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怎么写科普文章

怎么写科普文章

1. 科普文章怎么写

一、科普作品的特点及要求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

怎么写科普文章

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

2. 科普文章怎么写

如何写科普文章 发表时间:2010-06-10 发表者:李军 (访问人次:543) 科普作品的特点及要求(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

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李军(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

“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

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

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五) 知识性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如:“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而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就是开门见山点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要就桥,哪里有路,哪里也就可能有桥。

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

……”再看秦牧《海滩拾贝》,一开篇就用描述性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诱人的大海边:“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

如:“由此推算地球上的人口极限是80亿,如超过80亿,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所以,打开‘昆虫粮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是总结性结尾。有一篇题名为《健康长寿之路》的科普文在分析了造成衰老的原因、抗衰延寿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后,坚定地相信。

“……善于把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近代生命科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抗老防衰的正确途径,使更多的人达到健康长寿……。”这种有鼓动意味的结尾,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

除了这些技巧之外,在行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技巧: (一)比衬 有些事物和道理比较抽象、深奥,读者不易理解。作者这时就可以找出一些与表现对象相类或相对的、比较浅显、具体、为读者熟悉的比衬对象,将它与表现对象相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所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就会得到通俗、明白的反映,读者也就容易理解多了,比如,这段文字“原子真是小极了,……五十万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紧挨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直径那么小的一点儿。”就用了比衬手法把原子的“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二)比喻 比喻与比衬不同。比衬的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有某种共同点,而比喻的两个事物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只有某一些相似之外,比喻即是将这两种有相似之处的对象,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显示真正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

但要注意,做比喻的。

3. 怎样写科普小文章

如何写科普文章

北京老科总科普工作委员会 委员刘庆声

一、主题突出

一篇科普文章,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文章应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展开之前,要列出展开提纲。

二、概念准确

科普文章概念确很重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能出错。

三、内容新颖

科普文章要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概念、新知识、新说法。这就叫做“与时俱进”,现代科普文章应把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为己任。

四、具有深度

科普文章应有深度,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叙述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适当向一定的深度展开。

五、具有趣昧

文章能吸引读者,要使用生动活泼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语言。

六、文章紧凑

文章层次要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避免重复。

七、语言简练

能用简单的句子讲清楚的就不用复杂的句子,能用字数少的词汇说清楚的就不用字数多的词汇。

八、通俗易懂

科普文章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要把群众听不懂的“行话”变为群众易懂的“大众话”,用恰当的语言形象化。

九、有战斗性

科普文章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对封建迷信,歪理邪说要进行批驳。

十、篇幅不长

文章最好要在1000—2000字左右,最多不要超过5000字。

对上网站的文章不超过1000字。

以上意见,供参考。

看完你自己应该诙谐得

4. 科普文章该咋写

一、科普作品的特点及要求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

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

“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

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

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五) 知识性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如:“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而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就是开门见山点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要就桥,哪里有路,哪里也就可能有桥。

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

……”再看秦牧《海滩拾贝》,一开篇就用描述性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诱人的大海边:“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

如:“由此推算地球上的人口极限是80亿,如超过80亿,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所以,打开‘昆虫粮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是总结性结尾。有一篇题名为《健康长寿之路》的科普文在分析了造成衰老的原因、抗衰延寿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后,坚定地相信。

“……善于把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近代生命科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抗老防衰的正确途径,使更多的人达到健康长寿……。”这种有鼓动意味的结尾,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

除了这些技巧之外,在行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技巧: (一)比衬 有些事物和道理比较抽象、深奥,读者不易理解。作者这时就可以找出一些与表现对象相类或相对的、比较浅显、具体、为读者熟悉的比衬对象,将它与表现对象相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所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就会得到通俗、明白的反映,读者也就容易理解多了,比如,这段文字“原子真是小极了,……五十万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紧挨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直径那么小的一点儿。”就用了比衬手法把原子的“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二)比喻 比喻与比衬不同。比衬的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有某种共同点,而比喻的两个事物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只有某一些相似之外,比喻即是将这两种有相似之处的对象,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显示真正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

但要注意,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通常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喻一般的抽象道理,用熟知的事物比喻陌生的事物。

5. 怎样写科普类文章能拿高分【最好满分】

写学术论文一般首先要有一个好的Idea;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或实验手段对此问题深入研究;最后,整理结果,并在论文中写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方法,结果/分析,以及结论即可。

近年来,我多次收到国内知名科普杂志《百科知识》的邀请,给他们写一些关于纳米、航空方面的文章。在写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写科普文章和写学术论文有许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我关于如何写科普文章的一些体会。谈不上经验,如有不妥,还请批评指正。

首先,编辑一般都会在撰稿人熟悉的研究领域内选题,并约稿。接到编辑部的约稿后,要针对文章的命题做一个初步的构思,心里要有一个“文章大概都要写什么”这样一个框架。

第二,在网上、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仔细阅读这些资料并从中选择相关内容,同时将收集的资料按内容归类。

第三,根据收集、归类的资料对文章预先设想的框架进行调整,并将有用的资料有选择地纳入文章框架之中。此处,选用资料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

第四,用自己的话对各部分的内容重新组织,有必要时可添加自己的研究内容或评论。

第五,总览全文,认真措词,保证文章的通俗性、条理性与逻辑性。

第六,由于是科普文章,文章完稿后可让学生先读一读,看看文章是否通俗易懂。如学生觉得很难看懂,则需要对文章内容、措词、风格等重新调整。

第七,交给编辑,听取编辑部的意见。

总之, 几篇科普文章写下来,总得感觉是写科普文章更需要大量阅读、资料海选、精心组织和语句措词,写科普文章似乎并不比学术论文轻松。

最后,向所有从事科普相关工作的人员表示崇高的致敬!

