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碧螺春的说法是根据茶叶的命名的

碧螺春的说法是根据茶叶的命名的

碧螺春的说法是根据茶叶的命名的

“碧螺春”一名的由来据说是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江南地区的一位农妇在采茶时,发现一只碧绿的螺螄缩在茶叶树上(或叶子中),于是她便采了一些叶子回家烘制,制成了色香味俱佳的茶叶。当地的茶客尝后十分称赞,因此这种茶叶得名“碧螺春”。这个名字中的“碧”是指茶叶的丰满饱满的翠绿色泽,“螺”则是指螺形的茶叶。而“春”是表示采摘的季节,通常在春季第一波茶叶采摘期内制作。因此,“碧螺春”这个名字也体现了茶叶的特点:口感鲜爽、滋味鲜活、香气高雅、外形如螺旋般曲折。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

碧螺春属于绿茶,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这“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下面就与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洞庭碧螺春茶叶知识。

茶叶的命名有很多,有以风景名胜命名,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也有以茶叶香气命名,如玉桂香、芝兰香、茉莉花香;也有以茶叶形体、特征命名,碧螺春就是。碧,绿色;螺,卷曲成螺;春,春天采摘,故命名为碧螺春。

所以从其名字之上便可知,碧螺春实为一种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碧螺春正如此。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而我们的碧螺春则是一种细嫩炒青绿茶。

碧螺春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足见茶芽之细嫩,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著名的名茶,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常被作为高级礼品之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未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C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如今,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茶叶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只是茶叶的一种~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雅名的传说

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阿祥因伤势太重,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

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碧螺从阿祥那则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7061.htm

碧螺春是什么茶?是绿茶还是红茶还是青茶?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历史: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

碧螺春属于绿茶。

碧螺春为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

碧螺春茶叶是苏州著名特产,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

绿茶的特点

绿茶的主要特点为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即三绿特征,绿茶为六大茶类之一,未经过发酵,茶性偏寒。

绿茶是采摘鲜嫩芽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制成,具有鲜、嫩、爽的特征,其滋味鲜醇柔和,汤色嫩绿,甘美爽口,但绿茶耐泡度较低,也不宜长时间存放。

同属于绿茶的有英山云雾茶;西湖龙井;千岛玉叶;湄潭翠芽;金山翠芽;惠明茶;中岳仙茶;剑叶;马边云雾茶;日照绿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碧螺春茶叶名字的由来

“碧螺春”茶的由来

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东西二山。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采茶姑娘都嚷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烨(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从此沿用至今。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昔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隽永。

参考资料: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culture/tea/991215051.htm

只有产于洞庭的碧螺春才能叫碧螺春么?我的意思是说这么多种茶的命名是否有其规范?

只要按照碧螺春的制作方法进行炒制的茶都可以叫碧螺春,目前很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的溧阳、贵州、江西、四川、福建等省,有些品质叶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甚至有些茶叶在加工时添加叶绿素,添加琵琶茸毛等,假冒碧螺春茶。真假碧螺春的辨别,主要从看色泽和闻香气区别,掺假的茶叶会很不自然。

what is 碧螺春?

碧螺春

江苏是贡茶的产地,所谓「贡茶」即专供皇室饮用的茶,这种茶的品质一定是最好的。如唐贡山的阳羡茶即唐代皇宫的御茶。唐人视之为珍品。而太湖洞庭山的碧萝峰也出产一种茶,叫「碧萝春」茶。江苏人称为「吓煞人香」,这是江苏话,表永香到吓煞人的意思。而这也是碧萝春茶的原名,据说碧萝峰当地的土人采茶时将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鲜叶得热气之助,发出一种极浓的香气,因此土人们便称为「吓煞人香」。后来满清皇帝南巡游太湖,觉得其名甚不雅观,遂改名为「碧萝春」,这是碧箩春茶得名的由来。

另一说法如下:

碧箩春或叫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喝这种茶的人并不多。原产于江苏省太湖洞庭山附近,汤色翠绿,而形状类似螺壳,味道娇野,泡后香气清幽,这是它的特征。

另一则传说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农民采撷很多这种茶,然后放入怀里,受到体温的薰染,茶就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从此以后,大家不再把这种茶放入笼子里,并且就称呼它叫「吓煞人香」。后来,这种茶被献给康熙皇帝,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过于鄙俗,便赐名为「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碧螺春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苏州吴县东洞庭山。东洞庭山又名东山,是苏州伸向太湖的一个半岛,这里绿树成荫,花香鸟语,一派江南秀丽风光。且土质微酸疏松、气候湿润,适合茶树生长。

  

碧螺春茶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茶中珍品,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这样写道:「洞庭出名茶,形曲、色玉、香兰、味甘」,可能说的就是碧螺春。另据史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后因康熙皇帝南巡时,不喜「吓煞人香」之名,即改为「碧螺春」,并列为贡茶。也有人认为碧螺春之名是因此茶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

  

