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宝塔诗中写的都是谁的苦难和遭遇

宝塔诗中写的都是谁的苦难和遭遇

宝塔诗中写的都是谁的苦难和遭遇

宝塔诗没有特定的一首写苦难的诗歌,但是也有很多关于生死、离别、忧愁、悲痛等方面的作品。可能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恨歌》,这首史诗在唐代后期出现,讲述了武则天的传奇故事,以及对历史的一些深刻的思考。诗歌借用了很多道教的元素,描绘了人生的苦难和生死的往复,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苦痛。

宝塔诗是一种佛教诗体,常用于描述佛教中的故事、法理和修行体验,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佛陀、菩萨、祖师、禅僧等。诗歌中也经常描述人们的苦难和遭遇,包括疾病、丧失亲人、贫困、困惑等等。因此,宝塔诗中描写的苦难和遭遇是普遍的,不限于特定的人物。

宝塔诗是一种佛教诗体,常用于描述佛教中的故事、法理和修行体验,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佛陀、菩萨、祖师、禅僧等。诗歌中也经常描述人们的苦难和遭遇,包括疾病、丧失亲人、贫困、困惑等等。因此,宝塔诗中描写的苦难和遭遇是普遍的,不限于特定的人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就是那种第一行一个字,第二行两个字,依次这样的规律称什么文体或者百度怎样做这些的文章?

宝塔诗

编辑[bǎo tǎ shī]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中文名

宝塔诗

外文名

Pagoda poem

起源年代

隋朝 唐朝 现代

代表诗作

《怀古今》《竹》《梅》《荷》

代表诗人

白居易、杜光廷、张籍、 贵谷子

特 点

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

目录

1简介

2起源

3特点

4分类

5作品举例

▪ 单宝塔诗

▪ 双宝塔诗

▪ 变形宝塔诗

1简介编辑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1]

2起源编辑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2]

3特点编辑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4分类编辑

宝塔诗按形状分可分为单宝塔诗、双宝塔诗和变形宝塔诗。从读法上分,人们把从上依次读到下的称宝塔诗,把交织读、倒读、回文读或迂回读的各自另起了名字,如火焰体诗、飞雁体诗歌(晴空展翅飞雁文诗)、叠翠诗等。

5作品举例编辑

单宝塔诗

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后来这种体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如:

一至七言(尖塔诗)

诗/贵谷子

荷。

芙蕖,水灵。

欲鲜翠,露尖角。

擢荡叶长,住湖人家。

头莲五月采,别样不待期。

人静看荷赏景,风漪小浪映红。

邀绿浩渺吟明月,并蒂荷莲漾拂波。

诗/贵谷子

梅。

岁寒,傲蕊。

腊月里,一枝梅。

微隐自开,暗香有来。

隆冬含枝俏,悄翘春快到。

严霜风雪碧园,雅君淡雅芬芳。

青白杏乌五福梅,冰清玉洁朵朵开。

诗/贵谷子

竹。

青峭,枝翠。

莫干山,清风赞。

梢动西北,苍瘦剑叶。

疏疏绿径处,绵绵雅竹魂。

高低不拘小节,摇头晃脑满山。

题居归山正此意,千竿立根不关春。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儒林外史>>

鲤。

诗/浮生爵

戏月

游池底

蓝锦缠身

群鳞抚月华

烟波飘渺水声

潺潺犹伴荷下欢

双宝塔诗

见得多的是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开头也是最多七字,后来发展到九字。据说五代道士杜光庭写的《怀古今》,从一字句递增到十五字句,各字句均为双字句,共240字,被认为是宝塔诗中最长的一首。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仍然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比如唐代令狐楚的《山》就是如此,如: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为题,题韵合一写诗。白居易自己以“诗”字为题。其诗除一排“塔尖”仍为单个字外,第二排陡然增为四个字,此后每排递增两字,至第七排为十四字。也有人将“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后来也有在第一句写两个相同的字,双塔就更明显了、如唐代张南史的《花》,读作:

花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 《诗》

双塔诗并非只有一七估五十五字或五十六字,也有一至九言乃至更多。象宋代文同<<咏竹>>诗,由一至九言组成。

竹,竹

森塞,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静苒苒,凤女笙竽清簌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荫复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变形宝塔诗

因为比较形象,台湾的图象诗受此影响较大、如塔影倒映,主要是单塔。它如塔之临水,比较形象。

唼唼

春满生

荡漾木兰船

中有双少年

少年醉鸭不起

----张籍<<春水曲>>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你叽呱我也叽呱

坛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这是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用塔之对顶的形式。

纪道德

杜光庭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 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 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 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怀古今

唐 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 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 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 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僧慧令诗

游,愁。

赤县远,丹思抽。

鹭岭寒风起,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季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终望持经振锡往扬州。

此诗由一、三、五、七、九言各两句组成,为宝塔诗的扩展。 [3]

白居易写过宝塔诗吗?

