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云南野生大茶树

云南野生大茶树

云南野生大茶树

云南野生大茶树是一种生长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区的茶树品种,通常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这种茶树高度可达10米,树干粗壮,叶子较大,茶叶带有一定的野味。因为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区,得益于气候和土壤的条件,云南野生大茶树所制成的茶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且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天然的香气成分。同时,云南野生大茶树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凉王茶树最大的有多大

凉王茶树最大的有1700多年。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最长寿最大的茶树,勐海茶树王,在云南勐海县巴达区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树身高34米,树围3.3米,直径一米多,树龄1700多年,是云南最长寿最大的茶树。

「关注」云南,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

资料显示,我国古茶树有5600多万株,约97%分布在云南

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分布有大量野生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园和数千万株古茶树,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

据云南省林草局介绍,初步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古茶树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2021年,云南古树茶产量约1.2万吨,综合产值达120亿元。目前,云南茶产业已成为年产值过1000亿元、涉及近1000万人的富民产业。

数以千万计的古茶树

茶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树龄100年以上的茶树可称为古茶树。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蓝增全教授介绍,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古茶树有5600多万株,约97%分布在云南,贵州有120万株以上,广西、四川、重庆、福建、海南等也有少量分布。

“云南是茶树起源地、多样性中心和种质资源宝库,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全球茶组植物共有31个种4个变种,其中云南有23个种3个变种,以云南茶树作模式标本定名的有16个种2个变种。

何青元说,茶树在从起源地向其他地域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从而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类型俱全,热带、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多数茶种以局部分布为主,大理茶种、普洱茶种等在全省分布广泛。

云南古茶树分布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分布广阔,全省16个州市中13个有古茶树;二是密集分布于“一流域二山脉”,即澜沧江流域、哀牢山脉和高黎贡山南端,其中澜沧江流域的古茶树资源占全省90%以上,集中在澜沧江流域大理至西双版纳区间。

中国种茶、饮茶 历史 悠久。存世第一部茶学著作、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蓝增全介绍,云南境内发现的几棵典型古茶树,分别是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的代表,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比如,1951年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8.8米、基径138厘米,树龄约800年。1961年在勐海县巴达山发现的野生型古茶树,树高32米、基径100.3厘米,树龄约1700年。1991年在澜沧县邦崴村发现的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基径78.9厘米,树龄1000多年,这棵茶树的照片后来登上了中国邮票。

此外,在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发现的一棵古茶树,树高10.7米、基径185厘米、基围582厘米,是已知世界上最粗大的古茶树,要4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凤庆县委陈礼军说:“目前这棵树仍然枝繁叶茂,每年进行保护性采摘。”

特别珍稀的野生茶树群落

蓝增全介绍,云南不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古茶树,还拥有特别珍稀的古茶生态系统——野生茶树群落,目前报道的已有88个。

一棵茶树存活上千年很难得,一个野生茶树群落则可能延续几千年。大量野生茶树群落的存在,不仅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活化石”,也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种质资源。

如镇沅县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理茶种分布的东界、哀牢山野生茶树群落的典型代表。资源调查显示,该茶树群落分布面积2.3万亩,有胸径5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47万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3411株,树高30米以上的18株。其野生茶树密度之大、大径级茶树之多,极为罕见。

双江县勐库镇邦马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1997年才被当地村民发现,集中分布面积约1.27万亩,海拔2200米到2750米,是目前国内外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茶树群落。据专家考证,该群落茶树为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较原始,但具有茶树的全部形状特征和茶叶功能成分,能够制茶饮用。

巧合的是,当今云南栽培范围最广的茶树品种勐库大叶茶(属普洱茶种),原产地在邦马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和公弄村。专家认为,勐库野生茶树群落与勐库大叶茶同出一山,对研究茶树的来源、演化、分类和种质创新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勐库野生茶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是抗性育种的重要资源。

