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茶叙诗句

茶叙诗句

茶叙诗句

1. 一种清闲叫做读书,一种豁达叫做品茶。

2. 一壶清茶伴一句清词,足以解千愁。

3. 茶香扑鼻处,飘逸心间间。

4. 品茶一壶香,细尝一片情。

5. 寂静春南,小酌清茶,一杯浊酒,抚着你渐黄的手稿。

6. 冬日泡一壶茶,雪白阳光如画。

7. 曲终人散,茶未冷,句未尽。

8. 香茗在杯,思绪随飘。

9. 天空湛蓝,白衫轻飘,清茶入喉,短暂宁静。

10. 水从容,泡慢作茶香,劳碌间揾到片刻闲庭。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关于品茶的诗句

关于品茶的诗句

1、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2、玉蕊一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吕岩《大云寺茶诗》

3、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4、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

6、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自述》

7、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曹邺《题山居》

8、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郑谷《雪中偶题》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10、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成彦雄《煎茶》

11、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12、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白居易《即事》

13、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14、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郑谷《峡中尝茶》

15、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刘兼《从弟舍人惠茶》

16、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17、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曹邺《故人寄茶》

18、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19、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20、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21、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贾岛《郊居即事》

22、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张籍《夏日闲居》

23、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白居易《琴茶》

24、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瞿佑《茶烟》

25、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关于品茶的优美说说

关于品茶的优美说说

一、茶不似酒那般浓烈,不似咖啡那般香郁,却自有淡淡的芳香,让人琢磨,耐人寻味。会品茶的人一定是懂得生活之人。茶如人生,不求轰轰烈烈,却珍惜平淡里的知足安乐;不追名逐利,却享受着精神的富足安逸;不小资媚俗,却沉浸在心灵的淡然宁静。

二、每次去茶馆一杯茶就能平复一整天忙碌的身心难得的是刚好拆了一泡小艾姐珍藏多年的好茶品茶同时听着他们天南地北的聊着最后聊到茶馆一路以来的不为人知的艰难和她们的执着追梦路上总是各种挫折现如今她们的小成就总叫人能量满满对呀梦想总是美好的呀。

三、昨晚下了班蹦哒蹦哒的前去友人家中品茶。。好好的本想在茶艺之道陶冶一下变成了三人吃火锅小酌几杯划拳打哈哈。。

四、秋,是一个品茶的季节茶事里,总是有许多心情际遇往日的思绪,人间的缘分,纷纷扰扰总能在茶里浸润,散漫开来品茶如同品人生先苦后甜,先淡后浓然后至淡而意尽秋天泡好一壶茶等你!

五、学品茶,练习瑜伽.让生活放松下来,充实自己.用坦然面对一切.拥抱生活,一切都是美好的。

六、小记录)今天我懂得了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而且在你变得更强大之前,要学会忍受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要知道草泥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绿茶婊常有而品茶人常有。

七、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人们只会关注那些主角,不会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就像品茶人很少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早安!世界!

八、【叙品茶事】用竹,瓦,土砖,老木板等来自于农村原汁原味的自然材料打造,整个色调是旧旧的,暗暗的红色,古朴自然,沉静安和。

九、常言人闲桂花落,花仙有感,静等我高原忙碌回来。今早浇花,香益浓郁,不负桂花仙子,树下倚花品茶理图。

十、《相约.天弘》。我为什么选择以茶为友,因为我想拥有更多兴趣相同的茶友;我为什么常常约你来品茶,因为我想你了,我想与你喝茶聊天;

十一、相思也可穿梭,千年诛仙寻我。前世未央片刻,八月之旅生波。明珠东方闪烁,曾经沧海易得。雪中女王别后,麻雀枝头高歌。代号又是什么?倾城四少倾国?不愿去受折磨,闲将新词来和。真人古道坎坷,断肠复算什么?不如加餐高卧,诸君财源开拓。祝福他乔峰党,江畔听雨低和。品茶煮酒珍馐多,如意展眉传说。

十二、阳台利用:阳台的大空间不能浪费,可以作为一个开放式的茶室品茶、会友、观景。船木桌椅返蹼归真,古朴的自然纹理,粗犷的风格,是一种中式的悠闲享受。

十三、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就如同万千溪涧,终究要汇入河流,潺潺清明,简静安宁。

十四、学人风趣玩高雅,不懂琴棋不懂画。诗词只为涂鸦乐,闲度时光漫品茶。

十五、【芩仙谷景区】芩仙谷景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黄芩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区,是中医药文化养生的圣地,在这里人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秀美的山水,独特的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坐拥山水、达观天地。景区门票免费,[照相机]暑期景区推出了采茶、品茶、观看茶艺表演、学习制茶工艺等活动。

十六、香与茶。明代徐渤《茗谭》中提到: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清福者能有几人?

十七、一年多了,我过着跟从前不一样的生活,却又仿佛一样的生活。懂得了许多,又似没有。人情世故,品茶思生,人走茶凉,水淡季变。在选择中徘徊,豁然贯通,已不再年幼,谈何辛酸苦辣。愣是爱这座超市不变。

十八、这个夏天我在西湖等你。我们一起读书,下棋,品茶。累了走出书室去曲院赏荷,划船。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心聆听水与鱼儿的对白;观荷与叶的私语;一颗参天大树与小草的互恋和依赖。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很多,只是生活的攀比太多,让我们失去了选择的理性,迷失了初心,迷茫中看不到色彩斑斓的美后面的陷阱,因此,定时在静态美景中反省拷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和谐,让心安好,让行有德,才是人与底物的区别。

十九、偶尔想起你,总是不经意。想写下文字,让你继续。那编织的故事,太过凄迷,那错乱的空间,感觉吃力。你那里风和日丽我这里凄风苦雨,你在品茶下棋我在构思磨笔。西湖畔,鸳鸯双栖,嵩山坳,刀剑蔽日。杨柳岸,香腻罗绮,黄河滩,人喊马嘶。一梦江南雨,醒来雪山犁。魂飞天地外,身陷红尘里。

二十、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品茶是修心,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间,在婆娑的世界里找到最初的自己。晚安~

二十一、昨天的活动花絮。古风大师分享摄影经验,品茶和茶艺表演,聚餐吃饭。大家拍得好happy。这是真的是又能学知识有能拍好照片。连续一段时间的高强度教学,就为付出努力的你们收获和成长。

二十二、下班,回家,两个人一起手牵手去超市买菜回家做饭,周末回父母家吃饭,抽时间约会浪漫,午后时光坐在藤椅上看书品茶,两个人互相捶背,这就是我想要的小日子,无忧无虑,想了好多年,所以,准备启程。

二十三、我一看见那些烤蛋糕的、品茶的、穿个大花裙子草帽的就觉得她们特烦人。还不如真。我觉得她们都是被扫盲完自觉的是才女的丑b。我真的这么想。太不善良了我也。

二十四、会品茶是人生的一件乐事,更是一种享受。优雅的环境,精美的茶具,适口的茶汤,处处都能渗透出高雅和韵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以茶为媒,沉静心灵,让自己与自然对话。茶道不仅仅是品赏香茗的美感之道,更是品味宁静的生活之道。

二十五、难得的周末悠闲时光,品品茶,聊聊天,时间一晃就过了,来不及感叹。忙碌的生活状态暂时无法改变,那就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情吧!羡慕那种能把每一天的生活都过得有滋有味儿的人。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二十六、浪淘沙山野寄余生,绿篠峥嵘,芳丛侧畔好调莺。自作江湖流浪客,不怕孤零。月下绕闲亭,剪手单行,品茶纵酒任卿卿。一片萧萧云里笛,谁共聆听。

二十七、不要问不要等,别犹豫别回头。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最高境界的行善,是不在意结果。古人云:酒如诗,茶如道;以品茶之心去品味人生,会发现许多惊人相似之处;茶,种类繁多;人生,丰富多彩;茶,有分优夯;人生有艳阳阴麋之别;茶,先苦而后甘;人生,历经风雨见彩虹。

二十八、慵懒的午后,捧一杯香茗,在此品茶、阅读,会很惬意吧!二期样板示范区,期待ing。

二十九、不为琐事烦心,不为闲人生气,活着过自己喜欢的日子,闲来品茶赏花,观雨听风,忙来如风如火,静时如荷,动时如电,自由快乐,知足常乐。

三十、很希望能自己开一个工作室,每天拍一组照片,然后修图、品茶,不过这样的生活也只能想想了。

三十一、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为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就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三十二、每一刻我都在老去,每一刻我都距离死亡更近,健康就像是草上的露珠。有了这种无常观,每次品茶,都好像是品人生的最后一杯茶,因而会倍加珍惜。

三十三、【爱巢,26㎡】两个人各占一只沙发,周末的晚上躺着一起聊聊天,或者蜷在柔和的灯光下读书品茶,这才有点爱巢的样子呢~

三十四、做一个浓缩而有味的男人尽心,尽责,尽所能,真诚,真心,真情感!阅读,品茶,听音乐,择良友而交,择美景而阅!

