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拉图尔油画

拉图尔油画

拉图尔油画

拉图尔(Pierre-Auguste Renoir)是法国印象派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以优美、明亮、充满生气和色彩丰富而著称。拉图尔的油画作品尤其出色,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效果,创造出形象逼真、细腻感人的艺术效果。

拉图尔的油画作品中,以女性肖像和室内场景为主题的创作最为出色。他的女性肖像画描绘了女性柔美、娇媚、自信和迷人的气质,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对比,让人们对女性的美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室内场景的创作中,拉图尔也运用了色彩和光影的巧妙组合,刻画出了活泼、温馨、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他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中真正的欢乐、自由和美好。

总体来说,拉图尔的油画作品以色彩、光影和细节的处理尤为精湛,呈现出了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之一,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拉图尔 的作品

婴儿

布面油画

91*76cm 1645年作

现藏于法国雷恩美术馆

拉图尔 (法)(1593年-1652年)

17世纪,欧洲画坛多元的局面已经基本打开:在罗马和佛兰德斯盛行巴洛克的时候,意大利还出现了卡拉瓦乔画派、波仑亚学院派;在西班牙盛行“波德戈奈”风(即专门描绘下层生活的风俗画)的时候,还出现了以埃尔·格列柯为代表的神秘主义和以委拉士开兹为代表的注重揭示人本性特质的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在荷兰,出现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杰出的肖像大师的时候,还出现了专业的风俗画家、风景画家、静物画家和动物画家;可是这个时候的法国,却只盛行古典主义美术。

17世纪的法国,由于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所以,不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雕刻不但要受到王权口味的局限,还不得不以歌颂君王、服务于宫廷作为创作的首要任务。1648年,在王室的保护下创立了“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学院”只注重模仿而不注重创新,他们甚至把艺术形式分为三六九等,即把希腊、罗马的形式视为第一等;拉斐尔及其学派的形式视为第二等;而普桑和威尼斯画派的形式被排在第三等和第四等;佛兰德斯和荷兰画派的形式则被视为最下等。无疑,这种偏见必然会扼杀和埋没在其他形式上探索而有作为的艺术家。 拉图尔是一位从不为君主,也不去迎合贵族口味的画家。在他的创作中,没有同时代“古典”画家那种冷漠、理性而顾弄玄虚的“学究”气,也没有因表现宗教主题而远离现实生活。他喜欢表现烛光,那种朴实无华、集中凝练、简洁概括的形式在当时人们概念的“古典绘画”中极其少见。从这幅《婴儿》我们可以看出 ,作品不但明晰、强烈、极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含蓄、温和、庄重而神圣,他那既忠实于现实又不奴化于现实的独特的烛光语言及其微妙的层次处理,不但使人感到亲切和耐人寻味,而且过目难忘。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画家竟然在法国被埋没达两个世纪之久。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gallery.com/gb/kucun/youhua/img/yer.jpg

问下这张油画是谁的 超喜欢的 百度图片 油画花奔有他的许多画

法国画家亨利·方丹-拉图尔 望采纳

求教,哪位知道这幅宫廷人物油画的名字及作者,越细越好。谢谢!

《蓬帕杜侯爵夫人像》

作者拉图尔。这位侯爵夫人本是路易十五的,那一时代艺术家们的保护者。拉图尔以水粉笔触刻画出了蓬帕杜侯爵夫人的性格,她的高雅与傲慢,细腻与成熟。

原图

法国有一个早期的油画家

乔治·德·拉·图尔(1593年3月13日-1652年1月30日),法国巴洛克时代画家,生于法国洛林,以绘画烛光作为光源的晚景闻名,题材主要为宗教画和风俗画。

应该是他

维尔夫人

【名称】索尔坎维尔夫人像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作于1749年   

【作者】佩罗诺   

【规格】100×8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简介】让·巴普蒂斯特·佩罗诺(1715~1783)是法国又一位著名的色粉笔肖像画家。他与同时代的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两人,成了当时色粉肖像的一对竞争对手,只是佩罗诺比康坦·拉图尔晚生了11年,在色粉画上不能算很走运。 佩罗诺的第一位老师是木刻家劳伦特·卡斯(1699~1771),尔后转向画家夏尔·约瑟夫·纳图瓦尔(1700~1777),但他很快放弃了木刻,转而学习色粉笔画。   

