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茶叶界泰斗级人物

茶叶界泰斗级人物

茶叶界泰斗级人物

1. 陆羽: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

2. 陈三五:明代有名的茶学家,著有《大观茶谱》、《新语林》等茶学典籍。

3. 章怀太:明代著名的茶学家,著有《茶录》、《茶经》等茶学著作。

4.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岳阳楼记》中提到“品茗之事”。

5. 严羽:明代文学家、茶史学者,著有《茶说》、《茶谱》等茶学著作。

6. 元好问:明代文学家、茶史学者,著有《茶录》、《茶香宝鉴》等茶学著作。

7.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对茶文化有深刻的见解,著有《茶论》等茶学著作。

8. 陈寅恪:现代茶学家、文学家,著有《茶香宝笈》、《茶叶入门》等茶学著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叶界泰斗级人物”主要包括:张天福、吴觉农、邹炳良、张天福、吴觉农、邹炳良,并且大部分用户都认为张天福更好。

2013年3月12日清晨,茶界泰斗、百岁老人张天福与妻子张晓红在福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签名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正式将自己唯一的房产捐赠给了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至此,张老倾其所有,捐赠的财物价值超过360万元,包括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启动资金、书画墨宝、房产等。

吴觉农被誉为“当代茶圣”,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他还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邹炳良,生于193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中国普洱茶渥堆方法探索、研究、奠基者。1957年入勐海茶厂,1984年至1997年1月任厂长、总工程师,大益品牌创始人之一,云南省著名茶叶审评专家。做茶至今已近60年,被尊称为“普洱熟茶渥堆技术的创始人”、“普洱熟茶之父”。被授予“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荣誉称号。他

茶界泰斗张天福哪里人

2.张天福是福州人,

张天福为什么被尊为茶界泰斗?

张天福(1910—2017),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后“弃医从茶”,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张天福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的80多年里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他见证了100年来中国茶叶的兴衰,并且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伟大历史进程,因此被尊称为中国“茶学界泰斗”。

张天福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可他却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个茶叶界的小学生”。

张天福热衷于推广茶文化,呼吁茶叶产业化。步入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他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省级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平。”

对于茶与长寿的关系,张天福曾开玩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作为“万病之药”,他坚持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还是山间茶农,他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来,张天福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种多样。此外,他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的作息时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配以些许水果。同时,他也强调自己总结的养生学“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茶界泰斗张天福一生有哪些主要成就?

张天福(1910—2017),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茶业界普遍把张天福称为:“茶学界泰斗”。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2017年6月4日,在福州去世,享年108岁。

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认为:除了自己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外,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强业之路。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协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在福安县城关和社口乡分别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当时只设茶科,1937年扩建高中部,设农茶两科,改称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张天福任校长兼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学校的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茶场的科研人员;茶场既搞科研又是学生实习、劳动的基地。场校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相辅而行。茶业科教相结合,至今仍不失为办好教育的一条好经验。

场、校开办初期,张天福广集人才,如庄晚芳教授、李联标研究员等人都是当时被邀参加科研、教学的骨干,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出福建省第一批茶业专业人才。像当今台湾大学教授、原台湾茶叶改良场场长吴振铎教授就是其中一个。

茶场开创伊始,张天福有感于制茶工艺的落后和制茶工人劳动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于1936年从日本引进萎调机、揉捻机、解块机、干燥机等全套制造红茶的机械设备,使福建制茶业由人工制茶过度到机械制茶。

1940年,由福建省于中国茶叶公司联合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命张天福为厂长、负责筹建工作。经过艰辛努力,开辟茶园200多公顷,建机械初精制等工场,并开展茶叶品种、栽培采制等试验研究和茶区调查及技术推广工作、统辖全省茶业各分厂和制茶所,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的单位。1942年,由于各方面基础较好、条件优越,被当时的重庆国民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改办所属的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在筹建“福建示范茶厂”过程中,张天福仍部忘茶业教育。1941年,他利用示范茶厂的设备和人才,建立“崇安县立初级茶业学校”,由他兼任校长,培养茶业人才。可惜,1942年随示范茶厂的改办而停办。

