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曼生十八式紫砂壶图谱和壶名

曼生十八式紫砂壶图谱和壶名

曼生十八式紫砂壶图谱和壶名

曼生十八式是由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

其中包括合欢壶、周盘壶、横云壶、南瓜提梁、石铫提梁、石瓢提梁、石瓢壶、井栏壶、乳瓯壶、石扁壶、匏瓜壶、笠荫壶、葫芦壶、合斗壶、却月壶、半瓦壶、半瓢壶、半瓜壶。

这些壶款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命名来源,例如“石瓢”是以元代的石瓢为原型制成的,而“井栏”则是因为陈曼生看到井边打水的丫环弯曲的身姿而得到灵感。

曼生十八式是由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

其中包括合欢壶、周盘壶、横云壶、南瓜提梁、石铫提梁、石瓢提梁、石瓢壶、井栏壶、乳瓯壶、石扁壶、匏瓜壶、笠荫壶、葫芦壶、合斗壶、却月壶、半瓦壶、半瓢壶、半瓜壶。

这些壶款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命名来源,例如“石瓢”是以元代的石瓢为原型制成的,而“井栏”则是因为陈曼生看到井边打水的丫环弯曲的身姿而得到灵感。

曼生十八式紫砂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每一款壶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名称,下面是十八式的图谱和壶名:

1. 恨铁不成钢壶

2. 朝阳沉思壶

3. 鲁班升天壶

4. 玉碟含真壶

5. 望江云梦壶

6. 西施带秋壶

7. 鲤鱼跳龙门壶

8. 龙凤呈祥壶

9. 福禄寿三星壶

10. 明月当空壶

11. 鹏程万里壶

12. 挂壶听雨壶

13. 礼尚往来壶

14. 云蒸霞蔚壶

15. 玉树琼枝壶

16. 飞龙在天壶

17. 长生不老壶

18. 山高水长壶

这些壶名多以寓意和文化为主题,让人们在品茶之余,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紫砂壶经典壶型中的曼生十八式,你知道是哪18式吗?

前几日有壶友问我曼生十八式都有哪些壶,经过两天的收集整理后,这里给大家做个分享,文中讲解了曼生十八式的来源故事和每款作品的命名及释义,希望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大家对曼生十八式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何为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是由清代的书画家、篆刻家,当时被称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字曼生设计,再经紫砂匠人杨彭年和杨凤年兄妹手作的十八种壶型。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故命名为“曼生十八式”或简称“曼生壶”。

曼生十八式的由来

据相关资料记载,嘉庆年间,陈曼生曾在宜兴周边的溧阳做,后来结缘紫砂壶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壶友经常到宜兴拜访制壶人,后经人推荐结识了杨彭年和杨凤年兄妹。“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邵二泉等制壶”,无论是设计还是制壶,陈曼生和杨彭年兄妹都非常注重紫砂壶的形意结合,皆有独到之处,渐渐被大众认可,因此紫砂壶史上便有了“曼生十八式”的命名。

曼声十八式的特点

曼生十八式的特征明显,诗文、金石或砖瓦文字皆是有意刻在紫砂壶的腹或肩部,十分明显,而且通常也会在壶身明显的位置加注“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落款。陈曼生把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作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因其独特的壶艺风格,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曼生壶的壶型和铭文

曼生十八式之所以能传颂至今且经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壶者对于创作的热情和执着。今天,虽然紫砂壶市场环境差,但也有一些制壶艺人始终坚守底线,不会因为图谋名利而偷工取巧,又或迷失本心与壶商沆瀣一气。

超全紫砂壶壶型攻略__新手必看

超全紫砂壶壶型攻略‼️新手必看。

器皿的由来:一把紫砂壶,用得久了,浸润了主人对茶的喜好与执念。原本的泥胎,也沾染上了茶的灵气,茗韵入骨。

竹段壶:竹段壶是茶壶的一种外形酷似竹子而得名。制品,成功的利用色泥和塑形,营造出竹子的精神气质。

松竹梅壶:松竹梅壶,以松竹梅命题而造的紫砂壶,称松竹梅,又称“岁寒三友”。是作者对于人间真性的歌颂与祝愿。

东坡提梁壶:以其圆纯端重的造型,简巧虚空的提梁设计,恰到好处的布局安排,以致它引取大文豪「苏东坡」之名为壶.历来为壶界所珍。

唐羽壶:唐羽壶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唐羽的造型与它的造型非常贴近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

