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健康养生

>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王羲之,众人皆知。东晋时的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刻苦钻研并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艺术的精华,笔势开放俊朗,结构严谨紧凑。人们形容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

主要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他最初跟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最终推陈出新,改变了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流畅的书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历代书法名家都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王羲之享有“书 圣”美誉。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临沂(山东省)人,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

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

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计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到王羲之,大家第一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了。而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不仅战士的是他的文采,更是书法上的造诣!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历代书法家敬仰,被称作为“天下第

1、忠君爱国。《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在国家处于危难当头,王羲之能放弃闲淡之心,以国家社稷为重,这是何等境界。王羲之在受到奸人谗害,迫不得已辞官后,于父母墓前发誓说:“羲之敢告二尊之灵。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在受到奸人谗害之时,王羲之没有退缩,而是大义凛然,即使是死,也不会改变他的报国之心。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的忠君爱国思想和情怀。这就是王羲之的忠君爱国之处。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家的精华,摆脱了前人的束缚,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他的字。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第2张

2、仁义。王羲之无论在朝中为官,还是出使外任,都能亲理政务,勤求民隐,对种种弊政深切痛恨。在护军将军任上,他深入调查,力欲纠治营中弊端,发布《临护军教》,提出“公役均平”。在会稽内史任上,他针对吏治与赋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选吏与均平赋役之策。在连年大旱、民生困顿之际,不等朝廷下令,果断开仓赈灾,救民于危难。史书赞王羲之“清贵有鉴裁”。这正是王羲之的仁义之处。

书圣。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

3、孝道。据史载,王羲之在临川任职期间,一直将老母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直到母亲去世,尽到了一个为人子应尽的孝道。关于王羲之忠孝、仁义的事迹,史书有很多记载。以上所举,就足以说明,王羲之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王羲之是晋代画家、大书法家。他以钟繇和张芝为楷模,主要致力于隶书和草书。后又精研其他书法家的体势,博采众长,妙用不同笔法推陈出新,把古朴的书体变为妍美流便的今体。 相传王羲之练书法时,竟将一池清水变成了“墨水”。由此可见他的刻苦了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第3张

二、他是一个学养深厚的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做过右军将军等职,故世称王右军。王家为东晋望族,善书者也不乏其人,父亲王旷善隶书,堂伯王导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隶飞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书闻名。在这样一个艺

王羲之的学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他发奋学习,慢慢而成的。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做过右军将军等职,故世称王右军。王家为东晋望族,善书者也不乏其人,父亲王旷善隶书,堂伯王导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隶飞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书闻名。在这样一个艺

史料记载:“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从小就十分用功。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有: 《乐毅论》,《黄庭经》,《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丧乱帖》,《十七帖》。 (1)《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这则典故同样告诉我们,王羲之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这是他的这种勤奋,才造就了他卓越的成就。从他传世的诗文,特别是《兰亭序》,这篇文辞优美、思想深刻、情感饱满的文章,更能证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学养深厚的人。试想,一个没有学养的人,又如何能写出这么优秀、被后世奉为千古绝唱的好文章?。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第4张

三、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如果说找出一个对于书法界影响最大的一个人,那绝对是王羲之没有之一。王羲之被称呼为书圣,从这一点也证明了他书法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巨大,其实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会得到大家的广泛推崇,还是因为唐高宗李世民对于王羲

王羲之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在上,他“忠君爱国”、“政以道胜宽和为本”、“与民安乐”体现了儒家经邦济世的思想。在精神上,他“寄情山水”、“亲近自然”体现了道玄清静无为的思想。这双重思想构成了王羲之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这在举世瞩目的《兰亭序》中,就可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观照自然风物,并不囿于自然地表层景象,而是注意捕捉自然大化的运行规律,并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进行透视,且同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就把自然升华到道的高度,从而也使他的“澄怀观道”“超以象外”思想得到了净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则体现出鲜明的自然天性和人格风采,具有浓郁的魏晋风度,笔势流畅,神态飞扬,淋漓畅快,含蓄有味,给人以变化莫测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又活泼的美感,将艺术家自己人格的风韵与书法的风韵融为一

王羲之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调和了儒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思想特色。

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由多方书籍记载来看 应是宋代米芾最先说的(不过我没考证过) 其实后面还有一些人由此跟进 比如元代鲜于枢管颜真卿的为“天下第二行书” 还有苏轼的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等等 可见古代的文人也是无聊的紧 呵呵 至于为什么有“天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的原因是什么? 第5张

四、他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几乎在书法上都有成就。 长子王玄之,字伯远,工草书和隶书。其妻何氏。玄之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蕴之为嗣。玄之生前曾参与父亲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有帖传世。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历任江州刺史、