1942—1946年,张天福又一次应聘到福建协和大学任教,他仍利用教学机会,积极收集茶叶资料,编写教材,搞好茶业教学工作。1946年后,他又回到崇安接收全国茶叶研究所,成立农业部农业实验所崇安茶叶试验场,继续从事茶业科研,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张天福调到福州,先后在中茶福建省公司和省农厅工作,他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省茶叶收购、生产、科研等工作,积极培训茶叶收购、生产和科研人员,建立机械制茶厂,设置茶叶收购网点,制定合理的收购样价和评茶计价的方法,指导茶类改制(20世纪50年代初,为适应外销需要把全省大部分绿茶改为红茶),筹建全省2个地区茶叶指导所、16个县茶叶指导站和2个茶叶试验场的机构设置、人才配备,促进全省茶叶产销由混乱逐步走向由序发展。1953年,他改进由 他早年设计的“九一八”揉茶机为“五三式”、“五四式”揉茶机,分别推广适应于红茶、绿茶区,又设计推广了绿茶三锅连续杀青机,大大减轻了制茶工艺中的揉茶和杀青劳动强度。同时,还总结了经验、试验、示范、推广茶树无性繁殖——茶树短穗扦插法的经验,大力推广茶树良种。1954年亲自赴崇安蹲点,指导 创办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机耕茶场——崇安茶场,为促进福建茶叶发展做出贡献。

1957年,张天福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80年平反。在这23年中,他坚守在茶叶生产的岗位上,几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大量很有价值的总结、研究和考证等资料,如《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闽西山调查茶》、《福建茶史考》等等。1961年他母亲在福州病故,当时他在崇安研究揉茶机棱骨形状和包揉处理对武夷岩茶外形的影响,无法为母亲侍奉送终。他还反复总结、指导对开辟山地茶园非常有价值的“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他在下放寿宁县龙虎山茶场期间,带领职工和知识青年推广科技成果,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丰产茶园,培养职工,改进制茶工艺,使该场茶叶单产、质量、售价名列全地第一。

1980年,当时已70岁高龄的张天福深感年纪不饶人,这时间更宝贵,写了一幅“时间就是生命,知识就是力量”的对联挂在书房里,时刻勉励自己,抓紧时间做更多有益于茶业事业的事。他不顾妻儿的劝阻,只身前往福安社口,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当顾问。他把几十年来收集珍存的几百册茶叶书籍、资料和标本,全部献给该所。他带领科研人员主持省的重点攻关课题——“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在通过技术鉴定之后,有从闽东转战到闽南,深入到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芦田茶场进行课题试验,分析和研究了几千个数据,取得了成功,解决了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 “做青”工序难题,首次实现人工控制气候条件下进行乌龙茶“做青”工艺,对稳定和提高乌龙茶品质取得进展。该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期间,他还主持编写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福建乌龙茶》专著,并容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对进一步宣传福建乌龙茶起了推动作用。

张天福在被选为福建省第一、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期间,为加快发展福建茶叶,先后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八次“兴茶论证”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采用。

20世纪90年代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张天福,仍然坚持参加各项茶事活动。

对张老的仙逝表示悼念和惋惜,张老,您一路走好!

喝茶益健康,助力长寿,108岁的茶学界泰斗,堪称“长寿标本”

中国民间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过日子就是过七件事,你知道哪七件吗?

柴、米、油、盐、酱、醋、茶,

由此可见,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关史料表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食用茶的国家,

迄今已有五六千的 历史 ,

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神农氏(炎帝)尝百草之滋味,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由此可见,茶草在当时的药用价值极高。

把它作为饮料则可追溯到7世纪初,

不但国内有很多品茗之士,也将各种茶技艺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有人甚至将茶视作我国继火药、造纸、指南针与印刷术之后的对世界第五大贡献。

茶在现代人的交往中,也成了一种增进人际关系、交流信息过程中的必备 健康 饮品,

国人为之骄傲和自信!

