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茉莉花茶的历史

茉莉花茶的历史

茉莉花茶的历史

茉莉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南部的福建和广东省。这种茶最初是由福建和广东的茶叶制造商创造的,他们将鲜花放入正在发酵的茶叶中,然后等待花香被吸收到茶叶中。从那时起,茉莉花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茶之一。由于其天然的花香和养分丰富的成分,茉莉花茶在中国文化中也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饮品,被视为友谊、爱情和尊敬的象征。现在,茉莉花茶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全球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茉莉花茶的历史发展

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横县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大量商品化。

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慈禧认为自己肤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国使节和其夫人到中国时,慈禧就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送给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茉莉花一度被认为是“国花”。

1856年至1886年,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44%,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

1866年5月30日,英国快速帆船“羚羊”号与“塔平”号等5艘帆船同时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展一场福州到英国的茶叶运输竞赛,用99天时间到达英国的里程。“塔平”号仅以早到20分钟而赢得胜利,福州到欧洲的距离从270天缩短到100天,使新鲜优质的中国茶叶到欧洲成为可能。

1866年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

1872年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埠昌茶厂,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1884年马江海战后,福州港提高茶叶税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于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间到达英国的福州茶叶质量低劣,与之前英国人不愿意喝的印度红茶相比缺乏优势,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红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种如茉莉花和乌龙茶仍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出现大量其它品类茶种,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垄断和茶叶价格的恶性竞争,福州茉莉花茶企业从当时的5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三四十家。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相融,有“窖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郁、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饮品 。

茉莉花是什么茶

茉莉花茶是以传统红茶和绿茶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香型茶。

拓展:茉莉花茶它的主要成分是茶叶和茉莉花,其中茶叶质量高、品种优良,茉莉花香气浓郁、花瓣鲜艳丰满。

茉莉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茉莉花从波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茶叶也在此期间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据传,唐玄宗曾经对一位女官赠送了几片茉莉花,这些花朵的香气激发了他对于茉莉花与茶叶的组合探索,进而创制出了最初的茉莉花茶。后来,茉莉花茶逐渐扩散到了全国各地,并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茉莉花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工艺。一般来说,制作茉莉花茶需要将新鲜的茉莉花放置于已经加工好的茶叶中,让茶叶吸收茉莉花的香气。此外,茉莉花茶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从而使茶叶和茉莉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最佳的风味效果。

茉莉花茶有着许多健康功效。首先,它能够帮助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身体新陈代谢,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疾病有着很好的作用。其次,茉莉花茶具有保护牙齿、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缓解压力和疲劳。

福州茉莉花茶的概况

福州自古就出产名茶,1700年前,就有四溢盅盘等吃茶器皿,方山露芽、鼓山柏岩茶成为唐朝以后皇家贡茶。2000年前的汉朝,福州开始种植茉莉花,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国色天香中的“天香”。北宋时,由于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古人发现茉莉有着安神、解抑郁,中和下气的功效,福州作为茉莉花之都,茉莉花茶因此诞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林则徐称福州为煎茶胜地。到清朝咸丰年间,由于福州在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茉莉花茶”是中国特有的,尤以福州窨制的最为著名。福州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合茉莉花生长与发育,所产的茉莉花清香,窨制的“茉莉花茶”品质特好,名闻遐迩。

福州、市十分重视福州茉莉花茶这一千年产业的发展。2008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福州茉莉花茶核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10年以茉莉花茶闻名的“琼花玉岛”福州市仓山区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有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福州花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百强前列。在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18.27亿元,位列十强。2010年,福州辖区茉莉花种植面积1.8万亩,辐射周边面积1.3万亩,茶叶面积13.5万亩,茉莉花茶产量3.3万吨,产值25.2亿元,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吨,出口创汇1363万美元。

2011年10月23-24日,由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州市主办,福州市农业局、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承办的“2011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中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

2012年10月10日—12日,由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州市主办的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岭论坛在福州召开。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这也是自2011年福州市荣获“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之后,福州茉莉花茶再获国际级殊荣。

