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引起我非常地伤心是病句吗

引起我非常地伤心是病句吗

引起我非常地伤心是病句吗

引起我非常地伤心是病句。

题目中的引起是错误用法,正确的句子是:导致我非常地伤心。

引起,意思是起身。

也指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

导致,是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出自宋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此非边帅所敢知也,而主若遣使者奉表以来,乃敢导致於朝廷耳。

《汉书叙传上》:上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放等不怿,稍自引起更衣,因罢出。

《后汉书来历传》:乃各稍自引起,历独守阙,连日不肯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引起我非常地伤心是病句。

题目中的引起是错误用法,正确的句子是:导致我非常地伤心。

引起,意思是起身。

也指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

导致,是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出自宋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此非边帅所敢知也,而主若遣使者奉表以来,乃敢导致於朝廷耳。

《汉书叙传上》:上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放等不怿,稍自引起更衣,因罢出。

《后汉书来历传》:乃各稍自引起,历独守阙,连日不肯去。

我感到伤心和不开心是病句吗

我感到伤心和不开心是病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伤心和不开心是一个意思,所以这句话的语病是重复。

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使我非常悲痛修改病句

可以有几种改法:

我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非常悲痛。

把“使”去掉就行了。

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我十分悲痛。

四川地震的消息,使我十分悲痛。

错误原因:缺少主语,“使”的应用让句子没有主语。

跪求修改病句(教我如何判定病句和修改病句),越详越好,多多益善。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不合逻辑

四、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三、修改符号:

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四、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改。

五、实战演练:

(一) 修改下面病句:

(1)小明给母亲写信说:“他在这里一切都很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

(2)通过少年团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3)朱德出生在劳动人民家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能吃苦。

(4)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5)上海科技开发公司聚集了一批水平上乘、技术精良的专业化队伍。

(6)某公司开业广告说,免费赠送小礼品,赠完为止。

(7)新开张的商店在广告里表示:“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8)人们很难想像一个不关心他人痛痒的人能否写出感人的作品来。

(9)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0)这篇小说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11)他家的菜地里共生产了茄子、冬瓜、西红柿共计1200多斤。

(12)为了写好这篇通讯,他深入了解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

(13)听了科学家的报告,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14)一进教室,只见全班同学正在进行读书,一位女教师在进行巡视。

(15)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16)王大海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7)大家认真地讨论了今夏课外游泳运动训练。

(18)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中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19)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道数学题是不难做出来的。

(20)张勇是个好学生,谁都不会否认他能做出这种不文明的事情。

(二)、修改下列语段。

1、人们都知道,鸡、猫、狗等动物和人身上都是热气腾腾的,蛇身上却是冷冰冰的。前者叫“变温动物”,后者叫“恒温动物”。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就要消费体内的能量物质来惟持。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只要猪每大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物质,那么,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2、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林非的发言赢的了同学们热列的掌声。

3、音乐是我至爱的饮料,告别一天,带着一身的疲备离开学校,难免头昏脑涨,此时,回到家中,我总会轻扭录音机,静静地品赏那来自远方的自然之声:溪水潺潺地流淌,在低声地吟唱小鸟,绿茸茸的小草在窃窃欢呼,还有那野花星星点点的在欢笑,我完全走入了大自然的怀抱。陶醉在深深地音乐世界之中。

4、小明晚上学习到九点。感到有些劳累,正好电视台正在转播世乒赛绝赛实况。他钢打开电视,妈妈就走过来,愤怒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看电视!”小明回答:“妈,你嚷什么!学习要讲究效率,你懂不懂?我学习累了,想看看电视松驰一下。再说运动员的拼博精神对我难道不是一种鼓舞吗?你说对吧!

