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茶道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

茶道最早出现在中国。

唐代的《茶经》便将茶的饮用方法和精神内涵进行了阐述,随后在宋代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了具有礼仪性质的茶道文化。

到了日本,茶道经过了全新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道一词是谁提出的

  “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茶道一词是谁提出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一词的来源,一起来看看

  茶道一词的来源

  唐代,陆羽把自己所撰的茶书称为“经”,唐人把喝茶品茗活动称为“茶道”。恰如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说:“因鸿渐(陆羽字)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宋徽宗赵佶研究、叙述宋代茶事之作共二十篇,号曰《茶论》。那时,重斗茶、嗜茗战,所谓“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胜茗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8 g1 f& U" `/ m# t. X. p

  自明代以后,喝茶品茗,返朴归真,讲究茶的自然、率真和实用。“较之唐宋大相径庭。彼以繁难胜,此以简易胜”。一扫宋代那种“斗巧炫华,穷其制而求耀于世,茶性之真,无不为之穿凿”的风气,给中国的“茶道”赋予了新的意境:“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张源《茶录》)。茶脉网,茶,普洱茶,茶叶,茶具,紫砂,机械,铁观音,乌龙茶,文化,茶器,五行3 N X0 _( B1 _3 U$ `

  历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步提高。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茶文化也更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渐入小康的中国人喝茶品茗中,加大了以“审美”为主线的茶的情态文化的含量,提升了茶文化的品位。有更多爱茶的文学艺术家以茶事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茶文化作品,大大拓展了茶文化的空间:就文学来说,除了诗词、散文、戏曲外,还有了长篇小说、长篇传记和影视作品;就艺术来说,除了国画、书法、篆刻外,新增了油画、雕塑、摄影和环境设计创作等等;茶具创作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尝试着用各种陶瓷材料以及陶瓷以外的多种材质创作设计出一批批有着崭新艺术语言的作品;作为茶文化重要载体的都市茶艺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综合多种艺术手段,追新求变,张扬个性,创立了新的形象。

  茶道的创立则是唐代饮茶文化的最高层面,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是唐代茶文化的突出表现。陆羽创造了以“精行俭德”为中心的茶道思想,只不过没有使用“茶道”这个词而已。诗僧皎然首次提出了茶道概念,把品茶过程归纳为3个层次。卢仝又在《走笔谢孟涑议寄新茶》中生动描绘了饮茶的7个层次。刘贞亮将茶叶功效概括为10项,《茶十项》一文说:“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刘贞亮的茶十德比较具体,包含了茶叶对生理及精神方面的功效,其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条纯粹是谈茶的精神作用。至此唐代茶道已经形成。

  茶道发展过程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词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 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不过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茶道最早出现于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茶道这个词语。

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

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据古文献记载,“茶道”一语最早出现在唐代释皎然的《饮茶歌诮石使君》诗中: “………,………。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天宝年间的进士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录》:"楚人陆鸿渐(陆羽)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茶道起源于中国。在唐或唐以前,茶饮被中国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皎然写于785年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有“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一句。

茶道”一词最早出自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茶道是茶文化的灵魂,茶文化在中国绵延数千里。然而纵观中国和日本的各派论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只是在具体起源于中国的哪里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争议。

总的来说,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齐书·苏均传》中,但当时并未对它进行详尽的阐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无数的人。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并著有《茶之书》的是千利休。 我的答案:× (冈仓天心)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茶道”一词究竟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茶道”首见于陆羽的至交、诗人、茶人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煎茶道形成于八世纪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朝,广泛流行于九世纪的中晚唐,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茶道一词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茶道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有没有人知道“茶道”这一词是怎么来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秋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有《封氏闻见记》云“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

  在唐以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陆羽《茶经》面世以后,如封演《闻见记》所记,鸿渐为《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侣通过种茶、制茶而精于茶术,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把茶的知识艺术化、理论化。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诸家精神,主张以茶修德。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开篇***,贯穿了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内容,强调饮茶自修内省。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后茶道被传承、传播到国外,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茶道的基本要素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必不可少。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薰陶德化。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三***茶艺

  茶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可以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因此说,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因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於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环境亦好,礼法亦好,茶艺亦好,都是为著一个目的--修行而设,服务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中国“茶道”一词是何时出现的

茶道起源于中国。在唐或唐以前,茶饮被中国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皎然写于785年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有“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一句,唐代《封氏闻见记》(作者封演,成书于785—805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由此可见,“茶道”一词在中国唐代就已见诸诗文之中。

茶道”一词究竟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中期,茶道一词应该最早形成于唐初或者唐代中期。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透明的肚子,但凡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他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茶”。

关于茶的最初的记载见于晋代常璩着的《华阳国志》,其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的记载的,最早并且最可靠的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这篇文章写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中的“烹荼(编者注:“荼”是茶的早期称呼)尽具”、“武阳买荼”,说明“荼”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项,并且是用来待客的贵重之物,饮茶已开始在中产阶层中流行。

茶道的起源是哪个国家

茶道的起源是中国。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扩展资料:

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元朝以后在中国衰落,现如今,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

茶道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其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灵魂,同时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

茶道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茶道是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1、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2、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中国茶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3、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在唐以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陆羽《茶经》面世以后,如封演《闻见记》所记,鸿渐为《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侣通过种茶、制茶而精于茶术,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把茶的知识艺术化、理论化。

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诸家精神,主张以茶修德。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开篇),贯穿了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内容,强调饮茶自修内省。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后茶道被传承、传播到国外,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茶道入门泡茶顺序:

一、温壶:用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以免泡茶时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普及一下,茶则就是从茶叶罐里取茶叶用的工具和量器)。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沉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首次在诗中提出"茶道"一词的作者是谁

根据笔者手中资料,“茶道”一词最早是中唐时期江南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明确提出来的,诗中云: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光辉绚丽,但“茶道”一词,很长时间曾被人们遗忘,竟发展到日本学者曾向国人提出“中国有没有茶道?”荒谬而富讽刺的笑话。

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学术界说法不一。有引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四字的;有引《封氏见闻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请注意,时在晚唐)有“中国明初朱权自创的茶道”等等。百花齐放,可见大家都在深入地研究,形势喜人。陆羽,擅长种菜种茶,首创饼茶炙烤“三沸”煮饮法,对茶的功效论述甚详,对茶的品饮他侧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无疑他是我国茶道的奠基人。但遗憾的是他在《茶经》中没有明确提出“茶道”这个词,令人费解。

标签: 一词 茶道 最早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p7zq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