描写喝茶品茶的诗句说说

描写喝茶品茶的诗句说说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 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3、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 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4、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5、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

6、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7、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8、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10、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 储光羲《吃茗粥作》

12、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 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13、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 皇甫冉《寻戴处士》

14、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15、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16、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 大须《暮雪》

17、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18、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19、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20、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21、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张继《山家》

22、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23、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4、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5、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26、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27、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28、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2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 黄庭坚《送王郎》

30、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品茶的句子

1、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叶片卧底后,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2、闲暇时候沏杯茶,清香溢满小屋,茶叶缓缓浮上水面然后慢慢沉下去,杯中的茶叶肆无忌惮的舒展着懒洋洋的身躯。抿如口却感觉不到他的香浓,是谁把相思的红豆提前收获,让他的滋味如此的青涩……

3、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4、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5、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6、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

7、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8、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游走。欣赏着茶的舞姿,倾听着怀旧的音乐,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9、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

10、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

11、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

12、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13、煮沸三江水,品老五岳茶

14、在阴沉而窒息的空气里,泡一杯茶,坐在窗台下。五月的柳树,幽淡、素洁!

15、载得中泠水,来品龙井茶。

16、五色土陶千年神韵,紫砂壶品百味人生。

17、所谓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一杯浓茶,品味人生,在这里,就成为了一种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忍让,是宽心;知足者常乐,是平衡,是清心;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是专

18、心、是耐心。其实,无论这世间事物如何变化,只有这人,才是最有品赏价值的,而品赏出来的人性,更是永恒的。

19、山间乃是人家,清香嫩蕊黄芽。

20、如兰在舌,沁人心脾,芬芳甘冽,清香怡人。

21、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22、人生如茶,第一杯温茶,在父母的温室下茁壮成长;第二杯是苦茶;为自己为人生而奋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第三杯五味茶,历经千万事,只求人间道,各种经历都会尝试。第四杯香茶,福分皆自知,人生无所求,一切都很美好。第五杯下午茶,一切都看似风中云轻,闲谈人生。第六杯回忆茶,回忆酸甜苦辣。

23、人生就是一杯浓茶:端起杯来,有轮旭日,有弯新月,有满天的星星就浸泡在茶里呢!抿一口,咂咂嘴儿,满口的太阳味儿、月亮味儿、星星味儿!

24、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25、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26、品饮青茶:色香俱浓怡心神,苦尽甘来攻自成。

27、品饮绿茶: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求描写茶的诗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如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⒈ 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

⒉宝塔诗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⒊回文诗

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写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作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曰: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⒋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⒌唱和诗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关于茶的诗句软笔

1.最美的茶诗(关于历代最美的茶诗,其中带茗字的诗词有那些

1.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唐·贯休《桐江闲居作》

2.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3. 藕折莲芽脆,茶挑茗眼鲜。——唐·章孝标《思越州山水寄朱庆余》

4. 淡烹新茗爽,暖泛落花轻。——唐·郑谷《西蜀净众寺松溪八韵兼寄小笔崔处士》

5.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唐·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

6.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唐·李绅《别石泉》

7. 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唐·萧祜《游石堂观》

8. 青峰晓接鸣钟寺,玉井秋澄试茗泉。——唐·唐彦谦《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

9. 溪浮箬叶添醅绿,泉绕松根助茗香。——唐·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

10. 尝频异茗尘心净,议罢名山竹影移。——唐·黄滔《宿李少府园林》

11. 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

12.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13.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宋·苏轼《试院煎茶》

14.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宋·苏轼《次韵黄夷仲茶磨》

15. 茗碗分云微醉后,纹楸斜倚髻鬟偏。——宋·向子諲《浣溪沙》

16. 熏炉茗碗是家常。客来长揖对胡床。——宋·张元干《浣溪沙》

17.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范仲淹《武夷茶歌》

18. 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宋·陆游《闲居书事》

19. 一碗洗心茗,一瓣劫前香。——元·姬翼《水调歌头》

20. 敲冰煮茗供谈笑。自负平生心矫矫。——元·许桢《渔家傲》

2.有没有关于写茶的语句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 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香。

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

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

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

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留香”等。 参考~~~~~~~~。

3.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并不是诗句,所以没有全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实际上是古人八大雅事。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关.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

扩展资料: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关于琴棋书画的长联:上联:吟太白诗养浩然气诵稼轩词壮报国情品汉卿曲恤民生苦读东坡赋怀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释卷育智士不尽下联:抚仲尼琴沐幽兰香与尧帝棋谋天下势法右军书得灵性通游范宽画入清雅境万世经典为士修生养性滋仁者无穷(聂晖撰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琴棋书画。

4.有关历史的诗歌

茶诗在韵文类茶文化作品中数量最多。

最早提及茶叶的诗篇,按陆羽《茶经》所辑,有孙楚 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楼诗》、左思的《娇女诗》和王微的《杂诗》四首,它们都是汉代以后唐 代以前的作品。这四首诗中的一些诗句,如“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出歌》)“芳 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登成都楼诗》)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茶事入诗的萌芽状况。

唐代 茶文化生机勃勃、茶诗异彩纷呈,在茶诗创作中成就较大的应推白居易、卢仝、皎然。三人中最 值得称道的是白居易,他总共创作传世茶诗60多首,既有专门咏茶的诗篇,又有叙及茶事、茶趣 之作。

宋代苏东坡、杨万里、陆游等人的茶诗创作颇丰、贡献较大。陆游一生共写茶诗300余 首,是历代所作茶诗最多的诗人。

宋、元、明、清至近代,内容、艺术性倶佳的茶诗也不胜枚举。我国茶诗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形式最为奇特的要数唐代元稹的《宝塔诗》,或曰《一言 至七言诗》: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诗人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别开生面,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品饮意境以及茶的功用都描 写得清幽淡雅、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

在古人的咏茶诗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卢仝的《走笔谢 孟谏议寄新茶》,或曰《饮茶歌》。在这首诗中,作者极道饮茶之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连续喝七 碗茶的不同感受和七碗茶人腹后飘飘欲仙的绝妙境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诛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诛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枰述,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习习。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诛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诗仙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诗》亦很有特点。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奸;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诗中作者以夸张的笔触出神入化地描绘了仙人掌茶生长之地的险要、自然环境的神奇,以 神来之笔生动、形象地勾画了仙人掌茶的外形,使人们倍增对仙人掌茶的倾慕和向往。

5.描写茶的词,历史上有哪些著作

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长短句。

因为大多数词是为适应演唱需要的,所以其 句子参差不齐。宋代是词创作鼎盛时期,以茶为内容的词也应运而生。

著名的词人黄庭坚、苏 轼、陈师道、秦观等,都有茶词问世。宋人的茶词多以茶作为歌咏对象,如苏轼的《行香子•茶 词》:“倚席才终,观意犹浓。

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 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

觉凉生,两腋生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 容。”这首词笔法细腻、感情酣畅,词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作者酒后煎茶、品茶时的从容神态,淋 漓尽致地抒发了轻松、飘逸、“两腋清风”的神奇感受。

江西词派的代表人物黄庭坚嗜茶咏茶,多有茶词问世。如《西江月•茶》《看花回•茶词》 《阮郎归•茶词二首》《满庭芳•茶》等,都是宋代茶词中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佳作。

