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IT科技

> 孩子闹人如何处理

孩子闹人如何处理

吵架,也是一种成长。 你要相信孩子,有时候她也不会让自己吃亏,因此在孩子交往中,尤其是吵架中,你要相信孩子自己的交往能力。就算这次孩子吃了亏,他在脑子里也会盘算着下次怎样尽量不让自己吃亏。孩子自己也会总结,下次如何做才能够改进。

孩子闹人如何处理

孩子总是哭闹不止,这让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那么孩子常常哭闹怎么办呢?我们来听一听美国正面管教导师、国际鼓励咨询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徐婷怎么说的吧。

宝宝爱哭有多种原因。父母需要关注宝宝,了解他、倾听他,感受他的需要,并予以回应。但切忌惯成宝宝的坏毛病,比如一哭就什么都满足他,这会给他养成脾气急、没耐心等不好的习惯和性格。在他要东西的时候,不妨有意识地让他等一等,培养耐心。

核心对策:哭闹背后的目的。

一、将他(她)当成自己小孩,这样就会绝得小孩闹其实很可爱。 二、有事没事可以上邻居家玩,可以带一点小孩普遍喜欢的零食(注意千万不要带公认的垃圾食品,不然主人会不高心的)逗逗小孩,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

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有的孩子哭闹真的是因为特别的伤心、难过、委屈、害怕。

孩子哭闹耍赖是很普遍的。有时孩子哭闹耍赖确实让人难以忍受,而我们发脾气只能使他闹得更厉害。很多抚养者会由于对阻止孩子耍赖束手无策而感到沮丧甚至愤怒。其实,孩子哭闹耍赖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不能以别的更合适的方式表达他的需要。对待孩子

情况一:强烈情绪体验。

相信每位家长都碰到过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形,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脾气多半都很宽容,但是,绝对不要对无理取闹的孩子投降。 无理取闹独脚戏 “孩子还小,闹一闹又能怎么样?”假如您对孩子无理取闹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重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请不要

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真的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比如孩子感受到害怕、伤心、难过。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有些妈妈很怕看到孩子哭闹,孩子一哭,妈妈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内心有愧疚;还有的妈妈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要想办法制止;还有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或是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按捺

对策一:拥抱安抚,陪伴支持。

你好,面对三四岁孩子的无理取闹(前提不是生病,困了或者肚子饿的原因哭闹),分两种情况处理。 第一,是在有亲戚和朋友在场的无理取闹。一般情况在,有亲戚朋友在,孩子要闹是比较难教的,因为你骂ta,ta会不怕,会去你的亲戚朋友那里寻找安慰

当孩子有这样的情绪体验的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拥抱和安抚孩子,安慰、鼓励、支持孩子。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

情况二:用哭闹要挟家长。

大事化小是解决矛盾好办法 有教育专家指出,家长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没有是与非,家长不要一上来就用的标准来判断,一下子就下结论说谁对谁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还往往使小小的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会常常用哭闹来要挟父母,比如在商场常常会看到有的孩子一直哭闹,目的是为了让爸爸妈妈买一个玩具。

要分开讨论,如果是合理要求,就满足,并且告诫孩子不能以这种方式来索要,否则下次不予理睬。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坚持立场,决不妥协,可以适当地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者用替代方案与之协商。如果孩子不听劝继续哭闹就

对策二:温和坚定,明确规则。

知道你平时面对小朋友的哭闹是怎么处理,以下的这个案例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并且扩散。 真实案例 一哭闹就心软,看看这对父母做的蠢事。 最近有个宝妈在群里跟我们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迁就,否则害人害己呀1她随后给我们分享了她亲戚发

这样的情况父母就要践行正面管教当中说到的温和而坚定。父母要对孩子温和,同时要告诉孩子不可以做的事情就一定不可以做,不能买的东西就一定不能买。

2到3岁宝宝到了第一次叛逆期,我们做父母的要帮助他度过难关,多和孩子氢互动,告诉他不满意可以说出来我生气了不要哭闹,情绪是一个小怪兽,我们要打败它,所以宝宝不能哭!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