佛手壶:佛手壶,又称《双色佛手》,最早由清末范占、范锦甫制作。创意来源于一种叫五指橘的水果。

汤婆壶: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看似纯实用的茶器却蕴生出美学上的高点。反而使观赏者生出油然的摹古之情。

水平壶:水平壶的发明者是明末清初的壶艺大师惠孟臣,他制作的朱泥小品水平壶简练朴素,做工精细。

秦权壶:秦权壶是清代制作的紫砂壶,制造人是林园。此壶泥色深红,秤砣式形制短流,环耳形把手,嵌盖微鼓。

德钟壶:德钟壶是清代紫砂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

石瓢壶:石瓢壶,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

茄段壶:茄段紫砂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茄子,古名“落苏”,江浙人称“陆蔬”,广东人称“矮瓜”、“紫瓜”。

半月壶:半月壶是清代的陈曼生所创作的,也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欲求十全十美反而不及。

葫芦壶:葫芦壶是紫砂壶中常见的一种经典壶型,之所以常见和经典,这是由于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

匏尊壶:匏尊壶,以瓜果植物葫芦为壶的紫砂壶型,为曼生十八式之一。以葫芦为壶的匏瓜壶,造型圆润,线条柔和,外形朴素。

扁腹壶: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扁腹壶身,扁而不塌,沉稳宁静。

汉铎壶:汉铎壶是清代制作的工艺品,尺寸是高9.2厘米。此壶身如钟,平嵌盖,柱钮上部置圈线,流直口平,耳把似方,形筒古朴。

合欢壶:泥质呈朱红色。壶肩部刻行书:“八饼头网,为鸶为凤,得雌者昌。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

容天壶:壶型由来: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报春壶: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壶嘴像劲松一样向上傲立,代表着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汉瓦壶:汉瓦壶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孟臣壶:孟臣壶,以惠孟臣名字命名的砂泥壶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

思亭壶:思亭壶是由陆思亭制造的紫砂壶,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

美人肩壶:美人肩是一种紫砂壶,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

柱础壶:柱础壶材质为紫泥调砂,呈赭褐色,壶体似圆石鼓凳,上小下大,腰间微敛,短流,嵌盖,环形把,造型稳健。

大彬提梁:由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所创制的,这把经典的提梁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似在静静地讲述着紫砂的历史变迁。

龙蛋壶:龙蛋壶明季古式,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

文且壶: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

潘壶: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于梳妆台装发油之用。

华颖壶:华颖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掇球"演变所创作品。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

笑樱壷:“笑樱壶”是明代时期泡茶的一种器具,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

何谓曼声十八式?其来历是什麽?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是清代著名的篆刻家、画家和紫砂壶设计家。陈鸿寿以其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设计完成了众多壶式,由彭年兄妹成型,再加上陈鸿寿自己的题铭。陈鸿寿号曼生,所以人们把陈鸿寿参与设计的壶叫“曼生壶”。“曼生壶”最主要的特点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样式,务求简洁明快。其次是壶身大量留白,上面刻铭文诗句。一般来说,“曼生壶”在样式上都有不同的题识, 称“曼生十八式”:   一、 石挑式,上题“挑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 汲直式,上题“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 却月式,上题“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四、 横云式,上题“此云之腴,餐之不 瞿,列仙之儒。”   五、 百衲式,上题“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 合欢式,上题“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 春胜式,上题“宜春日,强饮吉。”   八、 古春式,上题“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 。”   九、 饮虹式,上题“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 瓜形式,上题“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 葫芦式,上题“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 天鸡式, 上题“天鸡鸣,宝露盈。”   十三、 合斗式,上题“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十四、 圆珠式,上题“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 乳鼎式,上题“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 镜瓦式,上题“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十七、 棋奁式,上题“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十八、 方壶式,上题“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据考查,曼生壶不止十八式,至少有四十种样式。一般曼生壶底有“阿曼陀室”印章,壶把下有“彭年”小印章。