白居易当然写过宝塔诗了。宝塔诗,全篇由一字至七字(有时多至九字)句依次排列,各两句(一字句有时可为一 句),往往对仗,分行排列,形如宝塔,故称之。此体诗歌在中唐时代颇为流行。传说白居易东赴洛阳时,元稹、李绅等诗友饯别于兴化亭,在酒欢耳热之际,各赋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白居易所作题为《诗》,亦以诗为韵,原文如下,令人叹赏。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调笑 亦传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空宗送白时。

解读宝塔诗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应该是的

嘻嘻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塔诗的资料

宝 塔 对

在诗体中,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诗;在联苑中,也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联,这种对联首句为一字,以后每句递增一句,因形状象一座宝塔,所以得宝塔联的雅称。如苏轼的一联:

请 坐

请 上 坐

敬 茶

敬 香 茶

据说这是最早的宝塔联。关于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信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曾住杭州通判,有一天,便服出城,来到一座寺庙游览。寺中老僧见他穿着平常,又不认识,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坐”,然后又向小和尚说了声“茶”,态度冷淡怠慢。老僧与苏轼交谈一番之后,见他谈吐不凡,并非俗客,于是,又招呼到:“请坐”,并吩咐小和尚:“敬茶”。老僧待知道来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顿时满面笑容施礼不迭,恭敬地招呼:“请上坐”,还传呼小和尚:“敬香茶”。后来,苏轼告辞时,老僧急忙拿出纸笔,乞求墨宝,苏轼对这种看人行事的势利小人十分鄙视,即兴挥笔写下了这幅宝塔联讽刺老僧,老僧见后羞得满面通红。

藏头诗

看《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由吴用口述,卢俊义曾在墙上写下这样一首诗:

卢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错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乍一看这首诗没什么特别之处,但诗的真意即暗藏于诗句之首为:“卢俊义反”四个字,这种诗叫“藏头诗”,又称“藏头格”,它是杂体诗的一种,一般讲究韵律、对仗,但字句不拘。这种诗的特点是:将不便明言的本义逐字分藏于诗句之首。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道《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堕帻。

落笔生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老,

莹骨冰肌那堪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这首诗,每句句首藏一个字,合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据说苏轼自杭州召回朝廷,过京口、润州太守林子中设宴款待,座中营妓郑容、高莹出牒,林子中命呈牒于苏轼,苏轼见牒上是二妓女求落籍、从良,即不当妓女而嫁人。那时有规定,营妓要求从良,须得本郡府长官批准。苏轼时在作客,不便作主,便索笔题了这首词于牒后,批准她俩落籍从良。

藏头诗(二)

相传宋代时,蜀郡才女苏小妹曾三难新郎,开始她写有四句诗要秦少游猜,诗云:“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秦少游一看,这四句诗正是嘲笑他的,因为他曾假扮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苏小妹。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

苏小妹一看,原来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顶头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四字,正合她的诗谜。

清朝乾隆年间,李调元上京赴试。在书院遇见一批文人在谈论诗文,大家问他姓名,李调元即作诗一首:

李白诗名传千古,

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明多少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他作的是一首藏头诗,将每字连起来,便是“李调元也”四字,恰是答了众人所问。形式特别,与众不同,颇显才华。

复 字 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秋菊飘香。几个秀才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趁着酒兴,吟出一上联,让众友对,结果谁也没有对上来,除夕之夜,几个秀才又坐在一起,吃酒守岁。在这一夜交替之际,出上联那位秀才灵机一动,对成了这副巧联。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都有其特殊规律。此联正是悟出了其中之奥妙,中秋之夜出句,除夕之夜对成。对仗工整,令人玩味无穷。

