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是指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所设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帮助人们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它可以分为个人素养目标和社会素养目标两个方面。

个人素养目标主要注重培养个人的基本素质,如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领导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以实现个体人格的全面发展。

社会素养目标则注重培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感、公民素养、国际视野、文化修养、环保意识等,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共价值观。

同时,素养目标也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和培训的特点和目标,制定具体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落实实际教学效果的跟踪和评估,以保证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教学目标中的素养目标怎么写

教学目标中的素养目标怎么写: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方向和依据。

(1)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其经过学习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达成度,避免以单纯识记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2)确定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

(3)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以课程目标、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聚焦问题解决的实际程度,尤其是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使之指向学生通过学习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同样指出: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充分体现地理课程不同阶段核心素养培育的侧重点,避免机械套用核心素养的名称;各项目标之间既有层次,又有联系,做到具体、可测。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相关表述: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尤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避免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机械地分离;

二是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能够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能够衡量出学生通过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素养目标有哪些方面?

能力素养目标有: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在:

1、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在时间上选择有意义的行为,合理分配时间,计划并掌握工作进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制定经费预算并随时做必要调整;获取设备、储存与分配利用各种设备;合理分配工作,评估工作表现。

2、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作为集体的一员参与工作;向别人传授新技术;诚心为顾客服务并使之满意;坚持以理服人并积极提出建议;调整利益以求妥协;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

3、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和评估、分析与传播信息,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4、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理解社会体系及技术体系,辨别趋势,能对现行体系提出修改建议或设计替代的新体系。

5、运用特种技术的能力。选出适用的技术及设备,理解并掌握操作设备的手段、程序;维护设备并处理各种问题,包括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

能力素养目标的其他简介

能力素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能力特征而非智力》认为,从第一手材 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能力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在1993年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能力素质模型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

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1、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美丽的观念。

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锻造劳动精神较好的劳动,素养来源于劳动的意识。

5、推动构建实践育人立体网络针对大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是提升其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

6、以劳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素养目标包括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科学素养的目标包括:

1.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操作的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

科学素养的特点是:

1.

实践性

2.

创新精神

3.

求实态度

4.

讲究方略

5.

目标专一

大学生职业素养目标是怎样的?

职业素质目标包含:职业道德、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职业目标、职业兴趣。

1、受教育程度。这点虽然有会让一部分人不舒服,但不得不说,受教育程度是工作素养的首要。这个教育不仅仅是来自国家的教育,也来自个人的努力自我教育,也就是知识面的提高。可以没有文凭,但必须拥有大量的知识。

2、职业兴趣。职业素养与职业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就算是再有能力和知识也是毫无意义。只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很感兴趣,且努力往上发展的,才会成为职业素养里的一道风景。

3、职业道德。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在职业里行走自如。品德的败坏,只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失败。只有良好的素质,诚信,守信,等等各种综合的道德,才会成为一个好的职业素养的人或者是工作者。

4、职业技能。这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就是你对职业的掌握能力,也就是你所掌握的某个技术或者是能力的体现。这个技能还表现在与人的交际能力上,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上等等。

5、职业目标。任何一个好的职业素养都有一个好的目标,只有定下了目标,才会向那个目标迈进。如果你毫无目标,只是过一日算一日的话,自然不会有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了。因此,想拥有好的职业素养,就得有一个好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方法:

1、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大学生首先要重视理论方面的学习,因为,只有用理论的武器武装头脑,才能够形成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让我们的事业更加顺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接地气。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社会,必须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不要总是感觉高高在上,从基层做起,了解群众呼声。

3、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

无论在机构还是在单位,都有一些先进人物,这些典型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必定有其闪光点,所以,要认真学习他们的长处,让自己品行更加完善。

4、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既要学习理论,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工作扎实务实,勤奋创新,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

5、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

职业素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岗敬业,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这种敬业精神,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全身心投入,让事业蒸蒸日上。

公民素养个人发展目标是什么?

培养先进意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热爱生活、生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对于集体、社会、国家未做出不合格的事。

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视性,让人能够看得见、抓得住,拉近了远大目标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既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也利于对核心素养的培育结果进行评价。

从培养目标实现的角度讲,核心素养应该是可教、可学、可评价的。从行为视角表述的培养目标,对可教、可学、可评价最为有利。而且,对行为的评价是综合性评价,已经包含(甚至可以替代)对于知识、技能、态度的单项评价。

扩展资料

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1世纪的社会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是以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社会,其更加复杂、变化更快、不确定性更大,要求劳动力有更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核心素养即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

核心素养是在21世纪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关键少数素养。经合组织对它的界定是“使个人在21世纪能够成功生活、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进步的为数不多的关键素养”。

学会尊重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

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会尊重的核心素养目标是:认同: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道德修养:日常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法治观念:知道尊重的含义及表现,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健全人格: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的理念。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有什么区别

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的区别如下:

相对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素养是素质和教养的提炼,是秉性和习性的结合,决定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直指教育的育人目的。

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维目标注重的是知识与过程,缺乏对教育内在性、人文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关注,缺乏对人的发展内涵的清晰描述,特别是缺乏对关键的素质要求进行科学的界定,没有将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凸显出来,强调全面性。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和评价中,三维目标相互脱节的现象也非常明显。

这就离不开个体能否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思维模式或探究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等在内的动力系统。

教育的价值所在就是提升人的素养,素养教育抓住了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抓住了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科价值目标和各学段、各学科价值目标的融合,相比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在这种明确指向下的学科教学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学科味,更能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是什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目标、教育理想、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 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 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例如:确定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的 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符号意识、数感、量感、运算能力等的形成; 确定初中阶段“图形的性质"主题的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空间观 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的形成。

2、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 “四能”的关系。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四基” “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核心素养 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 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体现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各阶段之间的一致性。

要依 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 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落实素养目标

如何制定与表述素养目标?

结合专家论述,现对素养目标制定与表述作如下分享:

一、素养目标制定五步骤:

首先要明确学生五识:己知、欲知、能知、需知、新知:

其次,“三读一疏理”,读课标、读教材、读文献;从下列角度梳理解读教材:梳理模板包括核心要素,纵向线、横向线,主要教学策略,课标要求五大块。

再次:提练学时单位的核心概念,把握全局性理解框架体系。

第四:统筹谋划,构建学科学习单位的目标链:研制总体的整体全程式目标;设计阶段的连续性递进式目标;形成具体的针对性弹性类目标。依据课标总目标、级段目标、单元目标确定学时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思考学养目标、跨学科协同目标、上位的核心素养目标。

最后对学科素养、综合素养目标要进行分解、解读。在此基础上明确十点:衔切点、切入点、对比点、类比点、探究点、知识体系构建点、切入点、易错点、交汇点、拓展点。

二`素养目标表述五要求:

1、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从学科三维目标提升到学科素养目标。

3、采取一主二协同一渗透表述,即一个本学科重点要关注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要关注协同其它学科要培养的二个协同目标,最后还要思考最上位的要积淀的核心能力、关键品质一一综合素养目标。

4、目标表述要恰当、具体、可测、分层。

5、学生立场、学生明白语言表述目标。

标签: 目标 素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8dzm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