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单双数错题原因

单双数错题原因

单双数错题原因

单双数错题原因有视觉混淆,出现审题错误;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计算失误等。

数学题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

数学题大致可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作图题、思考题、阅读题、规律题、解答题。

熟练地解题要靠平时的学习知识来灵活运用。

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

纯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际意义的量的存在及其关系。

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的生活题目。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单双数错题原因有视觉混淆,出现审题错误;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计算失误等。

数学题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

数学题大致可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作图题、思考题、阅读题、规律题、解答题。

熟练地解题要靠平时的学习知识来灵活运用。

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

纯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际意义的量的存在及其关系。

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的生活题目。

单双数错题原因有视觉混淆,出现审题错误;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计算失误等。

数学题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

数学题大致可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作图题、思考题、阅读题、规律题、解答题。

熟练地解题要靠平时的学习知识来灵活运用。

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

纯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际意义的量的存在及其关系。

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的生活题目。

一年级数学数位双数典型错题分析

这篇《一年级数学数位双数典型错题分析》,是 考 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简述 少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时期已经能区分单数和双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数表和数位表,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格,更加深刻的知道了单数和双数意义。

◆典型错题:

原题:有下面一些数:25,27,28,30,43,34,52。写出十位上是2的双数: 。

错解:25,27,28。

◆原因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讲,基于学生访谈: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问题吗?

生1:写出十位上是2的双数。

师:能说说这里有几个要求吗?

生1:1个。

师:说说看,是什么要求?

生1:十位上是2

(分析:学生审题只注意到第一个要求“十位上是2”,第二个要求“双数”并没有引起注意。因此,直接就选择了25,27,28这三个数。其实这与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有关。如上述错误,低年级学生感知分析的综合水平不高,在感知一个新事物时,往往忽略了整体,顾此失彼;或者粗略地感知了事物的整体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因此,他们对问题要求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初步印象,导致题目意思没看完整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占了25%。)

师:你知道什么是双数吗?

生1:(没有回答)

师:你能说几个双数给老师听吗?

生:1,3,5……

(分析:很明显这位学生对双数和单数的概念模糊不清。这样的错误率也较高,超出50%。)

◆教学建议

建议1:教学时,在学生审题时划出要求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组成结构。分步进行教学:(要求一)师:十位上是2的数有哪些?生:25,27,28(边找边圈);(要求2)师:这三个数中是双数的是几?生:28。

建议2:

观察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说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单数有什么特点?双数呢?你是怎样记住双数的?单数呢?

◆资源链接:

1.你能找出表格中的单数吗?把这些数圈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你能找出表格中的双数吗?把这些数圈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一个数既是奇数又是偶数要写出原因为什么是错的?

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是将该数用2去除它,如果能整除则其是偶数,反之则是奇数。

自然数中,没有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数同时具有奇偶两个特性。

这就是上命题是错误的原因。

蒙氏数学《复习单数、双数》的课后反思

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幼儿进行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剩一个的那个数就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于是我采用多种游戏开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了“抽大小奖”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抽奖”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或者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东西上双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活动中,我采用平时幼儿排队的方法,让两组幼儿到前面排成两队,看一看排到哪里时变成了一个幼儿,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接下来我又请幼儿玩雪花片,先给雪花片两个两个排队,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都能很好的告诉我答案,最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儿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总之,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蒙氏数学《复习单数、双数》的课后反思

因为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偏小,在第一次授课“单双数”的时候,我认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我觉得有必要对我班幼儿“单双数”进行复习和巩固,所以,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吸取第一次上课的教训,在熟悉幼儿的基础上,多方面考虑,设计了《复习单双数》这次活动。

首先,我吸取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认为人的肌肉是有记忆的,丰富的感官经验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看教师两个两个地摆珠子,并听教师讲:“两个两个地摆,能全部摆完的是双数,两个两个地摆总会剩下单独的一个是单数。”紧接着让幼儿用积塑在数字卡下操作,通过看,听,触几种感觉去学习,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还是比较清楚的。

其次,大家都认为数学是比较枯燥的,课也不上,所以为把数学课上得有趣味性,我找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择取了与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游戏贯穿始终,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符合了幼儿地年龄特点,多个趣味性的游戏,能集中幼儿的精力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特点,使课堂气氛活跃,如在过程中,玩的游戏有《好朋友》,《单数变双数》,《找朋友》,《手拉手》等。

最后,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我进行了分组活动,如第1组是两个两个圈,并说出单双数。如把苹果两个两地圈起来一个也不多 , 把桃子两个两个地圈起来也没有多的 , 就说明他们是双数。第二组是在卡片下摆珠子,说出单双数,如在相应地数字下两个两个地摆,多出来的一个是单数,没多的是双数。第三组是涂色活动,给小动物找朋友,要求按单双数前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地操作活动。

