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工夫茶是什么意思

工夫茶是什么意思

工夫茶是什么意思

工夫茶是什么意思:答案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泡茶技艺。

功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泡茶技艺,主要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需要经过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洗杯、纳茶、高注、润茶、刮沫、冲注、滚杯、洒茶、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韵、谢宾等工序。

工夫茶通常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泡茶方式,也被称为“功夫茶”。这种泡茶方式是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热水,浸泡一定时间后,倒出茶汤,再重复多次,直至茶叶的香味释放完毕。这种方式注重的是时间和技艺,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功夫才能泡出高质量的茶汤。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功夫茶】的意思是什么?【功夫茶】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的意思是什么?【功夫茶】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的意思是:功夫茶gōng fū chá亦作「工夫茶」。 1.  闽粤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  ●清施鸿保《闽杂记·功夫茶》:「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  ●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 2.  指饮功夫茶所用的茶叶。  ●清王鸣盛《蛾术编·工夫》:「今采茶者不用日晒,于怀中熨干,名工夫茶。」★「功夫茶」在《汉语大词典》第2510页 第2卷 766★「功夫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53页功夫茶gōng fū chá亦作「工夫茶」。 1.    闽·粤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   ▶ 清·施鸿保《闽杂记•功夫茶》:「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   ▶ 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 2.    指饮功夫茶所用的茶叶。   ▶ 清·王鸣盛《蛾术编•工夫》:「今采茶者不用日晒,于怀中熨乾,名工夫茶。」

功夫茶的拼音gōng fū chá

功夫茶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

gōng fū chá亦作「工夫茶」。 1. 闽粤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清施鸿保《闽杂记·功夫茶》:「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 2. 指饮功夫茶所用的茶叶。●清王鸣盛《蛾术编·工夫》:「今采茶者不用日晒,于怀中熨干,名工夫茶。」

★「功夫茶」在《汉语大词典》第2510页 第2卷 766 ★「功夫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53页 功夫茶

gōng fū chá亦作「工夫茶」。 1. 闽·粤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 ▶ 清·施鸿保《闽杂记•功夫茶》:「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 ▶ 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 2. 指饮功夫茶所用的茶叶。 ▶ 清·王鸣盛《蛾术编•工夫》:「今采茶者不用日晒,于怀中熨乾,名工夫茶。」

功夫茶的英语单词1.gongou2.kong-fu tea

用功夫茶造句

1.功夫茶中国的一种浓茶,茶叶采自茶树顶部第五片和最大的一片叶子>

什么叫功夫茶?

是指一种泡茶、烹茶及技法。

“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单从治器就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全部的流程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整个过程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

扩展资料:

除了功夫茶,还有另一个同音词-工夫茶。

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 ...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这里工夫茶指的是红茶的品名。最常见的就是按地域划分,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参考资料:“功夫茶”与“工夫茶”有什么区别–人民网

什么是功夫茶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的解释

亦作“ 工夫茶 ”。1. 闽 粤 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功夫茶》:“ 漳 泉 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 精巧 ,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 极小 者,名若深杯。茶以 武夷 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 否则 相为 嗤笑 。” 清 俞蛟 《潮嘉 风月 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 (2).指饮功夫茶所用的茶叶。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工夫》:“今采茶者不用日晒,于怀中熨乾,名工夫茶。”

词语分解

功的解释 功 ō 劳绩,成绩,与“过” 相对 :功勋。功绩。行赏。 徒劳 无功。功德无量(刵 )。功成 不居 (立了功而不把 功劳 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 成功 。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工夫茶为什么叫“工夫”茶,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工夫茶”的意思是指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工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好茶自然离不开好水,山泉水口感润滑,入口甘甜,非常适合泡茶,鼎湖山泉水的“清、轻、活、甘、冽、柔”是泡茶用水最高标准,可以充分提茶香,引茶味,泽茶色。谢谢你,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的话,您可以随时询问我

功夫茶啥意思?

