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大理三道茶简介

大理三道茶简介

大理三道茶简介

大理三道茶,又称“云南三道茶”,是指云南大理地区的三种传统茶类,分别是普洱茶、白茶和黑茶。这三种茶类在云南地区广泛流传,多数当地人每天都会饮用。

普洱茶是云南大理地区最著名的茶之一,其特点是产地高海拔,种植环境优越,制作工艺独特,口感浓郁回甘。普洱茶具有清热解暑、驱湿消食、降血脂降压等多种功效,常被誉为“云南红酒”。

白茶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茶类,以嫩芽为原料,采摘时间在立春节后,以干燥工艺为主制作而成。白茶具有清香高雅、滋润爽口、抗氧化等多种功效,适合四季饮用。

黑茶是云南大理地区另一种传统茶类,制作工艺主要以微生物发酵方式制成,具有香气浓郁、味道醇厚、润口解油腻等独特特点。黑茶经常被当作茶饭搭配,也可用于泡饮。

三道茶的相互搭配,既可以单独品尝,也可以混合在一起饮用,口感更为独特。同时,这也是当地人们传统的茶饮文化体现,非常有特色。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三道茶是哪三道茶 三道茶的介绍

1、三道茶就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方式,也称三般茶。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族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2、“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南诏时期即作为南诏王招待各国使臣的饮茶礼,是对宾客的最高礼遇。后流传到民间,保留并发展延续至今。

3、早在唐代,樊绰撰写的《蛮书》中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以前大理白族地区饮茶便有添加花椒、生姜、肉桂一起经烹饪而饮用的方法,这与现今三道茶的佐料已相似。

三道茶是什么?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分类】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境,我们惟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腻,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 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付出的回报。当我们在鸟语花香里,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与“亲”谐音,而姜在白语中读“菒”,有富贵之意,所以此道茶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如恭喜发财,大富大贵)。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诸如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等等的。要做到“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如果一味沉湎于成功或失败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着,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丧失了许多人生乐趣。所以,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得轻些淡些,不要让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抛弃的重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喝法】

先将本地产的绿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叶烤脆、烤香、变黄时,冲入罐中少许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再将沸水冲满,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浓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内,此第一道茶,称为头道苦茶。在砂罐里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红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几粒花椒等,称为三道回味绵。

茶叶内含茶多酚、生物碱、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芳香成分等,兼有药理和营养两方面作用。具有提神醒、利尿强心、清热降火、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特点。我国是茶是故乡,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生活习俗形成的特殊饮茶方法,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冲泡方法】

高温:九十度以上

叶茶类:铁观音、水仙、冻顶乌龙、佛手等。

重揉捻茶类:铁观音、佛手等接近球状的茶。

重焙火的茶类:色泽较黑、较暗的茶。

陈年茶类:任何妥善储存的陈年茶,以铁观音、水仙较常见。

中温:八十——九十度

轻发酵的茶类:如文山包种茶,若焙火较重,仍以高温冲泡。

芽茶类:如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

熏花茶:香片、包种茶、熏花。

低温:低于八十度以下 绿茶类:如龙井、碧螺春等。若品尝时仍觉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温。

【品茶】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尘世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酒足饭饱之余,慢慢品茶之时,不妨让这饱含智慧的茶香慢慢沁入我们的生命之中,让人生如茶,芳香宜人!

【相关记载】

早在唐代《蛮书》中就有记载,一千年前的南诏时期,白族就有了饮茶的习惯。明代的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俗所感动。在他的游记中这样描述它“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所谓“注茶为玩”,就是把饮茶作为一种品赏的艺术活动,也即是后人所称的茶道。

大理白族三道茶解说词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抖茶”,先苦后甘,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甜茶,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佐料,能提神补气,使人神清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椒、肉桂等佐料,饮之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白族三道茶源远流长,起源于唐初,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南诏国中后期,佛教在大理兴盛,寺庙倡导坐禅饮茶,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得以迅速发展。到明、清之际,白族家室多爱饮烤茶,招待客人饮甜茶,在婚事、节庆期间专饮“三道茶”。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极富文化内涵,其象征意义通常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关于云南白族的“三碗茶”的来历和它的顺序,是哪三碗茶?