5、我最爱戴的是小山鸡。你看,小山鸡那尖尖的小脑袋上,长着红红的鸡冠,像一枚盛开的鲜花。它在笼子里不时地抖抖美丽的羽毛,似乎在跟人们比美,又仿佛在给大家天堂那精彩的节目。

6、张小强同学学习勤奋,却善于动脑,他的成绩提高很快,学习非常刻苦。他在学习上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做法。早晨,他总是起得很早,穿好衣服,就到操场跑步。锻炼之后,他抓紧时间读语文,背英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晚上,他经常做大量的数理化习题,所以,一般的题目都难不倒他。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的完成,做作业一点儿也不马虎。遇到难问题,他不耻下问,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讨论,直到弄懂为止。他还常常帮助同学学习上的困难,从不嫌麻烦。有一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课,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7、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早晨,我本来还想多睡会儿赖觉,不料早晨7点多就把我从睡梦中拖了起来,我还是不起来,这时,我妈妈就火了,她随手拿了一把尺,再我的上拍了拍,我感觉到她拿了尺没什么好事做,一下子爬起来,人虽然是起来了,可是我的眼皮还直往下垂,我也不知道怎么穿衣服的,裤子都穿反了。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考点例析:

(一) 常见病句类型

(1) 用词不当:

①感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 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 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 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③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啰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

(7) 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二) 修改病句的方法(原则)

1. 检查文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强化练习:

1. 在优裕的家里,子女一切得来容易,因而所以难以与长辈沟通。

2. 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3.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4. 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5. 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6. 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志愿者和中学生。

7. 桔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8. 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9.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10.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11. 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12.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13.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14.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5.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16.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1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18.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19.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20. 升学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21. 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

22. 这时,教室里没人,只有班长坐着读书。

23. 《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24. 几个学校的老师在讨论听取教学工作。

25. 张大爷的头上头发全白了。

26. 我跟他在同一个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7.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28.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29.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30.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31.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我将***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33. 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34.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5.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36.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37.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8. 王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39. 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40. 在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

4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4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表现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3. 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如: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

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

②谓语有多余成分;

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帮我改几个病句,在线等,

1、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改为: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解析:

表目的或原因的短语+时间词+处所词+情态动词或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中心词

2、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分析: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3、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与白人在娱乐场所享有平等的地位

分析: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娱乐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解答六种病句类型的技巧

第一部分:牢记六种病句类型的特点

一.语序不当

方法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

1. 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牢记类句: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例句①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例句②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运用:句中主语中心词“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2. 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例句① 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运用: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运用: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娱乐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方法2、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

例句①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运用:原名想表达的意思是要“趁现在赶快检查工作”,“不”是虚词,现在放在“赶快“的前面,成了修饰“赶快检查一下工作”,而遗漏了“趁现在”的意思,所以语序不当。

例句② 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运用: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方法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

例如:①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②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例句① 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运用:读句子,确定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再犯错误,他将被开除。属于同一主语的情况,而原句后一句的关联词“就”的前面用的是“学校”,格式不对,应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才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运用:读句子,可以看出原句有两个需要陈述的主语,一是“天气”,一是“他”,应用第二种格式,而原句用的是第一种,故应把“他”放到“但”的前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二.搭配不当

方法4、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①本世纪末,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本世纪末是目标。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本世纪末”是一个时间,很显然不能和“是目标”搭配,故这个句子是一个主谓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②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的机会呀!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他渴望机会。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渴望机会”显然不成立,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动宾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③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运用:简化成分,去年长定语,只保留中心词,则全句变为“劳动是一天”,很显然不恰当,属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5、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例句① 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运用:修饰语“极大的”和“爱国主义思想”不能搭配,应为“极强的”或“高度的”。

例句② 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手“前有两个修饰语――“聪明”和“能干”,“能干”可以修饰“手”,而“聪明”则不可以,构成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

方法6、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

例句①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运用: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而前面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只有一个方面,后面的“是否”却是两个方面。

例句② 他能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

运用:看到有“和”,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两个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关心痛痒”可以,而“联系痛痒”则讲不通,故是病句。

例句③ 作家敏锐地察觉、扶植新生的幼芽。

运用:看到有“、”,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敏锐地察觉、扶植”这一短语,“敏锐地察觉”可以,“敏锐地扶植”则不可以。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残缺:

方法7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等)――查主语残缺。

例句 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运用:全句的谓语是动词“使”,而“经过学习”是一个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这样就使得全句没有了主语,成为病句。改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介词“经过”去掉,让“学习”做主语;一是将“使”去掉,让“我”做主语,“提高”做谓语。

