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荣和烧坊创始人

荣和烧坊创始人

荣和烧坊创始人

荣和烧坊创始人是李荣益先生。他于1996年创立了荣和烧坊,最初仅是一家小型火锅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在全国各地拥有数百家分店的连锁餐饮企业。李荣益先生在创业前曾在酒店、饭店等行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他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荣和烧坊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了中国餐饮行业的知名品牌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王立夫是哪里人

王立夫

“王立夫,茅台酒创始人之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金奖获奖者,时期贵州省茅台镇著名商号“天和号”“荣太和烧坊”“荣和烧坊”创立人。

中文名:王立夫

别名:字泽履

国籍:中国

出生地: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茅台村

出生日期:1858

逝世日期:1931

职业:酿酒师

毕业院校:师承

主要成就:茅台酒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天和号”“荣太和烧坊”“荣和烧坊”创立人

简介

王立夫—茅台酒创始人(字泽履,1858—1931),世居仁怀县茅台村(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历史上称为仁岸),祖父王振发(1793—1857)于清道光年间在茅台创办著名商号“天和盐号”经营盐业。茅台自古出好酒,王振发由于商业往来需要用酒宴请客商或送礼,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当地人称的“茅台烧”宴请官绅和行商坐贾。

个人经历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立夫是独子,王用兵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他的田地大约包括茅台镇银滩坝子、仁溪沟、长榜、高榜、田榜上、黑庆子、河口、河沟、回龙湾、春树、安村坝等地。直到年间,衰落的王家土地仍延伸到毗邻的四川古蔺境内。解放初,王立夫的孙女王宗辉由于经济困难,曾步行到四川合江收地租。佃户爽快地交了地租,才说,已经好几年没人去收过租子了。

此外,茅台街上还有湾子头、下场、中街、新栈房等处商铺,另有油房、碾房、私渡等,也是王家的私产。因此,当时人们称茅台镇为“王半街”。

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祖父王振发就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到他手中时,盐巴生意已经不好做了,而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客商云集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

当时茅台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余家烧坊了。规模最大的要算贵阳华家的“成裕酒房”。王立夫的烧坊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其中的一家,但规模较小,而且所酿酒主要是自饮或请客送礼,只有少量出售。

王立夫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

“荣和”烧房的酒当时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荣和”缘于“天和号”王家烧房的缘故。华家的“成裕”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王茅”主要销往四川方面,这是王立夫的祖父辈经商的渠道和人脉关系的原因。“华茅”主要销往贵阳等地。这两家也是茅台镇产量最大的两家酒房,酒的品质也是最好的。

品牌创建史

早期“茅台烧”的包装是用一种叫“支子”的容器盛酒。“支子”用竹片编成,再用土石灰加糯米、紫红窖泥、再加猪血合匀糊在竹篓上,后来才改成土陶大肚坛。四年(1915年),茅台镇的“荣和”、“成裕”两家烧房酿制的“茅台烧”被贵州省农商部选送,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由美国倡导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赛会”。“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简陋、土气,参展后没有引起参会人士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参会人士对“茅台酒”刮目相看。那酒的芳香彻底征服了评委,征服了所有参会人。“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名扬天下。

获奖本来是件好事,但参展回来后,华、王两家为“茅台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两家都送了酒去参展,又都是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于是互不相让。时任贵州省的刘显世亲自签发令,作出裁决:王、华两家烧房均可用“茅台酒”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王立夫曾任茅台民团大团总,而且富甲一方,在茅台镇威望很高。为此有人暗中打他的主意。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烧子时香的时候,土匪搭梯子从围墙翻进去,抓走了王立夫。土匪将王立夫供在用两张八仙桌搭成的台子上供“财神”,每天给饭吃,还定时烧香、磕头,不打不骂,就是要王家拿银子来赎人。王家没有办法,只好送去8挑银子,并将银滩坝子的田地抵出去,王立夫才平安回家①。

