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历史成本计价要减折旧吗

历史成本计价要减折旧吗

历史成本计价要减折旧吗

历史成本计价要减折旧。在历史成本计价方法下,资产的成本是指在购买或者生产该资产时所支付的金额,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折旧是指资产由于使用和流逝的时间而导致价值的减少。因此,在历史成本计价方法下,折旧通常是计算资产成本的必要部分,应该减去。具体地说,一个资产的历史成本可以表示为:历史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折旧。其中,折旧是基于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残值计算的。在计算折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等。经过折旧后,资产的净值就等于历史成本减去折旧。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固定资产最基本的计价方法是

固定资产最基本的计价方法是:

1)按历史成本计价

历史成本亦称为原始购置成本或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企业新购建固定资产的计价、确定计提折旧的依据等均采用这种计价方法。

按历史成本计价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也就是说,按这种计价方法确定的价值,均是实际发生并有支付凭据的支出。正是由于这种计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它才成了固定资产的基本计价标准。

(2)按净值计价

固定资产净值也称为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净额。

按净值计价可以反映企业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数额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

现行制度规定,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入账。

1.购入的固定资产,以购入价加上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保险费以及税金计价

2.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以建造和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的,按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计价。

4.作为资本或合作条件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定价值或按投资时的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计价。其中投资人以设备投入企业的,在确定原始价值时,应提供原始。

5.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规定的价款加上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及税金等计价。

6.接受捐赠,从境外调入或引进的固定资产,以所附、账单等凭证所确定的金额,加上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税金等计价。无所附单据的,按照同类固定资产市场价格计价。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拨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8.企业兼并、投资、变卖、租赁、清算时,固定资产应依法进行评估。

计提折旧,是按照账面价值计算吗?如果以前提取了折旧,计算当年折旧额是够要扣除以往折旧?

计提折旧,是按照账面价值计算吗?

是的。我国会计记账原则是历史成本法,即账面价值,而不是公允价值。如果固定资产发生贬值或损毁,可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折旧还必须按账面价值计算。

以前提取了折旧,计算当年折旧额是够要扣除以往折旧?

不用。折旧额计算基础是初始原始价值,即原值,计算折旧额后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如果采用的是直线法,每年的折旧额应是相对固定的,不用每年重新计算一次。

企业对固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应该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因为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就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11、财产物资的计价原则是( )。

财物的计价原则: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的依据在于:成本是客观交易事实的反映,体现了“客观性原则”的要求。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发生物价变动时,使得历史成本不能确切反映资产现值,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收益情况。

成本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生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折旧等费用,都必须按实际成本计价;二是对完工产成品成本的结转也要按实际成本进行计价。 亦称历史成本计价、交换价格计价,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并在会计报告中也按成本反映。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需要后续计量吗?看到许多资料说与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不需要后续计量,那么折旧和减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不需要后续计量是只该资产科目本身不用进行后续的增减变动,而不是资产不需要进行后续计量(毕竟资产后续消耗,价值持续减少,不计量也不合适)。如“固定资产”科目一直是原值。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金额会随公允价值变动而变动。如果说是整个“固定资产”不用后续计量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学习《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时候,就有明确的标题“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处置”。

另外可以这么理解:一般像“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只有在初始计量时才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后续计量也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很少(如: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只有后续计量也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才会有如题所说的不需要后续计量。

在历史成本会计中收取折旧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成本就是购购买价格,累计折旧是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每个月转入到成本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累计减值准备是计提当月转入当期损益的,后面两部分价值实际上已经转到相应损益中去了,所以要从固定资产原值就是历史成本里扣除以后,才是固定资产当前的实际价值。

会计折旧选择对资产计价有何影响?