方法8 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简化成分,改换说法,自己补充――查谓语、宾语残缺。

例句① 我们必须按照毛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导。

运用:第一步: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简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学化简成“我们按照指导”,似乎也能讲得通。但

第二步:改换说法,将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改为“老师的话”,则应简化为“我们按照话”,则难以讲通,而应为“我们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从而判断出原句缺谓语,是病句

多余:

方法9、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例句① 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运用: “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现,造成了语句重复。

例句② 现在同学们已选出了班长,负责掌握班级的日常事务。

运用: 句中“负责”与“掌握”是近义词,用一个即可表达句意,同时用则是语句重复。

例句③ 老师看上去年纪近30岁上下。

运用 句中“近”和“上下”是近义词,发现同用,即可判定该句为语句重复的病句。

例句④ 今天是除夕之夜。

运用:“除夕”是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则构成了语句运用:重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凯旋而归”,“过虑的想法”等,须注意。

四.结构混乱:

方法10 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查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群众也觉悟起来。

运用: 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被……束缚下的”,应或为“被……束缚的”,或为“在……束缚下的”,交叉使用,则构成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② 这次网络班的学员外,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运用:感觉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顺,查对这一句的两头,用了“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两种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则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是”“设在”“举行”三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考场设在大厅里”,一是“考场在大厅里举行”

第三步:重新理顺:全句应为“考场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确定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赠献”、“具有”两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社员赠献玉佛珠”,一个是“玉佛珠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步:补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语。很显然,后一句没有主语,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语,让“一个社员”作主语,则全句成了“一个社员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明显不合作者语意,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例句① 还欠款1000元。

运用:句中有一个多音词“还”,即可以理解为“仍然欠款1000元”,也可理解为“归还欠款1000元”,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类似的句子还有“这话说重了”。

例句②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病,但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五.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方法14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运用: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15、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例句①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总是短暂的。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历来”这样的含有“绝对”意思的词,而句中又说“总是短暂的(短暂也是有)”,从而判断出原句是不合逻辑的病句。

例句②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其意思是表示“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水只是作物存活的必要条件,作物要存活,还需要土壤、肥料等别的条件,从而确定原句不合逻辑,是病句。

方法16 看到多“不”,确定语意,负负得正不(反问句亦算负)――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例句①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运用:第一步:先根据前一句确定说话者的本意,是想表达“能想象得出”的意思,应画“+”号。

第二步:查后一句表“不”意的个数,共有“没有”“不会”“不出”,共是三个负号,最后表达的意思应画“-”号。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前后肯定与否定不统一的病句

例句② 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运用:第一步:看到句中有多个“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应画一个“+”号。

第二步: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负号,应画一个“-”号,和原句意不通,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7 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查强拉因果;

例句①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运用: 句中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但细杳原句,对“学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会喜欢数理化,可见“学科有所偏重”与“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原句犯了强拉因果的语病。

方法18 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查主客颠倒。

例句①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运用: 第一步:“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但在表示主客之间关系时,二者恰恰相反,“对”是“主在前,客在后”,“对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分析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了解爱迪生这个名字”。“我们”是“主”,“爱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对”,却是客在前,主在后,显然是病句。

例句② 老师来了,小明正和他谈论一个数学问题。

运用: 句中有“和”,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老师”,是全句的“主”,小明是“客”,本着用“和”时“主在前,客在后”的原则,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9 联系现实生活――查不合生活逻辑。

例句① 凡到过济南的人,无不去趵突泉一游。

运用:从生活的逻辑上讲,不可能所有到济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这样的句子虽然从语法上并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逻辑,故仍是病句。

例句②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运用:“死难者”就指已死的人,“幸免”就是没死,“没死的死人”很显然不和生活实际。

例句③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运用: 全句在语法上并病,但联系现实生活就会知道,雨后的彩虹应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上,原文说的是下午,故彩虹应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原句不合生活逻辑。

第二部分: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横向总结:上面我们从病句类型的角度,从纵的方向上为大家介绍了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但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方法4)、成分残缺(方法8)。