王立夫执掌家业后,恪守祖父王振发在世时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诚信为人,乐善好施,深得地邻乡党好评。

王立夫的夫人郭氏解放后才去世。她在世时念佛、吃斋,平是家里备有一个小药箱,周围邻居哪家的小孩有个小病什么的,她都要帮忙给些药,是出了名的善婆婆。王立夫的孙子回忆,有一次王承俊手下的人给他弄来了一麻袋青蛙,要杀来吃,说是补品。郭氏知道后很生气,叫人将青蛙全放了生。

1931年,王立夫病死,葬于茅台镇上②。建国后因为建学校,王立夫的墓便迁到河对面原酱园后的黄葛树旁与其父亲王用兵合葬。据当地老人讲:迁墓时,很多街坊邻居、王家过去的佃户都自发去帮忙。人们说,王立夫是穷人的好朋友,是我们大恩人。

家族历史

随着王氏家族的逐步兴旺,其家族产业已遍布仁怀县各地,由经营盐业扩展到了兴办冶炼厂(当时叫做铁厂)、酿酒、经营木材、商铺、客栈、烟馆、碾房、出租土地等。“天和号烧房”所酿的“茅台烧”也顺着赤水河盐道销往合川、重庆等地,国民初期在重庆道门口开设了专营店(有道门口美味村独家专营的商标,据查道门口为重庆解放碑一带),所到地区已有一定的影响。

王振发育有五个儿子,王立夫就是王振发的小儿子王用兵的独子。王立夫年轻时就随父亲学做生意,善管理懂经营。在他继承茅台“天和号”家业时,正是王氏家族鼎盛期,当时食盐业竞争已日趋激烈,而茅台所产“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商贾云集茅台而悄然出名。王立夫看准商机,于光绪五年(1879年)与石荣霄(中枢人)、孙权太(习水人)合股创办了“荣太和”烧房,之所以烧房的名称为“荣太和”烧房,是基于取用各股东的一个字组合而成。王立夫以自家烧房入股,且有家传制曲配方和酿酒手艺,又有销售渠道,因此负责烧房的生产、销售事宜,所以酿出的烧酒很受市场欢迎。不久孙姓股东退股,取消“太”字,烧房改称“荣和烧房”。但在当时的茅台村(解放初才叫茅台镇)人们为了区别于各家烧房出产的酒,故习惯称“荣和”烧房产的酒叫“王茅”酒,因老板姓王;“成义”(当地也有人称“成裕”)烧房酿酒为“华茅”,因老板姓华;“恒兴”烧房酿酒为“赖茅”,因老板姓赖。(2008年“遵义政协”第二期文史长廊)

1915年王立夫时值盛年,正全面执掌“荣和烧房”之际,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将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第十四届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北洋农商部决定遴选贵州仁怀茅台镇所产的“茅台烧”酒参展(因为当时贵州茅台镇的酒已经是一种有名的土特产了),“荣和烧房”生产的“回沙茅酒”酒在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选中(见知识产权报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标收藏家左旭初著:“茅台商标史话”一文),据说是与“成义烧房”生产的“华茅”一起,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展巴拿马博览会。经过博览会评委的严格评比,一举夺得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为中国悠久的酿酒业赢得巨大声誉。“茅台酒”的酒名也始于此(见仁怀县县志384页)。

“茅台酒”获奖的消息传到了茅台。但是,奖牌停留在贵阳,迟迟未能达到仁怀。王立夫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送展的“王茅”酒竟会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之一”。当时“荣和烧房”只是被摊派到了就只好服从送了二百斤“王茅”酒,根本就没有考虑能不能得奖的事,过后可能都忘了送展一事,这在当时茅台这个小地方与外界缺少沟通、信息闭塞,不可能有那么长远的商业竞争意识的社会现实是相吻合的。

