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无我茶会文案

无我茶会文案

无我茶会文案

欢迎来到无我茶会,这里是放松心灵、品味人生的理想场所。无我茶会致力于为每位品茶人士带来最纯正的茶道体验,让您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感受茶道之美。

在这里,您将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最优质的茶叶,无论是清雅的龙井、醇香的铁观音,还是浓郁的普洱,我们都会为您挑选最好的进行现场冲泡。除了茶水之外,我们还提供各种小食和美味甜点,让您在品茶的同时享受美食的味道。

无我茶会不仅仅是一个品茶的地方,我们更注重为每位客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我们的空间装置采用自然、简洁的设计理念,为您营造一个宁静、温馨的空间。在这里,您可以放松身心,聆听茶香带来的宁静和愉悦,享受一个无私、无我、无限的舒适空间。

无我茶会期待您的光临,让我们一起品味茶道之美,感受自然之灵魂。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无我茶会 蔡荣章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Tea Gathering as an Artistic Manifestation of the Way of Tea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

无我的无也不是 “空” 不是“忘记我” 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 乃由七彩融合而成, 纷杂的生命色彩藉 “茶” 将之纯化为无, 创造一个茶道理想国。

作者简介

蔡荣章

现代茶道思想家, 无我茶会创始人,曾任中国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 茶文化系创系系主任 (2008-2013) 现任漳州科技学院教授与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

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并执笔社论至2008年

1983年创设泡茶师检定制度

1990年创办无我茶会。

2009年起于 <海峡茶道> 现改名<茶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月刊任专栏主笔

2011年创设专属网站并执笔每周专栏

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

著作:

现代茶艺>1984

<无我茶会-中日韩英四语>1991

现代茶思想集>1995

<无我茶会180条>1999

<台湾茶业与品茗艺术> 1999

<茶学概论>2000

<陆羽茶经简易读本>2001

<茶道教室-中国茶学入门九堂课>2002

<茶道基础篇-泡茶原理与应用>2003

<说茶之陆羽茶道>2005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 ·识茶:泡茶>2006

<茶道入门-泡茶篇>2007

<茶道入门-识茶篇>2008

<中英文茶学术语>2010

<中日文茶学术语>2010

<茶席·茶会>2011

<中国茶艺>2011

<中国人应知的茶道常识>2012

<现代茶道思想>2013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中文繁体版)2013<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韩文版)2013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中文简体级)2016

序: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茶道艺术家重视茶道艺术内涵, 他可以从泡茶过程、 奉茶给品茗者的往来之间、 大家品赏茶叶茶汤茶器间 (以上这三项简称为“泡茶”),将茶道的艺术内涵表现得很好,借着上述所说的“泡茶",创作出自己的茶道艺术作品。

茶道艺术家除了利用 “泡茶” 来表达, 创作、 享用茶道之外, 还可以借用 “茶会” 的形式来完成上述所说的表达、创作与享用。借用的茶会可以利用既有的茶会形式, 也可以创作一个新的茶会形式。 利用既有的茶会形式是侧重于表达与享用 (表达之间当然还可以有 “泡茶” 方面的创作), 但若就 “茶会” 这个媒介而言,想要有创作就必须创造出新的茶会形式。 这就是现在我们要说的茶道艺术家的 “茶会作品".

回顾一下历来的茶会作品, 最早的可以举出 "曲水茶宴” 。 不知道是谁创作了 “曲水茶宴”, 只知道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他们对 “曲水流觞” 已经玩得很好, 唐代吕温等ー群文人因为不谙饮酒, 相约在“曲水流觞” 时以茶代酒而产生了"曲水茶宴”(见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现今各地茶界都还不断进行着曲水流觞式的茶会。

第二个例子是日本的茶室茶会, 这是时当中国明代, 由日本茶道先驱者村田珠光, 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创建的茶会方式, 至今仍然被应用,而且被视为日本茶道的代表形式。

接下来要举出英国下午茶, 也说不清楚是谁创作的, 有人推企给维多利亚女皇(1819-1901)的女仔院Anna Maria RussellDuchess of Bedford (1783-1857). 这种喝茶时间. 环境, 茶具茶法, 茶点等习惯流传至今, 还在各地大行其道。

第四, 第五个例子是由我创建的无我茶会与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无我茶会于1990年在台北陆羽茶艺中 心创建,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于2010 年在漳州天福茶学院 (即今漳州科技学院) 茶文化系创建。 这两种茶会形式实施这些年来, 已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形成常态性的茶会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茶友们设置各式各样的泡茶席来展示自己的茶道艺术, 如果他的泡茶表现得很好 (包括了泡茶, 奉茶, 茶汤), 我们只能说他创作了ー件泡茶作品, 但不能说他创作了一件茶会作品, 因为他使用的是既有的茶席式茶会, 不论他是独自一个茶席还是集合数个茶席。 如果他组织了数个茶席, 并在这些茶席间建构了一定的连锁性关系, 而且形成了一个整体有机的效果, 这时我们才可以说 他创作了一件茶会作品"。

既然指的是茶会, 那必然是一些人或一大群人的聚会, 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完成一件作品, 势必就像交响乐团或戏剧一般的艺术邶态, 只是它表现的是茶道而已

“无我茶会” 是一种茶道思想、 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 无我应被解释为 懂得无的我”。 “无” 中才可以生 “有” ,心中充满了财富、 名誉, 地位、 美丽与忙碌, 幸福无从产生。 无我的 “无”也不是白痴、 死亡的无, 而是有如光线的无, 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借 “茶” 将之纯化为无。

蔡荣章

2015.12.08于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

001. 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 也是一种茶道形式, 大家自备茶具,席地围成圈圈泡茶  , 倘若约定每人泡茶四杯, 泡好茶就把三杯奉给左邻或右邻的三位茶友, 一杯留给自己, 这样每人就都有四杯茶可喝。 喝完约定的泡数, 如泡三道茶, 收拾好自己的茶具, 结束茶会。

座次到了会场才临时抽签决定 (如附图 1-2)。 茶会进行的程序、方法已经写在事先发给大家的 “公告事项” 内 (如附图 1-3),

所以茶会进行间没有指挥与司 仪, 一切依排定的程序进行, 大家也都安安静静地泡茶。 茶具的种类与泡茶的方式不受任何流派与地域的.

喝完最后一道茶, 可以安排五分钟以内的音乐欣赏或静坐, 烘托茶味并回味茶会情境 , 也可以在茶会结束后进行其他活动。

以上就是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 现将上面的叙述整理成条文如下:

1. 围成圈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

2. 抽签决定座位。

3.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

4.自备茶具 、茶叶与泡茶用水。

5. 事先约定泡茶杯数 泡茶次数、 奉茶方法, 并排定会程。

6.席间不语。

七大精神

1 抽签决定座位 无尊卑之分

2 依同一方向奉茶 无报偿之心

3 接纳欣赏各种茶 无好恶只心

4 努力把茶泡好 求精进之心

5 无需指挥与司仪 遵守公共约定

6 席间不语 培养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

7 泡茶方式不拘 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无我茶会想要塑造的,是安详,自在且精致的生活,简单且足够的规章就行了。

无我茶会四美1 朴素之美 2 平凡之美 3 和谐之美 4 律动之美

2018.12.02

茶会中的无我茶会是什么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的形式,人人自备茶具、茶叶围成一圈泡茶。如果规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也可规定奉给左边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侣”最后一杯留给自己。如此奉完规定的泡数(如规定泡三道)聆听一段音乐演奏后(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结束茶会。 何谓无我茶会的七大精神?综合上面二至八项的特质,可以提炼出无我茶会的七个主要精神。 1. 座次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心。 2. 奉茶至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 3. 以超然心情欣赏每人带来的茶叶,无好恶之心。 4. 茶具型式与泡法不拘,无流派之分。 5. 将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6. 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7. 席间不语,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无我茶会的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何谓茶道?茶道是艺术、礼仪、修行还是技术手段?不同的国家、学者,不同的传统文化群体,对茶道定义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由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可以窥见什么?