1741年,他在与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的肖像画竞争中失败,这促使他更广泛地去研究以往的肖像杰作。他不仅走遍了法国各美术馆,还去意大利、荷兰、英国、、 波兰和德国。他的第一批色粉笔画是《德斯弗里奇·梅厄夫人像》(作于1744年,现归巴黎私人收藏)和一幅《持书的小孩肖像》(现归巴黎私人收藏)。1846年,他第一次送上五幅肖像给巴黎沙龙,其中三幅是色粉笔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后于1751 年又完成了12幅色粉肖像和其他作品。一时间,他与色粉画家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的作品成了人们的谈话中心。佩罗诺的色粉肖像纯朴而真实,能精确地表达模特儿的面貌,但在性格描绘上略逊于康坦·拉图尔。这一幅《索尔坎维尔夫人像》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认识。   

这不是一幅色粉画,而是油画肖像,索尔坎维尔夫人虽已步入中年,但其风姿仍不减当年。画上展示了一个略显消瘦的贵妇形象。她姿态端庄,脸上展露出和蔼的笑容,穿着华丽,内心平静。 画家在这个形象的衣服上花了许多描绘功夫,笔触细致,只是色彩的表现力稍弱一些,肖像的风采不甚强烈。这幅画展出后,仍受到学院方面的赞许,后来他又展出了《画家乌德里》、《雕刻家亚当》,学院方面最终肯定了他的艺术成就,于1753 年接纳了他为院士。 佩罗诺擅于处理光辉灿烂的色调,他的肖像画一般画得较亮,可惜他在色粉画上未能有更多的建树,晚年已不再作色粉画。

这张油画作者是谁啊我想要类似的作品出处 这张油画作者是谁啊我想要类似的作品出处

经查前几位的回答,没有该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

我感觉应该与荷兰静物画家扬·达维兹·德·海姆(Jan Davidsz. de Heem)风格最为相近,见附图《瓶花(vase of flowers),1645》。是否为近代仿画待查。

扬·达维兹·德·海姆:1606出生于乌得勒支,1684.4去世。父亲大卫·德·海姆也是当时一位有名的画家。海姆受其家训,使自己的绘画天赋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他早期的作品构图比较简单,色彩深而不丰富。这时,他对日常生活用品发生浓厚的描绘兴趣。1626-1636年,海姆去莱登大学城的地方美术学院学艺,并开始专学静物。描绘题材通常是书本、乐器以及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在荷兰把这种带象征性的静物画叫做“瓦尼塔斯”,如头颅、滴漏等物以象征“人生的空虚”等。迁居到安特卫普后,海姆的静物画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的朴实性质减弱了,增强了一些夸饰成分。他开始接受巴洛克画风的影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现色彩的华丽上。这时期他画的静物,如水果、金属盘与酒杯等,极富质感,而且色彩富丽,往往偏爱在深沉背景前突现静物。

世界名画人物

世界名画人物

  世界名画人物,世代流传、广为人知的名贵画作就是世界名画,油画是人来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许多伟大的画家画的人物画是全世界都叹为观止的作品,下面是世界名画人物。

  世界名画人物1

   1、《手捧豌豆花的姑娘》1890年爱德华·约翰·波因特英国

  她的眼睛和脸颊有一种很梦幻的感觉,布歇常以宫廷中的贵族嬉戏、享乐作为绘画题材。并赋予一定的神话故事背景。在他的画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迷恋不已。

