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安徽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茶文化创新大赛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旨在推广和发展安徽茶文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茶文化创新和推广。

大赛设置了多种奖项,包括最佳茶叶种植奖、最佳茶文化创意奖、最佳茶品包装设计奖、最佳茶文化传播奖等,鼓励参赛者在茶文化创新方面发挥创意和实践能力,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大赛还将组织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茶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茶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推广。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推进我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一个切磋教艺、展示才能的平台,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青年教师 青春风采”的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第届“玉泉杯”青年教师好课赛暨“听课周”活动。

  二、组织机构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二)学科评审组成员:

  文科组 组长:

  评委:

  三、活动步骤

  1、活动准备阶段

  时 间:4月28日——5月9日(第11-12周)

  活动内容:

  ①确定活动领导小组 ②确定评委会成员,制定赛课的评选方法;

  ③教研组内组织青年教师报名,确定开课课题和备课;

  ④落实和统计教研组青年教师开课课题、时间及地点; ⑤制订“听课周”活动要求。

  2、活动实施操作阶段

  时 间:5月12日——5月16日(第13周)

  活动内容:

  ①青年教师开课,参与相关评比活动;

  ②评委分组听课、评课,收集资料和信息,进行评价;

  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

  3、活动总结表彰阶段

  时 间:5月19日—5月23日(第14周)

  活动内容:

  ①召开评委会和活动领导小组会议,确定获奖名单;

  ②进行获奖教师的资料收集整理,充实校园网内容。

  ③召开活动总结表彰会。

  四、活动具体要求

  1、赛制:

  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以教研组推荐的方式,进行赛课活动。各教研组上报学校参加人数占组内青年教师人数的30%。由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共同负责组织和协调。

  2、开课教师:

  ①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积极参与。

  ②由教研组按照3:1的比例

  ③参赛人员赛前须提供一份简案;

  ④赛后根据评委组反馈意见,撰写一份教学案例(包括课后反思),否则不参加评奖。

  3、教研组:

  ①在教研组内认真动员,做好报名工作;

  ②组织备课组教师帮助参赛教师认真备课;

  ③课后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评议,教研组长代表评委组反馈意见; ④组织好本组教师认YCB圆弧齿轮泵

  4、全校教师:

  在“听课周”期间,每人须听课3节以上。提倡学科间相互听课,教务处安排人员负责统计,发放评课表,并在课后收回评课表。

  五、评比方法

  1、根据学校制定的新的课堂增压燃油泵教学评价表(试行)进行打分。评价表由学校统一印制。

  2、计算方法:评委的综合打分并进行排序。

  3、奖项及名额:

  每组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四名 三等奖六名。

  4、奖品:发放证书及实物奖励。

活动策划 篇2

   引言 :著名作家宗璞在《风庐茶事》中写道:“饮茶要谛应在那只限一杯的‘品’,从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种气氛。成为‘文化’,成为‘道’,都少不了一种捕捉不着的东西。而那捕捉不着,又是从实际中来的。”一杯香茗在手,观其色而知苍生万物,品其味而晓人世沉浮。茶,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风采,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植根于的是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阐释的是国人的心境,意喻的是与世无争,刚柔相济的高风亮节。茶,犹显“古君子之风范”,尽显道之美。此乃,茶――传统文化底蕴之所在,之所依。

   一、大赛目的

  治学如艺茶,品茶亦如品味多彩的人生。在这匆忙的校园、匆忙的季节里,我们准备了这场茶事,在茶香中,感悟治学之道法自然,内省求真,提升我们大学生的自身气质、内在修养。具体内容为:

  1、弘扬茶文化,使喜欢茶艺的人更加了解和接近茶艺;

  2、传播茶知识,使茶更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去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及茶之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3、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组合展示,提升大家的民族认识及自豪感。

  4、创建优良学风,使广大同学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课堂,继而形成自学,爱学的好风气。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意义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神农氏采得第一片茶叶以来,古今中外已形成了灿烂且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保持了文化的主体性,关键在于一种积淀,一种承载物,一种文化的素养,一种文明的传承,更是一种有容乃大的民族容纳与创新的精神。国家繁荣昌盛则文化兴,国家衰弱则文化衰,中华文明对外影响虽不够强烈,但传统文化却酝酿着新的魅力的展示与复兴。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起首的便是“民族的”。茶以及由此衍及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茶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构成了“民族的”的首要件。茶中蕴有的稳而不骄,美而不收的“古君子之风”,在品茶人一逐一言,沏茶人一招一式中达到“和而不同”之境。

  此活动以茶文化为主轴,其他民族文化为辅,将各时期各民族茶文化综合展示。为同学们展示茶文化的“和而不同”之境。

   三、参赛对象

  山东农业大学全体学生(男女皆可)

   四、活动形式

  活动决赛以晚会形式进行,全场穿插各种茶文化知识,形成以茶文化为主题,民族文化展示(国画、书法、民族器乐演奏、日本茶道、太极拳、民族舞蹈、武术、国粹、)、背景音乐烘托为辅助,茶艺表演为亮点的独特的茶文化体系。让参赛者真正了解渊远的茶文化,体味茶文化的精髓,让观众嘉宾极尽耳目之娱,真正享受到一次茶文化的视听盛宴。

   五、活动亮点

  本次大赛以茶艺表演为核心,以茶文化知识与其他民族文化结合展现为特色,使茶艺表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档次,选手们结合自身茶艺表演特色及对茶的理解,设计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民族文化组合方式,以及音乐烘托效果,以此来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

  本次大赛还计划与花舞团队共同创新,努力创造茶文化与干燥花艺术完美结合的一些干燥花作品,陈列在决赛会场,丰富茶文化内涵,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此为学校首届民族茶文化综合展示的比赛,也是“佳茗佳人”系列活动首次招收男选手参加比赛。

   六、活动宣传

  1、前期宣传:10月25日-10月30日

  面向全校进行报名,通过展板、电子大屏幕、广播站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借助新闻中心作出相应报道,让同学们关注活动了解活动。

  2、中期宣传:10月31日-决赛

  以横幅、海报、电子大屏幕等形式宣传,进入复赛及决赛的名单都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布,决赛前展出选手资料及写真照片,并在生活桥进行选手茶艺术品的展览及投票。

  3、后期宣传:决赛过后

  活动结束后,展出本活动总结展板,展出本次活动精彩画面,公布获奖名单,同时借助新闻中心在校报上做相应报道。如有可能,还会联系校外一些媒体做报道。

   七、活动流程策划

  海选

  报名者进行4~6分钟的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及介绍民族茶文化组合方式。

  评审团结合茶艺表演的基本要求进行简单的提问,并根据选手的谈吐仪态和形象气质等方面打分前20名茶艺表演选手进入复赛。

  根据要求选取能进行其他民族文化表演(国画、书法、民族器乐演奏、日本茶道、太极拳、民族舞蹈、武术、国粹)的选手20名。

  培训(茶艺室)

活动策划 篇3

   一、活动引言: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它既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最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二、活动主题:

  传递爱心,挽救生命

   三、活动目的:

  爱是无私的,无论飘到哪里,都会融化。爱是石,擦然生命之火,点亮生命之灯。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有着不同的遭遇。伸出双手,奉献出我们的爱心,以捐款的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怀和帮助。愿我们的点滴付出汇成爱心的暖流,让为重的生命重新迸发出灿烂的霞光。