茶是一份神秘的领悟,是一种奇妙的想象。实际上,正如茶艺的丰富繁盛,茶道也是茶人多样的心灵感受。茶道是心。

日本茶道严格谨慎,是军事,是宗教。中国茶道自然谦和,是山水,是晚霞。有人能喝出刀光剑影、兵戈铁马,有人却喝得行云流水、风调雨顺;有人对茶而当歌,有人饮名如苦药……不同的思想人格,将是不同的茶道。

中国茶道有“四啼”: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大饰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

“静”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莫立和实现的凭藉,“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是一份残缺的心灵。“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真”是“和”的真,“静”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

茶的散文

朋友,好久不见,今天是否有空,陪我去喝杯茶,做一会儿闲人,去喝一杯“散文茶”,为我、为你、为健康!

曾几何时,我们变得异常忙碌起来,“忙”字“累”字成了高频词,喝茶于我变成了“奢侈”,变得功利起来,即使去杭州出差,也会忍心与“龙井”擦肩而过,归根结底是因为忙。

因为忙,舍不得“浪费”时间,于是决定把喝茶闲聊、天南地北的时间统统给省了,总以为这样就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做很多事,可是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烦躁和焦虑,从未有过的郁闷无处排解,做事效率没见提高,可口腔溃疡却接踵而至。还时时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开始怀念那杯久违了的“散文茶”。

不记得哪位茶友说过,喝茶就像文人写文章,也是有体裁之分的。我觉得小说太冗长,我等喝不起;戏曲太吵,不适合在茶室;杂文太杂,有点乱,有时还太激烈;我钟爱散文的飘逸脱俗,抒情文采,她可长可短,有感而发。忙累之余,与一、二知己小聚一处,论茶味、谈世情、聊古今,酣畅淋漓的沟通,就像经历一次心理治疗,让人变得轻松、剔透起来。

浅啜慢饮中,可以探探“茶”字的长寿秘诀。茶字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于是自己也仿佛从茶味中咂出健康“茶寿”的韵味来。

“龙井”、“碧螺春”历来都是绿茶中的极品,气质典雅,高贵大方,而又深藏不露。捧一撮投入杯中,开水一冲,雀舌般的芽叶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品一口香茗,于是人也显得宁静祥和、高贵脱俗起来。

春天来了,泡一壶花茶。“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都很不错。花茶是绿茶和红茶的混合体,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却将所有的芬芳无私地沁入你的心脾。细细啜饮,自己也不知不觉中变得平易与亲和起来。

“喝茶之意不在茶”,我钟爱这余味深长的散文茶,是因为她能怡情悦性,消烦去躁,使我身心舒展;她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我振奋精神。谁都明白:有了健康,才能赢得将来、拥有明天!别犹豫了,一起去喝杯散文茶吧!

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谁不是在负重前行

01

前日清晨六点半,老公开了一夜的车从成都刚刚赶回家,抱了抱刚醒来的儿子,看了看尚在熟睡中的女儿,收拾了行李又匆匆去赶开往北京的高铁。送他出门,他说:放心,从成都回来的时候和同事轮流开车,已小睡一会儿,一会再去高铁上补个觉就好了。

朋友在朋友圈看到我发的这段文字,说娃他爹不容易啊。

真的是不易,这两个月来,他几乎日日加班,频繁出差。他以前在一家以加班多而出名的公司,曾通宵熬夜工作,我以为那家公司最是累人,现在才知,创业路上更是艰辛。

问朋友他是如何熬过创业初期的。在我眼里,他现在的日子应该很是惬意。从报社离开,去一家大公司做职业经理人,事业风生水起之时选择自己创业,开创无我茶会,寻茶、品茗、阅书、赏文玩,把玩岁月。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很多人都羡慕的生活吧。

他回我:“现在依然在熬。只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见面老说自己辛苦岂不矫情?招人厌烦?”

大多数人都如我一般,只看到他表面的风光,并不知道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兼程:资金链危机,发不出工资,员工离职,寻事,……这些琐粹比拓展市场发展业绩的艰难更让人郁闷。

创业是一条不归路。选择了,就要继续前行。

前一段时间,知乎上一篇文章传颂颇广,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岳父的一场大病,陷入困顿。不面临大病,你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穷。老人的养老,孩子的教育, 每一项都是我们身上的负重,也是前行的动力。

毛不易的《消愁》其中一段,真是中年生活的写照。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

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谁的生活都不是看起来那般轻松,尤其是人到中年,老人已老,孩子尚幼,回头看时, 都是需要依靠你的人,自己却无人可靠。 心酸、痛楚都只能憋在心里,还必须时常在家人面前展现“一切有我,岁月静好”的姿态。

02

前不久曾看过一部微电影《负重前行》,短片一开始,坐在驾驶室里的妻子突然变成僵尸要抓咬丈夫,丈夫努力躲开,但胳膊还是受伤。病毒一旦发作,丈夫也会变成僵尸。丈夫从车里将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抱下来,他必须在自己变成僵尸之前将孩子带到安全地方,送给愿意收留的好人。

这位爸爸将孩子的名字用记号笔写在孩子的肚子上,在地图上查找安全地点将地址写在自己的胳膊上,他把孩子用背带背在背上,在肩上搭了一根木棍,在背带上固定好,把捡来的动物内脏包裹好,挂在木棒的前端,绑住自己的双手,这样就算变成僵尸他也会一直前行,不会伤到孩子。他的病毒开始发作,神智模糊却依然想回头看看背上的孩子,他的脚步已经凌乱,身体已经变成了一种工具,就像背负希望的诺亚方舟前行不止,直到有人用子弹把他击倒。

“My name is Rosie”是父亲留给孩子的唯一信息。或许等他长大,他会明白,父亲留给他的是比自己生命还重的爱。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为爱在负重前行, 生活中的我们谁的肩上不是负着沉重的爱呢。

之前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一个中年男人在大雪纷飞的车站拿出面包啃,天气太冷面包太硬,不禁低头抹泪。

他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爸爸。

我们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到中年,失婚失业失意,哪个都有随时随地来袭的可能,要扶老携幼当靠山,还要突破人生瓶颈继续冲锋,哪里会轻松。

谁不是一边忍着眼泪,一边努力前行。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只是我们都学会了对苦难保持缄默,知道前路再难,也要负重前行。

03

原单位的领导,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还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既要兼顾家庭,又要开创事业,可想这其中的难度。

孩子生病,社里的工作又必须处理。只能将孩子送往医院,先让老人陪着,社里的事情一处理完又立刻赶往医院。边陪孩子,边用电话交待工作。

常常要去国外出差,孩子成长中一些重要过程,不能全程陪伴。心理也留有不少遗憾。有一次为了配合孩子完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亲子作业,当时6小时的时差,她那边已是深夜,依然在视频里陪着孩子一起做。

真是恨不得自己可以三头六臂,不眠不休。她说能撑到今天,真的是凭一口仙气吊着。

写公众号后认识的另一位妈妈,生完老二后没出月子就开始更文。她说15天没更文,粉丝刷刷地掉,心里着急,只得拼了。有网友说羡慕她精力好,带两个孩子居然还能有时间每日更新文章。她说,哪里有什么好的精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想起之前一个产量很高的作者,当时市面上的女性刊物几乎都有她的文章。大过年感冒,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还在敲稿子。她说,写字是自己唯一的特长,不拼尽全力很快就会被新人取代。

当编辑时,写稿是偶尔的心血来潮。那时不懂写手的压力。现在自己开始写公众号,方知这其中的不易。今天写完,这文章离你而去,明天要写什么?尚不知道。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开始想,今天写什么?有时候一天竟也毫无灵感,不知如何下笔,心绪不免焦躁。

这样的压力以后每一日都会有,但必须慢慢习惯,慢慢解决。因我目前除写字之外再无所长,这条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

董卿做《朗读者》节目的制作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酝酿和准备;近日又做主编,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最优秀的团队努力了三个月出版了《朗读者》图书。她透露,自己有一把蓝色的小镊子,以前用来拔眉毛,而过去这一年用来拔白头发,“我做了这个节目之后,因为熬夜、策划、录像、后期,无休止地进行,所以我见过北京城后半夜各个时段的样子。”