题感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方法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方法5)、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

题感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1. 见关联词――判断句子关联词的语序(方法3)强拉因果(17)

2. 见特定介词:“经过”判断句子是否主语残缺(方法7)、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表意不明)

3. 见判断词(是否,有无,能否,等)――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不合逻辑(方法15、方法16)

4. 见 “和”“与”“以及”等连词及“、”这一标点符号――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颠倒(方法18)

(3和4有时可综合进行判断)

5. 见指代词――判断句子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主客颠倒(方法18)

6. 见近义词――判断句子是否重复(方法9)

第三部分:以法解题

例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3年全国卷)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A句较长,但没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的毛病,也没有成分残缺,可暂定为答案。B句中,有一组近义词,“万一”就是“若”,很显然语意重复,排除。C句中,有“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介词,看有无成分残缺的情况,发现“针对……”后面没有跟上“情况”之类词,显然有残缺,排除;D句中,有连词“和”,查有无前后不对称,发现没有;再,这个句子主语和宾语的中心词都比较长,查有无搭配不当,发现宾语中心词“作品”的修饰语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显然不搭配,排除。

第二步: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A。

例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1996年全国卷)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我伤心欲绝极了是病句吗?

是病句!伤心欲绝就是伤心到了极点的意思,不能加上“极了”,否则就是用词重复。就像“我痛苦万分”后面不能再加“极了”一样。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请详细讲解错误所在。。。。

仅供参考:

A 这个语病好像叫“偷换主语”。将“虽然”调到“伊藤嘉一”的前面。

原句中,前半句的主语是“伊藤嘉一”,但是后面的主语变成了“我们”,属于偷换主语。将“虽然”调到“伊藤嘉一”的前面,主语就变成了“虽然伊藤嘉一从小饱受生活折磨,憎恨社会不公”整个分句。

B 介词滥用导致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让”

C 正确

D 句式杂糅。“围绕……的主题”和“以……为主题”句式杂糅在一起。删去“围绕”

2017中考语文病句类型之词类误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例1: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县城,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

例2:毕业之际,我面临工作和考研的两种选择。前者自然会对减轻家庭负担非常裨益。

例3: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文学结晶了贵族语言风格。

例4: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例1中名词“缩影”误用为动词,可改为“……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例2中名词“裨益”误用为动词,可改为“……非常有益”。

例3中名词“结晶”误用为动词,可改为“……古典文学体现了……”。

例4中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很有智慧的人”或“……很聪慧的人”。

2、动词的误用

例1: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

例2: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保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例3: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很钻研。

例1中动词“道歉”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歉意”。

例2中动词“保密”误用为名词,“保密”不能作动词“拥有”的宾语,可改为“……拥有秘密……”。

例3中动词“钻研”误用为形容词,“钻研”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可改为“……深入钻研”或“……努力钻研”。

3、形容词的误用

例1:她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甸甸。

例2: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着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

例3:京城里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报刊社,玩这一类狡猾的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例4:互联网作为十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已经成功广阔。

例1中形容词“沉甸甸”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甸甸的感觉”。

例2中形容词“活跃”误用为名词,“一线”不能修饰形容词“活跃”,可改为“……一线活力和生机”。

例3中形容词“狡猾”误用为名词,“一类”不能修饰形容词“狡猾”,可改为“……一类伎俩……”或“……一类狡猾的伎俩……”。

例4中形容词“广阔”误用为动词,“广阔”不能受“成功”修饰,可改为“……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1、数词“二”与“两”的误用

例1:巴以冲突并不是以色列的内部事务,而是二个民族的纷争。

例2:二个小点的娃娃硬撑着上学,烂衣薄裳,少吃没喝,在学堂里遭白眼,受委屈。

例3:你如果替我做完了,所有的文章,你都署第一作者,我排第两就行。

例4: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都在百分之两十以下。

分析:

表示基数时,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时候,除了重量单位“斤两”的“两”必须用“二”之外,其他用“二”或“两”均可;

在其他量词前面时,除了表人量词“位”前“二”和“两”通用外,其他两次前面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因此,例1和例2中的“二”都应该改为“两”。

表示序数时,能说“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例3中的“第两”应改为“第二”。

表示分数时,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例4中的“百分之两十以下”应改为“百分之二十以下”。

2、“俩”、“仨”的误用

例1:他们俩个人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川道里走去,都感到新奇、激动,谁连一句话也不说。

例2:夫妻俩个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一商量,说什么也要帮这孩子一把。可是家里哪有钱呀?

