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古代的日是怎么写的

古代的日是怎么写的

1. 古代的日字怎么写

篆书的“日”

古代的日是怎么写的

汉代隶书:

唐楷:

草书:

2.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来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但是我想古代应该用的是“农历”,表示日期的方式应该是“几月初几”,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农历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样的。可是我发现很多古诗古文当中大多数直接写“某月某日”,比如著名的家喻户晓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当中“九月九日”不是今天公历的“九月九日”,“山东”也不是指今天的山东。我小时候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夜风雨大作》觉得奇怪,“十一月四日”按照书上的解释是阴历十一月四日,为什么不写成“十一月初四”呢。读到王维的另一首诗,题目忘了诗中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钩”是极少见的写成“几月初几”例子类似的只有《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除此以外,即使写“几月初几”后面也要带个“日”字,叫“几月初几日”。而现在阴历的称呼“几月初几”后面是不带“日”字的。著名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是“七月初七长生殿。”。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按照农历的习惯应该写成《九月初十即事》才对啊。

杨万里的《正月四日后圃行散》明明是正月初四,他却写成“正月四日”,类似的还有许多,比如韩愈的《答李翊书》开头:“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按照农历的习惯应该叫“六月二十六”才对啊。韩愈的《与于襄阳书》:“七月三日”,不说“七月初三日”。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现在读起来令人想到阳历的十一月八日和七月十日。难道古代不用农历?《祭十二郎文》:“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殁以六月二日”令人一下子想到公历的六月十七日和六月二日,而不是农历的六月十七和六月初二,难道古代用的历法跟今天的阴历不同?我想,历代历法差异当然是有的,但古代也是用的阴历啊。但日期的称谓与今天阴历日期的称谓不同?而《徐霞客游记》当中才有“戌午九月初三日……初四日、初六日……”好像古代正式的文章都用“几月几日”的称谓,“几月初几”的称谓属于非正式的、民间的俗称。像《徐霞客游记》之类的本来属于非正式的文章就用“几月初几日”的称谓。大概“几月初几”是民间的叫法,后来传入公历,就把本来属于阴历的正式称谓“几月几日”移到了对公历的称呼上,而对于阴历的日期只好用民间俗称的“几月初几”来表示了。是不是这样呢?

3.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

古代人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时间,比如说庚辰年,但这么多又表达不清,因为60年又会有一个庚辰年,所以看古人的年的表述,就要看人物,事件的朝代,来确定具体年份。

月和日也有用天干地支表现的,比如历史上有“马日事变”,就是指那一天是地支中的马当值。

我们所说的生辰八字,其实就是指我们出生的年月日和具体时间。

古人把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又分为八刻,一刻是15分钟。其实现在我们还是用刻来表示,比如说12点1刻,就是指12点15分。

我根据自己知道的写的,所以可能不太祥细。望理解。

4. 古代的日期是怎么算的

你要查年分的干支可以推算,60年1个轮回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今年是“丙戌”年,去年就是“丙”的前面1个“乙”和“戌”的前面1个“酉”,去年就是“戌酉”年,以此类推。

明年就是丁亥年了。然后是纪月推算方法 纪月的推算方法,虽然每月的地支是固定,如正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三月为辰月。

,可是月份的天干都是不固定的,要经过推算才能得出,常用年上起月法,推算的歌诀是: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岁好追求。

“甲己之岁丙作首”逢甲年和己年时,正月的月干支是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

以顺排十二个月;如1984年是甲子年、1989年是己巳年,其年干是甲和己,故这两年的正月都是丙寅月。 “乙庚之岁戊为头”,就是乙年和庚年的正月干支戊寅、二月是己卯、三月是庚辰……;例如1980年是庚申年,1985年是乙丑年,其年干是乙和庚,故这两年的正月都是戊寅。

“丙辛之岁寻庚上”,方法同上。例如1981年是辛酉、1986年是丙寅年,其两年的年干是丙与辛,故正月都是庚寅、二月都是己卯等。

“丁壬壬寅顺水流”如1982年是壬戌年、1987年是丁卯年,这两年的年干是丁与壬,故正月都是壬寅、二月都是癸卯等。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如1983年是癸亥年、1988年是戊辰年,其两年的年干是戊与癸,故其两年的正月都是甲寅、二月都是乙卯。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推算月干支一定要结合节气进行,须知推月干支是严格以节气为界限,即在本月节气前出生的,就用上个月的干支,节后出生的才用本月干支,若是本月下一个节后出生的,也就是下一个月的节气提前来到本月,则得用下个月的干支。 第三节纪日推算方法 日干支的推算方法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10,地支12),所余的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数,即可按数字转为干支,此为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

如遇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应在所求日干支数上再加1。 附:各月干支加减表 一月干支均减1 二月干加0支加6 三月干减二支加10 四月干减1支加5 五月干支均减1 六月干加0支加6 七月干支均加0 八月干加1支加7 九月干支均加2 十月干加2支加8 十一月干支均加3 十二月干加3支加9 为了便于记忆,有歌一首: 一五双减一 二六加零六 三减二加十 四减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 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 冬三腊三九 闰从三月起 余数均加一 例1:求1981年12月31日的日干支 查1981年元旦干支为己卯,己的代表数为6,卯为4,即以6、4为基数进行计算。

干:6+31(所求日数)+3(12月干加3)=40 除去周转数30,余10。10代表癸,所以日干是癸。

支:4+31+9(12月支加9)=44 除周转数36,余8。8代表未所以日支是未。

合起来可知1981年12月31日为癸未日。并由此可以推之1982年元旦干支为甲申。

纪时推算方法 每日十二时辰,而干支为六十环周,从甲子时起到癸亥时止,共六十个时辰,五天恰好轮完,周而复始。推算时干支先要知道日干,如甲日、乙日等等,然后按日上起时法来推算,其日上起时歌诀为: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从何发,壬子是真途。

“甲己还加甲”是讲的甲日、己日的子时名称始起于甲子,这甲子就是甲日己日子时的名称。其方法与年上起月法相同。

这样,只要知道了每一天子时的名称,以下各时的名称按顺序推就知道了。 “乙庚丙作初”就是乙日、庚日的子时名称为丙子时。

“丙辛从戊起”就是丙日、辛日的子时名称为戊子时。 “丁壬庚子居”就是丁日、壬日的子时名称为庚子时。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就是戊日、癸日的子时名称为壬子时。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 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

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然后可以自己找万年历/list/wannianli.htm上面的是网上搜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5. 古代有日历吗

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

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标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ron7y4.html