这里不得不说说当时的“成义烧房”创始人的背景:华联辉,字柽坞,原籍江西临川人。始祖于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定居遵义团溪。先辈以贩盐致富。华联辉先经商,后读书应试,咸丰乙亥科举人。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改革盐政,华联辉任盐法道总文案,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始开办酒业。其弟国英,字健庵,中举后历署四川新都、合江、叙永等县,继后任四川盐局总办。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仁怀厅儒学训道。因母亲病故,于光绪二十八年回贵阳经理盐业。光绪末年,出资办学,办报,出任贵州省商会会长及宪政咨议局议绅。宣统元年,,参加组织“贵州省规定政预备会”。贵州光复,先后任大汉军财政部副兼官钱局总办,贵州银行总理、都督府参赞等职。(摘至:陈博深编著《中国茅台酒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页)

历史有时是顽皮的、捉弄人的,历史永远要保留它的一份暧昧和含混。它就把一个有趣的问题留给了世人:获奖的奖牌究竟是属于“王茅”的还是“华茅”的?送展的是“荣和”的产品还是“成义”的产品?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据说送展的产品是“荣和烧房”的酒(见知识产权报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标收藏家左旭初著:“茅台商标史话”一文),“成义烧房”没有送酒,因为就在征集展品前几年“成义烧房”失火,酒房暂停生产;也有一种说法是获奖以后“成义烧房”的人说他们也送了酒,送展的产品中既有“荣和”和产品又有“成义”的产品(总之“荣和烧房”是肯定送了酒参展的)。可能是当时经办其事的仁怀县考虑到两种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装基本相同,虽然各自标有“荣和烧房出品”、“成义烧房出品”字样,毕竟“烧房”一词不合“国际惯例”,索性将两家产品合为一个产品,生产厂家就定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茅台造酒公司”。

奖牌属谁,不得不争,王立夫一想到自己送展的产品获奖后却要被别人拿走,心里很是不平,虽然自己在省城没有关系,还是决定要讨回公道。于是“荣和”与“成义”两家当地署名的大型烧房为争夺奖牌打起了官司。官司打到了县,仁怀县知事覃光銮无法断案(因为一来是“王茅”确实送了酒参展,另一方是在县里省里都有人脉关系),案子一时难以判决,仁怀商会调解无效。则一纸呈文送到了贵州省公署。获奖原本是喜事,喜事就应该办得和美。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四日,贵州省刘显世对这桩迁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决并签发公署令如下:

令仁怀县知事覃光銮:

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请核示由。呈悉。

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均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刘显世

中华七年六月十四日

至此,这场打了几年的被称为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第一桩“知识产权官司”,才算得以了结。(袁仁国著,《醉美茅台》,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页)

直至1953年8月,茅台镇三家最大的烧房收归国有,成为今天茅台酒厂的前身。

由于历史的原因,王立夫家族的后人时期在集体酒厂(公社酒厂)为集体酿酒。

改革开放后,王立夫家族的嫡孙、外孙立志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为续传家族的传统酿酒手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过程,创办了“茅台镇王立夫酒业有限公司”。位于茅台镇观音寺社区的“茅台镇王立夫酒业”厂址,即是清末民初王立夫的祖父创办“天和烧房”的黑菁子酒房旧址。王立夫的子孙酿造的酱香型白酒由嫡传子孙亲自操作,完全按照“王茅”酒的祖传曲药配方制曲(祖辈留下的秘方中采用几十味中草药),端午采曲用中药配方、母曲加优质小麦让其天然发酵,接收空气中的多种微生物制成自然之曲;主要原料高粱与本地农户预定种植,不施农药,用绿色有机肥。制作工具采用竹木,酒甑、酒窖用当地沙石打造、酒坛和酒罐用陶土烧制,一切顺应自然,为的是尽可能恢复老的传统作坊烤酒方式,操作工艺完整保留传统手工制作。用不同轮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龄的酱香、醇甜、窖底香等几种典型体酒,即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精心勾兑,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出厂。酿造出的“王立夫烧房”、“王立夫宝窖”、“王立夫老窖”等高档“王立夫”酒系列产品,还原“王茅”酒的原始风味。