总结:和善坚定,执行规则,支持陪伴,剧烈情感。

父母应该多去关注和了解孩子,到底孩子是为什么哭闹,是想要买玩具或是想出去外面玩,还是其他原因。要不停的去尝试,看看有哪些方法能让孩子不哭不闹,当然,决不能用恐吓、惩罚、威胁等不健康的方式! 大哭大闹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看到爸爸妈妈和善坚定的态度,孩子就会学习到原来的规则是什么,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同时当孩子有剧烈情绪体验的时候,又能感觉到爸爸妈妈是陪伴和支持他的,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习到不会再用哭闹来要挟父母。

我们常常碰到宝宝哭闹的现象,那么其实宝宝哭闹往往是宝宝跟外界交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新生儿哭就是他的语言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孩子爱闹人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有些妈妈很怕看到孩子哭闹,孩子一哭,妈妈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内心有愧疚;还有的妈妈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要想办法制止;还有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或是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或是训斥或是打骂孩子。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其实,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体现情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哭闹时,自己先忍不住,要么逃避要么以不耐烦甚至粗暴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话,孩子是不可能学会正确管理情绪的。

(不过话说回来,做妈妈真是非常不容易,妈妈也是人,不可能在孩子面前时刻能保持耐心。只是,因为做了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想办法调整自己,让自己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努力吧,尽量吧~~)

一、要想正确面对孩子的哭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婴儿期的孩子,哭闹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比如困了、饿了、身体不舒服等等,孩子会通过哭来提醒抚养人。随着孩子的发展,大一点的婴儿,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上的感受,比如看不到妈妈感到紧张、看到陌生人觉得害怕等等。1岁以前,如果孩子哭闹,家长应该马上响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爱抚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是充分建立孩子对世界的信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

幼儿期的孩子,哭闹背后的含义就更多了。很多妈妈可能都会感觉到,孩子在两岁以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乖”的,两岁以后,孩子比以前更有主张,也更爱发脾气了。西方有一个说法是“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就是指这个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

这一现象,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孩子到了两岁,他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在加强,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等都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并得以实施,所以孩子就会通过哭闹和发脾气来表达心中的失望。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面对规则的约束、需要面对和小伙伴的冲突、需要面对自己能力和想法的差距,。。。总之,孩子会遇到越来越多“不顺心的事”,他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哭闹,是孩子表示内心不满的一种本能反应。

孩子因为大脑和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累了、困了、饿了或者生病的时候,更加容易哭闹和发脾气的原因。

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哭闹和发脾气,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的一种本能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他们还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孩子需要学习其他更能够被别人接受的方式,让自己心情平静。

二、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并不是坏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我们*也是如此。不开心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情绪压抑在心里的话,它不会自动消失,相反,压抑得越多、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成年人在情绪控制方面更加成熟,心情不好的时候,*会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比如找人倾诉、写博客、运动一下或者去唱卡拉OK什么的;找人吵一架可能也是一种方式,只是,这不是我们和谐社会提倡的正确做法。

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其实是好事,因为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孩子的心理才健康。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孩子、不让他们哭,而是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习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家长都需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哭闹,并逐渐引导孩子学会其他的发泄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确实,孩子在妈妈面前,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爱哭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妈妈们千万不要担心,别以为这样会把孩子惯坏。而且,我认为,孩子在母亲面前的这一举动,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只有和妈妈建立了正常“亲子关系”的孩子,才会在妈妈面前肆意哭闹。就像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家里才能真正放松一样,孩子在妈妈面前,是真正放松的。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是最能容忍、接纳他们的人。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需要妈妈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帮助他们、甚至吸收他们的负面情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真正的“心灵港湾”,我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三、孩子的哭闹时该怎样面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

首先,孩子想哭的时候,不要制止孩子。

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不要为了制止孩子,去批评和威胁孩子,更不能离开孩子。

我见过,有的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哭!看你就会哭!你在这哭吧,我走了!”孩子哭的时候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

其实,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大哭一场之后,情绪就会变得非常好,刚才还伤心欲绝,一会就又欢呼雀跃的了。——真可谓“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妈妈不要担心。但是,也不是说,孩子哭的时候,就不管他了,此时妈妈应该陪伴着孩子。如果妈妈这时的心情也不好,就什么都不用说,在旁边陪着孩子就好,但是千万别丢下孩子走开。