   四、活动时间:

  xx年10月27日早7:00在一食堂一楼集合

  xx年10月27日 8:30 在大街防洪纪念塔处进行募捐

  xx年10月27日 13:00集合 准备返校

   五、活动地点:

  大街防洪纪念塔

   六、活动人员:

  全体第十届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

   七、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要求有礼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加此次活动,体现志愿者的精神。

  2、本次活动以募集善款,帮助需要的人为主题,条幅内容要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也不要言辞太过生硬。

  3、活动前要注意场地的联系,应以良好的态度去申请,不得蛮横不讲理,如果申请不下来应及时更换场地,并向上级汇报,不得耽误此次活动。

  4、活动时,参与活动人员应保持微笑,不得强行拉取行人进行签字。

  5、活动期间,应注意安全问题,应该注意行人的行走路线,不得影响行人正常通行;并派专人进行提醒车辆来往。

活动策划 篇4

   一、活动目的: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激发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各中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绿护绿行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教室、为学校、为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

   二、活动主题: 相约春天,共植希望

   三、行动口号: 爱绿、护绿我先行

   四、活动时间: 3月3日——3月14日

   五、参加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六、活动内容:

  (一)播种行动:少队辅导员向学生发布活动通知和倡议。

  (二)落实行动: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2.我为校园添绿: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攀折、采摘。每天做好班级清洁区的卫生工作。各中队可以成立添绿小组,开展拣垃圾、护小树等活动。

  3.我为家庭添绿:班主任组织学生在家植一棵梦想树,种一些喜爱的小花,每天浇灌照料,伴他成长。

  (三)主题活动:

  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为主,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少队部将进行优秀作品展。

  (四)表彰先进,评选“绿色环保小卫士”

  评选出3名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同学,学校将授予他们“绿色环保小卫士”光荣称号。

活动策划 篇5

   一、前期准备

  1、、活动主题

  “捐一缕书香,献一片真情”。因5.12汶川特大地震把一切都埋葬与废墟之中,家园毁了,但灾区的学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望。捐出你的一本书,给灾区的伙伴一份特殊的关爱,让知识在爱的手中传递。

  2、活动目的

  (1)闲置图书得到了利用,避免闲置资源浪费。

  (2)有效缓解灾区缺乏图书的状况。

  3、捐书种类

  (1)辅导类、工具书,如各类、辞典等

  (2)类,如《十万个》、《百科全书》等。

  (3)类,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4)、游记类、地理类,丰富他们对外界的认识。

  (5)杂志、文摘、会、中外名著等适合大众阅读的健康书籍。

  (6)报刊类。各类报刊均可。

  4、关于赠书志愿者的一些

  赠书志愿者均可在扉页或另贴小页写上赠言、感想以及交友信息。同样可以写一些或鼓励灾区同学的话。

  5、宣传准备

  (1)海报宣传

  南校区出2张海报,一捐书,一张为宣传海报。

  (2)倡议书宣传

  倡议书印制300份,活动现场宣传。

  (3)条幅宣传

  共制作2条幅,一张供南校区捐书活动现场捐赠者签名用,另外一张宣传用。

  (4)宣传为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2日。

  6、器材准备

  此次活动需要桌子一张,供活动现场记录和条幅签名用。还有一些必须的物品准备,比如,易贴纸一本,笔四支。

  7、活动预算

  (1)宣传(含横幅2条、海报2张、倡议书400份等):

  共计70元

  (2)其他活动材料费用(如登记簿、标签、胶水、记号笔等):

  共计20元

  活动费用总计:90元

   二、正式活动

  1、时间

  时间定于20xx年4月1日———10日上午9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

  2、地点

  南校区去食堂的路旁

  3、活动责任分配

  (1)活动的条幅签名由活动组织部负责,并整理所捐书籍,即时分类保管。

  (2)物品准备由宣传部负责

  (3)现场记录由策划联络部负责

  4、具体过程

  (1)活动两天都要派四人在活动现场值班。

  (2)活动开始,统一分配各成员在活动现场宣传并征求捐赠。即时做好记录和登记捐赠者姓名联系方式。

  (3)来捐书的同学,让他们在横幅上签名留念,横幅将在活动结束之后展出。

  (4)活动过程中,即时记录同学们反馈的关于此次捐书或者对于本次活动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对每位捐赠图书的人表示感谢。

  (5)即时与捐赠者交流沟通,并且回馈具体信息,明确他们图书的去向,若有不明白的问题,详细解说。

  (6)若有突发事件,由商学院青志协统一商定解决,如果仍不能解决,上报学校。

   三、后期工作

  1、书籍整理

  将所得图书,即时整理分类,并贴上分类标签,便于阅读。

  2、打扫活动现场

  3、收好活动器材、工具。

  4、把收集到的.书籍送到跳蹬河社区,再统一送往灾区。

活动策划 篇6

   一、活动前言:

  一个漫长的寒冬阻碍了我们各专业志愿者们许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之间似乎已经慢慢的疏远,曾经我们一起当过交通协管员;一起去过敢兴当支教;一起去过漓江边搞过卫生…… 在烈日下暴晒,那个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人也许已经忘记了姓名,在敢兴教室上写粉笔字的印象也许早已模糊,那在漓江边捡垃圾的身影也许早已在记忆中慢慢褪去…… 不是我们走得太远,而是我们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为了挽回,加深我们的友情,一切从沟通开始,让我们一起踏青去吧。

   二、活动的目的及活动意义:

  野外踏青,爬尧山给各专业志愿者们创造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个专业志愿者之间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交流,使其更加齐心协力将志愿者事业做得更加美好。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3日

   四、活动地点: 尧山

   五、参与人员:

  职业技术学院全体青年志愿者

   六、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活动准备:

  1、 先锋部负责确定爬山路线以及物品的购买(黄志婵负责)

  2、 宣传部负责策划本次活动(陈康祥负责)

  3、 办公室负责统计参加此次活动的人数(华杨萧负责)

  4、 各部门准备好此次要弄的文艺活动,宣传部负责选取,确定文艺节目,安排好人员。

  5、 外联部负责讨论确定是否要包车去目的地(莫春凤负责)

  6、 宣传部负责前期海报工作(何维竞负责)

  7、 宣传部负责活动过程中的拍照工作(陈康祥负责)

  8、 确定活动主持人(莫春风、莫荣梁负责)

   八、活动流程:

  1、 全体人员在图书馆前集合,会长发言,交代注意事项,拍照后集体出发

  2、 全体人员乘车到达目的地后,清点人数结伴爬山。

  3、 到达山顶时办公室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由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4、 根据策划小组安排的活动进行互动:

  a.“猛回头”

  b.“一块半”

  c.“同生共死”

  d.个人表演节目

  5、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合影留念,集体下山, 返回学校。

  (整体流程:8:30在图书门口集合→9:00从学校出发→10:30到达目的地后全体人员集合→10:50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正式进入现场活动→1:50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全体原地休息→2:20全体人员返校)

   九、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要服从安排,不可私自行动,注意安全。

  2、在野外要注意保护环境,不可随意乱扔垃圾。

  3、要注意文明礼貌问题,佩戴会徽。

   十、活动经费:

  1.棒棒糖:20元 2.水性笔:20元 总计:40元

   十一、后期工作:

  1、宣传部出展板展示活动成果。

  2、相关负责人做好相关总结

   十二、活动总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策划 篇7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犹如五彩的万花筒。当我再次重拾一颗颗美丽的珍贵的宝石时,那一次有趣的跳绳比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天碧空如洗,万里无去。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将要开始了。

  我们五年级两个班和六年级一个班的参赛选手站到指定位置后,只听一声哨响,选手们一个个快速地将绳子旋转起来,一个个手臂不停地摇动着,绳子像乖乖兔一样在空中划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弧线,这时,我的心弦崩得紧紧的,好像也随着绳子一下一下地跳动着。

  快看!张大磊神情专注,情绪稳定,目视前方,一看就知道这冠军非他莫属。可惜绳子太短,而张大磊长的太高,刚跳50多下便像打败了仗的公鸡——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我心里的一块石头马上被吊了起来。再看王博,他手里的绳子像蛇一样快速而轻盈地拍打着地面,如果静静地倾听,似乎还可以听到地面轻微的哭泣。呵!她跳了一百零四下了,这时的她早已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了。糟糕!她体力不支,也败下阵。这时,我们班只剩下彬彬一人了,他真不愧为我们班的体育健将呀!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恨不得马上帮他一把。这时我看到站在他身后的老师伸出了四个手指,比赛已经很长时间了,总不能只有40个吧!一定是四百个!只见他身,轻如燕,一个个美丽的弧形从他脚下飞过,老师的手也在渐渐增多,我的心也平静了许多。就这样,精彩的表演只有一转眼,比赛结束了。

  可我知道,这颗珍珠将时时拍打我的心扉,我永远抹不掉这份美好的回忆。

活动策划 篇8

   一、活动背景

  每学期的中后阶段,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升广大同学在大学英语4、6级考试及期末考试前的紧迫感,督促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为我校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二、活动宗旨

  以学术活动促学风建设

   三、活动时间:

  活动项目

  开展时间

  活动前期通知、宣传

  查课、学风问卷调查 后期统计、评优、张榜

   四、举办单位

  主办方: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协办方: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学生会秘书处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学生会学习部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部学生会学习部

  外国语学部学生会学习部

  艺术与传媒学部学生会学习部

  经济与管理学部学生会学习部

  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五、活动形式

  本届学风建设月活动将以随机抽查到课情况、学风问卷调查、学习委员动员大会等为活动载体,通过考核以评优、评先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风的建设。

  (一) 前期准备

  (1)5月5日(周四)之前,各学部(院)上交大一、大二、大三所有专业的辅导员、班级、课表以及学生名单;

  (2)5月5日(周四)在A栋教学楼及二食堂前出示宣传板,公示《关于开展首届学风建设月评比活动的通知》

  另:要求各学部(院)最迟在5月9日前摆出相关宣传板

  (3)初定于5月5日(周四)晚,召开大一、大二年级全校学习委员动员大会。

  (二) 具体活动方案

  查课部分>本次学风建设月活动查课部分分为两大板块构成,即主办方查课和学部(院)间互查。两大部分查课统计结果将以不同权重最后计算到每个学部(院)学风建设月评比总分中,具体评分标准另附。具体查课安排如下:

  (2)每星期由校学生会干部对6个学部进行抽查,每学部查课5节以上;

  (3)每星期查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各个学部须于周五晚将本周内所有查课考勤表上交至校学习部;

  (4)由校学生会学习部将本周所有到课情况进行统计,于每周一将上周的迟到、旷课人员名单上交至各学部(院)相应辅导员;

  注:各学部(院)所有查课人员必须为学习部成员,查课时佩戴工作证,严格记录考勤,考勤表上必须有查课人员、任课老师、所查班级班长签字。

   学风问卷调查部分 >

  (1)在自习时间,到自习室及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

  (2)在上课之前,对所查课的班级进行相应问卷调查;

  (3)在上课结束后,对老师关于课堂纪律及各个班级上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共课);

  (4)下发至随机抽取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六、后期评选

  根据查课期间到课率、课堂纪律以及问卷调查显示的情况综合得分取排名前三的学部(院)为学风建设月优秀学风建设学部(院)一、二、三等奖,其余三个学部为优秀奖。

茶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大创是否与皮影和劳动教育大创项目冲突

茶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大创与皮影和劳动教育大创项目不冲突。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项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不同。茶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大创项目主要是针对茶文化和劳动教育方面的创新项目,旨在通过茶文化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皮影和劳动教育大创项目主要是针对皮影制作和劳动教育方面的创新项目,旨在通过皮影制作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这两个项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不同,各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项目,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蒋春音的从艺经历和获奖情况

1、2002年8月启蒙接受紫砂壶艺熏陶,开始紫砂壶技艺的设计和制作;

2、2005年6月师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成为其年龄最小的得意学生;

3、2008年8月参与“奥运紫砂福娃”设计与制作,其成果被《新华日报》见证报道;

4、2008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为蒋春音壶艺题词“委怀之情、一寄壶茗”;

5、2008年12月受邀参加中国(宁波)礼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紫砂壶艺表演,并被《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等媒体报道;

6、2009年7月赴郑州参加中部茶业博览会暨紫砂壶展,手工制壶技艺被新华社、《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报刊相继报道;

7、2009年12月赴北京参加“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十大事件”评比活动,紫砂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

8、2010年应邀赴珠海、佛山、长沙、大连、天津参与茶文化艺术节现场壶艺演示活动;

9、2011年3月由作者领衔的“陶都风紫砂会所”被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吸纳为团体会员单位;

10、2011年8月4日在济南举行的中国(山东)紫砂文化艺术节上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商报》、《都市女报》集体聚焦蒋春音紫砂技艺动态。

11、作品《翔》、《源之泉》、《圆鼎三足》、《六方钟亭》荣获2008年中国宜兴陶艺创新评比大奖 ;

12、作者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提名推荐参加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资格;作品《源之泉》、《翔》入围2008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

13、作品《圆鼎三足》被电视台国宝档案主持人任志宏收藏;

14、著名画家,作家,美术评论家陈丹青收藏作品《圆古壶》;

15、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收藏作品《婉灯壶》;

16、央视资深节目主持人赵忠祥收藏作品《源之泉壶》;

17、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收藏作品《春之曦》;

18.书画名家范曾收藏作品《卧伦法师》;

19、作品《玉带壶》被十一届全国政协副、农工党常务副陈宗兴收藏;

20、作品《源之泉》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铜奖,并在文化部首工美术馆展出;

21、作品《卧伦法师》被九届全国政协副王文元收藏;

22、作品《灵兽福禄》2009年被无锡博物院永久收藏;

23、作品《春之曦》2009年被无锡博物院永久收藏”;

24、作者2009年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聘为工艺美术师;

25、作品《半月弯》2010年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6、作品《源之泉》、《鼓圆》与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丁申阳先生合作装饰;

27、作品《汉玉壶》2011年被安徽省博物院永久收藏;

28、作品《六方钟亭》2011年第二届中国紫砂原创专利展评上荣获金奖,并获国家专利外观产权;

29、作品《六方钟亭》2011年在上海举行的“东方明珠杯”全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设计大赛上获优秀作品奖;

30、作品《汉韵壶》2011年在香港、台湾两地举行的“辛亥百年”百壶展上展出,并被大公报和台湾孙中山纪念馆永久收藏;

31、作品《福菱四方》2011年在上海举行的纪念“辛亥百年”紫砂创意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32、作品《祥和鼎盛》2011年在上海举行的纪念“辛亥百年”紫砂创意大赛上荣获最佳文化创意奖;