王立夫家族自道光年间创立“天和烧房”酿酒至今,技艺历经六代传承,长达一百八十余年,是茅台镇历史上有据可考、流传有序、历时最为悠久的酿酒家族之一。“王立夫是茅台酒有据可考的开办人之一”(陈博深编著《中国茅台酒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页)。

穿越历史烟云,曾经创造过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传奇的“王茅”酿酒家族,在历史进程中虽几经沉浮,“茅台镇王立夫酒业”必将在一代有理想、懂管理、善经营的王立夫子孙手中蓬勃发展,酿造出高品质的限量级纯手工酱香型白酒。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再现王立夫时代的“王茅”经典老味道,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不变的血脉传承,不变的工艺口味,不变的价值取向。

文献资料来源:

1、知识产权报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标收藏家左旭初著:“茅台商标史话”。

2、2006年11月17日、18日,贵州卫视“发现贵州”栏目,分两期播出“王茅传奇”;片中王立夫酒业主要负责人邱福强介绍王立夫家族及“王茅”渊源。

3、2008年“遵义政协”第二期文史长廊:“王茅传奇”。

4、2008年遵义电视台所播放酒博会电视片“走进自然”,片中明确提及王立夫酒业及其“王茅”产品,并将“王立夫”酒作为活动礼品。

5、2009年王立夫酒业于中国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王天和王立夫”、“王立夫烧坊”、“王茆世家”(王茅的麦穗老商标)、并在中国香港成功注册“王茅”商标,在台湾地区成功注册“王茅”商标。

6、袁仁国著,《醉美茅台》,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页

7、陈博深编著《中国茅台酒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页

(以上所及内容均可提供相关附件)

为什么王茅始祖是王荣霄也叫石荣霄?

王荣霄(茅台始祖,王茅创始人)

王荣霄,茅台始祖,王茅创始人,1879年,王荣霄(原名王映奎,过继给石姓富绅,也名石荣霄,1918年还宗姓王,名荣霄,字太和)、孙全太、“天和号”老板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创建“荣太和(王茅)烧坊”。

1915年,“王茅”与“华茅”统称“茅台酒”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使“茅台酒”一举成名。

中文名: 王荣霄 (字:太和)        

原 名:  王映奎                 

别 名:  石荣霄

出生地:  中国贵州省仁怀县中枢镇   

历史贡献:茅台始祖,王茅创始人

历史记载:《茅台酒厂志》 《仁怀县志》 

金奖荣誉: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出 品:贵州荣霄古窖酒业有限公司  

生产厂家:贵州黔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王荣霄简介

二、王荣霄王茅历史渊源

三、1915巴拿马金奖荣誉

四、王荣霄王茅酒历史文化

五、王荣霄家族传承

六、王荣霄品牌故事

一、王荣霄简介

王荣霄- - 茅台始祖、王茅创始人,原名王映奎,曾经过继给石姓富绅,也名石荣霄,1918年还宗姓王,名荣霄,字太和。贵州省仁怀市鲁班人。

二、王荣霄王茅历史渊源

根据茅台酒厂编著的《茅台酒厂志》记载:

“王茅烧坊”又名“荣太和烧坊”,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由仁怀县大地主王荣霄(原名王映奎,过继给石姓大地主,也名石荣霄)、孙全太和“天和号”老板合股各取一个字创建“荣太和烧坊”,俗称“王茅”。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这是清代西南大儒、经学家、诗人郑珍《吴公岩》一诗的句子。郑珍另有一首宣扬茅台好酒的诗句《茅台村》:“远游临群商,古聚缀坡陀。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

1843年(清道光2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郑珍、莫友芝著的道光《遵义府志》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又称大曲。酒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坊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咸丰四年(1854年)茅台镇遭受兵灾,原有烧坊全部被焚毁,茅台酒生产一度中断、1862年华联辉(字桎坞)父子创办酿酒作坊,于1872年定名为“成义烧坊”,酒名回沙茅台,人称“华茅”,常年产酒1.75吨,最高年产5吨。

