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阿诗玛电影为什么被批判

阿诗玛电影为什么被批判

阿诗玛电影为什么被批判

有些人批评阿诗玛电影的主题和内容缺乏深度和创新性,缺乏对当代社会和文化议题的关注和反思,同时过于依赖商业化的宣传和营销手段来吸引观众。还有一些人批评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刻画缺乏现实性和可信度,有些表现也被认为过于说教和娇柔。此外,一些观众和评论家也认为阿诗玛电影过于依赖星力和流量明星,对于贡献不足的演员给予过高的关注和表扬。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电影《阿诗玛》悲剧形成原因

1956年,作家公刘长诗《阿诗玛》问世,电影《阿诗玛》就是根据公刘的长诗改编的。

《阿诗玛》比较彻底的摆脱了“讲故事”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无场次-板块式结构,以黑、绿、红、灰、金、兰、白等不同色彩的舞段,围绕着阿诗玛、阿黑、阿支的爱情矛盾,着力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阿诗玛、阿黑、阿支组成了很精彩的双人、三人舞段。同时在不同色彩的板块式舞段中,从容、酣畅地展现着绚丽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

这部舞剧大胆地运用了交响编舞法和某些意识流手段,由于编导有深厚的生活与艺术积累,借鉴中较少斧凿之痕,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

《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1994年获文华大奖,并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7

美丽的云南石林,诞生了美丽的传说“阿诗玛”;美丽的阿诗玛也使美丽的石林更加神奇迷人,世世代代吸引着海内外千千万万崇尚正义和善良、追求和谐和美好的男女老少。

同是舞者,杨丽萍和杨丽坤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

两个都是女神级别的人物,而且都是生于云南,可以说在中国舞坛的地位数一数二。两位可以说是国家级别的舞蹈演员,不只是在云南更是全国人心中的女神。

二者的最大不同之处可能在于杨丽坤老师于2000年7月在家中病逝,一位女神级别的人物就这般陨落了,而且杨丽坤受到过的压迫,因为《五朵金花》和《阿诗玛》这两部后来红极一时的电影被列为时期重点批斗对象,也是因此精神受到,导致后来一直精神失常。但是她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不像杨丽萍,为了保持身材等原因,拒绝生孩子。

而且两人小时候家境都不是很好,杨丽坤勉勉强强几经周折上了学,最后因出色的样貌被歌舞团的团长发现,才做了一名舞者,也是有着跳舞的天赋,而且她自身很刻苦地学习跳舞。而杨丽萍从来没有接受过舞蹈方面的教育,全凭她自身对舞蹈的热爱,并且一直坚持不懈,最后因为她极好的天赋踏上了舞蹈这条路,并且成就无数。可以说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成就了人们眼里的杨丽萍和杨丽坤。

杨丽坤的一生可以说是辉煌而又悲惨,让她出名的东西到后来成了坏她人生的罪魁祸首,她出色的样貌,美妙的舞姿,导致她受到长期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以至于后半生的她,一直被病痛折磨,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绝代风姿。她离去后,无数的影迷为她感到深深的惋惜,她也是人们心中永远的“阿诗玛”。幸运的是,她拥有一个最爱她的男人,也是因为这个男人--唐凤楼,对她百般照顾,不离不弃,让杨丽坤的后半生有了莫大的安慰,真爱往往就是这样,在对方褪下浮华后还真心实意地对她好,从这一点出发,杨丽坤是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个好的丈夫。

杨丽萍更不用说了,她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现在的无数辉煌,除了家庭,其余的方面她都很成功。这两人都是舞蹈界的传奇,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

阿诗玛电影观后感

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叙述长诗,1956年被改写成为同名的的电影文学台本,随后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看好提前准备拍照影片。因为多种缘故影片一度搁浅,直到6年之后的1962年才重启这一项目。

在剧情的改写全过程中摄制组发生了异议,依照彝族撒尼人的传说故事阿诗玛和阿黑应该是兄妹关系。上影厂从彝族撒尼人那边收集了21篇材料,在其中20篇说她们俩是兄妹关系,仅有1篇材料说成情侣关系。

因此摄制组有的人坚持依照兄妹关系改写影片,有的人觉得情侣关系更合适影视剧本。最终情侣关系击败了兄妹关系,尽管在影片艺术创作中无疑这类关系拍摄起来更加畅顺也更打动观众们,但也埋下了这部影片未来命运的一个隐患。

在一片殷切的期待中,1978年12月27日。《阿诗玛》首次现身于庆贺中美建交公布发布举办的影片宴会,严冰打破,1979年元旦,尘封14年的《阿诗玛》总算上映。

阿诗玛讲了什么?