33、作品《鼓圆》2011年由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在香港举办的书画紫砂巡回展上夺得银奖;

34、作者2011年4月在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豫园中国日”活动上向百名国际友人表演紫砂茶道文化,讲述美学鉴赏常识;

35、作者2011年8月在济南举行的中国(山东)紫砂文化艺术节上向壶迷演示非遗全手工紫砂技艺;

36、作品《鼓圆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37、作品《鼓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上展出并获奖;

38、2011年12月10日上海证券报整版刊发蒋春音艺术评论“买壶先识人”;

39、2012年1月作者在宜兴日报主办的网友才艺作品展上《六方钟亭》被评为优秀才艺作品奖;

40、2012年1月17日龙年贺岁壶《龙腾盛世组壶》被新民晚报长三角头版刊登;

41、2012年3月3日《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栏目介绍蒋春音紫砂壶艺;

42、2012年3月7日上海《新闻晚报》副刊.收藏版推出蒋春音紫砂壶艺专题介绍其创业经历;

43、2012年3月8日《宜兴日报》整版专题推出优秀女性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业艺术专题;

安徽的茶文化,你知多少?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且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茶的品种也非常多样化。安徽也是个产茶的地方,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竹铺大方、绿牡丹等都是饮誉中外的出口产品。茶文化自然也成为安徽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就来品一品安徽的茶文化吧。

安徽黄山为茶叶之乡,出品之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太平猴魁等,享誉海内外,黄山人生在这好山好水之间,自然怡情山水,有了这传世的茶道。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

“茶道”一词可简单地解释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认为它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实茶道源于中国,唐宋时期,由日本的留学生从中国传人日本,就连茶道一词最早也见于唐代的《封氏见闻记》一书。南宋时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为“茶祖”的禅师荣西,曾二度来到中国学佛,回国时带回了茶籽和种茶技术,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

徽州人一年中,饮茶不断,铁观音包装,但比较集中成习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毕,一杯香茶,细品满饮,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饮”之说。所以朝茶讲究细品。午饭之后,浓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与朝茶不同,他讲究的是浓。夜幕降临,一杯香茗饮庭院,一天劳作的疲倦顿消,代之逍遥与惬意;冬夜,热茶伴火炉,融融暖意弥心间,秋茶,夜茶讲究的是舒适、随兴。

黄山人沏茶,很讲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锡壶胆,茶叶放胆中,胆放壶内,但上有细孔,汁出叶不出,便于饮喝。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礼》,礼仪甚严,作为待人的茶礼就更讲究,俗话说“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

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贵客来,或遇喜庆,讲究吃“三茶”,即枣栗茶(吃蜜枣煮板栗下茶),鸡蛋茶(吃五香鸡蛋下茶)、清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来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礼、新女婿来了要吃三茶。 黄山人的茶礼,还逐渐形成系统的礼规,俗称“茶道”。他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追求汤 清、气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

茶道的主要程序

1、静气(排除杂念)

2、烹汤(一般用瓦器、锡壶)。

3、焚香(敬茶神陆羽)。

4、涤器(用白瓷茶盏,洗净擦干)。

5、烫盏。

6、赏茶(察茶色、观茶形、闻茶香)。

7、投察(3——5克为宜)。

8、洗茶(用刚冒泡的初沸水少许浸润茶叶,后将汤汁弃去)。

9、注汤。

10、敬茶。

11、闻香。

12、观色。

13、品位。

14、上食(奉上豆干丝、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

大益茶道院的领军人物

自成立以来,大益茶道院广泛整合中国茶界、文化界及教育界高端资源,组建了一支由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并由此诞生了一批传播与推广大益茶道的领军人物,负责大益茶道课程的教材编审、茶道师职阶评审及部分课程的主讲。

陈文华:

著名茶文化专家和农业考古学家,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代表著作有《中国茶文化》等,被称为“中华茶痴”。

骆少君:

曾任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加工》杂志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出访非洲唯一一位随团的茶叶专家,特殊津贴享受者。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茶业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主编。

王旭烽:

浙江省作家协会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学科带头人。所著《茶人三部曲》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杨青:

著名音乐教育家、古琴演奏家,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曾在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举办古琴演奏会,曾多次率团赴日本及东南亚演出,组织过百余场公益文化交流活动。

吴坤雄:

大益馆馆长,《大益报》主编。知名茶人,茶文化学者,第16届亚运会火炬手。著有《享受大益》、《那山那茶那歌》、《大益茶典》、《茶国诗韵》等多部茶文化著作。

关剑平:

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现任浙江树学人文学院茶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攻文化史,长期从事饮食文化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茶与中国文化》、《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禅茶:历史与现实》,参编《中华茶文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华茶道》(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华茶史》等书,发表茶文化及饮食文化论文数十篇。

田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学术研究方向为宗教哲学、茶文化。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著有多部专著和论文,代表作有《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古今茶文化概论》、《论京城民众宗教信仰心态》、《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比较》、《宗教世俗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等。

霍艳萍: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高级教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高级讲师,高级茶艺技师,国家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评员,历任全国茶艺大赛评委。出版了《名茶冲泡技艺》等多部茶学书籍。

孟瑜:

国家高级茶艺师、高级插花员,茶艺师插花员职业资格考评员,国家师资培训基地特聘插花教师,昆明市插花花艺协会副秘书长,《插花艺术》(重大出版社出版)主编。

茶艺创新的要求有

茶艺创新的要求有:观念创新、功能创新、器具创新。

1、观念创新

创新是一切文化艺术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茶艺也不例外。所以,在茶艺编演的动作及程式设计中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创造出茶艺的新形式、新内容。

2、功能创新

茶艺的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中生有,而是在继承传统茶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的创新,是推陈出新。继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创造性地加以继承。

3、器具创新

茶具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独到的演进发展过程,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形式逐步走向多元化。

茶文化旅游的背景: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就开始出现了,以中国为茶文化的中心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地区,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于饮茶和新的关于茶文化作品的认知,从而加强了东西方世界的相互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茶文化不断深入的了解,人们对茶不仅仅局限于饮茶和加工茶的阶段,他们可以通过茶联想出关于饮茶的仪式和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

在茶文化旅游新的消费方式下,我们自己应该做的是提高我们对于茶文化消费意识的提升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对茶文化消费产生热情,为我们国家的健康,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

茶文化节策划的方案是什么?