1879年(清光绪五年),王荣霄(原名王映奎,曾过继给石姓富绅,又名石荣霄)、孙全太、“天和号”老板合股开设“荣太和烧坊”,规模较小,年产为1吨多,最高年产3吨。开始,由孙全太掌柜,三家分别按股提取利润。

1915年,仁怀县分为习水、仁怀两县,孙全太家距茅台较远,又忙于在家乡习水长沙扩充势力,辞去掌柜职务,烧坊由石荣霄(本名王荣霄,原名王映奎)负责经营。后孙全太为了收回投资,进一步扩大在习水的势力,以石荣霄(本名王荣霄,原名王映奎)帐目不清为由,提出诉讼,经仁怀县裁决,由石荣霄(本名王荣霄,原名王映奎)及孙子王少章以二百两银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给孙全太,于是,“荣太和烧坊”也就更名为“荣和烧坊”。

王荣霄祖父王子荣膝下长子王正伟,次子王正学,王正伟乏子嗣,王正学生子王映奎。王映奎生性聪明,后入县城怀阳书院就读,因家境贫寒,常为学费及生活费担忧。仁怀市老城区三官楼四合院石姓富绅膝下无子,王映奎过继给石家做养子,改名为石荣霄。1918年(七年),还宗王姓,还名王荣霄,字太和。王荣霄膝下有子王连城、王鸣珂。王荣霄逝世后,次子王鸣珂参与了“荣太和”的经营管理。但没过多久,王鸣珂也去世了,遂由其长子王少章(又名王德芳)继续参与烧房的经营管理。到王荣霄的长孙王少章时,烧坊已基本为王家独揽。王少章有两个儿子,长子王丙坤(1907-1961年)死于饥饿,时年54岁,次子1912年出生,北京某大学经济系毕业,解放后一直在家务农,50年代被判刑5年,刑满释放后赶上“饥饿三年”,生活实在困难,1961年某天当众撞墙而死,时年49岁。

1930年前后,孙全太的后人孙明远在军阀侯子担的部队任职,便借股权问题制造纠纷,要求清算历年帐目。是时王少章已死,由他的弟弟王泽生(1891-1945)接办,王泽生知孙明远难以对付,只好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与荣和烧坊无任何瓜葛。1936年,另一个股“天和号”老板王立夫长子王成俊将股权全部转让给王荣霄之孙王泽生,至此,荣和烧坊已全部落人王荣霄及其后人手中,烧坊也正式更名为“王茅烧坊”。1945年,王泽生去世,“王茅烧坊”由他的儿子王(丙)秉乾(1916-1951)继续经营。 

三、1915巴拿马金奖荣誉

1915年,美国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通知世界各国送展品。当时农商部在天津成立商品陈列所,贵州人乐嘉澡任所长,负责征集全国的名优特产送往旧金山。在征集产品时,“成义”、“荣和”两家烧房都将产品送展,“荣和烧房”生产的“回沙茅酒”酒在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选中(见知识产权报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标收藏家左旭初著:“茅台商标史话”一文),农商部都不加区别,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装酒的瓶子是圆形小口陶质釉器,并不引人注目。经过博览会评委的严格评比,一举夺得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为中国悠久的酿酒业赢得巨大声誉。“茅台酒”的酒名也始于此(见仁怀县县志384页)。

“成义烧房”创始人华联辉,字柽坞,原籍江西临川人。始祖于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定居遵义团溪。先辈以贩盐致富。华联辉先经商,后读书应试,咸丰乙亥科举人。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改革盐政,华联辉任盐法道总文案,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始开办酒业。其弟国英,字健庵,中举后历署四川新都、合江、叙永等县,继后任四川盐局总办。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仁怀厅儒学训道。因母亲病故,于光绪二十八年回贵阳经理盐业。光绪末年,出资办学,办报,出任贵州省商会会长及宪政咨议局议绅。宣统元年,,参加组织“贵州省规定政预备会”。贵州光复,先后任大汉军财政部副兼官钱局总办,贵州银行总理、都督府参赞等职。(摘至:陈博深编著《中国茅台酒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页)