《阿诗玛》 是一部由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歌剧片,根据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改编,影片讲述了美丽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与青年阿黑相爱,却遭到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婚,之后历经一系列周折,直到阿诗玛被洪水带走生命,化为石像的悲壮爱情故事。

剧情简介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撒尼姑娘名叫阿 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 。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 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 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 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 厚礼前去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 ,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 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 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 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 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 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 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 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 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 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 。 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 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 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 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 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 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 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 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 万载,长留人间。本片于1982年获西 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 节最佳舞蹈片奖。

有没有正常人被逼成精神病的例子?

我是精神科医生,我觉得你的问题本身就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大部分精神疾病没有所谓天生的一说。比如精神症,很多患者都是在青年期因为某些原因才出现的精神失常表现。至于你说的“被成精神病”,实际上是不对的。所谓被,可以理解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出现的应激反应,但这种应激反应是否能够过度到精神失常的程度,是要看很多其它因素的,比如是否存在遗传因素,是否有易感基因,是否存在适宜发病的生物内环境,总之如果都没有上述因素,是不会被出精神病的。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视自己为正常人,可我们究竟有没有精神症的易感基因,有没有遗传因素,有没有适宜发病的生物内环境,有没有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等神经递质的变化,我们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在精神压力之下,是否发病,真的很难去提前预知。

也许我的观点一时半会你还难以理解,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战争年代,战场上尸山填海,死人堆里总能爬出些幸运的幸存者。这其中,有些仍然完全的投入到下一次战斗中去,而且不断的积累战斗经验,迅速成长;可有些人受不了刺激,被发现了的时候已经喃喃自语,神志不清,为什么同样的刺激下,有些人迎难而上,有些人缴械投降呢?是因为他们原本的个人素质存在很大差别,而这里的个人素质,就是指遗传因素,性格因素,生物因素等。

所以,我们不能说“被成精神病”的人不是正常人,我们只能说“被成精神病”的人很可能存在一些普通人没有的性格特征,遗传特征,生物特征。

听过一个发生在本厂女工宿舍的真实故事:

本厂只为已婚双职工分房,所以单身女工如果不住在娘家,就只能住在厂职工宿舍。女工宿舍铁打的营盘,建厂至今几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曾经住在那里的女工们,到了适婚的年纪流水一样嫁出去。

我说的这位女工,恋情蹉跎,三十多的老姑娘,还住在女工宿舍。同龄的女孩子早就嫁了出去,和她同住的女工与她的年龄越差越大。后来,和她同宿舍的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平时,与她有代沟,隔阂,摩擦就难免,相处自然也不愉快。

一天,这位老姑娘忘记带宿舍钥匙,她就敲门。

“开门啊!”宿舍里传来人声笑语,里面有人,却没有人为她打开那扇门。

“开门啊!”老姑娘拍着门,喊着,没有人为她把门打开。

“开门啊”,“开门啊!”,“开门啊!”,她一下下越来越重地拍着门,里面的姑娘开始只是懒得开门,此时,已经没有人敢去打开那扇门了。

老姑娘拼命地拍着门,大喊着:“开门啊!”,失去了理智,人疯了。

她的父母把她接回家医治。看她好一些,心想:心病还要心药医,女儿是年纪大了,没有对象,才病的吧。于是,做主为她找了个丈夫,女儿有病,只好下嫁一个农村的小伙。

那女人婚后的日子过起来,还生下了一个女婴。正在大家为她欣慰的时候,一天,她病发,扼杀了她的新生儿。

丈夫和她离了婚,她就彻底地疯下去。随意登上一辆 汽车 ,火车,随便到哪里去。遇上查票的,她就把家里的地址实言相告。她的父母领回她几次,不堪其扰,也担心她的安全,就把她关进精神病院。

在那扇拒绝向她开启的门前,最初她或许还算正常。不知道她的疯狂,是不是所谓被“疯了”。

不过,我们常说的某人因为某事疯了,那件事就被当成了疯狂的原因。其实,那个所谓的原因,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在那疯狂者的内心,无人可知的火药暗暗地,点点堆积。有一天,一个星星火源,终于让它爆燃!