回 文 谐 音 对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和倒读、谐音相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对,读读这副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细细品之,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谐调,或音同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回文联难度更大。说起此联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一位翰林到寺庙游玩,见庙里挂着一幅荷花,墨色淋漓,笔法挺健,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笔画就,尤见功力。翰林连声叫绝,问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老僧说:“乃贫僧所画,我出一上联,大人若能对得,当以此画相赠”老僧的上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一时未对上,只得悻悻而归,回到府内,仍在苦思。忽然看见每日临摹的字帖,心中亮,便做出了下联:

书临汉贴翰林书。

回文诗

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很盛。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织锦图回文》诗云: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此诗不见回复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这种回文诗属待回型。倒读则诗曰: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这同样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回文诗是中国文化中心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苏轼还有一首《题金山寺回文本》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经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晚,霭霭红霞晓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雪峰千点数鸥轻。

反读则又为诗:

轻鸥数点千峰雪,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曰晓霞红霭霭,晚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也很奇物,诗云: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十字回文诗,每句来回复读,可成一首七言绝句。四首绝句,也描写四时景色。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这组回文诗,很有韵味,意境极佳,细细品味的确妙趣无穷。

回文诗(二)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正读些诗清新流畅,充满诗情画意,已算是诗中佳作;但倒读也同样顺理成章,意境幽远,则是更为难得。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回文诗中还有两种不同于以上回文诗的形式,即双篇回复式和本篇回复式。双篇回复式即由两篇完成一个回复。如宋代李禺有《两相思》回文诗云: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种回文形式顺读表达一个主题,逆读又另表达一个主题,而且写得顺畅洒脱,不见半点牵强,足见作者对语言运用之功力。

本篇回复式,即后两句为前两句语的倒读文。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云: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本篇回复式回文诗中又有一种特殊形式,即本句回复式回文诗,就是后半句即为前半句的倒读回文。清代诗人李《春闺》诗云: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

回文诗虽是中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拼 字 对

相传古代有位相国小姐,选择女婿的条件很特别,不论,只要对出她出的对联便可以。她出的上联是: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上联贴出以后,一直过了三年,也无人对得上。这联为何如此难对呢?原来是副拼字联,"寺"和"诗"分别由"寸"和"土"、"言"和"寺"拼合而成,"月""乃""明"字拆开的,而且每句首字均与上句末字相同,这是顶针格,还有引号内又是一句唐诗,这称做转引格,末字"寺"又是第一个组合的字。条件之多,属对确实很困难。

一天, 有位林秀才上京应试过此,得知此联,思索片刻,即对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秀从自己的姓上做文章,虽然个别平仄不合,但是拼字、拆字、转引诸条皆合要求,能对出这样的下联,确实不易了。

又如,下面这副拼字对:

长巾帐内少女妙,立女为妾;

寸土寺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这副对联还有段故事。传说有位和尚不守本分,借出对调戏民女,联中全用拆字手法,"长"、"巾"乃"帐","少"、"女"为"妙","立"、"女"是"妾",心怀鬼胎,有意侮辱民女。一位樵夫仗义执言,对下联嘲讽和尚,也用拆字手法,"寺"可拆成"寸"、"土"、"枯"则拆作"古"、"木","柴"即拆作"此"、"木",把和尚骂作朽木,只配作烧柴,真是骂得痛快淋漓。

双 关 对

有人把双关的修辞方法运用到对联中,能使语联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传明代宰相李贤,看中了青年人士程敏政,打算招他为婿,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对道: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猜到李贤用意,随口应道:

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表面上李贤似乎在说盘中的莲菜,其实,他是借用双关的修辞格:荷,何也;藕,偶也。问程敏政凭什么得配偶。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程敏政才思过人,大着胆子说:我三生有幸,何用人作媒。一问一答,但不说破,一个心照不宣,一个正中下怀。一联赚得佳偶,实乃千秋佳话。

陕西咸阳市有家烧鸡店贴有一副对联:

司马懿闻香回马;

诸葛亮见机出山。

此联未直接炫耀该店的烧鸡如何好,生意如何兴旺,而是通过“司马懿闻香回马”来暗示烧鸡的风味独特,引来了见“机”出山的诸葛亮。下联的“机”和“鸡”谐音,一字双联,言此而意彼,饶有风趣。

一日,姓石的乡绅有意借对对子,显露一下腹内文墨,同时,也想当众戏弄一下蒲松龄。出乎意料,蒲松龄下联不仅对得工整无隙,而且戏弄了“石先生”。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笑可笑!对联是: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即是对“砖后死”的字,同时又暗含了姓石的乡绅姓氏,一语双联,石乡绅便成了“粗毛野兽”。妙!

