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白色的细麟鱼薄叫什么

白色的细麟鱼薄叫什么

白色的细麟鱼薄叫什么

文章插图【细鳞鱼肉质 白色的细麟鱼薄叫什么】白色的细麟鱼薄叫白丝鱼 。白丝鱼又名翘口、窜白条,产于国内各地内河水域,长江干流较少,6-7月产籽 。体细长扁薄呈柳叶形,长约8-50厘米不等,口在上位,下颌突出往上翘,细鳞银白,肉质细嫩、刺多、味极鲜,为上等淡水鱼 。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白丝鱼喜食小鱼、小虾、蛾蝇等物,喜活食,多在上层水域、河流水边觅食 。清蒸白丝鱼是浙江西塘传统的地方名菜,烹饪很讲究原料,做法细腻,重在保持鱼的原滋原味,入口鲜嫩、味浓醇厚 。

白色的细麟鱼薄叫白丝鱼。白丝鱼又名翘口、窜白条,产于国内各地内河水域,长江干流较少,6-7月产籽。体细长扁薄呈柳叶形,长约8-50厘米不等,口在上位,下颌突出往上翘,细鳞银白,肉质细嫩、刺多、味极鲜,为上等淡水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白丝鱼喜食小鱼、小虾、蛾蝇等物,喜活食,多在上层水域、河流水边觅食。清蒸白丝鱼是浙江西塘传统的地方名菜,烹饪很讲究原料,做法细腻,重在保持鱼的原滋原味,入口鲜嫩、味浓醇厚。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请问这个是什么鱼,比较薄,尾巴特别细,一面有点灰色,另一面有点发白,如图

踏板鱼即舌鳎科鱼,地方名 目鱼、鳎米、舌头、牛舌、鳎目、龙力、海秃、细鳞、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板、鞋底鱼、牙杈鱼、左口。

又薄又扁的鱼叫什么鱼

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昌侯龟、鲳鳊、镜鱼、平鱼、白昌、叉片鱼等。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动物为食。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昌侯龟、鲳鳊、镜鱼、平鱼、白昌、叉片鱼等。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动物为食。鲳鱼是热带和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鱼类。

外形特征: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头: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

白磷鱼的学名

学名:鳓鱼。

白鳞鱼,学名:鳓鱼 Ilisha elongata (Bennett)又名:白鳞鱼,白鳓鱼,鳓鱼,曹白鱼,鲞鱼,快鱼。鲱科锯腹鳓亚科鳓属的1种。一般体长约22.5~33厘米,最大个体长60厘米。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后部略凸。腹缘有锯齿状棱鳞。

形态特征:

头侧扁,前端尖。吻上翘。眼略大。脂膜薄而稍发达。两颌、腭骨和舌上密布细小牙齿。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彼此分离,不连鳃峡。无侧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纵列鳞52~54。背鳍鳍条15~17;臀鳍条48~50,尾鳍分叉深。全身银白色。仅吻端、背鳍、尾鳍和体背侧为淡黄绿色。分布于带及暖温带近海。

生活习性:

为带及暖温带近海洄游性的中上层鱼类。水温低时,栖息于水深60米左右的架区;水温高时,游向近岸。适温范围为17~27℃。泳迅速,生殖季节集群游向近海,较易捕获。产卵后分散于水的上层,进行索饵。分布于印度到日本南部海区,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在产大黄鱼的海区,常伴有鳓鱼群。

下颌比上颌长很多,并呈针状,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鳞片很薄银白色的淡水鱼叫什么?

好像是雀鳝吧 !你说的不够详细啊!http://ke.baidu.com/view/35080.htm

你去看看是不是!