多少表面的因果背后,还藏着人们不得而知的。

著名影星杨丽坤20多岁因""患上了精神病,58岁去世,成为永远的”阿诗玛"

电影《阿诗玛》将云南少数民族演员杨丽坤托上了高高的云端,却也很快将她推向了地狱。这部片子刚刚拍完还没上映,就被康生宣布为“宣扬爱情至上”的“毒草”遭到批判。毒打、针刺、跪瓦砾、关黑屋子……从肉体到精神,被牵连的杨丽坤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不间断地批斗加上心因性抑郁症导致的恐怖“幻听”一直折磨着她。

因为长期得不到治疗,最终让她精神彻底崩溃而患上了精神病……当时的杨丽坤已经拥有巨大的声誉,但是,在以后的30年,她再也没能走出那个噩梦,也没能再演电影。

  1970年,上海青年唐凤楼经介绍结识了病中的杨丽坤,两人开始书信来往。1971年,唐凤楼第一次见到了杨丽坤,让他惊讶同时心酸的是,往昔人们描绘她的美好词句没有一个能同眼前的她对得上号:杨丽坤脸色灰黄,目光呆滞,并且严重发胖,早已没有了一点演员的痕迹。然而,她的诚挚与善良还是深深打动了唐凤楼的心。1973年5月,这对相识于患难时刻的年轻人终于缔结良缘。1974年5月25日下午,杨丽坤在上海中心医院妇产科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1978年,在和 社会 多方关心下,杨丽坤终于落实了平反。

 

我就是一个正常的人,被成疯的,却切的说是气疯的。拿个刚出生的孩子跟你谈聪明。我只想清清静静过完这一生就得了,可没想碰上了这么一群人渣子。用卑鄙手段,让一个残疾人给他们养活孩子。还在那谈什么所为的聪明。我只想孩子们 健康 快乐成长,可是往往背道而行,不然我也不会得精神症。

我是精神病院李院长,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一个正常人会因为外部原因变成一个疯子。这个案例不需要我给你举例说明了吧!

有我就是其中一个!我小时候很正常!但命运捉弄人啊!我是个女孩子!我又特别喜欢上学!但家里人不想让我上!不想让我上学也就罢了!令人讨厌的媒婆还给介绍对像!我心里落差有点大!然后就郁抑郁!失眠!然后就成了大家说的精神病!反正不正常了!然后我父母就慌了!就带我看了中医!我记得头发银白的老中医!我治疗了一个多月病好了!渐渐的断药了!在那里主要是针灸!我记得我的头上身上扎满了针!我生病了也没有,担革嫁人的命运!在我最讨厌的媒人的介绍下我结婚了!开启了我坚苦的人生路!当然我我结婚的男人不怎么咋地!不过一个老实人罢了!我的日子平稳的过了十多年后,因为我父亲的去世给我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我的病犯了,有成了大家眼里的精神病!我想精神病会伴虽我一生吧!等我那天去世了,精神病也会跟随我带入坟墓!

我就是啊!我被垃圾人干扰已经快十年了,他们有事没事就让我感受他们的感受,前三年,我报个警,说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可以先提前出去,因为我一边忍受孤独,一边忍受垃圾人无差别,无时间概念的干扰!我实在受不了了!后来,我就被送进精神病院配合那些医生治疗,至于是否真的有精神病,我自己心里还不明白吗?经历了这一次,我就发觉,有时候,连这里的都不该信任,有些事,连都不能说!不然后果非常惨!就连那个精神病医生都要我配合他们的感受!你说,这不是例子?

精神病医院的药,给你吃段时间,你就精神病了。除非你天天吃,只要断药。你就流浪街头了。然后也活不了多久了。成精神病是因为你没有睡好。只要睡眠好了,很快就好起来了。

娱乐圈曾经“昙花一现”的女明星,哪些让人现在难以忘怀呢?