工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

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潮汕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什么叫"功夫茶"?来历是什么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茶经》是潮汕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明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的网络意思

功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泡茶技艺,主要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需要经过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洗杯、纳茶、高注、润茶、刮沫、冲注、滚杯、洒茶、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韵、谢宾等工序。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技艺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技艺,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同时也是集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更是“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功夫茶的泡法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洗杯、纳茶、高注、润茶、刮沫、冲注、滚杯、洒茶、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韵、谢宾等工序。

功夫茶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主要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并且随着茶道的不断发展,功夫茶的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日本的煎茶道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均来自于此。

工夫茶,是什么意思

起源编辑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市 汕头市 揭阳市等)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煮茶编辑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功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功夫茶

品工夫茶是闽南地区、潮州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州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闽南人、潮州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喝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用水编辑

功夫茶分福建、潮州、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州喝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功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艺师介绍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用五年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可谓是把饮茶的水写到极致了,这样喝茶不仅极度奢华,而且格甚高。

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露水,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茶艺师说沙质是最好的,沙子有过滤的作用,想来也有几分道理。在酒店、茶楼喝茶当然不可能对水这样要求了,只要水质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冲低斟编辑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艺师介绍说,潮州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会有影响。第一泡是洗茶的,冲出来要轻轻抹开茶沫,斟出茶水,冲洗茶具。这道工序还可以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

品茶礼仪编辑

品茶礼仪

功夫茶具

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说得很玄,不过功夫茶不就是一种平和心境、修身养性的方法吗?

茶具编辑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分别是:

茶壶

潮州土话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功夫茶

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 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

青花茶杯

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杯”,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功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

茶洗

……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功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水瓶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帝乾隆帝年间的产品,也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

龙缸

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汕头、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沙铫

“砂铫”,潮州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羽扇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

钢筷

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州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工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工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工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延伸阅读编辑

赏泽起舞

品茗八法

茶因品种不一,色也各异,或碧如温玉,或暖似琥珀,或深比玄石。茶色又在杯中分上、中、下三层。观杯中茶色,看热烟袅袅而上,萦绕之间,有轻香沁人,如佳人在前,令人欲邀而交之。

昭君出塞

茶谓之饮品中的君子,以茶会友,自有打破人心隔膜,尽情交谈之愿,故取茶有如请友,命名“招君出塞”,也有谐昭君和亲之意。常以三指持杯,又称“三龙护鼎”,且有珍而重之之意。

闻香识茶

君子之间,交淡如水,情浓似茗。迎宾之时,多呼一声:“冲壶好茶你食”。静闻茶香,品味的不仅仅是茶的品阶,更是凝聚在茶韵里,沏茶人的一番工夫。闻香,是识茶,更是识人。仿佛沁人心脾的知己,在色泽诱人的暖茶中,静候您的品读。

喜逢甘露

既闻茶香,必思其味。然杯中茶汤尚烫,尊驾莫急,先杯沿接唇,小啜一口,让唇舌慢慢感受这期待已久的茶汤滋润,犹如久旱之初逢甘露。“久旱逢甘露”乃人生四大喜事之首,有工夫品茶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苍龙入宫

甘霖在口,稍稍一咽,便打开咽喉,热流直奔于深腹之处,烧至丹田,潮有俗语“茶烧烫着腰”。这一口,有苍龙逐日之势,故名为“苍龙入宫”。

温床暖玉

一口过后,舌已滋润,喉亦舒展,甘露初尝而又滚滚而逝,于是再啜一口,聚于舌内,翻滚而下间,有如温玉在口,散发于口腔之中,令人唇齿留暖,津泽生香。

香消玉蕴

二口过后,手中茶宜在第三口喝完。一口乃“喝”,二口是“喜”,三口为“品”,四口便是“呕”了,这是古人造字精妙的体现,也是品工夫茶的工夫所在。三口过后,茶香已充分扩散,遍布于鼻腔、口腔、体腔。但滚烫感也随之而来,霎时间消除了遍体的香味,只存留暖玉流转后不舍的感觉。

归阁凝香

与茶的交流,在一品之间,饮罢送杯盏回茶盘,似有不舍。然热感过后,忽有一阵清香自肺腑而上,缠绕口舌之间。见对坐友人,回味茶韵里淡淡的情怀。会心一笑,开口便如兰芝绽放,舒展胸怀,畅吐心声,人生几何.