鲥鱼是什么鱼

问题一:鲥鱼和响鱼是两种鱼吗?还是同一种鱼,实在不懂,请回复,谢谢你们, 两种鱼类 。

响鱼 也称 鲞鱼 学名

锯腹鳓科 Pristigasteridae 鳓属 lisha 鱼类

下图为 长鳓 Ilisha elongata (鳓),俗称 曹白、鲞鱼、力鱼

体延长而薄,头中大,吻短钝,上翘,吻长明显短于眼径。口中大,向上倾斜而近垂直;上颌骨末端圆形且不延长,仅可达瞳孔之下方;下颔突出甚多。腹缘棱鳞胸鳍前12至26枚,胸鳍后13至14枚。臀鳍起点在背鳍后部1/2处鳍条45至50枚之间。胸鳍具在。体被圆鳞,鳞片前部密布横沟线,后部边缘光滑。背鳍与臀鳍基部具鳞鞘。身体银白色。体背、吻端、背鳍和尾鳍呈淡,其他各鳍白色。体长可达40厘米。

鲱科 Clupeidae 鲥属 Tenualosa 鱼类

下图为 鲥鱼 Tenualosa reevesii ,俗称 迟鱼、生鳓、三来、锡箔鱼

体长而侧扁,体被锯齿状的圆鳞。口大,端位,呈一斜裂,上颌正中有缺刻。眼位于头的前部两侧,脂眼睑发达,遮盖眼的一半,背鳍和臀鳍基部有很低的鳞鞘,胸鳍和腹鳍各具一列长腋鳞。全身呈银白色,被侧苍黑色,尾鳍约略与头长等长。背鳍有软条18至20枚,无硬棘;臀鳍有软条18至20枚。一般体长40-50厘米,体重1到1.5公斤,最大可到4公斤。

为江海洄游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殖洄游期间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平时分散栖息于近海中上层,春末夏初(4月~6月)作溯河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饵,秋后入海长肥,直至性成熟。鲥鱼性急,游动、摄食速度颇为迅速,常因被障碍物撞伤而脱鳞死亡。

问题二:鲥鱼是什么鱼读音是“时鱼”吗 出自快快查软件,写软件还可以,你可以下下来用用,望采纳。

问题三:鲥鱼属海鱼还是江鱼? 鲥鱼有长江鲥鱼、长江三鲜(之一)之称。属于~鲱形目・鲱科・鲥属,在淡水中产卵繁殖,在大海中生活,分布于长江下游与海水接壤海域,东、黄、南海等海域均有有分布。

被列为~洄游鱼种类,属于~淡水鱼鱼种。

问题四:鲥鱼在海里叫什么鱼 鲥(拼音:shí)鱼是潮江回济游性鱼类,栖于海洋,每年阴历五、六月间进入长江产卵,到九十月间再回到海中,年年准时无误,故称鲥鱼。鲥鱼性猛,游击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他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鲥鱼,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濒临灭绝,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

头: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

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

腹: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

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1]

鲥鱼 - 生活习性

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鲥鱼 - 地理分布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

鲥鱼 - 物种现状

鲥鱼

鲥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鲥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 物种价值

鲥鱼营养成分如下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鲥鱼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4.鲥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药用如下:

《本草纲目》称鲥鱼“肉,甘平无毒,补虚劳。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涂烫火伤,甚效。”

《日用本草》 :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荻......>>

问题五:鲥鱼与香鱼怎么区分 鲥鱼别称迟鱼、时鱼、三来、三黎鱼、鲥刺。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香鱼别称香油鱼、瓜鱼、细鳞鱼、海胎鱼、仙胎鱼、秋生子。在日本香鱼又名鲇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尾分叉,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腹鳍的上方有一处黄 *** 斑。香鱼吻端下弯,形成钩吻。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成明显的凹陷。上下颔各有一行宽扁细牙,能活动,着生于皮上。犁骨无牙,颚骨和舌上具牙。全身除头部外均备有细小圆鳞。具脂鳍,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