你自己上网找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29151235.htm?sp=1136

曼生十八式的中华壶王·曼生十八式

曼生壶是文人与紫砂艺术、文人与艺人珠联璧合成功创作的一代典范,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壶,曼生壶简洁明快造型、深刻隽永的题铭乃至书法篆刻、在壶体上的布局章法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使紫砂壶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令后人叹为观止,从此便以纯粹文人化的身份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被紫砂界奉为珍品。

《中华壶王·曼生十八式》是由郭莉萍、徐永君、张暗军、周海英、许学芳五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从“泥、型、工、款、功”五方面严格遵循曼生壶的特征,精工制作而成的当代紫砂艺术精品。

2014年6月12日,《中华壶王·曼生十八式》与杭州唐云艺术馆馆藏8把曼生壶进行联展并被收藏 。

紫砂壶108种壶型名称

紫砂壶108种壶型名称:莲子壶、掇球壶、仿古壶、水平壶、宫灯壶、金杯壶、一粒珠、寿星壶、壶、虚扁壶、周盘壶、集玉壶、均玉壶、扁石壶、线圆壶、碗灯壶、合欢壶、汉扁壶、柱础壶、石瓢壶、横云壶、台笠壶、君德壶等等。如下:

1、莲子壶(掇只壶)。

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为“罐”状、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盖面略鼓、整体形似一颗莲子。

2、掇球壶。

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

3、仿古壶(仿鼓壶、扁圆壶、扁腹壶)。

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

4、水平壶。

水平壶是紫砂壶名称,容量在一百六十毫升左右的可泡工夫茶的小壶均称“水平壶”。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叫“水平壶”。

5、集玉壶。

壶身呈圆柱形 ,身筒饱满,轮廓清晰,重心沉稳,给人以庄重之感。壶身中间以凹凸线分界束腰,状如两块大玉璧叠合而成,嵌盖形似圆璧,拱形桥钮如同一条小龙,腾空而起,壶钮饰以圆环,极具动感 。

紫砂壶分类

一、树瘿壶

树瘿壶是由我国明朝非常有名的紫砂创始人龚供春创作,是供春壶中最有名的一种。它不同其它紫砂壶一般表面光滑平整,壶身仿照树瘿纹路,壶盖犹如一片荷叶,造型非常精巧。如今市面上的供春壶本身就价值不菲,其中树瘿壶更是稀有,流传极少,更是胜于金玉。

二、东坡提梁壶

东坡提梁壶体型较大,表面圆润,壶把形似房梁,这种紫砂壶顾名思义就知道是和苏东坡有关的,据说是因为当时苏东坡喝茶时,嫌弃茶壶太小,看到旁边小书童手里的灯笼,就想着把茶壶改成灯笼的模样。但是容量变大后,体积大一号的紫砂壶不再适合以前小壶型的把手,于是他干脆也加粗了壶把的形状,像房梁一样接在壶的两头,将它取名“提梁壶”。

三、合欢壶

合欢壶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紫砂壶,适合拿在手里把玩,壶身是用两器皿对合而成的,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合欢壶是曼生之所爱,也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现在很多喜欢喝茶交友的人们茶桌上都放有一个合欢壶,是如今非常常用的紫砂壶壶型之一。

你能说出几种紫砂壶的起源

1.供春壶

世间第一把紫砂壶的作者是供春。他生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 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仿老僧制壶,制成树瘿壶,寺僧叹服,后以制紫砂壶为业,世称“供春壶”。

2.秦权壶

秦权王者之壶,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3.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4.水平壶

因为喝"功夫茶"时,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称之水平壶。

5.虚扁壶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逐步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6.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壶型制沉重扎实,有种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7.德钟壶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并以邵大亨的德钟壶最具代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8.龙蛋壶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其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9.潘壶

其源自一个叫潘仕成广东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潘氏嗜好饮茶,其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该型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10.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

11.周盘壶

其创制功在曼生先生。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

12.汉铎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为大铃铛、甬钟的意思。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

13.四方壶

在方壶领域里有句话:“方非一式,方中寓圆”,方壶的美不止在点线面,一度空间指的是两点相连成的一直线,二度空间是平面所呈现种种面相,三度空间是立体的概念,四度空间是加上本来就连转不息的时间。