   2、《采摘啤酒花》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

  佩鲁吉尼的这幅绘画作品,描述述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在葎草种植园内采摘啤酒花,画中女子朴实、娴静、美丽大方,观者从中得到对美好最简单的诠释。

   3、《蒙娜丽莎》

  有人说是达.芬奇的情人、还有人说是佛罗伦萨当地一位著名的名妓,当然还有更加脑洞大开的猜测,说这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但最终证明,这些说法都不靠谱,这副画的原型为一名叫做丽沙.格拉迪尼的意大利贵妇。

  世界名画人物2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

   2、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3、披纱巾的少女

  《披纱巾的少女》是意大利的拉斐尔·桑蒂于16世纪创作的油彩肖像画。据传是拉斐尔为意中人画的肖像。画家运用了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他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极具审美的女性形象。

  女郎姿态优雅,眼睛明亮,面容姣好安详而略含微笑,尤其是其华贵衣裙的百褶纹,画家采用浅褐和银灰的调子来表现,这与人物那丰满细腻的肌肤的色彩相辉映。

   4、大宫女

  《大宫女》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

  画作描绘了具有强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宫女的形象。画面上,的宫女背对画面侧身倚躺在软床上,正回眸望着画外,表情沉静、木然,具有古希腊雕塑般的美。最令人称道的是她那略显夸张拉长的背部,刻画细腻,美艳绝伦。

   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是1864年德国画家弗朗兹温特哈尔特创作的一幅油彩画。这幅作品把贵妇人的高贵纯洁,典雅气质融为一体。温特哈尔特在肖像画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表现魅力,他以松弛而流畅的笔法绘制了这幅气质优雅的肖像画。

  画中19世纪晚期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夫人Nadezhda Nikolaevna Rimskaya-Korsakova,身着华丽蓝白条纹长裙,松散而秀美的长发披在胸前,风姿潇洒地坐在椅子上,显露出这位夫人高贵的气质和浪漫的性格。

   6、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

  《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是法国画家雷诺瓦最具印象主义风格的肖像画之一,该图是画家于1880年为当时法国一个有名的银行家8岁的女儿Irene画的侧身肖像画。

  画中的小艾琳有一头金棕色而蓬松的头发,垂到胸前和腰际。她身着一套淡蓝色洋装,头上扎着小蝴蝶结。她坐着,手安静地放在大腿上,脸色有些苍白,大眼睛忧郁地看着前方,心事重重。

  整个画面色彩明艳,画法潇洒。画中的造型是由一系列细碎短促的笔触完成的,画面上没有任何明晰的线条。在暗调背景的衬托下,这位金发披肩的少女显得格外青春亮丽。

   7、画家和她的女儿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法国路易十六时代女画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于1789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

  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

   8、泉

  《泉》,别名《春之仙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于1830年至1856年所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该画运用柔和并且富有变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线,表现出女性人体的古典之美。

  在深色的背景下,一个的少女正扛着一个水罐在洗澡。她柔嫩的脚下是质感很坚硬的青灰色岩石。

  少女的身体以米洛的维纳斯的姿态反立,同样以柔美的曲线变化展现在眼前,两手扶持着左肩上的水罐,那清澈的流水正流过那玉雕一般的躯体二没有表情的脸上,现出一种纯洁、无邪的神态,尤其是那双美丽的大眼,更充满了童稚,如泉水般宁静、清亮。

   9、骑马的女子

  《骑马的女子》是1832年画家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沿用意大利传统风格,以风俗画样式来描绘人物肖像,探求运用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画中人物的性格与生活风尚。

  画中人装腔作势地骑在烈马背上,看上去是位弱不禁风的贵族小姐,身着拖曳的不适合骑马的长裙,静态的形象与奔跑急止的烈马形成动静的对比。构图采用平衡布势。画中主体肖像画得极为细腻,衣裙头饰表现极富质感,色彩配置华丽典雅。

