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五辛盘是怎么一回事

五辛盘是怎么一回事

五辛盘是怎么一回事

五辛盘是一种风俗习惯。五辛盘一般指馈春盘,指在立春日,将蔬菜、饼饵、果品、糖果等汇集在一个大陶盘里,亲友间相互馈赠、共同享用。馈春盘有迎春纳福之意,象征万象更新、吉祥如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五辛盘是指五种香辛料的混合调料,包括八角、桂皮、丁香、草果和香叶。这些调料通常在烹饪中使用,以增添食物的香气和味道。

八角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香味和微甜味道的香辛料,形状像星星。它常用于炖菜和红烧肉等菜肴中,能够赋予食物深厚的香气。

桂皮是一种取自肉桂树的内皮,具有辛辣和芳香的味道。它常被用于煮汤、炖肉和烘焙食品中,给予食物独特的香甜味道。

丁香是一种具有辛辣和略带甜味的小而坚硬的花蕾。它常被用于烤肉、红烧菜肴和糕点等食物中,赋予食物一种温暖的香气和口感。

草果是一种植物果实,具有辛辣和苦涩的味道。它常用于制作调味料、炖汤和烹饪肉类菜肴,能够给食物带来浓郁的香味和复杂的味道。

香叶是一种香味浓郁的叶子,常用于炖菜和煮汤中,能够增添食物的香气和味道。

五辛盘中的这些调料通常会一起使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菜肴和个人口味进行搭配和调整。它们的组合可以为菜肴带来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风味。

立春要吃“五辛盘”,“五辛盘”是什么菜?

五辛盘是立春时摆放的一种凉菜,取自“辛”与“新”的谐音,有迎新春的意思,五辛盘是在盘中摆放五种有辛辣味的蔬菜,这五种蔬菜分别为葱、蒜、韭菜、油菜、香菜。我国古时,从魏晋时期开始,就有在元日食五辛盘的风俗,之后,古人在立春的这天,会将蔬菜、水果、糕点之类食物放入盘中,赠给亲朋好友。在晋代的《风土记》中记载,"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这段记载中的五辛指的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

五辛盘也称为辛盘、春盘,在唐宋时期,立春之日吃春盘、春饼非常流行,就连皇帝也常将春酒春饼赐给朝中百官。

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写道,"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

在唐宋时期,春盘非常讲究,后来到了明清时期,皇帝也常常以春饼和春盘赏给朝臣百官。这种宫廷风俗后来流入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每到此日,人们便互赠春盘表示祝福。

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中记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

一直到现在,老北京人仍然会念叨着"打春吃春饼"的习俗。

古人在立春这天吃辛盘,其实不光是迎新春的意思,其实还包含着一定的养生之道。我们都知道,在立春之后,万物开始复苏,因为辛味的食物可以帮助运行气血,祛除邪气,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所以古人才会想到食用五辛盘。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一直是古人饮食保健和药物治病的理论依据,其中,辛味有发散、行气血的功能,如麻黄、木香、红花之类。

所以,立春食用五辛盘除了寓意吉祥之外,还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

五辛盘的民俗由来

立春吃“五辛盘”(亦称“春盘”),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饼饵盛于盘中馈赠亲友的习俗。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蒜、葱、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吃“五辛”。迎新春,用的是“辛”与“新”的谐音,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其中的医学道理。

唐宋以下,演变为立春日之“春盘”。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原注引晋周处《风士记》:“元日制五辛盘。”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医心镜》曰:食五辛以辟厉气。”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肴列辛盘,觞称椒酒。”

古代的五星盘谐音取什么之意的名字

古人过年时,会吃新年健身大餐——五辛盘。辛是辛苦的辛。

晋代《风土记》有记载:“元日造五辛盘”,“即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五辛盘的“辛”与新旧的“新”是谐音,所以有吃“五辛”,迎新春之意。古人还认为,选用辛味食物运行气血、发散邪气,对于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大有好处。

唐宋之后,人们又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萝卜、蒌蒿、嫩芹芽、嫩韭黄等时令蔬菜,汇为一盘,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在元旦至立春期间吃,并且形象地称为“咬春”。今天,北方的春饼、南方的春卷就是由此演化而来。

北京人春节吃春饼,这个习俗是怎么由来的?

