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乡村产业论文怎么写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怎么写

乡村产业论文怎么写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怎么写

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怎么写

自己去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农业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村经济总体状况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那里?需要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观念等?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

乡村产业论文怎么写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怎么写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一项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由于各地农业状况千差万别,调查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由点及面,所以这次调查选择了一个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调查点---郏县渣园乡,希望这次调研能对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渣园乡的基本情况 渣园乡位于郏县城以西6公里,广阔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8068户、3.2万口人,(数字统计至2005年6月底,以。

自己去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农业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村经济总体状况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那里?需要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观念等?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一项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由于各地农业状况千差万别,调查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由点及面,所以这次调查选择了一个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调查点---郏县渣园乡,希望这次调研能对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渣园乡的基本情况 渣园乡位于郏县城以西6公里,广阔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8068户、3.2万口人,(数字统计至2005年6月底,以下同)人均耕地1.2亩,属中等农业乡镇,支柱产业为农业和畜牧业。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

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乡夏粮总产量达到1.1万吨,比上年增加7%,农业总产值实现4138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畜牧业持续发展,总产值1862万元,同比增加12%,红牛育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新发展红牛养殖户410户,新增存栏800头,使1200户从“公司+基地+银信+农户”模式中受益。非公制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42397.4万元,同比增长118%。

(二)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业,优质小麦推广达到10000亩;烟叶面积达到4000亩,比去年增加15%;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生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6万头、1.2万头、1.3万头,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82%、80%,专业养殖场达到目的72家;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共造林1200亩,新增林地300亩。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该乡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新建沼气池310座,新修乡村道路7公里,新修水渠5千米,新打井8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0亩,旱涝保收田320亩,解决3000多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全乡1.2万群众从这几项建设中受益。

(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在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下,2004年建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规模企业5家,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户由较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1200家和85家,实现利税20万元,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人。

(五)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

2006年上半年外出务工4088人、创收25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收入增收700余元。外出务工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0%以上。

(六)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2002年以来,该乡圆。

2.老师让写一篇关于乡村发展问题的论文,请问有可以用到的概念吗

有的,“庄园集群”,现代庄园,是以山水林田为基底,以人文为主体,以二三产融合为经济增长极,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复合产业综合体,是乡村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庄园经济是农业企业或是家庭农场主,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或租赁一定面积的土地,把土地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份,通过出售土地权益证或股份受益凭证向社会招商融资,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种土地资源开发运作方式。借用“庄园” 的原始概念,以文化为核心,集农业生产、品质生活、自然生态于一身,融合休闲度假、科学教育、娱乐餐饮、商务会议、居住和交通等多种功能,以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将产业与生活,建设设计与环境营造融合于一体,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回归田园。

农庄包含建筑区,游憩地以及产业区三大部分,农业产业更是农庄的基础,是农庄区别于其他园林景观形式的关键。成熟的庄园集群,将融合巨大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了乡村新型产业链的构建,推动乡村向现代化迈进,庄园集群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未来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与原生动力。

这个概念是风土国际集团的轰伟老师提出来的。

3.请专业人士发一篇关于农村农业方面的论文

在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对土地流转及其方式的研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有利于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土地信托正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此,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下面拟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村土地信托问题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土地信托的实现基础 信托形式的运用需要以明晰的产权界定和权利的可转让性为基础,土地信托也不例外。

国外在研究土地信托问题时也离不开这样的基础。 首先,在土地产权界定方面,一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以私有制为前提,认为只有完全的私有产权,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转;只有土地私有制才能实现土地信托。

在土地私有条件下,土地市场的建立受其他要素和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当金融市场认可土地的担保功能时,利用土地信托将成为农业资金要素的重要来源。

但是,西方的土地产权理论演变,经历了一个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转变。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关系上,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单纯的土地所有权”;在立法上,改变了以往把土地归属放在首位的做法,开始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土地所有权开始逐步证券化[1]。

同时,土地利用要符合宏观效率的思想逐步兴起。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社会和团体主义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以取代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

如德国耶林在《法律的目的论》中指出: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个人利益”,应同时为“社会利益”。法国学者迪吉则主张“社会连带说”,认为“土地所有权并非为土地所有人之利益而存在,仅为增进人类之共同需要而赋予保有土地者之社会机能而己”。

随着所谓的“现代土地问题”的产生,“个人和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开始出现,澳大利亚的麦克尔森(Miehaelson)指出:“所有权只是独占性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不受干涉的个人权利”。也有的学者把所有权概括为“一种排他的权利而不作为一种绝对的权利”。

西方学者还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激励机制诱导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制度,理性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