娱乐圈曾经“昙花一现”的女明星,哪些让人现在难以忘怀呢?

杨丽坤

说到昙花一现的女演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扮演过金花和阿诗玛的美丽演员杨丽坤。她一生中只演过两部电影,一部是《五朵金花》,一部是《阿诗玛》,但她在银幕上的美好形象,让当时的全国人民久久难忘。

只不过杨丽坤本人的命运,却不像片中的阿诗玛和金花那样幸福快乐,这两部电影后来都遭到批判,杨丽坤本人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导致精神出现问题。本来美丽清秀的面庞,迅速变得苍老,让人心疼。

沈傲君

因拍摄可口可乐而出道的沈傲君,在2002年就遇到了这部让她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在这部电视剧中,她扮演的是风情万种的老板娘赛西施,不仅人美善良,而且还温柔贤惠,做得了一手的好菜。

沈傲君美得明显,眼睛如杏仁有灵性,笑起来的时候唇红齿白,有种“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的感觉,尤其是左眉上的痣,更是她的一大特色。

刘丹

刘丹饰演的香妃一角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在该剧中刘丹的戏份并不多,但她清新脱俗的外表、美轮美奂的造型,如春风佛面,芳香宜人;她身含体香,能够招引蝴蝶,犹如下凡的仙子,美得令人惊艳;她温婉而又倔强的性格,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让人魂牵梦绕……

龚雪

提起龚雪,或多或少暴露了一些年龄,毕竟其是活跃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女明星。1953年出生的龚雪凭借出演《大桥下面》而走红,龚雪饰演的坚强的秦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名后的龚雪在出演了两三部影视作品后去了美国深造,在美国深造期间其结识了张迅,其和张迅上演了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成了一段佳话。和张迅结婚后龚雪便彻底退出了娱乐圈成了一名全职太太,其那娇媚的容颜也便停留在了诸多观众的记忆里。

建国后电影《阿诗玛》代表的主流意识文化

具体的你看李晓峰的《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里面有《阿诗玛》 等少数民族电影代表的意识文化,还有各种区别与关系,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

“ 在撒尼人长诗《阿诗玛》的整理过程和电影剧本的编写中,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规范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改造和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这即表现在对改编后的《阿诗玛》的主题思想的确立上,同时也在剧中如“抢婚”等民俗上按照汉民族的历史记忆进行的想像。陈思和甚至认为,“整理本《阿诗玛》之所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那种‘阶级斗争’的整体叙事,而在于它和其他民族文学的整理一起,象征着非汉民族文学随着中国的再一次统一,其传统文学也进入了汉语文化圈,并在当代产生了影响,在汉民族文化圈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但从另外的角度,作为民族国家对文学话语整合的一个重要步骤,不但把本来体现了少数民族民间生命精神的传说转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同时也使之纳入到民族国家文学话语系统。

然而,对民族作家的规范和作家队伍的整合,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掘和利用仅仅是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话语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推动这种构建,或者说为了打造出体现民族国家意志的少数民族文学范本,使少数民族文学话语完全进入民族国家一体化文学的范畴,民族国家直接参与了对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构建,而这种构建动作在以往的民族文学批评中却被忽视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在此,我们仅以电影为例。

可以说,民族国家将自己的国家建构理想相当充分地体现在这种不受接受者文化水平的被称为第七艺术的大众艺术上。而且,在建国后国家对电影事业的扶持和化建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民族国家希望通过电影艺术达到对国民主义启蒙的初衷和迫切心态。如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这个电影标明取材于玛拉沁夫的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这篇小说小说是1952年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后由著名电影编剧海默担任主要编剧,仅1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改编和拍摄,其速度之快在今天商业操作下的电影业也堪称迅速。这里,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学话语建构的迫切心理和通过少数民族文学话语进行启蒙的企图昭然若揭。