问题六:鲥鱼潮汕话是什么鱼 潮汕话也叫时鱼!时鱼肉香、细、有独特味道。细骨、毛骨多。食时应特别小心。

问题七:肫鲥鱼是什么鱼,好吃吗 如图 ,

The Gizzard shad (American gizzard shad) 指向

鲱科 Clupeidae 真属 Dorosoma 鱼类

下图为 美州真 Dorosoma cepedianum

嘴小的; 下颌短。 最后的背鳍鳍条长的, 大约等于从吻尖到在之中的距离-胸鳍或超过; 臀鳍长的。 鳞片小的, 略微不规则的。 在鳃裂后面的一个深色斑点。

分布于西北大西洋(包括 北美洲五大湖流域至墨西哥湾河口)主要出现在在大河,水库,湖,沼泽,暂时的洪水水池,等等中的淡水,但是成鱼也发现于半咸淡水或河口或海湾的咸度水了,偏爱比较安静的开放水域。

问题八:鲥鱼属于海鲜吗? 野生保护的,不属于海鲜,是江类的

问题九:鲥鱼在海中为什么鱼 鲥(拼音:shí)鱼是潮江回济游性鱼类,栖于海洋,每年阴历五、六月间进入长江产卵,到九十月间再回到海中,年年准时无误,故称鲥鱼。鲥鱼性猛,游击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他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鲥鱼,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濒临灭绝,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

头: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

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

腹: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

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1]

鲥鱼 - 生活习性

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鲥鱼 - 地理分布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

鲥鱼 - 物种现状

鲥鱼

鲥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鲥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 物种价值

鲥鱼营养成分如下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鲥鱼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4.鲥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药用如下:

《本草纲目》称鲥鱼“肉,甘平无毒,补虚劳。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涂烫火伤,甚效。”

《日用本草》 :凡食鲥鱼,不可煎熬......>>

问题十:鲥鱼海里叫什么 现在饭店里的鲥鱼都是美国鲥鱼不好吃的 长江鲥鱼早绝种了

鲥鱼和刀鱼一样是海里

又薄又扁带麟的鱼是什么鱼

又薄又扁的鱼可能是鳊鱼,鳊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别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广义上的鳊鱼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鲳鱼

二、鲳鱼

又薄又扁的鱼可能是鲳鱼,鲳鱼是常见的一种鱼类,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鲳科鱼类的统称,全世界共3属15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常栖息在水深30~70米潮流缓慢海区的中下层。

多宝鱼

三、多宝鱼

又薄又扁的鱼可能是多宝鱼,多宝鱼是大菱鲆的英译名兼商品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菱鲆科、菱鲆属鱼类,别称欧洲比目鱼、瘤棘鲆等,原产于大西洋东侧沿岸,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首次引入试养,1999年突破了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并在沿海地区推广养殖。

舌鳎

四、舌鳎

又薄又扁的鱼可能是舌鳎,舌鳎是舌鳎科鱼类的统称,别称目鱼、鳎米、牛舌等,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出产,喜栖息在浅海底层泥沙底质海区,肉食性,主要以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为食,常见的有短吻舌鳎、焦氏舌鳎、宽体舌鳎、半滑舌鳎、斑头舌鳎等。

魟鱼

五、魟鱼

又薄又扁的鱼可能是魟鱼,魟鱼是魟科鱼类的统称,因尾部有毒针且可致人死亡常被称作“魔鬼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各海区,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南海均有分布,全世界约有6科158种,我国约有4科23种,常见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这是什么鱼

比目鱼又叫鲽鱼,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统称。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卵圆形或长舌形,最大体长可达5M。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口稍突出。鳍一般无鳍棘。背鳍和臀鳍基底长,与尾鳍相连或不连。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暖热海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种类繁多,全世界有540余种,中国产120种,主要类别有鳒、鲆、鲽、鳎、舌鳎等,为经济鱼类。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中文学名:比目鱼

