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陈曼生简介

陈曼生简介

陈曼生简介

陈曼生(1941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担任过多个著名教育机构的教授和领导,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他也曾担任过多个国际组织的专家顾问和顾问委员会成员,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等。陈曼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他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著名奖项和荣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半瓢壶的作者简介

陈曼生,即陈鸿寿,字子恭,浙江钱塘人中国清代篆刻家。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 《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 《桑连理馆集》 。 杨彭年,字二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 杨彭年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陈鸿寿》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陈鸿寿】

【拼音:CHEN HONGSHOU】

【字号:字子恭,号曼生】

【所属朝代:清代】

【生卒年代:1768—1822】

【籍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人物简介:清代官吏、书法家、篆刻家。嘉庆六年拔贡。官至南河海防同知。博学工诗,尤工篆刻,任宜兴知县时,创制茶壶新样,并自撰铭词。陈鸿寿所制壶时有“曼生壶”之称。有《种榆山馆印谱》、《桑连理馆诗集》等。陈鸿寿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请问谁有清代紫砂壶大师名单啊。我要找一个叫什么友庭的一个人

清代紫砂壶名家

王友兰 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郑宁候 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华凤翔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

陈鸣远 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袁郁龙 清康熙雍正年间制陶名艺人,有《素身扁壶》传世。

金士恒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许龙文 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陈汉文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 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逸公 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膺品亦多。

潘大和 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范庄农家 有《果铭竹节壶》及《仿曼生紫泥大壶》传世。

味清老人 有《松杆笔筒》传世。

壶痴 有《加彩印包壶》传世。

元茂 有磨光《束腰孟臣小壶》、《捷普玉兰》、《素身大壶》传世。

许伯俊 有《直身提梁大方壶》传世。

继长 有《汉方壶》传世。

徐飞龙 有《汉方壶》传世。

汉珍 有《粉彩山水竹节壶》传世。

王南林 有《素身圆清壶》传世。

阳友兰 有《铭刻钟形环带壶》传世。

杨履乾 有《坭绘山水圆壶》传世。

邵盘珍 有《鼓腹孟臣小壶》传世。

萼圃 有《折腰孟臣壶》传世。

杨彭年 字式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制砂壶名艺人。生卒不详。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杨凤年 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瞿应绍 字子治,号日壶、瞿甫、老治、陛春、自号茶公,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 清嘉庆时制陶名艺人。有《梨形孟臣壶》传世。

杨宝年 葆年,字公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大赦 亦名赦大。清道光时制陶名艺人。

吴玉亭 字竹溪。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景南 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锡 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蒋德林 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师蠡阁 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

范鼎甫 清咸丰-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文旦 资料不祥

古莲子 资料不祥

矿成 资料不祥

邓奎 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

梅调鼎 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

潘虔荣 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梭根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维新 清道光、同治制壶艺人。

史维高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杨季初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家。

朱坚 字石某(石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赵松亭 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壶艺人,实业家。

瞿子冶 清·道光、同治年间人

陈伯芳 暂无资料

朱石梅 暂无资料

邵行然 暂无资料

范勤芬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赭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圜底。半球形小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把。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

张春芬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於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钤“张春芬制”篆书印。通高10.5公分。

吴大澄 在晚清的紫砂壶史中,吴大澄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史料中常提起,较为可信。但像《阳羡砂壶考》云∶「碧山壶馆藏愙斋紫砂大壶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台湾巡抚……。」今人仍引用∶「此壶制於甲午(1894)年,正当吴大澄任台湾巡抚,师败於日本之年,或如张虹谓,「纪之以寄概」。(见《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页149,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香港)可信程度就不那麽大了。 关於吴大澄事迹,国内有多种书籍刊载,其中包括《清史稿》,但均不完整。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着有《吴愙斋先生年谱》一书,惜至今未能读到。至於吴大澄有没有做过台湾巡抚,我所见到的一些资料,均未提到。至於吴大澄何时参与紫砂壶事,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可从现存的紫砂壶传器中带有确切纪年款的茗壶中寻找答案。 吴大澄(1835-1902),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颂轩、郑龛、二田居士,晚号愙斋,室名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愙斋、千愙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双领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琯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同治初客泸,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加古籀文,益精工。为着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学家。(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俞剑华编,页27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陈玉堂编着,页34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张归璧等编着,页1195,中华书局,1996。)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能书善诗,所制茗壶精雅浑厚,书法端正,传器稀少

杨继光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所制壶以宫廷风格为装饰手法,善制宫廷御器,泥料配合恰当,以用色称许,工艺精巧,传器稀少 。

江案卿 清咸丰至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紫砂名匠,所传壶器不多,一[牛辄�表现出淳朴农家的喜悦,工艺成熟,以一[案卿]方章为款识 。