总之这节课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幼儿对单双数的定义还是完全理解的,通过幼儿的操作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引导幼儿发现了单双数是相邻的,10以上的物体,区别单双数也知道如何去区别(两个两个地圈数看有没有多的,有就是单数,没有就是双数)

在操作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小,也受听课老师的影响,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少数幼儿动作较慢,在此环节可能耽误时间有点长,所以我省去了《手拉手》的游戏,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逐渐安排了一些与单双数有关的游戏:(1)如课间活动我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手拉手》的游戏 , 让幼儿知道了10以内的物体如何区别单双数。(2)在做操排队时和幼儿一起区分每队幼儿人数是单还是双数。(3)给幼儿分吃饼干时,我让幼儿数数是单数还是双数,(4)户外活动时,我请每个幼儿捡一堆树叶,然后两片两片地分,看看谁的是单谁的是双等等。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个有心人。

教室里有一盏灯亮着,突然停电了,李老师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如果这个班有36名学生,每人都拉一下开关,

教室里有一盏灯亮着,突然停电了,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如果这个班有36名学生,每人都拉一下开关,这个就是单双数的问题吧,一共拉了37下。

开始开的,1是关,2又开,循环,其实还是关,那36个学生循环了一遍而已。

A类目标:完成挑战单,能发现“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2,3,4,5……商的规律”,并依据发现的规律,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B类目标:通过课堂对话达成共识:(1)明确“分类标准”,并能依据标准检验分类结果是否“不重不漏”;(2)发现、命名偶数、奇数。

C类目标:为进一步研究2,3,5的倍数特征做好准备。

第一板块:自我挑战,遭遇问题。

课前挑战:

1.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如果依据你发现的“规律”对全部自然数进行分类,你认为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

2.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3,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如果依据你发现的“规律”对全部自然数进行分类,你认为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

3.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4,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如果依据除以4所得的结果对全部自然数进行分类,你认为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

4.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5,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如果依据除以5所得的结果对全部自然数进行分类,你认为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

5.请提出你感兴趣的新问题。

分析:

从学生的挑战单反馈来看,学生能根据“有无余数”(能否整除),“余数特征”对自然数进行分类,课上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进一步明确“分类标准”,检验分类结果是否“不重不漏”;在交流分享中,体验“多重分类标准”,解释这样分类的合理性……

经历探索自然数被2整除的过程,发现、命名“偶数”、“奇数”,并尝试用字母(代数式)来表示分类结果。

第二板块:聚焦问题,展开对话。

(教师出示课前挑战单)

师:这是两位同学“第1小题”的挑战单,你认同他们的答案吗?

生1:我认同第一位同学的答案,我和他发现的规律一样,用自然数依次除以2,一个商是小数,下一个商就是整数,所以根据“商是否是整数”就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两类。不过我觉得他在书写时,应该给算式、以及分类结果都带上“省略号”就更好了,毕竟没有全部列举出来……

生2:我认同第二位同学的答案,根据“有没有余数”将自然数分为两类,有余数为一类,没有余数的为一类。

生3: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都是按照“能否被2整除”来分类的,能被2整除,就没有余数,商就是整数;不能被2整除,就有余数,若继续算下去商就是小数。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

师:对的,他们的分类标准确实都是“能否被2整除”,要判断这样的分类标准是否可行,是否合理,还要看我们的分类结果,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生4:这样分类是合理的,虽然我们没有列举所有的算式与商,但是用100以内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2,要么能整除(商是整数),要么不能整除(商是小数),没有例外。

生5:同意,我们也可以(画圈)用集合来表示我们的分类,两个集合没有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商既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2整除。

师:有道理,按照我们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穷尽了所有可能——“不重(复)不(遗)漏”,所以我们这样分类是可行的,合理的。

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3,有什么规律呢?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呢?

生6:(规律)有的可以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所以依据“能否被3整除”,把自然数分为两类:能被3整除的(没有余数)一类;不能被3整除的一类(有余数)。

生7:同意!也可以根据“小数部分出现的数字”把自然数分为三类:小数部分是3循环的一类;小数部分是6循环的一类;小数部分是0的一类。

(教师随即出示他的挑战单)

师:大家认同吗?这样分类是否可行?