这些茶词 抒发了黄庭坚在饮茶品茗过程中的深切感受和淡淡雅兴。其中,他的《阮郎归•茶词二首》其 二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制茶、烹茶的情景:“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

制茶时的一夜忙碌,色香味倶全的小龙团制成后的欣喜,烹茶时袅 袭氽香对人和物的引诱和刺激,均通过精练优美的文字被描述出来。下阕则出神人化地叙述出 饮茶时的情景和感受:“消滞思,解尘烦。

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

余清搅夜眠。”其中 “金瓯雪浪翻”一句可谓神来之笔,活画出茶叶在金瓯中如凌霄仙子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和雪 浪翻滚的诱人汤色。

作者喜好品饮的欢愉之意跃然纸上。元代佚名氏所作的《瑶台第一层•咏茶》,以粗犷、豪迈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采茶、制茶的过程以及饮茶的神奇功效:“一气才交,雷震动一声,吐黄芽。

玉人采得,收归鼎内,制 造无差。铁轮万转,罗撼渐急,千遍无查(渣)。

妙如法用,功夫了毕,随处生涯?堪夸。仙童 手巧,泛瓯春雪妙难加。

睡魔赶退,分开道眼,识破浮华。赵州知味,卢仝达此,总到仙家。

这盏茶,愿人人早悟,同赴烟霞。”读罢词篇,人们眼前仿佛呈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采茶、制 茶的生动场景。

精美的词篇将人们自然而然地带入了饮茶时睡意顿消、亲临仙境的美妙。

6.关于清泉的诗句

1、《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趵突泉》 元好问

白眼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

且向波间看玉塔,不许桥畔觅金绳。

2、《趵突泉》 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晴川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

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3、《趵突泉》 张养浩

物平莫若水,堙阻乃有声, 云胡在坦夷,起立若纷争。

无乃沧海穴,泄漏元气精, 不然定鬼物,搏激风涛惊。

7.古代茶的写法

古时无“茶”字﹐以“荼”为“茶”﹐所以“荼”为古“茶”字。

明‧《正字通》引南宋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为荼”。初唐“陆颜诸人﹐虽已转人茶音﹐未尝辄改字文﹐惟陆羽卢仝以后﹐则遂易荼为茶云”。

也有的说陆羽作《茶经》﹐方去掉“荼”字一笔而作“茶”。 这是通行的说法。

但也有人认为﹐汉时已有“茶”﹑“荼”二字。 我国对茶的发现比较早﹐始作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氏为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但那时所得之“荼”﹐是茶是草尚不得知﹐但“荼”首次以药物被人们认识﹐却是事实。 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以药物进人人们生活的。

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成书的《尔雅》﹐在“释木”篇中有??(读音同假)苦荼”﹐这才是指从茶树上采下的茶﹐因“??”就是指茶树。对此﹐《茶经》中有进一步说明﹕“一曰茶﹐二曰??﹐三曰蔎(读音同社)﹐四曰茗﹐五曰荈(读音同串)”。

是指不同时间采下的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为“茗”﹑为“荈”。但对“茗”﹐也有说是茶的嫩芽﹐并非晚采之茶。

古时的“荼”字﹐并不专指“茶”。有时是指野茅﹑野菜。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中“出其 阇(读音同都)﹐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所思。

这里的“荼”是指开白花的野茅﹐女颜如荼﹐言其奇丽﹐白如茶也。《诗经‧邶(读音同背)风》中的“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读音同寄)。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这里的“荼”指的就是野生的苦菜。

《诗经‧豳凤》中的“鸱鸮(读音同赤消)”中有﹕“予手拮据﹐予手捋荼”﹐捋一般指握住条状物﹐另一只手向一端滑动﹐使上面的附着物离开﹐那么这里捋的是不是木本植物的茶呢﹖仍然不是﹗成把从茎上抹取的仍是茅类的花。 看来《诗经》成书之前的周代﹐乔木灌木的茶树尚未纳人平民的视野﹐饮茶的事也未进人平民的生活。

“茶”的含义﹐多限于野茅﹑野菜。 相传在周代﹐产茶的巴蜀曾向武王贡茶﹐巴蜀的巴王苑中也曾植茶﹐但并未进人平民百姓家。

饮茶见诸文字的记载﹐最早见《华阳国志》及汉人王褒写的《僮约》。 从西汉至两晋﹐由于秦统一全国后﹐交通发展﹐滇蜀之茶由西南进人中原﹐茶才被贵族大量饮用﹐并被用作陪葬之品。

与此同时﹐茶也为一些道士﹑隐士﹑文人所接受﹐用以修神养性﹑激发文思。喝茶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风气﹐据传是唐代才张扬开去的。

最近看到一本《中国汉字经》(华艺出版社1999年)的书﹐其在“茶之本经”中说﹕“中国这个‘茶’字﹐‘草’字头﹐‘木字身’﹐中间是个‘人’字。 这是给‘茶’一个广泛的含义﹐即草可以作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木也可以作茶﹐如橄榄﹑桂圆等等。

茶﹐是人的一种饮料﹐由人来判分﹐所以中间从人……”﹐这里唯独未涉及茶的真正主体──茶树。 这样将茶的概念无限外延﹐那么连甘草﹑花椒﹑姜皮﹑核桃﹑罗汉果等等﹐凡是可作饮用的就都成了茶﹐茶还有什么价值﹖上述一些药材﹑果品可作饮料﹐但那绝不是茶。

严格说茶就是采自茶树的叶﹑梗﹐经加工泡制而成的﹐不能把什么都叫作茶。 “茶之本经”还说﹐茶之当今读音﹐“是为与差字通音。

差字﹐从羊从工﹐本意是指做工不努力﹐故意磨羊工﹐差也。加工茶叶﹐一定要有耐心﹐好像磨羊工一样。”

制茶要搓要捻﹐“然后经过高温干燥……不论绿茶红茶﹐这道工序是要走的”﹐搓字从手从差“是故茶字授音以差”。 据唐训诂学家颜师古(公元581-654年)考证﹐读音作现今读音的茶字﹐汉代就已经有了。

在此字此音产生之前﹐人们对茶的认识有多深﹐茶的加工工艺会有那么复杂吗﹖那时考虑从“差”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对于“茶叶”一词的由来﹐“茶之本经”是这么说的﹕“茶是指树枝之杈﹐叶是枝头之叶。 采茶的时候﹐是连枝带叶一同摘下来的。

嫩枝即茶(杈)﹐嫩叶即叶﹐合在一起就叫茶叶了。”这一说法﹐似过于牵强。

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的叶子(自然有的也带梗)﹐经过加工而成﹐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 。

8.【请问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前言前言 前言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她叫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 所以,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的优雅,那时候,仿佛连一声珍重都是多余.她让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梦中期待的白莲刹那缘起(1) 第一卷梦中期待的白莲 刹那缘起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情缘.只是缘深缘浅,任谁都无从把握,聚散无由,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相待.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当你孤独地行走在红尘陌上,是否会觉得,肩上的背囊被人间故事填满,而内心却更加地空落.此时,我们则需要依靠一些回忆来喂养寂寥,典当一些日子来滋润情怀. 众生纷繁,有人过得迷糊,有人活得清醒,但也只是一种存活于世间的姿态.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是金枝玉叶,还是胭脂俗粉.无论我们被世俗烟火熏染多久,被浑浊的世态浸泡多深,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美好. 曾几何时,我们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爱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许多人对这个女子生了情,并认定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转变,她永远活在人间四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世间许多女子都有过这份安静素然的优雅,也曾令人心动,让人有一种不敢轻触的美好.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慢慢地学会了挥霍光阴,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谁还能做到纯粹如一?都说只有百味皆尝,方不负这仅有的一次人生.我们应该把所有繁复的过程,都当做是简单回归,把一切凡尘的荣辱,当做是云烟过眼. 无论林徽因这一生爱过多少人,犯过多少错,又经历过多少起落沉浮,尝过几多人情世味,她永远都是一杯淡雅清茶,那素净的芬芳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地萦绕,无法散去.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让人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纷扰红尘中,多少人企盼有这。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作者用山泉煎茶送给爱茶人,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山泉煎茶有怀 原文: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 翻译: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山泉煎茶有怀 字词解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山泉煎茶有怀 赏析: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

白居易与许多唐代早、中期诗人一样,原是十分喜欢饮酒的。有人统计,白居易存诗二千八百首,涉及酒的九百首;而以茶为主题的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可见,白居易是爱酒不嫌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这正反映了他对茶酒兼好的情况。在白氏诗中,茶酒并不争高下,而常像姐妹一般出现在一首诗中: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又说: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白居易为何好茶,有人说因朝廷曾下禁酒令,长安酒贵;有人说因中唐后贡茶兴起,白居易多染时尚。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从茶中体会的还不仅是物质功用,而是有艺术家特别的体味。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从艺术角度说,白居易发现了茶的那些妙趣呢?