历史上谁最喜欢喝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已传承千年。它源于汉朝,西汉时,茉莉花从佛国印度传入福州,并被广为种植。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国色天香中的“天香”。茉莉韵莫离情,它又名“莫离”,因代表忠贞不渝、永不离弃的爱情被评为贞士,为中国“情人节七夕”的圣花。北宋时,由于中医局方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福州茉莉花茶因此诞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福州开埠以后,有17个国家设领事馆,福州泛船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具突出地位,马尾罗星塔在世界航海图志上被命名为中国塔,当时,福州茶、福州塔成为中国重要的标志。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

福州茉莉花茶是哪里的

福州茉莉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州茉莉花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州茉莉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已有近千年历史。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秦汉时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福州逐渐成为茉莉之都。由于宋代香疗的普及,中医对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充分认识,福州茉莉花茶在此环境下产生,宋朝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茶采摘、制作、品赏的过程。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在《中国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新中国成立至今,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改革开放前,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均为福州出产。冰心曾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解放前,四川、湖北、广东、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但它们的品种、窨制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去的。”.。

茉莉鲜花

品茶中的茉莉干花起的仅仅是点缀、提鲜、美观的作用,有的品种中有此点缀,有的没有,虽然有无良茶商用别人用过的废花拌入茶中以次充好,但有无干花做点缀并不能作为判断花茶品质好坏的标准。断断茶叶好坏还应该以茶叶本身的滋味为标准。茉莉花茶是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一个花茶的种类,茉莉花的香气一直为广大饮花茶的人所喜爱,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生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的主要消费地是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成都等城市销售量最大。优质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

花茶的讲究

窨制就是让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花茶的窨制是很讲究的,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说,就是说做花茶,用一批的绿茶做原料,但鲜花却要用3-7批,才能让绿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绿茶吸收完鲜花的香味后,就筛出废花渣,所以高档的花茶冲泡多次都有香味.还有高档的花茶是不见有什么花朵的,最多只是用少量来做点缀,而低档的花茶是不经鲜花窨制或窨制的次数较少,然后买来人家吸收过香味后的废花渣拌入绿茶中,让人误认为是好的花茶,看上去花特多,但一两冲就没有香味了。

选购的窍门

选购茉莉花茶时,先看其外观。一般特种茉莉花茶所用原料嫩度好,常为一芽一叶、二叶或嫩芽多,芽毫显露;特级、一级茶所用原料嫩度较好,条形细紧,芽毫稍显露;二级、茶所用原料嫩度稍差,基本无芽毫;四级、五级茶属于低档茶,原料嫩度较差,条形松、大,常带茎梗。选购时有条件的话,应尽量冲泡一下,通过冲泡能使茉莉花茶的品质得以充分展示。冲泡方法采用杯泡法,一般分两次冲泡。即取茶3克,冲入约150毫升开水,浸泡3分钟后滤出茶汤,闻嗅香气、察看汤色、品尝滋味;第二次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滤出茶汤,依次嗅香、观色、尝味。【茉莉花茶名品】茉莉花茶因产地不同,其制作工艺与品质叶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产地有福建福州、福鼎,浙江金华、江苏苏州,安徽歙县、黄山,广西横县,重庆等地。福建茉莉花茶主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及闽东北地区,它选用优质的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福建茉莉花茶的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在福建茉莉花茶中,最为高档的要数茉莉大白毫,它采用多茸毛的茶树品种作为原料,使成品茶白毛覆盖。茉莉大白毫的制作工艺特别精细,生产出的成品外形毫多芽壮,色泽嫩黄,香气鲜浓,纯正持久,滋味醇厚爽口,是茉莉花茶中的精品。

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罗源县、永泰县等10个县区市现辖行政区域。

福州茉莉花茶

地域范围

福州茉莉花茶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罗源县、连江县、永泰县等10个县(市)区,即福建省中部偏东,闽江下游,界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总保护面积1.5万公顷,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典型品质特色和质量安全规定1.1产品典型品质特色1.1.1福州茉莉鲜花成熟饱满,洁白,香气芬芳,无劣变,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优良,具独特品质。1.1.2不得含有非茉莉花类夹杂物。2、品种要求2.1长乐种单瓣茉莉花:福州独有品种,有2000多年栽培史,花冠单筒,花蕾圆锥状,伏花百花重20-24克;花香鲜浓清幽、显蜜香。2.2双瓣茉莉花:为1979年后由广东引种,花冠双筒,花蕾卵圆状,伏花百花重28-30克;花香浓郁高锐、持久。3、质量安全规定产地环境应符合NY5123-2002《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产品质量应符合NY5122-2002《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的规定。4、标识、包装、运输、贮存4.1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州茉莉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4.2包装包装材料与器具应清洁、无异味。4.3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清洁、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曝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4.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防潮、通风、干燥、无异味的专用仓库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

为什么慈禧太后送给外国使节的国礼都是茉莉花茶?