生8:认同,我和她发现的规律一样,也是按照这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不过根据“小数部分出现的数字”来进行分类,其实就是根据“余数是1,余数是2,没有余数”这样的分类标准来分类的。

(教师随即出示她的挑战单)

生8:(继续解释)我刚开始也是把商算到小数部分,后来发现小数部分是3循环其实就是余数是1的情况,小数部分是6循环其实就是余数是2的情况,小数部分为0就是没有余数,能被3整除,商是整数的情况。并且发现这样分类,也能做到分类结果“不重不漏”,是可行的!

师:难怪我看见你的挑战单上有涂抹的痕迹,原来是有了这个发现,了不起!不过,你写的规律“单数除以3,余数是1,双数除以3,余数是2……”是否具有普遍性?

生9(举手):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不具普遍性,3也是“单数”,但3除以3的余数就不是1,6是“双数”,但6除以3余数也不是2……

生8:哦,我写错了,规律应该写成“余数是1,余数是2,没有余数”。

师:是的,我们每发现一个规律,都需要反复推敲,小心验证,才能让它更“严谨”。用100以内的自然数依次除以4,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呢?

生10:可以有两种分类标准:以“能否被4整除”为分类标准将自然数分为两类,能整除的是一类,不能整除的是一类;以“余数是几”为分类标准将自然数分为四类,余数是1一类,余数是2一类,余数是3一类,没有余数(被4整除)一类。并且这两种分类,都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生11:同意,不仅是用自然数依次除以4有这样的规律,这样的分类标准,用自然数除以5也有这样的规律,也可以按两种分类标准:以“能否被5整除”为分类标准将自然数分为两类,能整除的是一类,不能整除的是一类;以“余数是几”为分类标准将自然数分为五类,余数是1为一类,余数是2为一类,余数是3为一类,余数是4为一类,没有余数(被5整除)为一类。

(随即出示挑战单)

生12:对,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如果根据“余数的特征”来给自然数分类,用自然数依次除以5,分5类;除以6,分6类;除以7,分7类;除以几,就分几类!

(教师随及出示挑战单上学生提出的问题)

生13:对呀!用自然数除以几,根据“余数是几”,就可以分成几类!

(出示挑战单上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生13:如果根据“余数特征”来分类,用自然数除以2,余数只能是1或是没有余数(整除)这样两类情况;用自然数除以3,余数只能是1,2或没有余数这样三类情况;用自然数除以4,余数只能是1,2,3或没有余数这样四类情况;用自然数除以5,余数只能是1,2,3,4或没有余数这样五类情况……

师:噢,有道理,如果用自然数除以m(自然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可以分几类?

生14:可以分为m类。有余数的就有“m-1”种可能(因为余数不能大于除数,余数最大就是比除数少1),再加上“没有余数的那1种”(能整除),就是“m-1+1”种结果,也就是m种分类结果。

师:哇!你太厉害了!你都能用字母表示这一类的规律了!如果让你依据我们发现的规律——用自然数依次除以2,3,4,5等自然数的规律,对自然数进行分类,你会选择以哪个数字为标准?理由是什么?

生15:我会选择以“被2整除”为标准,将自然数分为两类,能被2整除的分一类,不能被2整除的分一类。我觉得这样分很“匀称”,也很简单,被分的自然数各占一半。

生16:我和他的想法一下,能被2整除的都是双数(2,4,6,8,10……),不能被2整除的都是单数(1,3,5,7,9……)。

师:呵呵,数学家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就是依据“能否被2整除”的标准,把自然数分为两类,把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奇数”。

生16:噢,原来我们平常说的“双数”就是“偶数”,“单数”就是“奇数”呀!

生17:应该说“双数”是它们的小名,偶数才是它们的大名。

(大家都笑了……)

第三板块:基于共识,拓展延伸

师:如果用字母n表示任意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怎样表示?奇数呢?

生18:偶数用字母表示很简单呀,就是“2n”,能被2整除的数,不就是2的倍数,用它乘上2,一定是偶数。至于奇数吗……

生19:也简单,“2n+1”就可以表示奇数,偶数加上1,不就是奇数吗?

生18: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不过按照你这样的说法,“2n-1”不是也可以表示奇数吗?偶数的前一个(减1)不也是奇数吗?

生20:我知道了,偶数用“2n”来表示,奇数可以用“2n+1”来表示,也可以用“2n-1”来表示。

生18:可是“2n+1”与“2n-1”明明有区别呀!

师:是呀,它们区别在哪呢?

生18:我举个例子,当n 等于1时,“2n+1”就表示的是3,而“2n-1”就表示的是1,虽然“3”和“1”都是奇数,但一个大,一个小,奇数的所在的位置(顺序)也不一样!

师:有道理,看来需要研究一下n的取值范围了!