14.合欢壶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

15.匏尊壶

紫砂“匏尊”壶的形象,创意来自这种有苦意的匏瓜,壶型和谐,孤寂沉静,且又有成熟后的厚实圆润。

16.葫芦壶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17.匏瓜壶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18.西施壶

徐友泉先生首创,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

19.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壶同时像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食之清甜甘酸,金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含蓄而绵长。

20.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所谓“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21.石瓢壶

最早称为“石铫”,顾景舟时期后称之“石瓢”。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

22.仿古壶

“仿古壶”圆润精巧,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造型雅致,线条流畅,比例恰当,清雅无双,宁静淡泊。

23.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类似古代井旁边之护栏。井栏壶寓意,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诫世人: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24.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型是壶钮,壶盖,身壶。该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25.掇只壶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最早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其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紫砂壶排行榜

紫砂壶历史悠久,壶型繁多,其中有十把壶被称为“中国紫砂十大历史名壶”,这十把壶分别是:供春壶、仿古壶、石瓢壶、掇球壶、鱼化龙壶、井栏壶、风卷葵壶、梅报春壶、提壁壶、一捆竹壶。

1、供春壶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的制壶名艺人“供春”所创。“供春”是中国紫砂文化的开创者,还被称为“紫砂壶陶始祖”,而他做的“供春壶”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壶。细看供春壶,不难看出,这把壶是仿照大银杏树的树瘿所做,造型别致,紫砂色。现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2、仿古壶

经典紫砂壶型之一,是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邵大亨所传,仿古本意仿鼓,细看壶身便知,上收下敛,中间鼓腹,如一扁鼓。不知什么时候,“仿鼓”成为了“仿古”,可能是后人仿制“仿古壶”,成为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3、石瓢壶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壶之经典,是其他器型无法媲美的。石瓢样式很多,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高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为陈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陈曼生善于制壶,还是当代书画家、篆刻家,以至于他做的壶欣赏和收藏极高,在紫砂艺术界造诣极高。

4、掇球壶

原型为“莲子壶”,创始人是名家邵大亨,经后人揣摩,又制出友廷掇球、寿珍掇球。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内,陈列着这三种样式的掇球壶,它们代表的是三位名匠大师,也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种风格。

5、鱼化龙壶

此壶将鱼、龙、云的元素与壶身融合,也叫“龙壶”“鱼龙戏浪壶”,是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所创。直至清代道光、咸丰时期,名家邵大亨精心设计,才得到如今的“鱼化龙壶”,成为了后人争相模仿的壶型,特别是近代紫砂名家范大生,现当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都制作出精美的“鱼化龙壶”,使这一经典壶型得以延续和发展。

6、井栏壶

井栏壶是陈曼生首创壶型,属曼生壶系列之一。井栏原型来自民间的井栏,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从下而上垒成,用来保护井壁使其不塌陷,而凸出地表的则是井栏。一日,曼生的丫环在井边弯腰取水,曼生以此景激发灵感,作“井栏壶”,寓意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7、风卷葵壶

此壶是清代杨凤年制造,杨凤年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杨彭年的胞妹,擅长花货。风卷葵壶属经典花货,是花器中的圣物,以风卷葵花入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8、梅报春壶

此壶的作者是“花货巨匠”朱可心,他善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而这把“梅报春壶”是朱可心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以梅花报春为题,运用雕镂、捏塑的装饰手法,以泥绘画,生动展现了梅花及树枝之态;而梅花有着迎春报喜、平安吉祥的寓意,是很多玩壶人都喜欢的壶型,百看不厌,越看越爱。

9、提壁壶

“壶艺泰斗”顾景舟所传之壶,此壶因盖面恰似一玉璧而得名。只见壶体呈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微曲线造型,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顾老此生作品并不多,此作是顾氏毕生的经典之作,前后花了数十年,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泥料选用70年代上乘紫砂原料特拼而成,说是国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10、龙头一捆竹壶

是邵大亨创制,器身造型以六十四根细竹围成,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四周有四个腹部伸出的八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壶盖内钤“大享”阳文楷书瓜子形印。

中国紫砂十大历史名壶的中国紫砂壶十大经典器

供春壶

·供春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壶盖止口外缘刻有四十五字隶书铭文:“做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壶者石民,提记者稚君。”供春,明正德至嘉庆年间茗壶创始人,他为紫砂文化开创了新局面。供春壶现藏于中国博物馆。