   10、蓬帕杜侯爵夫人像

  《蓬帕杜侯爵夫人像》是17世纪法国画家拉图尔所创作的一幅油画。蓬帕杜侯爵夫人本是路易十五的,是那一个时代艺术家们的保护者。

  拉图尔以水粉笔触刻画出了蓬帕杜侯爵夫人的性格,她的高雅与傲慢,细腻与成熟。《蓬帕杜侯爵夫人像》中充分表现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夫人形象,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高傲而又目空一切,又集聪明美丽于一身,活灵活现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世界名画人物3

   《她在花丛中》

  2010年,丹尼尔夫·捷哈兹 美国,身在福中不知福,人在花中不赏花。

  1867年,布格罗 法国

  这件作品非常著名,但是作品的名称不知道怎么翻译。可能因为这个孩子太可爱了,所以各国的翻译都保留了作者的难以表述的原法文名称。

   《采摘啤酒花》

  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

  佩鲁吉尼的这幅绘画作品,描述述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在葎草种植园内采摘啤酒花,画中女子朴实、娴静、美丽大方,观者从中得到对美好最简单的诠释。

   《窗边阅读的女人》

  1930年 德尔菲恩·恩霍拉斯 法国

   《正在穿鞋的姑娘》

  1890年 赫伯特·詹姆斯·德拉波 英国

  十分优雅

   《冷冷的夏天》

  2012年,谢尔盖·马什尼科夫 俄罗

  雨中的情侣,美的不像画!

  这张的光影效果让我震惊了好久

  9日女王Jane Grey

  第一眼看到的是温润如玉的手指,被深深打动。心下疑惑,这样一个美人儿怎么就上了断头台。做了9日的英格兰女王,16岁(一说17岁)便被处死。一只美丽的无辜羔羊。

   《手捧豌豆花的姑娘》

  1890年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 英国

  当代艺术家,谢尔盖·马什尼科夫,列宾美术学院是个好地方。

  胡戈·辛贝里*的《受伤天使》。(*Hugo Simberg,官方中文译名不确定是不是这个。)象征主义画作。

  欣赏这幅画的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在其中或多或少发现自己生活的影子。我想《受伤天使》被称作芬兰国画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它在描绘心灵的同时也能够给人一种治愈的力量吧。

  据说小天使手中拿的花是芬兰的国花铃兰。芬兰乐队Nightwish也根据这幅画创作了一首名为《amaranth》(不凋花)的歌曲。生活可能会很沮丧,但不全为如此。困顿之时希望仍如花,永生不败。

  这张也很美,她的眼睛和脸颊有一种很梦幻的感觉。orz我还是忘了名字和作者,都是相册里面放了好久的图。

  布歇常以宫廷中的贵族嬉戏、享乐作为绘画题材。并赋予一定的神话故事背景。在他的画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我迷恋不已。

马奈和莫奈 谁是印象派之父

马奈被人们称为“印象派之父”,但他的绘画风格却一点儿也不“印象派”。光就画风而言,马奈甚至还受到了这群年轻人的影响,在后期才开始变得“印象派”。

马奈在当时的巴黎可算是个画坛风云人物,他的作品不断地挑战着当时的传统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放弃他在官方沙龙的地位。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官方沙龙是当时法国唯一的艺术平台。

马奈喜欢交朋友,在结识印象派的那群叛逆青年之后,马奈很快就和他们混到了一块儿,并成为了他们之中的领军人物。

扩展资料

印象主义奠基人

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是亨利·凡汀·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画作中位于中间的那个人,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们视为大师。

这些画家比马奈年轻10岁左右。尽管马奈得到了这个尊称,尽管他与这些年轻画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由于希望得到官方的承认,他从1859年开始定期将画作送给沙龙评审委员会审查。

他参加沙龙的运气时好时坏:有时他成功地被接受,如当他于1861年在沙龙上展出一幅名为《弹吉他的人》的画作时(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时又被轻蔑地拒之门外,如当他于1866年向沙龙提交一幅名为《吹短笛的男孩》的画作时。