抄的 自己看一看 (^o^)/~

6. 怎么写科普文

什么是科普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

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

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二科普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湖南廖郝同学的爸爸经常咳嗽,他通过长期、反复的观察,发现了风向与爸爸咳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查出了"罪魁祸首"--湖南橡胶厂的大烟囱里飘来很多烟气,里面含有二氧化硫,爸爸一闻到它,咽喉部就产生过敏反应,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他的《爸爸的咳嗽》这篇小论文主要是利用观察这一研究方式得出结论,属于科学观察小论文,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爬山虎能爬墙,这是许多同学所知道的。但是,爬山虎为什么能爬墙呢?武汉的熊斌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这与爬山虎的"触角"有关,接着他测算了平均每一米长的爬山虎茎干上有25个吸附在墙上的"触角",并作了"触角的拉力测定和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

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

7. 怎么写科普征文

科普文章(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

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

“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

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

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五) 知识性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如:“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而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就是开门见山点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要就桥,哪里有路,哪里也就可能有桥。

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

……”再看秦牧《海滩拾贝》,一开篇就用描述性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诱人的大海边:“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

如:“由此推算地球上的人口极限是80亿,如超过80亿,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所以,打开‘昆虫粮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是总结性结尾。有一篇题名为《健康长寿之路》的科普文在分析了造成衰老的原因、抗衰延寿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后,坚定地相信。

“……善于把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近代生命科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抗老防衰的正确途径,使更多的人达到健康长寿……。”这种有鼓动意味的结尾,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

除了这些技巧之外,在行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技巧: (一)比衬 有些事物和道理比较抽象、深奥,读者不易理解。作者这时就可以找出一些与表现对象相类或相对的、比较浅显、具体、为读者熟悉的比衬对象,将它与表现对象相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所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就会得到通俗、明白的反映,读者也就容易理解多了,比如,这段文字“原子真是小极了,……五十万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紧挨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直径那么小的一点儿。”就用了比衬手法把原子的“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二)比喻 比喻与比衬不同。比衬的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有某种共同点,而比喻的两个事物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只有某一些相似之外,比喻即是将这两种有相似之处的对象,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显示真正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

但要注意,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通常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喻一般的抽象道理,用熟知的事物比喻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喻高深的道理。

8. 怎么写科普作文

科普作文的写法

科普作文的操作流程是: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现场观察(或实验)──撰写文章可以概括为科普作文“四步走”

第一步,提出问题每学期开始,学生观察和阅读,提出有关科普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问题提得越多,质量越高,学生的思维触角就越灵敏;思维空间就越广阔然后把这些问题在班上公布,供大家选择每个人可以从中选择一两题,作为近期主攻目标

第二步,查阅资料就是带着问题读书这种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一篇科普作文,跑书店、上科技馆、查资料、做记录、找答案,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第三步,实地观察(或实验)观察可分定向观察和机遇观察两种这里指的是为解释某种现象而采取的定向观察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爬山虎的脚上有一种胶质,揭开了它之 “能爬墙”的秘密所在有些问题的解决,单靠观察是不行的,还要亲自做实验当然,对小学生来说,有许多科技方面的问题,既难以观察,也不便实验,只有靠查阅资料才能解决如“水星上有水吗?”、“二恶英──危害人体健康的恶魔!”、“为什么老虎身上有条纹?”等等

第四步,撰写作文这是 一步,是目的,是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出的文章就是揭示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科普作文的好处:

一、提高了写作水平

据调查,有一个实验班58人中,对课本作文感兴趣的只有9人,占15%;对科普作文感兴趣的58人,占100%兴趣出成绩科普作文的良好率达85%以上,远远高出课本作文最近,教师对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收回,表示很高兴、很满意、很赞成,有的甚至认为是“新生事物”,是“21世纪小学生的必修课”一学生的母亲说:“我很难想象小学生能写什么科普作文,自我看了女儿写的《萤火虫的启示》以后,很震惊,不但主题明确, 逻辑性也很强,我也受到很大启发”

二、拓宽了写作题材

传统的作文体裁仅局限于人文方面,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多用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等主题,使作文丧失了它应有的灵气和活力科普作文的出现,打破了人文题材的一统天下,把选材范围扩展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大千世界,无所不及, 每次作文,从题目到内容没有一个重复的

三、活跃了思维能力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科普作文从提问题开始,给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在宇宙万物之间,有十万个为什么,百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学生在探求这些为什么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造的思维品质据统计,在科普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查阅资料占100% ,请教别人(老师、家长、亲友)的占50%,现场观察的占32%,来自实验的占38%,所有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培育了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简言之,就是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是前提,学是手段,用是目的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兴衰,科学普及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已是刻不容缓的事科普作文的实践为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科普作文怎么写、

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朋友,你有何感想?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不是吗?从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

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环境污染也使人类自食了苦果,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前人是怎样受到自然的惩罚的,这就是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朋友,你有何感想?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不是吗?从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

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环境污染也使人类自食了苦果,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前人是怎样受到自然的惩罚的,这就是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3)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宾西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7)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造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8)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1977年,生活在 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当然环境问题还不只这些,如乱伐森林、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自掘坟墓。

的确,环境问题每时每刻地困扰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幕幕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

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

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勿以善小而不为”,想必大家都明白。保护环境正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拾起一节被丢弃的电池、回收废品、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话,世界的环境必大有改观。

如果你已经做到了,这意味着你已经对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果你尚未做到,那么从今天开始坚持做下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标签: 科普 文章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xj0n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