茶文化节是展示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大型活动。以下是茶文化节的策划方案:1. 目标和主题:确定茶文化节的目标和主题,例如宣传茶文化、推广茶叶品牌、促进茶产业发展等。2. 时间和地点:确定茶文化节的举办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和参展商。3. 参展商招募:招募茶叶企业、茶具企业、茶文化机构等参展商,参展商可以展示产品、宣传品牌、提供茶文化知识等。4. 活动策划:策划茶文化节的各种活动,例如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茶叶品鉴、茶品比赛等。5. 宣传推广:开展茶文化节宣传推广活动,例如媒体宣传、社交媒体推广、海报、传单、广告等。6. 现场布置:茶文化节现场布置要符合茶文化的主题,可以考虑设立茶艺表演区、茶叶品鉴区、茶文化展示区等。7. 安全保障:确保茶文化节的安全,例如安排专业保安、设置安全区域、制定紧急预案等。8. 后续跟进:茶文化节结束后,与参展商和参观者做好后续跟进工作,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欣赏

  茶 文化 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1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 方法 研究

  摘要:

  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出以物质层面———茶 种植 、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层面———茶艺、茶诗词、茶境、茶 传说 为切入点的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中国自古就有 饮茶 的习惯,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的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 总结 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园林景观、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在观光茶园及茶馆室内装修中已经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园景观设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该文尝试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园景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内涵及茶文化园景观的价值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9]。文化价值。茶文化园景观是以茶文化为主题而设计的景观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既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部分难忘历史的再现,如茶马古道动感雕塑园、陆羽亭等。以景观的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帮助游客记忆,同时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茶文化知识,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题的景观有再创历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应,必将为人们所铭记。经济价值。观光茶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茶叶盈利和宣传推广方式,它通过氛围的营造、体验性活动的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设置,为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茶园氛围的营造、旅游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园景观来实现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宫、茶田画等,人文型的动感雕塑、文化长廊、文化景墙、特色瞭望塔等,为园区招揽了更多的游客,活跃了园区的氛围。旅游价值。茶文化园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型的观光茶田清新静谧、绿影叠叠,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佳境。人文型的实景演出迭起,绚丽的舞台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席绝佳的视觉盛宴;创意景观小品、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别具匠心的茶文化体验互动活动,为茶园和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发挥了茶文化园景观的旅游价值。

  2茶文化园景观现状及设计原则

  2.1茶文化园景观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园景观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功的茶文化园景观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趋同化与雷同化现象,属于“CTRL+C”+“CTRL+V”或微改动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4点:设计初期没有进行详细的项目地块及所在区域设计元素考察,设计成为无根的浮萍;设计开展时没有明确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10];设计方与委托方地位不对等,基本属于设计方按照委托方想法把效果图表现出来,物质功能性与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契合;施工方专业性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小包头+大小工的组合,对施工细节及材料不重视[11]。

  2.2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广义的“地”,包括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象气候、地的主人等,对“地”研究得越透彻,设计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则。新创造出的景观需与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从空间布局、虚实对比、形势把握、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反复用心推敲。以人为本原则。茶文化园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供人使用,因此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以此设计真正为人所用的景观。创新原则。立足当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对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内涵展开景观的创作。基于此,提出的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亦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以茶种植、茶烤制、茶销售、茶器皿为切入点;精神层面,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

  3.1以茶种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态自然的艺术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茶田的布局方式,或方、或圆、或异形等几何形状布置,形成不同形状的茶田景观,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效.

  3.2以茶烤制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制茶的加工工具为原型,通过抽象、美学、设计等技术知识的运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如将绿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晒茶筛子,设计为茶园瞭望塔的形式,既体现当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设计有根可循;或将筛子作为休憩亭的顶部遮阴物,阳光透过竹条之间形成斑驳的倒影,增添了静态亭廊的动感;仿造炒茶炉灶的造型,通过将其内部挖空,放入射灯的方法,设计另类景观地灯等。

  3.3以茶销售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享誉国内外的茶马古道是茶贸易的独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可以通过雕塑设计再现古代“茶马古道”上商人运茶、卖茶的场景,或通过仿造古代“茶马古道”景象,进行实景复原,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马帮”艰辛的贸易之路。

  3.4以茶器皿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南方饮茶颇为讲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仅饮茶需要的器具就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壶、盖碗等,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壶作为喷水景观、以阵列式的茶碗作为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以茶勺作为雕塑原型进行抽象等,设计师可充分发挥 想象力 ,形成特色景观。

  3.5以茶艺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从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中取材进行雕塑设计,同时,茶艺师的服装配饰等物件,可以通过放大尺度方法设计为景观小品。

  3.6以茶诗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咏茶、品茗、斗茶、采茶的诗、词、歌、赋、 成语 、 歇后语 等宝贵财富,如《一字至七字诗•茶》《茶赋》《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可从这些非物质文化中寻求灵感,形成设计元素,传承中国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赋互动长廊、主题茶楼等景观建筑。

  3.7以茶境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禅景来打造特色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光茶园所推崇。禅境的营造要深刻领悟佛学的精髓,它似有似无、或静或动,朴实无华、宁静高远,言简意赅又发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传说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关传说、历史名人雅士,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便是根据武夷山茶叶救助赶考秀才,秀才高中后重返武夷山道谢这一历史传说编排而成,该实景演出已成为赴武夷山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年收入上亿元。此外,人们也设计了很多实体景观建筑,以纪念“茶人”,如湖北天门市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建设了陆羽亭、文学泉、涵碧堂等景观建筑小品。每每置身亭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令人流连陶醉,感叹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结论

  茶文化园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景致独特、情趣高雅的视觉盛宴,同时它也是实现茶园休闲观光价值的主要载体,是改变传统茶园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8种方法,分别是以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基本进行设计,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泽发 刘金燕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苹,杨海军.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53-154.

  [2]曾涛,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4]李琛.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6]王奉慧.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区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43-145.

  [7].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福建茶叶,2007(1):42-43.

  [8]唐黎标.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J].广东茶叶,2004(3):16-17.

  [9]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10]吴军,波,臧真荣,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06(2):81-82.

  [11]李琛.茶文化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园艺,2014(7):79-80.

  [12]石洋.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业,2016(5):171-172.

  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2

  茶文化传播茶名翻译研究

  摘要: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茶源国,中国茶文化的话语权却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日益失势。这种局势出现的原因部分在于茶叶名外翻过程中的混乱。从文化视角来看,这种混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茶叶分类范畴不通约;另一方面源于单品茶叶名外翻过程中的文化流失以及不一致性。通过对以上翻译问题的透视与解析,藉此对茶叶类别以及单品茶叶名翻译提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茶文化;茶名翻译;不通约性;分类范畴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始,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随着唐朝茶诗的盛起,茶慢慢渗透进中国 传统文化 的血脉之中,与传统“儒、释、道”精神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方茶文化。然而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后起之秀的英国“下午茶”文化与日本的“茶道”文化日益争鸣并占领了主流文化话语权,为各自国家的文化身份与形象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观之下,当代中国“茶文化”自鸦片战争后在国际舞台上日渐衰退,其主流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文化话语权逐渐失势。这种局面的形成涉及众多因素,其中茶叶译名乱象丛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视野下,对茶叶名现行翻译状况进行述微,剖析茶叶分类范畴的不通约性所带来的翻译问题,并讨论了如何在具体茶叶名翻译过程中再现文化并塑造文化身份,以期为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他者身份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茶叶名翻译现状述微

  迄今为止,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历史,它于16世纪才被欧洲人所知,作为外来语通过音译进入印欧语系。作为舶来品的茶叶名在印欧语系中的翻译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随着各国茶文化的平行发展,茶逐渐融入各自的文化血脉中,成为各自的文化符号,而非一种单一的所指。本节将茶叶名置于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对比异同,进行阐释并分析茶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求从文化视角找到可行性的译法。