我通过自己和好好的亲身体会感觉到,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身体上的接触,对缓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还可以轻轻地*或是轻拍他的后背。。。这样的做法,会帮助孩子尽快化解不良情绪。

另外,妈妈要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孩子因为妈妈不同意带他去吃麦当劳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这样帮孩子说出来,孩子心里就会感觉好受一些。逐渐地,他也能够学会,用语言代替哭泣来表达情绪。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允许孩子哭闹,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纵容孩子。

有的妈妈特别怕孩子哭,一看孩子哭,就会纵容孩子的某些错误做法,或者给孩子许诺、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孩子一哭就答应给孩子买糖买玩具什么的,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他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好好有一个阶段,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人。这个时候,我会以坚决的态度告诉她:“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如果她还继续打,我会轻轻地抓住她的小胳膊,顺势抱在怀里,轻轻地*着这头激动的小“兽”,告诉她妈妈知道她很伤心(或者愤怒),妈妈爱她。。。过一会,好好就会平静下来。因为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好好现在发脾气的时候,已经不怎么打人了,而且,她也开始学会用语言代替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你打扰我了,我还没玩够,我不喜欢你这样。”

面对三四岁的孩子无理取闹 父母应该如何处理

你好,面对三四岁孩子的无理取闹(前提不是生病,困了或者肚子饿的原因哭闹),分两种情况处理。

第一,是在有亲戚和朋友在场的无理取闹。一般情况在,有亲戚朋友在,孩子要闹是比较难教的,因为你骂ta,ta会不怕,会去你的亲戚朋友那里寻找安慰甚至和你对着干,所以千万不能骂。你要有耐心去了解ta为什么哭闹,如果提的要求不过分,家长自行衡量是否要满足,然后告诉他在众人面前哭闹,妈妈觉得觉得好丢脸,别人也觉得他是很不乖的小孩,表达出你希望他此时乖一点的意愿。若是不行,做些其他分散ta注意力的有趣事,ta就会不哭,自己乖乖投入你的趣事玩了

第二,在无旁人的情况下,跟他讲道理,问他为什么哭。告诉他那么爱哭闹,爸爸妈妈都觉得好烦,很不听话。天天哭的小孩,爸爸妈妈都不敢带ta出去玩,大家都觉得ta是哭包,人家也不想和他玩。让他自己去思考,然后帮他把眼泪擦干了,说不哭的话,妈妈就抱抱。再哭的话,头发都湿了,痱子要出来咬人了,到时候又痛又痒的,自己难受哦。

孩子总是用哭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请问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实在很不讲道理的时候可以打孩子?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孩子间闹矛盾怎么处理

大事化小是解决矛盾好办法

有教育专家指出,家长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没有是与非,家长不要一上来就用*的标准来判断,一下子就下结论说谁对谁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还往往使小小的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知名教育学者尹建莉曾指出,家长可以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即发生冲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过去就过去了,无所谓谁对谁错,该怎样相处还怎样相处。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儿童能正常发展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基础,是豁达、友善的生长土壤。儿童的世界其实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让别人欺负。或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如果别人打你,你必须要还手,这种教导是有问题的。

从事幼儿教育10多年的榆林市某幼儿园园长闫婧女士说,孩子在一起难免会磕磕碰碰,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打架根本不需要调解,他们自己一会儿就和好如初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而大人一旦介入,就变得复杂了,本来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摩擦,结果可能演变成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

孩子以后总用哭闹要挟大人该怎么处理

要分开讨论,如果是合理要求,就满足,并且告诫孩子不能以这种方式来索要,否则下次不予理睬。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坚持立场,决不妥协,可以适当地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者用替代方案与之协商。如果孩子不听劝继续哭闹就冷处理,等宝宝哭闹累了他会发现这招不起效果,将来就不会这样,但是如果一旦让他用这种方式得逞了,将来他会继续哭闹,并且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将哭闹升级,采取耍赖打滚等方式。所以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抑制住宝宝用哭闹来获取所需的手段。

还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人要达成一致,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有分歧,否则孩子会利用这点,挑起大人间的矛盾,然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标签: 闹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itkeji/p59y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