生21(举手):我发现当n 取0时,“2n+1”就表示的是“1”,而“2n-1”就表示的是“-1”,就有问题了!所以我觉得用“2n-1”表示奇数时,必须强调n的取值范围是0以外的自然数,而用“2n+1”表示奇数时,n的取值范围就可以是任意自然数。

师:此刻可以有掌声!为你点赞!偶数(“2n”)n的取值范围需不需要也做个限定?n为0以外的自然数?还是n为任意自然数?

生22:我觉得n也必须限定它的取值范围,n不能为0(n为0以外的自然数),n为0,2n就表示的是0了,0就不是偶数!

师:0到底是不是偶数?

生23:我觉得0是偶数,因为我们命名偶数是依据“能被2整除的数”,0÷2=0,0可以被2整除,所以我觉得0就是偶数。

师:大家认同他的说法吗?(认同!)按照我们分类的标准,0可以被2整除,0就是偶数。关于这个问题,有同学一直困惑“最小的偶数到底是0?还是2?”你能帮他解惑吗?

生24:当n取值范围为“任意自然数”时,最小的偶数就是0;当n取值范围为“非0自然数”时,最小的偶数就是2.

《10以内单双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10以内单双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以内单双数》教学反思1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最大和最小的单数和双数。根据目标,我是这样设计、开展活动的:

  第一环节是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了一些动物图片,让小朋友给动物们两个两个的圈起来。在这个环节里,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巧妙地抓住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提高了幼儿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二环节我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索发现单数、双数的特征,我们在操作材料“数字与筹码”, 每个数字卡下方摆出相应数量的筹码。再分别将筹码2个2个地摆放在一起,看看哪些数下面的筹码可以2个2个地找到朋友,这些数叫双数。哪些数下面的筹码2个2个地摆完后还剩下一个,这些数叫单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的过程。我觉得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索。

  第三个环节小朋友们把单数和双数找出来分成两队,再分别找出最大最小的单双数。这一环节让小朋友们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单双数。

  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抱一抱”,这个游戏幼儿掌握得很快,在活动中我及时调整策略,通过速度的变化以及动作的变更(如:单数抱自己、双数和好朋友抱一抱)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更充分地进行练习。

  本次活动的亮点在第二环节,是通过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来感知单双数,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幼儿操作还好,但是归纳、表述的能力还欠佳等,这需要我们今后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帮助,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10以内单双数》教学反思2

  这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我在想,这样的一个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能提高我们多少的能力?不由对这个活动充满了期待。

  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找朋友,感知单双数——交流讨论,理解单双数——操作、游戏,巩固单双数。

  首先是找朋友环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先演示怎样进行游戏“找朋友”,第二个活动中教师也是先演示圈一圈,直接把卡片覆盖在相应的钱上。幼儿在圈一圈完成后直接可以进行,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使环节更加紧凑。这个环节中两位老师的处理都是教师先示范,幼儿再操作。我在想的是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些,让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提升总结在后呢?

  在交流环节,一个活动中老师先让剩下一个果子的幼儿逐一说,老师逐个出示相应的数字并按顺序排列。另一个活动中老师用的策略——剩下一个的放上边,没有剩的放下边,让幼儿一下子把果子分成了两组排列,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出示汉字“单数”、“双数”以及相应的小孩图示。这个“小孩”图示也是为接下来的幼儿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给我的启示是同样的一个环节,教学效果会因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加关注环节的紧凑和有效,避免重复和冗长。

  在感知单双数排列规律上,用了两种颜色的卡片来写单双数,也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了排列,但第二个活动中幼儿很快就能发现排列的规律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我想原因是由于第一个活动中的卡片既有数字又有图示,使幼儿的视线受到干扰。从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教具的设计使用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幼儿分组操作后的交流环节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觉这样的操作活动在当时的效果不是很大,因为大家的材料不同,纠错也只是该组幼儿的参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其次是导致教学活动时间过长,幼儿注意力无法很好集中。我想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对于个别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而对于大家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该问题再次集体教学。

  教研活动结束了。这样的研讨活动使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一节课的成与败,而是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更好地上好一节课!它留给我们思考的很多,如幼儿记录经验的积累问题,孩子操作快慢的问题、教师提问语言的指向性问题等等。还有,教研活动中幼儿的人数都只是班级中的少数,而且一般还是能力较好的幼儿。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全班全部幼儿教学时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和指导问题,班级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导问题等等,都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研讨和实践,期待着这样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10以内单双数》教学反思3

  本活动是一个注重操作性、游戏性、延伸性的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活动设计的层层,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探索、思考、建构数学知识,优化教育策略提升教育行为。