  二茶叶名翻译分析

  1.茶类不可通约性造成的翻译混乱。

  由于当初茶叶进口地区方言的差异,茶的英译主要有两种发音,一种源自厦门方言语系(Te/Tay),而另一种则来自于广东话语系(Cha)。厦门方言“Te”经由航海技术发达的荷兰人传入欧洲,经历了“te,tee,tay,tea”并用的时期,到最后采用“tea”来统一称谓。(程启真,2010:P21)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茶叶传到各国以后,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而且由于饮用方法不同,各个国家所青睐的茶叶品种也各不相同。全球百分之八十是红茶,主销欧美、大洋洲地区;其次是绿茶,最受中国及西非、北非等国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绿茶在欧洲市场也开始回温,再次是乌龙茶,除中国外,主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国坤,2004:P104)从茶类来看,欧美国家并未对其细分,只有红、绿之辨别。而中国的茶叶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期,随着新的茶品的出现,不断地进行细化。在明朝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而清朝则创制了白茶、青茶。(陈椽,1979:P44)以上中国的茶类划分主要是参考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对于这几大类茶名的翻译,由于东西方分类范式不一,造成茶类翻译出现了以偏概全,所指不一的情形。

  (1)翻译中的红黑之辩。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红茶是由武夷岩茶简化了加工程序发展而来的一种全发酵茶。最早的红茶产自附近村镇的小种红茶。最早进入英国市场上的红茶则是武夷茶,这在国王威廉三世的牧师约翰•奥维格顿(JohnOvington)的《论茶的种类和品质》中有所记载:“第一种茶武夷茶(Bohea),中国人也称它为武夷(Voui)。此种茶叶颜色偏小,叶子较小,冲泡后茶汤一般呈褐色或红褐色。在中国,人们生病的时候或有健康保护意识的人往往在感觉虚弱时,就只喝这种茶。”(ovington,1732:P144)奥维格顿在撰写这篇 文章 时只有中国这一个茶源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还没有生产茶叶。因此,在十八世纪前“Bohea”被用来指代中国红茶的总称。但是随着中国的闭关锁国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等红茶产地的出现,中国红茶逐渐淡出了国际市场。中国的六大茶类划分成形之初,多是按照茶叶的汤色划分,如绿茶绿汤、红茶红汤、黄茶黄汤,以此类推红茶在命名之初,虽是黑叶红汤,但是取其汤色,将其命为红茶。但是随着印度和斯里兰卡红碎茶的引入,武夷红茶(即中国红茶)的淡出,西方人取其叶色将其命为“黑茶”(Blacktea)。而国内茶叶外翻过程中多采用归化译法将红茶译作“Blacktea”。这种翻译方法使得六大茶类中的黑茶,即后发酵茶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厘清红黑之别,多数译者将黑茶译作“Fermentedtea”(后发酵茶)或是“Darktea”(深色的茶)。采用后发酵茶来译介黑茶,是按照发酵程度来进行范畴划分的不得已做法。这种译法使得茶叶的分类范畴主次不分,因为如若按照发酵程度划分,则分为不发酵、全发酵、半发酵,而后发酵的黑茶,与前发酵的白茶,中发酵的青茶和黄茶隶属于半发酵茶系类。如果将其译作“Fermentedtea”,并与“Greentea”“blacktea”等并置将造成茶类系统分类的混淆,而这种茶叶总类译介时候的混淆则造成单个品种的混淆,例如安化黑茶被译为“AnHuaBlackTea”。而如果将黑茶译作“Darktea”(深色茶),与“Blacktea”“Whitetea”等并置,以Dark替代“黑”,终将无法凸显黑茶的特色,使得黑茶的英文名与其他五类茶迥异。作为茶叶起源国以及茶类最丰富的国度,我国在输出茶文化的过程中,理应肩负起“正名”与“分类”的重任,在茶名翻译的过程中不能采用“西方为中心”的归化译法,这种译法使得茶叶在国际上分类混乱,范式不通,使得国内的其他茶叶一直在茶叶交流与传播的舞台中处于边缘地位。国内将红茶默认的译作“Blacktea”,并且将其视为一个跨文化的谈资 教育 英语学习 者的时候,英国人李约瑟(Dr.Jo-seph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红茶已经直接译作“Redtea”。(Needham,2000:P544)这种正名行为为茶叶统一范式奠定了基础,也对恢复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大有裨益。因此,红茶的译法并非流于表象的“受众的接受问题”,而是紧系国际茶叶范畴分类与中国茶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重要问题,红黑之辨的溯源性理应得到译者的重视,这对于泱泱茶文化的回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青茶翻译之“乌龙”。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介于红茶(全发酵茶)与绿茶(不发酵茶)之间。按照发酵形成的色泽分类为青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乌龙茶就是青茶的俗称。而在国际茶品译介的过程中,也鲜少将其译作“Darkgreentea”,而是按照惯例采用音译法将其译作“Oolongtea”,与其他几类同列。但是实际上乌龙茶即是乌龙茶类总称,又是单个茶品名,也是茶树的品种之称。正是因为其意思以及涵盖面存在的争歧,后续的茶叶领域学者采用了青茶作为这种半发酵茶的总称。而因为历史因素的发展,隶属于乌龙茶的大红袍与铁观音等茶叶,因其海内外的传播效度之广,使得作为总称的乌龙茶与它下面的分支含混不清,孰总孰分已经界限模糊,甚至有些学者指出,乌龙茶作为大红袍与铁观音的上义词,是划分中的好坏不分。(陈椽,1979:P44)而如果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使得“Darkgreentea”作为半发酵茶的总称,使得乌龙茶成为青茶中一个分支,这样不仅能够规范茶叶的分类系统,而且使得茶叶的分类依据不言自明。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茶文化在输出中最为棘手之事当属茶类总称的界定以及统一。厘清茶类总称后才能够使得各个茶类下的茶品在翻译的时候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而茶类统一英文名称,必须先给红茶“正名”,青茶“立目”。

  2.单一茶品名翻译的混乱。

  茶界素来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而单品茶叶的命名也是各具特点,有表达名茶品质特点的,例如茶类品种、造型、色泽、滋味、香气等命名。如佛手、三杯香。有显示地方特色的,表达强烈的地方、区域性。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茶等。表达文化特色,暗示历史背景和文化史实,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等。以物喻名,如遂昌银猴、竹筒香茶等。(施海根,1995:P5)而对于各色茶名的翻译仍未统一。如武夷岩茶,有译作“BoheaRocktea”“Boheayantea”“WuYiYanTea”以及“WuYiRockTea”等译法。这些纷繁芜杂的译法终究需要统一才能够杜绝一茶多名的状况发生,在国际上塑造名茶的地位以及经济价值。而笔者认为,作为茶文化身份的内核,茶名的翻译应该注重茶文化以及审美的转换。茶从来不只是一种物质凝聚物,更是一种精神凝聚体。在译介每一个茶名时,要注重茶名的追根溯源以及文化蕴意的再现。本文试分析几例,以传达单种茶叶名的译法。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命名时采用了“地名+地名”的方法,由西子湖和龙泓井圣水得名。而西湖这一地名在国际上已被译作“WestLake”,并以“淡妆浓抹总相宜”闻名。如果翻译过程中将其采用音译译作“XiHu”,一方面茶叶的产地无从得知。而茶名中“西湖”一词所产生的审美想象也随之消失,成为一种陌生的拼音所指。而“龙井”一词源于龙泓井,翻译该词的时候如果采取意译“Dragonwell”(龙的井)。在中西方文化中,“龙”所蕴含的文化意向大相径庭。在中国,“龙”是威严、权利的象征,蕴含积极的所指。而欧洲国家“龙”多意指残暴、凶猛等特征,与负面信息相挂钩。考虑到积极文化形象的塑造以及茶叶在国际上的推广等因素。“龙井”因此应采用音译法,来规避文化之间差异。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地名或者山名来命名的茶叶品种很多,如韶山韶锋、南岳云雾、祁门红茶、金竹云峰茶等。这些地名与山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采用目前通用译法,而不能为求便利,纯粹的采用拼音,使得茶叶出产地方、区域文化在外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山名、水名、地方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留,采用通用译法体现出来。这样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茶名就能溯其源头,探索其背后的地方文化。而以历史背景与文化史实命名的茶叶,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西施银芽、八仙云雾、东坡毛尖等。这些茶叶名均含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其文化内涵寓意深厚,如文君绿茶,因其产自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即四川省邛崃县而得此温文尔雅的芳名。而在这些茶叶外译的过程中,也应该力求重新展示其中的历史文化蕴意。如文君绿茶在外销过程中应采取厚译法。即“WenJunGreenTea”(WenJunisatalentedfemaleinthehistoryofChina)。这种文化内涵的备注使得茶叶名称由来以及历史蕴意得到了再现,在茶叶外销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文化外传也能够起着重要作用。而以物喻名的茶叶在翻译的时候也应以茶文化传播与茶叶外销为目的,力求将茶叶与文化紧密结合,以此来使中国的茶文化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中逐步的标新立异,获取一定的话语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身份。