资产评估计价和会计计量属性区别 (一)计价原则区别——唯一性与可选性 客观性是会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是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最重要的前提,即资产是以购买时的价格或生产时的成本减去折旧,即净历史成本计价。而评估计价的标准是 “可选”的和“可变”的,价格标准有重置的标准、清算的标准、收益的标准等。也就是说,评估并不反映历史成本和未来价格,而是反映某一时点的重置价值、清算拍卖价值等。评估标准随评估目的不同、财税不同而进行具体选择。 例如,会计计量按所费原则进行资产确认,按一定准则判断后,将所费在当期损益与资本支出之间进行计价,这对于一致性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说是妥当的。评估中对资产的确认就不是单一原则,比如在产权转让的场合,不是根据所费原则进行资产确认,而是根据客观性原则进行资产确认,无论资产的形成是否曾经有所费,以及所费是否已列入损益进行了补偿,只要是现实存在的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一律加以确认,并根据市场、成本和收益等不同情况进行估值。 (二)价值性质的区别——确定性与正确性“嗜好” 评估本身是一种专业判断,而不是一种客观事实,不管依据多么充分,都不是给资产定价,而是一种经济咨询和专家咨询活动,这是资产评估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某一个适当区间内,几个合格的注册评估师对同一资产的现实价值的判断可能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并不影响到相关经济行为的当事人依据评估结果对经济行为作出取舍安排。这种专业估值的差别尽管带有主观的成份,但在本质上也是反映了资产现实价值本身存在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事实上,过去发生的同一资产业务,在不同的会计个体历史成本记录上完全可能不一样,因而会计计量的唯一性并没有改变资产价值的可变性这一客观现实。正如本文前述,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嗜好”,恰恰导致了其不正确性,即“提供精确错误”。多种多样的资产应该具有不同的计量特征,不同的目的往往决定资产的不同价值,同一价值基础也同样有不同的价格类型,正是这种计量的灵活性,突破了一味追求准确的思路,反而正确对企业获利的全部基础予以货币化,满足了权益占有方对权益真实性关注的需要,保证了社会各利益方的合理利益。 (三)价值体现形式区别——“牛”和“牛肉”的关系 评估价值体现的是“牛”整的价值,是把牛作为资产计量,不是牛肉的简单相加,因为单纯的说“牛”值多少钱,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说,不同的使用方式(行为目的)来说,是可以有不同的价值的。对于获得“牛”是为了出售“牛肉”者来说,关注的是从食用需求者能够获得的利益,理性投资者所支付 “牛” 的价格不会超过所出售“牛肉”所获取的收益;而对于获得“牛”是为了使用“牛”来犁地者来说,关注的是从耕种需求者所获取的收益,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所支付“牛”的价格不会超过未来“牛”带来收益的现值。这就是资产评估价值灵活的体现形式。它不会撇开“牛”整体以及如何产生收益等因素,仅根据当初得到“牛”的价格反映“牛”的价值。相反,会计计量恰恰是根据当初得到“牛”时的价格、或者“牛肉”的简单相加来反映“牛”的价值的,这在权益变动时是任何利益方无法接受的。 (四)计价时机的区别——初始确认和连续确认 在中国,资产重新计价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只有资产业务发生时才重新计价,也就是说需要时才有该业务。而会计只要经营就需不断地计价。香港物业测量师的估值结果直接作为会计调账的依据,也是源于物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变化,会计师借助物业测量师的专业力量,反映物业资产的现时价值,这是一个体系,也是一种需要。 资产评估计价与会计计量属性的融合 从评估计价与会计计价市场性来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本源在于评估与会计在资产披露问题上均是关于资产确认、计价和报告的科学。从会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具有功能上互补性。 理论上讲,企业之所以无需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数据,是因为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特定主体来说,权益所有者关心的不是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是以权益为基础依据的收益,而且从成本收益法则和信息的相关性而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适用,更可靠,没有通过资产评估来重新确认账面价值的必要。中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但从另一种需要来看,作为收益重新安排的依据和基础的权益一旦发生变化(例如资产重组),权益所有者关注资产价值的程度远远超过收益的本身,在这方面包括国家资本在内的任何权益所有者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国有资产评估有关规定的出发点,即保护国有资产。任何权益所有者都清楚本文前面提到的,账内反映的资产的历史成本与公允的资产价值是背离的,作为完整获利主体的企业收益并非完全、有时完全不是账内资产产生的,也并不是从资本的本质(产生收益)的角度去计量资本的价值的,尽管是确定的(会计中的客观性),但同时是不正确的,这就必然产生通过重新计量、反映资产公允价值,从而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重新安排权益的需求。

满意请采纳

算某年的累计折旧时,需要用原值减去上一年的累计折旧吗?

不需要的,折旧是公式算出来的,以直线法为例,10万元设备,残值2万,使用4年,那么每年折旧额是(10-2)/4 = 2万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使用情况

举个例子吧,比如某公司拥有一台设备,这台设备是在两年前购入的,购买价100万元,已经计提折旧20万元,现在市场上的一台全新设备的价值是150万元,该企业这台设备是7成新。

历史成本:又名沉没成本,是在购买时的价格。上述设备的历史成本就是100万元

重置成本:重新购买一台和该设备完全相同设备的价格。上例中“完全相同”就要求和这台设备成新度是一样,比如这台设备的重置成本就是(150*70%)105万元。

公允价值:在公开市场上,熟悉交易双方在平等、自愿原则上进行交易的价格。比如该设备,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协议120万元进行交易,那么设备的公允价值就是120万元。

可变现净值:用设备的公允价值扣除相关运杂费后的净值。比如该台设备公允价值120万元,相关运输费1万元,不考虑税费,那么该设备的可变现净值就是119万元。

现值:资金折算至基准年的数值。这个一般比较多的应用于资产评估或者诸如长期应收款等项目。比如该台设备每年可产生80万元的价值,其使用寿命为5年,那么这台设备在现值=80(P/A,i%,5)其中i是折现率,一般参考同期银行利率。

历史成本的含义

历史成本也叫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核心是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计算公式为: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国财务制度,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土地使用税等)。

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其财务费用(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运输费及其他销售费用(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扩展资料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比如,机会成本就属于隐性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成本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40we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