依山傍海的福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质优良,种种条件都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红茶、乌龙茶、白茶…这里出产了许多中国顶级的茶叶,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来自闽东福州的另一个古老茶种—茉莉花茶。

慈禧都爱的皇宫贡茶

如今,提起茉莉花茶,人们大多会联想到那种风干的茉莉花掺着一两颗冰糖碎的“袋泡茶”包装简陋、价格低廉,难登大雅之堂,更是为老茶客们所不齿。

实际上,正宗的茉莉花茶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成品将茶香与花香精妙结合,只闻花香不见花,茶香醇厚,花香清甜,还有着一股独特的“冰糖甜”。

茉莉原是外来花种,汉朝时期,随着印度佛教一同传入福州。先人利用自然资源,将茉莉花种植于江边沙洲,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茉莉花基地。到了宋朝,以花入茶之风兴起,当地茶农便因地制宜,研制出了味道独特的茉莉花茶。

清代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花借茶而馨,茶借花而幽”二者犹如天作之合,迅速博得了王公贵族们的喜爱。

据《清宫禁二年记》记载,茉莉花茶在流入民间以前一直是满清八旗子弟、王公贵族的专享,尤其深受慈禧喜爱,甚至还常被作为赠送给外国使节。新中国成立至今,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我国的外事礼茶,一直到改革开放前。

花茶的起源历史?

花茶的起源历史是什么?

中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但是这已是中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中国花茶的始型。

明朝是中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

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又如“莲花茶,仅日末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挚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乾,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茶叶的起源及历史

茶叶的起源及传播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区域性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茶叶发展历史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作酒及饮料几个阶段: 以下让我们来切身体验一下茶叶历史的变迁。

茶叶的传说: 传说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著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中草药和蔬菜-茶叶的发现?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茶-酒的替代品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贵,自然而然,茶成为一种奢侈的饮品,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茶-饮料_-茶文化的形成/兴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许多著名的诗词歌赋出现于那个时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同期。同时,作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 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

郁金花的起源和历史

郁金香(学名:Tulipa gesneriana),百合科郁金香属的草本植物,是土耳其、哈萨克、荷兰的国花。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中药名称:郁金香《本草拾遗》;郁金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花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有时为白色或,长5-7厘米,宽2-4厘米,6枚雄蕊等长,花丝,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期4-5月。

原产中国古代西域及新疆一带,早在1300多年前,中国唐朝大诗人李白留下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即为明证。 后经丝绸之路至传至中亚,又经中亚流入欧洲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是荷兰、纽西兰、伊朗、土耳其、土库曼等国的国花,被称为世界花后,成为代表时尚和国际化的一个符号。

急求茶的历史和茶的起源地、发源人

茶的历史 - 中国茶的历史及中国茶的起源考证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茶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国人最早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许是也有最早的茶的历史记载,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历史或说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但中国也有野生大茶树的历史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茶的历史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

饮茶的历史及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关于茶的历史记载: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 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关于茶的历史记载: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茶的历史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也有关于茶的历史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关于茶的历史记载: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 "?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等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饮茶发源的地点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 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 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 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 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 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 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现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

茉莉花茶的起源?

