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中国在古代怎么写

中国在古代怎么写

1. 在中国古代用什么写字

秦代以前用小刀在动物骨骼或竹简上刻字。

中国在古代怎么写

称为刀笔,有句成语“捉刀代笔”。秦朝将军蒙恬发明了毛笔以后,毛笔逐渐取代刀笔成为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

战国的竹简是手写。这些字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或偏前的 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书写的特色。

这与金文随形轻重和因接搭凝结的笔画形态不同,已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篆文更为简略。可见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隶书在流行。

“简书”是近年在中国书法界兴起了一支流派(又称“竹简书法”)。这是一种仿效秦汉竹简和帛书的“古隶”体式,即效仿先秦、两汉时代在竹片、木片和丝织物上的古文字的书法,即以独特的国画颜料配制古朴赭黄色,以板刷在生宣纸上刷出类似竹简书竖条,字体就写在这赭色“竹简”条上,别有一番古雅特色,适应了现代审美装饰情趣。

对色彩变化瞬息之间的精确把握,使书法获得了“随类赋彩”之妙。这种书法呈现出活泼,具有生机的形象。

“简书”这一书法艺术于图与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谐。使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又驰骋在色彩和图案带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里。

/view/100558.htm。

2. 中国古代数字怎么写

我国的数字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数字的写法较为简单;第二种是用算筹表示数目。 1、甲骨文上的数字 “甲骨文上的数字”,顾名思义,就是刻在乌龟甲或牛骨上的数字。

在殷商之前,我国人民把文字写在乌龟甲和牛骨上。当时的数字写法较为简单。

如下图所示:第一行是1~10的数字;第二行的数字分别为100、1000、10000。 2、算筹数字 算筹计数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如下图: 用算筹计数时:个位、百位、万位都用纵式;十位、千位都用横式;高位在左,低位在右;遇零空位。

遇到数字0时,就用一个空位表示。后来,编写上书时,就约定俗成以符号○代表数字0,这恰好与今天阿拉伯数字0的形态相近。

3. 中国古代写字法

这起码涉及两个基本的事实:

1.人的生理习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管用右手;右手执笔,左手按物,这样从右往左写就比较方便;而且在阅读的习惯上,左手持卷,右手拿笔,还可以加以批注,习惯使然;

2.从上往下的书写,涉及到古代文献的载体及庄正形式:文字的载体从竹木简到金属、帛绢、纸张。竹(或,木)简做成细条,有长短不同的形制用于不同的场合,先写再刻,“刀笔”由此而来,刻就又用熟牛皮编穿,所以有“韦编三绝”之说,;从这时候起,人们就习惯了从上到下的书写。

到后来纸张的应用,在文献装帧形式上,先有卷子装,然后经折装、蝴蝶装、旋风装而线装;卷子装在今天的书画装裱中(卷轴)还可以窥见原貌,它的形式就要求了书写的从上到下。

从上到下阅读习惯也逐渐地形成,直到后来雕版印刷,人们还是把版刻成竖排的形式,多用在线装书上。

3.对于简牍的打开,自右向左,其实还是遵从了人们管用右手的习惯;在创作和阅览时都是右手执笔,那,持卷就交给了左手;试想古人左手持简,右手执笔或捻须,简牍徐徐打开,思绪随灯影而跳动,人生之乐!

4. 中国古代汉字写法及寓意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标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8epw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