诺斯指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对于不稳定的产权,实施很差的法律,进入壁垒以及垄断性限制,利润最大化企业倾向于具有较短时间中较少的固定资本,并将倾向于较小的规模。最为有利可图的业务可能是在贸易再分配活动或黑市上。

这一组合很难导向生产性的效率”[2]。 可见,西方关于土地信托的研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下的,这与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户只有使用权的国情不同,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产权的一部分,明确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可以建立所谓的“有保障的产权制度”,从而作为土地流转的基础应用于土地信托。 其次,在土地的可转让性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对转型国家的调研。

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转,从而给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信托形成障碍。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农地制度改革很有启发意义。

美国的罗伊·普罗斯特曼(1996)[3]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做了认真研究,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投资,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同时还提出:“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岳意定,刘志仁等:国外农村土地信托:研究现状及借鉴行规模经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为了便于控制农村土地,便于转为非农业用地。”

而俄罗斯讨论了农业用地可转让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对潜在土地所有者的技术要求,对非居民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在信贷违约的情况下向抵押权人转让土地的限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上限,土地股份及其转让的方式。该研究提出应在俄罗斯实行这样的转变:土地股份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转让,而后者更为适用。

一份土地股份就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被出售、购买、继承等。股份的所有者对分配土地有绝对权利。

这种机制使得法人实体希望获得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以累积所需数目的股份然后用于分配。研究还指出,租赁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特别补充机制,所有者更偏好于租赁土地股份而非实物土地。

4.乡村论文可以写写什么方面的

、社会主义m新农村的深刻内2涵 “社会主义i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d制度下f,反8映一o定时期农村社会以5经济发展为1基础,以5社会全面进步为7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0下v几b个i方4面: 一m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z。这是建设社会主义m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2手7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m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4、道路整治、村屯8绿化1等内6容。 三v是扩大h公7益、促进和谐。

要办3好义f务教育,使适龄儿k童都能入p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7共卫s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6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p就业,为0农民进城提供方7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5明建设,倡导健康文5明的社会风1尚;要发展农村文1化1设施,丰o富农民精神文7化1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4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g乡i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7个i方3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7尚。

这五r者缺一h不y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c“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3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5电、广s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7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k其是在环境卫s生的处理能力a上b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4素质,成为5有理想、有文8化1、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5易俗,提倡科学、文5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h精神文0明建设。 党的十l六1届五f中5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p风6文4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j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c新形势下w农村经济、政治、文4化8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c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6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k一d五o”时期,农业要加大c科学技术的推广p应用,实现增长0方5式的转变。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3,一q方5面协调粮食与h其他作物的比7例,力b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d方3面协调农业与p非农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z,一j家一p户6的农民由于d生产生活分1散,信息不x灵,在市场竞争中5处于w弱势地位。

专n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4有很大m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0农 民的组织化0程度。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7目标 。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q方3百计0开m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u。 ——“乡b风3文7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n风7文1明本质上r是农村精神文7明建设问题,内2容包括文1化0、风1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5面。从5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4化2生活却单调乏0味,同时一d些不t良文3化3有所抬头。

农村文2化7建设与q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i适应,与p农民群众的精神文6化0需求还不l适应,主要问题是文0化8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3化2体制不m顺、机制不k活。因此,如何使广y大o农民过上k丰p富多彩的精神文1化3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8“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1农村地区c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n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不a要将新农村建设片3面理解为5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d是否整齐划一h,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e能把社会主义n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j轮的大l拆大e建,不l能片4面追求“村容整洁”,不z能单一d追求某一r方7面的增长2。

不b能把社会主义v新农村建设与s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3按小i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v城不k乡z,反5而不e利于q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社会主义h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f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一v定要把握好五h个l“坚持”原则:一g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h是坚持政府引8导,农民主体;三u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u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二n、建设社会主义r新农村的重要意义r 改革开t放以2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k巨8大a变化7,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k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0明建设取得长0足进步。

但是,与p全面建成小c康社会的目标相比8,仍1然有较大l差距。大d力r开l展社会主义x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x农”工g作的新平台,解决“三i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a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v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p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a康社会的主要区k域。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x康,就没有全国人a民的小e。

5.怎么样写“如何建设新农村”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艺术 一、新农村建设中搞好环境艺术设计的 重要性 第一,好的环境是人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农村环境艺术? 农村环境艺术就是 由村镇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开放性空间 等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整体视觉形象,多指农村 环境景观。农村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是不同 地域、不同规模但是同一性质的问题。

