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年初十一的风俗有哪些

年初十一的风俗有哪些

年初十一的风俗有哪些

年十一的风俗有请子婿、筹划日、吃合子、送灯、行彩桥等。

1、请子婿: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2、筹划日:正月十一,人们已经开始考虑部署元宵节活动了。大家筹划怎么选购灯笼,如何搭盖灯棚等。

3、吃烙合子: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

4、送灯:在福州地区,正月十一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福州人在元宵节之前,都有送灯的习惯,表示新春祝福,来年好运。

5、行彩桥:在正月十一晚上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在“行头桥”时,大家都会祈愿,希望来年能够顺心如意,愿望得以实现。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年初十一是指农历新年过后的第十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一天有一些特殊的风俗和习俗。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风俗:

1. 祭灶:年初十一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厨房里祭拜灶神,以感谢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对家庭的庇佑和保护。祭拜时会烧香、献上食品等供品,表达对灶神的敬意和祈福。

2. 迎财神:在年初十一,人们也会迎接财神到访。他被认为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财位上摆放财神像或财神画像,祈求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运亨通。

3. 点灯笼:点亮红色灯笼是中国新年期间的传统之一,年初十一也不例外。人们会在家门口、街道和庭院等地方悬挂和点亮灯笼,寓意着新的一年希望和繁荣的到来。

4. 逛庙会: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年初十一也是庙会的高峰期之一。人们会前往庙会,参观各种展览、表演和游乐设施。庙会上还有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出售,人们可以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感受喜庆的氛围。

5. 亲戚拜访:在年初十一,人们还会亲戚拜年,这是中国传统新年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亲戚们会相互拜访,互道新年祝福,一起分享团圆和快乐的时刻。

这些风俗和习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让人们在新年期间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并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正月十一有哪些传统习俗

正月十一这天的习俗包括请子婿、祭拜紫姑、吃合子、送灯、送“米方糖”、行彩桥等。

1.请子婿。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2.祭拜紫姑。人们在这天祭拜紫姑也并不仅因为她是厕神,并且因为她代表了过去被旧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才得女性的崇拜,是希望她来保护柔弱的女子,从此不再被欺凌压迫。

3.吃烙合子。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

4.送灯。在福州地区,正月十一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福州人在元宵节之前,都有送灯的习惯,表示新春祝福,来年好运。

5.送米方糖。在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

6.行彩桥。在正月十一晚上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在“行头桥”时,大家都会祈愿,希望来年能够顺心如意,愿望得以实现。

年十一的风俗有哪些

请子婿: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筹划日:正月十一,人们已经开始考虑部署元宵节活动了。大家筹划怎么选购灯笼,如何搭盖灯棚等。贺“添丁”: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

1、请子婿: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2、筹划日:正月十一,人们已经开始考虑部署元宵节活动了。大家筹划怎么选购灯笼,如何搭盖灯棚等。

3、贺“添丁”: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

4、送灯:在福州地区,正月十一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福州人在元宵节之前,都有送灯的习惯,表示新春祝福,来年好运。

5、行彩桥:在正月十一晚上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在“行头桥”时,大家都会祈愿,希望来年能够顺心如意,愿望得以实现。

正月十一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十一习俗如下:

1、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老丈人酒宴姑爷的日子。初九庆贺“天公生日”剩余的食材,除开在初十吃完一天外,还剩余许多,因此娘家人无须再不用客气,就运用这种剩余的特色美食招待姑爷及闺女,民族歌曲称之为“十一请子婿”。

2、行彩桥。

具备深厚地方色彩的“排头桥”风俗习惯,是广东潮汕一种关键的民俗文化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刚开始的“行彩桥”,称之为“行桥底”。当华灯初上,灯火阑珊,大家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向彩桥涌进。

3、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北京老字号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风俗习惯。古代人觉得,“十”是“完备极致,循环往复”的幸福数据,在十以上再加一个“一”,就拥有新的起点的寓意,因此把元宵佳节前的四天做为“拜晚年时期”的时间段。

4、炮龙节。

“炮龙”是一种舞龙表演,但比普遍的舞龙大,体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一年阴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必须举行“炮龙节”,“炮龙”放眼望去,家家户户放鞭炮、夹道相迎,有“鞭炮声不断,龙舞不仅”之说,故名“炮龙”。

正月十一禁忌

1、忌赖床不起。

正月十一已经到了工作日,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而且正月十一已经是立春以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个时候是不能赖床不起的。正月十一这天如果去老丈人家也要赶早不赶晚,虽然这天自己是老丈人家的客,但是过了中午才到或者踩着饭点去,这样显然是一种特别失礼的行为。

2、女子忌动针线。

这天其实是为出嫁女儿准备的节日,也是为了让她们在婆家更有地位,自己的父母才会招待女婿的日子。子婿日这天出嫁的女子是不应该干活和动针线的,因为作为自己的节日,忙碌了一个腊月和正月,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享受跟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