茶文化暂且说到此,老胡今天简单和大家谈下茶对 健康 养生 的一些知识!

这也是很多朋友关注的!

提起茶文化、喝茶与 健康 养生 ,不得不提起茶学界的泰斗—— 张天福先生,

他在茶界的盛名不亚于IT界的比尔盖茨!

张老先生一生与茶为伍,从事茶领域的教育、科研和生产工作,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

为祖国培养大批茶叶专业人才,

享受特殊津贴!

2017年6月4日,张老在福州仙逝,享年108岁。

很多人去采访他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他 关于 健康 长寿的秘诀 ,

张老先生坦然地说, 他认为茶对保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

在他百岁高龄的时候,每天还能喝近100杯茶,并精神矍铄,

看起来就像七八十岁的样子。

茶叶中的茶多酚、矿物质、维生素、茶碱等物质,

可以很好的提神、抗氧化、抗衰老、防龋、减肥、防癌等,

他的好友也认为,张老之所以长寿,

这与其良好的饮茶习惯、良好的心境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能够用心品茶的人,必定能够静下心来,又何愁没有好心态呢?

心态好,也必定能够助力更长寿!

茶主要包括六个品种: 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

茶叶的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

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过程的差异,以及最后储存环境的优劣,

都会影响茶叶的分类和品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它的价值。

作为百姓, 能够买到 健康 的、适合自己的茶最为关键,无所谓好与坏,

任何一种茶都有其有价值的地方,主要成分也是大同小异的。

喝茶很好,上文提到诸多好处,

还可 帮助燃脂减肥、促消化、增强毛细血管韧性和血管的抵抗力、保护心脑血管等 ,

但喝茶的 禁忌 也必须清楚, 否则不但对 健康 无益,反而很伤身 !

(1)忌喝浓茶

切忌喝浓茶,每次茶与水的比例大约如下:

黑茶、乌龙茶的茶水比在1g:15ml,

红茶、普洱茶的茶水比在1g:25ml;

绿茶的茶水比是1g:50ml;

长期喝浓茶,茶水中咖啡因会影响人体钙的吸收,更容易导致 骨质疏松或骨折 ,

所以应遵循科学的配比, 科学饮茶 。

(2)北方人忌喝凉茶

南方人受天气影响,可能对凉茶已经习惯,但北方人忌喝凉茶,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3)忌空腹喝茶

清晨起床后适宜喝一杯温开水,但 不适合空腹喝茶 ,容易阻碍早餐后食物的消化,

并且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久而久之,容易损害胃肠粘膜。

(4)忌茶水服药

鞣酸、茶碱等茶叶中的物质会与药品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进而降低药效。

(5)忌喝新茶

有人感觉新茶更新鲜,必定尝鲜,但新茶却无益 健康 !

因为新茶存放时间短,大量的多酚类、醛、醇类等物质未被氧化,

很多抵抗力差或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如果喝了新茶就会导致身体的各种不适,

出现诸如胃痛、腹痛等现象。

(6)忌喝烫的茶

喝热茶,吃热菜、热饭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尤其是饮茶的时候,

趁热一小口一小口往嘴里吸溜,长期如此,对人的咽喉、食道造成摧残,

一项研究表明,爱喝热茶的人,食道癌风险增加41%。

温度低于40度,才更 健康 。

(7)忌喝头遍茶

泡的头遍茶多具有清洗茶叶作用,被称为“洗茶”,

可以更好地洗掉残存的有害物质,所以头遍茶不宜喝。

(8)忌睡前喝茶

睡前两个小时忌喝茶,尤其是一些有睡眠障碍的中老年人,容易引起失眠。

关于喝茶与 健康 ,以及喝茶的禁忌暂且给您介绍到此,您如果还了解关于喝茶的一些知识,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给大家哦。

合掌禄茶叶哪个大师喝的

是张天福大师,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著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被誉为“茶学界泰斗”。