村镇和城 市这两个词虽然不是一个意思,但都是人类生活 聚居的场所,都是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了自然条 件的一种环境。人们这种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活 动,改造得好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改造得不好 就会产生“视觉垃圾”。

农村环境艺术与村镇规划有重要的区别,并 不是做好了村镇规划就可以代替好的农村环境艺 术,从而产生优美的村镇景观。从城市设计的角 度看,农村环境是四维的研究和解决建筑形式、色 彩、质地等的美学问题。

在这方面很多无可争议 的实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之所以成为人们争 相一睹的旅游热点,就是因为它完整保存着宋末 元初纳西族民居建筑风貌,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 群,依山傍水,参差错落,五花石街巷曲折幽深,四 通八达,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巧夺天工的人的 智慧于一体,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三万居 民世居古城,创造和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魅力的“东方威尼斯”。又如,苏州水乡的周 庄、浙江乌镇等都是因为景观特色才成为举世瞩 目的旅游胜地的。

第二,好的农村环境景观是一个地区文明水 平的直接体现。村镇景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城 市产生着直接影响。

因此,村镇景观在某种意义 上是体现一个地区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优美的环境也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 条件。

以往,农村是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 生成的村镇,就是为人的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其建 筑形式首先受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其次考虑使用 功能的需要,最后才考虑审美的需要。如今,农民 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审美观念逐渐加强,但是 由于审美能力和品位问题而花钱营造了“不如 意”。

特别应当说明的是,并不一定美的建筑就 一定比不美的建筑费钱,粉墙黛瓦可能比瓷砖和 琉璃瓦更便宜,但在一定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可 能更舒服些。 二、新农村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环境艺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 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并在实施过 程中警惕一些问题的产生。

第一,“形象工程”带来的“短视意识下的美 化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果不加以正 确认识,则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而给五千年的中 国农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转 的“损害”。

这样“改造”的后果,不仅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和目的,还会使农村集体以及个人背上沉 重的包袱,弱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目标,影 响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发展经济”前提下的“国土安全格局 的破坏”。

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社会”的 根基,这种和谐关系体现在健康安全的生态过程、秀美朴实的自然环境、人对土地的精神寄托和归 属感。一方充满诗意和精神灵秀的土地是民间信 仰和民族认同的基础。

中国国土下述两个特点使 维护和谐社会基础的任务艰巨异常:第一,本来脆 弱的土地生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巨量的人口, 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几千年 不断的开垦,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 频繁。

历史上,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情形往 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城镇化对土地的侵占又 将使这种人地关系矛盾更加突出。第二,五千年 的土地充满了精神含义,是草根信仰的载体。

古 老的土地上,由于世代人的栖居、耕作,留存了丰 富的乡土遗产景观,一条小溪、一座故园家山、一 片圣林、一汪水池,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 寄托和认同。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与他 们的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草 根信仰的基础。

然而,在过去城镇化和乡村建设 的过程中,由于认识问题的肤浅和缺乏科学发展 观的指导,乡土生态和文化景观遭到破坏,脆弱的 中国大地生态景观和不可或缺的乡土遗产景观历 经磨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洋文化”肆虐及对历 史遗留文化精华的否定,令人心痛。

当今,全球化 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全球化已是人类进程中不 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已 无法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

那样,不仅不能 发展,甚至不能生存。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一个不断扩大文化交流的过程。

当代的每一个国 家和民族,都纳入了世界范围的多元、多向文化交 流之中,拒绝交流是不可能的。但文化交流过程 中所产生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移植、文化 融合等问题,应引起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足够的 重视。

在这个全球化的大市场中,“文化国界”愈 发显得重要,因此,建立在东西方文化对比、交流 大环境下的新农村的乡村景观建设,相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应更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 加强调由文化的差异为地区所带来的价值和吸引 力。这就需要在继承自身乡村文化遗产的前提 下,能够很好。

6.求关于乡村田园风情的论文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是在21世纪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时才出现的。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既古老而又新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是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居住环境、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形态。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中,体验营销不可缺少。

体验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是体验经济的一个最为典型的表现阶段。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提出体验营销是指: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理念。

并且认为消费者消费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的体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营销目前不仅应用到生产、流通企业,还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服务性企业中。

对于乡村旅游这种旅游产品而言,其本身也属于服务经济所提供的产品,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供“服务”就逐渐演变为提供“体验”,这样体验营销就在服务业中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分析在乡村旅游中如何应用体验营销。

一、树立体验营销观念 随着我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在这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取得比较好的竞争优势,这是乡村旅游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创造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还有那些需求未被满足等,这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产品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乡村旅游服务的企业应从营销模式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法。