云南白族是"三道茶"。不是三碗茶"。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年至902年)即作为招待各国使臣的宫廷铁观音茶点,是对宾客的最高待遇。在《蛮书.管内物产》中就有"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明末,《徐霞客游记》中记有"一清、二甜、三蜜铁观音茶"的记载,可见"三道铁观音茶"的品饮方法在白族地区很早就有流行。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白族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茶艺"款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

白族传统"三道茶"可谓是民族茶文化音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品尝"三道茶"更富含着人生先苦后甜再回味的深刻哲理。

品白族三道茶

前年,我和妈妈来到云南省看望外婆。我游览了美丽的洱海风光,当然,还少不了白族“三道茶”。

所谓白族“三道茶”,为“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喜庆佳节或贵宾来临,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三道茶”仪式,依次向客人敬献“苦茶”,“甜茶”和“回味茶”这三道茶。

主宾相敬,举杯齐眉,不以解渴为目的',而是寄以兴致和情感。其象征意义通常被概括为“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三道茶,头道茶以大理特产的散沱茶为原料,用特制的砂罐于炭火上焙烤到黄而不焦,芳香袭人之时冲入滚烫开水而成。此茶是白族自制自饮时常用的烤茶型,以浓酽为佳,香苦宜人。

品之,苦味与药苦相似。

二道茶是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红糖为佐料,冲入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腻。

品之,其味确实甘甜可口、细而不腻。

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许椒、姜、桂皮为佐料,冲入“苍山雪绿”煎制的茶水,以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品之,先微苦,后舌边生津,至舌麻无比,的确是回味无穷。

这就像人生,先是苦,苦尽甘来,便是甜,老了,就没有回味了。

人生一定要细细品尝,否则苦尽甘来后就没有回味了。不是吗?

白族的三道茶介绍?

三道茶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经过努力得来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答案补充 三道茶起初只是寄托长辈对后辈的一种祝福。最早见于唐代徐霞客《滇游日记》,又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南诏中后期和大理国时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且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因此,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生哲学的寄托,那时洱海一带的民族已有饮茶习惯。元明清时,白族儒生大量出现,读书在白族农村已蔚为风气,三道茶象征人生哲理的趋向得到了加强和定型。广大农村居家中,多数人喜欢烤茶,在举行婚礼时或酬谢帮忙的亲朋好友时,专门加工“三道茶”。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受到海内外来客的青睐。

先说头道茶,即苦茶。制作头道茶的方法是,先把上好茶叶放入土陶罐中用文火烤,边烤边抖,直至茶叶微黄并发出清香味,后冲入开水,茶罐内即发出声响并冒出水泡。待水泡沫散去,陶罐内即留下少许又苦又香的浓酽茶汁。头道茶因开水冲入罐时有响声,故又叫雷响茶。 答案补充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独特礼俗。

据说,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

而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早在唐代的《蛮书》中就有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南诏时代,白族就有了饮茶习惯。

随着生活的发展,它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独特礼俗。

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礼节。

当年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节所感动。

在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中,对白族的这种品茶方式有过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