第一,白居易是以茶激发文思。卢仝曾说: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是浪漫主义的夸张。白居易是典型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更实在: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是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的。反过来,吟着诗,饮茶也更有味道。 第二,是以茶加强修养。白居易生逢乱世,但并不是一味的苦闷和,而常能既有忧愤,又有理智、,这一点饮酒是不能解决的。而饮茶却能有助于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伤感、杂律四类。他的茶诗一是与闲适相伴,二是与伤感为侣。白居易常以茶宣泄沉郁,正如卢仝所说,以茶可浇开胸中的块垒。

但白居易毕竟是个胸怀报国之心,关怀人民疾苦的伟大诗人,他并不过份感伤于个人得失,在困难时有中国文人自磨自励,能屈能伸的毅力。茶是清醒头脑,自我修养,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于忧愤苦恼中寻求自拨之道,这是他爱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仅饮茶,而且亲自开辟茶园,亲自种茶。他在《草党纪》中就记载,草堂边有飞泉植茗。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也记载: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饮茶、植茶是为回归自然情趣。

第三,是为以茶交友。唐代名茶尚不易得,、文士常相互以茶为赠品或邀友人饮茶,表示友谊。白居易的妻舅杨慕巢、杨虞卿、杨汉公兄弟均曾从不同地区给白居易寄好茶。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饮,也常应友人之约去品茶。从他的诗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尤其与李绅交谊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还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绅,看来偶然喝一杯还不过瘾,二人要对榻而居,长饮几日。白居易还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会亭茶宴,是庆祝贡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则是文人湖中雅会。从白诗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 第四,以茶沟通儒、道、释,从中寻求哲理。白居易晚年好与释道交往,自称香山居士。居士是不出家的佛门信徒,白居易还曾受称为八关斋的戒律仪式。茶在我国历史上,是沟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唐以后三教合流的趋势。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老朋友喝茶叙旧的诗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代官员文士为何喜欢以茶互赠?

文人好茶,自然是因为茶的清香,淡雅,宁静给了文人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情感的氛围,但于文人,茶之好,却不仅在于茶的缥缈如入仙人之境,更在于茶对文人的生活有着独特的作用。

著名诗人白居易一生习惯有茶相伴左右,“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是他典型的生活写照,品茶在于他,既是一种悠闲生活的放松,更是写作创作过程中激发文思的饮品,“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诗句都是他以茶激发诗兴,以诗品茶的写照。

说到文人以茶激发文思,现代更有林语堂,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到写作便须离不开茶这东西。汪曾祺当年就读西南联大,习惯“泡茶馆”,尝言“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如此以茶趣激发文采的作家更是不乏其数。

自古文人好交游,人们习惯了文人以酒会友,窃不知以茶会友更显出了一番雅致和恬淡。鲁迅在他的文中提到,“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而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白居易经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会亭茶宴,是庆祝贡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则是文人湖中雅会。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叙友情更是文人雅客之喜好。同时,茶不仅是文友见面互相品评的饮品,更是馈赠友人的高档不俗礼物。

在唐代,,文士常以茶互赠以表示倾慕和友好之情。在当下,更是如此,赠送茶叶与其他物品的不同在于茶代表的那种高雅和脱俗。

茶之于文人,纷纷然在于水之淡然和茶叶之甘苦陶冶了文人那份苦中作乐的人生况味,更因为茶之素雅和恬淡,陶冶文人心性和激发文思,茶可以让人沉思让人超然,更有如知堂翁的“苦茶庵”那种咀嚼人生苦涩况味的个中滋味。

形俯捺履行者译文

★ 孔夫子拍卖平台注意事项

<br>孔夫子旧书网仅仅提供免费的交易平台,拍卖、参拍等任何行为网友都应该谨慎和负责,同时网站郑重提醒您:网上交易有一定风险。本网站不参与任何形式上的交易,为此孔夫子旧书网不承担拍卖中的任何法律纠纷。

<br>孔夫子旧书网对用户在网上交易过程中提交的各类出售物品没有审查义务,所以您必须对所拍卖物品的情况及出售人的情况进行谨慎判断并且在交易前看清卖家所出售的商品以及出售条件。

<br>除特殊情况外,竞拍成功即表示您已经与卖方订立了货物买卖合同,若您不履行该合同内容,则卖方有权要求您承担违约责任。

<br>卖家可以规定交割期限,在交割期限内,买家如不履行交割义务可以投诉,网站可以予以买家警告,如果多次被投诉,则可取消竞拍资格。 卖家如果不履行交割义务,网站则可给予警告,严重者可以暂停甚至取消其拍卖资格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 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经济、社会、人生等多 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文艺学、宗教学等多门类的学科。

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后,中国茶文化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在我们面前。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是那样的深沉和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丰富性面前,我们 难以估量出那沉甸甸的分量。

而破解这些文化密码的按钮,就深藏在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之中。这些典籍文献如实记 载了中国茶业发展的前进步履,全面传递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气氛,曲折地映现出时代的 式微兴盛与社会的朦胧身影。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学人,将从这些著述中发掘出十分丰富的文 化信息。其要义正如丹纳所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 么我们在这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种 种族的心理。"(《<英国文化史>序言》)丹纳说的是英国,说的是文学,但对于中国茶文化何尝 又不星如此呢?

作为一个负载着文化信息的"能指"(signifier)--即符号结构,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包蕴 着丰饶广阔的"意义"。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它置于一个生动的文化整体中加以还原和分析,捕 获它的魂灵,获悉它别开洞天的深邃。

自从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经》问世以来,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2知的 古代茶书有124种,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既有内容艰深的理论专著,又有通俗易懂 的普及读物;既有严谨实用的科技书籍,又有引入入胜的文化读物;既有系统全面的综合著作, 又有某一事项的专题论述。而更为大量的茶文化典籍文献,散见于各种总集、别集、单行文献, 散见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其数量之大,连茶书也难以望其项背。就我们编撰 《中国茶文化经典》时搜罗所及,言及茶事者其数量在600万字以上,更何况还有相当的典籍我 们尚未翻阅。

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兴起与发展,有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其契机则有三个方面:一是饮茶事项的出现与饮茶风尚的演进,二是饮茶在社会中地位的确立和提高,三是茶文化意识的 自觉和深化。我在拙著《研书》(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中,对于中国茶书的历程依照时代顺序作过阐述,而从整个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来看,大体而言,其经历了滥觞、定型和发展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大致又是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进程同步的。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滥觞期。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茶叶的故乡。虽然地球上拥有茶树植物已达七八千万年的漫长历史,但茶被人类所发现和利用却仅有四五千年,至多不过上万年的历史。而这标志着社会文明进程和影响着人类生活质量的历史性发现,却是处于原始社会农业初期阶段的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所完成的。茶树从野生到人工栽培,茶叶种类从单一到多项,茶区从传统的巴蜀等地到江南一带的异军突起,这些都是茶叶科技史上具有性的创造,也是中国茶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物质基础。

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有茶的记载,西汉末年已有"武阳买茶"的初级茶叶贸易形态,但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对饮茶的认识,主要还限于药用、解渴、解酒、佐餐、祭祀、养生等功用性的方面,而将饮茶看成某种精神旨趣的倾向则逐步萌芽。饮茶风尚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逐渐普及,品茗旨趣由低级向高级在缓慢而坚定地演进,使中国茶文化终于走向完善和成熟。