长期以来,旅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只仅仅是交通工具、景点、文化方面的变化,消费者只是被动的接受旅游服务,而且对旅游产品的信任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就出现了“看景不如听景好”的俗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因为消费者在享受旅游服务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实质性的体验活动很少,因此感触不深。

这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产品本身的局限性问题,如旅游产品是受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等;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者的营销理念问题,单纯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在乡村旅游这个旅游产品中,产品本身所受的局限性不多,影响消费者需求和旅游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经营者的营销理念。

因此,在乡村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应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活动,以体验来衡量服务的质量优劣,提高消费者的感触度。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提供者树立体验营销观念,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消费者有一种身在其中并难以忘怀的体验。

二、发掘特色体验产品,创造需求,创造市场 消费者要选择一种产品时,主要强调这种产品能给自己带来的效用的大小。因此,在选择乡村旅游时,消费者会考虑的是乡村的休闲的氛围、纯朴的民风、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世外桃源般的居住环境。

但是消费者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各地乡村旅游的真实情况。所以,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避免和一般旅游产品雷同。

具体而言,乡村旅游中应强调特色体验活动,根据当地的特色环境和人文条件创造出特色体验产品,创造出适合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如在蔬菜生产区可提供蔬菜的种植和采摘活动、在水果生产地可提供果园内采摘销售活动、在山区可提供登山活动等。

这一些活动都可以以乡村旅游产品中的一个产品类别出现,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可提供有区别的产品,在条件允许下可以提供“全面客户体验”,让每一个消费者度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如手工磨面、手工造纸、手工染坊等。这样,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会更多地考虑到乡村旅游体验的特色,考虑到特色体验给自己带来的可感知的价值。

同时这种体验也会随着消费者的购后行为而给经营者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使乡村旅游的市场逐渐扩大。转。

7.我与乡村振兴论文1000字

据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乡土性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乡村社会的实体结构及乡土文化呈现新趋势,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后乡土性特征。 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薄,乡村文化日渐荒芜。

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8.我与乡村振兴论文1000字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

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

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你可以去豆丁上看看,这只是一部分。

9.关于海南农业发展的论文怎样写啊

必须彻底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立足产业整体开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完整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海南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通过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1.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农业标准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标准化,要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制定和完善农业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的系列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突破国内外“技术壁垒”的迫切要求。二是鼓励、支持和引导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

三是按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指导分散经营的农户逐步走上标准化生产的轨道。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三次产业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要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研究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倡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

探索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3.推进农业工业化。

发展无污染的农村新型工业,有利于拉动农村内需,带动农村现代服务业,推动农村城镇化,促进产业化发展和城乡建设的良性互动。要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创办一批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劲力量。

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农业,用工业装备武装农业,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要拉长农副产品加工业这条“短腿”,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业规划布局,建立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区,引导加工企业合理聚集,避免遍地开花。

鼓励和引导现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加强技术改造,走质量兴企的道路。 4.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村集镇建设要坚持市场运作,以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基础先行,加强交通、通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业主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资机制。要把中心镇建设与农村市场、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培育集镇特色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要加快农村从业人员的专业分工,引导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居民。一部分农民经营农业资本和农业企业,逐步成为农场主;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产业工人。

大力培育农村劳务市场,加强农民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加强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为农民工进城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要以“特色+规模+优势”为取向,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农村区域经济结构,加速由单纯的外延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由单一的生产型为主向精深加工增值型为主转变,由内向型向“以外促内”转变,由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要着力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既要重视优势农产品量的扩张,更要重视农产品质的提高,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是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关系,既要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更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三是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培育以下三个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畜牧业,使养殖业的产值比重超过种植业。要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按照“打基础上规模、打品牌上质量、抓加工上效益”的思路,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2.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效种植业。适当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做大做强香蕉产业,做优做特冬季瓜菜,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经济林等高效种植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粮油蔗等传统产业要优化品种结构,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3.大力发展优质种子种苗产业。

种子种苗是最具活力的增产增效因素。要充分利用我省的自然条件,把节地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种子产业作为高效农业的新兴产业来发展,把海南建成全国的种业基地。

着力建设一批水稻、畜禽、瓜果菜、花卉、林木、名特优水产等良种良苗基地,搞好南繁育种基地和琼台优质种苗合作示范场建设。引进、选育、推广高产、优质、高抗性农作物良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化、优质化。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撑体系,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关键是实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

产前要加强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和认证;产中要抓。

10.论文《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该怎么写

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

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

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

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

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 关于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给出了几个观点: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

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 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

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

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

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

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 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

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

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poqn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