没有什么工作是可以真的高枕无忧,已达从容的永远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还在路上艰难前行。那些才识出色、气质超群的人,他们在背后,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努力,还懂得坚持。 人生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

人生没有捷径,谁不是负重前行。

作者简介:悠然 资深媒体人,现全职陪伴两个孩子成长,正面管教实践者。在纷杂的生活间隙,依然有仰望蓝天的憧憬,文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 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

茶道茶会的台湾无我茶会

如下:

1. 每两年主办或参加一次国际无我茶会,国际无我茶会由本会发起,活动内容为:

· 无我茶会。

· 各地区茶道表演。

· 论文发表。

· 参观主办地区茶艺(业)界。

2. 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之无我茶会,通常于母亲节、中秋节举办,以提倡传统伦理精神、增进人伦关系。此外,并经常主办或协办相关单位举办之无我茶会。

3. 不定期举办无我茶会研习营,培训指导老师及茶道老师教学研讨会,提升教学品质。

4. 不定期举办无我茶会茶道教室观摩,评鉴教室资格,辅导成立茶道教室。

5. 茶道老师资培训计画:如学校教师寒暑假之茶道研习营,期能将茶道教育落实于学校教育。

6. 编撰、出版“茶学基本教材”如:

· 制茶与识茶。

· 泡茶原理与小壶茶法。

· 盖碗茶。

· 陶瓷与茶器。

· 茶文化概论。

· 无我茶会180条。

7. 举办茶道表演、专题演讲、主办之文艺季茶文化节目、两岸茶文化研讨会等相关活动。 “无我茶会”是试图通过茶,通过“为别人泡茶,别人为你泡茶”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形式,使人们步入“清静”的境地。“无我茶会”的宗旨是“无尊卑之分”、“无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无地域流派之分”。

1. 无尊卑之分因座位是抽签决定,不设贵宾席、观礼席,但可以有围观的朋友,表现出无尊卑之分的精神。而且席地而坐,不但简便,亦没有桌椅的阻隔,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之更为坦然亲切。

2. 无报偿之心每人奉茶给左边(或右边)的茶侣,但喝到的茶却来自右边(或左边),自己要奉茶给谁喝,或接受谁的茶,事先均不知道,也无法从自己所奉茶的人中获得回馈,这就是无所为的奉茶法,目的在培养人们应“放淡报偿之心”。

3. 无好恶之心每人自行携带茶叶,种类不拘,因茶为自备,每一个人所喝到的茶可能都不一样,如此就可以品茗、欣赏到不同的茶,而无好恶之分,希望大家以一种超然的心情品尝每人带来的茶叶。

4. 无流派与地域之分茶会中的茶具和泡茶方式皆不受拘束,但以“简便”为原则,祛除多余的形式规范,才有足够的心情与时间享受茶会的意境,且不易流为器物的竞赛。

5. 求精进之心“将茶泡好”是茶道的基本精神,故事先要有足够的练习,否则不论是将自己或别人所奉之茶泡坏了,都会造成别人或自己的困扰,而从品茗不同茶中,可以让自己检讨自己泡得如何,而保持精进之心。如遇到泡坏了的茶,只好以宽容的心接纳。

6. 遵守公共约定茶会之前,主办人员会发给每人一张“公告事项”,说明茶会进行的程序与时间。而茶会进行期间没有指挥与司仪,大家依事先排定的程序进行。

7. 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每个人将自己所带来的泡茶器具,各自就定位后,就各自的泡起茶来,只见大家默默的泡茶、传递,未见有人交谈。奉茶时不要说“请喝茶”,被奉茶者也不需说“谢谢”,但鞠躬致意、感谢之心依然需要,如此不但表现出茶道中的空寂境界,且在禁声中培养泡茶速度的团体默契,表现出自然协调之美。 1. 何谓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的形式,人人自备茶具、茶叶围成一圈泡茶。如果规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也可规定奉给左边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侣”最后一杯留给自己。如此奉完规定的泡数(如规定泡三道)聆听一段音乐演奏后(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结束茶会。

2. 座位如何安排?

座位由抽签决定,也不设贵宾席、观礼席,但可以有围观的朋友,表现无尊卑之分的精神。席地而坐不但简便,而且没有桌椅的阻隔,人与人间更为坦然密切,只是应该准备一块方便携带的坐垫。

3. 单边奉茶的意义何在?

每人奉茶给左边“或右边”的茶侣,但喝到的茶却来自右边(或左边),这是“无所为”的奉茶法目的在训练人们“放淡报偿之心”。

4. 茶叶如何携带?

茶叶每人自行携带,种类不拘,“也可以事先规定带哪类茶”。茶叶事先放入壶内,不另备茶罐。由于茶系自备,每人喝到可能是每杯都不一样的茶,希望大家以超然的心情接纳,欣赏之“无好恶之心”。

5. 带哪类型的茶具以何方法泡茶?

茶具与泡法皆不受拘束,“无地域与流派之分”。但备具有“简便”的规定,因此如此才有足够的心情与时间,享受茶会的意境,且不易演化成器物的竞赛。

6. 茶泡坏了怎么办?

一定要专心泡茶,而且事先有足够的练习,否则茶泡坏了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茶,这是无我茶会“求精进之心”的体认。奉过来的茶泡坏了,或是自己要奉给别人的茶泡坏了,都造成自己与别人很大的苦恼,预防之道就是“把茶泡好”这是茶道的基本精神。遇到泡坏了茶,只好以宽容的心接纳。

7. 茶会进行间可以说话吗?

泡茶之前的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可以走动、交谈、拍照留念。开始泡茶后就不可以了。奉茶时不要说请喝茶,被奉茶者也不要说谢谢,但鞠躬感谢的心依然需要,别人前来奉茶时不要中途离席出去奉茶。茶会进行中没有指挥与司仪,大家依事先排定的程序进行,再加上大家都不说话,也没有音乐陪衬,不但显现空寂的境界,且表现团体行动自然协调。在社教功能上还可培养大家遵守公共约定的习惯。

8. 如何求得进度的一致?

茶会之前不但要为没参加过无我茶会的人举办说明会及演练,还要发给每人一张公告事项,说明茶会进行的程序与时间。报到抽签后还要有对表的动作,动作慢的要快一点,动作超前的要放慢一些。大家都挤在一起奉茶时,不妨先跳到不挤的地方,这些都是无我茶会,培养团体默契的功能。

9. 何谓无我茶会的七大精神?

综合上面二至八项的特质,可以提炼出无我茶会的七个主要精神。

(1). 座次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心。

(2). 奉茶至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

(3). 以超然心情欣赏每人带来的茶叶,无好恶之心。

(4). 茶具型式与泡法不拘,无流派之分。

(5). 将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6). 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7). 席间不语,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10. 必备的茶具是哪些?

(1). 一壶一盅四杯:杯数依需要调整,杯子用“杯套”包起来。“二杯一壶”,“二杯一盅”各用包壶巾包扎妥当,出门前壶内装入茶叶。(茶具型制可另选定)。

(2). 旅行用热水瓶:出门前装入适温的热水,(依所泡茶业需要之温度)。

(3). 奉茶盘:奉茶时所需的拖盘。

(4). 坐垫。

(5). 定时器:茶巾可省略或用手表,怀纸代替。

(6). 照明灯:限夜晚无我茶会使用。要能站立,且光线往下往旁照射者。

(7). 穿脱方便的鞋子:一双穿脱方便,不需用手协助的鞋子。

11. 奉茶时杯子如何放置?

以每人泡茶巾前端作为奉茶地方。若泡茶四杯,就奉茶地方,区分为四等分,奉茶给第一位茶侣时,将杯子放在奉茶地方的第一个位子,从奉茶者的右边算起,奉给第二位茶侣时,将杯子放在第二个位置上。奉给第三位时放在第三个位置上,自己的一杯就放在第四个位置上,第二道以后端茶盅出去奉茶,倒在自己的杯内。

12. 一定是泡四杯奉三道吗?

不一定,只要事先约定好就可以了。泡几杯,奉几道,奉给谁。带什么茶,要不要供应茶食,都可以事先约定。

13. 可以奉茶给围观的人吗?