拉丁学名:Pleuronectiformes;heterosomata

别称:鲽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亚纲:新鳍亚纲

目:鲽形目

英文名:flounder

分享

简介

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约600种卵圆形扁平鱼类的统称,又叫獭目鱼、塔么鱼。见于热带到寒带水域,多为海产,生活于沿棚中等深度的海水中,但有些则进入或永久生活于淡水。肉食性,底栖,静止时一侧伏卧,部分身体经常埋在泥沙中。有些能随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体色。比目鱼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两眼完全在头的一侧;另一特征为体色,有眼的一侧(静止时的上面)有颜色,但下面无眼的一侧为白色。其他特征为沿背腹缘分别具长形的背、臀鳍。鲽科(Pleuronectidae)100种,一般两眼位于右侧。鮃科(Bothidae)约200种,两眼均在身体左侧。其他主要科有鳎科(Soleidae)和舌鳎科(Cynoglossidae)。比目鱼的体型各异,小型种仅长约10公分(4吋),而最大的大西洋大比目鱼(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可长达2公尺(7呎),重325公斤(720磅)。许多种类如大比目鱼和大菱鮃,全是名贵食用鱼。

比目鱼(flounder)---“变色龙”,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名比目鱼。它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有鲆科、鲽科、鳎科的鱼类。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油鲽”;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有少数种类,在中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

比目鱼为鲽形目鱼类统称,又称鳎沙鱼(也讹作“挞沙鱼”)、鳎蟆(拼音:tǎma,也讹作“塔玛”)、平鱼及左口鱼,广东及香港俗称大地鱼,是一种卵圆形扁平深海鱼类;热带或寒带棚中等深度的海水水域均有踪迹,少部分生活于淡水中,现已成为人类的食品之一。 比目鱼的特征是两眼均位于身体的左侧,比目鱼也是因此得名,有眼的一侧有体色,另侧为白色。

比目鱼又叫鲽鱼、板鱼、偏口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比目鱼的眼睛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呢?原来,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很相似。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常常在水面附近游泳。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时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渔业上把它叫做牙鲆。牙鲆的身体一般长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鲆有70厘米。牙鲆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做短距离的集群洄游。在我国沿海,牙鲆有广泛的分布。黄海、渤海的渔民们用海底曳网捕捞牙鲆。新鲜的牙鲆可以食用或者制作成罐头。牙鲆的肝脏还可以提炼鱼肝油。

比目鱼

图册 4张

比目鱼

图册 17张

界:

动物界 Anim追答谢谢

细鳞鲴是什么鱼?

你好

细鳞鲴,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体侧扁,背鳍起点处较高,体稍厚,腹部从腹鳍基

至间有腹稜,一般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分布广,生长快,繁殖力强,资源丰富。而且全

鱼入药,有温中止泻之功效,主治胃寒泄泻。细鳞鲴在江河、湖泊和水库等不同环境均能生

活。以着生藻类及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为食。一般2年鱼可达性成熟,繁殖力强,4—6月产卵,

