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关于之问的精选

钱学森之问说明什么问题
  • 钱学森之问说明什么问题

  • 钱学森之问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问题震撼了所有人,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它们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
  • 16221
问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问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1、之的意思是人称代词,代替人。2、在《铁杵磨针》中的问之的“之”指代那个老媪,可译为“她”。“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问老妇人,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3、《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
  • 9471
君子之学必好问 君子之学必好问解释
  • 君子之学必好问 君子之学必好问解释

  • 1、君子之学必好问选自《孟涂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桐城派散文家刘开,号孟涂。2、原句: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3、意思: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
  • 8737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出处
  •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出处

  • 1、“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完整句子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2、出自《礼记·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
  • 1778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什么意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解释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什么意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解释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2、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 2221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解释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解释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2、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 7989
呼而问之的意思 呼而问之的之的意思
  • 呼而问之的意思 呼而问之的之的意思

  • 1、呼而问之的之的意思是指他。2、呼而问之,意思是:把他(孟子)叫来询问,之:他(孟子)。3、此句出自《孟母戒子》,全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4、译文:孟子小时侯,背书...
  • 20657
宋之问的故事
  • 宋之问的故事

  •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
  • 20124
博学之审问之译文是什么
  • 博学之审问之译文是什么

  • 1、博学之,审问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2、此句出自《礼记·中庸》,原文节选如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3、译文:要广泛地学习,仔细...
  • 14346
问之的意思
  • 问之的意思

  • 1、之的意思是人称代词,代替人。2、在《铁杵磨针》中的问之的“之”指代那个老媪,可译为“她”。“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问老妇人,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3、《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
  • 33551
宋之问的资料 宋之问的简介
  • 宋之问的资料 宋之问的简介

  •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
  • 26827
宋之问简介 宋之问生平
  • 宋之问简介 宋之问生平

  •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
  • 9886
宋之问的生平
  • 宋之问的生平

  • 1、宋之问是初唐的诗人。2、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代诗人。又名少连,字延清。上元进士。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趋附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中宗时,逃归洛阳,以告密有功,擢鸿胪主簿,迁考功员外郎。后事太平公主...
  • 23357
宋之问简介
  • 宋之问简介

  •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
  • 33932
呼而问之的之的意思
  • 呼而问之的之的意思

  • 1、呼而问之的之的意思是指他。2、呼而问之,意思是:把他(孟子)叫来询问,之:他(孟子)。3、此句出自《孟母戒子》,全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4、译文:孟子小时侯,背书...
  • 31186
宋之问的资料
  • 宋之问的资料

  •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
  • 2054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译为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拓展资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
  • 24243
人怪而问之什么意思 人怪而问之的意思
  • 人怪而问之什么意思 人怪而问之的意思

  • 1、解释为: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
  • 25728
耕当问奴之当问婢的道理
  • 耕当问奴之当问婢的道理

  • 耕当问奴之当问婢说明的道理是:不要班门弄斧,向内行学习,才会学到真东西,让自己快速入门,经过努力,也成为行家。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出自《隋书·柳彧传》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此句的意思是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因为耕田是农民的天职,织布是绣...
  • 21981
宋之问的生平 宋之问是哪个朝代的
  • 宋之问的生平 宋之问是哪个朝代的

  • 1、宋之问是初唐的诗人。2、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代诗人。又名少连,字延清。上元进士。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趋附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中宗时,逃归洛阳,以告密有功,擢鸿胪主簿,迁考功员外郎。后事太平公主...
  • 23143
人问之的之是代表什么
  • 人问之的之是代表什么

  • 人问之,就是某个人问这些事情,或者是问这个人。之,这里代表的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指一个人。之,汉语常用字,读作zhī,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本无意义多为:虚用、代词、修饰关系。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 14484
问之的意思 问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问之的意思 问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1、之的意思是人称代词,代替人。2、在《铁杵磨针》中的问之的“之”指代那个老媪,可译为“她”。“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问老妇人,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3、《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
  • 10470
博学之审问之一句的出处
  • 博学之审问之一句的出处

  • 1、出自《礼记·中庸》。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学习要广泛涉猎,要学会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彻底搞懂,要学会慎重地思考,要形成清晰的判断力,要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 9280
宋之问生平
  • 宋之问生平

  •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
  • 2553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什么意思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什么意思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2、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 2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