可以,但要事先约定,如果规定泡四杯,奉四道,可以在第二道时,从自己提带内取出四个小纸杯,每人奉茶给后面围观的朋友。第三道恢复原规矩,第四道再度奉给后面围观的人这时围观的人手中已有杯子只要用茶盅奉茶即可。五百人的无我茶会可以奉茶给二千位参观的朋友,是活动力很强的一种茶会方式。

14. 席地而坐的方式有何规定?

没有,只是鼓励“跪坐”的方式,因为“盘坐”时不易端着杯子站起,而且双脚太靠近茶具。不习惯跪坐的人初期不会适应,但这种坐姿有益健康,是体育界鼓励的一种运动。但脚关节受损的人不要勉强,用一张小凳子都是可行的变通方法。

15. 音乐欣赏如何安排?

喝完最后一道茶后静坐原位,演奏或歌唱的人看大家坐定,开始吹奏或演唱一段曲子,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演奏或歌唱完毕,待乐音消失后,将自己使用过的杯子擦拭一下,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结束茶会。这样的安排是将音乐欣赏视为品茗的一部份,所以前后不宜有鼓掌的动作。

本周日『无我茶会』注意事项:

茶友们好!

本周日(12月11日),由和雅集|中国茶人发展联盟在『竹语间 』携手举办『室内无我茶会 · 市集活动 』,现将 注意事项 列出如下:

* 性质:本次活动是以推广茶文化为主旨的公益活动,所有热爱茶的朋友都可以免费参加!

一、『室内无我茶会 · 市集活动 』的详情:请大家牢记时间地点。

活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石门村路.5号『竹语间 』

活动时间:

12月11日 13 : 30 - 17 : 00(13:00开始签到,设席茶友请早些来)。

活动流程:

13:00⇢开始签到入场,

13:30⇢无我茶会开始,

14:30⇢无我茶会结束,市集开始

17:00⇢本次室内无我茶会╳市集活动结束

二、『你需要准备什么?』

参与本次茶会设席接龙的茶友,需要设席泡茶。你需要准备如下物品前来:

1.茶器(品茗杯需4只)、茶叶、热水(需足够泡三泡)、防潮垫。可以自带酒精灯、炭炉,现场烧水,但是不可以带电茶壶,因为会场电压无法承受。

2.如果您没有参与设席接龙,只是作为茶客过来品茶和逛集,那么请您自备1只品茗杯。

三、『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

1. 围成大圈,席地而坐,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

2. 抽签决定座位。

3. 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

4. 自备茶具、茶叶与泡茶用水。

5. 每人泡茶4杯,每一泡茶,3杯奉给左邻的3位茶友,1杯留给自己。

6. 席间不语。

四、『无我茶会特殊做法及七大精神』

一. 抽签决定座位——无尊卑之分

二. 依同一方向奉茶——无报偿之心

三. 接纳、欣赏各种茶——无好恶之心

四. 努力把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五. 无需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六. 席间不语——培养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

七. 泡茶方式不拘——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录自蔡荣章先生《无我茶会》)

五、如果看完这些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点击查看下边这篇文章。

一篇文章,让茶友弄懂【无我茶会】

温馨提示:

1.虽然活动现场在室内,且有地暖,但是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暖。

2.不要迟到、不要迟到、不要迟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欢迎邀约更多的茶友到现场体味。

愿大家一起度过这个愉快的周末!

茶的八德励志或哲理的小故事

  茶德是什么?以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受到当今茶人的广泛认同。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茶的八德励志或哲理的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茶的八德励志或哲理的小故事:茶之道,心道也

  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品尝了人间的五味,纵观了人世的百态,放下了人性的妄念,才开始慢慢的品出茶的味道来。——题记 茶乃心道。初始饮茶的人,因为不韵此道,一般会选择绿茶,品出的是青涩之苦;喝得久了,不耐苦涩,便会选择乌龙茶,味较重而少苦涩,不寒不热,似乎很符合中庸之道;经历的多了,如同对生活的品味,越来越喜欢厚重,所以又选择了醇香的红茶;随着斗转星移,一切都看淡了,又开始渐渐的喜欢起绿茶的清香来。

  归于平淡,道之根本。“自然崇俭”是中国茶道人格上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朴”。茶道如此、人生如此、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的法则亦是如此。近代凯亚有云:“ 我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即乃简约之美也。简者,简易也;约者,俭约也。啜茗之道,历来皆宜乎简易,而不宜乎繁难;宜乎俭约,而不宜乎奢糜。不论古今中外,斯理皆一也。” 清代茶人陆次云论茶有曰:“龙井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陆羽在《茶经》中则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人生如茶,无味之味才是真滋味,平淡之极方显神奇。道法自然,方可获得人生的和谐与宁静;崇尚简约,方可获得人生的圆融与朴真。只有如此心淡之人,方可品出茶茗的真味,方可体会人生的真谛。

  俗话说得好:大俗才是大雅。有人以为喝茶需在幽静的场所里,有端庄的茶艺师,配以精美茶具,再听上一曲佛音,方为高雅,似乎超脱。孰不知,用大茶壶、大碗茶来荡涤尘埃,岂不是更爽乎。由讲究到随意,由繁杂到简约,可能更要接近禅茶的意境了。若捧一壶清茗,淡然的饮于喧嚣的市井间,那将是一种何等的修为!?诗僧皎然说的好:“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在诗人的境界里,我们看到了:茶随心而定,心因茶而清。沉浸在这样如茶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样的泰然与祥和,人生若是如此,还有什么烦恼不可解除,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去计较的呢?

  茶本是通灵之神物,集天地日月、山川雨露之精气而成。在大自然的轮回中,只是因为人们的喜爱,便以感恩的心态存留于世。所以,茶又是圣洁之品,只有相知的人,才可以拥有。在茶与水的结合当中,我们看到了茶的淡定与自我牺牲,并在这牺牲当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水的热情与包容,是这种包容,成就了茶的天然神韵与芳香。

  茶者,药也。《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所以,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即是为药,不可不慎。要因其人、顺其时、应其心而用之,才不会违背在天倡导的“康、乐、甘、香,和、清、敬、美”之八德之美。凡人用之,虽是附庸了风雅,浅薄了茶的清名,倒

  也是可以解药食之毒,更是能解其心毒,况功高之处在于“正其心”也 。圣人用之,那正如卢仝所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可道,非常道。圣人之道,亦仝于茶道也。茶道三昧,茶之道,在于心境的平和;茶道凡尘,茶之道,在于壶小乾坤大;茶道归一,茶之道,在于从无处来,到无处去;茶道无形,茶之道,在于心里有茶皆是茶。此乃茶之心道,亦茶之“正道”耳。

  有道是:

  一盏翠绿将心醉,不问红尘是与非;

  人生若此虚静处,舍得神仙复何求?

  第一抹春痕

  翻翻日历,算算节令,数数日子,天寒地冻的冬季本该渐行渐远,风和日丽的春天早该来临。盼春的我迫不及待地离开温暖的火炉,推开尘封一季的窗户。可是,天空依旧阴凄凄的;气候依旧冰冷彻骨;风声依旧虎吼狼嚎;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感觉依旧是冬天。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迹象?哪里有一点春天的味道?哪里有一缕春天的色彩?我对“四季更替”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产生了疑惑。甚至有一种被欺骗的小小的不快。

  细心的妈妈似乎觉察到了我的心思,说:“春天真的来了,

  可是整天呆在家里的人是感受不到春天的。到大自然中去吧,那才是春天的世界。”

  于是,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去大自然踏寻春天。悠然穿行于蜿蜒盘旋的山间小径上,举目远眺,满目的灰褐枯黄,呈现一派落魄萧条的景象;环顾四周,光秃秃的树木在寒风中痛苦呜咽;枯叶像折了翅膀的蝴蝶零落一地;小草干枯焦黄颓败匍匐在地上。引发了多愁善感的我内心无限的失望和惆怅。唉,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我决定停下来歇一歇,忽然感到一股淡淡的、浅浅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在空气中微微荡漾。这种清香给人的感觉是轻轻地 ,小心地呵护着脆弱的鼻翼,生怕香味太浓香破了鼻子,多么善解人意的香味啊!我寻着清香放眼开去,原来是悬崖边的一堆枯草丛中,掩映着一株金灿灿的黄花,像一个古典的静女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弱不经风。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的我,准确地判断这是迎春花,这一阵阵清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如果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在眼前,宛如一首唐诗一阙宋词在春寒料峭的腊月傲然绽放。成为这灰黄苍茫天地间的一抹亮色;成为我焦燥不安的心情最好的抚慰剂;成为大自然的第一抹春痕。