他是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且是其中最长寿者;他是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他创办福建省第一所茶校和第一个茶业改良场;他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他设计、创造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功效,提升了茶叶的质量;他晚年致力于茶文化的倡导和茶叶审评技术的传授,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参加各项茶事活动,倍受业界尊敬;他从出生到离世经历了108年;他从住进医院到离开人世则经历了108天;他就是中国茶业界之茶学界泰斗张天福。

观看百岁茶人张天福的观后感

张天福是中国现代茶叶科研与教育的先驱者,他提出的“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他96高龄时每天晚上还要忙到12点,早上6多点起床。他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被尊为“茶界泰斗”。

有这样一段故事很能见张天福的性格。92岁时,他去铁观音的产地参加一个铁观音茶王赛。主持人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答道:“喝茶。”主持人又问:“是不是喝铁观音?”他的回答仍是:“喝茶。”主持人再问:“是不是常喝铁观音?”他还是只说两个字:“喝茶。”

现已100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精力旺盛。他的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一天也离不开它。他极力推崇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茶文化。他认为,品茶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这是**饮料无法比拟的。品茶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厚此薄彼,要用公正平静的心态去品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喝绿茶、花茶,求仙巧之态,鲜嫩而有芬芳的气味;饮红茶,喜红艳明亮之汤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乌龙茶则要细心体会醇厚茶汤中的韵味。时至如今,张天福仍然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品清茶一百盅。

华祥龙茶创始人董绍林人怎么样?

性格直率,为人端正,喜欢纵情山水,好结交真性情之人,一生研究在茶界上取得了许多荣誉,包括:

国家高级评茶师

国家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茶叶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国家茶叶学会茶保健养生副编审

中国有机产业联盟高级专家顾问

全民健康促进委员会养生研究专家

中国经促会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专家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专家

在国内被誉为“中国茶痴”,在国外被誉为“中国茶神”。

是名副其实的“国茶泰斗”、茶成分养生保健研究创始人。董绍林一生研制出来的茶有很多,比如私藏的舍利子茶,数量稀少,极其珍贵,万金难求。面向大众的好茶便是乌龙珠和金红袍了,在调理四高方面有着巨大的突破,多到机关单位领导,小到平民百姓,都受益于他的茶。

请问,在中国有权威的茶专家名字或现代人物是谁?

施兆鹏 ;中国茶叶学会顾问,湖南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中国茶叶评审委员会 首席评茶专家.

刘仲华;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蔡镇楚;湖南省茶业协会茶文化顾问,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导.

彭继光;湖南省茶业研究所研究员.

包小村;湖南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业研究所所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

林 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庄佩芬;福建农业大学教授

周重旺;湖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茶业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姚月明的姚月明岩茶人生

年逾古稀的姚老致力于岩茶的研究业已五十余年,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上,为严把武夷山茶区各种茶叶的质量关,每天品饮各类茶种四百余泡,并向企业及茶农讲解、传授岩茶培植和制作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姚老对武夷山岩茶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现在,姚老已是业内公认的岩茶泰斗,但却从不以名人自居,不管任何人,只要热爱武夷岩茶就会得到这位泰斗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并且,作为茶业界的老前辈,他德艺双馨,育茶、育人。他的弟子赵泉山在北京创建北京武夷山茶叶有限公司时,姚老亲临,并特意叮嘱赵泉山:“要学茶,先学做人,不得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坑骗顾客,要对得起顾客、对得起武夷山岩茶、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姚老的肺腑之言,也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

这就是武夷山岩茶和武夷山茶人,武夷山岩茶的茶香使人陶醉,武夷山茶人的精神让人尊敬,不管是武夷山岩茶还是武夷山茶人都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

李远兴茶盏有收藏价值吗

李远兴茶盏有收藏价值。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李远兴是一位著名的茶艺家和陶瓷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技艺和高品质的材料而闻名。他的茶盏也因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使用体验而备受欢迎,李远兴茶盏在收藏界有着一定的价值。李远兴是中国著名的茶艺家和陶瓷艺术家,被誉为“茶艺泰斗”和“陶瓷艺术大师”。他出生于195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曾在香港、台湾等地从事陶瓷艺术和茶文化研究。

标签: 人物 茶叶 泰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kl9l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