大理白族三道茶解说词

【背景资料之一:(历史渊源)】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南昭时期(649-902)即作为款侍各国使臣的一种礼遇,明代崇祯十年(1637),我国著名的大施行家徐霞客游大理后,对三道茶曾有文字记栽。他写道“注水为玩,初清茶、中益茶、次蜜茶”因三道茶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所以一千多年以来,始终广泛流传于大理白族民众之中。每当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宾客临门,白族同胞都要以原汁原味的传统饮茶方式款待宾朋,让客人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事活动中,品饮茶点、享受茶礼、观赏茶艺、感悟人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习俗与时尚生活必然发生碰撞,古老的民间“三道茶”也必然与现代都市茗饮方式产生摩擦。任何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意,使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众,都势必走入死胡同,失去生存空间。基于这种认识,云南大理苍山感通索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吉小冬先生与茶友们“临古而不泥古”,对传统的“三选茶”表演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他们打破了旧的表演模式,简化了歌舞表演,突出茶艺表演。并且把“三过茶”的人生哲理和表现艺术浓缩提炼为“烤、调、烹”三个字。即烤出生活的芳香;调出事业的主旋律;烹出历史的积淀。改编后的白族三道茶,在幽婉古雅的南诏洞经音乐的旋律中,把白族人民拜天、拜地、拜本主以及崇尚大自然的人文情结融汇于艺术,让客人听其音、观其艺、闻其香、品其味,在浓郁的白族传统文化氛围中,受到艺术玄陶,得到美的享受。

【背景资料:(基本程序及操作)】

第一道“苦茶”

在火盆上支三角架,用铜壶煨开水,将小土陶罐底部预热,待发白时投下茶叶,抖动陶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冲入少量开水,罐中发出劈啪声。稍后再冲进开水,煮沸一会儿即斟到预备好的牛眼盅内,至半盅,按辈分先后,长者第一,依次一一敬献。按主不喝客不饮的规矩,主人双手举杯齐眉道声“请”, 并先一口饮尽后,客人方可品茗,道谢意。头道茶经烘烤冲泡,汤色如琥珀、香气浓郁,但入口很苦,寓意要想立业,先学做人。要想做人,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二道“甜茶”

在烤的基础上,加上切细的乳扇(白族特制的一种奶制品)、核桃仁、芝麻、红糖等配制调和后斟入小碗或大茶杯内,八成为宜。二道茶香甜可口,浓淡适中,寓意人生在世历尽沧桑,苦尽甜来。

第三道“回味茶”

就是在茶杯中先放入花椒数粒、生姜几片、肉桂、蜂蜜和红糖少许,然后用沸水冲至半杯为宜。客人接过茶时旋转晃动,使茶水与作料均匀混合,趁热品茶。第三道茶其味甘甜中透出肉桂、花椒的清芬与香郁。寓愈着人生苦短、岁月漫长、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回味无穷。

大理古城的三道茶

— 喝不透过往意境

在大理,三道茶本来是白族喜筵上招待贵客的风俗,多作为民俗表演了。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三道茶冲泡程序说来繁复,一般不过是三杯茶汤一一敬过罢了。所谓一苦、二甜、三回味,喝过一番,却无论如何感觉不到原有的意境了,未免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白族三道茶蕴含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

白族三道茶蕴含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

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下面就请跟一起看看白族三道茶。

茶文化

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白族的三道茶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

白族称这一道茶为“清苦之茶”,它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会在小砂罐中重新烤茶置水,或用留在砂罐内的第一道重新加水煮沸,与此同时,将盛器牛眼睛盅换成小碗或普通杯子,内中放上红糖和核桃肉,冲茶至八分满时,敬予客人。此道茶甜中带香,苦尽甜来,白族人称这第二道为甜茶或糖茶,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要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主人先将一匙蜂蜜、少许姜片、三五粒花椒放人杯、碗中,再冲上沸腾的茶水,容量多以半杯半碗为度。客人接过茶杯时,一边晃动茶杯,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趁热饮下,此道茶喝起来可谓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因此,白族称此道为“回味茶”。

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得名。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

目前,白族传统“三道茶”,尤其是大理白族三道茶可谓是民族茶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已经让品尝“三道茶”更富含人生先苦后甜再回味的深刻哲理了。

意义

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得名。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

云南大理有哪特色小吃?

