第四十三代宗师 许道杞

第四十四代宗师 王道孟

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第四十六代宗师 王天符

第四十七代宗师 ?

第四十八代宗师 秦真隐

第四十九代宗师 ?

第五十代宗师 邓自名

第五十一代宗师 薛明道

第五十二代宗师 陈德星

第五十三代宗师 任自垣

第五十四代宗师 王克玄

第五十五代宗师 吕景暘

第五十六代宗师 杨震清

第五十七代宗师 支克常

第五十八代宗师 朱崇润

第五十九代宗师 沈祖约

第六十代宗师 蒋德瑄

第六十一代宗师 徐祖谏

第六十二代宗师 戴绍资

第六十三代宗师 绍绩

第六十四代宗师 史怀仙

第六十五代宗师 张小峰

第六十六代宗师 杨勺泉

第六十七代宗师 王益泉

第六十八代宗师 钱养悟

第六十九代宗师 周继华

第七十代宗师 朱振阳

第七十一代宗师 许抱真

第七十二代宗师 钱观如

第七十三代宗师 文栖云

第七十四代宗师 许华岑

第七十五代宗师 陈及岩

第七十六代宗师 栾奉斋

第七十七代宗师 张玉壼

第七十八代宗师 龚企岩

第七十九代宗师 唐葵阳

第八十代宗师 张承钟

第八十一代宗师 杨昌靖

第八十二代宗师 张允中

第八十三代宗师 丁昌胤

光绪四年 第?代宗师 眭先凤

清朝结束以后,华阳洞灵官的职位自然随之消失,於是茅山宗师的职位,大概也就没有再传了。

茅山三宫中上清宗人,有几位活到「」以后,按照96字辈份,他们是第59辈眭先凤,第60辈施觉义,第61辈陈钦贤,第65辈王灏俊,第75辈黎顺吉(即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黎遇航)。

茅山宗的开创人

稍后于陆修静,南朝又出了个卓越的道教学者陶弘景。他对以往流行于南朝的葛洪金丹道教.杨羲的上清经箓道教以及陆修静的南天师道,又进行了总结和改革,开创了对后世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陶弘景及茅山宗,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市)。他的一生,经历了南朝宋.齐.梁等三个朝代。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方物.医术.本草等无不通晓。他曾从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学道教符图经法,算是陆修静的再传弟子。《云笈七签》卷五李渤述《真系》:

今道门以经箓授受,所自来远矣。……其陆(修静)君之教,杨(羲)许(谧)之胄也。陆授孙(游岳)君,孙君授陶(弘景)君。陶君搜摭许令(谧)之遗经略尽矣。

据《茅山志》说,孙游岳有弟子百余人,唯陶弘景是他的入室弟子,经法诰诀,悉相传授。

陆修静生平总括三洞,力阐道教;孙游岳甄汰九流,潜神希微;而陶弘景生平对道法之勤求穷究,著述道书之丰富,较之陆孙均有过之,可说是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他不仅继承了杨许所传之上清经箓,更是广泛搜访杨许三君之遗迹,据以纂《真诰》;他不仅重斋仪,更兼重烧炼黄白及医药服饵;他不仅力阐道教,更且主张三教融合,法无偏执;他不仅重道教经箓,更且重儒家谶纬。经过五胡乱华后,中原基本已经佛化,南有梁武帝下诏合道事佛,就连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躲在深山,也要在道馆两旁各修青坛和佛塔一座,以表两教双修,死后更是要用佛教的袈裟入殓,陪葬器物。齐文宣帝高洋崇信佛教,于天保六年(555 年) ,齐文宣帝高洋便灭道兴佛,强迫道士 削发为僧。据《资治通鉴》记载,高洋下令境内穿黄衣的道士要么归俗为民,要么剃度为僧,并连杀四位抗拒者,自此之后,北齐境内再无道士踪迹。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陶弘景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约之实,诉说自己痛苦之心境。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陶弘景一生勤于著述,纂《真诰》.《登真隐诀》,注《老子》等帕二百余卷,其中最著名的道教典籍为《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及《真灵位业图》。

陶弘景茅山宗传经,最重三君(杨羲.许谧.许翙)手迹。即东晋哀帝兴宁年间(公元三六三至三六五年)杨羲.许谧等托言众真降授所留手书遗迹。并据南齐颐欢所整理真人口授之诰,纂而为《真诰》。

据《云笈七签》卷一百七引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记载:

先生以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兴世馆主东阳孙游岳咨禀道家符图经法。虽相承皆是真本,而经历模写,意所未惬者。于是更博访远近而正之。成辰年(公元四八八年)始往茅山,便得杨许手书真迹,欣然感激。至庚午年(公元四九0年)又启假东行浙越,处处寻求灵异。至会稽大洪山,谒居士娄慧明。又到余姚太平山,谒居士杜京产。又到始宁山,谒法师钟义山。又到始丰天台山,谒诸僧摽及诸宿旧道士。并得真人遗迹十余卷。

标签: 茅山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8dzw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