黄彭年 1823-1889)一作(1823-1890)字子寿,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江苏布政使,一说为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饬风纪,扶植士类为己任,尝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成就大众。父辅辰,亦道光进士,官至凤邠道。子国瑾,官翰林院编修。世传家学,代有藏书。彭年好绘事,工花卉。嗜茗饮,尝定制宜兴砂壶。蔡寒琼尝见“白坭小方壶”一持,底钤“彭年”二字篆书方印,盖内钤“子寿”二字隶书小长方印。彭年纂修《畿辅通志》,有《陶楼集》。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八。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善学大亨手法,但无可拟似,所制壶多方圆类,传器一[白泥扁壶],此壶工细工整,盖内一[永福]印章,亦善制鹅蛋形壶。

蒋祯祥 清同治至初年间人,为当时紫砂陶艺家,善制花果类壶,以菊瓣壶型居优,於壶底瓣周围提字为落款,其中以红泥壶较多,工艺技巧细腻,巧妙的塑造出壶的美,然其传器少,如一[菊瓣壶],底题诗并落祯祥。

吴月亭 暂无资料

谦六 谦六,书册查无此人,但其制潘壶颇佳。曾见一器,其款识为阴文楷书「谦六」无边印,制器胎身光洁土釉甚佳,胎身掺粗黄熟料。器身稍稍重一些,但顺手。

王东石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如一[东坡提梁壶],型式艺全,设计的恰到好处,壶身由山民刻铭!

陈介溪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传善仿古,尤以盖工称绝,史未见其传器 。

圣和 姓邵,系清乾隆时期的制壶好手,尝见一持朱泥小壶,盖内同刻「圣和」阴文楷字,底钤「大清乾隆年制」。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榴山款朱泥壶,底款:榴山,盖款:圣和。此壶式度甚佳,惜出土时壶盖已碎为两瓣。全器纯以打身筒成形,壶身微皱绵密,正所谓「无皱不朱」。底款镌有「榴山」,盖款「圣和」,俱以三刀法刻就,刀工爽利,入刀处尤其精采,刀刀精严,却又笔意延绵,诚为朱泥款识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若依朱泥壶落款惯例研判:壶底的榴山者,应该是订烧的文人或显贵。

潘仕成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会,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於将印款落於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 字「潘」字印。由於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且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见楷书无印边者,或以铁刃阴刻者,亦有将陶人名印钤於盖内者。潘壶的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陈光明 清道光至初年间人,字润贤,自幼侨居宜兴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品以花果类小品杂项居多,如豆,核桃及柿子等等,制作细巧玲珑,几可乱真,色形优异,美妙绝伦,而所制壶器至今流传甚少,以一[三办菱形壶]为例,该壶泥粗紫砂,工整化一,壶底一陈光明章,[光明]小印。

邵基祖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其制壶精雅,体坚质净称着,亦以粉彩技术称长。

思亭 姓陆,为清初陶人,生卒不见史载。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诸家原皆为清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邵陆大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汉君壶”一具,邵陆大制壶,于右任书。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质朴,壶身镌∶「汉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通高8.1、口径6.6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着录。

方曾三 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所制壶古朴浑成,敦雅绝妙,坚致不俗,以光货居多,所传壶器罕少,如一[矮四方壶],该壶四方端正,坚瘦工整,底为方氏篆字落款,书法有晋唐风格,此人之壶极为罕见,土胎之风化及颗粒变化相当严重,罕见。

张怀仁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家贫以制壶为业,书法唐宋,所制壶碟杯盘,无不精美 。

柏原 未见史载,尝见一出土小壶款识为「荆溪邵柏原制」因知其姓邵,观其传器风格,应系清初制器好手。所见传器形制多变,风格敦古朴厚,所刻款文亦多雅致。署款格式有先钤椭圆小章「荆溪」於右上首,左下方钤「柏原」篆字阳文方章(如此器);亦有於壶底正中钤上「荆溪邵柏原制」六字阳文篆印者;亦有钤「柏原」篆字长印於诗文右上首者;亦有纯以钢刀阴刻「柏原」两字楷书者。传器紫砂、朱泥、段砂皆有所制,尤以朱泥为夥。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修五款朱泥壶,底款∶雪松轩玩 柏原,墙款∶修五。柏原制器,常见不拘泥於传统古式的形制,常有令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此器底镌「雪松轩玩 柏原」,墙款为「修五」,款书闲雅,刀工简洁流畅,散发着浓冽的文人气息。

汪生义 汪生义是老辈制壶高手。据云,吴云根、朱可心曾在他门下学艺。

参考资料:http://www.asiatea.net/asp/showdetail.asp?id=5574

紫砂壶底有㬅生二字是什么作品?