大理好吃有:

一、大理古城(门票)片区;油粉,以古城内青石桥的油粉最佳。凉虾,用米粉和石灰做成,配上玫瑰糖稀,即玫瑰凉虾。卷粉,也是米粉做的,夏天吃起来凉兮兮的。还有五华楼附近的手搓饵块,有甜咸味可选。古城小吃主要集中在电影院、五华楼、洋人街附近。菜系:海菜芋头汤、砂锅鱼,白族特色菜生皮,宾川县海稍鱼、附子炖猪脚、黑皮。

二、县份小吃:1.洱源县,梅子各种品类,以古城赵记梅子最好;邓川镇乳扇,可以油煎、烤吃,还可以沾白糖生吃。2.弥渡县:地方特制的弥渡卷蹄、蜜饯。3.巍山县:当地人自己酿造的木瓜醋,还有冬瓜、木瓜、蓝莓、李子蜜饯。3.云龙县的千年白族村诺邓火腿。4.漾濞县的锅巴油粉。5.永平县的黄焖鸡。

三、大理各地还盛产野生菌:松茸、牛肝菌、鸡枞菌、见手青(地方叫的,因为此菌子被手摸后变青色,但是炒吃最佳)。

1、腌螺蛳

大理洱海盛产螺蛳,白族喜食螺蛳,吃法有多种多样,其中腌螺蛳就是一种独特的吃法。清代檀萃在其中名著《滇海虞衡志》中,说:滇嗜螺蛳已数百年矣……以姜米、秋油调、争食之立尽,早晚皆然。

2、砂锅鱼

砂锅鱼是大理的名吃,用洱海出产的鲤鱼搭配着嫩鸡片、火腿、冬菇十多种配料,小火慢慢炖成,出锅时,单单那丰富的颜色就足以吸引人了,尝一口吸收了这么多配料的鱼肉,那感觉简直太满足了!这道菜一般在大理下关城区的各大饭店都可以吃到,3-4个人一锅鱼足矣。

3、三道茶

三道茶最早是大理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仪,经过发展这种礼仪已经成了白族接待来客的最高礼仪。三道茶分为苦茶、甜茶、回味茶。苦茶多为烤制,因味苦而得名,民间又称为响雷茶。

甜茶是因茶中加入核桃片和红糖而茶味带甜;第三道加入蜂蜜、花椒,有的还加入烤黄的乳扇,喝起来有种说不出的回味,故又称回味茶。

4、洱海弓鱼

洱海弓鱼产于云南大理,又称工鱼,正式名称为大理裂腹鱼,因其能以嘴衔尾跳跃出水面、形象如弓而得名。弓鱼喜欢逆水上游,而且还决不回头,游不上去时就弓着腰把自己射向前面,以致于能沿着苍山十八溪游上苍山顶。

弓鱼体形不大,每条约二至四两重,其肉质嫩软而细腻可口,且籽多刺少苦胆小,味道特鲜美。洱海周围的白族乡亲将其赞美为洱海花。现因资源破坏等原因,已濒临灭绝。

5、巍山粑肉饵丝

火粑肉饵丝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道独具特色的小吃。火粑肉饵丝百吃不厌,关键在于它的做工精细,选料考究。最地道的选料要用巍山有名的黄皮谷米,制成的饵丝色泽洁白,口感细软甜润,而且不脆不粘。

大理小吃:小锅用丝和米线、雪白小米糕、破酥粑粑、热豆粉、豆花、卷卷、蒸糕、粉粑等地方小吃,在大理古城各小食摊均可吃个够。

喜洲粑粑,即麦面烤用,重油分层,加火腿丁,用栗炭火吊炉烤,味极佳。各食品店均可品尝。

肉饵丝,把猪腿放入砂锅中以文人炖粑,用肉汤煮熟饵丝、罩上粑肉即回食用。味极独特、鲜美。各食品店均可品尝。

凉鸡米线,凉米线用煮熟的鸡肉丝罩帽。外加核桃酱和小粉做成的卤汁,极爽口。各食品店均可品尝。

雕梅,地方民族特色食品。新鲜梅子用生石灰水泡后,用小刀雕出各种花纹,并将梅核取出,加蜂蜜、玫瑰糖放人瓶中淹制数月后食用。食之清香四溢,极其爽口。各土杂店有售。

更多关于云南大理有哪特色小吃?,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49b2c161573095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标签: 大理 三道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v7zv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