   首先活动其主要的目标是

  1、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

  2 .通过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根据目标,活动是这样展开的:首先,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师幼以开火车的形式进入活动室,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坐回座位,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好朋友也坐上了小火车和我们一起做游戏,那我们请他出来吧!出示小火车图片,由于小火车的制作将数字和点卡都藏在窗户里,为幼儿设了悬念,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由于有点紧张的关系,在这一环节语言显得不是很简洁,略显的有一点拖沓。不过幼儿复习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接下来,幼儿探索方法,找出6—10的单双数。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很高兴的是部分幼儿很快就发现了重叠的方法,整体幼儿学习的很快,并且在教师提示中很快正确找到6—10的单双数。我觉得幼儿在这一环节中积极主动的操作,探索,而且大部分幼儿能够用比较完整清晰的语言把结果表述出来。紧接着教师演示环节,师幼一起验证,幼儿的积极很高,掌握的情况比较理想,最后的梳理总结就比较轻松,送棋子宝宝回家,猜猜乐游戏复习巩固单双数才更有效,更利于游戏的开展。最后以开火车回家,幼儿按单双号入座,离开活动室。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练习操作常规时间比较短,幼儿操作洞洞板学具的常规还不是很好,出现的细节错误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进行的节奏,以及课程内容的挖掘。

  2、教师还应多读教材,多思考设计环节是不是紧贴目标,是不是有效环节,是不是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

《10以内单双数》教学反思4

  这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采用同课异执的形式。“同课异执”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来执教。我在想,这样的一个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能提高我们多少的能力?不由对这个活动充满了期待。

  教学活动由年轻的C和G执教,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超市购物,感知单双数——交流讨论,理解单双数——操作、游戏,巩固单双数。虽然教案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却有不同之处,引发我们的思考:

  首先是给购物环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先演示怎样使用代用券(每2元圈起来)、购物、付款(把相应的“钱币”撕下来给收银员),然后让幼儿操作圈一圈,交流“你可以买几样东西?”幼儿购物后交流“你有几块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钱吗?”第二个活动中教师也是先演示圈一圈,购物时直接把卡片覆盖在相应的钱上。幼儿在圈一圈完成后直接可以进行购物,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使环节更加紧凑。这个环节中两位老师的处理都是教师先示范,幼儿再操作。我在想的'是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些,让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提升总结在后呢?

  在交流环节,一个活动中老师先让剩下一元钱的幼儿逐一说“我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老师逐个出示相应的代用券并按顺序排列。另一个活动中老师用“代用券回收”的策略——剩下一元的放左边,没有剩的放右边,让幼儿一下子把代用券分成了两组排列,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出示汉字“单数”、“双数”以及相应的小孩图示。这个“小孩”图示也是为接下来的幼儿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给我的启示是同样的一个环节,教学效果会因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加关注环节的紧凑和有效,避免重复和冗长。

  在感知单双数排列规律上,两位教师都用了两种颜色的卡片来写单双数,也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了排列,但第二个活动中幼儿很快就能发现排列的规律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我想原因是由于第一个活动中的卡片既有数字又有硬币图示,使幼儿的视线受到干扰。从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教具的设计使用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幼儿分组操作后的交流环节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觉这样的操作活动在当时的效果不是很大,因为大家的材料不同,纠错也只是该组幼儿的参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其次是导致教学活动时间过长,幼儿注意力无法很好集中。我想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对于个别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而对于大家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该问题再次集体教学。

  同课异执活动结束了。这样的研讨活动使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一节课的成与败,而是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更好地上好一节课!它留给我们思考的很多,如幼儿记录经验的积累问题,孩子操作快慢的问题、教师提问语言的指向性问题等等。还有,教研活动中幼儿的人数都只是班级中的少数,而且一般还是能力较好的幼儿。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全班全部幼儿教学时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和指导问题,班级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导问题等等,都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研讨和实践,期待着这样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英语问题(小学)

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啊

单双数形式是针对名词来说的

动词要+是因为动词前面是单数第三人称

比如

I ate many apples. 这个就是单双数的

但是

he eats many apples. 这个动词eat要+s是因为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所以才+的

(P.S.上面的句子可能有语法错误,好像说他吃了苹果应该用过去式吧,不过为了举例就勉强下了)

小学数学考试试卷分析范文

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有效手段,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考试试卷分析,供您参阅。

  小学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范文 1

  本次期末试卷直观形象、图文并茂、题目类型比较丰富,涵盖的知识点范围较广,抓住了本册的重难点内容,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一、 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对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对相关的 方法 也能熟练应用,学习效果较好,但有些知识面学生掌握的还不够透彻。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一大题我会填中的5小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9个人,后面有8个人,这一队一共有( )人,共有10人丢分。这道题也经过反复的练习,可能学生根本没有理解透彻,理解题意上出现了错误,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和孩子们年龄认知水平有关,但这些现象也提醒我们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三大题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中的1小题,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基数序数的意义,有16人失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丢落,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题目中出现的要求没有理解,随便乱写。平时在教学中这方面的内容训练不够,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重点培养。