中国茶文化的漫长足迹,印进了中国先秦典籍的字里行间。虽然对于这些零星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词的变更,认识的不同,也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但专家学者们一致推崇,并在世界茶史上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唐代陆羽《茶经》,对先秦的茶事则是首肯的。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特别是有关南北饮茶习俗的不同,时人饮茶追求的轶事,有了更多的文化意味和价值。

气度恢弘、舞台壮阔的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定型期。

随着唐朝以来的"茶道大行",民间的茶叶贸易更为活跃,封建王朝也推行一系列的茶政茶法,实行茶叶专卖、以茶易马,茶叶贸易和、经济、军事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茶叶从药用变为饮用,又从解渴保健变为重视高尚礼仪的茶宴、茶道、茶礼、茶仪、茶艺。与此相关联的茶诗、茶词、茶曲、茶歌、茶舞、茶画、茶书法、茶建筑、茶工艺品等等,也都和川门的日常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结下了难解之缘,使茶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从此,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呈现出茶文化的不同形态。

唐代成为茶文化典籍文献定型期,其标志是在唐代中叶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中国以至世界才有了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但多数学者认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公780年)。全书共三卷十章,仅有7000多字,却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茶的生产、品饮、茶事,言约意丰地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美学与文化内涵。陆羽以后,唐代茶书不断出现,但大多是某一专题性的论述。此外,有关茶的文章也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也融汇了更多的茶文化内容,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不仅陆羽、皎然、卢仝等终身许茶者有颇多茶诗,连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也有茶诗名篇传世。这种流风遗韵,影响到其后。

宋辽金元和明、清时代,都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发展期。

在这跨越几个朝代的950来年中,茶文化典籍文献的进展和风貌又是各不相同的。宋代近30种茶书,记载了这一时代茶业生产的兴盛和品饮艺术的探索。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记载了程序繁复、要求严格、技巧细腻的宋代斗茶;丁谓的《i匕苑茶录》,记载北苑园焙之数和图绘器具,以及叙述采制入贡法式;蔡襄的《茶录》记载斗茶时色香味的不同要求,提出斗茶胜负的评判标准,追求整合技巧和审美内涵的统一,都是当时有影响的茶书。明代50多部茶书相继问世,成为中国古代茶书数量最多的时期。朱权《茶谱》论"清饮之说",把品茗作为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贯穿着求真、求美、求自然的追求,其所持之说,被称为"朱权茶道",并予日本茶道以影响。明代茶书关于茶具艺术和烹茶技艺的载录,更多地表现出创新精神。而清代虽然饮茶更为平民化、更为普及,200多年间仅有茶书10多种,与明代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这一时期最有光采、最有个性的,除了少数茶书外,更为集中地体现在各种杂著上。这些杂著透露出更有风采的文化信息,举其要者有三方面:一是几乎每个朝代文坛领袖、盟主或名流,大多都与茶文化结下了姻缘。如宋代的欧阳修、晏殊、王安石、苏东坡、曾巩、范仲淹、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朱熹、吴文英等,辽金元的元好问、虞集、杨维贞、周德清等,明代的朱权、高启、郎瑛、于谦、汤显祖、文徵明、杨慎、徐渭、王世贞、袁宏道、袁中道、张岱、高濂等,清代的全祖望、顾炎武、王士祯、钱谦益、李笠翁、施闰章、工夫之、纳兰性德、曹寅、金农、厉鹗、郑板桥、丘逢甲、纪昀、俞樾等。二是匡正了对辽金元茶文化的误解。这一时期的茶诗文和茶史,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宋辽、宋金的交往,使茶文化正式传播到北方牧猎民族当中,奠定了此后上千年间北方民族饮茶的习俗和文化风尚。如《辽史》有关辽朝朝仪"行茶"的记载,比《宋史》还要多。南宋与金对峙,宋朝饮茶礼仪、风俗同样影响到女真人,女真人又影响到夏朝的党项人,从此北朝茶礼大为流行。蒙古人主中原,由于秉性质朴,不好繁礼缛节,大多数人爱直接喝茶叶,于是散茶大为流行。虽然,元代茶文化总体上走向简约,却也不乏爱茶之人。金末元初的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其中写道:"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年。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雪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劝;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耶律楚材是契丹贵族后裔,由金人元,很受蒙古统治者器重,是元初的重要谋士。他得茶时的欢欣,不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当时少数民族对茶和文化的渴求吗?三是茶文化向两头的延伸,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宫廷茶文化虽然唐代就已出现,虽然由于陆羽《茶经》不载曾使后人茫然,但1987年法门寺唐代皇宫金银茶具的出土提供了实物佐证。而宋徽宗《茶论》和清乾隆的茶诗,更充满着宫廷茶文化的韵味。诸如关于民间点茶和斗茶之风,关于明清茶馆的描述和记叙,关于茶进一步贯穿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都把茶文化扩展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虽然我们把茶文化典籍文献划分为三个时期,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为因果,互为依托的。前者是历史的必然,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时期文献的存在,才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久远的存在,才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丰富的形态。

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明显的精神内容。而作为这种特性载体的茶文化典籍文献,在文体的形式方面也是多种多样。除茶书外,大略可分为三种类型:散文类、韵文类和小说戏剧类。

古代的散文实际上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几乎凡不是韵文的作品都可以归人其中。茶散文 类作品,人们所常见的有:记,如《顾渚山记》、《大明水记》、《浮槎山水记》、《斗茶记》、《煮茶梦 记》等。序,如陆羽《茶经》序起码有八篇之多,著名的还有《三月三日茶宴序》、《<龙茶录>后 序》、《<品茶要录>序》等。与序相联系的则有跋,如《<陆文学传>跋尾》;还有传,如《陆文学自传》,以及拟人化的《叶嘉传》。此外,有随意性极大的笔记,如《老学庵笔记》、《清稗类钞》等 都记载了不少茶事。还有表,如《为田神玉谢茶表》、《代武中丞谢新茶表》、《进新茶表》;启,如 《谢傅尚书惠茶启》;奏章之类的公文,当也属于此类。而信札也可能有茶事的内容,如《与兄子 演书》常为人征引。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则有赋,如《拜赋》、《茶赋》、《南有嘉茗赋》、《煎茶 赋》;颂,如《茶德颂》;铭,如《茶夹铭》、《瓷壶铭》;以及檄,如《斗茶檄》,都是有影响的篇章。

韵文类作品最为常见,包括茶诗、茶词、茶曲、茶歌、茶联等。茶诗是年代久远的文学形式之一,唐代陆羽《茶经》中收入孙楚(约218-293年)的《歌》、左思(约250-350年)的《娇女诗》、张孟阳(266-316年)的《登成都白菟楼》,以及南朝宋王微(420-479年)的《杂诗》,这些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茶诗,却折射出茶事入诗萌芽期的状况。而且,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古代,吟诗作赋是文人的基本功,即使是最拙劣的文士也能吟诌几句。所以,历代不仅是诗人或著名人物,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也留下了几首茶诗。这些茶诗的数量起码应以千计,如果加上涉及茶事之作,数量就更为可观。其体裁多种多样,几乎古体、律诗、绝句、联句、竹枝词、试帖诗、宫词以及宝塔诗、回文诗、顶真诗等趣味诗,都有作品传世,其内容涉及的茶文化面相当广阔,其中一些名句逐渐成了特有的喻茶成语。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杨万里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都是千古传颂的茶诗。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以茶为内容的词作也应运而生。诗词大家、书法圣手的苏东坡以才情名震天下,他的茶诗多有佳作,如《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常为人所引用;其七律《汲江煎茶》,"诚斋体"的创制者、大诗人杨万里高度评价道:"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而他的茶词《行香子》,依然显示出大家风范,在短短的六十六个字中,以华章丽彩写了酒后煎茶、饮茶时"从容"不迫的神态和"两腋清风"的感受,由闹到"静",由"浓"到淡,人生慨叹尽在不言中。黄庭坚同样是文坛大家,他是"江西诗派"领袖和书法名家,多有茶诗名世。他的茶词《品令》历来脍炙人口,那以优美文字、轻松节奏描绘出的烹茶、饮茶情景,"心下快活自省"的意绪,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金、元、明、清都有茶词佳作问世。如明代嘉靖年间大名士、文坛盟主王世贞的《解语花·题美人捧茶》,将美人煎茶、捧茶的神态写得绰约动人,蕴含着名士风度,文人心态。而同样好学善诗文的其弟王世懋所作《苏幕遮·夏景题茶》,则着意描绘夏季烹茶、饮茶的情况,写出了"半入松风,半人丁香味"的快感。