北京人春节吃春饼,这个习俗是怎么由来的?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在现代人看来,立春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要吃春饼,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大暑、大寒……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然而在中国古代,立春可是农耕社会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从周代开始,立春这一天,上至天子,下至,都会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

如图

按照各地的民俗今日立春,要吃春饼、嚼生萝卜叫"咬春"交相庆贺叫"拜春"乡民们以麦米豆抛打春牛叫"打春";南方农村还有摸牛脚之俗:"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

如图

春饼,立春的仪式感

中国人对于某个节日最大的尊重,就是给它安排个独特的吃食。而中国人对春天的喜爱,也是从吃开始的。

春饼,就是中国人最家常、最直观迎接春天的方式。

春饼起源于古代的春盘,而食用春盘的习俗源于晋代,最初名为“五辛盘”。五辛盘中盛有五种香辛蔬菜,如大蒜、小蒜、韭菜、芫荽、芸薹等。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如图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椒柏酒·五辛盘·口数粥是什么?

饮食有一个不言自明的首要目的,就是强健体魄,我们的先贤墨子、老子、孔子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墨子·辞过》说:“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节用》也有类似的说法:“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增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贵异物。”老子提倡平淡饮食,在《老子·六十四章》中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说法。又见《符子》所述老子“节寝处,适饮食”的议论,主张以饮食养性健身。孔子虽然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由此还被认为是一个过于追求滋味的人,但他也曾夸奖过颜回不讲究饮食起居,在《论语·述而》中还有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论说。孔子还有一些关于不食变质变味食物的话,显然是从健康角度考虑的。

中国的岁时饮食也并不排除健身这个功能,古代也以健康作为岁时饮食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外部因素而论,人体常会因季节变换导致身体失和而生病,所以在不同节令人们要设计不同的食饮,以护卫自己的健康。这里就以几款特别的古代节令食品,看看古人在设计这些食品时追求健康的用意。

《荆楚岁时记》说大年初一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这些食饮,多以健身为目的。如椒柏酒,就有祛病的功用,魏人成公绥有《椒花铭》说:“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为珍,蠲除百疾。”味道不错,疗病亦佳。白居易《元日对酒》诗中的“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其中的蓝尾酒,正是椒柏酒。大年初一还食用五辛盘,《正一旨要》说:“五辛者,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均辛香之物。”是书引孙思邈《食忌》说,正月食五冰糖葫芦辛以避疠气。又见孙真人《养生诀》也有类似说法:元日取五辛食用,令人开五脏、去伏热。人们还在寒冷的节令,就想着夏日的平安了,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一带,人们在冬春爱吃一种翠皮紫心萝卜,名为“心里美”。《燕都杂咏注》说,立春食紫萝卜,名为“咬春”。《燕京岁时记》也说:立春日“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清甜寒齿,清心却困,名之为心里美是太好理解了。北方人与这心里美同季的特色食物还有一款冰糖葫芦。《燕京岁时记》写道:“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故脆甜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冬日离不了炭火取暖,体内难免火盛,取冰糖葫芦败火,甜酸可口,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冰糖葫芦至今在京城仍然很受欢迎,而且不限冬日享用。

除了冰糖葫芦,北方人还以冬至食赤豆粥败火。《岁时杂记》说:“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这就是现在的红豆粥。粥作为节日食品,用得比较多,值得提及的还有祭灶日的口数粥。《乾淳岁时记》:十二月“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作糖豆粥,谓之‘口数’。”《武林旧事》也说:“二十四日作糖豆粥,谓之‘口数’。”范成大为此还作有《口数粥词》。这粥人人都要吃,猫犬都不例外,因此名为口数粥。口数粥也是赤小豆粥,同冬至粥一样,主要目的是为了防瘟病。赤小豆,古代又称小菽、赤菽或米小豆,现代一般称为红小豆。红小豆多用作豆汤、豆粥、豆馅,为北方人所喜爱。中医认为,红豆性平昧甘,有健脾利水、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对脾虚不适、泄痢便血等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冬要防瘟,夏要防暑,夏令也有不少用于健康的节物。《元池说林》:“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故是日妇女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一曰是日啖,令不疰夏。”古代以入夏寝食不安为“疰夏”,又写作“蛀夏”。立夏日还以饮七家茶的方式防疰夏,见于《熙朝乐事》和《清嘉录》的记述,对此我们在上文已提及。立夏的节物还有上海嘉定人的麦饭、浙江桐乡人的粉饼、太湖一带的麦豆羹,都与防疰夏有关。幽此可以看出南方人较为注重立夏这个节日,这一天要吃一些防暑食物,以保炎夏平安。