谐 音 对

一担重泥逢子路;

两岸夫子笑颜回。

一天,一位秀才在田梗上遇到一农夫,挑着一担河泥,二人谁也不肯让路。农夫要与秀才对对子,秀才自恃才高,满口应允,并说对不上情愿让路。农夫指着泥担子出了上联:

一担重泥逢子路;

秀才一时不解其意,红着脸下田为农夫让了路,惹得众农夫失声大笑。这一笑,却正好笑醒了秀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两岸夫子笑颜回。

“重泥”一语双关,实指泥挑子,虚指谐音“仲尼”(孔子,字仲尼)。“子路”是孔子徒弟。下联也含此趣:“夫子”既指众农夫,又指孔夫子。“颜回”是孔门弟子,此处秀才是用来自比。

古代像《茶》这种很美的宝塔诗,还有哪些?

宝塔诗,正如其名字,诗词的整体结构像宝塔排列一样工整,富有美感。“宝塔诗”是一种风格独特的诗体,更是诗词界的一朵奇葩,它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它一言起句,依次逐句增加字数。除第一行仅有一行(通常只有一个字),作为题目以外,后边的都为每行两句,直至最后一行为七字句作为塔底而结束。所以,宝塔诗的原称为“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 这种诗歌整体很美,且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便流行开来。

古代除了像《茶》这种很美的宝塔诗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过一首至今仍流传下来的宝塔诗,原诗为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大和三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酒时宴席上所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当时白居易已经年近半百,准备辞去官职,隐退洛阳,他的这些好朋友来长安送别他,为他践行,好友们有感而发,为白居易写诗抒情,白居易就做了这首宝塔诗以回赠。

此外,比较著名的宝塔诗还有:令狐楚的《赋山》。原诗为: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这首诗里面描述了峻山,沧海,白云,简单几句就描述得极具画面感。甚至加入了谢灵运游山玩水等典故。读起来酣畅淋漓,很有艺术感。

谁有饮茶的读后感??

元稹曾作咏茶《一言至七言诗》,“一七体”是唐朝一种古体诗种,常称“宝塔诗”,由于这种诗体格律规范较严,过分讲究形式,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元稹与白居易为挚友,常唱和。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在兴化亭送别时,白居易以“诗”为题写一首,元稹以“茶”为题写了这首诗。当时白居易民心情较为低落,临别之际,元稹咏诗劝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此诗将“一七体”这种诗体运用如神、对仗工整、妙趣横生。诗人咏茶,起句点题。诗中二三句赞茶质优,暗喻白居易品质优秀。四五句写茶受诗客与僧家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写茶的外形和碾磨,煎茶及茶汤的色泽、形态。接着写诗人与茶情谊深厚。最后夸茶“洗尽古今人不倦”的功效。元稹以此诗劝慰白居易,表达了两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写首宝塔诗,主题关于《夏》或者《冬》的,谢了!

可以吗?

冬。

冷,忡。

风烈,霜浓 。

花无影,鸟寻踪。

春秋易失,岁月更匆。

漫飘千里雪,独钓一蓑翁。

邀友赏梅煮酒,赋诗品茗温胸

爆竹声中辞旧岁,耕牛田里播春风。

冬。

地冻,河封。

风冽冽,雾蒙蒙。

蝉蛩绝迹,鸟雁无踪。

霜侵青瘦竹,山藏碧遒松。

火炕涮羊执酒,良驹驰雪弯弓。

寒冬腊梅新年贺,暖春桃李艳阳融。

雪压,寒封。

檐冰挂,野霜浓。

山川素裹,家院炉红。

团围窗下饮,闲话一年丰。

雀跃健身趣乐,畅游击水情融。

纵然冷气凌天地,难挡春雷化雨风。

炎日,荷花。

浓荫蔽,暑气加。

田熟早稻,垄献甜瓜。

蝉噪鸣高树,虫声透窗纱。

雨至清新画境,云开灿烂虹霞。

城市空调驱热浪,乡村山野有凉茶。

宝塔诗·竹 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谁-简介

  导语:你知道宝塔诗茶的作者是谁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宝塔诗茶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元稹。