建国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创作具有鲜明的主题指向,如:反映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获得民族解放,歌颂中国党的伟大,如《内蒙古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柯山红日》、《支队》《羌笛颂》、《农奴》等;反映解放初期少数民族地区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如《草原上的人们》、《冰山上的来客》、《山间铃响马帮来》、《阿娜尔罕》、《边寨烽火》等;歌颂民族国家的民族和党的伟大,宣传民族平等反映民族团结和建设美好家园,如《五朵金花》、《达吉和她的父亲》、、《两代人》、《患难之交》、《暴风雨中雄鹰》,《冰雪金达莱》等。这些电影一方面传达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同时也规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大都为汉族(如徐韬、海默、李恩杰、王家乙、朱文顺等都参与了上述大部分影片的编导),其中,少数民族电影艺术方面的人才缺乏是一个原因,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对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直接建构和规范的鲜明意图也不言而喻。即使是如《刘三姐》、《阿诗玛》这样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掘和利用的电影,也都受到当时意识形态和最高权力层的关注和指导。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在这些影片中,真正关注少数民族在现代性转折时心灵裂变的影片基本没有。即便是象《达吉和她的父亲》(编剧:高缨(根据所作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切入了亲情和人性的影片,虽然将达吉置于生身父亲和养父的二难选择中,但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主题表达消解了人物情感的表现力度。特别是影片中的“认父”颇具意味。彝族人马赫亲手把达吉抚养,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然而他却不是她的生父,他只不过是代父行职。她的生父是来帮助修水利的汉族工程师任秉清。而任秉清在影片中有两项任务,一是帮助凉山修水利工程,二是要找回自己的女儿,马赫虽然内心为失去达吉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把自己女儿交出来。因为达吉的父亲是汉族。这里,达吉的认父便颇具意味,认父的过程也便成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仪式。这一点,正如有的论者说的分析的那样:“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影片。汉民族往往担当解放者角色,而少数民族则被安排成被解放者的形象。建国初期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从编剧、导演到演员的整个创作过程基本上都是由汉族来承担完成的,尽管电影的表现内容是少数少数民族生活,因为其视点必然是汉族的,而非少数民族的,十七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并不是作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的自我表达,而是主流(汉族)对边缘(少数民族)的再构造。影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并宣扬党的民族…..少数民族丧失了其作为文化承载者的特征和位置,进而成为汉民族的想像形态。完成其负载明确的意识形态功能。”可以说,众多少数民族的现代性诉求的心理和情感的巨变,完全或部分地被遮蔽在共和国民族国家话语的构建的之中。”

对《阿诗玛》电影的评价!!!!!!!!!!!!!!!!!!!!!

电影发生在云南撒尼族。和《阿诗玛》叙事长诗所述情节基本相同,但在诗歌里,阿黑是阿诗玛的哥哥,而电影里,阿黑成为阿诗玛的心上人。

整部片子充满神话色彩,美丽的阿诗玛和年轻勇敢的青年阿黑的爱情故事在其次,演员的扮相、演员的歌喉、画面的色彩已经显出美好的韵味和品味,值得沉浸其中去反复欣赏。堪称经典。

因为一直喜欢这个传说,从很小的时候,那时都觉得阿诗玛该像梦中情人或者远方的白雪公主,充满童趣的幻想和向往……

一个叫阿着底的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个美貌如花的姑娘,她叫阿诗玛,她的歌声甜又美,一个坚韧追求自己真爱的美丽姑娘,纯洁而坚贞。

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云南明间传说,一个爱歌爱舞的民族——撒尼族,他们能歌善舞,热爱运动,摔跤,热情奔放,勤劳勇敢。关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在歌声里相遇。里面的民间音乐很美,民歌也很美。“姑娘的美名传天下,千花万花不如她,她的名叫阿诗玛……”

对年轻人的初坠爱河的那种心跳,那种兴奋,那种痴迷……表现的特别细致,全片几乎没有台词,全都用唱出来……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情人回来…… 但神奇的是,当阿诗玛问“水啊,你为什么不往高处流?”这时,水真就往高处流去,把那朵最美的山茶花带到阿黑歌身边去……当阿诗玛被大地主家抢走婚时……阿黑哥被困悬崖峭壁,他的神箭一射,顿时“芝麻开门”……对了三天三夜的歌曲,终于把情敌难倒,又比武,阿黑的神箭把对方给吓坏了……救出了阿诗玛,但恋人的幸福并未就此降临……阿诗玛变成了石林里的回音石。