  (3)三大题观察与思考的第一小题,请按你的想法分一分,由于学生生活 经验 较少,部分学生不认识图中的压路机和挖掘机两种大型机械,或对他们了解的不多,而导致分类出错,此题丢分人数较多。

  (4)四大题看图列式计算,学生对此类题目非常熟悉,关键就看做题时是否认真细心。出错的孩子都是没有细心,从这个题的错误中可以发现从低年级就要开始培养学生认真看题,仔细推想,细心做答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5)五大题解决问题我最棒中1小题,题目是一道体现 逆向思维 的题目,学生不容易理解。关于这部分内容发现学生对于求“和”的概念印象较为深刻容易接受,对于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学生表现的就差一些,以后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从算理以及相应的数量关系上教学。

  (二)从学生本次考试中出现错误较多的题目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不理想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如我是计算小能手,正确率没能达到百分之百,说明这些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有一定的提高。

  2、学生理解题意能力弱。

  目前学生做题时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读题,理解不了题意,读完题后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明白题目的要求,或将题意理解错误。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提高。

  3、学生做题粗心大意,不认真。

  个别学生计算错误,都是粗心造成的。造成它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是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改掉这个毛病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用心,更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

  4、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尽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等方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来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和数学学习的价值。

  5、 学生不会检查,写完后对错题无动于衷。

  计算错误,如果学生会检查,很容易发现问题,而这些错误最终还在试卷上出现,说明学生不会检查,教师在平常练习中缺少对这方面的正确指导。

  三、今后方向

  1、继续进行口算的训练,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要做到坚持不懈,使学生能快速掌握口算的技巧,做到灵活应用口算,熟练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答题习惯。从平时抓起无论是在做作业或是考试时都要求他们做到并学会做完后及时检查,一查题目有无漏做;二查计算题有无算错;三查审题是否有误。

  3、继续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认真听讲、思考、学会倾听、细心做题,书写工整、仔细检查等方面继续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4、对学困生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多鼓励,多表扬,争取他们在基础知识上不失分,提高成绩。同时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小组成员当好老师的小帮手,及时与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不让他们掉队。

  5、对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想,多练,并仔细观察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同时,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知识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考试试卷分析范文2

  一、成绩分析:

  本班61人,全部参加考试,并且全部及格。90分以上53人,80以上4人,70以上2人,60以上2人。平均分93.7分,优秀率86.8%,及格率100%,整体来说比较理想。

  二、试卷分析:

  题型结构主要知识点、目标、要求、试题难度:

  第一题 、填空题。

  目标:理解除法含义。

  本题总共5小题

  (1—3)、理解平均分的定义,知道把物体平均分有两种方法。

  4、计算比一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好多同学马虎,没看清〉于号,做反了。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考点是让学生理解算式含义,掌握除法、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其含义。错的同学较多。

  第二题、第三题

  目标是:轴对称图形、和两种运动现象,平移和旋转。

  这同学们把握得很好。

  第四、在括号里填上+、—、×、÷这四种计算方法符号,考点是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及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大家完成的很好。

  第五、六题、

  目标:计算

  重点是脱式计算,学会使用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同级两步混合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问题不大。

  七、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问题来了,好多同学还是不大理解,不会列综合算式。关键是,对同级、不同级混合运算顺序掌握不实,还有对小括号的使用,不会正确运用。

  八、解决问题

  这部分有5道题

  第一、第二两题同学们都会解决,对除法的两种含义大部分同学都知道。

  第三题统计,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以一代五,同学们都会收集数据,但在整理的时候,还是有马虎的,计算出错。

  第四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三个7是多少,再和一个17进行比较,对同学们来说,不难。

  第五题,这图意,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还欠佳,不达到最好。这图意画得很清楚,两部分,已摘——还没摘,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都很清楚,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确实差。今后要加强培养。

  三、答卷情况分析:

  各小题失分情况:

  总的来说,第七填空题失分较多,说明同学们对小括号的使用和对两级混合运算顺序掌握不实。另外还有解决问题的第五题,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要加强培养。

  四、存在问题:

  1、教的问题:

  平时课上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观察、思考、分析理解能力提高。

  2、学的问题:

  学生读书少,不会读,甚至懒得读、懒得思考,依赖心理太强。

  五、改进策略:

  1、加强读书能力的培养。

  2、加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

  3、加强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4、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考试试卷分析范文3