碧螺春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边沿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银白隐翠,泡茶时,杯中如雪片飞舞,香气浓郁,滋味清雅,茶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关于碧螺春茶的起源,在太湖地区流传着的一个美丽传说。据说,太湖边西洞庭山上有一个叫「碧螺」的美丽姑娘,十分贤惠善良,碧螺有一付亮丽的歌喉。与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英俊的青年,叫阿祥,阿祥以打鱼为生,精通水性和武艺。碧螺和阿祥互相仰慕,渐渐的爱上了对方。

  

这时,太湖里出现了一条恶龙,十分残暴,搅得村民不得安宁,还要霸占碧螺。阿祥决心除去恶龙以救助碧螺和村民,经过一番恶斗,终于将恶龙杀死,但是,阿祥也身负重伤,危在旦夕。碧螺为了救治阿祥,踏遍洞庭,寻找灵药。她发现一株阿祥鲜血滋润的小茶树在初春就长出了许多芽苞,碧螺便用心照料这株茶树,将采下的几片嫩芽泡在开水里,再让阿祥喝下,顿时,一股清香沁入阿祥的心脾,阿祥竟然苏醒了,姑娘喜出望外,将所有茶叶采下,用自己的体温将嫩茶叶暖干后,泡茶给阿祥喝,渐渐地,阿祥康复了。但是碧螺因为耗尽了元气,长眠在洞庭山上,原来碧螺的元气全凝聚在阿祥喝的茶叶上了。从此,这里的茶树总是比别的地方的茶树长得好,泡出的茶味道十分甘醇,为了纪念碧螺姑娘,太湖的人们就将此茶叫做「碧螺春」。

  

美丽的传说配上甘醇的茶,使得「碧螺春」更加名声在外,真是应验了「佳茗似佳人」的说法。,碧螺春

江苏是贡茶的产地,所谓「贡茶」即专供皇室饮用的茶,这种茶的品质一定是最好的。如唐贡山的阳羡茶即唐代皇宫的御茶。唐人视之为珍品。而太湖洞庭山的碧萝峰也出产一种茶,叫「碧萝春」茶。江苏人称为「吓煞人香」,这是江苏话,表永香到吓煞人的意思。而这也是碧萝春茶的原名,据说碧萝峰当地的土人采茶时将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鲜叶得热气之助,发出一种极浓的香气,因此土人们便称为「吓煞人香」。后来满清皇帝南巡游太湖,觉得其名甚不雅观,遂改名为「碧萝春」,这是碧箩春茶得名的由来。

碧箩春或叫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喝这种茶的人并不多。原产于江苏省太湖洞庭山附近,汤色翠绿,而形状类似螺壳,味道娇野,泡后香气清幽,这是它的特征。

另一则传说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农民采撷很多这种茶,然后放入怀里,受到体温的薰染,茶就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从此以后,大家不再把这种茶放入笼子里,并且就称呼它叫「吓煞人香」。后来,这种茶被献给康熙皇帝,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过于鄙俗,便赐名为「碧螺春」。,参考: wallacechan/tea/show4,

碧螺春是什么茶

碧螺春属中国十大绿茶之一。

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满披茸毛,产于早春。

以形美、色艳、香浓、睐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碧螺春为绿茶中的珍品,在唐代时期碧螺春被誉为贡茶,专为皇宫贵族所享用。

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太湖水面,水汽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果香味。

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似螺,边沿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

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碧螺春的冲泡方法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70℃左右的沸水,手摸杯子微微觉得烫就可以了,然后放入茶叶。

茶是以什么来命名的

茶叶的名字很多,排它个上千种是不成问题的,真正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是经一些学者分析研究,予以归类划分,却发现一些道道,颇有传神绘景之味,能够更好的理解茶叶、记忆茶名。大致茶叶的命名有以下七类:

1. 以茶叶的形状命名。六安瓜片,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珍眉、砖茶等等。

2. 以茶树品种命名。如白毫等等。

3. 以茶叶产地命名。普洱茶、祁红等等。

4. 以茶叶的采制时间命名。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等等。

5. 以动植物的名称命名。龙井、水仙、佛手等等。

6. 以制茶工艺命名。炒青、烘青等等。

7. 以茶叶色泽命名。红茶、绿茶等等。

有些茶名的由来还有着满好听的故事或传说,例如:

“碧螺春”茶的由来

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东西二山。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采茶姑娘都嚷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烨(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从此沿用至今。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昔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隽永。

“铁观音”的由来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盛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国内外享有殊誉。关于茶名“铁观音”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清代乾隆皇帝一生饮茶成癖,尝遍名山名茶。一次微服游历江南,进入福建,品尝了一种茶,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香气,色泽祸渌,如铁压手,饮后赞誉此茶香美寒赛观音。以后方知此人乃当今皇帝,于是遂命名“铁观音”,名气大振。

二说:清乾隆年间,安溪松村头乡林民魏饮笃信神佛,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一天,魏饮进山,发现乱石隙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好奇而移植屋旁,精心栽培,春来枝茂叶繁,遂采撷嫩芽制茶。发现茶叶较其他茶叶为重,且暗渌似铁,人们便顺口称它为“重如铁”。重如铁茶香气浓郁特异。由于这种茶常被魏饮作供佛之用,故改称为“铁观音”

标签: 茶叶 碧螺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gvwz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