影片几乎完全线性的按照传说拍摄,简明,但保守。

男主角长相像我高中一个好兄弟,而女主角长的则像我初中第一次心跳的女孩,哈哈哈……歌曲像我故乡每年春天传唱的淳朴的山歌……

另,韩雪主演了一部电视剧版的《阿诗玛新传》,没看过。但韩雪来演阿诗玛,在长相上挺有优势的感觉,不知其歌喉如何,故事被改的乱七八糟的。

关于阿诗玛的传说:

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

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

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

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关于杨丽坤

美丽的化身----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1942年出生在茶乡普洱县磨黑镇。她的父亲和哥姐都爱好音乐,能弹会唱,从小培养了她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加上有一位叫段师傅的邻居经常教她唱歌跳舞,艺术的甘泉浸透了她童年的心灵。1950年,未满8岁的杨丽坤被大姐带到昆明,送进新村小学读书。1954年,云南省歌舞团看中了她朴实美丽的身姿和对艺术的灵性,选拔入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1959年4月1日,《五朵金花》的导演王稼乙到省歌舞团挑演员,一眼就看中了杨丽坤。杨丽坤一次主演《五朵金花》,便迷倒了亿万观众。《五朵金花》上映当年,先后在46个国家争相放映,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誉。她主的另一部影片《阿诗玛》又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又一个美丽的天使形象。 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亚非电影节”上,杨丽坤获得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成为世界电影界一个光彩夺目的明星。

“文化大”10年浩劫,杨丽坤一夜之间被打成了“黑五类”,身心受尽摧残,夺去了她短暂而又璀璨的艺术生命,后来一直病魔缠身,1974年结婚,于2000年7月21日在上海家中平静病逝,从此永远的离开我们。

另:

杨丽坤只演过《阿诗玛》和《五朵金花》两部电影,却在中国亿万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两部电影获奖无数,给她带来莫大的荣誉,也造成她一生的悲剧。

1970年,云南省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杨丽坤,因为精神错乱,住进了云南坡医院,这一年她28岁。此时的杨丽坤已经拥有巨大的声誉,但是,在以后的三十年,她没能走出那个噩梦,也没能再演电影。

2000年7月21日18时30分杨丽坤去世,她的墓碑,上海一座、昆明一座。她的骨灰,上海一半,昆明一半。

封面封底上的杨丽坤,那个美得不可方物的阿诗玛

2000年7月21日,有“中国影坛第一美女”之称的杨丽坤因病在上海家中去世。

杨丽坤成名于1959年长影拍摄的《五朵金花》,据说导演王家乙无意中看到了正在擦玻璃的杨丽坤,被她的清纯所打动,当即决定由她来扮演副社长金花。

《五朵金花》和上海天马厂的《春满人间》同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因为《春满人间》的主演是大明星白杨,所以《大众电影》杂志献礼片专刊论资排辈地用白杨作为封面,杨丽坤作为封底。

那一年杨丽坤刚刚17岁,脸胖嘟嘟的,身材比较壮实,那时候的审美是喜欢“红苹果一样的脸蛋”,但按照现在的标准,她还不能算做大美女,有人甚至认为扮演女三号的朱一锦比她更漂亮。

1963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为寻找扮演阿诗玛的女演员跑遍了全国,导演刘琼和摄影师许琦奔走于昆明、重庆、武汉等地,副导演则在北京的专业舞蹈团体中大海捞针,最后选来选去,还是选中了杨丽坤。这时的杨丽坤已经21岁,脸庞和身材都瘦了一圈,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女人。

时任电影局陈荒煤十分重视《阿诗玛》,要求将其拍成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故事片,海燕厂为此特邀香港明星夏梦的御用化妆师给杨丽坤做造型,一条眉毛就要画上几个小时,还用上了全套进口化妆品以及假睫毛等,从而打造出了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阿诗玛。

当时许琦为杨丽坤拍摄了一组定妆照,《大众电影》选用的这一张比较经典,后来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在作为国礼的茶叶罐上也用了这张照片。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实际上,《阿诗玛》的剧照原定是作为《大众电影》第11期封面的,但为了配合影片映前宣传而提前了一期,这样一来,第11期的封面就改成了《水手长的故事》,这部电影是由赵丹的儿子赵矛主演的。杨丽坤来上海拍《阿诗玛》,在摄影棚里认识了赵矛,两人谈起了恋爱,但后来为什么分手,个中原因就不便说了。