  【内容简介】

  唐代著名的茶诗,应当一提的还有元稹,元稹与白居易同期,号称元白。元诗形式有巧思,茶诗也不例外。他曾写过一首宝塔诗,从一字到七字,颇为新奇,题目即《茶》 :

  茶

  香叶,嫩芽。

  茶诗客,爱僧家。

  碾碉白玉,罗织红纱。

  铫铛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格局构思巧妙,而且把茶与诗人、僧人的.关系,饮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赏茶的过程都写了进去。虽因受格局,不及卢仝茶诗的深刻和气魄,也算难得的巧诗。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八二二),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元稹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求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月】

月。

暂满,还缺。

伴晓风,映霜雪。

纵观世情,横看兴灭。

人迁客顾,锦文华章写。

独伴幽草含情,美盼山河绰约。

清光千年照古今,评说苍桑凌空珏。

【一字至七字——春】

风轻 絮浓

杏花飘 相思动

丝丝细雨 落落醒桐

折柳枝恨少 送君情堪重

朦朦胧胧月洁 爽爽朗朗星空

好景於心有限日 相思伴泪无影踪

【一字至七字——夏】

雨余 亭厦

纨扇轻 蕙风斜

散发披襟 弹棋打马

古鼎焚龙涎 照壁名人画

当头竹径风生 两行青松暗瓦

最好沉李与浮瓜 对金樽旋开新鲊

【一字至七字——山】唐 令狐楚

耸峻 回环

沧海上 白云间

商老深寻 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 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 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 芳草空余麋鹿闲

【一字至七字——草】

折宜 看好

满地生 催人老

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

青春千里遥 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 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 聊与王孙慰怀抱

【一字至七字——雪】

花片 玉屑

结阴风 凝暮节

高岭虚晶 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 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 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 谁悟郢中歌断绝

【一字至七字——愁】

迥野 深秋

生枕上 起眉头

闺阁危坐 风尘远游

巴猿啼不住 谷水咽还流

送客泊舟入浦 思乡望月登楼

烟波早晚长覊旅 弦管终年乐五侯

【一字至七字——酒】

邀朋 会友

君莫待 时长久

名呼食前 礼于茶后

临风不可无 对月须教有

李白日饮一石 刘伶解酲五斗

公子沾唇脸似桃 佳人入腹腰如柳

【一字至七字——色】

难离 易惑

隐深闺 藏柳陌

长小人志 灭君子德

后主漫多才 纣王空有力

伤人不痛之刀 对面杀人之贼

方知双眼是横波 无限贤愚被沉溺

【一字至七字——花】

点缀 分葩

露初挹 月未斜

一枝曲水 千树山家

戏蝶未成梦 娇莺语更夸

既见东园成径 何殊西子同车

渐觉风飘香似雪 能令醉者乱如麻

【一字至七字——花】

落早 开赊

对酒客 兴诗家

能回游陭 每驻行车

宛宛清风起 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合 唯愁虚弃光华

明年攀折知不远 对此谁能更叹嗟

【一字至七字——风】

荡翠 飘红

忽南北 忽西东

春开柳叶 秋谢梧桐

凉入朱门内 寒添陋巷中

似鼓声摇陆地 如雷振响晴空

乾坤收拾尘埃净 现日移阴却有功

【一至七字诗 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其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 白居易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一字至七字诗•竹】 韦式

竹。

临池,似玉。

裛露静,和烟绿。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一字至七字诗•书(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都作)】 范尧佐

凭雁 寄鱼

出王屋 入匡庐

文生益智 道著清虚

葛洪一万卷 惠子五车余

银钩屈曲索靖 题桥司马相如

【一字至七字——莺】刘禹锡

解语 多情

春将半 天欲明

始逢南陌 复集东城

林疏时间影 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吹短笛 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 百啭如簧烟景晴