获奖后,“成义”“荣和”两家对于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会难于裁决,呈文到省,乃于七年(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奖状、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两家烧房所产的茅台酒均可在商标上标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这才结束了这场获奖争执。

1918年6月14日,贵州省刘显世对这桩迁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决并签发公署令如下:

令仁怀县知事覃光銮:

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请核示由。呈悉。

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均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

                              刘显世

中华七年六月十四日

至此,这场打了3年的被称为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第一桩“知识产权官司才算得以了结。(袁仁国著,《醉美茅台》,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页)

四、王荣霄王茅酒历史文化

1935年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王荣霄王茅酒”多次慰问、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和红军战士,饮者无不大加赞赏。周恩来总理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由于长途行军疲乏,起初,战士们纷纷用“茅台酒”来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祛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周恩来到达茅台。他见大家用茅台酒擦脸、洗脚,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蹋圣人!”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依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的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说:“不想‘圣人'二字竟然救了我的性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显然,周恩来同志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红军战士。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获得金奖的故事,在场的红军战士无不深受教育。1935年3月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三渡赤水),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纵队警卫营机连在茅台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继续前进时,正遇三架敌机在上空盘旋,当场打落一架,其余两架逃窜。晚上,王稼祥(长征时任红军总部主任)委托总政组织部、宣传部四位同志到机连宿营地慰问,并将“王茅烧坊”老板王泽生赠予的王茅酒分给战士们饮用解乏,余下留着为清洗伤口和治疗拉肚子的药。十七日上午,王稼祥在行军途中遇到机连的队列,当场停下来,对全连指战员表示祝贺,鼓励他们再立大功,再畅饮“茅台酒”。

为了保护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部分别在茅台镇上生产茅台酒最多的华茅、王茅、赖茅三家酒坊门口贴上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从这张通告中可以看出红军对民族工业、对知名产品的高度重视。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并在北京饭店用茅台酒招待嘉宾,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

五、王荣霄家族传承

1、王荣霄家族图谱

2、嫡传“12987”回沙工艺

以本地优质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王荣霄王茅酒优异品质的重要原因。传承1915年巴拿马金奖配方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取酒,基酒还需在陶坛中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最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将一百余种不同酒龄、不同香型、不同轮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进行组合勾兑调配,形成了王荣霄王茅酒的独特风格,然后再贮存一年,总共陈酿五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后方准装瓶出厂。

“三高”是指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王荣霄王茅酒金奖配方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它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高温堆积发酵是其它名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高温馏酒:低沸点物质挥发,与其它白酒生产工艺的蒸馏完全不同。

“三长”指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它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它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酒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基酒需要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陈酿五年以上才装瓶出厂。

六、王荣霄品牌故事

1、品牌简介

1879年,王荣霄(原名王映奎,过继给石姓富绅,也名石荣霄,1918年还宗姓王,名荣霄,字太和)、孙全太、“天和号”老板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命名并创建“荣太和(王茅)烧坊”。

1915年,仁怀县分为习水、仁怀两县,孙全太家距茅台较远,又忙于在家乡习水长沙扩充势力,辞去掌柜职务,烧坊由王荣霄负责经营。后孙全太为了收回投资,进一步扩大在习水的势力,以王荣霄帐目不清为由,提出诉讼,经仁怀县裁决,由王荣霄长孙王少章以二百两银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给孙全太,于是,“荣太和烧坊”也就更名为“荣和烧坊”。

1915年,“王茅”与“华茅”统称“茅台酒”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使“茅台酒”一举成名。

1918年,贵州公署下文,“王茅”与“华茅”共享“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荣誉;石荣霄还宗姓王,还名:王荣霄,字太和。