  我一边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第一抹春痕,一边怀着激动的心情飞奔到金黄的迎春花身旁。褐黄泛青的枝干呈拱形下垂,这是一种优雅含蓄的姿势。枝干芊细修长,好像瘦瘦的筋骨,宛若细

  长的手臂,仿佛大海里八爪鱼的触角。呈卵状椭圆形的叶苍翠茂密,隐隐透出铁锈色的小斑点,也许是历经了无数的坎坷和沧桑的缘故吧!花朵形态各异,有的还是硬硬的青花蕾,上端隐隐透出点点嫩黄,下端嫩绿如翡翠钻石般美丽娇嫩。有的含苞待放,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犹如姑娘衣服上的盘花纽扣。有的刚刚绽放,似一个害羞的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露真颜。有的完全绽放,尽情舒展着六片薄如蝉翼的黄瓣,好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宛如一个个仰天吹奏的小喇叭;如同一只只上档次的高脚金杯。每一朵花都精致轻盈,每一朵花都玲珑剔透,每一朵花都鲜嫩洁净,惹得我无限怜爱。并且地上没有一朵落花,让我体验到了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丝毫没有凋零衰败之感。我豁然开朗,春天真的来了,就藏在这迎春花里,而我是这第一抹春痕的主人。蓦然间,心情分外愉悦。

  眼前的第一抹春痕,不知醉倒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洋溢着多少宁静和谐的诗情,创造出多少千古流传的浪漫诗篇,成就了多少文明古国的优美诗行。喜欢唐朝白居易赞叹它身姿的曼妙 “金英翠萼带春寒,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喜欢宋朝韩琦描摹它飘逸的神韵“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喜欢清朝王夫之佩服它不畏严寒的气节”玉峰疑菡萏,绛佩讵辛夷;蝶醒初春里,香寻未绽时”。最爱当代江澍渊歌颂它蓬勃的生命“柔枝垂披缀金黄,冰消雪融显荣光,当代春风和暖萌绿叶,迎得百。

  茶的八德励志或哲理的小故事:茶道是茶文化的灵魂

  何谓"茶道"?"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明张源《茶录》) 这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以茶载道", "道"寓于茗饮之中。茶道源于中国,它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身心是茶道的第一目的。大益吴远之在《茶道》中倡导"精行俭德",概括了茶道的精蕴,体现了陆羽茶道的精神。

  大益吴远之把饮茶这一物质生活,导向重视入文精神及心灵升华的新境界,把人生理想和价值评判贯彻于茶事的过程。唐末刘贞亮的《茶十德》中,提出了"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发扬了前朝的茶道精神。此后一千多年间,历代都对"唐茶道"作了补充和完善。中国茶道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精髓为指导思想,根植于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并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古人为了修德悟道,把茶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容,用精炼的哲学语言概括成"五德"、"八德"乃至"十德",使人易于理解和践行。如前贤把"清、和、俭、怡、健"五字浓缩于茶道中,以茶修德,以茶表德,陶冶人们的淡泊、博爱、谦和、善美和刚强的襟怀。概言之,大益吴远之提到,中国茶道就是饮茶之道(品茗的艺术)和饮茶修道(怡情养性,熏陶德化)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与教化的统一。

  茶的八德励志或哲理的小故事: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茶的起源与发展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也有印度说、无名高地说与二元说。茶在最初神农时期是以药用的。到来先秦时期,茶作为宫廷贡品,开始了茶的日常饮用。到了汉魏时期,茶开始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到了西晋,茶就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饮料了。如今,茶更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第三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分类: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我国茶叶分类是比较理想的分类方法,它是按照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加工:绿茶的加工工艺: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杀青的温度一般要大于80摄氏度。红茶的加工工艺: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摊放——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普洱茶陈化10—20年味道更佳(存放条件适合的情况下)。

  第四章:茶与健康

  《神农本草》:“茶苦味,饮之使人溢思,少卧,轻身,名目。”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茶的药用价值,检验出茶中具有多种成分,如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物质,其功能有延缓衰老,延缓香烟毒害,醒脑提神,美容护肤,抑制和抵抗病毒菌,预防和抗癌等功效。饮茶一般是有益无害的。(注:医生指定不能饮茶者或服药者不能饮茶)

  第五、六章:茶叶审评基础知识及品饮艺术

  茶叶审评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其对审评的内外环境要求特别严格,一般有专门的审评室。所借助的工具虽然普通但是要求也不能随便,一般也有专门的工具。“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一杯好喝的茶不但取决于茶叶的品质,所选用的泡茶器材和水也同样重要。泡茶用的水有多样,有泉水、自来水、蒸馏水、湖水等。不同的茶冲泡时其茶水比和泡茶时间也不尽相同,如红茶的茶水比是1:50,乌龙茶的茶水比是1:22。泡茶时间为2—10分钟不等,一般为5分钟。无论是审评茶叶还是审评茶水都离不开人的嗅觉、味觉、视觉与触觉等来

  审评茶的色、香、味、形而对茶进行评价。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因而也有不同的特点,如绿茶是清汤绿叶,而红茶则是红汤红叶。

  茶的审评一定要人出自真心需要人的定力和道德。

  第七章:我国的茶俗文化

  客来敬茶,一直是中国人对待客人的一种基本礼仪。然而,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饮茶方式。如汉族的清饮,闽台婚俗的“茶礼”,北京的大碗茶,蒙古族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等。而无我茶会则更能体现中国人喝茶与待客之道无尊卑之心的饮茶方式与精神。

  第八章:茶道与茶艺

  茶道是茶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贯穿于儒、佛、道等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教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主要讲的是伦理教育,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如孔子思想:仁、礼、中庸。礼(伦理规范)包括五伦、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庸更是为人的最高原则。而茶文化则直接或间接地射出儒家思想的仁、礼、中庸等核心内容。第二,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道家思想是以老子与庄子为代表,其根本思想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天人合一”。而茶道也强调“道法自然”,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第三,茶文化与佛家思想的关系。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佛教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目前也有几种非正宗的佛教存在。如宗教佛教,旅游佛教,企业佛教,甚至有以佛教为名而无恶不作的邪教。茶道与真正佛教的禅道合成“茶禅一味”。

  总的来说儒、佛、道是一体的,都包括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智慧的教育。唐朝少林寺的一块碑——混元三教九流图赞更是体现了三教九流是一家。

  中国茶艺与茶德:目前国内的茶艺可分为传统茶艺,加工整理,仿古创新三种。传统茶艺有1、功夫茶2、盖碗茶3、绿茶玻璃杯冲泡法。而茶德是指“廉、美、和、敬。”

  茶文化心得体会

  悠悠五千年多年,中国茶文化从神农时代开始延续至今已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茶从开始的药用到宫廷的贡品再到今天,茶已经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了。中国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称,而茶则是中国人待客必不可少的物品。中国的茶与中国的瓷器在世界具有同等的声誉。茶同样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以学习茶文化也必须要了解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用传统文化来熏陶自己。而在茶文化的课堂主要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做人理念。《中庸》中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是五项天下通行的大道理。智、仁、勇这三条是天下通行的大德。”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也都在强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倘若这个社会君臣无义,那么君臣之间就可能陷入对权力的争夺而搞得民不聊生;如果父子不相亲,那么父子就可能反目成仇;夫妇无别,家庭也就不再安宁;兄弟无序也就容易手足相残;朋友交往没有信用,那么人与人就无法再交往。这时天下人将会陷入永无休止的战争、孤独黑暗的世界。这样的人类社会也就难