㬅生 即 曼生,也就是 陈鸿寿。

【陈鸿寿】简介

陈鸿寿

(1768~182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

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

宜兴紫砂壶大师排名

排名无先后,各有特色。

宜兴紫砂壶大师:

顾景舟、曹婉芬 、吕尧臣  、张佳龙  、蒋蓉  、张 汉 军  、朱 晓 伟  、

张 普 泉  、梁 秋 冬  、徐 杏 君  、卜 晓 兰  、沈 书 良  、金 晖  、徐 晏   、

贺 洪 梅   、陈 洪 新   、杨 小 泉   、葛 益 民   、周 伟 光   、范 晓 芳   、

夏 洪 西   、董 正 红   、吴 春 华   、朱 丹   、清 泉 堂   、江 宏  、许 智 平  、

邵 俊 棠  、江 建 群  、刘 明 星  、葛 二 麟  、蒋 翔 宇  、潘 明 星。

扩展资料

著名紫砂壶大师顾景舟简介: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

1956年被江苏省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半瓢壶的简介

清代陈曼生所制砂壶。嘉庆二十一年,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壶随字贵。

曼生壶前后究竟制有多少,这是紫砂茗壶爱好者所关心的。今传世见有两把镌刻制壶编码的曼生壶,其一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铭制“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频迦。”把下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其二就是此壶,现藏上海博物馆。显然,这个编号是否就是曼生制壶的实数,已不可确指,也无从考核,或许是当年的古玩商故弄玄虚。

古云:“文以简为贵”、“画以简为贵”,曼生壶亦然,十分难得。虽然他造了那么多壶,据说当年的大收藏家吴大澄想求曼生壶也多年不可得,传为佳话。

江苏宜兴紫砂壶顾丽华的简介?

(一)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子 畦、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二) 清代主要壶艺家有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 兰、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 恩、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 福、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 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 阿根、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 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三) 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 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 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 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 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 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以上名单算是比较有知名度的宜兴紫砂名人了

清朝篆刻家、书画家钱松简介,钱松篆刻作品有哪些?

人物简介

钱松与富阳胡鼻山人胡震同时,交易最深,同时往返沪杭之间,与上海诸名家游。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画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尝手摹汉铜印丛。晚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服药而亡。咸丰十年(1860),光绪三年(1877)同邑高邕辑其遗印成《未虚室印赏》四卷行世。

个人成就

篆刻

钱松的篆刻,受到浙派篆刻诸子尤其是丁敬、蒋仁等人的影响。但他在刀法、篆法上都有所蜕变,因而最终蹊径独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用刀,以切带削,轻浅取势,富有顿挫起伏,故线条更为古厚生涩。他的一些以披、削用刀为主的作品,对吴昌硕有所影响。在篆法上,钱松方圆兼使,故面目丰富多样,意境极为高古。他在浙派篆刻中独树一织,这是钱松胜于同时代西泠诸家的独到之处。

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浑朴,气势非凡,虽列“西泠八家”殿军,实乃溯汉追秦,推陈出新之巨擘。

赵之琛深叹其能:“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细审其迹,天资之外,盖得力于尝摹汉印二千方,人莫及也。刀法总结前人经验,创造一种切中带削的新刀法,立体感很强,富于韵味,颇有新意,为吴昌硕所取法。严D将他与胡震的篆刻作品编为《钱胡印谱》,也有人将他个人作品辑为《铁庐印谱》。

篆刻胎息浙派诸家,摒弃一味切刀之旧规,披削兼施,生动自然,超越前贤。尝自评其艺曰:“国朝篆刻,如黄秋Q之浑厚,蒋山堂之沉着,奚蒙泉之冲淡,陈秋堂之纤,陈曼生天真自然,丁钝丁清奇高古,悉臻其妙。予则沿其原委摹汉。”以验其迹,此语不谬。

钱松篆刻造诣甚高,为历代印人所推崇,并将其推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晚清至今,其篆刻艺术也一直被 归为浙派范畴讨论。然而,钱松的篆刻艺术是否真正属于浙派,钱松本人是否应该归为“西泠八家”之一,有不少学者提出此类疑问。如韩天衡先生在《豆庐印话》 中云:“钱松虽八子之末,而取径敬身,又有摹汉印二千钮之功力,天资高、功力厚,故所出已非浙派可囿,惜其籍西泠,故被推上了“西泠八家”的“交 椅”。而以吾之见,钱松足以超过六家,而与丁敬比肩。”