  结语

  通过上文的描述性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茶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当今国际交流的平台上仍需强化其地位,构建起标新立异的文化身份。这种身份欠缺的部分原因在于茶叶种类范畴的不通约性所造成的翻译混乱,以及单个茶叶名翻译的不统一,翻译过程中不重视文化的再现等因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茶源国的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新的范畴分类译法,这种新的范畴分类译法不仅有利于其他茶种的推广,也能够杜绝单个茶叶名翻译的混乱。对于单品茶叶名的翻译应该注重茶叶名中文化因素的再现,这些文化因素有利于中国茶文化身份的重构以及推介。

  作者:刘珍珍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启真.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坤.茶文化概论[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3]陈椽.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J].茶业通报,1979,1(2).

  [6]施海根.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下一页更多精彩“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 

中国茶文化在当代如何有效传承

首先,弘扬和发展中国茶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宝藏,是发展当代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源泉。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必须突出民族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

二、积极宣传, 大力倡导茶为国饮,传承茶精神, 弘扬茶文化。茶是全球公认的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饮料。加之茶产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喝茶的好处和中国的茶文化,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茶文化;通过文化宫、文化馆、文化专题演出、文化下乡等文化宣传阵地加强茶文化推广;还可举办茶文化知识专场讲座等。要大力倡导茶为国饮,“公家”要做好带头作用,把茶宴、茶会列入机关、事业和企业迎宾待客的礼遇。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文明的茶文化活动并创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我国民族众多,饮茶风俗各异, 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因此, 首先应因地制宜, 建立反映当地特色的茶文化基地和场所, 使茶文化在祖国大地各处都有展示的场所。其次,可创办茶文化论坛,举办茶文化知识展览、茶艺表演等;举办以茶文化为题材的诗、书、画、印、联展出;

举行以品茗为主题的诗歌、书画创作等活动;举办“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茶王赛 ”、“

茶艺表演大赛”等活动。以提高我国茶文化的社会影响,创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

四、提倡生活茶艺,把茶文化向城乡、家庭和社区渗透。要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必须发动广大民众参与进来。茶文化可以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品茶知识, 学会泡茶技艺, 还可组建茶歌茶舞表演队, 举办家庭茶艺大赛等活动, 提倡 闲时泡壶茶 活动等。

五、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使茶文化事业后继有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靠他们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弘扬茶文化应从娃娃抓起。为此, 可以结合学校课程的改革, 把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艺术地、和谐地融化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去,开展少儿茶艺,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学习茶德,体会饮茶精神, 陶冶情操, 升华爱国感情。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培养10 年、20 年以后的茶消费群体, 开拓未来的市场, 使茶文化事业后继有人。

六、加强茶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中国的茶文化弘扬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现在我国茶业相关人才比较紧缺,素质也不高。在茶楼里,多数员工并不具备茶文化和茶艺基础素质;外地客人有兴趣了解一下茶知识,多数也是一问三不知。因此国家和企业都应该重视对茶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支持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举办茶业人才培训班等。

七、把茶文化实践应用于发展地区经济,鼓励发展茶产业,大力开发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 不仅会给国内外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满足了游客探奇求知的心理 ,还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

八、加强茶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我们要研究挖掘古代灿烂的茶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创新,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国内外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要学会“ 拿来” 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做到吸收、创新具备。

总之,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的方式方法很多,最根本是要突出民族特色,还要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要融合现代文明,使茶文化突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特色。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应直接与茶业发展相连,注重人才培养建设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等。

安徽新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简介

与安徽省的各大主流媒体,特别是安徽卫视、安徽影视频道、合肥电视台、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合肥晚报、安徽交通广播电台、合肥文艺台等形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

我们秉承“以创意为武器、以创新为使命、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己求”法则,以客户品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专注于为企业、机关团体等客户提供咨询设计、整体规划到实施完成的全方位服务。 完美的创意,不断地革新!新球传媒,朝气蓬勃的专业团队,以娴熟的执行技能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新球文化传媒核心业务:承接国内、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各类文艺演出及展览、评选、培训、文化交流活动;组织策划、企事业单位各类文艺庆典、形象代言、项目推广、产品推介、节庆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大型电视专题资料片摄制、大型活动策划与执行、全程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各类广告,及提供系列商务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等。

公司寓意:新创意 环宇全球  文集思  行则于化   传承策 心动为媒

公司宗旨:新球文化传媒  共思  共创  共赢

公司口号:新球文化  传媒天下

新球文化传媒司训:

对待客户 诚实守信

对待同事 尊重互助

对待自己 谦虚自律

对待公司 忠诚服从

对待工作 务实高效

对待专业 精益求精

对待竞争 求变创新

对待社会 乐于奉献

公司核心价值观:美与和谐  爱与责任

公司发展愿景:做营销中最好的策划  做策划中最好的营销

公司的使命:改变不可能的  不可能的改变

公司经营理念:诚信为本、创新为先、至善至美、和谐奉献

成功案列:新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功策划和承办活动案例(部分)

活动策划:

2009年7月 第四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旅节

2009年6月 2009第八届中国合肥龙虾节

2009年5月 第二届中国中部(合肥)家用纺织品博览会

2008年12月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成功举办大型读者服务日活动

2008年11月 2008(第六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

2008年11月 中国(泗县)第二届泗州戏文化艺术节

2008年10月 2008年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

2008年10月 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

2008年9月 第三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旅游文化节

2008年8月 凤阳小岗村第五届葡萄文化旅游节

2008年7月 安徽省第五届荷花展

2008年6月 “山城啤酒”2008中国·合肥第七届龙虾节

2008年6月 安徽策划人协会成立和策划运作活动

2008年6月 “2008安徽第一届大学生攀岩表演赛 ”

2008年6月 “爱在池州”抗震救灾义卖活动(池州市步行街广场演出活动)