花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制作龙团凤饼时加入微量的龙脑香料,可以增加茶的香气;宋代因担心花香影响茶的真味,不主张用香料来薰茶;到了南宋,用鲜花加工花茶的工艺得到恢复;茉莉花茶的规模化生产是从清朝开始的,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许多大作坊生产茉莉花茶;苏州、金华是之后发展起的另两个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从1990年开始,加工中心逐渐向广西横县转移,横县拥有规模以上花茶加工企业一百余个,加工能力强,又因出产的茉莉花花期长、花量大、花香浓、价格低等优势深受全国各地商户的青睐。如今,横县的茉莉花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年产鲜花6万多吨,种植面积、产量和花茶加工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录:“茉莉花性辛甘温,和中下气,祛秽浊,治下痢腹痛”。《中药大辞典》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茉莉花茶还有镇静止痛、消炎解毒、美容、帮助入眠、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细胞活动等功效。

历史的起源。

中国历史的起源

1-1 史前时代(文献传说与考古实物合观;旧石器早期、旧石器晚期)

一、 文献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

2.三皇传说(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代表远古社会生活演进三阶段(渔猎、畜牧、农耕),约在考古学中所谓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早期阶段。

二、 旧石器时代(约距今200万至1万年前):考古挖掘提供地下遗物、遗迹。

1. 早期:猿人(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2. 晚期:真人(山顶洞人)(左镇人: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参见课本p.7演进表

1-2 新石器(8000B.C.起):距今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

一、文化变革的指标—-

j农业与畜牧业发明(北:小米;南:稻米、沿海:根茎作物)、k村落出现(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为代表)、l陶器制作、m社群专业化分工、n磨制石器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

本土色彩

聚落所在:1.近水的高地(与埃及、西亚氾滥平原不同);2.北粟南稻(中国原生植物);3.以猪为家畜(而非中亚、北亚民族畜养的牛、羊)

多元发展 (并非由中原文化核心区向外扩散,而是分割槽同时发展)

1. 黄河流域-小米文化区

(1)中原区:磁山、裴李岗文化(6000~5000B.C.);仰韶文化(5000~3000B.C.);

龙山文化(3000~2000B.C.)

(2)东部区:大汶口文化(山东);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住屋:半穴居

2. 长江流域-水稻文化区

(1)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5100~3200B.C.)、良渚文化(3300~2200B.C.)

(2)长江中游:大溪文化(4400~3300B.C.)

住屋:干栏式建筑

3. 东南沿海:根茎作物区(福建、广东及台湾西海岸地区)

代表:大坌坑文化(5000~3000B.C.);圆山文化;卑南文化等

三、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与生活状况:以仰韶文化半坡村为例

1. 聚落分布:半地穴住屋、地窖、壕沟、公共墓地、窑场、大型聚会场所

2. 社会分化较复杂,富有组织秩序,具生命共同体特色(有聚会仪式)

3. 动植物图腾崇拜:此时应为氏族部落的原始社会

4. 半坡陶文(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可说是中国文字的先驱

1-3 城市:

距今约四千年前发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村落迈向国家的阶段),约当中国传说五帝时代(文明的萌芽阶段à黄帝:部落共主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国家的形成:以龙山文化为代表(氏族村落→部落联盟→城邦国家)

1.文明特征:

城墙的出现、人口增加、专业分工、财富集中、阶层分化、强而有力的统治者具宗教神权(礼器)和军事权(兵器)。代表:北方龙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

2.具体发现:

* 龙山文化--早期铜器、大型夯土城堡、男性中心、社会阶层分化所呈现的墓

葬方式、卜骨、原始鼍鼓、大型石磬等

* 良渚文化--丝织品、大型玉器(玉琮、玉璧)

二、五帝传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1.黄帝(有熊氏、轩辕氏)的功业:

(1)中国文明之祖--此阶段产生许多重要文物和发明,如衣冠、宫室、舟车、文字、天文、音律、指南车等。

(2)战争时代的来临-部落联盟的征战(如黄帝在阪泉之战击败炎帝神农氏;并在诼鹿之战击败蚩尤,遂成为部落联盟共主)

2.尧、舜禅让:禅让传贤应为部落联盟制下推举领袖的方式,日后经过儒家美化,

而成为一种理想的典范。

3.夏代:

(1)历史地位:原本被质疑,日后才受考古出土肯定(即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的挖掘)。

(2)二里头文化:

j范围-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k意义-其时代与范围,大致与文献中记载的夏代相符。

l内容-大型宫殿基址、青铜器(礼器、兵器为多)、玉器等,代表了强大的统治权力和阶级身分的分化,显示已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3)早期国家出现代表的意义--

j 王权提高:从传统共主变为权威国王(已具备天子威仪);