大仿古壶

大仿古壶凝炼历代紫砂壶精华而成,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线口盖吻合严密,钮扁圆有劲,嘴、把匀称,姿态优美,极宜品茗,为民间人士所宝爱,流传甚广。近代・程寿珍制,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各大博物馆皆有收藏,是他一生精典之作。

石瓢壶

石瓢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此款初见于杨彭年年制,曾分别于陈曼生,瞿应绍合作,诗书画印于一壶,格调高雅,时称三绝壶。一提梁款为沪上八壶精舍唐云所藏,一款存上海博物馆。

掇球壶

掇球壶从整体造型来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细细分解无不取之于球!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更显挺拔俊秀,壶肩至壶口必须有一个直挺的过度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要有线条承载。掇球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让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

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造型构思巧妙,鱼、龙、云的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通身作海水波浪状,线条流利,简洁明快。鱼龙吐珠、神韵生动。壶盖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配以龙尾执柄奇趣极生。 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有专家认为“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陈仲美就是“鱼化龙壶”的创造者。直到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紫砂壶壶型。

高井栏壶

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风卷葵壶

风卷葵壶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图案规则,做工精致,仿古式而合度,器形的工艺甜味浓厚,把梢下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此壶由杨凤年设计,是杨彭年的胞妹,此风卷葵壶的神韵,也可得观其造壶艺术的一斑。

梅报春壶

“梅报春壶”原为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藏品,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 本壶的设计者朱可心为民初紫砂名师,朱氏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皆法度谐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

提壁壶

此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也是顾景舟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

八卦龙头一捆竹

此壶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为邵大亨名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家里有一个曼生壶,有陈曼生老师的铭词“一勺水,八斗才”,把手底部有“彭年”字样。请老师帮忙看一下。

前辈好,我来说两句。您这把是托款壶,与曼生、彭年无关。从壶的图图看(后三张图与此壶无关)泥料、款式确有古意神韵,壶身铭刻曼生句子,增添不少分量。但我认为,一则这不是曼生壶。鸿寿小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凡是他的壶壶底款落名定是阿曼陀室,您的这壶没有这样的惯例,即便算万千漏一,也轮不到少峰盖印。此外陈鸿寿是个才子,当时西泠八家之一,其篆刻功底了得。您这壶壶上铭刻的几个字功力不够,落款名刻的也另类,不像出自曼生手笔。二是这不是彭年做的。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多年,强强联手。杨的作品线条明快,做工规整,力道十足,尤其方圆变化古朴稳健。前辈这把壶流身把空间比例偏失,颈肩过渡不清,身筒臃散缺乏张力,不像出自二泉之手,至于彭年小钤更显失范。那么,既然否定了是曼生、彭年的作品,干脆顺带说说这壶的出处吧!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有个姓蔡的小子是富二代文化人,小名叫少峰(大名蔡锡恭)。他是个壶痴,专门花了银两让彭年做了把托款壶,壶上的名堂更您这把一样,即底款落少峰,壶把钤彭年,壶身刻了一句“一勺水八斗才曼生”字样。只是那小子托款的是扁石壶式。您这把壶应该是走蔡锡恭的路子,拿清道光年份说事的。就事论事不对勿怪,对不起了!晚辈云衣山人,如若想骂敬请联系。追问你好前辈,我不懂壶,只是家里恰巧有把,之前爷爷年轻时当会计时候用的茶壶,后来家里一直拿来喝茶。再后来感觉铭的字有点意思就查了一下,感觉是把好壶就发上来让懂壶的老师帮忙看一看。

那按照您的意思,这把壶既不是曼生的,也不是蔡锡恭的吗?

再就是您说的跟我这壶有相同铭文的那款,您那儿有图片吗?可否看一看呢,谢谢

追答对不起了,无意遇见了您的提问,没多想随便说了几句,不对不妥不准之处还望谅解。从泥料看像是老东西,只是不好单从泥料判断,可能的话上几张腹内、墙唇、水孔等图图估计会更贴切些。

对了,您提出的那把壶壶,我记得很清楚是扁石壶式,也是刻字落款跟您作品一样。当时引申我对谢灵运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感慨过,所以留下记忆。我尽快去泥料处查找,到时拍给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w79n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