如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园,是精细管理种茶模式的典范,是茶叶栽培从粗放型、分散型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的例证。困鹿山古茶园在小范围内聚集有古茶树327株,兼具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是茶叶种质资源和茶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案例。

蓝增全说,澜沧江孕育了茶文明,澜沧江流域的古代濮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对茶的认识过程中,濮人先认识到茶可以“解毒”,于是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认识到茶还可以解腻、助消化,进而发现了茶的品饮价值。经广泛传播,茶最终风靡世界,成为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三大饮料。

撰文:伍晓阳 严勇 赵彩琳

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简介

勐库大雪山位于双江县城的西北部,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主峰海拔3233.5米,从县城所在地远远望去,重峦叠嶂,形成了一道面向西北方向的绿色屏障。古茶树群落就分布在大雪山海拔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上,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这里的自然条件正好是茶树生长的天堂。 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 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在那次干旱发生之前,大雪山的植被非常茂密,特别是生长在山里的一丛丛竹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着人们对大雪山更深处的探索,别说是人,就连野生动物都很难在这些竹林里穿行。正因如此,隐藏在山上的古茶树群落始终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1997年的干旱给这些竹林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严重缺水,竹林逐渐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慢慢出现了空隙,周边的村民开始更为自由地在山上活动,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了除了单株的古茶树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大量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到了1.2万亩。这个重大的发现很快传遍全球,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被专家一致认为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双江县城也霎时间变得小有名气。

在发现的古茶树中,树龄为2700年的1号大茶树无疑最为抢眼,这也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树龄最大的古茶树。据专家考证,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站在树下抬头望着茂密的茶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一棵茶树正常生长500年,才能长到与成年人一样的高度。”

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古茶树专家马跃华介绍,在数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间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并用于人工栽培。随后,人工种茶的传统以双江为源头,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云南保山以及更远的地方。

1998年,双江县成立了古茶树资源保护机构,并在古茶树群落所在的大雪山山腰上修建了双江孟库古茶树群落保护管理所。

为查清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地理位置,环境生态,野生茶树的生化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并对其保护.对野生古茶树群,除双江县内有关部门及地县组织初步调查外,县对此先后作了详细考察的大量工作.  2002年9月20日,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向临沧行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提交《关于对双江自治县勐库古茶树群落进行科考鉴定实施方案的请示》.10月,县茶叶创新办张远来撰文《双江自治县勐库古茶树的发现与保护利用开发建议》,《勐库古茶树的发现与保护利用  开发的思考》.2002年11月28日,双江自治县委、县成立勐库古茶树群落科考鉴定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科考鉴定工作.  2002年12月5—86,由县组织,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茶业协会、临沧地区茶业协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野生古茶树考察组,对双江自治县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现场考察、调查和采访,结合当地群众提供的相关资料,经充分分析研究,对勐库野生古茶树分布,环境生态、树龄形态特征得出科学结论。12月9日,在县招待所会议室召开科考鉴定汇报会,并形成会议纪要.10日,作出科考鉴定总结,同时由科考组成员张建邦向省创新办主任书面汇报考察结果,鉴定会议纪要全文为: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双江自治县西北大雪山中上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9°46′, —99°49′,北纬23°40′ —23°42′,分布面积约12 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 200—2 750米.群落所处环境条件和植被主要特点是: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的植被类型属于南带山地季雨林,其主要标志:①板状根较发达(樟科、壳斗科);⑦木质藤冠群落十分显著(如南五味子属);③附生植物丰富(兰科、杜鹃花科和蕨类等).群落结构:主要建群树种为木兰科、樟科。壳斗科的种类并构成了一级乔木层;二级乔木层以勐库野生古茶树为优势.此外有五加科、茜草科、桑科等;林下大面积箭竹全部枯死,草木层主要有荨麻科等.在调查地块内,古茶树整个群落是原生的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未受人类破坏,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在云南省内保存如此完好原始植被实属少见,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遭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

2009年双江县出台文件,规定除了科研需要以外,勐库野生古茶树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采摘行为。

野生山茶古树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哪里?