年初十一有什么风俗

正月初十一的风俗是挂灯、吃烙合子、祭祀社神。

其中,挂灯是为了祈福添丁,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

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按习俗,凡去年村民家中新添了儿孙,都要到所属的宗族社坛挂灯。此日吃烙合子是从古时候流传至今的风俗,如果这一天吃烙合子代表将来生活能够完美,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的数字。

正月初十一的注意事项

在这一天祭祀社神是人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也被称作是灯酒节,这一天的神灵是需要被敬重的相当于土地公公。但壮族人富裕社神更多的属性,比如掌管一方水士、当地生灵、甚至婚姻、生育、身体建康等,是一个地方的保护神。

曾经有一段时间,灯酒节被当作是一种封建活动被破除,但是现在,灯酒节却被视为壮族人文化遗产的代表。因为它包含着很多的文化信息,比如信仰、经济、民族习俗、语言甚至民族艺术等。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01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大年初二是去亲友家拜年、祭财神、吃馄饨等。大年初三的习俗是媳妇回娘家。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爷。大年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大扫除、喝素菜汤。初七修养生息、安顿身心。初八放生祈福。初九祭祀。初十祭石感恩。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十二买灯笼搭灯棚。十三灶灯。十四拜临水娘娘。十五吃元宵、观花灯、看灯会。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守岁之后,大年初一的习俗是开门炮仗、年、岁、聚财等。人们在大年初一早上先开门燃放第一挂鞭炮,这被称为是“开门炮仗”。其次,就是家中的晚辈向长辈年,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在晚辈拜完年之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压住邪崇。大年初二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并且还要祭祀财神,无论是商铺还是普通家庭。在大年初二的中午一定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有着招财进宝的寓意。

大年初三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要带双数;大年初四要摆好瓜果贡品来迎接灶王爷;大年初五又叫“破五”,要迎接财神进门,有“送穷出门”的说法。初五迎财神,那么初六就要送穷神。在大年初六的这天,要进行大扫除,还要喝素菜汤。初七的时候休养生息、安顿身心;初八放生祈福,在河里放花灯;初九举行祭祀;初十祭石感恩。

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十二开始买灯笼、搭灯棚,为元宵节做准备;十三点灶灯;十四拜临水娘娘;十五是元宵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看灯会等活动。

大年十一的风俗和禁忌

大年十一的风俗如下:

1、上采日

农历正月十一日这一天在福州地区会有“上采日”的风俗。所谓上采日就是寓意迎春纳福的吉日。按照福州传统风俗,福州人有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这个风俗是希望来年都能够顺顺利利,有很多的福气。

2、贺“添丁”

每年正月十一日有些地方会庆贺家中添男丁,就是那家在这一年添丁了就会在这一天庆贺一下,特别是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2、子婿日

在大年十一这一天最大的风俗就是子婿日,这一天岳父要请女婿来家中吃饭。关于这个习俗的来由也颇有渊源,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年初二的时候,女儿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给自己的父母拜年送礼,在古代人眼中,有来必须有往,刚好在初九的时候,岳父家中庆祝过天公的生日,等到十一的时候,家中还剩下许多祭祀神灵的佳肴,于是在年十一的时候顺带着将女婿请回家中。

大年十一的禁忌如下:

1、大年十一日这一天是忌迁居的,因为正月期间都是忌迁居的,正月份不宜有大动,否则会不吉利。

2、大年十一日是不提倡更换、洗涤衣被的:因为在旧俗中认为正月里换洗衣物是不吉利的,所以切记这一日不要更换洗涤被褥。

3、大年十一日是非常忌剃头,在整个正月期间里都忌讳剃头。在民间中认为俗说剃头伤舅。据旧方志云,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得以更改。时期,很多人都把头发剃了,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然后人们以讹传讹,把它传成了“死舅”。

正月十一有什么传统习俗

子婿日<br/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因此会利用这些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

春节初十一有什么习俗?

大年初十一,是正月的第十一天,按照现在人的惯例,从初七开始上班,春节就已经算过完了,但是在古时候,整个正月都是过年,即使在古时候很多人初五或者初六就开始做生意营业了,但是在正月里寻常人家和官宦人家都是一整月在过年,并且每天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正月初十一,按照过去的习俗叫做“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其实正月初十一还有很多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一: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因此会利用这些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二: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

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小孩的人说:“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等等。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三: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说法:腊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后叫“拜晚年”。在大年前后这几天因各种原因未能向亲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赶紧“拜个晚年”,也不失礼数。这一天的饮食习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四:炮龙节🌹🌷

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宾阳会举行炮龙节,也是一大民俗之一。“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

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五:贺“添丁”🌹🌷

每年正月,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有男孩)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每年正月初十或正月十一,广州珠村的北帝古庙总是香烟缭绕,庙前的社稷坛都会挂上几个八角形的纸扎彩灯。在珠村,按习俗,凡去年(有时也有前年的)村民家中新添了儿孙,都要到所属的宗族社坛“挂灯”。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六:上采日🌹🌷

农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这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名为“上采日”。上采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按照福州传统风俗,福州人有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

为何要赶在正月十一前送灯?专家介绍,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有迎春纳福之意。这日,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采饭”。旧时的各类元宵庆祝活动也在这日前后拉开序幕。


🌷🌹正月初十一的习俗之七:奉紫姑🌹🌷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紫姑,传说中的女神名。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遵循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因为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只要适当地遵循了这些习俗,才能够让自己在之后的生活之中得到上天的保佑,或者说有更顺利的生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运势影响着,在未来的人生发展轨迹的。

正月十一要做啥 正月十一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十一,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又叫子婿日。那正月十一的风俗你还知道多少?