【赋山】令狐楚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联句】

东,西

步月,寻溪

鸟已宿,猿又啼

狂流碍石,迸笋穿蹊

望望人烟远,行行萝茎迷

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

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向城中喧喧多鼓鼙

【咏月】

皎洁

玉兔也

广寒宫阙

光因貂蝉灭

吴刚伐桂不歇

最分明中秋佳节

曾伴太白共醉良夜

举头相望低头相思切

黄会后人有约柳梢初越

碧海青天嫦娥悔将灵药窃

常见阴晴圆缺莫非有恨事耶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花】 唐 张南史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静 虚

热际 安居

龛灯敛 印香除

东林宾客 西涧图书

檐外垂青豆 径中妆白蕖

纵辨宗因衮衮 忘言理事如如

泉台定将入流否 邻笛足疑清梵余

【诗】白居易

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咏竹】宋代文同

竹,竹

森塞,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静苒苒,凤女笙竽清簌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荫复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春水曲】张籍

唼唼

春满生

荡漾木兰船

中有双少年

少年醉鸭不起

【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你叽呱我也叽呱

坛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纪道德】唐 杜光庭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 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 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 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怀古今】 唐 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 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 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 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僧慧令诗】

游,愁。

赤县远,丹思抽。

鹭岭寒风起,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季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终望持经振锡往扬州。

【笑笑录】中“十字令”

圆融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吊中中

梨园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宪眷满口常称颂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杨柳歌】 唐 夷陵女子 单塔诗

杨柳

杨柳

袅袅随风急

西楼美人春梦长

绣帘斜卷千条入

【分书合读的七律 月】

沽月上

魄兔月童瞳

幽光日月忽散一

银垂已向月兆朒秋天

钓圆绽今其月漾玉球馥郁

收中镜色山胧月蒙落外云芬桂

凭栏深夜看逾良月何处笙箫作胜游

这个文字塔真叫人莫名其妙。正念也好,倒念也好,直也好,横也好,反正都是糊里糊涂的,怎么也念不顺。古往今来,这首诗不知难到过多少读书人。其实,这个文字塔是一个七言律诗,塔尖上的那个“月”字是题目,它押的是“十一尤”的韵,第一个韵脚断在“幽”字上,第二句断在“秋”字上……。运用“分书和读”的文字学常识,将每行中间的“月”字就近拼凑到左边或右边的字上去。这样,这个文字塔就顺顺溜溜地读出来了:

湖上瞳瞳兔魄幽,光明忽散一天秋;

朒朓向已垂银钓,圆绽今期漾玉球。

馥郁桂芬云外落,蒙胧山色镜中收;

凭栏深夜看逾朗,何处笙箫作胜游。

【酒】李宝祥

琼桨

穿空肠

邀友共尝

活血筋骨壮

消愁解乏体爽

大小宴席它为王

催英雄斗胆战沙场

人墨客飞笔写华章

纵有千般利适用勿过量

贪杯无度几多把命伤

借醉胡闹丧心病狂

全不顾人伦纲常

惹些意外祸殃

挥拳动刀

钱财赔光

事后想

灌肠

枣核诗是一种格式如同枣核的杂言体诗。形状如同一正、一倒的两首宝塔诗联接在一起。

元稹茶宝塔诗的意境

《宝塔诗茶》意境

这首唐代茶诗,具有形式美、韵律美、意蕴美,在诸多的咏茶诗中别具一格,精巧玲珑,堪称一绝。在形式上,全诗巧用汉字形体,搭造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令人耳目一新。在韵律上,全部押的是险韵,一气呵成,展现了高超的驾驭文字的功力。

在意蕴上,用明月、朝霞、罗织、红纱诸意象,给人华而不奢、色彩斑斓而不目眩、纤巧清丽的视觉享受。在寓意上,“慕诗客,爱僧家”,又定出了茶与禅的相通缘由,以“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作结,颂茶叶之功,为古今之人洗心涤虑,不知疲倦;惟醒时可赞,醉后则不能表达清楚。

全诗妙在似是精心堆砌,又似漫不经心;即似深思熟虑,又似随手挥洒;即似文字游戏,又似精妙之作;即有深邃意境,又是平白如话。

《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茶》译文

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烹茶时用精致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煎出柔和美丽的,再小心的撇去茶末;深夜泡上一杯可与明月对饮,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从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宝塔诗茶》作者简介

元稹[zhěn](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标签: 苦难 宝塔 诗中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7ve4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