中国野生山茶古树较集中地分布在云南腾冲、浙江舟山、山东崂山沿海岛屿以及江西黎川、四川峨眉山和邛崃山等地。在离云南腾冲18千米的云华乡境内相邻的五个村,境内多山,山脉纵横,溪河交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土壤肥沃而偏酸性,古老的腾冲红花油茶林多分布在海拔1900~2200米之间的山脉,每一片林中,都有数量不等的古老山茶大树,有的胸径达76厘米。1982年,在腾冲云华调查山茶资源时,发现一株特高的山茶大树,品名为“仙叶茶”,树高20米,胸径90.5厘米,估计树龄700~800年。云南省凤庆县洛党乡海拔2100米处的一株野生云南红花油茶古树,树高6.5米,基径99厘米,树龄500年左右。这是中国野生红花油茶树中最粗的一株,也是极珍贵的植物种质资源母树。

野生红山茶古树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浙江省舟山群岛朱家尖岛和沿海岛屿。朱家尖岛位于舟山群岛的东南,全岛15座山,其中海拔387.6米的大青山是野生红山茶的主要分布地。因岛上气候恶劣,常年海风较大,山体自然土层较浅,所以红山茶树长不高,成片野生红山茶从岩石缝隙中长出,只能以灌木形态生长。一般高度在1.5~2.5米,基部分枝较多。基干径在20~30厘米,冠幅普遍在1~2米或2~3米,长势茁壮而挺拔,稀疏的蓓蕾和花朵掩映在油亮的翠叶之中,一派蔚然景象。

青岛地区现存野生耐冬古树590株,其中长门岩岛保存最多,共有535株。黄海北部的大关岛、小关岛和马耳岛,面积都不足半平方千米,岛南残留几十株耐冬,为山茶的原始种,花单瓣,深红色,与舟山群岛的野生红山茶属同一个种。长门岩岛是由大小两个不同岛屿组成的。小岛上耐冬树很少,大岛却另是一番景象。这里很少有其他杂树,唯有苍郁茂密的山茶群落遍布全岛。在坡地岩石缝隙的腐殖土中长出山茶树粗大柯干,一般干径为10~30厘米,最粗的达40厘米,树干一般只有3~4米高,一律向右倾斜着,比起日本分布最北的青森县平内町山茶山上的“风冲型”山茶树,还要苍劲威武。

四川的野生川茶古树资源之丰富,令人惊喜。在峨眉山脉、邛崃山脉和龙门山脉,竟发现数以万计百年以上的野生川茶古树。仅峨眉山脚洪雅吴庄乡孔坝村一带,就有逾百年的野生川茶古树9000余株。邛崃山脉不仅有大批油茶,而且有近万株百年以上的川茶原始种。其中已发现9个花色不同、叶形叶脉各异的种。有大红、深玫红、粉、淡粉、白带粉底和纯白。最早的种为白色,分布地都在海拔1500米的深山中。大红的多在海拔700~800米的山中。成都西南山区的雅安、乐山、眉山所属各县有上万株百年以上的野生红山茶原种。邛崃市除南宝乡有大量野生山茶古树分布外,玉灵山脉一带的高何镇也有不少山茶原种。高何镇边有一风景秀丽的天台山,入山门几千米,盘入山谷小径,沿溪而上5千米,两旁密生野生红山茶,大者干粗如盘,小者如臂,树龄多在100~400年。从高何镇西山九曲十八弯的沙石路到玉溪河,经宝顺到太平镇,驱车乡间大道近1小时就到大河村。大河村海拔1400米,冬季最低温度为-12℃。距农户家300米处即有野生红山茶。从大河村再往上约5千米,到海拔1700~1800米的木坪子。此地多为铁杆小白花品种,叶小花小,粗略统计约10万株,胸径多在20余厘米,树高6~7米。太平镇向北,经中林到大川,海拔1500米,山高路险,路两旁野生山茶处处可见,大者胸径在50厘米以上,小者胸径20厘米。此地人烟稀少,高10余米的大山茶古树甚多,均为白花。大川镇再经毗卢寺到木姜林,进入黄水河流域。路两旁古树参天,此地野生红山茶又高又大,老乡告知尚有干径1米以上、树高18米的千年古山茶树。邛崃市南宝乡发现一株树高13米、主干直径62厘米、树龄600多年的野生山茶。野生红山茶在四川分布极广,不仅雅安、芦山、名山、宝兴很多,而且蒲江、大邑、崇州也不少,眉山市的洪雅(玉屏山区)、丹棱,乐山市的峨边、马边、沐川,都有大量分布。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古蔺以及与云南毗邻的会理、会东、米易、盐源也都有大量分布。