  以再发展下去了。

  我认为,人要做到这五项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并不难。首先,我们要从小做到对父母有感恩的心,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不会变,从而做到其他方面的大道理。李毓秀所撰写的《弟子规》是一本人人必读的经典。只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弟子规》的教育并真正笃行的话,那么孩子长大就能做到五项天下通行的大道理了。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来到这个课堂就抛开昔日的一切烦恼安心地上课。的确,无论是茶文化还是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它都有修身养性的教育。茶道教育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茶、喝茶,以品茶的方式去品味生活;儒家思想则教育我们仁、礼、中庸;佛家教育我们“禅”的道理等。可见,中华的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这就是它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吧。除此之外,我们古人所发明的文言文也是炎黄子孙智慧的体现。文言文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它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没有文言文,古中国的文化也就像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一样在这世界销声匿迹。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学习文言文。

  学习茶文化,一些历史人物也是不可忽略的。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所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发展的经典浓缩。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直为世人所赞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同样是一本经典之作,但是他却为此而成为亡国之君(注: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宋徽宗并非仅仅是因为爱茶而亡国),最后尸寒他乡。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切勿玩物丧志。

  学习茶文化确实让人受益良多。上这样的课,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把一周以来学习和工作所积累的压力和烦恼在这里侧地地消除,那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接受良好文化的教育来改变人生。在课堂上老师说过每一天都有四个季节,从早晨3点到9点是一天的春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这个重要的季节,在梦幻中度过。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我也不再放过那充满清新的空气,生机勃勃的早晨了。每天天一亮我就起床。当我走出门口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原来小鸟们比我起得更早。它们在“春天”的气息里欢歌笑舞,声音是那样的悦耳,仿佛走进了一片原始深林里,让我感觉到久违了的大自然。这样的日子我更是充满活力,生活变得更快乐,更充实。说到久违的大自然,我们确实是久违了。现在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人对自然的道德几乎早已丧失殆尽了,老师也说过如今的环保都是做表面文章,只是把烟囱建高一点而已,环保最重要的还是人心。我是学习环境科学的,我也开始意识到科技并不能彻底地改善环境。其实要改造的并不是自然,自然并没有问题,而真正要“改造”的是人心。经过探索,我认为只有具体的科学与哲学、思想道德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为此,现在我除了学习专业文化外我也开始了思想道德与哲学的研究。

  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的母亲不喝茶但也会炒茶。每当老师讲到茶叶的加工里面的每一个步骤我都会想起我和母亲一起采茶炒茶的情景。相互对比,我发现从未受过正式教育的母亲同样可以在每一个步骤里做好。她炒出的茶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喝。同样我们也会拿自家的茶来招待客人。我们镇的人一直都被称作是对待客人最热情的人,我想那是因为我们都带着一颗爱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吧。

  时光冉冉,一学期匆匆而过,而有的人,有的声音却永远留在了心中。当我还在迷茫中,还在痛苦中挣扎,在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我的老师唤醒了我,让我找

  到真理,找到方向。我的老师,我的课堂,我的笔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发着我奋发向上,完成我未完成的梦想。

急求关于茶文化旅游的外文文献,最好是武夷山的!

1.1武夷山茶文化考察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谱写了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就于九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随后又改制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即现在所称之岩茶。因而,武夷岩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十七世纪远销西欧,蜚声四海。

武夷山有茶可能在唐朝时期或者更早,但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起来的。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四曲处设置了“御茶园”,龙团贡茶。直到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龙团改制散茶。明朝的武夷茶已代替了北苑茶,改变了加工工艺,成为品质优异的散茶,誉满天下。所以,元朝以后的福建贡茶以武夷茶为最多,约占全国贡额的四分之一。五口通商后,武夷茶大量出口,促进了武夷茶的快速发展。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相邻的边界,产茶历史悠久,自蔡襄以后,山中所产的茶叶除寺僧供献游客外,主要作为贡品。元末明初罢贡之后仍为世人所重,争先恐后地购销于国内外市场,成为世界闻名的茶叶。约在十六七世纪,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贵族阶层,已把饮用武夷茶作为集会宴客的一种高尚礼节,事后逐渐推广到各阶层的人们中去。茶叶成为欧美各国普遍的饮料之一,从而使我国茶叶外销不断增长。18世纪中期,就有学者把武夷茶定名为武夷变种Var.bohea,从此,武夷茶誉满全球,自那以后,西欧人还把茶称为“武夷”,并成为习俗。

1.2 武夷山茶与宗教

武夷山佛教禅宗僧侣,对茶甚为讲究。寺中置有专门的“茶堂”或“茶寮”,即住持行礼之处,也叫方丈。方丈是供寺僧讨论佛法义礼,招待施主,接待文人品饮香茗的地方。在寺庙演说佛法、皈戒的佛殿和法堂中,都设有钟、鼓,常常钟鼓长鸣。庙中一般有左钟右鼓,如果增设“茶鼓”,应在西北角,一种用木头雕成鱼状,体内凿空,击敲有声的木鼓,是召集僧人饮“普茶”之用。诗人林逋诗云:“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茶鼓是佛教崇尚茶叶的一种信据。

武夷禅寺仪规:殿主晨起必须在佛祖前“奠茶”即敬供茶汤,僧侣每日早起盥洗之后,先饮茶再礼佛,然后坐香习禅。习禅分为六个阶段,每一阶段一支香毕开静,僧人要饮茶以提神益思,寺庙监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古代早已成为寺院的定规。明代诗僧陆容诗云:“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荤满袈裟”。诗人把僧侣爱饮茶描写得淋漓尽致。寺院仪规中还有“茶汤”一项。每当新任住持晋山升座时,有特定的点茶,点汤礼节。有的寺庙在佛的圣诞日盛典,专人以汤沐浴佛身叫“洗佛茶”,供香客取饮,祈求消灾延年。较大的寺院的茶汤开筵,俗称茶会,也有谓之“茶宴”。这种茶汤会的举办,到后来范围更广泛,既有寺庙用以招待施主与香客,也有檀越信众用来与众僧结缘。正是这种情况,寺院在茶汤会中举行茶礼、汤礼,以及每逢佛祖忌日献茶汤时,都要呜“钟茶鼓”集众,以示佛法的庄严。寺庙多设在峻岭之顶,沿山路设有茶亭供饮茶歇息。寺庙众僧中有“种茶僧”、“制茶僧”,专司茶众管理和制茶,庙内设有“茶头,专门负责烧汤烹茶,门前配有“施茶僧”,为施主、香客、游人惠施茶水等。

由于茶被佛教界视为“神物”,饮茶之风传遍大小寺庙,种茶、制茶成为僧侣一业。武夷山茶自问世以来,从药用、禅饮、品茗:茶宴、斗茶推向社会。佛教对促进茶业的发展,茶叶的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茶与佛的因缘深长,就有“茶禅一味”与“茶佛一味”的说法。

1.3 武夷山茶特色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类的总称。武夷岩茶系半发酵茶,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色泽油润,内质香郁,味醇香甘,汤色清橙红,茶汤金黄,叶底绿叶红边,叶瓣边缘红艳,呈绿叶红镶边状,饮用武夷岩茶,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岩茶的药作用,除了具备红绿茶的作用以外,它所含的糖类及各种矿物质较多,耐冲泡,能促进人体健康。突出表现在会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又有“减肥茶”、“健美茶”之美称。

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委员会提出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即武夷山市现行政区域范围内,分区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武夷岩茶是有赖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只要是产自“三十六峰”、“九曲溪”之区域内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才有资格称为武夷山岩茶。武夷岩茶最有特色的是味甘泽而气馥郁的岩韵,因岩茶品种及种植的气候、土质、树龄、鲜叶老嫩、加工技术、武夷耕作法、施肥不同而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差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其中最好的是正岩茶,最差的为外山茶,正岩茶处于景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于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茶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且在景区内要退茶还林,面积也越来越少,所以武夷茶的最珍品—-正岩茶越来越少了,这种茶是完全自然的,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成品茶最好的是大红袍