茶艺表演

步骤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

功夫茶

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洗茶

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第五: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六: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七: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八: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昧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茶。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九: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第十:品茶

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功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最后还有个斟茶的方法: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州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茶艺表演

· 焚香静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 叶嘉酬宾: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 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茶叶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

· 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洗茶壶,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 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 玉液回壶: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茶壶使茶汤更为均匀

· 游山玩水: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少许时,则住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

· 三龙护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比喻三龙,此时另一手可做护杯姿势

· 喜闻幽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种颜色,故称三色

· 初品奇茗:观看、闻香后开始品茶汤味道(三口为一品)

·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农栽种,制作佳茗,恩典感谢茶艺小姐尽心热情敬献茶艺、茶礼

工夫茶

“工夫茶”与“功夫茶”混称的情况,时下十分流行。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故特为之作文正名。

“工”、“功”有别

工,《说文解字》去:“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徐锴注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段玉裁注曰:“凡善其事曰工。”

功,《说文解字》去:“功,以劳定国也,”《尔雅》云:“绩、勋:功也。”

上述引文,说明了“工”、“功”的原始意义,区别一目了然,不可混用,如《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工夫”、“功夫”有别

“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但其区别仍然存在。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如《朱子语类.卷六九》去:“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道篇.卷一》去:“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钱德洪《论学书》去:“见在工夫,…….....此即行著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更深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以表现武打为主的故事片称为“功夫片”。此处的“功夫”特指武术,绝不可代之以“工夫”。

“工夫茶”、“功夫茶”有别

专指品饮之“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其后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资料,多称“工夫茶”。

清中期以后,“工夫茶”作为型种遗存,流行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而潮州地区的传统叫法是“工夫茶”。按潮州话声韵分部,“工”属“江”韵,“功”属忠韵。

工夫茶理

工夫茶之隆情,使其茶艺超凡而 “入俗”。功夫茶的雅趣,让品茶者难得清闲,乐于赋闲。功夫茶的厚韵,蕴含国人苦尽甘来的生活观念,而功夫茶的义理,则明白无误地透示着传统思想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

功夫茶什么意思?

什么是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

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

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

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

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

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

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

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

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

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

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

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

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

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

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

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

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

,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

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

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

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

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

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

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擡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

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

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

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功夫茶啥意思?

工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

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潮汕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功夫茶什么意思,是形容某类女人的

形容女人值得是女人比较有深度,耐人寻味,并且值得你去慢慢体会

功夫茶是什么意思

所谓功夫茶,其实是“工夫茶”而不是功夫茶,工夫茶与“功夫茶”混称的情况,时下十分流行。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故特为之作文正名。

“工”、“功”有别

工,《说文解字》去:“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徐锴注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段玉裁注曰:“凡善其事曰工。” 功,《说文解字》去:“功,以劳定国也,”《尔雅》云:“绩、勋:功也。” 上述引文,说明了“工”、“功”的原始意义,区别一目了然,不可混用,如《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2.“工夫”、“功夫”有别

“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但其区别仍然存在。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如《朱子语类.卷六九》去:“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道篇.卷一》去:“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钱德洪《论学书》去:“见在工夫,…….....此即行着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更深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汕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品工夫茶是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闽南人、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喝工夫茶多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开片什么意思

你所指的是功夫茶茶具的开片吗?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开片又称冰裂纹, 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工夫茶与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两种说法都有,

“工夫茶”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之后,巖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