云南、四川、浙江舟山群岛和山东青岛崂山等地有这么丰富的野生山茶古树资源,确实是中国一笔巨大的财富。

云南产普洱茶的八大山脉是哪几个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景迈: 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 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邦崴: 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 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

著名的千年“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确定了中国、云南普洱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的地位 景谷:古称“勐卧”,意为“有盐井之地” 景谷县,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 历史悠久,是唯一发现茶树起源始祖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至今约3540万年。

普洱沱茶(团茶) 原创地。

全县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园3万亩,野生茶群落面积6.2万亩,主要分布在正兴镇黄草坝、通达,益智乡曼竜、苏家山,凤山乡顺南光山,景谷乡文山、文东等地,其中又以景谷乡(小景谷)古茶园面积为最多,品质也列于前茅。

小景谷各村基本都有古茶园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古茶园片区 困鹿山:宁洱县凤阳乡,地处无量山系南段 困鹿山古茶园在清代曾是清宫贡茶的指定生产地,故又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1万亩,其中凤阳乡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1939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是目前宁洱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茶树群落。

著名影星张国立出资认养了三号古茶树。

镇沅 & 千家寨:“威镇沅江”或“粮仓小城” 镇沅县 镇沅县位于滇西南哀牢、无量两山中段,境内群山并列,山区面积占97.7%,种茶历史悠久。

野生茶树起落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中部和无量山支脉的老乌山、大亮山一带,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至2100米的自然村寨周围。

古茶树面积总量高达26万亩,其中野生茶树、栽培型茶树面积分别达23万亩和3万亩。

千家寨茶山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原始森林,属哀牢山系,野生茶树群落万余亩,集中连片的4200亩。

著名的2700年千家寨1号古茶树,系目前发现的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

景东 & 无量山: 景东:“坝子城”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 景东县 景东县产茶历史悠久,属普洱茶老产区。

景东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8.6万亩,其中无量山居群23.5万亩,哀牢山居群5.1万亩。

栽培古茶园3.71万亩。

其中老仓福德古茶山1.6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定乡、文龙乡;金鼎古茶山0.75万亩,主要分布在林街乡、景福乡、大朝山东镇;漫湾古茶山0.3万亩,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御笔古茶山0.5万亩,主要分布在锦屏镇、文井镇;哀牢山西坡古茶山0.56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景东、南涧两县境内,地处无量山狭长山地的中上部。

无量山两坡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江城 & 牛洛河 三江环绕,故名“江城”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国境相连 历史上,江城茶叶生产经过了一个萌芽、兴盛、衰落又到发展的过程。

以牛洛河茶厂等为龙头,现代茶园面积达到12.8万亩(未含大树茶),出口欧洲,畅销国内。

牛洛河自然保护区,山上有森林与草场植被交错茂密,动植物呈垂直分布,较适合茶树生长,以万亩生态茶园闻名全省。

佛殿山 西盟县 西盟县境内存活有古茶树共五大群落总面积2.85万亩,佛殿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大有9000亩 营盘山 思茅区城区东南郊十余公里 营盘山万亩有机茶园2.4万亩,被建设成为观光旅游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板山 宁洱县勐先乡原始林带 清代较早的贡茶产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带发现大量栽培型茶树群落