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当然还在于他的书法。他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1、转益多师。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我们得知,王羲之一生得到过许多老师的教导。正是由于他有向这么多老师学习的经历,所以对他后来的书法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提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惯常地会想起王羲之的书法,是因为《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中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创造新体。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从当时要求的简略出发,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增损古法,一变汉魏朴质书风,损益变化了原来真、草的隶意而完成了流美静逸的今体——行草书。对于他的行草书,后人评价说:“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

3、倡导“书意”说。王羲之在《自论书》中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这里,王羲之第一次提出了“书意”这个概念。所谓“书意”即书法的精神意蕴。王羲之认为,书法可以用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王羲之“写意书法”说的提出,将书法推向了精神境界的层面,书法从此由实用走向艺术。王羲之是“晋尚韵”书风的重要发挥者。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

4、将中庸之道融合到书法当中。王羲之是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自然清净”的践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将“中庸”和“自然”之道融合、渗透到书法当中。将书法又一次推向哲学的层面。他的书法“不激不利,而风规自远。”“思虑通审,志气和平”,就是明证。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

5、对后世影响。王羲之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孙过庭说:“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羊欣说:“博精群法,古今莫二。”张怀瓘说:“在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数十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李世民更给予很高的评价:“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等等。由此可见,王羲之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想见的。从千百年来人们竞相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状况看,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影响,王体是不可能一统整个书坛的,更不可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书法。

《兰亭序》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

综上所述,王羲之是一个真正德艺双馨的人,是个真正受万世敬仰的人。在道德沦丧、价值观念扭曲的当下,倡导全面、深层次学习王羲之,尤显意义重大。我们不光要学王羲之的书法,更要学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质、博学深厚的学养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把“作书先做人”当做座右铭。惟有此,才无愧于“书法家”这个称号。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示例】:我们读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王羲之由何人.何时代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做过右军将军等职,故世称王右军。王家为东晋望族,善书者也不乏其人,父亲王旷善隶书,堂伯王导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隶飞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书闻名。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书香门第之中,王羲之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他7岁开始学习书法,12岁师事卫夫人,他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曾“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殊、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琶《石经》三体书”(王筱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后》)。既得江山之助,又广泛目睹了前人的书法,他胸襟开阔,艺术灵性得到了良好的启迪。他对楷书、行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一改汉魏质朴书风而变为流美双逸,极富时代气息。王羲之传世作品很多,唐太宗曾广泛收集他的作品,据张彦远《书法要录》说有几千件。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尽管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都是摹拓本,但摹拓者都是书法高手,也还是可以见其清新峻逸风貌的。羊欣说他的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二”(《采古来能书人名》)。梁武帝称赞他的作品为‘.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胭,故历代宝之”(《古今书人优劣评》)。历来推崇王羲之的莫过于唐太宗了。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服鹰到了极点,广泛搜求,最后还把《兰亭序》带人昭陵。唐太宗还专门为《晋书·王羲之传》写“传论”。其“传论”云:“详察古今,研制篆素,尽替尽美,其为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翁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对王羲之的誉扬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再加上帝王的高度抬爱,因此后人便称之为“书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被人称为什么?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有: 《乐毅论》,《黄庭经》,《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丧乱帖》,《十七帖》。

(1)《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2)《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3)《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4)《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6)《丧乱帖》:《丧乱范环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王羲之被称为什么圣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为什么会被称为“书圣”,他对书法历史做出过哪些贡献?

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如果说找出一个对于书法界影响最大的一个人,那绝对是王羲之没有之一。王羲之被称呼为书圣,从这一点也证明了他书法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巨大,其实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会得到大家的广泛推崇,还是因为唐高宗李世民对于王羲之书法的认可。

王羲之的书法可谓是行云流水,让人爱不释手,王羲之的书法不能说对历史造成哪些影响与贡献,但是他对书法历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为有很多文人墨客模仿着王羲之的作品。也让王羲之的书法成为了大众争相效仿的模型,推崇了书法这门艺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就是兰亭序,很可惜这部作品至今存在于哪里,还是一个谜团。

相传王羲之的兰亭序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应该是武则天的乾陵,因为武则天的乾陵一直都没有被打开,而且王羲之的书法也深受李治志还有武则天的喜欢,所以兰亭序被他带入皇陵当中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据说传国玉玺也在武则天的乾陵当中,具体真与假,这都是野史的记载。王羲之的楷体还有草体,都非常的漂亮。

无论是普通的文人还是皇上,都有争先模仿的潜力。当然在历史上毛笔字写最好的皇帝应该是宋徽宗,他所创造出的瘦金体也是来源于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力。所以王羲之绝对是中国书法界的灵魂人物,书圣两个字也名副其实。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原因是什么?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则体现出鲜明的自然天性和人格风采,具有浓郁的魏晋风度,笔势流畅,神态飞扬,淋漓畅快,含蓄有味,给人以变化莫测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又活泼的美感,将艺术家自己人格的风韵与书法的风韵融为一体。

标签: 书圣 王羲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jiankangyangsheng/nnkx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