功夫茶是指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功夫茶一种泡茶的技法。

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普通泡茶和功夫茶的区别

除了功夫茶以外的泡茶都是普通的泡茶法

所谓功夫茶指的是乌龙茶的泡法,在乌龙茶中进行茶艺表演功夫茶多用的是铁观音,因为泡乌龙茶需要很多道程序,就是比较的麻烦,所以叫做功夫茶

功夫茶的冲饮过程: 一温壶:先用开水烫`壶`茶海`茶杯`闻香杯;二注茶:把水倒干,把适量(注:壶的1/5到1/4)的茶叶放入壶内并用开水冲泡;三刮沫:刮去浮在壶口上的泡沫,盖上壶盖等15到30秒;四注汤:把泡好的茶汤经过滤网注入茶海(及公道杯);五点茶;把茶汤倒入闻香杯,用茶杯倒扣在闻香杯上连同闻香杯翻转过来;六闻香:把闻香杯从茶杯中慢慢提起在茶杯上轻转三圈(顺时针),闻香杯在手中拂摇后深闻其香;七品饮:细品慢饮茶汤,使茶汤在口中充分滚动回旋将其饮入,此时,口鼻生香,喉吻生经,周身舒坦。饮攻夫茶,重在细细品尝。工夫茶可谓是中国一种古风犹寸的茶道。

您将会感到心旷神怡,美和艺术的享受。

要想泡好一壶功夫茶

首先须注意水质、水温、茶的品质.茶量与茶具等要素;“水质”必须选用清新的软水(含矿物质较少者),切忌用硬水;“ 水温”随不同茶叶的冲泡而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 摄氏 100 度冲泡为宜; “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 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均有可能。泡后约15到30秒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 ,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至于“茶具”,以紫砂陶壶最佳,茶 壶大小配以适宜的茶杯,杯内以白色较佳,以便于判辨汤色。 爱饮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壶,现今中华一般家庭中, 多流行以小壶泡茶法(功夫茶),这是从十六世纪末明朝神宗时代所 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用小茶壶泡茶,茶味特别 甘醇芳香,明清时代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有名,凡出于名家的作 品,四方争购,价比黄金,而现在“紫艺网”和宜兴紫砂工艺师们密切合作,不仅制作精 美的紫砂壶,并且另外发展出许多改良式的创意壶,为各方所喜爱 ,而“藏壶”或“养壶”在台湾已成为一种高雅的风气。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维他命、茶素、精油 、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脑、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国人相信一个常 饮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寿,而现代进步的科学,也已证明茶有医学上 的效用,对人体有益处,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天然的健康饮 料。 在台湾,茶是经济作物,也是输出国外赚取外汇的农产品;各地 的茶行、茶 为使茶艺普及,推动甚力,而许多内部陈设古典高雅的 茶艺馆也纷纷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各茶区也定期性举行评茶比赛活动 ,吸引茶农、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经入选,茶价倍增,使得茶艺 活动,呈现出一股朝气,因而饮茶的风尚,在台湾已成为一种高 层次的精神生活,而这种崇尚自然,无拘无束的茶艺精神,就如同中 华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温馨。

功夫茶具是什么意思?

饮茶离不开茶具,功夫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托等等。

功夫茶的主要茶具:

1、盖碗的陶瓷茶具: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2、茶海(也叫"公道杯"):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

3、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

4、茶壶:高白瓷的

5、茶盘:宽,平,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

6、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7、炉及水壶: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

8、杯: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储茶的罐:茶罐。

——昌南往事

成就李嘉诚的功夫茶中的功夫茶是什么意思

功夫茶,我理解最根本的是时间,品茶需要时间,在升华就是品人生。

“功夫茶”是什么意思?急!急!急!急!

工夫茶盛行于广东潮汕地区。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

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品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工夫。

扩展资料: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

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近几年来功夫茶艺已向中国北方传播,为北国饮者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夫茶

标签: 工夫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dlwo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