由于元曲也是一代之文学,散曲小令也纳入了茶事的内容。元代节载德所作散曲《喜春来赠茶肆》,即由10首小令组成。这些小令运用众多典故,广泛讲述了煎茶、饮茶的乐趣,写出了茶博土的"妙手"和"风流",以及茶肆的"声价彻皇都",仿佛是一幅洋溢着民间生活气息的风俗画。元曲这种形式也被后代继承,清代吴城、厉鹗于1751年春三月,为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州写成的《迎銮新曲》,就多处包含着茶的内容。

与茶诗相关联的还有茶歌,现当代仍然大量传唱在人们口头。而在明末清初谈迁所著《枣林杂俎》,就记录过《富阳江谣》(亦称《富阳茶鱼歌》)。这首歌谣控诉了官府胡作非为给茶农和渔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当时浙江按察佥事韩邦奇将歌谣附在奏章呈报,被革职为民。

茶联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形式,是文学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如最为人称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系集苏东坡《饮湖上初睛后雨》与《和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句而成。据《杭俗遗风》记载,昔时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就曾挂此联。明清时期茶联极为丰富,许多名家都侧身其中。清杭世骏(1696-1773年)撰写并以行草书录:"作客思秋议图赤脚婢,品茶入室为仿长须奴。"江恂撰写并以隶书录:"几净双钩摹古帖,瓯香细乳试新茶。"郑板桥为扬州青莲斋题:"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何绍基为成都望江楼题书:"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这些都是有影响的茶联。而且,现当代人书写前人诗句作茶联者也不在少数。

有关茶事的小说和小说写有茶事,也是常见的。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就有"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虽然仅以茶肆作为场景,但从侧面反映了宋代茶事之盛。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有"吴月娘扫雪烹茶"一回,清人张竹坡旁批为"是市井人吃茶"。清代小说更是大量描写茶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汝珍的《镜花缘》、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刘鹗的《老残游记》、李绿园的《歧路灯》、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著名作品,无一例外地写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为聘"、"以茶赠友"等茶风俗。尤其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谈及茶事的就有近300处,描写的细腻、生动和审美价值的丰富,都是其他作品无法企及的。

如果说茶事小说还只是平面地绘声绘色,那么,茶事戏剧则是立体地栩栩如生。宋元南戏《寻亲记》中有一出"茶访",元代王实甫有《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无名氏的《鸣凤记》有一出《吃茶》,明代计自昌《水浒记》中有一出《借茶》,高廉《玉簪记》中有一出《茶叙》。而宋代词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记述她与其夫赵明诚饮茶的趣事,清代洪升则将其富有文化艺术情趣的家庭生活写进杂剧《四婵娟》,成为其中的第三折《斗茗》。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虽然没有专门写茶的剧作,但其《牡丹亭》中的《劝农》一出,艺术地再现了雨前采旗、雪水烹香茗,以及春天斗茶等茶事活动。

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论述有关茶的各种文字形式,其实是为了表明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多样性。因为曾有一种错觉,认为只有茶书、史料、茶法和部分笔记才属于典籍文献的范畴。如果从茶史来说,自然是可以这么认定的。但作为茶文化的典籍文献来说,就不能排除文学和艺术,甚至象茶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以及出土文物之类,都应该网罗其中的。否则,就是不完全和不科学的。即使按照传统的图书分类为经、史、子、集,那么文学作品也是不能排除在外白勺。

至于古代的茶书,自然是中国茶文化典籍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我曾经说过一段话: "中国也是茶书的发祥地,是雄踞世界茶史的陆羽《茶经》产生的国度。任何事物的演变都有一 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往往因循着由初级到高级的层累阶梯而上。但是,陆羽《茶经》却石破天 惊,一出现就把茶书推向了高高的宝座。这种奇异现象,常常使后继者叹为观止。后续的历代 茶书,都为这座宝库增添了新的风采。不过,其间也有过艰难曲折,有过低潮落差。当代,特别 是新时期的茶书,才真正实现了再创伟绩,再造辉煌。中国茶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无比的 凝聚力,把祖国的、香港和台湾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中国茶书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珍品、 精品,曾经极大地推动了茶在世界的传播和普及。"(《研书》,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这些论述虽然是几年前说的,但今天我想依然是适用的。

宏阔广大的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是一个多棱面的文化体,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由于出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员,所以既涵容着一个民族久远的传统,又潜藏着"一种人的心理", "一个时代的心理"以及"一种种族的心理"的交流汇聚。但是,这种复合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却大多没有逃离出六大领域,即:关于茶叶历史,关于品茗艺术,关于科技文化,关于茶叶法规,关于相关文化,关于茶艺思想。

追寻茶叶历史,人们一直期望能够溯本清源。很显然,唐、宋、元、明、清的史料大多清晰、准确,西汉以后有饮茶也争议不大,而关于茶史起源则不甚了然。清代刘源长撰《茶史》(1669 年前后)、余怀撰《茶史补》(1677年左右),均大抵杂引前人著作,没有根本解决问题。茶史起源的朦胧是因为典籍的缺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献的重要。但是,即使有只言片语,由于采用者观点相左,也是大相径庭。目前关于茶史起源之说,依然歧义叠出:最有影响的是陆羽《茶经》所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为炎帝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并把这些视为神农氏的著作。陆羽首先探讨茶史起源,最早提出茶事始于神农,自然有学术史的意义。但由于后人考证《神农本草经》是汉代著作,就轻而易举地把陆羽的说法推倒了。虽然后来不少著述依然坚持和沿用神农说,却直到当代也依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此外,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北宋欧阳修撰《集古录跋尾》(1063年)提出"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被《四库全书》认定是两宋间著述的《南窗纪谈》则称"三国时已知饮茶",其依据是《吴志·韦曜传》以茶代酒的记述,连"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也否定了。有的甚至说饮茶起源于西汉,其依据是王褒《僮约》所载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至于与茶的起源密切相关的茶字由来,特别是秦汉以前 "荼"、"茗"是否即茶,也有不同的意见。看来,这些只能有待于新资料的菟集,并运用考古新发现和民族学资料,也许才能使"尘埃落定"。这也证明,狭义的茶文化典籍文献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继续搜集整理有关文献也是非常必要的。典籍文献的搜罗整理,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

品茗艺术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也是典籍文献中载录最多的。晶茗艺术,实际上是包括制茶、烹茶、品茶等在内的。精茶是品茗的第一要素,无论是产地、采集、制作都需得地、得时、得法。宋代蔡襄撰《茶录》(1049~1053年)、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1121~1125年)所叙的宋代贡茶龙团、凤饼,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铸茶饼值数十万。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水晶是品茗的又一要素,清人张大复甚至把水晶放在茶品之上,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梅花草堂笔记》)但历代品茗专家对水的判第很不一致,不过,归纳起来都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品茗还要择器,讲究壶或杯的古朴雅致,壶要有美韵,杯要小巧。品茗还要讲与人品、环境的协调:"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明陆树声《茶寮记》)明徐渭的《煎茶七类》、冯可宾的《齐茶笺》,均有类似看法。同时,还要领略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至于饮茶方法,自汉唐以来多次变化,主要有煮茶法、点茶法、毛茶法、点花茶法、泡茶法等。但不论何种方法,柴炭、锅釜或器具、火候、色、香、味,都需要处处留神。这些品茗艺术虽觉烦琐,却极有意趣。只要按照典籍文献的说法去做,就可以体验到古典之韵。