例3:仨个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得像拳头一般大,吱哩哇喇吹起了“大摆队”。

例4:这一天,因为家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仨个人的情绪都很好。

“俩”是数词“两”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仨”是数词“三”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因此,应作如下修改:

例1:或者将“俩”改为“两”,或者去掉“个人”。

例2:或者将“俩”应改为“两”,或者去掉“个”。

例3:或者将“仨”应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例4:或者将“仨”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例1:如今,许多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来“调整”了,有些以前卖十元的商品,现在竟然卖到了50元,价格足足增长了5倍。

例2:工资调整实行后,科级干部的月工资增加到10%。

例3: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与日本的外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倍。

例4:北京市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1.7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0%多。

表示数字增长时,“增长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长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因此,例1中的数字从“10”增加到了“50”,只能说“增长了4倍”或“增长到5倍”,不能说“增长了5倍”。

例2中“10%”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增加到”改为“增加了”。

例3中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说减少或降低了百分之几,“降低了2倍”可改为“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例4中“近”与“多”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其一,或“近40%”,或“40%多”。

(三)代词的误用

1、指代不明

例1:

他说你不知道昨天晚上他哥哥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

例2:

她似乎很听这位女看守的话,她支使她,不论什么事她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去照着办。

例3: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因为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的进步很大。

例4:

在校友聚会那天,他们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

例1中的后两个“他”指代都不明确。

例2中第二个“她”既可以指“女看守”,也可以指“这位女人”。

例3中“自己”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

例4中第二个“他”指代不明。

2、人称代词误用

例1:

又是立交桥又是单行线, 弄得他晕头转向,这才晓得我生活了四十年的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是陌生了。

例2:

你做我的私人司机,我给他开的工资绝对会很高的。他这样的性格做司机最为合适,我很欣赏你。

例3:

他跟小张和小刘的个人关系都不错,但不能因关系好就容许他胡来!。

例1中两个人称代词“我”都属误用,都应改为“他”。

例2中两个人称代词“他”都应改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例3中第二个“他”应改为表示复数的“他们”。

3、近指和远指混用

例1:

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老乡家里。当时,我对小张说:“那里就是咱们的家啊!”

例2:

走进屋里,他很客气地说:“我那里条件蛮差劲,没什么招待你的,你不要见怪啊。”

例3:

他似笑非笑道:“想不到你还有一手啊,告到我队长这里去了。”

例4: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操场看去,同学们正在这里做课间操。

例1中“我”回忆的是“当时”的情景,表示远指的代词“那里”应改为“这里”。

例2中“他”说的是“走进屋里”的情况,应该使用近指代词“这里”。

例3中“交警”说的“队长”不在场,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例4中“同学们”是在远处“做课间操”,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四)副词的误用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例1:

这话来得太忽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完全不符。

例2:

这一天,校园内的师生都被这突其如来的偶尔事件所震骇。

例3:

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这种不闻不问的“老庄态度”是一向的。

以上例句都是副词误用为形容的情况,副词“忽然”、“偶尔”、“一向”都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应改为意义相近的形容词“突然、偶然、一贯”。

2、副词之间的混用

例1:

对于他来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更大的精神创伤。

例2:

他性格豪爽、敢做敢当,所以应该说他还是个稍微不错的人。

例1没有比较的意味。“更”表示程度增加,用于比较,这里不应使用“更”,可改为“很”或“相当”等程度副词。

例2中“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与“稍微”相矛盾,应改为“很”、“非常”或“相当”等副词。

3、时间副词误用为时间名词

例1:

我们对信仰是不干涉的。只要不影响即将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任何是党员的人*。

例2:

今天我大老远跑到了你们这儿,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刚刚的倒霉事儿。

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

例1中时间副词“即将”应改为时间名词“将来”。

例2中时间副词“刚刚”应改为时间名词“刚才”。

4、否定副词的误用

例1:

难道你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2:

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例1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否认”和“不”是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语气,相当于三重否定,与原句的意思正好相反,应将否定副词“不”去掉。

例2原句“谁也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加上后一句中“不”,形成三重否定,正好与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将后一个“不”去掉,或将“否认”改为“认为”。

(五)介词的误用

1、“关于”与“对于”的误用

例1:

你到国外走一走,就可以在图书馆和书店,到处可以找到众多对于私人奖学金的信息手册。

例2:

辞职关于一个凡人实在不是什么小事。

例3:

采访开始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给我一份《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材料。

例4:

我关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一些。

“关于”与“对于”的作用不同,“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因此例1中的“对于”改为“关于”,例2中的“关于”应改为“对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而“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名词后才能作标题,因此例3中“《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应改为“《关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主语前后均可。例4应改为“对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了解一些”。

2、“对”与“对于”的误用

例1:

我想提醒对方,难道就不需要对于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查了么?

例2:

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对”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例1和例2中的“对于”都应改为“对”。

3、“在”的误用

例1: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提前超额完成了。

例2:

在不见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例3:

在毫无精神准备下,突然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那痛苦就格外深重。

例4:

中国软件产业如何在一个减速下继续发展,已经是最现实和最严峻的挑战。

“在……上/下”中间应该插入名词性词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

例1“在……下”中间插入了主谓短语“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可改为“由于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全厂……”。

例2“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可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前提下……”。

例3“在毫无精神准备下……”可改为“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

例4“……在一个减速下……”可改为“……在一个减速的情况下……”。

(六)连词的误用

1、“和”的误用

例1:

他嗓音浑厚,虽然未受过专业训练,但他的歌声嘹亮和美妙。

例2:

这部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得到专家的肯定。

例1中“嘹亮和美妙”不能直接作谓语,可改为“……但他的歌声十分嘹亮和美妙”。

例2中“和”一般不能连接两个述宾短语,可改为“……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得到评论家的肯定”。

2、“和”与“或(者)”的混用

例1:

第一次购买月票者应持本人的学生证和工作证。

例2:

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和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

例3:

鲜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力或生机。

例4:

倘若个人或商家利益都受到损害时,挨板子的通常只会是那些无助的个人。

“和”表示并列关系,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所取舍;“或”表示选择关系,选择的各项有所取舍。

例1“学生证”和“工作证”、例2“纪念碑”和“纪念堂”都是选择关系,二者取一,不能用“和”,改为“或”。

例3“活力”和“生机”、例4“个人”和“商家”是并列关系,二者兼有,不能用“或”应改为“和”。

3、“或者”的误用

例1:

我们究竟是同学或者兄弟?

例2:

是靠天等雨,或者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或者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或者”和“还是”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之后可以互换,但“或者”不含疑问语气,不能用于疑问句中。例1中的“……是同学或者兄弟”应改为“……是同学还是兄弟”。例2中的“……或者靠人找水……或者听天由命”应改为“……还是靠人找水……还是听天由命”。

4、“而”的误用

例1:

他顾不得先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却被师傅的死压得喘不过气来。

例2:

我们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而”表示原因、目的、依据等意义时,要与“为、因为、由于”等介词配合使用。

例1“……顾不得再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应改为“……顾不得再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

例2“……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应改为“……决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七)助词的误用

1、结构助词的误用

例1: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的与高校联系,转变作风,简化贷款手续,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校。

例2:

听见外面立刻刮起了大风,沙尘把窗户纸打的啪啪价响。

例3:

与国际惯例对接,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得发生一系列实质性变化。

例4:

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地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

例5:

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表现,反映一个人精神境界、人格品行。

例6:

他现在机械拿着铁锨往架子车上装土,驼了背的高大身躯尽量弯下来。

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例1中“积极主动”是“联系”的状语,应将“的”改为“地”。