条形为条索形,色乌黑,焙透火功,香气高、厚,且令人舒服,具有焦火香,汤色橙黄到橙红,很耐泡,九泡有余香,回甘明显,岩韵显著。

精制的大红袍条索壮美,冲泡后的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呈绿叶红镶边。入口水仙,佳味清纯。“岩骨花香”之品质特征。正宗的武夷岩茶可连续冲泡六至二十道,色、香、味俱不变,耐泡是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再试其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开汤后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饮,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香气。更上者"七泡有余香"。

品质第二的为小红袍:香气高,汤色橙黄,也很耐泡,可泡七道以上,味道醇厚,回甘较显,岩韵较明显。

品质第三为肉桂:条索较紧,条形、色泽乌润,中等火功,香气辛锐持久,香气显但不够厚,汤色橙黄,回甘尚显。

1.4武夷茶与乌龙茶的发展

乌龙茶是沿袭武夷岩茶的制法,从采摘到焙制的方法完全与武夷岩茶相同,而武夷岩茶又与北苑龙团的原料采制方法相近似。

现在乌龙茶类的加工方法,不论是闽北、闽南、潮汕或是台湾,基本上是相同的,惟各工序掌握的程度有轻重之别而已。

1.5 武夷山茶风俗及与社会生活关系

饮茶风俗

无论走进农家、民宅、庵观、寺庙、宾馆、山庄、酒店、工厂、机关、学校……迎接你的将是一杯杯、热腾腾、香喷喷的武夷岩茶,使人立时感到一股股、浓烈烈、暖洋洋的盛情贯串身心。武夷岩茶已融人武夷山人的日常生活,注入武宝山人的接待札仪。

饮茶习俗: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就武夷山饮茶习俗而言,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A、敬茶:在武夷山的农村较为普遍的茶俗便是“客来敬茶”,“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了武夷山人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武夷山人重情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

宋代以来,武夷山民间流传着“客至莫嫌茶当酒”的风俗,大抵客至,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躬着茶,微笑地说:“请用茶”。饮茶人宜双手接杯,道声谢谢,端杯细啜,赞主人茶叶佳、好,一道茶后,寒暄叙话,主人复斟茶,饮毕不能将余渣倾倒,主人要待客人告别后方可清理、洗涤茶具。

B、擂茶:武夷山有的村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习俗。擂茶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饮料,其原料一般只用茶叶、大米、桔皮擂制。讲究的还放入适量的中药菌陈、甘草、川芎、肉桂等。喝起来特别香甜,是一种可口的饮料,特别是在炎夏,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备有佐茶的食品,如花生、瓜子、炒黄豆、爆米花、笋干、南瓜干、咸菜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敬茶时擂茶碗内溢出的阵阵酥香、甘香、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实在令人心驰神往,是待客的佳品。

C、“三道茶”:“三道茶”是武夷山御茶园根据武夷山民间饮茶习俗,以“和、敬、怡、真”的思想为指导,整理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饮茶方式(一般适用于茶馆)。“三道茶”包括“迎宾茶 ”、“留客茶”、“祝福茶”。

“迎客茶”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盏茶,并配有茶点。茶点是具有武夷山区特色的米焦、芝麻果、咸笋干、芋果等。香醇的 茶和甜美的茶点,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留客茶”是让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尝到茶的色、香、味。一边品茶,一边交谈,无拘无束,其乐无比。

“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辞时,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并送上祝福的吉言。

武夷山人普追认识到,武夷山之奇秀甲于东南,之名冠海内外,之吸引天下客,决不可轻视武夷岩茶的巨大作用,它作为武夷山水“秀、拔、奇、伟、净、茶”六大自然景象特色之一,不是人为强加的,更不是文人墨客臆想的。有了它,自然景观更加五彩织纷,有了它,武宝山水更加艳丽动人,诚然有了“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蜂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奇六六蜂”的非凡山水胜境,也就更加衬托出了武夷岩茶的盎然生机,也就更加折射出了武夷岩茶的诱人魅力,这就叫作“茶为山兴,山以茶显”了,山水与岩茶已相衬、相映,相溶,密不可分。

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它起于何时?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红楼梦》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

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族、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

武夷山人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的,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祭祀茶

茶与祭祀: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493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把茶用作丧事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

我国许多兄弟民族,也有以茶为祭品的习惯。如布侬人的祭土地活动,每月初一、十五,由全寨各家轮流到庙中点灯敬茶,祈求土地神保护全寨人畜平安。祭品很简单,主要是用茶。再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无论男女老少,在死前快断气时,都要往死者嘴里放些银末、茶叶和米粒,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到“神地”。

祭祀活动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现象。

喊 茶

御茶园祭祀御茶园设有场官、工员。场官主管岁贡之事。后来贡制扩大,采摘、制茶的农户增加到250户,采茶360斤,制龙团五千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崇安县令张瑞本在御茶园的左右侧各建一场,悬挂“茶场”的大匾。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还建造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之日,御茶园官吏偕县丞等一定要亲自登临喊山台,祭祀茶神。祭文曰:“惟神,默运化机,地钟和气,物产灵芽,先春特异,石乳流香,龙团佳味,贡于天下,万年无替!资尔神功,用申当祭。”祭华,隶卒鸣金击鼓,鞭炮声响,红烛高烧,茶农拥集台下。同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响彻山谷,回音不绝。在回荡嘹亮的喊山声中,通仙井的井水慢慢上溢,甚为奇异。有人解释之当时已是惊蛰,地气温热,加之祭祀茶神时火熏热炙,地温增高,井水渐溢,这是可能发生的现象,“茶神享醴,井水上溢”之说无百增加一种神奇的色彩,并非迷信,无可厚非。茶农因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茶 宴

武夷山盛产岩茶,而且历史悠久,品质优异,独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茶宴,就地取材,在名厨好手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选优汰劣,荟萃而成宴席之一款。

武夷茶宴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武夷茶宴是随着武夷山茶苑大酒店在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的建成开业而问世的。武夷山茶苑大酒店致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和谐的绿色家园氛围,在饮食上挖掘传统,广泛收集民间茶食偏方,去粗取精,而继武夷山的幔亭宴、野菜宴、农家宴之后推出"茶宴",别树一帜。近年来借助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接待游客多的优势,规模迅速扩大,现有经营武夷茶宴的宾馆、酒店近20家,有的已成为镇店之宝,为海内外游客喜吃乐啜。

武夷茶宴选取茶叶上,并不局限于红茶和乌龙茶中精品的岩茶,也把绿茶纳入菜肴。这样,能根据客人脾胃的温凉调适,绿茶性凉,红茶火厚,乌龙茶不凉不火,各取所需。

武夷茶宴是利用现代烹饪技术制作,方法繁多,蒸熘爆炒焖炖都能派上用场。或利用茶汁,或利用青叶,或以茶为主料,或为配料,不一而足。武夷茶面,取茶青汁和面擀制,面色清绿,入口清香,柔韧绵软,味道好极。“肉桂飘香”一菜,选取武夷肉桂茶生叶粘面粉油炸,摆放在由山间小笋拼接仿制成的武夷竹筏上,筏首立一香菇为艄公,惟妙惟肖,整道菜均可食用。

很有代表性的武夷山庄茶宴,共有什锦彩蝶、金炸石磷、正山锦鸡、上汤馄饨、凉拌茶面、碧螺生鱼、老丛烧排等18道,无一不茶,或飘或藏着淡淡的茶香。

凡到过武夷山的游客,无一不为清新淡雅的茶宴而倾倒。茶宴之所以深受欢迎,除了暗合绿色生态食品走俏的风潮外,还在于茶有提神、健胃、帮助消化、减肥、美容等功效。

国际无我茶会

由武夷山、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共同举办,每四年一届,各地轮流主办,目前已办了8届,其中第二、四、六届由武夷山承办。

台湾同胞喝茶也爱到武夷山来寻根问祖。清咸丰五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书生林凤池渡海参加省试中举,游览武夷,天心永乐禅寺方丈赠送茶苗36株。林举人带回乡送给乡亲们,种植在冻顶山,成为台湾的名茶。如今,冻顶山茶园已达1500公顷。

