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关于之故的精选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这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一句话,意思:况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秦国的意愿而使大王您不高兴。《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讲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几个故事。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
  • 15357
张之翰的故事
  • 张之翰的故事

  • (1243—1296)邯郸人,字周卿,号西岩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29869
阳休之的故事
  • 阳休之的故事

  • (509—582)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子烈。好学能文,时人称“能赋能诗阳休之”。魏孝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节闵帝普泰中,与魏收等同修国史。后归高欢。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参掌诏命。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骑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尝访政术于休之...
  • 17771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意思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具体解释
  •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意思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具体解释

  • 1、意思是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2、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一个汉语词汇。3、持之有故: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4、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5、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
  • 12679
桑之维的故事
  • 桑之维的故事

  • (约公元一一七五年前后在世)字之才,恩州人,蔡松年之婿。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中前后在世。到老功名不就。以工乐府著称,著有东皋集《中州集》传于世。...
  • 20882
康与之的故事
  • 康与之的故事

  •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
  • 28391
庾肃之的故事
  • 庾肃之的故事

  • 东晋颍川鄢陵人。庾阐子。以有文藻著称。历官给事中、相府记室、浙东太守。晋孝武帝太元中卒。...
  • 16275
郭之奇的故事
  • 郭之奇的故事

  •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
  • 19208
吴隐之的故事
  • 吴隐之的故事

  •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少年吴隐之:虽家境贫寒,但志存高远。他饱览诗书,以儒雅显于世。即使每天喝粥,也不受外来之财,母亲去世时,他悲痛万分,每天早晨都以泪洗面,行人皆为之动容。当时韩康伯是他...
  • 27798
王夫之的故事
  • 王夫之的故事

  •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
  • 14209
故园之恋歌词介绍 故园之恋歌词
  • 故园之恋歌词介绍 故园之恋歌词

  • 1、《故园之恋》由李川、亦尘填词,付林谱曲,1989年陈汝佳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演唱。2、歌词:走过了一山哟又一山啰过了一江哟又一江啰清晨我们曾分手脚步在四方漂流小路上我们在走夕阳里我们在走走过多少年月付出几多辛酸经过多少风雨伴随几多忧和愁噢……忧和愁黄昏...
  • 33311
刘程之的故事
  • 刘程之的故事

  •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年少丧父,对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刘程之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当时的王公大臣皆先后地引荐他高升其他的官职,刘程之都坚决地推辞。当时慧远大师,居住在庐山的东林寺,修习念佛三昧,刘程之于是前往依止。慧远...
  • 22597
王从之的故事
  • 王从之的故事

  • (1174—1243)金藁城人,字从之,号慵夫。章宗永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学士。金亡北归。论诗文主张辞达理顺,反对险怪雕琢。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 27009
王献之的故事
  • 王献之的故事

  • 1、傲然不屑,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子敬(王献之字)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2、举体无饶,范启给郗信写道:“子敬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
  • 25602
王韶之的故事
  • 王韶之的故事

  • (380—435)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休泰。王伟之子。家贫,好史籍,博涉多闻。因得父旧书,撰《晋安帝阳秋》,时人谓宜居史职,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书论晋安帝义熙九年。受刘裕(宋武帝)密令,毒死安帝。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事,凡诸诏令,皆出其手。入宋,仍掌史事。少帝时,迁侍中,出为...
  • 29357
裴让之的故事
  • 裴让之的故事

  • 北齐河东闻喜人,字士礼。裴佗长子,仕魏累迁主客郎中。历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齐受禅,除清河太守,诛二豪吏。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劾其眷恋魏朝,乃赐死。...
  • 7971
郑之珍的故事
  • 郑之珍的故事

  •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游心于方外。?6条名句...
  • 27816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有哪些故事
  •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有哪些故事

  • 1、傲然不屑,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子敬(王献之字)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2、举体无饶,范启给郗信写道:“子敬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
  • 8095
沈庆之的故事
  • 沈庆之的故事

  • (386—465)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弘先。不识字,少以勇闻,有谋略,善用兵。文帝、孝武帝年间,参与镇压江沔蛮族起事,平定宋皇室内部叛乱。历任建威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等职,封始兴郡公。在娄湖广置室宇田产,奴僮千计。前废帝永光元年,请开钱禁,许民私铸。致钱质更劣...
  • 31493
唐顺之的故事
  • 唐顺之的故事

  •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
  • 14391
裴松之的故事
  • 裴松之的故事

  •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初仕东晋。刘宋代晋后,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冗从仆射、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爵...
  • 26375
王歆之的故事
  • 王歆之的故事

  • 南朝宋河东人,字叔道。受知于宋文帝。元嘉三年受遣巡行四方,观察吏政,访求民隐。举循吏李元德、魏恭子等。历官左民尚书、光禄大夫。卒于官。...
  • 18938
裴讷之的故事
  • 裴讷之的故事

  • 北齐河东闻喜人,字士言。裴谋之弟。弱冠为平原公开府墨曹,掌书记。齐文宣帝即位,转太子舍人。奏中书舍人事。坐事免官。...
  • 29753
谭用之的故事
  • 谭用之的故事

  •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22192
故遂与之行的故怎样解释 故遂与之行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遂与之行的故怎样解释 故遂与之行的故是什么意思

  • 1、是所以的意思,这句话出自刘向的《虎求百兽》,原句是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意思是老虎信以为真,所以就和狐狸同行。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
  • 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