1936年,“天和号”老板王立夫长子王成俊将股权转让王荣霄(原名:王映奎)的孙子王泽生,从此,王泽生拥有“荣和烧坊”全部股份,开始正式出品“王茅”产品。

1951年2月21日,王泽生儿子王丙(秉)乾“离世”,但仁怀县判决:王丙(秉)乾的“荣和烧坊”予以依法保留。

1952年10月4日,“荣和烧坊”公私合营并入贵州茅台酒厂,成为组建贵州茅台酒厂的三大烧坊之一。

1983年,王荣霄(原名:王映奎)嫡传后人重建祖业,建立辰风酒厂,金凤凰酒业。

1997年,茅台国酒文化城为“王茅”创始人王荣霄(原名:王映奎)嫡传曾孙王丙(秉)乾塑像,以纪念这位“茅台酒”创始人。

1998年,成立贵州仁怀市帝茅酒业有限公司。

2009年,8月17日国家商标总局最终裁定:“王茅”创始人王荣霄嫡传后人拥有“荣太和王茅”相关知识产权,并合法享有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荣誉。

2011年,成立贵州黔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入驻仁怀市名酒园区。

2012年,贵州黔庄酒业集团万吨酒库落成。

2012年,“百年王茅—茅台始祖”以其悠长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曲折辉煌的发展历程,被《世界遗产》杂志所收录,开创了酱香白酒之先河。(《世界遗产》第一期)

2012年,以“王茅”创始人王荣霄(原名:王映奎)为名的商标“王映奎®”终于注册成功。

2013年,以“王茅”创始人王荣霄为名的商标“王荣霄®”终于注册成功。

2013年10月,成立海口荣太和酒业有限公司。

2014年2月,成立海南王茅贸易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成立海南王茅酒业有限公司。

2018年2月,成立贵州荣霄古窖酒业有限公司,参股王茅创始人王荣霄嫡传第五代、第六代后人成立的贵州黔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王荣霄嫡传第六代传人正式申报“王荣霄王茅嫡传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3月,王荣霄第七代传人成立贵州百年黔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4月,成立王荣霄王茅酒业(海南)有限公司。

2、品牌内涵

始创于1879年的百年品牌,始终坚守品牌立业,把酿造低调奢华高品位的生活作为使命,让消费者非常实惠喝到能够带来健康的“大曲坤沙(捆沙)酱香酒”。务实进取,追求卓越,稳健经营,持续成长,光大民族工艺品牌。传承1915年巴拿马金奖配方,坚守传统“12987”回沙工艺,保障品质,以真心赢得信任,以超值体现价值,优质实惠。

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百年传承王荣霄正在酿造并向您提供“至真至善至美”渴望和追求的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大曲捆沙不上头”美酒。

我们和您——美酒爱好人士,在逐梦的人生路上少喝酒,喝好酒,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3、品牌视讯

3.1短视频

3.2品牌图片

匠王台酱香酒创始人是谁?

王立夫

贵州王立夫起源于“荣和烧坊”,是一家有着文化渊源和酿酒历史的酱香型白酒企业,与茅台酒厂属于同根同脉的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

王立夫自光绪年间创立“荣和烧房”酿酒至今,技艺经六代传承,长达一百多年,是茅台镇历史上有据可考、流传有序、历时最为悠久的酿酒家族之一。

工艺王丙乾酒的简介?具体有哪些文化历史和底蕴?

1951年至1953年,王丙乾的“荣和烧坊”和另两家烧坊先后合并为国营茅台酒厂后,荣和烧坊的部分老窖池仍归王家所有,王丙乾后裔以此为基础,为继承和弘扬祖业,在荣和烧坊老窖池上取贵州之“黔”、赤水河之“水”、荣和烧坊之“坊”,创立了荣和黔水坊酒业有限公司,以荣和烧坊老板王丙乾的名字,将代代相传的土酒命名为王丙乾酒。贵州荣和黔水坊酒业有限公司酿造基地位于贵州茅台镇赤水河畔,中国酱香白酒7.5平方公里核心酿酒域内,占地150亩,现有窖池118个,其中4个窖池具有百年历史。王氏家族魂系茅台镇,世代酿酒为业,传承者酱香魂魄,沉淀着厚重中华酒文化。以世家祖传之酱香工艺,博采众家之长,精酿一樽正宗健康、绿色、自然天成的王丙乾酒。

匠王台和荣和烧坊什么关系?