以健康体魄为目的的饮食宜忌,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内容。中国古代的饮食宜忌,更多地具有时令特点,可以称为“节令食宜”和“节令食忌”。同是一种食物,某个时令不宜食用,或某个时令最宜食用,这是中国节令饮食的中心内容,其主要作用仍然还是疗疾、祛邪、保健。如《岁时杂记》说,“自寒食时,晒枣糕及藏稀饧,至端午日食之,云治口疮。并以稀饧食粽子。”

古籍中的节令饮食宜忌,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不一定全都符合科学道理,用心却是极可贵的,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古今都是一样的。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古代有以淡泊饮食养生的传统,而节日饮食的种种搭配,都是这传统的集中体现。传统的节令饮食,多数都清淡素雅,制作较为简单,而风味却很独到。煮元宵、饺子、馄饨、面条、烙春饼、烤月饼、蒸糕、包粽子、在制作上包括了蒸、煮、烙、烤等一些基本的烹调方法,在品类上有干食、湿食、流食,有热食,有点心。非常全面。

养生为饮食第一要义,节令饮食亦是如此。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草书贴(局部)

春卷在历史上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如何包春卷

怎么做春卷?

古人过元旦,通常搭配什么菜

古人过元旦吃的菜包括椒柏酒、五辛盘、年糕。

椒柏酒:它指的是椒酒和柏酒。农历正月初一每家每户都会喝点小酒,其实在古代用来祭祖或敬酒一家之长的酒就是它,它还有表达祝寿拜贺之意。元旦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用一个杯子放上葱,其实古代餐桌开胃凉菜是要上五辛盘的,所谓的五辛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

古人过元旦习俗: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春卷怎么做

怎么做春卷?

买的春卷油炸还是油煎 超市里买的春卷怎么吃

大多数情况下,春卷的烹饪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油炸,也可以用油煎,都是可以的,主要看个人的口味喜好。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春卷是煎还是炸

春卷可以煎也可以炸,看自己的口味来选择。

春卷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因卷入的馅料不同,营养成分也有所不同,由于春卷是煎炸食品,其所含油脂量及热量偏高,不宜多食。

春卷可以搭配炒的豆芽和粉条,芸豆丝炒肉,榨菜丝炒肉,京酱肉丝等,吃起来又味道,又感觉。土豆丝、芹菜丝、萝卜丝、豆芽把这些就象调凉菜似的调好,多放一些熟油。

超市里买的春卷怎么吃

炸春卷

用料:

主料:春卷250g

辅料:花生油适量

步骤:

1.准备春卷

2.去掉包装

3.锅里放适量的油,一定小火,待油温有五分热时放春卷

4.翻面

5.炸制两面金时捞出

蒸春卷

食材:春卷

1、将春卷包装拆开

2、再逐个码好在蒸笼里蒸5---8分钟

3、待稍冷却出笼装盘

4、可配上辣椒油或生抽耗油酱味道更美。

春卷的由来和起源

春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中国的成长。北方人也称春卷为“春饼”。据传说在东晋时代的时候就有春卷。只是那时候叫“春盘”。当时人们一到春分,就把面粉弄成薄饼摊在盘中,加上一些野菜就食用了,所以叫“春盘”。虽然盘,但是不止在春分这天吃。等到了唐宋朝的时候,这个风气就更加盛行了。在唐代的时候,春盘又叫五辛盘。明代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到了清代,富家或者士庶之家,也都吃春饼。这是有史实记录的,就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也有吉祥如意,消灾去难的意思。

标签: 五辛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y7pm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