“无我茶会”,就是大家都自带茶叶和茶具,一起泡茶一起喝茶。因为不分彼此,大家打成一片,所以称为“无我”。来自各地的茶人聚集在一起,席地围坐成一圈,每人泡茶四杯,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一杯留给自己,这样每人都有四杯茶喝。“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不分彼此,天下一家”,座位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分,奉茶到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超然接纳四方之茶,无好恶之心,尽力将茶泡好,以求精进之心,依计划行事,遵守公共约定,无需指挥,培养团体默契。这些都是“无我茶会”的精髓。无我茶会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如亲子无我茶会,赏荷无我茶会,返璞归真无我茶会,佛堂无我茶会等。无我茶会已成为一种饮茶习俗。

茶 艺

“三道茶”是武夷山御茶园根据武夷山民间饮茶习俗,以“和、敬、怡、真”的思想为指导,整理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饮茶方式(一般适用于茶馆)。“三道茶”包括“迎宾茶”、“留客茶”、“祝福茶”。

“迎客茶”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盏茶,并配有茶点。茶点是具有武夷山区特色的米焦、芝麻果、咸笋干、芋果等。香醇的茶和甜美的茶点,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留客茶”是让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尝到武夷岩茶的色、香、味。一边品茶,一边清谈,无拘无束,其乐无比。

“祝福茶”在客人即将告辞时,再送上一杯茶,并赠以祝福的吉言。

茶艺程序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霖、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指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玉液回壶、再注甘露。

7、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8、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众物传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敬。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13、二品云腴、喉底留甘。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茶 联

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楼、茶馆、茶室、茶叶店、茶座及茶人的起居室内,都可见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目前武夷山许多从事茶事活动的场所,也有不少茶联,古代的、现代的,以赞美武夷茶的居多。

古代茶联:

陆羽普经卢仝解渴,

武夷品俊顾渚香浓。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滋味美如花上露,

清凉净似石中泉。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茶科所、御茶园、水帘洞的茶联:

碧水煮红袍细品神奇岩韵,

丹山采肉桂饱领仙境风情。

---(茶科所)

岩茶以得天独厚所制之工非草创,

泉水唯在山者清前后接踵若薪传。

---(御茶园)

客至莫嫌茶当酒,

山居偏偶竹为邻。

---(水帘洞茶室)

斗 茶

范仲淹的《斗茶歌》是咏武夷茶的第一名篇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家、文学家。他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灸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延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从他的诗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极品、也是作为斗茶的茶品。同时写出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况。其诗为: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民间斗茶赛

民间斗茶赛至2003年已经举办三届 第三届斗茶赛分为肉桂、水仙、品种三个系列,每个系列设一个状元、两个金奖、四个银奖。评委们通过对参赛茶样的滋味、香气、外型、叶底和汤色进行评分。为充分体现武夷岩茶“岩骨花香”、“香久逾清、味久逾醇”的品质特征,此次斗茶赛全部选择春茶的精制茶作茶样参赛。本次比赛还设立重奖,每个系列的状元奖励3000元,金奖奖励1500元,银奖奖励1000元,获奖茶样、余样则由组委会统一收购。竞赛结果:肉桂系列状元获得者为大坑口岩茶厂,水仙系列状元获得者为明富岩茶厂,品种系列状元获得者为擎天岩茶厂。

岩茶节

武夷山市举办了六届武夷岩茶节,其共同的目的是,宣传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提高武夷岩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振兴武夷经济。

历届武夷岩茶节时间:

第一届1990年10月;

第二届1992年9月;

第三届1993年11月;

第四届1995年10月;

第五届1998年8月;

第六届2003-11-12 ,与首届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合并举办。

武夷山市现有茶园9.6万亩,年产毛茶5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目前尚有许多茶山被不断开垦出来,然就产品而言,精品茶少、大宗茶多,茶叶商品经济综合指数偏低,严重地制约了该市茶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茶叶作为三类产品,贸易异常活跃,但交易的条款也日异苛刻,有机生态化经营模式是茶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品种武夷名品号称“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除素有“岩茶王”之称的“大红袍”外,还有肉桂、铁罗汉、半天腰、白鸡冠、素心兰、水金龟、白瑞香、奇种、老枞水仙等多个珍贵品种,其香气、汤色、滋味无不各具风韵,世界名山武夷山也因此成了"茶树品种王国"。

武夷山市内暂时无大型茶产业链相关的茶叶批发市场、茶具、茶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多以旅游度假区面向游客的商店,有批发零售的功能。

1.9 旅游产品化

我国还是一个茶叶大国,生产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六朝之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已有一定的发展,至唐中期以后,茶叶的生产和全国性贸易开始盛行。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茶叶产地达200多个,遍及16个省,例如江苏的洞庭山、栖霞山,浙江的龙井、天柱山、径山,安徽的黄山、涌溪山、猴坑,福建的武夷山,河南的连塘山,湖南的君山、大沩山、牛牛氐山,广东的古劳,广西的六堡,四川的蒙山,云南的普洱山等。茶叶是最讲究产地的,茶叶的品质往往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但是目前中国名山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只有黄山的禅茶表演。在云南的旅游产品中有“三道茶”的民俗表演,也属于茶文化的简单发掘。在武夷山可以深入发掘。如上面所列的:饮茶习俗(敬茶、擂茶、“三道茶”)、茶与婚礼、斗茶(民间斗茶赛)、茶联、茶艺(“三道茶”、18道茶艺)、茶会(国际无我茶会)、茶宴、祭祀茶/喊茶(御茶园祭祀),可以开发成表演项目及茶叶、纪念品销售,有些可以开发成大型的活动,以带动进行事件营销,形成持久周期性旅游产品。如武夷山旅游区已经开发的全国乌龙茶茶王大赛、全国表演型茶艺大赛、武夷山民间茶艺表演、茶文化及茶经济专家论坛、武夷茶艺及茶歌舞表演、茶文化书籍展销、武夷山水茶摄影展、茶点展销及茶宴品尝、民间斗茶赛、大红袍祭茶活动、武夷茶乡七仙女及武夷岩茶形象代言人。在2003年的岩茶节上也同时举办商贸洽谈活动,这有利于带动商务旅游市场。

台湾的陆羽茶文化中心属于什么茶馆?

陆羽茶室已有六十多年历史, 却依旧保持着旧式香港茶楼的格调 , 室内装潢古色古香, 穿着传统唐装的老侍应生及充满怀旧气息的菜,让人深深感受到在这里 [饮茶], 彷佛回到香港五 ,六零年化的茶楼。茶室共有三层楼, 一楼为散客接代区, 二, 三楼则为团体订位区 , 不想被打扰的客人也可以在此另辟房间谈事. 最特别可以品尝其他餐厅觉得麻烦不做的点心, 像滑鸡球大包, 虾仁鲜荷饭 , 云腿鲮鱼角都是非常难得的小品, 绝对是陆羽茶室的一绝

离开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我们驱车来到位于衡阳路的天仁茶艺基金会,这里是天仁集团,在叫天福集团的发家地,大家熟悉的台湾茶文化推广组织陆羽茶艺中心也在这里。

对我们的到来,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陆羽茶艺中心的老师布置了精美的茶席,冲泡台湾名茶冻顶乌龙、东方美人、阿里山高山茶、红玉来迎接我们。我们一边在领略台湾茶文化艺术,一边在品味台湾名茶。

从1989年开始,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老师经常往返两岸,为两岸的茶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很大的贡献。中心的负责人蔡荣章先生是我的多年朋友,正好这段时间在福建天福茶学院上课,没能遇上。

茶会有多种形式,无我茶会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什么是无我茶会呢?

无我茶会由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发起,而后发展到香港、地区以及全球不同的国家。无我茶会即参加者事前都不认识,自带茶具与茶叶参加,不设座位,泡茶时的座位由抽签决定。泡茶时,将所泡的四杯茶自留一杯置于泡茶巾最右,剩余三杯奉给左边的三个茶友。茶会时,大家不交谈,用心泡茶。

无我茶会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参加茶会的人不认识,无论什么肤色、什么职业、使用何种语言,都不重要,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茶会中,大家送出去的茶是给左边的茶友,喝到的却是右边茶友泡的茶,这是一种为对方服务的精神。品尝到不同的茶,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取长补短,这是一种学习。茶会期间保持安静,这是一种自我约束。

标签: 文案 茶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r5g0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