如启伐有扈氏、少康中兴。

k 世袭继承:从禅让变为世袭;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禹→启);

l 「诸夏」的我群文明意识逐渐形成

* 河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序列(由地表底层从下至上排序,愈上层表示文化发展越晚):

殷商早期文化 ↑

夏代二里头文化 ↑

河南龙山文化 ↑

仰韶文化 ↑

REGGAE的起源历史

起源于牙买加,7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它把非洲、拉丁美洲节奏和类似非洲流行的那种呼应式的歌唱法,与强劲的、有推动力的摇滚乐音响相结合。

布,的起源,历史?

无纺布,非织造布, 布 ―― 古代货币名称,又称刀布。 《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 《史记·平准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 索隐:“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 《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于人也。” 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布”在壮语里是人的意思。“布土”译成汉语就是“土人”,即本地人或土生土长的人。布土是与客人、外来人相对而言的。壮族的自称有:“布土”或“濮土”、“布侬”、“布曼”、“布岽”、“布衣”、“布陇”等等。(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自古以来,人们用来织布的,通常只有两种原料:一种是植物纤维,就是棉花和苎麻等,它们可以织成各种棉布和织物;另一种是动物纤维,那就是蚕丝和毛等,可以组成美丽的丝绸和呢绒。可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增加了人造纤维等新的品种,特别是近年来增加了一种新的纺织原料,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毫无生命力的矿物,也就是最普通的石头。布是嫘祖创造的。 用石头制成玻璃纤维,再织成布,叫玻璃布。由于它具有耐高温、耐潮溼、耐腐蚀等许多特性,因此它越来越多地在电气、化工、航空、冶金、橡胶、机械、建筑、轻工业等部门,代替原来所用的棉布和绸缎呢绒。 坚硬的石头为什么也能像棉花那样用来织布呢?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用棉花织布是先将棉花的纤维纺成纱,然后经纬交叉,织成了布。 我们已经知道了石头制玻璃的过程。石头织布也可以说是石头制玻璃的发展呢!因为石头织布首先是将砂岩和石灰石等轧碎,放到窑炉里,再加进纯碱等原料,用高温把它们熔化成液体,然后把它拉成玻璃纤维,再纺纱织成布。 玻璃是很坚硬而又很脆弱的东西,可是它拉成丝后,它却变得很坚韧的了。玻璃丝越细,它的挠度和拉力就越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不但用玻璃丝织成玻璃布,还用玻璃丝来增强玻璃制品和塑料制品的牢度,就像在混凝土里放入钢筋一样。玻璃纤维,今天已应用到最新的通讯技术--光通讯上面去了。有一种叫做"玻璃纤维管镜",是用上千根玻璃纤维制成的管子,每根纤维直径只有千分之一毫米,能反射光线,使它沿着管子通过。把它装在照相机上,可以拐弯照相。

编辑本段古法染布

中国古法染布中的“三缬”,即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延续至今,用这三种方法染出的手工布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云南绞缬 据史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了绞缬染布法,大理人称其为疙瘩花布或疙瘩花。染色前需把布摺叠捆扎,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由于色浆用板蓝根等植物制成,因此对面板没有任何伤害。 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色彩艳丽的各种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给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贵州蜡缬 蜡缬始于汉代,盛于唐代。这种染布法需要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 蜡缬的防染剂是黄蜡(即蜂蜡),它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盛产的蓝草,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就可以用来染色了。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了传统的蜡缬工艺,而且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衣服、伞套、枕巾等都是蜡染制成;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则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等处,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艳丽的多色蜡染。 ¤苍南夹缬 夹缬布的颜色和图案是用雕版夹印出来的:将布固定在两块镂空版之间,在镂空处注入色浆,解开镂空版后花纹就出现在布上了。 与扎染、蜡染相比,夹缬的工艺更加复杂,因此经历唐朝短暂的繁荣后,到了宋代,这种印染工艺就逐渐消失了,直到人们在浙江苍南再次发现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染布方式。 苍南宜山镇八岱村盛产夹缬布。唐代宫廷用丝、绢、锦为主,苍南夹缬虽不能与精美的唐代宫廷夹缬相比,但在印染工艺上仍保留传统夹缬印染的特色。早年,浙南地区将夹缬布作为嫁女娶媳的必备品。目前,苍南的几位夹缬传承人都已年过半百,传统的染布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花样滑冰的起源和历史