2008年6月 “关爱留守儿童,共为奥运喝彩”0六一儿童节留守儿童爱心接力活动

2008年5月 第八届六安瓜片国际茶文化节

2008年5月 旌德县举办首届中国灵芝文化旅游节

2008年5月 策划“用信念去行动,从我做起支援四川灾区”活动

2008年5月 黟县第三届国际山地车节

2008年5月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合肥火炬传递城市奥运火炬接力活动

2008年5月 中国(合肥)现代人居环境展览会

2008年5月 第五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

2008年5月 2008中国(淮北)专利技术推介会

2008年5月 与爱同行·共建家园大型赈灾义演

2008年3月 合肥亚泰网络公司网络营销策划活动

2008年3月 新球文化传媒艺术团走进高校演出活动

2008年2月 安徽省高校演艺校园驻点站项目说明推介会

2008年2月 新安在线演艺策划中心网络营销推广策划活动

2008年2月 策划运营徽商人才网2008年春季大型招聘会

2007年12月 联合徽印电脑网承办首届安徽IT、电子行业评选活动

2007年12月 联合徽商人才网承办合肥各大高校系列大型现场招聘活动

2007年10月 策划、承办“百名儒商探访将军县-金寨县”大型纪念活动

2007年9月 承办劳动保障局“职业技能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

2007年9月 承办《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活动

2007年9月 承办《爱心2008·奥运之梦》(国画)长卷创作暨巡展大型活动

2007年8月 第十三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暨第四届“美少女”中国模特选拔大赛

2007年7月 2007年中国首届(合肥)鹊桥大会

2007年7月 合肥天使服饰品牌营销推广

2007年6月 合肥月光VIP沐浴中心推广宣传活动

2007年6月 承办韩国乐天奥的利7%饮料安徽全程宣传推广活动

2007年6月 合肥韩村炭烤品牌营销推广

2007年6月 承办第二届“拥抱明天”全国声乐器乐舞蹈推选活动安徽选拔赛

2007年5月 策划“清爽一夏”电热水器商场促销活动

2007年4月 策划合肥新月光酒店浴场“把健康带回家”活动

2007年3月 承办百盛“燃烧魅力女人”节主题活动

2006年3月 承办合家福广场“小朋友唐诗背诵创意大赛”;

2005年11月 承办“百家诚信招商引资机构”推荐展示活动

2005年10月 策划百盛商场“迎新满额送”系列促销活动

2005年10月 承办商业大厦“首届高校CS反恐精英赛”活动

2005年3月 策划三·八妇女节“女性购物日”活动

2005年2月 百盛商场“爱之物语”情人节系列活动

2005年1月 承办“SPORTS keep me in fashion 我运动,我时尚”系列活动

2004年6月 策划安徽首届儿童才艺大赛;

2004年5月 承办百货大楼“温馨母亲节夏季商品全面登场”活动;

2004年5月 承办北京联华“火红映五月飘亮换新颜”活动;

2004年5月 承办“奉献爱心点燃希望 珍物拍卖 爱心购买”公益活动;

开业庆典:

2009年8月 新标志 新蓝图新跨越————安徽广电新中心奠基庆典

2009年8月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暨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开工仪式

2009年4月 国内首条六代液晶面板线项目在合肥开工建设庆典

2009年2月 滁州定远炉桥新时代广场隆重举行二期开盘

2008年12月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工典礼

2008年12月 合肥中元籴焜金融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2008年11月 合肥环城高速全线通车庆典

2008年11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典活动

2008年10月 淠史杭灌区建设50周年纪念活动

2008年10月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多媒体报刊暨中安喜购网开通仪式

2008年9月 合肥皖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周年店庆

2008年9月 红烛颂--------灵壁县庆祝第二十四届教师节暨‘双十佳’颁奖典礼

2008年9月 宿州灵璧三中建校30周年庆典暨第十二届校园艺术节

2008年9月 河南时代商贸城开业庆典

2008年7月 安徽安粮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盛大揭牌暨安粮东怡金融广场奠基仪式

2008年7月 金屿海岸奠基暨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2008年4月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5周年庆祝大会暨主题音乐会

2008年4月 安联电脑集团成立10周年庆典

2006年12月 承办合肥百胜置业业主联谊酒会

2004年10月 策划百货大楼国庆促销

2004年8月 合肥阳光超市新店开业活动

会展会议:

2009年8月27日 2009年第十一届安徽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

2009年7月9日-19日第二届中国(合肥)国际啤酒节暨2009中国(合肥)国际啤酒节

2009年6月26日至7月4日 “2009中国安徽雪花啤酒节”

2009年6月5日 2009中国(合肥)首届环保展

2009年4月26日 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

2009年3月6日 2009第二届中国(安徽)婚博会

2008年10月15日2009年安徽电视台经视频道、文体频道资源展示暨广告征订会

2008年9月30日 2008安徽国际汽车展览会

2008年9月25日 2008中国(合肥)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农业双交会”)

2008年9月25日- 27日 第一届合肥技工节

2008年9月20日 省房协第三届房地产开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2008年9月19日 中国(合肥)国际住宅产业化高峰论坛。

2008年9月5日 第三届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

2008年8月28日“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礼仪用品)创意大会暨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

2008年6月26日至7月7日2008中国(合肥)国际啤酒文化旅游节

2008年5月 2008年第四届中国黄山徽商大会和徽商故里行活动

2008年4月 2008年安徽花卉博览会

2008年3月27日—30日第五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暨首届中国会展节事产业博览会

2008年3月 “把握机遇迎奥运创新网赚高峰论坛”

2008年1月 大型文化活动策划经理策划人交流大会

2007年12月 协办首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

2007年10月 协办第二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暨2007合肥国际休闲食品博览会

2007年9月 协办2007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

2006年12月 承办合肥百胜置业业主联谊酒会

2006年7月 承办“法夜沙龙-案例讨论会

2006年5月 承办第二届创造教育年会活动;

2004年11月 策划、承办《艰苦的岁月》大型图片展览活动

演出经纪:

2009年8月22日 合肥纵贯线=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罗大佑演唱会

2009年7月 黄山节晚会《中华情·&·情注黄山》

2009年6月 “统力之声———第二届马鞍山音乐节开幕式”

2009年6月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老年文艺汇演”

2009年3月24日2009年3月24日刘德华合肥演唱会

2008年11月 首届中国农民歌会

2008年10月 CCTV3-《欢乐中国行-魅力合肥》大型演唱会

2008年9月 第十五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暨“民生之夜”大型文艺晚会

2008年9月30日CCTV央视倾国倾城安徽旅游大型演出

2008年9月 “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安徽赛点”歌曲征集评选活动

2008年7月 中国小肖邦——叶子钢琴独奏音乐会

2008年6月 合肥蔡琴演唱会

2008年4月 2008安徽石台茶叶节大型演出活动

2008年1月 “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到绩溪群众互动演出活动

2008年1月 安徽烟草2008年春节巡回慰问演出

2008年1月 谱写新的时代赞歌 “千场文艺活动”走进淮南宣城

2007年12月 承办安徽轻工业技术学院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出活动

2007年11月 承办“广场、放歌五河”大型演出活动

2007年10月 “我的音乐地盘”2007动感地带潘玮柏合肥演唱会

2007年11月 金水房地产辉煌十周年大型庆典晚会

2007年6月 张学友“好久不见”合肥演唱会

2007年4月 安徽卫视上星十周年“辉煌星歌会”五一盛会

2007年1月 承办“相聚利盟,共赢天下”大型文艺晚会

2006年10月 承办“万历同心庆国庆”演出活动

2005年12月 承办飞利浦手机秀演艺活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olok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