集群溯河至水流湍急的砾石滩产卵。卵粘性。在鲴类中个体最大,可长达6市斤。生长较快,2

年能长至1市斤左右。现已成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

识别特征/细鳞鲴 编辑

细鳞鲴图册

细鳞鲴,体侧扁,背鳍起点处较高,体稍厚,腹部从腹鳍基至间有腹稜。头小,吻钝,口

下位,横裂,下颌的角质边缘较发达。背鳍有一光滑的硬刺,鳞小,侧线鳞为74-84。体背部灰

褐色,腹部银白,臀鳍浅,尾鳍桔,后缘黑灰色。背鳍iii-7;胸鳍i-15--16;腹鳍i-8

—9;臀鳍iii-1l—13。侧线鳞75(12-13)/(7-V)84;背鳍前鳞30—38;圆尾柄鳞24-27。第一鳃

弓外侧鳃耙40—47。下咽齿8行,2.4.6—6.4.2。脊椎骨数4+43--45+1.鳔2室,前室较短,呈

圆柱形,后室显著延长,亦呈圆柱形,末端尖细,其长为前室长的2.9—3.5倍。腹腔膜黑色。

标准长为体高的3.3—4.2倍,为头长的4.2—4.9倍,为尾柄长的6.3—7.1倍,为尾柄高的8.4-

-10.0倍。头长为吻长的3.0--3.5倍.为眼径的3.9--4.5倍,为眼间距的2.2--2.9倍。体长,侧扁,

较高,腹部稍圆。腹鳍基部至前具有发达腹棱。背鳍起点在身体的最高处。头小,呈锥

状。吻端圆钝。口小,下位,口裂呈弧形。下颔具发达的角质边缘。眼较小,位于头侧稍上

方。吻长约为眼后头长的一半。眼间稍隆起,呈弧形.其间距为眼径的1.5—1.8倍。鼻孔小,位

于眼前缘上方.其前上方有一凹陷。鳃耙较薄,呈三角形。鳃丝长为鳃耙长度的3.0倍左右。下咽

齿内侧齿侧扁,末端略呈钩状.外侧两行纤细.常呈棒状.略弯曲。背鳍外缘稍内凹。具一光滑的

粗壮硬刺,其起点至吻端比至尾鳍基部的距离稍近。胸鳍较长,后伸可超过胸鳍至腹鳍起点距

离的一半。腹鳍起点约与背鳍起点相对。臀鳍短小,外缘内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约相等。

尾柄较短,稍高。紧靠臀鳍起点。鳞片小,腹鳍基部具有2片狭长腋鳞。侧线完全,在腹鳍

上方向下弯曲呈弱弧形。性成熟的雄鱼在生殖季节其头部和胸鳍条上以及尾柄处有珠星.以胸鳍

条和头部为显著。生活时身体背部灰黑色,体侧和腹部白色.背鳍灰色,臀鳍淡,尾鳍呈桔

,近末端色较深其后缘呈黑灰色。其余各鳍呈灰白色。[1]

生活习性/细鳞鲴 编辑

一般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平时多与鲴属的其它种鱼类在一起,分散活动、觅食。4-6月间,当

山洪暴发,水位上涨时,生殖鱼群集群溯水到砾石河滩急流处产卵。冬季群栖于湖泊开阔的水

体深水处,以水生高等植物枝叶、硅藻和丝状藻为主食,其次为水生昆虫、浮游动物和其它水

中腐植物质。

分布区域/细鳞鲴 编辑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长江、珠江等水系及东南沿海各溪流。

卵巢发育/细鳞鲴 编辑

细鳞鲴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5个时相,从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开始表现出种的

特异性。3月卵巢处于产前发育阶段,4-7月为繁殖期,5-6月为繁殖盛期,8月卵巢基本修整完

毕,9-10月为Ⅱ′期发育,11月至翌年2月以Ⅲ期卵巢越冬。细鳞鲴的产卵方式为短期分批同步

产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周期内一般产卵2~3次。

祝你生活愉快。

俄罗斯带回来的鱼,细长,白麟,尖头,哪位知道是什么鱼?

鳡鱼吧~

扁宽薄的鱼是什么鱼?有图片 谁知道 能告诉我吗?

叫半滑舌鳎。

半滑舌鳎,俗称俗称“龙脷”、牛舌头、鳎目、鳎板、鰙鳎、细鳞、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

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

扩展资料:

半滑舌鳎分布范围很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均产,属大型优质舌鳎。短吻三线舌鳎也是体形较大的食用舌鳎,历史上产量较高,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

褐斑三线舌鳎也是常见种类,分布于东海南部、南海北部、珠江下游,常在河口区活动,能适应海淡水生活,主要以底栖生物为主,如黄蚬等,在钱塘江每年立夏以后,鱼群自近海进入河口,个体不大,多数三、四两,但产量很高。

焦氏舌鳎在渤海鱼类重要性指标中居第9位,分布面很广且终年在渤海均有分布,体长分布各月看不出明显的规律性,其体长范围大体上在70-200毫米之间。焦氏舌鳎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乌贼类和双壳贝类。

标签: 细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p7q0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