中,《五朵金花》和《阿诗玛》均被打成毒草,杨丽坤也因此成为重点批斗对象,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摧残,致使精神失常并长期得不到治疗。

后,人们已经把这位美丽女演员彻底遗忘了,但有一个人还念念不忘,他就是当年主抓《阿诗玛》拍摄的陈荒煤。1978年9月3日,刚平反不久的陈荒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阿诗玛,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文章中他透露了杨丽坤在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在上海积极治疗、精神疾病伤未痊愈的近况,于是,杨丽坤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中,1979年第2期《大众电影》终于把杨丽坤送上了封面,用的是当年许琦拍摄的《阿诗玛》剧照,画面上的杨丽坤美丽动人,眼睛中充满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期杂志也被送到了杨丽坤那里,但她竟然不敢看,一切对她来说已经恍如隔世。

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去世,走得很安详,因为长期服药,她的头发全白了,享年58岁。

云南印象:石林风情

云南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1978年解禁的一部之前拍摄的歌舞片《阿诗玛》,使撒尼姑娘阿诗玛和阿黑哥的爱情故事名扬天下,而这个民间传说的发生地“石林”,成了广大影迷的朝圣地,也成为昆明乃至云南 旅游 的一个标志。

石林位于昆明以东80余公里,交通往来方便,既有高速公路又有铁路通达,终日游人络绎不绝,是昆明周边最知名的 旅游 景点。

石林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2.7亿年前,景区面积大约350平方公里,境内奇石、湖泊、瀑布、溪流、溶洞纵横遍布,风景美不胜收。

石林是一个气候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年平均气温为16 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古代先民居住于此。景区南部的谷底山崖上可以见到古人留下的岩画,留下先人活动的痕迹。

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的侵蚀,岩画已经漫涣不清,山崖上依稀可见暗红色的图案标记。

早在明万历年间,路南某位知州曾经在一处石洞处树碑题字,赞赏此地之风景。如今在石壁上,常能见到不知何人勒石凿字留下的痕迹。

而且还有附上的英文翻译,意思虽然正确,但读起来不像是文人望景兴叹,而更像是公园设置的警示标志。

石林被辟为景点是很早的事情,早在时期的1931年,已被辟为“石林风景名胜区”,由设立机构予以保护和管理。

中国文化里有一种独特的赏石文化,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亦或皇室贵胄都对奇形怪状的石头非常痴迷。

这种奇怪的恋石癖大约可以一直追溯到夏商周以前,据说《山海经》中已经有皇帝乃我国“首用玉者”的记载。

玉毕竟是比较稀有的石头,有人考证说,古籍《说文》中即有:“玉,石之美者“的字样。既然玉石难求,便退而求其次,于是各种奇石、怪石便油然而生。

石林有一处景点出售貌似五花肉的奇石,标价不菲,远超过市面上的猪肉。据说类似的东西故宫博物院里都有收藏,中国人喜欢具形的事物,甚至连文字都是象形的。这种东西储存起来,不知是否可以在饥荒的年代应付不时之需?

唐宋以来的文学艺术,吟诗绘画除了梅、兰、竹、菊之外,最多的大约就是寄情于山水。文人求仕不成,又不愿意同流合污,便退居荒野以遁。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干系,形成于隋唐之际,自宋至明、清已经形成一整套范式,内中的构图和表现形式大多可以从石林这里找到依据。

隐匿山林,寄望山水都是中国士大夫一族的终极追求,而嶙峋怪石构成的“山水画”又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居山间茅屋、食粗茶淡饭,谓之为雅,成为上流 社会 崇尚的 时尚 。

那些无法舍弃优渥物质生活的商贾巨富、达官贵人,便采天下奇形怪状的石头装点宅院来附庸风雅。

这一 时尚 从士大夫阶层流行的“山水画”延伸到市井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苏州园林”。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结合养蚕缫丝、织锦刺绣,江浙富户人家用积累起来的财富打造精美的私家宅院,一定离不开在园林中装点奇石。