花样滑冰的起源: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

花样滑冰的历史:世界性滑冰运动的管理机构国际滑冰联盟,成立于1892年。花样滑冰是取得参加冬季奥运会资格的第一个冬季运动专案。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在1924年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上,都成都市奥运会的正式专案。 滑冰运动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俄罗斯。

茉莉花茶有哪些特点?

茉莉花茶是由素茶(茶坯)和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香型茶。饮之既有茶的真味,又有茉莉花的芬芳,深受消费者喜爱,属再加工茶类。

茉莉花茶制法起源于南宋。在花茶的生产历史上,人们最早普遍使用于增加茶香味的花朵就是茉莉花。南宋·施岳《步月·茉莉》词中注释说:“茉莉,岭表所产,此花四月开,直至桂花时尚有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在1240年前后,南宋·赵希鹄的《调燮类编》也有用香花熏制花茶的具体记述:“木樨(即桂花——编者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瓷罐,一层花一层茶投间至满,纸箬扎固入锅,隔罐汤煮,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诸花仿此。”说明茉莉花茶生产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至明代,花茶加工有了较大发展。朱权的《茶谱》载:“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味可爱;”刘基的《多能鄙事》也载:有的则用“锡打连盖四层盒一个,下层装上等高江茶半盒,中一层钻箸头大孔数十个,薄纸封,装花,次上一层,亦钻小孔,薄纸封,松装茶,以盖盖定,纸封经宿开,去旧花,换新花,如此三度。”这时的花茶还处于自给性生产,尚未形成商品。并且对花茶的看法还产生过分歧:如田艺蘅《煮泉小品》认为花茶,“虽风韵可赏,亦损茶味,如有佳茶,亦无此事”。又如徐的《茗谭》也载:“取诸花和茶藏之,殊夺真味,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虽一时香气浮碗,而于茶理大舛。”

到了清代,花茶加工又有进展,对茶坯选择和用花量提出了要求。陈眉公《致富奇书广集》:“上品之茶,不宜花拌,拌则失其真味,下品之茶,拌亦不佳,惟中品之茶可用花拌之,则馨香可爱。凡拌茶,宜三分茶一分花为率,兰花则用五分之一,菊则九分之一。”

茉莉花商品性生产始于19世纪50年代,至今有150年历史。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京、津茶商到福建长乐,受茉莉花熏制鼻烟的启示,进行了茉莉花熏制茶叶的批量生产,效果甚佳。运销东北、华北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茶商获利丰厚,从而激发了茉莉花茶生产的迅猛发展,茉莉种植也由长乐扩至福州郊区和闽侯一带。1900年鲜花产量达1500吨。花量的增加吸引了各地茶商纷纷从安徽、浙江等地大量调运茶叶到福州窨花。

1928—1938年是福州(含长乐、闽侯两县)生产花茶的全盛时期,1933年花茶产量达7500吨;1936年产鲜花3000吨,均为历史最高峰。福州也成为我国最早的花茶生产中心。这一时期有国内茶商80多家,云集福州开行、办厂、设庄、经营茉莉花茶。也有外商先后在福州开设洋行,遂将福州花茶远销欧、美和南洋各地。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东北花茶市场遭受毁灭性打击,众多茶商停业、茶厂停产、花园抛荒、改种。及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福州的香花产量只有200吨,仅为最高年份的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花茶生产逐渐恢复,并伴随着国民经济繁荣而持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更为迅速,已再创历史新高。2001年全国茉莉花茶产量已达11万吨。

茉莉花茶的特点

茉莉花茶的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香味独特且浓郁,是花茶的大宗产品。

茉莉花茶的简介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产区辽阔,产量高,品种丰富。

福州茉莉花茶源于汉,中医的创新促进福州茉莉花茶诞生,宋朝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诞生了数十种香茶。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

标签: 茉莉花茶 历史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7vev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