例2中“啪啪价响”是“打”的补语,应将“的”改为“得”。

例3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发生”的状语,应将“得”改为“地”。

例4中“该国”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定语,应将“地”改为“的”。

例5中“价值观”和“一个人”之后的“的”不能省略。

例6中“机械”之后的“地”不能省略。

2、动态助词的误用

例1:

国家制定着优惠,采取国家财政贴息的方法,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

例2:

太阳正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下沉了。草原上的落日又红又大,把山、湖、原野都染成了一片绛红。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例1并不表示“优惠”正在“制定”,所以不能用“着”,应该改为“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的实现,例2中“正在”与“了”相矛盾,应将“了”去掉。

小6考试级修改病句越难越好,带答案

【复习中要注意的几点】

1、修改病句是一项基本的语文练习。小学生书面语言中病句出现得还是比较多的,出现病句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重视修改病句的指导,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及时修改。不必为应试而够多的进行专门的训练。

2、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小学生常见的病因一般有“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重复累赘”、“前后矛盾”、“不合事理”、“分类不当”等。对具体的句子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简单套用某一病因。

3、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因此,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致细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

1、 老师介绍了许多季小明的事迹。

2、 昨天中午,刮了一阵狂风暴雨。

3、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的劳动任务是扫地,擦窗和搞卫生。

4、 他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5、 《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6、 猫头鹰、燕子、蝙蝠、喜鹊都是益鸟。

7、 根据上级的指示,学校反复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

8、 在同学们地帮助下,使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9、 会场上想起一片热情的掌声。

10、 我一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缺点。

11、 因为你经常锻练,身体就会健壮起来。

12、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

13、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14、这道题最后终于被解答出来了。

15、数学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算出得数来。

16、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

17、既然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骄傲。

18、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台上。

19、北极星、天王星、火星、卫星等都是银河系中比较著名的星。

20、全校师生和校长一起参加了元旦庆祝活动。

21、这里将来绿化以后,一定会更美的。

22、昨天晚上,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

23、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语句都很通顺。

24、少年宫展览室里展出了创作的描绘同学们春天的图画。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8、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21、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2、当我递上一杯茶,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23、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24、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5、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2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27、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28、这学期是我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

29、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30、哥哥最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31、我日夜希望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3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速的开展。

33、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34、我们要发挥老一辈者的光荣传统。

35、今天该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6、我带着笔、尺、橡皮和文具去参加教学竞赛。

37、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习题,他都做完了。

38、每次老师提问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39、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40、我校请叔叔经常作报告。

41、我们一定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42、盲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座。

43、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种坏作风。

44、王磊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45、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46、相声节目开始了,一张张笑脸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演出。

47、我决心努力克服学习中不好的坏习惯。

48、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称号。

49、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50、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1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3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4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

5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7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8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9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10由于坚持锻炼,他的体质增加了。

11我们要不断地改正工作方法,搞高工作效率。

12他终于端正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13他们已经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

14他穿上了一件灰上衣,一顶蓝帽子。

1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点。

16猴子戴的帽子爬到桅杆上去了。

17春天的戴云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18家乡的夏天是一个迷人的地方。

19林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辅导员”的称号。

20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1河里的鱼儿正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22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23这篇文章充满着儿童的童趣。

24大家一起欢度美好的佳节。

25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26同学们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上课。

27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28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9遭到毒打,扬科又一次悲惨地死去了。

30他不但改正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31校长召集全老师和各班班主任开会。

32在晚会上,我们班演出了文娱节目和舞蹈。

33在劳动中,少先队员和男同学抢着干重活。

34爸爸从市场是买回茄子、苹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

35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地拥到操场上

修改病句

1、用词不当

病句:因为正在上晚自习,所以教室里非常冷静。

改正:“冷静”改成“安静”。

2、成分残缺

病句: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使我很感动。

改正:缺主语,改成“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我很感动。”

3、搭配不当

病句:那些随地乱扔垃圾的人,是不文明的表现。

改正:人和表现搭配不当,改成“那种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表现。”