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 )。

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云南省。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云南省。凤庆地区的“锦绣茶祖”是世界上最老的古茶树,距今已有3200年历史。

2005年3月在中国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稿指出: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型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中的茶树。

茶文化邮票的发行背景

茶也称茗,常绿灌木或乔木,山茶科植物。中国的中部至东南部和西南部广泛栽培。性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用种子、扦插或压条繁殖。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唐代陆羽《茶经》、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明代云南《大理府志》、《广西通志》均有记载。这些关于野生大茶树的历史记载,都是阐述茶叶原产地的重要实证。

茶,是中华之国饮;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化在茶叶上的浓厚积淀。1997年4月8日,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茶》特种邮票。

西双版纳茶区13座古茶山?

西双版纳茶区13座古茶山

曼糯古茶山(勐海县)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临,属勐往乡勐社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明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胜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破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都。

勐宋(勐海)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南糯山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古濮人在此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在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

帕沙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贺开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还流传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布朗山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巴达古茶山(勐海县)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易武(慢撒)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等。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澈、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易武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倚邦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树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

茶质特色: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

蛮砖古茶山(勐腊县)

释义:亦称 “曼庄”,“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革登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

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莽枝古茶山(勐腊县)

释名:“(诸葛亮)埋铜(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区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古树茶品质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攸乐古茶山(景洪市)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求云南省古茶树资源概况!

云南是发现最古老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去南的野生大茶树表现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的大量资料,都证实云南处于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与省内专家经过长期调查,目前发现云南现存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类型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其中建议重点保护的古茶树46株,云南有17株,占37%;全国有10个省区200多处发现有古茶树,云南在27个县境内发现古茶树,67hm 2 以上连片古茶园共14片,面积达1,414hm 2 。己初步摸清7云南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种类、数量、分布现状和生长状况。 1.全省领先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课题成果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对全州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绘制出了古茶园分布图。发现古茶树古茶园散落于自治州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个村寨之中,分布区域达13万多亩,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这些古茶园大都分布在经济较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半山区,分布区域内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古茶树树龄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具有上百株500至800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和茶树王,勐海县的南糯山古茶山11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是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南地区的古老茶区,其产茶历史不晚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除古六大茶山、南糯茶山之外,励海县的勐宋、巴达、布朗山,勐海、勐混坝缘丘陵地带,景洪市勐龙、勐宋、曼伞等山区,都有大片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古茶园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茶组植物初步可分为普洱茶、勐腊茶、多萼茶、大理茶、苦茶、滇缅茶等七个种或变种。现存的古茶树资源以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茶树品种为主,绝大部份为栽培型,野生型古茶树仅有零星分布,最具代表性的有勐海巴达的树龄在1700多年的大理茶野生型古茶树、南糯山的树龄达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腊倚邦古茶山小叶种古茶树。树型有高大乔木、小乔木,最高达23m.最低的仅lm左右;叶形有大、中、小叶,有圆、椭圆等;芽叶色泽有绿、青、微紫等.茶树株距在0.5m-1m之间,无明显行距,均在原始森林里,已经成为森林中一个生物群落。 2.海拔最离、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云南省临沧地区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所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创世界古茶树新记录;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包括若干栽培品种如勐库大叶茶等)原始;勐库野生古茶树是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宝库,由于所处海拔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较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双江励库高海拔超大面积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云南南部、西南部(即澜沧江下游流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双江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勐库大叶茶具有叶芽肥硕、茸毛特显、持嫩性强、适制性广、产最高等特性。1985年,该茶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品种。作为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的勐 库大叶茶与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同出一山,这对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年龄最老、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思茅市境内长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李仙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存活着大面积野生古茶树群落。镇沅彝族哈尼族拉枯族自治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寨(又名大公房)野生古茶园群落,是迄今为止发现年龄最老、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两株高耸繁茂、刚劲挺拔、满身苔藓的野生古茶树.古茶一号2700岁,古茶二号2500岁.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王.受到世界学者专家的青睐。 4.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 在思茅市生长在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景迈村原始森林中的古茶园,开创了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据芒景布朗族种系"功德碑"的傣文记载,这片古茶园的种植始于傣历57年(公元695年).距今已有131O年的历史。整个古茶园在海拔140Om的山区,占地1866hm 2 ,实际采摘面积667m 2 。古茶树为乔木型,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走进古茶园.只见古木参天,高大的古茶树形态各异,树身裹满了厚厚的苔衣。古茶树寄生着一种"螃 资料来源:中国普洱茶网 http://www.puercn.com/ 谢谢