这种古怪的嗜好发展到极端和痴迷的,当属宋朝徽宗皇帝的“花石纲”,使他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皇上赵佶命宰相蔡京抓总成立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二局专责查封、收缴江南民间收藏的奇花异石并陆路、水路运往东京汴梁,修建皇家园林“艮岳”。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有一巨石,乾隆题字“青芝岫“。此石来自北京远郊的房山深山,据说万历年间一位名为米万钟的爱石成癖,在北京海淀建“勺院”陈列奇石,为了将此石运往海淀,米耗费巨资筑路、凿井,冬季泼水结冰雇人拖曳,待到良乡时已财力耗尽,遂弃置路边。两百年后,乾隆皇帝接盘,拨款命人将其运至新建的颐和园,后人称此石为“败家石”。

经地质学家考证,石林原本由海底沉积物形成数百米的石灰岩,随着太平洋板块挤压板块导致地面抬升浮出海面,加之近三亿年的火山烘烤,湖水浸泡、风雨侵蚀,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石林内部有水塘、暗河、涌泉和瀑布,溶解和侵蚀仍在持续地作用、改变着地貌景观。

石林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地壳变动挤压、风雨侵蚀,也有生物作用、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

石林里随处可见风雨侵蚀后在岩石上形成的凹罅和孔洞。

仔细观察山间的怪石,还可以见到巨大的石块基座已被侵蚀一空,但仍可凭借一个支点保持着平衡。

有些石峰已经断裂崩塌。

山间步道上随处可见架空的石块高悬头顶,从下面穿行不禁捏着一把汗。

一个 旅游 团经过时,听到导游对游客说石林近些年变化得很快,许多漂亮的景点已经消失,同时又冒出一些新的景点。

许多新的石块像是竹笋一样从土中钻出来,被称为石笋。碳酸盐在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速度会很快的,有一种说法,如果空气污染持续下去,再过几百年,石林将会彻底消失了,但愿这不是危言耸听。

石林地区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即已设县统辖,至1998年才从“路南”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支系繁多,居住在石林的彝族称为撒尼人,有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

最有名的文学艺术作品当属“阿诗玛”,此为撒尼民族口耳相传的长篇史诗,可以在祭祀、婚嫁、丧礼和日常生活中吟唱,很像是欧洲人的《荷马史诗》。

《阿诗玛》的民间流传版本很多,阿诗玛、阿黑哥与热布巴拉、其子阿支的关系有不同说法。1964年摄制的电影主要依照的是云南大学校长、文学家李广田先生提议的版本,以阶级斗争为主线,情节类似于延安时代的《白毛女》。

电影《阿诗玛》的重头戏是抢婚,土司热布巴拉命家丁将阿诗玛掠走,阿黑知道后沿着山间小径,策马扬鞭星夜兼程赶去解救被囚禁中的阿诗玛。

电影《阿诗玛》以悲剧结尾,热布巴拉敌不过神勇无比的阿黑哥,只得放走他们,然后命人偷偷凿开山洞,放洪水淹没石林山区,将阿诗玛活活淹死。

阿诗玛死后化作石林中的一处石崖,永远陪伴自己的乡民。阿诗玛成为山神,人们只要对着石崖呼喊,就能听到她的回声,这座黢黑的石崖如今是石林最吸引游客的景点。

阿诗玛的结局是悲伤的,与《阿诗玛》电影相关的人与事同样也是悲惨的。电影杀青后被批为宣扬爱情至上的大毒草锁入了仓库,直到1979年才重见天日,阿诗玛的扮演者杨丽坤被打成“反”,折磨得精神失常,从此自银幕消失。

文学顾问李广田中被批斗、殴打,直到某天夜里被人发现死于昆明郊外的莲花池湖内,“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的痕迹,腹中无水……,待人发现时,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几小时,死而不倒!”

剧组的其他人员也是难逃厄运,配唱的歌唱家杜丽华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导演刘琼进了干校,作曲罗宗贤在激烈的批判声中辞世,终年只有45岁。

阿诗玛如今已成了云南的知名品牌,由石林县 旅游 局独家持有,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经济价值。

人世间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已被人们完全淡漠,甚至不愿启齿。就像眼下的石林,过不了多久也许又是沧海桑田,谁知道呢?

景区交通:自昆明南站乘高铁到“石林站”下车,车站广场有直达景区的巴士。

标签: 阿诗玛 电影 批判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gvwm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