前段时间在百度上看到说匠王台是王立夫酒厂出品的,王立夫就是荣和烧坊创始人,后来公私合并,荣和烧坊并入茅台旗下,王立夫就另起炉灶,创立了王立夫酒厂,匠王台和茅台是相同的工艺,喝过的都知道,味道和茅台大差不差。

王丙乾酒的酿酒历史 ?

茅台镇荣和烧坊老板,茅酒创始人。1915年所酿造的茅酒,远渡重洋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1年荣和烧坊公私合营,是合并成为茅台三大烧坊之一,由此茅台镇特在茅台镇国酒文化园塑王丙乾雕像以资纪念(王丙乾排第一位)。

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烈性酒大奖赛于2015年8月26—28日在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举行,并于2015年9月9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了颁奖典礼。本届烈酒大赛,中国白酒首次作为酒种参赛,共计552中国白酒参赛,其中秉承王氏独家去要配方酿制的王丙乾酒,以其酱香优雅、陈香舒适、酒体醇厚、口感细腻、空杯留香久等优点,再次征服来自世界各地的品酒师,并荣获金奖!

王丙乾茅酒创始人

王丙乾茅酒创始人王荣霄。

贵州省仁怀市王丙乾酒业有限公司于2016年05月17日成立。位于贵州茅台镇,是一家酿造酱香白酒的公司。公司酿造基地位于贵州茅台镇赤水河畔,占地150亩,现有窖池118个。

1879年“荣和烧坊”创立;1915年8月“荣和烧坊”酿造的王茅酒,参加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酒罐一掷震世界,从此“荣和烧坊”酿制的“茅台酒”享誉世界,成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1916年6月,美国又在加州圣迭戈举办了“巴拿马加利弗尼亚国际博览会”,王茅酒再次受邀参展,又获金奖。

酿造工艺。

完全按照“王茅”酒的祖传曲药配方制曲,端午采曲用中药配方、母曲加优质小麦让其天然发酵,接收空气中的多种微生物制成自然之曲;主要原料高粱与本地农户预定种植,不施农药,用绿色有机肥。

制作工具采用竹木,酒甑、酒窖用当地沙石打造、酒坛和酒罐用陶土烧制,传统作坊烤酒方式,操作工艺完整保留传统手工制作。用不同轮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龄的酱香、醇甜、窖底香等几种典型体酒,即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出厂。

荣太和烧坊石荣霄是不是酱酒第一的创始人?

怎么可能,酱酒的历史可以追到汉武帝时期,那时候石荣霄还没有呢,只能说是茅味酒的创始人,毕竟他是王茅的老祖宗,现在他的后人建立的叫“贵州荣太和烧坊石荣霄“,算是茅味酒的传承人⌄

荣太和烧坊石荣霄是不是王茅传人?

”贵州荣太和烧坊石荣霄“是石荣霄建立的荣和烧坊被茅台合并收购以后他的后人建立的品牌,石荣霄本家姓王,也就是王茅的创始人,要说这个品牌是王茅传人也没问题∞

荣和烧坊王立夫到底是天和号创始人还是荣太和烧坊的创始人?

荣太和烧坊是王茅酒前身,也可以称为茅台酒前身。王立夫的爷爷王振发的商户叫天和号,酿酒作坊叫天和烧坊。王立夫和另外两个股东王运端(也叫王秉乾),一个是孙全太合伙做荣太和烧坊,后来孙全太退股,更名荣和烧坊。

标签: 创始人 烧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nly4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