茶学基础|茶叶起源

茶学基础|茶叶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树的国家。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才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其印上中“荼”即“茶”,这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记载。这个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传说,发发生在公元前2700多年。

所以说,我国发现和利用茶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代陆羽(733-804年)对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茶叶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国吴觉农先生1922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了《茶树原产地考》,以充足的根据批驳了以往世人的一些偏见,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

茶的起源——野生大茶树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近几十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不断地发现古老的野生大茶树。

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m)发现一棵高32.12m树围2.9m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1996年在云南镇沅县千家寨(海拔2100m)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株高25.5m、底部直径1.20m、树龄2700年左右的野生大茶树。森林中直径30cm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到处可见。

除野生型外,在云南邦崴发现一株树龄在1000年左右的过渡型“茶树王”,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树冠直径 1.38 m、树龄 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这些都是人们从采摘野生茶树叶到有意识保护茶树,一直到人工栽培茶树的有力佐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0个省区共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大茶树的国家,而且树体太,数量多,分布广,这些都是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证明。

茶的起源——茶叶的加工利用

我国茶叶加工,历史悠久。据史载,在周武王时期,巴蜀一带就以茶叶作为贡品。三国时期,已用茶叶制茶饼。在制作技术上,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到了魏朝(220-264年)才制饼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在唐代,人们创造了蒸靑技术,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了炒靑。宋朝至元朝先由蒸茶靑团茶改进为蒸靑散茶,后又由蒸靑散茶改进为炒靑散茶茶。

自明朝到清朝,从炒青绿茶发展到各种茶类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在制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制茶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茶叶,这也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茶的起源——茶的传播

茶树在国内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甘肃和河南南部等地自秦汉统一中国之后,饮茶之风在长江以南各省也逐渐普遍起来。隋统一后直到唐代,饮茶风气被普遍重视,并传到北方、西北和各地。唐宋时代,茶叶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不可少的物品,产地很广。

据《茶经》记载,全国已有6个茶区,产茶省达十几个。到南宋时产茶已有66州,计242县。唐宋以后,江南各省、淮河流域、西南、华南地区就较普遍栽培茶树了。向国外传播种茶事业,最早传到的是日本。

805年,日本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在贺滋县种植。828年,中国茶种传到朝鲜(当时的高丽)11780年印度引种中国茶籽,1828年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从中国引进茶种,以后又传播到斯里兰卡、非洲、南美等地。

世界各产茶国在引进中国茶种的同时,也引进了茶叶加工技术及品饮方式。1610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1618年输入俄罗斯,1638年输往英国,1674年输往美国纽约。随着茶的传播,“茶”字的音、形、义也随之流传,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

中国最大茶树在什么哪儿?

最大的茶树在云南西南部~普通的绿茶乌龙茶都是小株的,只有普洱的乔木茶是大树,上个世纪70年代前,六大茶山产区二百至百年的老茶树到处都是,后来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茶量,就砍了好多~为此,云南才有了像江南茶区那样的茶园。不过目前云南还是有很多古茶树,像1700年的巴达野生型茶树王,树龄800多年的南糯山过度型茶树王还有景迈山万亩千年古茶园,还有树龄在两三百年的古乔木茶园等等~

标签: 野生 茶树 云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x7xg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