1867年,马奈举行了一次个人作品展览,以此同拒绝接纳他作品的宫方沙龙进行对抗,他在自己的作品目录序言中写道:“马奈先生根本无意于提出。

相反,是别人在向他提出,而这是他甩始料未及的;这些反对者都以传统观念来理解绘画的形式、手法和观点,他们从不承认其它的理解方法。他们在这方面表现了一种幼稚的偏见。除了他们的公式,一切都毫无价值。

他们不仅成了批评家,而且也成了反对派,并且还是积极的反对派……马奈先生一向承认别人的才识,从不妄想消灭先前的绘画或创造新的绘画。他只不过是要做他自己,而不要做某一个别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爱德华·马奈

世界的起源是什么画?

世界的起源是一幅现实主义油画,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古斯塔夫·库尔贝于1866年创作,现收藏于法国的巴黎奥赛美术馆。此作被认为是艺术史上最大胆的油画,也是一件极具争议性的作品。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年6月1日出生于法国汝拉省贝桑松附近的奥尔南,1877年12月31日在瑞士蒙特勒附近的拉图尔德佩勒去世。据说他母亲是在一棵橡树下生下他的,当时她正再从弗拉热前往奥尔南的娘家路上。把这个故事和《世界的本源》放在一起显得格外有意思:也许库尔贝命中注定要用一种强有力的新方式把自然、女人和艺术融为一体。然而这幅画超出了自传的范畴,最好是把它作为一篇宣言来看待,其中又蕴含着一则性快感的寓言。

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印象派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草地上的午餐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吹短笛的男孩》,又称吹笛少年,1866年 ,160x98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爱德华·马奈 法国 《吹笛少年》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权威评价:19世纪60年代,刚刚摆脱第一任老师库图尔的权威的马奈,又遭到同时代人的不理解,他在沙龙中经历了好几次失败。他在室内作的与实体同样大小的人物绘画给人一种奇怪的印象,遭到许多批评,例如这幅《吹短笛的男孩》吹短笛的男孩,被1866年的官方沙龙展的评判委员会拒绝。 这幅画表现一个皇家卫队的年轻轻骑兵正在吹短笛,这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了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画家在他的肖像画中常常使用的这种中性的不可触知的背景,是受黄金时代的西班牙画家,尤其是贝拉斯克斯和牟利罗的启迪,马奈不久前去马德里旅行期间,对他们大加赞扬。由于想让被画对象看起来是孤立的,避免造成这是在或军事训练现场创作的印象,马奈没有加进任何轶事性背景成分。孩子、服装及短笛构成画的惟一主题。画是在画室的冷光线中完成的,这一点从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证实。 马奈很早就参军了,是一名水兵,他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兵,为因画画需要而穿上的这身行头感到骄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纽扣。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马奈的同时代人指责这缺少厚度,处理过于简单,像是厄比纳尔城印出来的天真的民众像。背景与人物之间没有配景,也没有联系,这些也使人物显得不真实。人物用大色点处理,很像扑克牌上的人头像和日本的铜版画。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今天普遍受到好评,这幅画是马奈对很少被印象派画家画的军队主题的一个无视传统观念的挑战。

这幅画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在《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 马奈简介: 马奈Adouard Manet(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是亨利·凡汀·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画作中位于中间的那个人,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们视为大师。这些画家比马奈年轻10岁左右。尽管马奈得到了这个尊称,尽管他与这些年轻画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由于希望得到官方的承认,他从1859年开始定期将画作送给沙龙评审委员会审查。他参加沙龙的运气时好时坏:有时他成功地被接受,如当他于1861年在沙龙上展出一幅名为《弹吉他的人》的画作时(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时又被轻蔑地拒之门外,如当他于1866年向沙龙提交一幅名为《吹短笛的男孩》的画作时。 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将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莫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日出·印象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标签: 油画 拉图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v7y3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