钱松与胡震(浙江富阳人)亦师亦友,胡震喜游历,在杭州城游历多年,当看到钱松篆刻时,大为惊叹,以为真不可及,于是拜钱松为师,俩人情在师友之间,钱松为胡震刻印近百方,皆为极品精益之作。每逢胡震游历出行或归来,钱松往往都为胡震刻印记之,如胡震慕桂林山水徒步七千里前往游历,此事书盖曾刻“曾等独峰顶提名”印以记之,边款上记载为“咸丰甲寅,鼻山游桂林,乙卯归来,属刻此印,五月望,书盖并记。咸丰四年四月四日,胡鼻山来登绝顶。独秀峰居桂林城之中,高四十余丈,三百六十一级,方登绝顶,明王国材题‘南天一柱’四大字,其状尽之矣。独秀峰下,曰‘刘海洞’,曰‘读书岩’,唐颜延年读书其中。中有元和孟简题名,岩外有建中元年郑叔齐记。”(《中国历代篆刻集萃》)。另有一眉子坑歙砚,上有钱松篆刻文字可以佐证此事,其文字记载“甲寅之初登绝顶独秀峰归来素刻,耐清并记”。

印鉴:钱松印、钱松之印、松、叔盖、西郭外史、云居山人。绘画书法画工山水、梅竹,笔致老到,设色苍古;行楷写杨凝式、褚遂良,隶书宗《礼器碑》、《石门颂》,功力深厚,为时所重,惜其寿不永,未克大成。

菩萨蛮·北固题壁的作者简介

郭麟(1823~1893),字子嘉,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书法家,潍县(今潍城区)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酷爱金石文字,栖居乡间,悉心考古,精研六书。数十年搜罗金石不辍,鉴赏能力为陈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随俗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份外之财毫厘不取。虽贫困,而不移其志。 他曾被郭熊飞聘为家馆教师,随其宦居南北10余年。返籍后,于城西杨家庄置田10余亩,筑舍居住,名为“杨峡别墅”。因住处濒临大于河,居室名“听渏山房”。他隐居乡间,埋头著述,并于荒冢破寺中、断碣残碑间,剥剔苔藓,搜集古迹金石文献,10余年得90余种。自乡居后,六七年不入城市,更不与缙绅交往。独于考证篆籀,辨别碑版真伪时,与陈介祺共相研讨。补订得232种,辑为8卷,名《潍县金石志》。晚年寄居妹家。1883年(光绪九年),侍郎汪鸣銮视学山左,慕名来访。他为之缕述详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汪明銮为之倾服。汪见他著述甚丰,却因家贫无资刊行,欲赠金相助,他辞谢。汪又欲为之请、授之以官,他亦辞谢。最后,汪鸣銮执意留金作为写书费,并允为校刊诸书,郭麟才起谢。为使近30卷著述,能尽快问世,他历时3月,力疾校雠完成后,因汪被罢官归里,致使该书未能出版。他耗费多年心血,其著述因无力出版而被埋没,深为痛心,忧郁成疾,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含恨去世。临终前,将遗稿悉付友人王承吉。

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樗圃消夏录》三卷,《灵芬馆诗话》十二卷,《续诗话》六卷,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郭麟不是哲学家,其填词并非为作哲理思辨。此中感受乃其负才遭厄,深刻地得之人生体验,而倔强性格,坚持一己心性则终不为坎坷际遇所屈。所以,类似理性演绎,实系抒情表现,貌似轻快,内里愤懑,末两句一“笑”、一反诘之问足见风骨。其在《祭陈曼生文》中长啸:“天不可信,神不可恃;残民者生,佑民者死,养民者穷,或不能自存自养者以遗子孙!此昔人所云云,尝谓愤激之太过,而不知其实有至理!”

郭麟此词曾作为古诗阅读理解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的语文试题中。

匏瓜壶的简介

【名称】:匏瓜壶

【类别】:紫砂壶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留存至今

【简介】:

高9厘米 口径6.3厘米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底印“阿曼陀室”,把下印“彭年”。壶身铭:“饮之吉,匏瓜无匹。曼生铭。” “匏瓜壶”是曼生壶中不多见的一种造型。那壶铭“饮之吉,匏瓜无匹”七字行楷,简洁古朴,含意费解。

匏瓜,俗称“瓢葫芦”,是葫芦的变种,古代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曹植《禄神赋》中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勤。”当年唐云看到这把壶的拓本,才知道此壶原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澄的藏品。吴大澄是唐云好友吴湖帆的祖辈。这把壶应该是吴家的传家之宝。有一次,“大风堂”的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在苏州旧货商店看到了这把壶,就自作主张地给唐云买了回来,成了唐云“八壶精舍”中的一件珍品。此壶为什么却流落到市井?唐云感到不可理解。

标签: 曼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x7jm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