4、分类不当

病句: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卖汽水、果汁和饮料的小店。

改正:汽水、果汁都属于饮料,分类不当,改为“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卖汽水、果汁等各种饮料的小店。”

5、前后矛盾

病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陆续来到操场。

改正:既然争先恐后,又怎么会陆续?改成“同学们陆续来到操场。”或“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操场。”

6、意思重复

病句: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改正:不正确和错别重复。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7、词序颠倒

病句: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改正:我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8、不合事理

病句: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

改正:稻子成熟应该是金的,碧绿不合整理。将碧绿改成金。

9、关联词语误用

病句: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改正:“尽管”这个关联词语是用于让步转折句,用在这里不通顺,改成”不管“。

1、用词不当

病句:因为正在上晚自习,所以教室里非常冷静。

改正:“冷静”改成“安静”。

2、成分残缺

病句: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使我很感动。

改正:缺主语,改成“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我很感动。”

3、搭配不当

病句:那些随地乱扔垃圾的人,是不文明的表现。

改正:人和表现搭配不当,改成“那种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表现。”

4、分类不当

病句: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卖汽水、果汁和饮料的小店。

改正:汽水、果汁都属于饮料,分类不当,改为“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卖汽水、果汁等各种饮料的小店。”

5、前后矛盾

病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陆续来到操场。

改正:既然争先恐后,又怎么会陆续?改成“同学们陆续来到操场。”或“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操场。”

6、意思重复

病句: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改正:不正确和错别重复。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7、词序颠倒

病句: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改正:我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8、不合事理

病句: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

改正:稻子成熟应该是金的,碧绿不合整理。将碧绿改成金。

9、关联词语误用

病句: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改正:“尽管”这个关联词语是用于让步转折句,用在这里不通顺,改成”不管“。

小学语文的病句类型

小学 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那么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常见病句的类型

1、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例:我们的学校。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2、用词不当例:我们要热爱花草树木。

3、前后矛盾例:他的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题没算出来。

4、重复累赘例:这道题最后终于被他解答出来了。

5、词语搭配不当例:我的家乡是上海人。

6、次序颠倒例:英语对我很感兴趣,我很喜欢它。

7、常识性错误例:春天,湖里的荷花开了。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1、认真读句子,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切、问,而我们看病则重在读和想,反复默读,才能了解句子的本来意思,理清关系。

2、认真分析,找出“病因”。反复默读后就得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根据症状进行分析,找出病因。

3、找准方法,对症下药给句子看病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也就是能吃药打针就好的,绝不动手术,更不能随意动截肢手术,这样虽然病是给治好了,但缺胳膊少腿的总给人留下遗憾。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

①“加”。对于“句子不完整”的句子,可以用“加”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我们的学校。可改为:我们的学校真美啊!

②“换”。对于“用词不当”的句子,可以用“换”的方法,把用错的词换成该用的词。

例:我们要热爱花草树木。应把“热爱”改成“爱护”。

③“删”。对于“重复累赘”和“前后矛盾”的句子,用“删”的方法,可以把多余的词语或矛盾的部分删去。

例:这道题最后终于被他解答出来了。可将句中的“最后”和“终于”删去其一。他的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题没算出来。“都做完了”和“只剩下最后一题没算出来”删去其一。

④“调”。对于“次序颠倒”的句子,可以用“调”的方法,把不合理的词语顺序予以调整。

例:英语对我很感兴趣,我很喜欢它。将句中的“英语”和“我”调换一下位置即可。

⑤“改”。“词语搭配不当”和“常识性错误”的句子可以用“改”的方法,使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例:春天,湖里的荷花开了。把“春天”改为“夏天”就行。

2.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一

一、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二、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3.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二

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对于其它病句的种类,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对于词序混乱,学生把握的力度不够。

例 ①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 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 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首先读懂句子,弄清要表达的意思,从例句中可看出,其主要意思是: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提高了。

其次,找出什么毛病影响了这句话意思的表达,从病句中可以看出“普遍”只能与“提高”相搭配,而不能与“成绩”相搭配,所以,属于词序混乱,应将“普遍”放在“提高”前。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4.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三

一、一般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标签: 病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klkk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