  本次期中检测试卷考察的知识面广,题目的形式多样,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

  第一大题口算,许多学生出错,口算十几减几有遗忘现象,诸如“12-8=( )-10”这类口算,学生有困难。平时的计算还需要加强速度与正确率的训练。

  第二大细心填一填,本题共12小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估算等内容。第8小题“70比( )大1,比( )小1。”学生会搞混,错写成“70比71大1,比69小1。”第9小题,考查学生的单双数的辨识和排序问题。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还需要加强辅导与练习。

  第三大题数一数各有几个,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和统计的能力,图形较多,有叠加,学生容易数错,平时还需要强调观察的有序性以及做题方法。

  第四大题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不少学生画得不规范,还需要指导与训练。

  第五大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出错较多的是书包的价格接近70元,书包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学生看题不仔细,看到78元,就直接选78,漏看了68元。

  第六大题算算填填,本题考查的是原有、用去以及还剩,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出错较多的是求原有的枝数,数量关系平时要让学生理清楚。

  第七大题解决问题,题型较灵活,出错的也较多。特别是最后一题,一根绳子原来长17米,先用去4米,又用去8米。(1)这根绳子一共用去多少米?(2)这根绳子还剩多少米?之前学生碰到的题目都是数量关系比较明确的,而这里的数量关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复杂,需要帮助学生理清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训练,并用适当的 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题目:幼儿园数列4,_,7,9,_,13 ,在空格内填入两个数字。 答案:4,5,7,9,10,13; 求原因?

这是一个奇数列,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应该叫做单数和双数,我们的算法是4+3=7、7+3=10、10+3=13也就是说间隔认识单数,逢3进一,你只要求你的孩子认识单数列和双数列就可以的了。这道题也可以说有点出错了,如果是单数列应该是5、7、9、11、13才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数学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广,接近生活,尤其是个别试题特别灵活,可多种方法操作,适合中上等生。偏难。

  二、 错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4,这个数可能是、。”这道题错的特别多。大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不知从何入手。

  (2)“把58、79、12、33、95、80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多,括号小,同学们答的乱。

  (3)“正方形的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同学们看图形能分辨两种图形,但是叙述图形特点不准确。对于这类题不理解,不知怎样表达。

  (4)“3张1元,2张5角,5张1角组成。”这道题数字多,学生思考不能周全,大部分学生心里糊涂,不知是多少钱了。

  第二题,写出钟面表示的时刻。也有很多学生错。有的是学生答题不认真,有的是学生没有答题方法。

  第三题,计算。加减混合错的多。大部分学生是马虎,个别学生是基础差,根本就不会算。

  第四天,填符号“25角2元6分”由于“分”这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孩子接触少,有的甚至没有“分”这个概念,不知“分”到底有多大,所以不会比较。“34=81”思维不灵活的学生符号填错。

  第五题解决问题,条件,问题对于一年级下等孩子来说给的太多,孩子们的思维还达不到这个清晰度,有的计算出现错误。还有就是提出问题,许多孩子提出问题的语言不准确,没有标点符号。平时训练不到位。

  第六题,统计的第5小题错的多,有的学生没读通题,只提问,不解答。

  第七题,画一画的第2小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属于奥数问题,对于中下等生来说偏难,不会全面思维。

  三、 改进措施

  (1) 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 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给生活服务。

  (3)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能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4) 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说完整话,书写工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发表于 2011-6-18 23:12:00|只看该作者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xx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452人。各班平均成绩都达到94分左右,及格率99.5%,优秀率:97.2%。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大题,我会填。其中包括了3个小题,考查了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数,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较牢,故答题情况很好,正确率几乎是100%。

  第三大题,在○里填上“>”、“<”或“=”。涉及的是算式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都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数与数之间大小的比较,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少个别学生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习。

  第四大题,△和○个数的多少的比较,这要求学生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第五大题,我会算。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因此正确率较高。

  第六大题,认识时间。考查的是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得很好,所以错误的学生也比较少。

  第七大题,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图意,会写出四道算式。

  第八大题,从大到小排列数字。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按算式的得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列”训练很好,因此本题相比而言比较简单。

  第九、十这两个大题,考查的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考查了学生的统计能力,这两个题出错的学生极多,也是此次考试中失分原因。究其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重点注意。

  第xx大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这与生活中联系比较紧,学生的认知也比较清晰,正确率较高。

  第xx大题,用数学。包含2 个小题,分别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对于训练较多的学生不存在难度,因此本题出错的较少。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平时训练少有一定的关系。

  三、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4、要把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为重点。

  5、要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检查习惯。

  四、一点小建议:

  对于“第九题、先涂色,再填数。”此题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渗透了简单的统计思想。但图形和表格却设计在试卷的正、反两面,一年级的学生数了之后容易遗忘,所以出错的学生较多。以后这类题目是否可以考虑设计在一个版面上,以便降低学生的错误率。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们将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精心钻研,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争取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发表于 2011-6-18 23:12:00|只看该作者

  一、试卷特点:

  本试卷为水平性测试卷,统一由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测试的内容为苏教国标版本数学教材第二册全册内容,其中还穿插了上册的知识,形式有直接写出得数、用竖式计算、填空、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解决实际问题五类题型。

  二、试卷特点:

  试题难易适中、涵盖全面。试题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核,大多数题目全面涵盖了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答题情况能看出,多数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试卷上的最后一题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还考核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题:直接写出得数。

  主要考查学生的口算技能。共有19道,包含了15道百以内的加减法和4道加减混合运算。全对人数占82%,学生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不错,主要错误出现在较大数的加减法上。学生总体完成情况不错,这与老师平时注重口算能力培养,利用不同形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离不开的。

  第二题:用竖式计算。

  本题共4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百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技能。在测试中,学生已经掌握相应的笔算技能,但发现仍有个别学生比较粗心:抄错数据、加号写成减号。全对人数占94%,平时比较注重对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和进行细致地方法指导。

  第三题:填空。

  本题共有7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于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图形知识以及含有大括号和表格式解决问题完成不错,正确率较高。第4题:一个足球48元,小明买一个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他付了张。个别学困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题意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想到了48里面有4个十,没有考虑到剩下的8元也要用一张10元来付。这向我们学生提了个醒认真读题和细心审题很重要。

  第四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估算、单数双数、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图形知识。这几题是比较基础的的几个知识点,学生完成情况不错,全对人数均超过了92%。

  第五题: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共有4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有两个问题:求一个数另一个数多(少)几。全对人数占70%,第一问主要失分在计算上,有个别学生没有列竖式,口算30-25的得数时错算成了15。第二问主要失分是选择的信息错误,学生对足球、篮球、皮球三种图片没搞清。第2小题是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全对的占88%,主要失分是学生的计算失误。第3题,这一题失分最严重。原题:小东前面称体重的有18个男生和20个女生。小东第几个称体重?这一题还包含了上学期学过的“第几”的知识点,全对的人数只占到了12%。多数错的学生只想到了把小东前面的男生和女生加起来,但没想到小东是在这38个同学的后面,数到他应该是第39个。第4题呈现的信息是表格式的,第一问:小红两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和第二问:小明第二次跳了多少下?学生完成不错,全对人数都在90%以上。第三问:请你提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的数学问题。全队人数占62%。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现在数学课从新授到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自己喜欢并能解决的问题,“问”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在这个方面还是有所欠缺:1、提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讲属于语病,如小红第一次和小明第一次多跳几下?小红第一次比第二次几下?2、问不对题,题目明明是提减法问题,却提出的是加法问题。3、乱提,如小红第一次跳了几下?这个问题没有特定的条件是不成立的。4、根本不会提,主要是个别几个后进生,根本无从着手。

  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字迹工整,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但少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试卷中仍有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漏题,在笔算中还有抄错数据等现象。

  四、今后教学工作要改进的地方

  1、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表达上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做题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教质量,并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节课,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2、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题”,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要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渗透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不给学生创造质疑问疑的机会,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促使学生靠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来学习数学。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学生的问题一一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学会模仿,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地提问题。

  3、计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要想算得准、算得快,理解算理是关键,不论什么类型的计算教学,教师首先要把算理讲透,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其次,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二年级表内乘法口诀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两部分必须保证人人过关,既要有速度,又要提高准确率。口算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拿出几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使口算教学常规化,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4、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分析学习落后的原因,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限度的发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发表于 2011-6-18 23:12:00|只看该作者

  1、数学基础知识面广。

  2、试题既紧扣教材,又有所延伸,难易适中。

  3、试题类型丰富多彩,能够全面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试题具有开放性,而且与生活紧密联系,能够考查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成绩不足

  成绩:从学生所答的试卷来看,第二、三、四、五、六大题,学生普遍答得比较好,尽管有个别题目也有错误的情况。

  不足:第一题“知识乐园”中第7题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第11题看钟面填时间,第二题判断题,第三题第1题选择,第四题“神机妙算”中,部分学生答错。

  改进建议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例如,用小正方体摆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认识时间等,有些题目应注意加强训练,有些题目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答题习惯,养成认真答题和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对个别学生在某方面知识存在的不足,今后应该给予关注和帮助,使其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标签: 错题 双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w7jr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