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米芾书法的手字怎么写

米芾书法的手字怎么写

1.“手”这个字在米字格图中怎么写

米芾书法的手字怎么写

读音:shǒu

释义: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开始做,动手)。

2. 拿着:人~一册。

3. 亲自动手:~稿。~迹。~令。

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6. 小巧易拿的:~枪。~册。

词组:

1. 棘手 【jí shǒu】:扎手,刺手;比喻事情难办。

2. 杀手 【shā shǒu】:以谋杀为职业的人;比喻技艺高超,使对方惨败的人。

3. 顺手 【shùn shǒu】:顺利;没有什么阻碍;不用费力地一伸手;顺便。

4. 缩手 【suō shǒu】:却步抽身;不下手。比喻不敢做下去或不干预其事。

5. 帮手 【bāng shou】:作为下级或副职人员而行动的人;助手;(以体力劳动)协助他人工作的人。

造句:

1. 对付棘手问题的办法有很多。

2. 对方5号球员是个杀手,教练特别嘱咐大家注意防范。

3. 比赛打得顺手,一路领先。

4. 词典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5. 王老板说想找个帮手,我就顺水推舟,把你推荐给他。

2.米芾写字故事50字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刻苦琢磨才能成功

米芾练书的故事

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

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很好,比先前写的字大有进步,于是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打断米芾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秀才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便出门上路赶考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的启蒙老师,并以此激励自己勤学苦练。

3.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书写法

一、1、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书写法:

2、简介:

米芾,原名黻,元祐六年,以后改作芾,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宫”、“米颠”。

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自四面。

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

米芾于真、楷、篆、隶不基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

以米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米芾书法与“苏、黄、蔡”并称“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3、米芾行书部分字帖:

二、其他行书写法

1、硬笔行书简体

2、游狼美钢行书

4.周慧珺写米芾的字用什么毛笔写

1.墨墨色有浓淡干湿之分,书法家各有爱好,对墨色的偏好称“墨趣”。

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

明代文人画兴起,书法的墨法融进国画,增添了国画作品的笔情墨趣。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

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大多数书法家喜用浓墨,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

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

用浓墨书写,字显得特别有精神,容易造成温润浑厚的艺术效果。用焦墨会造成苍劲古朴的墨趣。

但是有人喜欢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等人。淡墨写字,显得清逸淡泊,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有其独特的墨趣。

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

《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作品疏秀占淡。

浓墨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

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

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

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时,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种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

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

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学习了我国古代用各种墨法写字的经验,有一定书法基本功力以后,可以根据个人的艺术趣味,进行各种尝试,不必强调一律。不过对初学者来说,应从练习基本功力的角度出发,在墨色上要求有一定浓度,以便看出临帖的效果。

一般讲,用硬毫笔,墨可以浓一些,用软毫笔,墨可以淡一些;写楷书可以墨浓一些,写行书草书,墨淡一些也无妨;写大字,墨可以浓一些,写小字墨要淡一些。2.笔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

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一般讲,写多大的字就要用多大的笔;笔应与字体相适应。如用小笔写大字,则不利笔墨的变化和发挥;如用大笔写小字则难以控制笔画的粗细,然而有利于锻炼控制毛笔的能力,尚有其长处。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

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

如初唐时的书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

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古人有“。

5.米芾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

米芾后来做了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

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单就书法艺术而言,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

皇帝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标签: 米芾 书法 手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4wxr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