  正月十一要做啥?

  请子婿

  正月初二是多数地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有一些地区是在初三),也叫“迎婿日”,在古代,叫“归宁”,“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说的就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准备随妻子回娘家的男子。按照旧习俗,吃过午饭后,女儿、女婿就要返回婆家,因为如果要留下来吃晚饭的话,会有“吃到底”之嫌,把娘家的财运和福气带走。

  再次相聚时,便是正月十一的“请子婿”,也叫“子婿日”,就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既是对归宁节的回敬,也寓意着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

  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小孩的人说:“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等等。

  迎紫姑

  我们知道,民间传说,家中有五神,比如灶王神、门神等等,今天我们谈到的厕神。专门司职民间人家之厕职责,而且更是民间女子的保护神,惩恶扬善,保护黎民百姓。

  因此,到了大年十一,民间有请紫姑的说法。感谢一年来厕所的庇护,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更是保护家庭和睦幸福,健康美满。

  贺“添丁”

  在我国广东地区,正月十一有贺“添丁”的习俗,“添丁”一般指的是男孩!家里添了男孩,家人在正月十一这天会挨家挨户地送“米方糖”。客家地区的百姓还会“升灯办酒席”,来款待村民!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其中都包含着对“新丁”的祝福与期望!

  炮龙

  “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要大,身长约40米,短的也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正月十一要吃啥?

  吃烙合子

  这是北方一带的传统美食,制作非常简单,和面檊皮,包子各种各样的青菜,烙熟就可以吃了,酥脆清香,咬一口,不小心还烫嘴,像我们印象深刻的韭菜盒子。

  正月十一吃烙合子,“合”与“和”是谐音,有和和美美之意,更是祈福纳祥,和气生财之道。

  吃春饼

  俗话说,正月十一食春饼,食好哙“春”寄予了老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愿老年人康泰不老,祝青壮年旺盛壮健,祈小孩儿快高活泼,有很好的寓意存在。

  吃小鸡蘑菇炖粉条

  正月十一吃小鸡,做“小鸡蘑菇炖粉条”是最传统的。

  这道菜不只是有吉祥的寓意,而且还有捉弄新女婿的传说,这一天要是有新姑爷上门,娘家做这道菜的时候,粉条都很长,要是新姑爷不注意夹了粉条,就会缠缠绕绕的进不到碗内,又不能送回去,就会很尴尬,留下以后让人取笑的把柄。

正月十一是什么节日风俗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添丁日、紫姑日、上采日、炮龙节。

一、子婿日

据说正月十一为“子婿日”,意思就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因为大年初二女婿全家去看望了岳父,到了正月十一,岳父也要作为回礼,邀请女婿来家里做客。

其实子婿日的来历非常久远,古时候正月初九是“天公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庆祝,但是食材基本上都吃不完,所以娘家人会在正月十一邀请女婿来做客,这样一举两得,一不浪费粮食,二来表示对女婿的尊重。

二、添丁日

所谓添丁,就是生孩子的意思,多数是指男孩。在广东某些地区,正月十一叫作“添丁日”,在这一天主家会准备“米方糖”挨家挨户发给村民,而且还会“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

还有些地区在添丁日会挂上“人灯”或者“花灯”,将孩子的名字写在灯笼上,希望将来孩子健康平安,富贵吉祥。

三、紫姑日

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的司厕之神,也被叫作茅姑、坑三姑、子姑等等。在《显异录》中说,紫姑是莱阳人,叫何媚,被李景纳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妒。在正月被杀死在厕所里。后来天帝悯之,把她任命为厕神。

每逢正月十一人们称这天为“紫姑日”,也要祭拜紫姑。但是并不是因为她是厕神,而是因为她代表了旧时候被压迫的女性,希望紫姑可以保佑柔弱的女子不受欺凌。

四、上采日

上采日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因为不管在北方还是南方,元宵节之前都有送灯笼的习俗,也就是长辈会给孙子、孙女等等送上花灯,小孩子们晚上则拿着灯笼去游玩,我们这边叫作“游灯”,通常送灯的日子从大年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一。

上采日是在春节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为春节增加了许多喜庆的色彩,小的时候非常期盼长辈们送灯笼,不过现在送灯笼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孩子们也都不太喜欢了。

五、炮龙节

炮龙节是广西一带独有的传统节日,所谓炮龙就是舞龙,但是它和平常的舞龙不太一样,龙的身长多大40多米,看起来威风凛凛,甚至壮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标签: 风俗 十一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8dmn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