科技文化在典籍文献中也有记述。由于文字出于文人之手,他们虽有茶趣、茶情,除极少数人员外,却大多不谙种茶,也不重视种茶技术,所以只有一些零碎记载。不过,这些文字包括对茶树生物学特性的认识、茶树的繁殖、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都有涉及。而制茶方法的记述,则因不同时代的演变,而透出不同的时尚与追求。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讲的是茶叶生产的仪规,却实际上是谈的文化。如一千多年前采贡茶前,要聚众在山间击鼓,以代雷声,使茶芽早日惊发。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多首诗记叙这件事,其中有两首写道:"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阵声喊叫。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只萌芽。""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早春采茶时,开采前要击鼓喊山,把茶芽"唤醒",从而使它萌发生长起来。采下的茶叶带着两片叶芽,清香可爱,再加工成"双风贡茶"。这表面写的是茶叶采摘,写的是茶叶科技,其实写的是茶乡风俗,写的是文化心理。此外,典籍文献中还有关于茶业地理和名茶产地的大量内容。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茶业是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茶业的制定,茶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生产、流通及消费的建立与调整等等,都是密切关心和需要解决的。中唐以后历代茶业经济的制度法规等的总和,被称之为"茶政"。茶政与历代财政、国防、文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首开先河于唐代,完备、严密并典型者于宋代。其中实行的以茶易马,通过内地茶叶控制边区、利用边马强化内部统治,客观上对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代虽已首见茶马相易,却未形成定制,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才确定为一种。从此,宋代及明、清时期都长期推行。茶税、贡茶、榷茶、茶马互市的有关上谕、法令、规定和奏章等,唐代以后的文献有关茶叶法规的记载连篇累牍,眉目清楚。

在典籍文献中,记载有大量的茶诗、茶词、茶曲、茶赋、茶画、茶书法、茶的传说故事、茶谚、茶歌、茶舞、茶戏剧。茶之所以与各类文化联姻,有多方面的原因:茶具有清幽儒雅品格,是清醒头脑、陶冶性情的朋友,中唐以后的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茶能助文思,助诗兴,吟着诗饮茶也更有味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朋友们称之为"别茶人",他可说是终生、终日与茶相伴:"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对茶极为嗜好的卢仝说得浪漫夸张:"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北京社会科学院王玲研究员在谈到从汉至唐茶酒地位的变化,很有见地的概括为:"从酒领诗队到茶为诗魂"。茶既幽雅又隽永,内涵和容量很大,总能品出各种滋味,不断生发各种新的意境。因此,中国大文人很少不与茶结缘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有茶诗,著名画家又有茶画,著名书法家有茶帖。但是,文人客多喜品饮活动,多与高雅艺术结合,大部分茶诗、茶画描绘文人与僧道品茗情形和个人感受。而民间由于长期从事茶叶生产活动,所以多是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重点表现种茶、制茶、饮茶和以茶交友、普惠人间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感人肺腑和启迪智慧的佳作,成为上层文化的母本和摇篮。典籍文献中的记载,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原型,也有利于进行分析比较。

茶文化典籍文献中的载录,虽然表面上大多是具体的人和事,但从更深层次的透视和思考,我们可以洞察到其中深沉而博大的茶艺

东山卢氏祖厝重建碑记

        卢氏乃中华始祖炎帝后裔,源自姜氏,古为中原望族,华夏著姓。姜太公裔孙傒公受封于卢,遂创姓卢氏,傒公为卢氏始祖。秦汉以降,枝繁叶茂,纬武古哲先贤青史留名者甚多,为后人所敬仰,我卢氏之荣光。

      两晋时期,中原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卢氏也因时势一路南迁。明代中叶,泉州总兵卢法浚自广西谢簪致仕后,携卢法潢、卢法同兄弟三人卜居泉州南门外二十五里龙井乡(现清濛村)。清濛至今尚存御赐“文魁”皇匾一块。

      相传,先祖听信风水先生所言:兄弟宜分居不同地方,利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故长兄卜居清濛;三弟卜居赤土村;二弟卜居东山村,为东山卢氏始祖。围垦滩田,搭结草庐。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自此,东山基业不断发展壮大,兴盛至今。后来,为谋求新的发展,有裔孙支脉迁居新村村和泉州南门花园头。

        东山卢氏瓜瓞绵绵,人丁兴旺,现有海内外宗亲一千多人,且发展与时俱进,其势骎骎日上。

        东山祖厝俗称“土刹瓮”,两座祖厝并排,坐东面西,前后回向,北有护厝,东有两座本族大厝围护,南有本境宫庙拱卫。历经明、清、几百年风雨,岁月沧桑,蚁害侵蚀,祖厝几近坍塌,后辈子孙望之扼腕惋惜。时逢盛世,百业兴盛,为继承祖业,振我宗风,族中有识之士倡议重建,众宗贤及海内外宗亲积极响应,出谋献策,踊跃捐资。遂于2019(己亥)年初敬土地,择吉日退神主于新厅,择吉破土动工。经九个月的施工,于十月中旬竣工,工程耗资约贰佰伍拾余万元人民币,择十一月末吉日,隆重举行祖厝重建落成暨袝祧进主典礼仪式。

      祖厝于原基原向重建,坐乙向辛兼辰戌,进前三寸,升高一尺,寓意前进高升,重建面积1130平方米,新旧总面积1400平方米。修旧如旧,古朴大方,飞阁流丹,美仑美奂,存古典风范,增时代气息。

      今祖厝重光,宗亲联谊有所,春祀秋尝有原。乌篮血迹长在,精神家园永存。今勒石为记,望子孙后代牢记先祖创业艰辛,重建不易。冀后昆之竞秀,弘祖德于永年。

        东山肇基始祖,留下宗族字辈二十字:秉礼守义、志道仕德、永言孝思、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先祖垂训,谆谆教诲。寄望后裔,兴旺昌进。

        秉礼福地多安乐,

        守义鸿基长发祥。

        志道仁恕百事顺,

        仕德谦恭万年昌。

        永言祖训流芳远,

        孝思亲恩世泽长。

        贻厥孙谋宏图展,

        以燕翼子代代强。

              东山卢氏祖厝重建理事会立

                二零一九(己亥)年冬月。

(题记:2019年11月18日上午,晋江池店伟力公司卢总携夫人莅临我司。茶叙之余,我带卢总伉俪参观岭兜村义里六祧祖厝、土泥大道隘门,土泥祖厝、关公寨、石室岩等古厝和景点。是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谈兴甚浓,宾主尽欢。

卢总带来东山卢氏祖厝有关资料一份,委托我帮忙写一篇《东山卢氏祖厝重建碑记》。承蒙卢总器重,受宠若惊,大有惶惶恐恐之感,于是,下午立即翻阅资料,构思脉络,斟酌字句。连夜赶写,初稿终成。篇末诗句,由于受到字辈平仄影响,难成律诗。然以古风视之,未尝不可。次日下午,怀揣文稿,东山登门拜访卢总,卢总阅读文稿后,首肯点赞并带我去参观“土刹瓮”祖厝。

果然名不虚传,祖厝周围尽是高低错落建筑物拱卫,仄紧凑,故被俗称“土刹瓮”。晋江地处平原,自古以来,人口密度大,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到极致。“土刹瓮”尚有一层意思,越密集越利于繁衍生息。

今把本文发布在平台上,让有需要写重建志的人作为参考,如果能够对他人有丝毫帮助,作者则甚为欣慰。)

                      (2019年12月21日)

贯休的好友茶僧齐己

茶与佛教渊源深厚,佛教参禅,需饮茶以助不寐。饮茶,令人头脑清醒、思维敏锐,又促进禅悟,故历代僧人多嗜茶。唐代高僧、人称“赵州古佛”的从谂大师,嗜茶成癖,唯茶是求。有僧到赵州观音寺去见他,他问:“新近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他说:“吃茶去。”又有一僧去见他,他又用同样话问,此僧答:“不曾去。”他还是说:“吃茶去。”后来院主问他,不管曾到或不曾到,你怎么都叫他们“吃茶去”?他对院主说:“吃茶去!”在这位高僧眼中“吃茶去”,就是叫他们“吃茶悟道去”,“吃茶”便成了“悟道”的同义词,“吃茶去”便由此成为佛教界的经典故事。故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有诗云:“空持百年偈,不如吃茶去。”;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亦有诗句云:“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茶与佛家之缘可谓深矣!

且说乡贤禅月大师贯休有一位好友齐己,不但诗写得好,且是一位茶癖,人咸以“茶僧”称之。齐己(860~938),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人,幼失怙恃,七岁为大沩同庆寺司牧,每以竹枝在牛背上写诗,寺内僧众奇之,遂邀其出家。及长先后驻锡长沙道林寺、庐山东林寺,与贯休、方干、陈陶、虚中及贯休弟子昙域等交游唱和,嗜茶成性,作诗犹勤。诗名与贯休并列,且与贯休师友相称,结为忘年之交。游历江浙时,还曾在婺州凉泉寺与贯休茶叙。后赴荆南龙兴寺挂单,被节度使高季兴任命为僧正。而贯休在入蜀之前也曾在龙兴寺驻锡多年,贯休入蜀后,齐己有诗寄贯休云:“子美行吟处,吾师复去吟。是何多胜地,销得二公心。锦水流春阔,峨嵋叠雪深。时逢蜀僧说,或道近游黔。”诗中把贯休与杜甫并称,可谓推崇备至。贯休在蜀中圆寂,他作挽诗云:“吾师诗匠者,真个碧云流。争得梁太子,重为文选楼。锦江新冢树,婺女旧山丘。欲去焚香礼,啼猿峡阻修。”怀念与仰慕之心跃然纸上。贯休逝世后,齐己来荆州(江陵)龙兴寺任僧正,保留了贯休在龙兴寺的旧居,以示纪念。在西蜀成都他圆寂之处,蜀主王建也兴建了禅月大师影堂作为长久纪念地。齐己因此作诗多首,表示了自己的缅怀之情,其中《荆州贯休大师旧房》云:“疏篁抽笋柳垂阴,旧是休公种境吟。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销得青城千嶂下,白莲标塔帝恩深。”写贯休在世时入京举子入室求教,路过前来拜访的龙兴寺盛况,并将贯休的诗书画与王羲之和谢灵运相提并论;又有《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诗,云:“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余灰。白莲塔向清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句印灵台。不堪只履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写蜀主王建厚葬贯休,为他建立纪念馆“禅月影堂”的故事,并推崇贯休为南宗高僧、诗界领袖。齐己还是贯休弟子昙域的好友,多有诗句唱和笔墨往来。昙域,贯休大弟子,杨州人,通内外之学,书法得贯休真传,工草隶,篆文雄健,为世所重,又是《禅月集》的编定和作序者,贯休圆寂后,蜀主赐昙域号惠光大师。齐己有诗多首寄赠他,其中《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云:“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忆旧应寄梦,东北过金陵。”又有《谢酬昙域大师玉著篆书》云:“玉著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冰阳。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都是夸奖昙域书法和诗文造诣的。

湖南大沩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茶叶之乡,有千年古刹同庆寺和历朝贡茶沩山毛尖,人称长沙后花园。齐己幼年即为沩山同庆寺司牧,七岁入沙门,深得茶禅之妙和禅宗沩仰宗真传,圆寂后归葬大沩山。他一生品茗无数,当时的名茶几乎尝遍,如岳阳的灉湖茶、宁德的腊面茶、吉安的玉笥茶、吴兴的紫笋茶、越州的日铸茶、婺州的东白茶、西蜀的旗茶等等,不一而足。并私淑陆羽,发愿来生一定要做陆羽这样儒佛皆通的“茶圣”,弘扬中华茶道。

齐己在荆州龙兴寺任僧正时,朋友们知道他嗜茶,不时有名茶相赠。有一次朋友送来灉湖茶,灉湖茶十分名贵,产于湖南灉湖高山,味极甘香,其茶膏出自僧园,又称白鹤茶,为上等贡品。齐己煎饮品尝后,觉得它的质地远胜于驰名的建茶腊面香,便作《谢灉湖茶》诗一首致谢,诗云:“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平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感谢之余,还希望送茶的朋友明年再带一些初春采制的新茶来;有一年夏季,四川的崔居士给他寄来西蜀旗和扇子,他舍不得独享,分次烹煎与朋友一起品尝,品尝间想起茶圣陆羽,又写了一首《谢人惠扇子及茶》的诗:“旗封蜀茗,圆洁制鲛绡。好客分烹煮,青蝇避动摇。陆生夸妙法,班女恨凉飙。多谢崔居士,相思寄寂寥。”;他的茶友虚中上人给他寄来江西名品玉笥茶。史载虚中是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自幼出家,居峡江玉笥山二十寒暑,玉笥山是佛家三十六洞天之一,出佳茗。虚中又好炙柴火、烧豆煮茶,寄给齐己的是上等谷雨前茶。齐己得茶之后,不胜欣喜,作五律一首表示感谢,诗题为《谢中上人寄茶》,诗云:“春生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虽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诗中甚至遥想与虚中一起采摘煎品玉笥茶的幻境,说这样就不必年年劳寄了;又作《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诗,写当年在道林寺驻锡时,与僧友们一起用春泉煮火前茶的故事,诗云:“旗冉冉绿丛圆,谷雨初晴叫杜鹃。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此诗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写茶园中冉冉生长的绿芽,谷雨边不停啼叫的杜鹃鸟;写大家冒着露水上山采茶,又将制成的新茶碾成松粉似的细末,然后一起用春泉煎饮;还把最好的清明前茶珍藏起来,或用剡纸封题寄赠给远方的友人。一桩桩茶事,读来使人兴意盎然。

高寿博学的杨绛先生也是一位茶人,她曾说:诗情只为饮茶多。齐己饮茶可谓多矣,因此所作的茶诗也多。他在浙游期间,特地到天目山下的吴兴品尝了紫笋茶,写下了《尝茶》诗:“石屋晚烟生,松窗铁碾声。因来留客试,共说寄僧名。味击诗魔乱,香搜睡思轻。春风霅川上,忆傍绿丛行。”此诗写与同好僧侣在吴兴顾渚山下,用霅溪之水共烹唐代第一名茶顾渚茶的情境;这次浙游,齐己不但在吴兴品尝了顾渚茶,而且还到越州会稽山下拜访了方干,喝到了越州名品日铸茶;又上溯钱塘江到婺州与贯休相叙,在凉泉寺共饮婺州佳茗东白茶。归途又西行陆羽的家乡湖北竟陵,拜谒了茶圣的故居,并作《过陆鸿渐旧居》诗,云:“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在陆羽故里,齐己读到了陆羽自作传记的碑刻,参观了陆羽取水烹茶的泉井,听到了当年竟陵太守赠白驴给陆羽的故事,感叹陆羽通儒诵佛、品茶写经的一生,愿来生效法陆羽,并期盼也能遇上一个礼贤下士的崔太守。

齐己一生著作颇丰,有《白莲集》传世,晚岁居江陵龙兴寺终老。他在龙兴寺检点自己一生的游历,又写下多首茶诗,其中就有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篇《咏茶十二韵》,诗云:“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这是齐己晚年精心构思的一首五言排律,开头四句就不同凡响。“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是写茶叶采制之早;“甘传天下口”,则叙述人们对茶叶的喜爱。而由于茶叶采制得早,它就“贵占火前名”了。对茶叶的产地,作者只用了“春无雁”三个字,便形象地道出了产自衡阳回雁峰的衡山名茶;又用“谷有莺”三个字,说明春茶正在采摘中。再用“精新极”、“骨自轻”、“秋吟起”、“昼卧惊”写茶叶的功效;用“香满室”、“绿凝铛”写煎茶;“凉泉对”、“异果平”则是回忆往昔在金华山凉泉寺烹茶,采摘野果作茶食与僧友对饮的乐趣;“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则是写制茶的过程,诗句都十分优美,读来朗朗上口。诗的结尾再一次表示要以陆羽为榜样,进一步钻研茶道妙法,以便修成正果。齐己大和尚的一生,可谓尽在茶中矣!

施福山2022年春分于兰城寓所

求广东喝茶文化`历史`详细情况

广东吃茶文化以潮州茶功夫最有代表性:

(一)“功夫茶”及其盛行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为著称。“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

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功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在潮州生活时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泉。”

(二)功夫茶的特点

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功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功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参考资料:广东省网站

标签: 诗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el5g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